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精選12篇)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1

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學習,教師喜歡教育教學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説:“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當一種教育為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反對它呢?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精選12篇)

奧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為偉大的禱文:“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話,給予了我深深的啟迪:腳被忘記,也可以説是腳處於“忘我”狀態,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謂適合兒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們只要給了兒童生本教育,他們就會忘我地活動和遊戲,也就是進行忘我的學習,這是一種忘我的境界。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

這樣的課堂不要怕走向杜威的“兒童中心論”,生本教育改革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進行的,“東方講究系統的、秩序的儒家文化傳統,這種作為背景的文化,是不可能也不必要抹去的,它會頑強地表現出來,成為教育改革的潛在的穩定的甚至是制衡的力量。由此,我們朝着生本的方向進和體系性的較為徹底的改革,亂不到哪裏去,反而會在獨特的文化背景下結出豐花碩果。”《新基礎教育改革不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中也強調了這樣的觀點,“基礎教育改革不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它不是簡單的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徹底分離,而是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和與時俱進的過程”。美國素來就比較強調兒童個性,推進兒童中心教育當然也是必要的,但卻可能產生較多的問題;然而,“在我們傳統的文化氛圍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如同晴空之見雲霓,會產生優勢互補的效應”。

韓愈也説:“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在生本課堂的討論中,教師會遇到學生提出的許許多多的問題,可能會經常面臨難以回答的情況。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學生能詰難老師,能提出別開生面的問題,乃是我們教學的成功。

書中還談到了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即“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不教而教”。江蘇洋思中學聞名遐邇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與生本教育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知該校蔡林森校長是否讀過這本書或聆聽過郭教授的報告?洋思中學取得了巨大成功,生本教育也取得了重大成果,應該説,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教育實踐取得了同樣令人矚目的成績,充分體現了這種理念和教育體系的強大生命力。

反思我們的教育習慣,有太多的“以師為本、目中無生”,也有太多似是而非的“看似以生為本、實則以師為本”的例證。包括學校內部的某些彙報課,包括我自己的某些教研課,當然也包括某些帶頭人、特級上的示範公開課,或多或少過於強調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我不由得想起我們“課程資源開發”小組研究的“核心課程資源——教材的適應性應用策略的研究”子課題,分明也是在適應教師適應學生等角度改變、替換、拓展、重構、自主開發教材,原來一切的適應就是為了學生更自主高效快樂地學習。但願我們在實踐“生本教育”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在彷徨中探索,在摸索中奮進,也在反思中不斷落實和提升我們的“生本”理念。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2

暑假裏我在學校發了一本李鎮西老師的力作《愛心與教育》李鎮西的大名,如雷貫耳。他的著作《愛心與教育》很早就聽説過,假期中有幸拜讀此著作,讓我明白了“愛是教育的主題,愛是教育的泉。”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説得好:“嚴是愛,鬆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學生“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學生時“向學生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着“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着“成為學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李老師説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説,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着李老師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靈,回憶着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説起,學生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

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國小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學生,是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學生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學生心靈的陽光,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老師工作有着枯燥重複的特點,每天要面對大量繁雜、瑣碎的學生問題,若不能以平常心態對待周圍變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氣會變壞。如果急噪不能剋制自己,變得激動,訓斥學生,憑主觀臆斷妄下結論,會挫傷學生自尊,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導致心理失衡現象。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任務是去幫助每一個學生成功,對其不規範行為,只有引導,認真去做思想工作。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向李鎮西老師學習,做到邊教邊學,隨時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於認錯糾錯的勇氣,這對自己發展很有利,同時我們只有寬容學生的錯誤,給他們愛,用自己的美好心靈去醫治其心靈創傷,他們今後才會寬容別人的錯誤。要知道:我們對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對待我們和別人的方式。所以我們要拋開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養,從學生角度去思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及時將一觸即發的矛盾緩衝過來,增進師生情感。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3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雖然相隔幾個世紀,但這本著作中作者闡述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現在的學校、家庭教育仍有現實指導意義,當我閲讀這本書時,有如聆聽一場精闢的教育心理講座。它讓我驚喜地發現原來教育理論書籍也可以這樣生動!它飽含哲理而又寫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瞭。他對教育的真知灼見讓我在敬佩的同時也深深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一項最需要技巧的工作。他提出的眾多觀點,仍適用於當今的孩子;他提出的一些疑問,也是我們現在同樣面臨的仍未解決的教育問題。以下幾點是我在閲讀時感受最深刻的:

一,“教育上難以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師意識到的,作者指出:對於國小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應儘早培養。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什麼式樣的。

每個班都有一兩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説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化與進步的。

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説理,鞭笞,榜樣,責罵,強迫等。其中有三點我非常贊同。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不該做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面前。2,當對學生進行説理時,舉止應該温和,即使懲罰他們,態度也要鎮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於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時學生的錯誤會讓老師生氣甚至失去理智,我也曾多次因為學生不聽話氣得對他們大聲呵斥,可老師的憤怒只會讓學生害怕或反感,他們會認為你的惱怒是對他們犯錯的一種報復,並不是為了幫助他們,因此這種失態的懲罰不能讓孩子從內心認識到他們的錯誤。那麼今後當老師想發火時,最好想想:我發火的目的是什麼 用這種方式能不能讓犯錯的學生從內心屈服,認同嗎?

二,“智育的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後,作者最後才寫到智育。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於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遊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有:

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慾,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於思考,愛動腦筋。

要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兒童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對於書,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兒童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於他們日後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讀一本好書,如拜一位名師。它為我的心靈輸入的智慧與靈感之光,讓我對以往,今後自己的教學產生深深的思考。

借鑑:“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遊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如鼓勵孩子愛上閲讀,可以這樣説:“剛才某項活動表現很好,獎勵你去讀會書吧!”孩子就會珍惜這個機會,愛上閲讀,並且提高閲讀效率!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4

朱永新是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他著有《中華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等著作。

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其中幾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我發現,我對上述問題的回答缺乏信心。於是,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直以這些標準來激勵自己,要求自己,促進自己。

一、理想是我前進的目標。

理想是人們奮鬥的目標,有了它才有了前進的航向。有一則故事:三位砌磚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他們的回答各不相同。一個説“砌磚”,一個説是“賺工資”,而第三個則自豪地説:“我正在創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這一遠大的理想,後來這個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築大師,而另兩位工人則一生默默無聞。

教師從事的工作是為了學生的一生髮展負責,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師都為自己設置一個目標,使自己的行為能鎖定在這個目標上,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面對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熱情,追求真理的執着,被深深地感染。我蹲下身子走進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徜徉於學習的海洋,一起採擷智慧的火花,我快樂着孩子的快樂,煩惱着孩子的煩惱,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愛教育事業,因為教育賦予我嶄新的生命;我愛學生,因為學生賜於我無限的動力;我更在乎學生,僅僅因為學生在乎!隨着新課改的到來,我不禁產生困惑:如何上好數學課?帶着困惑,我樂此不疲地追尋着我心目中理想的數學課堂。現在的我心中經常追問,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愛因斯坦説:“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來負擔。”我豁然開朗。因為有了這些追問,才使我的工作和生命更有意義。

二、認真是我工作的態度。

回首這二十多年的工作,我用一個詞概括我的工作態度,那就是認真。認真是一種嚴謹的工作態度,而“態度決定一切”。學生是正在成長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個體,這無疑要求我要像對待綠葉上的露珠一樣認真精細的善待每一位學生。

如何讓學生享受教育,享受語文?課堂是基點,是生命的源泉。一直記得一位名師的話:“用一生的時間去備課!”我感覺到這句話的份量,正是在它的指引下,踏踏實實地鋪展我的教育歷程。我認真學習教育新理念,創造性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富有情趣和挑戰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課堂中時而靜謐無,時而歡呼雀躍,激烈的男女擂台賽總是讓他們忘了下課,即使下課也意猶未盡。在探究學習中,學生愛動腦筋了,會動腦筋了,膽子小的敢上台了,膽子大的儼然一個小老師。他們每一個會心一笑使我欣慰,每一個搖頭皺眉使我不安,促使我深刻反思,及時調整。正因為時刻把學生裝在心裏,才使我堅持上好每一堂課,才使我教學能力得到提高,為學生的生動活潑發展,撐起一方藍天。

認真的人會時時處處都完善細節。教育家烏申斯基説過:作為認真的教師,應懂得:教育無小事,事事為育人;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我一直用它規範自己的言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在與學生交往中我用一雙認真的眼睛,對待學生成長中的問題,見微知著,及時指點,對於成長中的亮點,善於捕捉,及時鼓勵。

三、學習是我進步的階梯。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學會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是教師最緊迫的任務。勤於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向書本學習,向同事學習,利用網絡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孩子學習,是我學習的法寶。

向書本學習,博覽羣書。一本好書像一艘船,能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教育名人薛瑞萍説:“教書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讀書,這可怎麼得了!”所以,我要求自己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多的書,用眼睛用耳朵,用雙手,用心靈……我讀教育名著,讀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馬卡連珂、杜威、陶行知、魏書生……大教育家偉大的理想閃爍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輕的心;我讀教育報刊,讀到了優秀教育理念和教學設計,它們是我工作的好幫手,形影不離的好夥伴;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道德素養,所以經典的文學名著更不應該束之高閣,而成為我們平時經常享受的精神食糧。

利用網絡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熟練的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記得我最早接觸的是人教論壇,在那兒碰到了很多優秀敬業的老師,他們和我一樣年輕,卻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績,這無疑給我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促進。

向實踐學習,實踐出真知灼見,實踐長才幹。在學習借鑑中嚐到甜頭,在嚐到甜頭中不斷學習,我大量閲讀各種教育教學雜誌,由看教案發展到看論文,由此我成了學習的好手;然後在不斷學習中不斷實踐,在不斷實踐中不斷反思,思考教學成敗,思考創新教法;接着在不斷反思中不斷總結,在不斷總結中不斷提煉;最後在不斷總結中不斷交流,在不斷交流中不斷昇華。我的教學水平就是這樣慢慢得到進步的。

向孩子學習,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旋律和內涵。教師要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要和他們共同成長,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我經常抱着一顆非常年輕的心,與他們溝通,去理解他們,才贏得了他們的喜歡和信任。

一本書上講到教師應當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閲歷。我不一定能行遍萬里路,讀遍萬卷書,但我會使自己成為一個永不停止讀書、探索、思考、寫作的人,讓它們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習慣。“講台上循循善誘,身後留下的,惟有藏書萬卷。”這便是熱愛讀書,積極進取的我的真情告白。

如果汗水可以積攢,我們的黃河將會更長,如果信念可以堆積,我們將樹起另一座泰山。又是在一本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教育家和教書匠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教書匠甘於平凡,而教育家追求卓越。”我想我會選擇追求卓越。儘管我離卓越還相距甚遠,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比我優秀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但我一直相信厚積才能薄發,認真的人最接近成功!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5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有感

前幾天,我認真拜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62條——《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能讓我細細思索的是這兩段話:“一個人到學校裏來上學,不僅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的還是為了變的更聰明”;“那種熱愛自己的事業而又善於思考的教師,才有力量使教室裏保持肅靜,使兒童特別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傾聽他的每一句話,才有力量激發學生的良心和羞恥心,這種力量才是一種無可爭議的威信。”

想想自己的教學,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很重視我們教的知識學生記住了多少,我們所教的方法學生學會了多少,學生的分數是不是理想,習題是不是會做。我們忽略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沒有去引導他們獨立思考,久而久之我們教出來的部分學生也就不會思考,也懶得去動腦筋,那麼我們的課堂也就變成了少數優生的天下。中等以下學生堅守:沉默是金。我們的基礎教育就決定了三六九等。這是我們國小教育的悲哀。

很多的時候我們還會抱怨學生的紀律不好,用了很多的方法:鼓勵的、懲罰的,結果效果不理想,其實我們真的應該從自己身上找一找問題。今天讀了建議的63條,我才明白我們身上缺少的是一種叫做“思考”的東西,缺少的是思考帶來的新穎,缺少的是思考帶來的豐富,缺少的是思考帶來的吸引和榜樣的力量。

仔細觀察學生們的眼睛。不管是怎樣的課堂,只有學生的眼睛反映的是思考的眼睛,這堂課才是最有效的。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每位學生眼睛裏閃耀着光芒,閃耀着思考的幸福的光芒!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6

最近,拜讀了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為其思想之深邃、理念之新穎、見解之獨到而折服。朱教授在這本書中指出“要想具有人文情懷,讀書顯得尤為重要。一個不讀書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懷,要培養人文精神,首先要從接受人類文明的最精華的東西——書開始入手。”

近年來,在和學生讀書共勉、互相增益的過程中,我時時體驗着讀書帶給自己的充實和愉快,也深切地感悟到讀書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有人説:“書中自有精神食糧,書中自有生命質量,書中自有美德滋養。”由此可見,讀書對於培養、充實、提升人文精神不可或缺,概括起來講,讀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有如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讀書,讓學生視野開闊。開學伊始,我與學生相約:本學期老師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同學們進行讀書競賽,新學期誰讀的書多,誰的讀書筆記寫得最棒,誰就是讀書狀元。説讀就讀,從我做起,率先垂範。輪到我的早讀課,我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打開自己鍾愛的書讀上幾頁,待學生們到齊了,再上早讀課;語文閲讀課,更是我們師生讀書的最好時光;語文活動課成了我們推薦好書、朗讀美文和交流讀書體會互動課;閒暇時,我們互相交換好書。一學期下來,我班的一批“小書蟲”除了讀少兒版的中國古典小説四大名著外,還讀了《我要做好孩子》、《我要當升旗手》、《徐悲鴻一生》、《冰心散文》、《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書。讀的書多了,他們的視野明顯開闊了,習作水平有了長足進步,談吐也變得高雅。學生身上洋溢的濃濃書香氣讓人不由得聯想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名句來。

二、讀書,使學生精神充實。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以及《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書中,十分強調要豐富學生的生活興趣,那麼這樣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擔心。因為他沒有時間和精力更沒有舉趣去從事不健康的活動,已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實和包圍了。書,是孩子們最好的精神食糧。本學期,我又和學生們一起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曹文軒《草房子》、嚴文井的《小溪流的歌》、以及《哈佛女孩劉亦婷》等書。我明顯地感覺到那些愛讀書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實且豐富了。他們此同齡的孩子更懂得愛、懂得寬容、懂得珍惜時間、懂得誠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艱辛、懂得老師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誼的珍貴……

三、讀書,令學生志向遠大。學生具有遠大的志向是其將來成功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向,之於人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志向遠大的學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充實而有意義的,他的進步就會插上奮鬥不息的翅膀。那麼,對於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而言,志向從何立起?單憑家長和老師的幾句説教遠不如引導他們讀幾有關志向者的書見效。哥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為此,我推薦《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諾貝爾獎百年英傑李政道》、《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牛頓傳》等書給學生讀,讓他們在書中與志向遠大的偉人對話,受其薰陶從而逐步確立自己的遠大理想。有了志向,才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才有實現目標的堅忍不拔,因而也才有成功的可能。我真誠的希望我的學生們今後都能在自己遠大志向的引領、鼓舞下,經過不懈地努力,一步步走向輝煌的明天。

由此可見,多讀好書的孩子,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遠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説,並引薦學生多讀些有益的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尤為重要。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當所有的學校都有人文精神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就有正氣,就充滿希望。”古人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裏,我們不妨説培養人文精神,始於讀書

然而,十分可悲的是,願意讀書,每天都堅持讀書的教師少之又少,簡直可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了。

顯然,目前要想讓教師們在教學之餘回到書桌前讀書,關健恐怕不是在告訴教師們讀書如何重要,更不是告訴教師們應當如何讀書,而是要設法激發教師們的內在的閲讀動力。這就猶如要想學生認真學習,教師必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樣。

我們有必要對教師的職業特點作一個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教師們每天都在規範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質量目標和考核指標(這些質量目標和考核指標有些是不及實際和蠻不講理的),老師們被逼得喘不過氣來,只好整天在領導“強化質量意識”的喊叫聲中,把自己的弦繃得緊緊的。教學方法陳舊,加班加點,題海戰術,犧牲時間和體力和學生“同歸於盡”,什麼創新精神,什麼創造能力都統統見鬼去吧!

二、教師狹隘地生活着。每天從家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兩點一線,周而復始,漸漸形成了不變的生活軌跡。雖説這樣的生活彷彿遠離了社會的喧囂和浮躁,但又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校園的陳腐和慵懶。我們心不甘情不願地看守着自己狹隘的生活,讓自己變得更加廣博似乎根本就事不關己了。

那麼,怎樣讓教師願意讀書?

最根本的途徑當然是從制度上提高優秀教師的社會地位。如果我們確信讀書是優秀教師必須經歷的成長途徑,那麼我們首先就要使更多的教師願意成為優秀教師,願意為此而努力。

讓教師體驗到讀書的歡樂也是有效的途徑之一。教師畢竟是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教師的精神生命也需要發展、事業需要成功。因此,如果能夠讓教師從讀書中體會到歡樂,那麼教師也會逐步地重拾書籍,回到書桌前來的。有針對性地讀書是最能體驗到讀書的歡樂的。

以上為王小娣寫的讀書體會。目前社會上教師的地位在精神方面很高很高了。如果我們的工資全國統一發,規定每個月五仟元保底,對教學效果好的進行重獎,我想每個教師更會珍惜這個職業。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7

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更完善,更為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最近,特地拜讀了孫雲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一書,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現已經讀完了六個章節。

我覺得這是一本給人思想影響深刻,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閒暇時讀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同事,對待學生,對待自己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兒子長大。朱永新老師説:“雲曉是一個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而我們通過閲讀他的作品,在走進孫雲曉世界的同時,也走進了兒童世界。”

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好習慣的養成決非一日之功。據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國小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麼工作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緻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説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不成習慣。比如説要培養學生不亂扔紙的習慣,班主任老師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施加壓力,告訴他必須怎麼做,否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直到養成習慣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別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習慣的養成,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與堅持。

另外我們學生的寫字習慣,早讀習慣等等,都要經過老師的強化,學校的督察等強化手段,達到一定的效果。“許多養不成習慣的教育,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教育習慣比一般的教育失誤更影響孩子成長”。這都是孫雲曉老師的至理名言。“什麼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説的非常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孫雲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麼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的聯結。”從這句話裏我們可以再次看出,培養一個好習慣是多麼的重要。

本書第四章講做人的習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説“‘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範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繫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範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裏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嚮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温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8

假期裏,再一次拜讀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層的認識。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學習,教師喜歡教育教學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説:“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當一種教育為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反對它呢?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變“師本”為“生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引導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努力引領學生去生產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地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不給學生過多的干預,給他們學習儘可能多的自主,最後讓他們成功地解決問題。這樣,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穫一定是豐碩的。

生本教育,一種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一定要重視這一理念,它也將成為我們今後不斷追求與努力的目標。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9

最近讀了一本書《教育的奇蹟》,裏面講述了十八個令人難忘的故事,我被其中的一個故事震撼了。

他是霍金,一位偉大的物理天才,被人們稱為“宇宙之王”.他所撰寫的《時間簡史》在全球也擁有着無數的讀者,霍金本人也躋身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之列,但是命運對他十分殘酷,21歲的他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縮症,不久完全癱瘓.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失去了説話的能力.在疾病的折磨下,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向右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隻腳只能向內扭曲着.嘴已經變成s型,要是略帶微笑,馬上就會出現“齜牙咧嘴”的樣子.看書、寫字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醫生斷言他只能活2年,但是他卻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奇蹟,堅強的活了下來,而且是40年,多麼驚人的數字啊!由此可見,霍金這40年將是何等的艱辛。

從古至今,多少人在逆境中成長,在艱苦中奮鬥,他們都是經過多少的坎坷和磨難,才達到光輝的頂點.霍金是逆境成才的典範,因為他是憑着堅強不屈的毅力和戰勝困難的信心才成功的。

霍金這位生活強者、科學巨匠,永遠是我敬佩的人,我佩服他,他能用一個常人不能想象的毅力和感恩的心戰勝病魔,並且不斷求索,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我要向霍金學習,他教會了我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保持着一顆樂觀、感恩的心.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不能放棄,要堅持到底,要勇於克服困難和挫折,這樣才會到達勝利的終點!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10

教師,平凡而偉大,-苦而又有樂趣。

你可以入睡前細細回味一天-勤工作中的甘甜;你可以在學生一天天的成長中體味事業的平凡而偉大,從中領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藴;你可以在學生細微的愛心舉動中,也可以在來自遠方的問候中品味教育的真諦——學會愛……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我們常説,愛是教師的天-。不錯,做好教師,愛必須貫穿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顯-的愛,更需隱-的愛;有為學生取得成功而喜悦的慈母之愛;更有“恨鐵不成鋼”苦口婆心教導“差生”的嚴父之愛。因為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愛能喚醒一個沉睡的心靈;愛能激發破土幼苗的生命力。教師的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年一屆的行為,而應該具有永久的生命。教育不止,愛心不息!

幸運的是,我就曾飽經了這份愛,國小一二年級時的班主任是我印象最深的,她住在鎮上,而我們的學校卻在鄉下,每天都要步行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不過在我的記憶中她從沒遲到過。記得那時經常下雨,鄉間的小路泥濘不堪,很容易滑倒,但這對於我們來説,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要算是過一座獨木橋,那橋由兩根很細的木頭拼成,僅此而已。每縫下雨天,我們幾個膽小的就小心翼翼地爬着過去,她知道後,就每天在上學時守在橋邊,把我們一個個背過去;她知道我們到鎮上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就幫我們購買了很多學習用品,誰需要就可以到她那裏去買;為了讓我們勤儉節約,她不怕麻煩開辦了小銀行……

今天,每當我想到這些,不免有些激動。曾幾何時,我還自豪地講給我的學生聽。我想,她的這份愛不正是來自他強烈的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嗎!

如今我也是一名三尺講台前的教師,我可能還不能被稱為師表,但每當聽到學生們深情地叫出“老師好!”時,我總會意識到“我是教師!我是師表!”因此,我有責任盡一個教師的職責。

教師的愛心,不僅要表現在情感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在求變、求新的教學方法上。隨着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存在需要變革的東西,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建立起互動開放式的自信、自覺的教學途徑。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只有謙虛地、廣泛地涉獵,才能使自己原有的知識領域不斷擴展,才能永葆旺盛的施教能力,才能讓學生不斷感受到知識的力量。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必須提高教學效率。以最短的時間、最佳的方式、最簡單的途徑教會學生學習知識能力,是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而要做到這點,教師要不斷求得創新,通過改變教法之外,要讓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中學會學習。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11

有幸拜讀了朱永新主編的《教育的奇蹟》一書,受益匪淺。我不知疲倦地欣賞着這本神奇的“奇蹟”帶給我的新生力量!

《教育的奇蹟》這本書裏面的故事讓我震撼、引人深思。書中的故事讓我懂得教育不是為了選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上帝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賦予每個人一個成功的機遇,成功的可能。

當我們真正領略了教育的真實意義,也就不再懷疑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將是一種必然!

《教育的奇蹟》主要講的是一些當代名人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是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是愛“説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是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思緒萬千: 對於我們教師來説,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對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來這些五六歲的孩子都應該是快樂幸福的,而這學期,有一個班的一個幼兒卻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沉默寡言,課間還躲在角落裏,上課不願發言,性格孤僻,行為也較為散漫,學習也不太好。為什麼陽光般的年齡卻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腦子裏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於是,我決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從那裏能得到答案。通過我的瞭解,她三歲時,父母離異,她跟着父親過,父親沒有固定工作,經常找一些人在家裏酗酒、打麻將,很多家務活都得她幹。即使這樣,父親一不順心還要打她。在幼兒園裏,她總覺得老師、小朋友歧視她,對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嚴重。教師的愛應該像陽光照射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顆還十分稚嫩的心,特別是那些心靈受過傷害的孩子。父母離異,家庭變故給她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創傷,使她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撫愛和家庭的温暖,許多要求得不到滿足,不願和人交往,膽小,天常日久成為班上頭疼孩子。心理學認為,教師對孩子誠摯熱愛的情感,能夠感染打動孩子,乃至轉化為孩子的心理動力,影響其品德的形成和個性發展的方向。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關心教育這樣的孩子,並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協調好離異雙方和孩子的關係。我決心以行動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喚起她的自尊。在這過程中,不是我一個人的努力,而是要號召全班孩子和家長共同協助和配合,一起來幫助她走出迷茫,邁向成功。這個孩子漸漸地變了,性格開朗了,特別是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學會去賞識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身上的這些閃光點,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我相信: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 篇12

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學習,教師喜歡教育教學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説:“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當一種教育為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反對它呢?

奧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為偉大的禱文:“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話,給予了我深深的啟迪:腳被忘記,也可以説是腳處於“忘我”狀態,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謂適合兒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們只要給了兒童生本教育,他們就會忘我地活動和遊戲,也就是進行忘我的學習,這是一種忘我的境界。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

這樣的課堂不要怕走向杜威的“兒童中心論”,生本教育改革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進行的,“東方講究系統的、秩序的儒家文化傳統,這種作為背景的文化,是不可能也不必要抹去的,它會頑強地表現出來,成為教育改革的潛在的穩定的甚至是制衡的力量。由此,我們朝着生本的方向進和體系性的較為徹底的改革,亂不到哪裏去,反而會在獨特的文化背景下結出豐花碩果。”《新基礎教育改革不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中也強調了這樣的觀點,“基礎教育改革不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它不是簡單的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徹底分離,而是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和與時俱進的過程”。美國素來就比較強調兒童個性,推進兒童中心教育當然也是必要的,但卻可能產生較多的問題;然而,“在我們傳統的文化氛圍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如同晴空之見雲霓,會產生優勢互補的效應”。

韓愈也説:“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在生本課堂的討論中,教師會遇到學生提出的許許多多的問題,可能會經常面臨難以回答的情況。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學生能詰難老師,能提出別開生面的問題,乃是我們教學的成功。

書中還談到了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即“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不教而教”。江蘇洋思中學聞名遐邇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與生本教育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知該校蔡林森校長是否讀過這本書或聆聽過郭教授的報告?洋思中學取得了巨大成功,生本教育也取得了重大成果,應該説,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教育實踐取得了同樣令人矚目的成績,充分體現了這種理念和教育體系的強大生命力。

反思我們的教育習慣,有太多的“以師為本、目中無生”,也有太多似是而非的“看似以生為本、實則以師為本”的例證。包括學校內部的某些彙報課,包括我自己的某些教研課,當然也包括某些帶頭人、特級上的示範公開課,或多或少過於強調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我不由得想起我們“課程資源開發”小組研究的“核心課程資源——教材的適應性應用策略的研究”子課題,分明也是在適應教師適應學生等角度改變、替換、拓展、重構、自主開發教材,原來一切的適應就是為了學生更自主高效快樂地學習。但願我們在實踐“生本教育”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在彷徨中探索,在摸索中奮進,也在反思中不斷落實和提升我們的“生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