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對高等教育的啟示範文

孔子是中國教育史上私人開壇講學的第一人,被尊稱為“萬世師表”,為中國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思想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影響至深,堪稱“大聖人”。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孔子教育思想對高等教育的啟示

孔子教育思想對高等教育的啟示範文

孔子在世,提出有教無類,廣收學生,把教育對象擴大到社會每一階層,把文化知識傳播到社會每個角落,這在世界教育史上是一個創舉。縱觀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教學作風對當今的高校教育有很大的啟示,其很多教育理念值得高校教育借鑑。

一 孔子“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與當前普及大學教育的思想一致

孔子辦學,提倡有教無類,每個人不論身份和社會地位高低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這在當時還處於奴隸社會的時代不得不説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相傳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此外,孔子還有眾多的編外學生,而在這些學生當中有些社會地位是極其卑微的。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與我國普及高校教育、推行大學大眾化教育無疑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有時代的侷限性,比如孔子是不收女學生的,孔子歧視女性的思想是要批判的。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時至今日,在很多農村地區仍然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不讓女兒讀書的情況依然存在。但是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對後世影響至深,讓更多的平民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對傳承中華文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為當代教育思想提供了指導方針。

二 孔子“文,行,忠,信”的教育內容值得當今高校繼承和發揚

總的來説孔子的教育屬於人文學科,他並不是什麼都教。孔子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教育學生,學問、行為、忠恕、信義。以詩、書、禮、樂作為教材教授學生,並嚴格要求學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説,要求學生不要揣測,不要武斷,不要固執,不要自以為是。孔子教學,反對學商、學農,這是孔子教學的侷限性。有一次,孔子的學生樊遲對孔子説自己想學農,孔子大怒道:小人哉,樊須也。但孔子仁、義、禮、智、信的教育思想是應當受到我們當今高校教育的重視的。隨着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社會出現了道德危機,人們的道德理念正在被悄然侵蝕,新時代的大學生也變得越來越冷漠、自私、自負。拯救人類的靈魂已是迫在眉睫,重塑國人的道德觀念任重而道遠。有人説,未來能拯救人類的思想武器唯有儒家思想,這雖有危言聳聽之嫌,但也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孔子的道德理念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將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中華傳統美德融入教學教材中,從國小抓起,在潛移默化中重塑國人的道德觀。正所謂,觀其行,聽其言,信其道,這種道德規範有利於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其次,孔子對學生的要求,不武斷、不固執、不自以為是今天依然是不變的真理,是為人處世之本。作為今天的教育部門也應該重視和發展孔子重德育德的教育理念,儒家精華不可拋棄而要繼承和大力發展。

孔子教育之“文”,作為大學教育應該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國學教育,掌握必要的國學精華,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美德是當今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一個大學生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孔子教育之“行”,當今高校教育應該推行對大學生行為習慣和基本道德素質的教育。而“忠”、“信”不僅是道德素質的教育,更是職業道德教育,是當今大學生急需培養的優良品質,對於社會和學生的終生髮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作為高校教育者要積極倡導國學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等優秀的中國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