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7篇)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

3月31日下午,我有幸到鄭州八十二中聆聽了《名優教師研修論壇----提升教師職業幸福與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專業講座。主講的林教授年紀輕輕卻學識淵博。在課堂伊始,林老師首先用一道選擇題,成功的吸引了所有與會人員的注意力,然後順勢的引入到本次講座的主題。我大為驚歎,林教授雖不是教師確是課堂導入的高手!在之後3個小時的學習中,林教授結合生活的實例為我們講解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並對不同時期孩子集中出現的問題給予了方法的指導。如3-6歲的孩子在教育時應該多重複正性的要求;在孩子叛逆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陪伴、支持與信任;在孩子青春期時要把孩子温柔的送出去,要讓他們接受恰到好處的挫折……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7篇)

這次講座不論是作為老師的我,還是作為母親的我,在教育學生、教育自己孩子方面都有着很實在的作用。它讓我懂得了孩子在每個階段的心理髮展特點,讓我知道了孩子這樣的表現是正常的,減少了教育時的焦慮。感謝進修校能夠舉辦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感謝學校能夠給我參加這次學習的機會!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2

這次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通過培訓學習,使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少到多,由淺入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如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

二、懂得了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温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健康教師力求“對症下藥”,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脱社會風氣的困擾時,就應該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通過這次培訓,我找到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激發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我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因此,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醫生”。這次我有機會參加心理健康學習,真實感受頗深!

一、教師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一)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四)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

(五)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

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態感染學生

我們要以積極的情緒狀態和較強的感染力,要以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一片愛心、對所任學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響學生。努力做到教態親切、熱情、和藹可親,教學語言要生動活潑、富有幽默感。教學方式、方法要直觀、形象、豐富多樣,富有趣味性。要創設一個團結互助、好學上進的集體風氣,使每一個同學在良好的集體環境裏成長。

當然,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我們的教育教學與應試教育思想的碰撞,產生了不少問題,問題的出現需要我們去思考、去解決,如教師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選擇怎樣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學習評價難以操作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如果能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最終一定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學生總有一些不良的現象,如逃學、早退、遲到、作業不按時完成、上課搞小動作、做鬼臉等現象,無時不展現在你面前。此時,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氣憤、激怒、傷心,非想揍他一頓,還是用樂觀的心態來教育他,我想,教育學生需要耐心和寬容,用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學生,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法去對待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靜心去尋找自己錯誤的原因,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錯誤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有多深,我想這樣的耐心和寬容教育學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何償不用呢?

最近參加了肥城市中國小教師健康教育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先聽了劉老師的《師德修養》楊老師的發展心理學,周老師的社會心理學。她們都通過不同案例結合理論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過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變得眉目疏朗了許多。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温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因素。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脱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是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體實施者。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還要針對學生關鍵時期的心理變化進行教育。才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這是我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瞭解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好後面的培訓課程,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係,積極融入集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説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鍊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對他們進行細緻地瞭解和具體地分析,抓住他們的優勢和長處,就可以此為突破口,實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幫助學生過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對方的優點,在優勢中尋找弱勢,在缺點中尋找閃光點,以激勵為主,批評教育為輔,從抓住特點、抓好重點、狠抓難點入手,幫助其克服缺點。

(一)熱情談心

通過這種方法瞭解他的思想變化情況,多鼓勵,少打擊,多表揚,少批評,多關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調整心理、平和心態,使他能正確地認識和看待自己及周圍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幾個平時和他接觸比較多,比較好的幾位同學,進一步瞭解他在學校、在同學中間的情況,並鼓勵同學要積極、熱情、誠懇地接近他、幫助他。

其次,與本人談,通過面對面地坐下談,瞭解他的全面情況和心理承受能力。告訴他老師對他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師心目中他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談心過程中,我一直肯定他的優點,鼓勵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誠懇地指出他的不足,要求他必須改掉給同學、老師取綽號的壞毛病,上課專心,塌實學習,給予明確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潛移默化之中實施教育、引導。

再次就是找家長談。瞭解其在家表現及家長對他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師的幫教措施,並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就和家長溝通,有的放矢地通報其在校表現,同時告知在家情況,在老師、家長和同學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幫教鏈。

(二)主動幫助。

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自我感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成績的好壞,為此我利用業餘時間為他補課,教給他更好的學習方法,激發他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由於他頭腦靈活,經常耍小聰明,學習中最大的弱點,就是不塌實,情緒波動較大,於是我對他注意觀察,作好預防工作。憑藉他的聰明和努力,相信在學習成績上一定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誠懇激勵。

學生的成長進步,我認為不在於批評多少,而關鍵在於激勵多少。針對他的特點,一是在他的聰明勁上做文章。我為他制定了相應的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鼓勵他趕上去、超過去。二是在他愛表現上想辦法。我較多地給他佈置工作任務,讓他擔任班幹部,為他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並適時地予以表揚,讓他品嚐為集體做貢獻時,得到老師、同學認可、讚許的快樂。

我認為在教育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始終讓學生在心裏記下“我行,我能”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這樣才能想盡辦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同時,要經常使用激勵的語言讚美學生。因為在我看來,讚美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推動力量,對別人的讚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樣讓人心靈滋潤,受到讚賞的人能激發出一股自信與衝勁而引發出潛力。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5

總以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態放正,身體健康而已。卻不明白《教育》對於人們如此重要,異常是做教師工作的。

學習了《教育》,懂得了改善自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地釋放自我,從而去了解對方的心理,協調自我的人際關係,是自我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發展。

學習了《教育》,是我覺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必須從學校入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不僅僅是學科的學員,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這樣一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教師的心理健康要保證。其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必須具備一是熱愛教育事業,勝任教學工作;二是有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較強的環境適應本事,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着學生的心理健康,還影響着自我扮演的主角。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的心裏健康必須處於較高的水平。

並且,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是正確的選擇,可是要落實到實處。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的選擇和佈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學校的成人教育應定期培訓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做好學生生活、學習的心理健康保障。

學習了《教育》,我明白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有雙重方面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不但對教師的自身有影響,對學生的影響更大,直接影響着學生性格的發展。教師的情緒不好,就會影響課堂效果;教師的失誤確定,學生會產生對抗和偏激的習慣,構成心理障礙。

學習了《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是帶有的指示性説教,而是強調學生的體會和交流,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當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僅有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證了,才能改善家庭關係,提高師生和諧的關係,從而促進學生的其他知識和技能的發展。

我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自我學習了《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及時的提高了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識。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淺啊!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6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

首先加強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總體規劃,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此外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不出現失誤。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同時應對學校進行整體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融洽師生關係,創設一個使學生心情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據調查,目前上中國小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學過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據《中國青年報》5月17日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他們不瞭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到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髮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瞭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覆,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學生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孩子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總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三、在中國小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目前不少中國小已開設健康教育課,其中也開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識。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係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四、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目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缺少專業人員是一大問題。在近期內還很難配專業的心理醫生,但教育行政部門應考慮儘快培養和培訓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在上級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在學校開設心理諮詢室,心理閲覽室,心理活動室,開設心理諮詢電話熱線。定期為師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前途職業指導等並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作為班主任、任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依據。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

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希望和其他老師共同交流: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學習,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説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

學習之後,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回顧多年來的中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經歷,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尤其近幾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

可惜,我們無力擺脱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説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我們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後,我也希望各類各級學校和社會、家庭都要把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內容重視起來,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並在機制上、師資上落實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實效,從而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具有現代素質的人才。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7

想上好一節心理課,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探討問題一定要符合學生年齡段的發展。以溝通為主,在設置問題時要使用的語言一定不能偏激,不使用封閉性的語言。要保持價值中立等等。我們不能以平時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被小事激怒。要做到公平公正,要學會尊重學生。要讓孩子快樂成長,不能因為學習成績差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儘量把自己放在以學生身心發展健康為主題的情況下去考慮問題。去尋找問題學生背後的故事。如果他們一旦學習或生活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勢必會對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從而達到心與心的交流,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真誠感化學生,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從而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一直在路上,我相信,我們以後通過多種方式,會使自己更加充實,更加提高自己。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8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狀。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為禮物送給自己鍾愛的女人,最後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於他的戀人急着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願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鬱症,由於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説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礙,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9

今天學習了《中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季秀珍老師結合自己實踐中得到的豐富的心理輔導經驗,將相關的理論知識由淺入深地闡述講解,讓我學到了很多心理輔導理念和研究心理問題的方法,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一、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因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

二、指明瞭教師開展心理健康的方法與途徑。

通過學習,改變了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從而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個重新的定位,以前都是給學生念一點理論知識,沒有顧慮到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更沒有開展什麼心理活動。通過學習,我意識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校的重要性,意識到現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增強了自身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專家的教育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成長的。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們的責任真的很重大!通過學習,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穫很多。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

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

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激發自我潛能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在於自我觀念問題。在團體情境中,成員之間通過個體的自我分享,會意識到原來別人的許多問題與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是相似的,這樣就會減輕心理負擔,改變不當的自我評價,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此外,團體中每個人為尋求改變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進步,對於其他成員都是一種鼓勵,可以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激發自我潛能。在團體中形成新的自我觀念,在團體活動結束後也會促進個體更好地與所在羣體的互動和協調。

(二)糾正心理偏差,促進心理髮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團體心理輔導的積極目的在於發展的功能,這是諮詢心理學遵循發展模式的直接體現。通過團體活動可以改善成員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為,促進其良好的心理髮展,培養健全人格。尤其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能給予正常學生以啟發與引導。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可以創造一種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氣氛,這種氣氛會促使成員自我表露,在團體中將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團體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員多角度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團組成員的相似境遇使得團體成員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另類,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壓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動中成長。

(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繫的最基本形式。人際交往的體驗如何,是影響個人社會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學家丁瓚曾説,所有心理問題都是由人際關係的不適應造成的。有關資料顯示,人際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為了適應社會生活,每一個人都需要培養人際溝通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團體訓練中,成員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決定,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等。通過小組成員相互作用的體驗,學習對自己、對他人、對團隊的理解和洞察,並掌握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係的技能。

(四)增強團體凝聚力,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和個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團體凝聚力的強弱對組織的管理有重要影響。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各種活動有利於增強團體凝聚力,在團體中,成員通過分享經驗或競爭,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增進理解,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從而增加成員對團體的認同。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許多人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研究,輔導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向心理品質的各個方面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療團體開始轉向了發展性團體,這些都是積極變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輔導從即時影響轉向了輔導後的長效影響,這為大學生今後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團體心理輔導日益成為我們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安全教育心得聽了某某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報告,我感到內容很精彩,講的很全面,所舉案例讓人心情沉重,看後感觸很深。使我感受到“學校安全重於泰山”。校園安全事關全體師生的生命和財產,事關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在此,談談個人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體會: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安全工作,學校“提高認識,加強管理,以對學生極端負責的精神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為此,我校確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及總體目標:以樹立安全意識為主線,以強化層層管理責任制為核心,以落實具體措施為重點,及時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頓校園內安全隱患,努力創建一個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環境安定、校風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園,確保學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穩步發展。

二、強化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安全工作的重點是及時消除隱患,加強全校師生的安全教育,防患於未然,為此我們提出要樹立六種意識、開展“六防”教育、克服四種疏理、堅持“四不放過”、營造“四講”氛圍。六種意識:即“大於天”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第一”意識、“防範”意識、“共管”意識;開展“六防”教育,即防盜、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觸電、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動。營造“四講”氛圍,即利用橫幅標語、校園廣播、班級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營造了一個“人人講安全,處處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的濃厚氛圍。

三、建立各種報告制度,加強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工作日報告和安全整改通知書制度。制定了《學校安全自查範圍》,在全校各班級、各處室部中設立了安全檢查員,要求每天對各自範圍內的學生動態、教學生活設施、設備進行檢查、記錄,並向班主任和各部門責任人彙報,最後上報校長;然後由校長簽署處理意見,限期整改;在校園各區域配備、完善消防設施,專人負責,定期檢查,使學校安全管理網絡覆蓋到校園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段。

2.重大傷亡事故報告制度。凡是學校師生非正常傷亡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應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對發生的事故應按照各自管理權限及時查清原因,對事故責任者給予嚴肅處理,事故善後事宜應及時妥善處理。對發生事故不上報者,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近年來,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從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入手,通過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將努力營造一個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20xx年的10月至11月我幸參加了延邊州班主任遠程培訓,通過二個多月的網絡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裏,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説,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正確區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説,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為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行為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徵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

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裏指學生處於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説,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態才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對象的平衡,促進其發展。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才會導致所謂的“病態、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為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為,這種行為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為不同,可以稱為“偏態行為”。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鑑別學生的行為,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脱心理的危機狀態,回覆到正常狀態,那麼,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第三種狀態是不健康狀態,當學生處於不健康狀態時,往往會非線性地發生不適應行為,包括反社會行為和異常行為。所謂“非線性”地發生,是指這些行為的發生常常是沒有明確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關係,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國小生突然害怕方格或類似方格的所有物體,這是一種異常行為,包括他自己在內,誰也弄不清他為什麼會怕方格。正是由於這種非線性的特點,我們對其不適應行為的產生就無法預測。學生在心理不健康狀態下所發生的反社會行為或異常行為既沒有直接的原因,也沒有明確的行為動機。因此,談不上是其價值觀、道德水準或人格特點的必然產物。這類行為我們稱之為“變態行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不適應行為的發生有不同的特點,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學生由於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他們要求給予指導,以幫助他們正確應對遇到的問題。對於班主任,在面對學生髮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差,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並積極尋求專門機構予以解決。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2

一學期就要結束了,本班很多學生在學習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這既有學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長的協助,更有教師耐心的指導,下面我就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小結:

一、走進學生幫助學生。

由於國小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容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

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因此,通過講故事、學生表演小品、小組討論、學生點評的方式,讓學生在寓教於樂中接受相關的知識。

在家長開放日,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和家長及時交流。給家長相應的指導,讓他們多關心孩子的成長,多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

二、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聯繫家庭,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才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説謊、無理取鬧等行為。

然而,由於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引導他們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我們深深感到在國小進行心理輔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擔負着培養下一代重任的國小教育,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我們更應當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實踐,教師只有融入學生,才能夠傾聽學生的聲音,為他們煩惱而煩惱,為他們快樂而快樂。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教師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工作總結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3

首先,我要分析一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大學生是社會上文化層次水平較高、思維最為活躍、最有朝氣的羣體之一。他們渴求知識、積極向上、胸懷博大,時刻關注國內外的風雲變幻,把個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國的興旺發達和民族的繁榮復興融合在一起。

但是,由於社會轉型和自身發展階段的影響,使得正處於青春期、社會閲歷淺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現了諸多問題。據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數佔退學總人數的54%。有28%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在最近的幾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中精神行為檢出率為16%,心理健康或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約佔30%。諸多的數據和事實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羣體。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1、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力,不能集中精神進行學習,適應困難。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由於沉迷於網絡遊戲或上網聊天,學習成績不佳,進而對學習產生厭倦、對考試感到焦慮。

2、自己評價失調。許多大學生都是中學時的學習尖子,心理上有較強的優越感,而進入大學後,這種優勢不再,這使得他們的優越感受到重創。這時一旦學習成績稍有波動,就會降低自信心,甚至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3、人際關係適應不良。由於存在交際困難,同面對面的交流相比較,一些大學生更願意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環境中進行交流,迷戀於虛擬世界,自己封閉,與現實世界脱離。長此下去,對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4、就業心理困惑。這在大四學生當中尤為普遍。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沒有做好就業心理準備,不能很好的認清當前的形勢,對自己的定位及自己能力的評價不夠確切,好高騖遠,一日三變。還有部分學生在擇業中不認真思考,盲目從眾。大學生是社會的棟樑之才,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未來,因而,我們不能不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我認為:

1、大學生應當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自己究竟想成為再怎樣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生活,然後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究竟要怎麼做。有了這樣的思考與選擇,相信他們聚會為了自己而好好努力。

2、大學生應當正確審視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後坦然的接受它。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你很差,而是你目前的水平與他人有差距而已。為了縮小這個差距,你需要付出心血與汗水,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與水平。等到收穫那一天,相信你的笑容是甜美的。

3、大學生不應當自埋首於書本,俗話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學生應當擁有開闊的心胸與視野,多結交朋友,這對於大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幫助。

4、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大學四年應當積累一定的就業知識,着有助於看清就業形勢。同時大學生應當,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正確的定位,切忌好高騖遠。其實,剛剛出來工作的大學生一般沒有什麼經驗,你要想想,用人單位憑什麼給你很高的待遇?所以,剛開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實力去證明,你有足夠的能力去獲得應得的待遇。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4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方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潛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潛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構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超多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潛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能夠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資料。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資料及途徑,探索並構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我、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透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一樣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忙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用心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忙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潛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5

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己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己,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6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正人先正己,身教勝於言教。教師不僅要在學業上能為人師表,更應在人格和行動上成為示範。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才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

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教師要學會在競爭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身心素質;通過自身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否則,教師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必然會引起一些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如態度粗暴、挖苦諷刺學生和對學生冷漠等,這些不良的教育行為對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學生具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只有教師具有正確的教育觀,較強的業務素養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學生。因此,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必須具備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教育部頒發的《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這就是説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涉及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心理測量學等多學科知識。廣大中國小教師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瞭解和掌握青少年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個性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為提高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奮鬥。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7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諮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瞭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