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週年心得:體會讓每個人都成為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改革開放以來,“觀念先導”是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而用創新的觀念引導中國現代化建設,引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更是成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每當改革處於重大轉折時期,人們總期待有新的觀念統領着去開拓新局面;每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時,總忘不了濃墨重彩地記下具有先導意義的新思想、新觀念的一份功勞。

改革開放30週年心得:體會讓每個人都成為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具有先導作用的新觀念從何而來呢?是從解放思想中而來,是從思想大論戰中而來。改革開放的30年,就是各種觀念衝撞、嬗變的30年,就是思想解放、觀念更新的3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時代潮流,以不可遏制的力量洗刷着傳統的體制與機制,並迅速改變着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而發生這一翻天覆地變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我們通過一次次的思想大論戰,辯明瞭真理,創新了理論,以創新的思想、創新的觀念,引導着全黨全國人民開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創造出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

可以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年,中國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圍繞着一條主線,即思想解放與改革開放。過去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歷史。我面前擺着的這本書稿,就是回顧、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的歷程的。作為改革決策的參與者和改革歷程的親歷者,看到這本書,感觸頗深。下面就書名談幾點感受。

思想解放的力量

為什麼我們黨總是把解放思想作為改革開放的先導工程呢?是因為思想是能促進事業成功的一種潛在的力量,解放思想就能充分發揮思想的潛能。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就十分形象地描述了思想觀念的力量,“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一蹙眉間,思想就跨越了千年時空,視野就延及到萬里景象。就此而言,一個人的思想還真是可以無所不至,無所不能。人可以神遊八荒,精騖四極。光速足夠快吧?可人一眨眼,思想已經在日月間打了個來回。天空足夠廣吧?可人一動心,思想已經在九天外遊了個上下。挾泰山而越北海,何等大的氣勢;舞日月而吞天地,何等寬的胸襟!

人可以不行動,不説話,但不能不思想。生有盡而思無涯。人類的延續不僅是生命,而且是思想;社會的進步不僅是物質,而且是精神。在一定的時間內,人的行動只能侷限於一隅,但任何時候,卻束縛不住人的思想。現代京劇《紅燈記》裏,李玉和在獄中所唱:“休看我戴鐵鏈鎖鐵鐐,鎖住我雙手和雙腳,鎖不住我雄心壯志衝雲天”,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的生命可以被摧毀,但一個人的思想光芒卻無法被淹沒。正如夏明翰在犧牲前大l義凜然地寫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也是這個道理。

毛澤東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精神原子彈,把精神——思想的力量比擬成具有“原子彈”一般的威力。許多時候,思想所發揮出的威力甚至比“原子彈”還大。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對世界格局的認識提出了一個新觀念——“和平與發展”。現在看來,這個觀念再簡單不過了,但卻反映了我們黨對世界趨勢的判斷的大轉折。也正是這個看來簡單的觀念,改變了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與“時刻準備打仗”的觀念,為洶湧而來的改革開放提供了理論基礎。既然世界大勢是“和平與發展”,我們何必還要緊張兮兮地只忙着磨刀擦槍呢?正是這個對形勢的新判斷,促使全黨全國人民埋下頭來,一心一意抓經濟建設,努力尋找和平發展的道路,從而在擴大對外開放的基礎上實現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和平崛起。

一個受到桎梏的思想,是僵化的、保守的,其想像力退化、創造力萎縮。一個地區思想僵化的後果是體制的落後、觀念的陳舊、社會生活的凝滯。觀念更新,萬兩黃金;觀念更新,與時俱進。個體觀念更新,改變命運,政黨觀念更新,永葆先進性。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個人也好,政黨也好,國家也好,民族也好,只有在解放思想進程中大更新、大革命,才會有科學發展的大思路、大決策、大提速。

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鼓動改革風帆破浪遠航的,永遠是解放思想的浩浩長風!為什麼催發真理之樹枝繁葉茂的,只能是破除迷信的滾滾春潮!改革的時代必定是思想充分解放的時代。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必定是思想高度活躍的時代。哲學家告訴我們“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思想解放的程度”。無數的先哲聖祖、志士仁人,生命早已化作一縷輕煙,而他們的思想卻星辰般地閃耀在歷史的天空,照耀着人類探索真理的漫漫長路。

思想解放需要觀念更新

原子彈爆炸為什麼會產生強大無比的力量?科學家告訴我們,原子彈的爆炸是通過強力撞擊原子核使之裂變,從而爆發出強大的力量來的。其實,精神原子彈的威力也是如此,是在外力的強大作用下,把精神潛能充分激勵出來。解放思想,某種意義上就是讓各種思想觀念發生大撞擊,把思想的原子激活起來。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觀念大碰撞的時期,也是諸子百家產生的時期。也許,最初的諸子還只是具體的個人,之後的百家,都是由這些睿智的諸子在觀點的交鋒中形成的一個個學術流派。由此而言,新思想、新觀念不僅來自有先進思想的個人心中的靈感,還來自各種觀念碰撞產生的火花。改革開放時期,是新思想、新觀念層出不窮的時期,也是思想大論戰的時期。改革開放幾乎每走一步,就有新舊觀念的激烈鬥爭。往往,新觀念佔上風,改革開放就有新氣象,舊觀念佔上風,改革開放就會在歧路徘徊。

一般來説,激活思想原子的大撞擊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大勢所趨,即瞬息萬變的形勢對思想的衝擊;二是社會相互對立觀念的交鋒,或者説新舊思想的碰撞。

形勢的急劇變化對思想觀念的衝擊波也是十分之大的。因為人們的行為總是根據自己對形勢的變化而形成的新觀念,對發展形勢的新判斷,最後也會轉化為思想的衝撞與交鋒,即新判斷與舊判斷的衝撞與交鋒。

倡導解放思想,就是給各種思想觀念提供一個相互撞擊的機會。改革開放就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創新的道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搞市場經濟也是一個全新的嘗試,這與過去的許多做法不同。在鄧小平“摸着石頭過河”、“大膽試,大膽闖”的激勵下,關於發展模式有了百家爭鳴與百花齊放。解放思想,就是通過各種思想的撞擊,使傳統觀念得到儘快更新,同時,也通過各種思想的撞擊,使新思想像原子彈那樣發生巨大的裂變。

現實中,當社會上一出現一些思想論戰,有人就馬上緊張起來,甚至把一些與己相悖的觀點視為洪水猛獸,這其實大可不必。有一句話説得好,真理越辯越明。一些看似針鋒相對的觀點也總是從相反的方面啟迪與補充正確思想;一些思想的火花、一些真知灼見,往往就是在大論戰中產生的;一些創新的觀點往往就是通過思想論戰而噴湧而出的。讓思想在學習中解放,讓觀念在碰撞中更新——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思想大論戰給我們的一個寶貴啟示。

當然,解放思想過程中所需要的觀念碰撞,是一種積極的碰撞,既不是懷着私心,也不是像“文革”時期那樣動輒“戴帽子”、“打棍子”,靠相互攻擊甚至辱罵致勝。毛澤東有句名言,讓人説話,天不會塌下來的,不讓人説話,天遲早會塌下來。搞改革開放,我們不要害怕有與自己相左的觀點,更不要因為有某個與自己相悖的觀點而緊張兮兮。要想讓對方心悦誠服,就必須與之據理力爭。如果一味想掩蓋分歧,讓反對的觀點處於長久的壓抑中,則會積攢更猛烈的反對的力量。

很慶幸,我們遇到了一個政治民主的新時代。在當今,允許社會就某些重大問題進行大討論,讓大家各陳己見,被視為民主政治之常態,這是對領導者民主、開明的最好證明。正如《學習時報》上一位學者所説,“各陳己見,不僅是不同羣體利益關切和訴求爭相表達的生動寫照,也是當代中國社會矛盾日益複雜、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化的具象縮影……一個有活力的制度,是不同聲音都能夠在公共機構中得到充分表達的制度。民主,意味着對差異的包容。‘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衞你説話的權利。’只有在討論過程中各種觀點充分交流,有暢通的制度出口,才能真正體現民主的內在要求”。在這樣寬鬆的民主氛圍中,我們沒有理由不解放思想,沒有理由不產生創新理論。也正是在這種寬鬆的民主氛圍中,才會不斷產生里程碑式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理論,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實踐。

解放思想,要有披荊斬棘的勇氣

不過,有一點必須使每個堅持改革的志士們明確,即解放思想並不是在清風朗月下漫步低吟,更不是在春和景明中聽鶯歌燕語。解放思想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激烈鬥爭,必須要作好披荊斬棘的準備。

我們説,“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先導工程。何謂先導,就是披荊斬棘打衝鋒,可能要經歷一場場新舊思想的較量。縱覽歷史上古今中外所進行的改革,無一例外地都付出過沉重的代價,甚至流血犧牲。清朝維新變法的先鋒譚嗣同因堅持改革而遭厄難,臨刑時曾説:“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古往今來,環視中外,凡是那些載入史冊、彪炳千秋的解放思想運動,有哪次是在如同繪畫繡花、飲酒喝茶般的温文爾雅中落下帷幕的?哥白尼、商鞅、王安石、譚嗣同、李大釗等,都為追求真理和倡導新的思想觀念作出了巨大犧牲,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解放思想的艱難性,就不難想象,當年朱鎔基總理為什麼會説出那樣的話來——“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不難想象,温家寶為什麼在連任總理之際,強調王安石的“三不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國際歌》裏對“解放思想”的表述,是用“衝破牢籠”來比喻的,以之説明舊思想、舊觀念的桎梏是何等嚴重,要衝破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在解放思想過程中,既要跟自己的舊思想作鬥爭,又要跟別人的舊思想作鬥爭。尤其是跟自己的舊思想作鬥爭,要克服舊思想形成的習慣勢力,對自我進行否定,就像破繭化蝶那樣,是個最為痛苦的過程。有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思想,甚至可以置生命於不顧。過去人們常講“思想改造是一輩子的事情”,這是對一個人而言,對整個社會亦是如此。在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我們固然享受了思想大解放的“紅利”,但在前行的道路上,新的束縛和禁錮也在生成,新的問題和矛盾也在變化,這樣的“紅利”我們還能享用多久?當一個個思想的新“牢籠”,成為我們繼續前進、“又好又快”發展的絆腳石,只有新的思想解放,才能推動繼續發展,只有再一次砸碎“牢籠”,才能放飛思想的自由。

新一輪的思想解放,儘管仍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沒有血雨腥風,但也絕不是一帆風順的。新舊思想之間的較量,不同體制之間的碰撞,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都涉及政治權力的再分配,物質利益的再分配,社會關係的再調整。當前一些陳舊觀念的冒頭,思想理論間交鋒的日趨激烈,以及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所遇到的阻礙,已經讓許多人意識到,新一輪思想解放的任務十分艱鉅。只有解放思想,衝破陳腐觀念的羈絆、破除過時體制的束縛,才能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道路。

新一輪思想解放高潮裏我們該如何作為

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並提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輪思想解放高潮,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先導工程。

在新一輪思想解放的高潮裏,我們應該從三個方面着力——

一要打破陳舊觀念的束縛。新階段的改革,需要有新的超越。尤其是我國進入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改革新階段,改革與過去經濟體制改革相比,所面臨的形勢更為複雜,涉及的範圍更廣。沒有新的解放思想運動,改革很難順利推進下去。

二要大膽突破過去的一些理論“禁區”。改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就是要講新話,講老祖宗沒有講過的新話。如果有禁區,很難叫解放思想。我們談思想解放,是因為存在束縛我們思想,不能想、不能説、不能做的事情。但這些事情恰恰有利於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現在説民主、法治、人權、平等,有什麼不能説的呢?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人的發展離開這些怎麼行呢?現在搞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搞大部門制,決策、執行、監督三者分離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只有分離才有利於建立監督和約束機制。但過去都認為是禁區,只有解放思想後才能提出來。

三要打破不利於改革發展的惰性。這幾年,中央多次把GDP增長的預期壓低,主要目的在於使我們從片面關注GDP中解脱出來,加快改革步伐,調整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但是,落後地區説我們處在跨越式增長的階段,GDP不增長怎麼辦?發達地區説我們的基礎好,增長潛力大,有條件實現更快的GDP增長。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宏觀經濟的壓力在增大,包括通貨膨脹的危險,經濟從偏快走向過熱的危險。因此,我認為需要以新的解放思想創新階段改革的動力,打破沉溺於GDP增長的舊觀念、不思改革的傾向。

解放思想,核心就是要我們把既有的發展方式,統領到科學發展軌道上來。在科學發展面前,我們沒有任何驕傲的資本。科學發展全國統一起跑,誰先解放思想,誰先搶佔先機,誰就會抓住機遇、擁有主動權。當然,搶先發展,在發達地區,問題也會暴露得更早、更明顯,矛盾也會表現得更尖鋭、更激烈,這就更需要我們解放思想,用更短時間更多實踐,掌握好科學發展這把金鑰匙。

回首過去,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就燦爛輝煌;展望未來,改革任務仍然艱鉅,但前景光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模式可供我們借鑑,需要廣大理論工作者和從事實際工作的同志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時進我進才能與時俱進。如果我們要超越30年的那段輝煌,再一次體驗豁然開朗的思想心智與風雲際會,再一次創造讓中國在世界和平發展的奇蹟,那就讓我們的思想再一次衝破牢籠,從做解放思想先行者,當科學發展排頭兵開始,讓每個人的內心深處迸發思想的火花,讓每個人都成為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進一步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