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中國機長》感悟體會600字

20xx年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電影《中國機長》正式上線各大影院,《中國機長》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脱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他們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的真實故事。關於觀看20xx年《中國機長》電影的觀後感,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觀看《中國機長》感悟體會600字

《中國機長》觀後感【1】

今天跟朋友去臨時起意去電影院看電影,在三部熱門電影裏面,選了《中國機長》,看完電影之後,我忍不住給自己點了個贊:太會挑電影了。

有三個方面的感悟,忍不住分享一下。

1、細節決定對接。

我是一個淚點挺高的電影,但是看這個電影的時候,在幾個情節上,忍不住有熱淚盈眶的感覺。

可惜的是,這幾次都是情緒剛出來,就又回去了,想了想,還是細節做的不到位,缺少該有的張力。

讓我感動的地方,並不是劇中刻意煽情的地方,而是那些對細節的呈現,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可能是為了不體現個人英雄主義,電影過於追求面面俱到,對各個場景都想着力體現,結果,倒是沒了重點。

特別讓我遺憾的是,結尾的時候,當飛機快要滑出跑道的時候,正是最高潮的地方,卻莫名其妙的結束了。

還有鏡頭語言反覆幾次給了副駕的腳幾個鏡頭,作為觀眾的我,分明知道,導演是要告訴我們些什麼,但最終也沒有領會到,導演想體現什麼。

電影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導演拼命想體現的細節,拼命想用力的地方,都有些用力打在空氣中的感覺。

想起一個惡俗的段子:去上廁所,醖釀了半天,卻放了一個屁。

沒有細節,沒有張力,最終讓觀眾無法產生心的對接。

2、職業電影(電視劇),急需提高水準。

我在看這個電影的時候,腦子裏,突然跳出來一個詞“職業劇”。

我突然發現,我們的藝術作品,比如電影、電視劇,卻很少拍跟生活相關的職業劇,好不容易出來一些職業劇,還都是披着職業劇外衣的愛情肥皂劇,或者是披着職業劇外衣的家庭倫理劇,甚至是披着職業劇外衣的政治説教劇。

所以,電視、電影,變成了李敖説的“電視是一個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

影視宣傳,實際上是個大眾文化的洗腦。

剛才,我在雨中散步的時候,想這個問題,突然想到我們電視劇中的幾個影響力。

第一,帝王劇、後宮劇最流行。所以,我們國人的帝王夢和皇后夢是最嚴重的。

第二,愛情肥皂劇次流行。所以,當帝王夢、皇后夢實現不了的時候,就開始追求巨嬰式的愛情夢。

第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土豪劇流行。在劇中,掙錢、變美、當官就意味着成功。所以,我們身邊的人成功夢很嚴重,追求的也都是錢、美、官等。當然,這跟我們幾千年的傳統也分不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和“千里去當官,為了吃和穿”跟當下的價值觀,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第四,我們還有一種劇叫“神劇”,無論是神話劇也好,武俠劇也好,抑或是霸道總裁傻白甜也好,甚至是抗日神劇也好。在我看來,都可以歸到神劇的行列。不為所動,這是浪費了人們的時間。為之所動,那就是製造了腦殘,在追求幻覺的路上,一路不復返。

第五,還有一種劇叫“主旋律劇”,在我看來,這是另外一種“神劇”,我就不多説了。

好劇也有,我就不説了,好的嘛,不需要我來誇。

但是,我們的確是缺少走心的職業劇,以表現一些職業為視角的影視劇,這是一個巨大的缺陷。當然,瞭解世界的方式很多,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影視劇,但是缺少影視的宣傳,很多職業的確很難被尋常百姓知曉。

忍不住給我的好友點個贊,前些天見她的時候,她買了兩本書,一本書是成人版職業大會,一本書是兒童版職業大全。我們連360行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可能安置好自己的人生。光有精神,只能是迅速枯萎。

3、人生這場戲,職業是主體。

這是我看這個電影最大的感受。

我最喜歡這個電影的地方就是,這個劇,沒有那麼刻意的去説教什麼高大上。雖然,還有忍不住的地方,但是也許是因為導演劉偉強是香港人吧,所以,並沒有大篇幅的講什麼精神,什麼高尚,這是很值得稱讚的。

有這樣硬核的故事,壓根不需要講什麼高尚,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就是高尚。

只是遺憾的是,故事裏面,人的部分太少。這也許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現狀,總是壓抑人性的表現,總想刻意表現神性,實際上,人性壓抑了,神性也沒有體現出來。

我看完電影,很喜歡,但總覺得少很多東西。上網看原型故事,看到一篇評論,我覺得説的很好,説原型故事裏面的機長如果牛逼程度是100分的話,電影裏面只是演出了10分。一下子讓我找到了感覺,缺少的東西就是這個。

電影很像把人拍成神,但是結果就是拍成了普普通通的人。

我出了電影院,感慨了一句,生生把一個神,拍成了人。這電影如果拍的到位了,應該是大量的熱血青年想去當機長,想去當空乘,但是,我卻沒有這種衝動。因為並沒有燃燒我的激情,也許是因為我已不年輕,但是我深刻的知道是因為他沒有點燃。

最初的時候,我覺得是因為職業的硬核不夠,看故事原型的時候,航空專家説,之所以飛機機長能創造這個奇蹟。機長做對了3件事,從細節處説機長做對了28件事。

但可惜的是,從電影裏面,我實在是沒有看到這3件事是什麼,更不要説是28件事了。

我只能依稀的被感動到,引用電影結尾處,朱亞文説的那句話“怎麼那麼牛啊?!”是啊,我只能模模糊糊覺得牛逼,但是卻説不出來哪裏牛逼。

最開始,我覺得是因為職業度不夠,但是寫到這裏的時候,我才發現,這是形式、內容上的問題。

更深刻的原因是“我們的創作者沒有人性”,我之所以打上引號,就是為了避免歧義。

每每這種時候,我們不敢着眼於人性,因為那顯得太渺小了,只想從神性的高度去解讀,結果一解讀就假了,就失真了,沒有了生命力,也就無法產生感染力了,也就沒有張力了。

當我們把英雄拉下了神壇,才能真正把英雄送上人心中的神壇。

我從小就不喜歡看國內的戰爭片,第一部喜歡看的片子是《亮劍》,後來,我總結了之後知道了原因,因為之前的戰爭片裏面的都不是人,都是神。而《亮劍》是塑造了一羣人。《亮劍》之後,戰爭片才慢慢走出了“神劇”的漩渦,開始有“人劇”,人才願意看。

最後,再一次表明一下我的立場:《中國機長》這個電影,很好,非常好,希望這樣的電影越來越多。“職業化的電影”“人性化的電影”越多,電影人更有希望,民族也更有希望。不再造神,才能真正的通神。

《中國機長》觀後感【2】

一場特別的萬米高空首映禮,給電影《中國機長》增添了新話題。影片是根據去年川航機組的英雄事蹟改編,導演劉偉強受訪時表示觀眾此刻是知道事情“解決了”,那如何在保證電影真實性基礎上做合理藝術性改編,是考驗創作的一大難題。

讓觀眾認識到坐飛機“不是簡單的事”

身為影片導演,劉偉強有過《無間道》這樣的成功經驗,但拍攝《中國機長》經歷還是讓他感慨連連。首映禮上,當被問到讓一個已知結果的事情仍然保持緊張刺激的懸念感,他回答説:“沒錯,觀眾進電影院看片前就知道,最後的結果是“沒事了”,所有人已經很安全地下飛機了。所以我們在真實事件基礎上,做了藝術加工。比如飛機怎麼開回去、在回去的路上要如何設置擋路的障礙,機長怎麼想辦法去繞過障礙,障礙之後還會遇到什麼……在成功備降以後,他們還要擔心很多很多問題,觀眾就會持續被情節吸引,會給觀眾一種‘過了一關又一關’的感覺。”

劉偉強説當初接受博納邀約擔任導演,確實是被這個故事的特殊性打動,因為工作關係他也是“空中飛人”,越深入瞭解越覺得《中國機長》故事背後的意義,“我是個常常坐飛機的人,但有很多東西我原來根本不知道的。比如,為什麼飛機常常晚點,這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當看完電影之後,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因為飛機在天上飛,是要符合很多很複雜的條件。比如,會有很多工程人員去檢查飛機,確保飛機是健康的,才會放行。再比如,天氣條件要符合飛行條件,才可以放行。再有,乘客上飛機之後,空乘會播放安全須知,或者做安全示範,乘客們可能會完全不看。但是我覺得它是很有用的。假如飛機真的發生意外情況了,你就要懂得怎麼配合乘務長、乘務員,他們真的受過很強的專業訓練。”

劉偉強説,觀眾看完電影后能意識到坐飛機去某個地方“不是個簡單的事情”,瞭解了民航體系的不簡單,就算是影片的貢獻了。

《中國機長》觀後感【3】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機長,一機之長,他所擔負的不僅僅是一個令人尊敬的稱呼,更是生命的守護。什麼是英雄?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想到電影中那些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他們亦或因為奇遇有幸獲得了超能力,或是擁有超越常人的大腦。可是,今天我相信説的英雄是機長,一個用堅守和執着拯救生命的機長。

20xx年5月14日,重慶飛往拉薩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樣正飛躍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駕駛艙副駕駛側的右擋風玻璃毫無徵兆的爆裂,脱落。 駕駛艙瞬間失壓,能擊穿耳膜的狂風灌進,氣温驟降到零下40攝氏度,人在這種狀態下根本無法生存,而兩位飛行員當時還穿着極其單薄。飛機的儀表盤都已被狂風掀翻,副駕駛員半個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還好安全帶將他拴在了機內。“冷風如利刃,凜凜狂風折”,在這種危機之下,機長劉傳健依然保持了極端的冷靜,成功讓飛機備降成都雙流機場,機上119位乘客安然無恙。這就是英雄,他不是“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英雄,也不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的英雄,他是“狂風利刃艱難險,定護生命備周全”的英雄。他用自己的堅守和執着,守護了119條生命。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中國機長》為了還原這個真實的故事,劇組不僅1:1造了一個模擬飛機,還輾轉重慶江北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拉薩貢嘎機場實地拍攝,記錄機場的繁忙景象和旅客的出行百態。為了拍攝副駕駛被狂風吸出艙外的情景,拍攝現場使用了6個巨大的鼓風機,風力大概八級,吹得演員差點飛起來,而飾演副駕駛的歐豪甚至被吹得面部皮膚過敏。《中國機長》不僅是一部優秀的商業電影,那些商業片該具有的元素:緊張點、爆點、淚點,它一個不少,甚至豐富。可是“文以載道,歌以詠志”,除了影片應有的外殼,《中國機長》還將一種精神、一種堅守的內核展現給了觀眾,我想這才是這部電影的初衷,還原真實事件,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讓觀眾真正感受到“中國機長”的魅力。

“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對付萬分之一的隱患。” 111分鐘的電影,119條鮮活的生命,是中國民航人對生命的敬畏和執着、是對規章的敬畏和執着、更是對責任的敬畏和執着!這就是中國機長,這就是中國堅守!

《中國機長》觀後感【4】

電影《中國機長》根據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20xx年5月14日,該航班由重慶飛往拉薩,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脱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下轉2版) (上接1版)機長劉傳健和機組全體成員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最終平安備降,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中國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稱號,授予機長劉傳健“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稱號。而由此事件改編創作的電影《中國機長》也將作為中宣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重點獻禮電影在9月30日全國上映。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副駕駛徐瑞辰在駕駛艙玻璃破碎後,整個身體都被強風“吸”了出去,他現場回憶説,當時情況危險緊迫,但更大的信念支撐着他不放棄,那就是“坐在這個位置上,只要最壞的情況沒有出現,就要盡全部力量保障機上人員安全。”

演員李沁説,她扮演的角色原型是乘務員周雅文,在與周雅文交流中得知,危急關頭,周雅文在腰部骨折的情況下,仍忍痛爬回到工作崗位堅守。因為她堅守的是“生命之門”,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守住。李沁感歎,“因為塑造周雅文這個角色,讓我對乘務員這個職業有了更多的敬佩。”

這些真實故事,讓現場市民紛紛豎起大拇指,為“民航英雄”點贊。市民楊永河説,“重慶這座英雄城市,孕育了英雄機長,讓我們每個重慶人為之自豪。”

活動最後,電影主創人員和“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依次表達了對祖國的美好祝福。現場觀眾也揮舞手中的五星紅旗,高唱《歌唱祖國》,用嘹亮歌聲向民航英雄致敬、向偉大祖國致敬。

《中國機長》觀後感【5】

去年,川航8633遭遇險情那天,我在家中焦急的等待消息,待得知他們平安落地後,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除了當班機組人員過硬的綜合能力感動到了我,那天,同在一片藍天中正在執飛行任務的飛行員們,都在不間斷的呼叫:“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四川8633,聽到請回答”,那是一種民航員工才能深入體會到的艱難與不容易。這句重複的話語雖然簡單,但它承載着人們對128名旅客和機組人員擔心與祈禱,也令我們彷彿置身事發現場,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我們知道,建國七十週年獻禮影片《中國機長》改編自川航英雄機長劉傳健的真實經歷,真實展現中國民航精神。影片由劉偉強執導、李錦文監製,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於9月30日全國公映。

電影裏面可以看到萬米高空最為驚心動魄的瞬間:風擋瞬間破裂,副駕駛被吸出窗外,座艙釋壓……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劉長健由於強大的氣流衝擊無法佩戴氧氣面罩,屏住呼吸,咬緊牙關,在低温和缺氧狀態下拼盡全力控制飛機;歐豪飾演的副駕駛徐奕辰忍受着凍傷和劃傷,仍然以出色的意志力輔助機長進行特情處置;杜江飾演的第二機長樑棟則拼盡全力返回駕駛艙,不停呼喊試圖與地面取得聯繫,持續報告特情信息;而張天愛、李沁、雅玫、楊祺如飾演的乘務員和高戈飾演的安全員也各司其職,指導旅客使用氧氣面罩,並對全體旅客進行安撫以及協助,以專業素養持續守護着所有乘客的安全。在危急關頭,袁泉飾演的乘務長畢男則發揮了“定心神針”的作用,一番獨白既讓119名乘客的狀態緩和下來,也道出了民航人的責任與擔當:“從飛行員到乘務員,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請相信我們的機長,我們會一起回去!”

《中國機長》完美還原了民航平安的幕後英雄。在這個天空裏,只要天上有飛機正在飛行,地面就會有空中交通管制員進行指揮,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有着約7000名“空中交通警察”晝夜交替,24小時不間斷的進行管制工作,他們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鐘,確保着我們飛行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