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精選7篇)

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0月13日,在和慶中學傾聽了儋州市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4位優秀教師的優秀事蹟報告聽得我心潮澎湃。王金花老師紮根大山,把情與愛奉獻給民族教育事業;唐照清老師淡定的堅守,執着的追求,努力改變學校面貌;陳寶根老師用愛心温暖學生,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無私地奉獻了全部的愛;陳近萬老師默默耕耘,終身不悔,讓“愛與責任”和自己同行。……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卻各自譜寫着不平凡的教育之路!一件件先進事蹟,一個個偉大的舉動,在他們的訴説下,是那麼的不經意,那麼自然的一件事。

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精選7篇)

其中,最讓人動容的是王金花老師,放棄在外面優越的工作條件,回到家鄉當代課教師。從黃花閨女到兩鬢白髮的中年婦女,已奮鬥了三十三年。紮根於僅有5名教師,生不滿50名學生的偏遠山區農村國小。在艱苦的環境,處於劣勢的教學條件下,她憑着自己的專業,自己的執着,卻將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中,幾十年來為了不讓學生綴學,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因為堅持家訪,在家鄉換來了一個“家訪老師”的稱號。

還有潛心教育教學的語文教師陳近萬,二十多年來他不管是當老師,還是當校長的助手,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紮紮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着眼學生的發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用愛去温暖學生的心靈。為了做好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經常深入課堂,瞭解教師的教學情況;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為了打造一支愛崗敬業、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制定“以研促學,以研促教的”教學模式等,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時間過得好快,報告會很快結束了。聽着4位教師的精彩報告,就像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禮!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光輝業績,在新的時代條件和形勢下,他們把“愛與責任”的教育放在師德的首位。他們,讓我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用愛去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創新研究去對待現代教育!

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4月7日上午,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師德師風先進事蹟報告會。在樂東中學舉行報告會上,五位師德標兵分別作了《傾情教育,堅守這片藍天》、《愛崗敬業,終身無悔》、《用愛心換取信任》、《春風細雨,大山灑愛心》等報告。五名師德標兵用自己精彩的報告展示着教師的人格魅力,通過自身切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中的小故事,現身説法,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節課。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在他們的身上得到詮釋。五位師德標兵典型的故事,平凡中見偉大,簡樸中見真情,體現了他們對教育、對生活、對學生的摯愛,折射出他們高尚的師德。聽了師德標兵們精彩的報告,感動之餘,感觸頗多。通過學習,我對師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一、加強學習,充實與完善自我。

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知識容量在擴大。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充實自己,才能不斷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王崧舟老師説過: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有四大支柱,有豐厚的文化底藴支撐起教師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教師的靈性,宏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教師的活性,遠大的職業境界支撐起教師的詩性。是啊,一個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藴的教師,根本不可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温暖的、純淨的底色。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説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原來的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二、加強師德建設,提高自身素質。

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是關鍵。教師的責任是教育學生,然而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感染出來的。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作為一名教師,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對學生道德紀律的實施需要藉助的是教師的道德權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紀律強權。道德權威來源於教師的師德,教師的人格力量。一個好教師,不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

三、關愛每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説,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陶行知先生説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想當一名好教師,首先要有愛心,不關愛學生的教師,決不是好教師,學生們也決不會喜歡的。關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我曾為學生不學習而大動肝火;曾為家長不重視學生的教育而傷透腦筋。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温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老師,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學生鬧矛盾,我給予合理的處理;學生犯了錯誤,我耐心地進行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錯誤並及時改正。平時我很我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瞭解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關心學生;對程度、水平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別是差生,給予更多的關心,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盡最大的努力使他們健康成長。

在日常工作中,我要用行動詮釋師德的真正內涵。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用實際行動向優秀教師學習,要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做學生的榜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個學生,做一名有愛心、有責任感、無私奉獻精神的教師。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3

前天,我有幸參加了優秀共產黨員方工先進事蹟報告會。他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着自己,他以身作則,清政廉潔,在檢察戰線上工作了二十多個年頭從未判過一例錯案……。這短短兩個多小時的報告會,給我上了一堂深刻的黨課。

通過聽取報告,我對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了新的理解。正如方工所説的“當一名共產黨員,首先要做一個好人,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不是貪圖享樂。共產黨員的光榮是與責任、奉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我清醒的認識到,共產黨員的稱號之所以光榮,是因為黨員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能夠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

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必須重視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學習和改造。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在生活上、學習上、工作上的行動指南,貫穿我的一生。我要從小事、從身邊的事做起。

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個人入黨的動機是不是正確,往往同他對共產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政黨的認識正確不正確、深刻不深刻有直接關係。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科學地闡述了上述問題,只有認真學習這些理論,才能對這些問題有更加明確和深刻的認識。

第二、要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不斷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能力。人們的正確認識,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並不斷循環往復,才能獲得。要通過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端正入黨動機。

第三、要通過學習優秀黨員的模範事蹟,來增強自己對黨的感情,激勵自己不斷進步。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實際行動,來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第四、貴在堅持。要謹記組織上入黨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是一生一世。毛澤東同志説過:“有許多黨員沒有完全入黨,思想上沒有入黨的人,頭腦裏還裝着許多剝削階級的髒東西,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無產階級思想,什麼是共產主義,什麼是黨。”我們應引以為戒,不論組織上是否入黨,都應做到先在思想上入黨,要注意長期進行自我檢查。

我將對照黨員的標準找出自己的差距,以高度的自覺性,正確的認識自己,嚴於剖析自己,堅定信心,執着追求,使自己更快的進步,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在美國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我國的就業壓力隨之驟增。有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有近710萬大學生需要就業,而受金融危機影響,全國大約有20xx萬農民工失去了原來的工作,這兩股就業人員疊加,使我國今年的就業形勢空前嚴峻。

就業,事關千家萬户,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是民生之本、穩定之基。當前,破解就業難題,第一位的還是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我們就會在原地打轉轉。同時,我們還要多管齊下,打出一套組合拳,通過各方的齊心協力,來破解就業難題。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是一種結構性困難,許多服務業、製造業崗位需要大量人手,而大學生缺乏對自身的準確認識和定位,就業預期比較高,抱有“精英心態”,總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是黃金一代、象牙塔尖,該做“白領”,對普通就業崗位看不上眼,只想到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就業,總想一崗定終身。很多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機會面前,表現得“高不成、低不就”。

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除了需要國家、社會為其創造就業平台外,也需要高校畢業生自己轉變擇業理念,調整好就業心態。今後靈活就業、階段性就業、雙向選擇就業,將是一種常態。高校畢業生必須放正心態,放低姿態,先把自己當作普通一員,先就業、再擇業,先求生存、再求發展,先做社會成員、再做社會精英。

促進就業不僅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對社會應承擔的一份責任。這份社會責任既表現為一定的法律義務,如公平地給予勞動者就業機會和就業待遇、保證勞動者接受培訓和教育的權利、為勞動者依法繳納各種社會保險等,也表現為一定的道德義務,如不輕易裁減僱員等。在最近有關企業“最佳僱主”的品牌評估中,除了傳統指標,如企業規模、品牌號召力等,“社會責任感”已成了評價僱主形象的重要指標。只有具備了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也才會得到社會、員工的理解、認可和尊重。經濟危機之際,也是企業勇擔社會責任之時。危難時刻,企業在承擔促進就業責任面前,不是退避三舍,而是迎難而上,就會為企業的形象多添一層光輝,為企業的發展多積累一份無形資產。這樣的無形資產,不僅可以為企業創造利益,更可以為企業創造超越商業利益的價值。就業問題是一個帶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情,它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因此,實現充分就業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當前,保就業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穩定,保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就業問題都給予了高度重視,把就業問題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重要位置。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國家立即採取了多項就業扶持政策,多管齊下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定農民工就業,促進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羣體就業。去年12月國務院對切實做好農民工工作做出了安排,今年年初召開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近日,又下發了關於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對就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做出了具體部署。全國各地也紛紛出台政策,引導就業,服務就業,促進就業。

無論是促進中小企業、服務業發展,還是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雖然不能立竿見影地解決當前的就業問題,但這些措施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長久之策,需要各級政府持久地、細緻地耕耘。

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4

觀看完“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後,我得備受感動。

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一時間傷殘無數,一位護士白天協助醫生手術,夜晚則提着一盞小小的油燈在營區內探視病人,士兵們親切的稱她為“提燈女神”,她就是弗洛倫薩·南丁格爾,南丁格爾一生對現代護理作出了傑出貢獻,這盞燈將永遠地照耀着護理界。而在雲南的鄉村,有一位老師被譽為“燃燈校長”,她為大山裏的女孩免費提供教育,為她們點燃了夢想的燈,為她們照亮了前行的路,她就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張桂梅老師。

在丈夫患癌去世後,她把自己獻給這片貧瘠的土地,拖着病軀一次又一次家訪,把無數被重男輕女家長送去打工或是嫁人的女孩帶回課堂,每天凌晨五點叫孩子們起牀,把孩子們一個個送入浙大、廈大、武大……作為一名山區校長,她見過太多底層女性的悲慘命運,她最關注的不過是她那些來自山區女學生的個人命運,沒有人比她更清楚,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孩試錯成本到底有多高,正是因為無比清楚,張老師才會耗盡一生心血,創建那所女子高中,傾其所有,為的就是不讓一個孩子輟學。

張桂梅老師曾説過,她反對女生做全職太太,但需要明確的,她反對的是她的學生做全職太太。從她的立場來看,這是再自然不過的話了,她為了改變山區女孩的命運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她相信女性能夠擁有主宰自己的力量,就全職太太這件事,她基於自己的見聞,她比我們更瞭解山區女孩的命運,她反對自己的學生當全職太太,只不過是説出自己的所聞所想,如此異於常人的堅持、不過是一個初心不改的理想主義者罷了,正是因為這些她才能帶領女高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正是因為她把學生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見到自己的孩子為了安逸丟失了追求獨立的那股勁,她才會如此痛心疾首,如此直言不諱。她堅信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她是一名真正的女權主義者。這不僅讓我想起了美國自由派大法官——“臭名昭著”的金斯伯格(NotoriousRBG),“好女孩從來不該提要求,那就讓我臭名昭著吧。”20世紀70年代,作為一名女性,表面上看似走上了人生坦途,實際上任何方向都有無數的障礙橫在眼前。被忘記的女性需要修正它們,把自己重新寫進去。魯斯·巴德·金斯伯格成了做這件事的人,她為當今的美國女性,贏來了看似尋常、卻無比寶貴的自由選擇權。當權利被動搖時,她一次次站出來去捍衞它,她教會了一代又一代女性努力奮鬥去捍衞自己的權利,她的存在成為了世界上每個女性的燈塔,這是她一生的戰鬥,也是張老師一生的戰鬥,她為女性爭取一樣的入學機會、一樣的工作機會,她讓大山裏的女孩避免淪為打工妹,不再重複她們母親和祖母一樣貧窮、愚昧而卑微的人生,讓她們擁有獨立自強的能力,獲得尊嚴,讓她們明白一個道理:女性可以靠自己努力,過上富足而有尊嚴的生活。

張老師如此無私奉獻,一不為名,二不為利,唯信仰而已,她是真正的平權者,是真正的革命家,是我們民族的脊樑。張老師的一生,是為山區建設勤懇奉獻的一生,是為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的一生,是為男女平權堅守信念的一生。燃燈校長,用愛為山區女孩在荊棘重重的道路上開出了一片天,願每一個堅持下去的女孩,都成為未來高山,都到達羣山之巔,都站在偉人之肩,都成為人中英傑。

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5

近日,“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張桂梅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半生坎坷半生奉獻的張桂梅,用瘦弱的身體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在63歲的年紀,張桂梅那些足以“感動中國”的諾言和行動,仍在繼續。

能夠抗衡時間、改寫命運的,唯有執着信念。大山之中,扭轉女孩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自身成長和代際惡性循環,並非易事:

這不僅是對教育資源的考驗,更是一場對陳舊觀念的“宣戰”。並且,突破習慣禁錮,光靠激情和熱情顯然還遠遠不夠。

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累計超百萬元的全部獎金和大部分工資捐出……與張桂梅有關的每一個數字,都在訴説着“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下“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着信念。

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參與競爭、從容地圓夢人生,一份鍥而不捨、堅定不移、無私奉獻的執着信念,就這樣潤物無聲地滋養着大山女娃,讓“女孩子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進現實。

深深打動和激勵人心的,還有“在苦難中開花”的巾幗力量。在痛失親人、身患重疾的絕望和打擊之中,在引起非議、受到質疑的誤解中,張桂梅“雨水衝不垮,大風颳不倒”,展現出新時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而更為恆久的意義是,張桂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女孩們“女性自強才能自立”,也以這樣的精神傳遞着“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的價值理念,並塑造了更多在自立自強中樹立自尊自信的“她們”。

命運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張桂梅近日獲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後,一波“致敬體”在網絡上“刷屏”,流着淚看完張桂梅事蹟的網友們,讀懂了大愛無聲和百折不撓。

大山裏的“教育奇蹟”,是一種堅持到底的奇蹟,更是一種百折不撓的奇蹟。面對種.種心酸、考驗,甚至難以逾越的難關,如果沒有衝破烏雲和阻礙的堅定不移,又怎能讓陽光照亮女孩們的心房?如何讓她們在美好的人生之路上行穩致遠?

讀懂一份直抵人心的感動,心中就會播撒向上向善的種子。那束來自雲南大山深處的希望之光,那顆來自“教師媽媽”的教育初心,那些來自大山女娃的蝶變人生,都會將生生不息的奮進力量傳遞下去。

為張桂梅老師點贊!

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6

觀看完“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後,我得到了一些啟發。

凌晨5時,一輛帶雨篷的電動車已經等在華坪女高的宿舍樓下。不一會兒,張桂梅孱弱的身影出現在樓下。在司機的攙扶下,張桂梅顫巍巍地跨上“專車”,準備去教學樓開門開燈。

從宿舍到教學樓不過百米,但對於60多歲且病魔纏身的張桂梅來説,卻過於漫長,必須要靠電動車代步。

中午11時50分,“專車”又準時等在教學樓下,準備送張桂梅去食堂監督學生吃飯。學生吃完飯,“專車”又把張桂梅送回教學樓。這樣的“專車”接送,每天在校園裏有好幾個來回,司機是一位在兒童之家長大、如今在華坪女高工作的員工。

嚴格來説,這其實是張桂梅的第二代“專車”。張桂梅的第一代“專車”,是在大街小巷四處奔走的“摩的”。考慮到張桂梅的身體情況,華坪縣最初打算給華坪女高和兒童之家配備一輛車,方便工作也方便張桂梅出行,可張桂梅堅持不搞特殊化。“我有‘專車’,而且隨叫隨到。”張桂梅指着滿大街的“摩的”説。

“摩的”司機趙富華四年前也接送過張桂梅。他印象中,從兒童之家到女高只要五六分鐘,張桂梅只是在需趕時間時才坐車。“她對學生要求嚴格,對自己更嚴格。”趙富華和其他華坪人一樣,熟悉她,敬佩她。隨着張桂梅名氣越來越大,縣城裏的“摩的”司機幾乎沒有不認識她的,也聽説過她的事,拉到她一般都不收車錢。可張桂梅不同意:“你們‘摩的’司機為什麼要給我免費,總不能讓你們白跑一趟。”

一來二去,怕“摩的”司機不肯收錢,張桂梅通常給了錢轉身就走。明明4元一趟,卻常常給了5元。

20__年9月的一個傍晚,烏雲密佈,狂風大作,張桂梅心裏記掛着兒童之家的孩子們,堅持打“摩的”回去。張桂梅乘坐的“摩的”剛駛出學校,就下起暴雨和冰雹,一路上不斷有樹枝被吹斷砸下來,短短的路程充滿了驚險。

回到兒童之家,孩子們如同往常一樣擠在走廊上眼巴巴地望着門外,見張桂梅趕來,都欣喜地撲到她身上。

第二天,看着馬路上一地狼藉,學校老師後怕地勸她以後別這樣冒雨前行,太危險了。張桂梅卻説:“我是兒童之家孩子們的媽媽,這麼大的暴雨,他們見不到媽媽怎麼能安心。”

到有些太偏僻的村子家訪,騎摩托車太危險,學校就去縣裏借車,哪個部門那天有閒置的車,就安排給張桂梅家訪用。在20__年村村通公路工程完成以前,張桂梅到學生家中家訪,往往要換乘汽車、摩托車,甚至要再騎騾馬等才能到達。

但凡跟張桂梅家訪過的司機都由衷敬佩她:“她要去的地方又危險又難走,去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發,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到家,在路邊吃麪包喝牛奶當正餐是常事。別看平時走山路都要我們攙扶着,但她卻可以堅持一個假期進行家訪。”△張桂梅乘坐“專車”

對張桂梅來説,坐什麼樣的車都可以,但她對司機卻有特別的要求。有一次,張桂梅到麗江開完會要回華坪,一位領導找了個煤老闆的順風車讓她搭回來。一路上,開着豪車的煤老闆不斷説共產黨這樣不好那樣不好。觸到“逆鱗”,張桂梅立刻翻了臉:“沒有共產黨,能夠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的好政策,你能夠開上豪車?你可以説黨的某個幹部不好,但絕不可以説共產黨不好。你可以罵共產黨的哪個政策沒有執行好,但是你不能罵共產黨不好。”説完,張桂梅堅持讓煤老闆停車,她下車在路邊等到天黑才重新搭到車回華坪。

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7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着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其中,張桂梅最令我印象深刻。

起牀嘍,姑娘們!”“快點唄,還有兩分鐘上課了……”

清晨,天還沒亮,63歲的張桂梅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拿着喇叭走在校園裏,喊學生們起牀,催促學生們上課。

“她們喊我‘魔鬼’‘周扒皮’,半夜雞叫。”張桂梅笑道,因為要求嚴格,她被學生們起了許多外號。

張桂梅不是校工,而是一所學校的校長。她的這所學校很特別:學生大多來自雲南的貧困山區,而且都是女生。這就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從東北到雲南,命運讓她與這裏的學生緊緊相連

張桂梅祖籍遼寧,從東北來到雲南支邊後,隨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第一中學任教。張桂梅以為那裏將會是她餘生的歸宿,然而天不遂人願。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張桂梅害怕觸景傷情,申請從大理調出,她來到了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

從大理調到華坪不到一年,張桂梅被查出子宮內有一個近五斤重的肌瘤。由於之前給丈夫治病花掉了幾乎所有積蓄,張桂梅決定放棄治療。後來,縣裏得知了張桂梅的病情,縣長告訴她:“我們再窮,我們都會救活你。”為此,縣裏開婦代會的時候積極動員大家給張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僅剩的五塊錢路費。

“我沒為這個小縣做過一點點貢獻,卻添了這麼大的麻煩。他們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為他們幹些什麼。”張桂梅回憶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園,張桂梅發現,華坪的教育環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遠。張桂梅任教期間,民族中學裏的女生不僅數量少,還時不時有女生從課堂上消失。

讀着讀着就不來了,是什麼原因?張桂梅跑進大山,開始找那些退學女生做家訪。和家長們一談,張桂梅明白了:十幾歲的姑娘,已經被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張桂梅不甘心,攔不住的,就找到當地的村幹部進行溝通;家裏太窮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資補貼。她鐵了心,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女孩子們帶回去讀書。

20__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讓身為教師的張桂梅兼任院長。“兒童之家”收養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遺棄的健康女嬰,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了她們的“媽媽”。

民族中學和兒童之家的經歷讓張桂梅萌生了一個想法:籌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會把孩子丟掉?我的初衷就是解決低素質母親和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張桂梅説。

為什麼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張桂梅也有自己的考慮。一次家訪時,她發現有户人家的兒子才讀八年級,便可以進縣城參加補習班,而他的姐姐已經高三了,卻要被家長留在家裏幹活。那一刻,張桂梅心裏覺得,就算再難,她辦女高都是對的。

籌款路漫漫,不負苦心人

華坪縣的教育經費本就緊張,專門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來是太過瘋狂的想法。從20__年起,張桂梅就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她帶齊所有的證件,到城市去募捐:我想辦一所學校,您能不能支持我五塊、十塊,哪怕兩塊都行?

“騙子!好手好腳你不幹活,還會説普通話,戴個眼鏡你出來騙錢花……”籌款之路比張桂梅想象中困難許多,她用了五年寒暑假的時間也才只籌措到一萬元,遠遠不夠開辦一所學校需要的資金。

就在張桂梅已經不抱希望之際,天無絕人之路,20__年,張桂梅當選黨的xx大代表。到北京開黨代會時,一位細心的記者發現張桂梅穿的牛仔褲居然破了兩個洞,她開始好奇張桂梅的故事。這之後,一篇《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讓張桂梅和她的女高夢在全國傳開。

來自各方的捐款以及當地政府的出資共同匯聚在華坪,20__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張桂梅擔任校長,並吸引來了其他16名教職員工。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收女生100名,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因為入學分數沒有門檻,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儘管如此,張桂梅還是給老師們下了“硬指標”:好多人家祖祖輩輩第一個高中生在我們這兒。有女學生的爺爺奶奶説,孫女讀高中了,我們可以放心地死了。知識在山裏人心裏的分量有多重?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給我們了,你們給我教出來最少二本!

又是一個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那之後,張桂梅成了學生們眼中的“魔鬼”,從洗漱、吃飯到自習,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

張桂梅説,她知道靠刷題提高成績的方式並非上策,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儘管苦一點、累一點,但大山裏的學生也可以考到浙大、廈大、川大、武大,那便一切都值了。

“您為此付出了什麼?”“幾乎是生命”

今年七月,華坪女高將送走它的第十屆畢業生。20__年大學聯考,華坪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建校至今,已經有1645名大山裏的女孩走進大學。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她患上了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餘種疾病。6年前,因為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張桂梅停止了授課,轉而當起學校的後勤。她是校長,也是保安,每天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順道趕走路上的蛇。張桂梅沒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間學生宿舍裏,日夜守護着校園。

“再堅持一下,”張桂梅説,“我也自己想辦法找一些止疼藥,先止疼,後面再説。現在也不想去檢查身體了,越檢查毛病越多。”儘管疾病纏身,張桂梅還是儘量讓自己顯得精神一點,她堅持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把文化擺脱貧困的理念帶進大山。

張桂梅的心思很細膩。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學校只能網絡授課。她擔心老師一個人在教室講課會孤獨,便坐在教室門口陪着她們。長時間久坐使她疼痛難耐,張桂梅乾脆在門外支了張牀。教學樓晚上熄燈,只有講課的這一層才通電,張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靜靜地陪着正在講課的老師。

十二年裏,張桂梅先後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她把全部獎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資共計一百多萬元一同捐獻給了教育事業。

張桂梅説,當她走進華坪、走進民族中學、走進孤兒院這羣孩子當中,本以為一兩年之後就會離開,沒想到一陷進去就沒拔出來。

“不管怎麼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後面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