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專題二“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師“六功”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具備多樣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腦功以及身功。我們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尤其是以下幾點: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一、教師傾聽學生是瞭解學生的主要途徑。

“教學”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要素組成的,缺乏對學生的瞭解,即使有精緻完美的教學設計,全面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會由於缺乏針對性而無法生成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因此,瞭解學生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並且取得實效的起點。瞭解學生的最簡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傾聽學生,傾聽能使教師較全面地瞭解學生的知識背景,情感態度,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沒有傾聽,瞭解學生只能是霧裏看花,隔靴搔癢。

二、教師傾聽學生也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力。

“教學相長”,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教師學習、成長的過程。亞里斯多德告訴我們:“誰在傾聽,也就隨之而聽到了更多的東西,即那些不可見的以及一切人們可以思考的東西。”傾聽能使教師獲取出乎意料的多種有效信息,或是對迷惑的問題豁然開朗,或是對弄錯的東西撥亂反正,或是對視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認識。傾聽還能使教師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一定的鍛鍊,最終促進自身的成長。

三、教師研究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於老師明確怎麼教學生知識,其實研究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明白怎麼有效地學習更重要。未來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認識每一個學生個體特點的能力。每個教師都應該去研究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關鍵在於提升教師認識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特別是認識學生個體的學習特點、發展路徑等。如果我們要為他們終身奠基,就必須詳細瞭解每個學生的不同。教師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一方面靠經驗,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懂得大數據分析。如果我們的老師不去掌握大數據的話,在未來的信息社會中教學水平就跟不上。教師們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數據的互動功能,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

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自身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2

通過本次對《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學習後,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所肩負的神聖而偉大的責任,我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育觀念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整體性、綜合化的發展趨勢,要求教育全方位地開發幼兒的潛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新一輪的課程改變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地進行着,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儘快轉變教育觀念,“以幼兒的發展為主”、“培養創新型的幼兒”、“幼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轉變師生關係”等等,這些都是新課程下的教育觀念。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幼兒的學習過程,培養幼兒的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與時代共同進步的學者。

二、愛崗敬業

有人説:“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它把野蠻變成文明,把無知變成淵博。“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才是我人生最有價值的,最可寶貴的。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三、熱愛幼兒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老師時時刻刻關愛幼兒對幼兒要有耐心,對幼兒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樹立幼兒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孜孜不倦,積極進取

有句話説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幼兒,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幼兒們的學習基礎、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學習上存在差異是客觀現象,作為老師,從幼兒實際出發,研究教育對象,把榮譽給每一個孩子。

五、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學高為師,身正是範。” 學識與品德永無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古往今來,在人們的眼裏,教師的職業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幼兒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幼兒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幼兒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幼兒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幼兒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幼兒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幼兒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養人才。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3

X月1號上午,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李春密教授做了題為《基於提升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的報告,李教授指出:物理教學要強化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提高把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進行聯繫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堂教學就是依據教材內容設計合適的問題情境,引導、刺激學生深度思考,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形成;有意義的學習活動總是憑藉一定的教學情境實施的,學生對知識的感悟、乃至素養的提升也只有在與情境的互動中才能達成。

第一、我們的教學應該是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教,物理教學的價值在於:

1、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知識和觀念。

2、把前人從事智力活動的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思維方式。

3、把藴含在知識載體中的觀念、態度轉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

第二、物理學是一門智慧的科學,教師用智慧教物理,學生用智慧學物。

教師應當創設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情境,時刻反思自己的某個物理教學設計或案例是否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1、學習內容—是否屬於物理核心知識(大概念)、實現了知識的結構化、體現了核心知識的教育價值與功能,承載並落實了物理學科的思想方法和核心素養。

2、學習活動—是否讓學生實施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是否高度參與、深度思維、情感內化。

3、學習結果—學生是否能夠深度理解物理概念,主動探究,體現物理思維及方法,以及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第三、學校教學實踐所面臨挑戰的思考

從知識獲得到學科素養髮展的轉變;從基於經驗到基於學習進階的轉變;從知識點堂教學到主題整體教學的轉變;從教學孤立改革到程教材教學評價的系統改革的轉變;開展適應新標和新教材的堂教學;實行適應學業質量標準的考試評價;主動適應適應新系統的教師成長和發展。

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時,心理上:角色換位;思維上:還原稚化;時空上:留有餘地。要明確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程後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並圍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目的是切實引導各學科教學在傳授學科知識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科思想、思維方式等,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教學設計取向的改變。從知識記憶到知識理解,從基於習題訓練到面對實際問題解決,從具體性知識學習到核心觀念建構,從知識解析到促進認識轉變和發展,從知識結論到彰顯知識的功能價值。德國物理學家勞厄説過“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的東西。”

第四、李教師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堂教學方式的建議

高中物理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角認識自然,理解自然,建構關於自然界的物理圖景;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會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領學生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係,形成科學態度、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做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奠定基礎。

基於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注重體現物理學科本質,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核心素養;注重程的基礎性和選擇性,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注重程的時代性,關注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物理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以核心素養為目標

(2)以創設情景為前提

(3)以自主學習為基礎

(4)以問題解決為導向

(5)以探究活動為主線

(6)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7)以方法引導為準則

(8)以後反思為策略

(9)以持續評價為根本

(10)以信息技術為手段

第五、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逐步學習、系統反思和遷移應用,促進物理觀念不斷髮展,並學會應用這些觀念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物理概念的建構過程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是發展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在物理教學的整個過程。通過增加聯繫生活和現代科技的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活潑的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儘可能為學生交流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和享受合作的成果;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如實記錄、客觀對待所讀取的實驗數據,遵循基本的學術道德規範。

應把物理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用於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進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強實踐意識、養成科學態度,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利用生活中的情景生成有價值的科學探究問題。關心大眾傳媒信息,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應鼓勵並引導學生基於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應通過習題教學,使學生在科學思維、探究能力、實踐意識、科學態度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第六、強化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提高把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進行聯繫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

把跟學生生活聯繫密切的問題、社會熱點中的物理問題、現代科技成果等有實踐情境的教學內容引進物理堂;用生活中的器具做物理實驗,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繫;創設真實情境、並通過對真實情境的思維加工建立物理概念;用物理規律分析和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養成估計生活中有關物理量大小的習慣,樂於對媒體消息中物理量的大小進行審視,勇於對媒體信息中的不合理數據進行質疑。

從學術形態到教育形態,深入挖掘物理教學內容中藴含的核心素養,突出物理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科知識只是形成學科素養的載體,學科活動才是形成學科素養的渠道。為此,要轉變知識學習方式,倡導深度學習與合作學習等。一切知識,惟有成為學生探究與實踐對象的時候,其學習過程才有可能成為素養髮展過程。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4

參加了這次教師素養提升語文學科專題研修,認真聆聽了進修校老師的精湛講解,學習時間雖然短暫,但是我卻受益匪淺,這段時間學到的知識對我影響很大,給了我很多啟迪,使我對新課程實施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我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課程提出了新的課程目標和理念,要求我們建構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方式,“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建構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培養符合新課程目標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新課程似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課堂,使沉悶的課充滿了活力。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過程是一個封閉循環的,忠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的過程,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從而使得教學過程顯得呆板和僵硬,導致課堂教學缺少活力,使教師和學生的個性沒有得到張揚。相反,儘管新課程改革才剛剛起步,還處於探索實驗階段,但教師的教育觀念卻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新課程的理念也在廣為傳播,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明顯的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開始發生變化,課堂出現了師生互動、平等學習的生動畫面。

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灌輸、解疑答惑,而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課堂上呈現出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學互教的充滿活力的學習場面,不再是過去的教師“教”學生“聽”的課堂情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原來的“被動學習接受”變成了現在的“主動發現學習”,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新課改使得學生的膽子大了,敢於提問,敢於質疑了,他們變得特別活躍,更有積極性了。傳統的教學課堂是“填鴨”式的,學生主要是聽,被動地回答問題,讀書,做筆記,新課改之後,學生是主動地提問題,積極討論、大膽質疑,他們要想,要動,要做,要數。每個人都在想辦法、動腦筋,同學之間互相補充,一堂課變成一場辯論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要求教師角色轉變,由傳授者、“裁判員”、“演員”、“家長”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研究者、指導者、組織者、合作者。要虛心、誠實、真誠地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走近學生的“心田”。儘管這對於教師來説很難,但是教師們卻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勇氣,在教學思維、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變的意識。我們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嘗試新的教法,勇於創新,自我反思,改變過去的、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是學習者和知識之間的中介者,不光是傳授知識,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等,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

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這些從教沒幾年的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衝擊,使我對教師的'職業的內涵有了新的理解,我應該以積極的良好的心態讓自己儘快地適應新課程,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加強與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合作,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為我們的新課程改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5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是深度學習教學改進叢書的一本,20__年3月第一次出版,是一本數學學科教學指南,通俗易懂,對一線教師實施深度學習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和參照。

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着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展以從具體到抽象、運算與推理、幾何直觀、數據分析和問題解決等為重點的思維活動,獲得數學核心知識,把握數學的本質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維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逐漸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學習者。

那麼深度學習實施的策略有哪些策略呢?

1、選擇核心內容進行整體分析。

國小數學核心內容包括數的認識、符號的認識、數的運算、數量關係、圖形的認識、圖形的度量、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等。每一個核心內容羣,還可以分解為若干個小的核心內容。核心內容的教學設計是解決一類問題,而不是一個問題,所以在進行教學前,需要進行單元整體分析。第一是對學科內容本質的分析,包括該內容的知識與技能,知識之間的聯繫,相關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等。第二是對該內容的學情分析:即這一階段學生學習該內容的基礎與準備,可能的困惑與問題。對這個單元的分析,以少量主題的深度覆蓋代替多數簡單的題。形成單元整體目標:知識,技能,方法,核心素養。

2、設計問題情境引起認知衝突

有效的問題情境應該是貫穿始終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類型---

現實的情境:1、平時用的最多的是數學化的情境,把現實的數學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揚子三小到新街口的時間這樣的叫數學化的問題;還有一種叫裸情境,情境接近原始的故事,比如甲乙丙丁吃飯的故事,故事裏藴涵着一些數量、信息、數學的情境(奇數偶數、正方體展開圖)。有效問題情境的特徵:圍繞核心內容、基於數學本質的分析,如:小數除法本質就是餘下的不夠分還要化到更小的單位繼續分,四袋牛奶12元,每袋多少錢?如果買4贈1,每袋多少錢?高一級單位不夠除,把1個1變成10個0.1,把這些弄透了,學生遇到其他的小數除法就會了。前概念就是學生現有的水平,就是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位置,就是學生去同化或順應的基礎。前概念與這個知識直接相關的,而又與這個知識不完全一樣或者和這個知識有衝突的情境。

一節課需要幾個引發探究與思考的大問題,大問題就是讓學生深度思考,大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會派生出若干個小問題,有的是課堂隨機生成的,歸根揭底就是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這裏的大問題即學歷案設計中要求思考的教學目標。

3、圍繞核心目標開展深度探究

圍繞學習內容的數學本質經歷學習過程與方法(發現、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回到數概念,從特殊到一般)

合作學習不是教學本質,形式不能作為判斷一節課好壞的標準,關鍵看合作幹什麼?解決什麼問題?某種情況下獨立思考更重要,關鍵問題是不是學生在思考,是不是在深度思考?

4、針對學習目標開展持續性評價。

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狀況的瞭解;二是對學習過程的檢測與調控。深度學習過程中評價可能隨時發生,更多的是形成性評價,評價的形式也是多樣的。

評價引起學生的元認知,幫助學生記得學習的目標,監控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反思和調控學習的進程,使得學習不斷深入,問題得到最終的解決。評價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我們的問題解決了嗎?”“還有問題嗎?”也可以用紙筆測驗的方式設計不同層次的題目檢驗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回顧我的教學經歷,仔細回味“深度學習”的含義,才愕然發現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曾經“善意”或者“無意”地剝奪了學生很多權利。學生的深度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形式有着很大的關係,如果深挖國小生數學深度學習的缺失原因,就要從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和內涵中入手。當然,參差不齊的家庭教育和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也嚴重地影響着國小數學深度學習課堂的構建,但最主要的是我們要從數學課堂上進行根本的改變。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6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年長而睿智的老者對話,觀歷史變遷,歎歲月亙古。初次與《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相識,是在劉秀豔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同讀共研”活動中,那時候我還沒有這本書,只是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聆聽名師解讀,對核心素養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這個寒假我靜下心來閲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才發現書中提出的理論為我們的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行動指南。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都很高,如何引領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參與,從而獲得發展,體驗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就成為擺在老師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成為老師們茶餘飯後經常談論一個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通過閲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使我受益匪淺。總觀全書,我將內容歸納為以下四部分:

一、為什麼要推進深度學習。

二、什麼是深度學習。

三、怎樣實現深度學習。

四、怎樣推進深度學習。

書中詳細的介紹了國小數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與學習主題的策略以及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單元學習主題的選選擇、單元學習目標的確定、單元學習活動的設計以及持續評價的開展,最後結合具體實例展示瞭如何進行深度學習教學設計。詳盡的介紹為老師們進行深度學習教學設計提供了借鑑與指引。

讀完這本書,再回憶自己的教學設計就會發現自己的課堂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太多。以《認識人民幣》為例,以前的教學過程中總覺得教學1分、2分和5分這種已經停止流通的小面值貨幣時存在很多的困難,但在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中,卻以“貨幣與我們"這樣一個主題進行設計,不僅可以將目前流行的小面值貨幣包含在學習內容中,也把那些已經不流通的貨幣,甚至是其他國家的貨幣引入歷史的回顧,不但解決了我以前遇到的難題,也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提高了學生對貨幣的意義及它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的認識。這樣打破原有的以人民幣知識為線索的課程,以單元主題的形式重組課程內容使學生的視野更寬,思考更深,學習與探究的空間更廣。深度學習點燃了我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讀完之後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

有人説,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通過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觸及學生的心靈。教學若不能打動人心,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就不能活躍,而深度學習的“深”,是這樣的“深”,它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及學習過程與方式的精心設計溝通已有知識與新知之間的聯繫,實現知識的遷移,然後達到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深度學習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靈裏。

奧蘇泊爾曾指出:“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據此進行教學。”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路人,所以在制定學習目標時需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習內容要達到的這些目標需要哪些活動來轉化,學生如何以學習主體的方式開展深度學習。聽起來複雜又繁瑣的過程,在本書中作者卻以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深度學習教學案例給出了明確又具體的指導,看過案例之後對書中的闡述恍然大悟,原來深度學習中的諸多環節在實際操作中是這樣的展現的。反思自己的以前的教學設計,雖然努力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沒有讀懂學生又如何實現有靈魂的教學。

讀過此書,讓我在閲讀的道路上進步了一點,對自己有了重新定位,更鞭策我努力提高專業素養、努力成長。在教學中,能做到對所有知識的處理都得心應手很難,但只要我們善於學習借鑑,善於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這片園地裏!願我們都能夠“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在教學的旅途中一路學習,一路成長!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到xx市解放路中學參加了xx市校本研修暨課題研究培訓會,參會人員大多是縣級教研員和學校的中層

領導。還有就是那些已經立項的市級課題負責人。對於近兩年來突然火起來的校本研修,xx市教育局和市教研室的

領導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自己不同見解。本來對這類會議我一般都不會放在心上的,但有幾位領導的講話卻引起了我的反思和共鳴。

陳xx科長説:“校本研修就是基於學校、基於教師個人、基於一線教育教學的草根式研修。它是解決教師職業倦怠的一個抓手,能真正的讓老師“動”起來的一種有效提升教師素養的手段。我們一線教師只有聚焦教材、聚焦教學、聚焦三尺講台,靜下心來做教育才行!因為只有老師好好學習,才有學生的天天向上!”而安康五里鎮民主九年制學校的陳xx老師,他那堂精彩的展示課就很好的詮釋了陳科長的話語。他為我們展示的就是他們學校的“五環節教學模式”的研修成果,老師在課堂上簡潔明瞭的教學語言,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極具親和力的教態,無不顯示出一個善於學習和思考的年輕教師的素養。

最後教研室的王xx老師給我們講了我們市上校本研修的現狀,很多老師為了應付任務或為了晉職稱,不得不進行校本研修,但往往立了項卻結不了題,缺少明確的規劃和實際的行動,所以往往不了了之。想想我之前也有這樣的想法,為了暫時應付領導的吩咐,所以積極立項,可是後來就缺乏研修的動力和長遠的規劃。其實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有很多困惑,有很多教育難題等着我們去解決,卻總是提不起精神去面對教學工作的難題。於是任由自己隨波逐流,於是逐漸平庸!

通過這次培訓,聆聽別人的經驗交流,我思想上有些轉變,希望我能借此契機給自己加油鼓勁,立足自己的教育本職,靜心思考,通過校本研修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知道雞蛋從內打破才是生命,希望自己也能有鳳凰涅的重生經歷!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8

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在有意無意地把學科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便是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談談自己對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

歷史學科思維是解決歷史學習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結合歷史材料引導學生體會構建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明確歷史五大核心素養的地位和關係。

一、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繫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知道特定的史事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繫的;能夠知道分割歷史時間與空間的多種方式,並能運用這些方式敍述過去;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事件、人物、現象之間的相互關聯;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並據此對史事作出合理解釋;在認識現實社會時,能夠將認識的對象置於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

二、史料實證是指通過嚴格的檢驗獲取可信史料,並據此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知道史料是認識歷史的唯一橋樑,瞭解史料的多種類型,掌握蒐集史料的途徑與方法;能夠通過對史料的辨析和對史料作者意圖的認知,判斷史料的真偽和價值,並在此過程中體會實證精神;能夠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重構歷史的可靠證據,並據此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能夠以實證精神處理歷史與現實問題。

三、歷史理解是指將對史事的敍述提升為理解其意義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認識。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努力理解各種歷史敍述及其語境的含義;能夠對歷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態度,即依據可靠史料設身處地認識具體的史事,對歷史境況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歷史上的各種事物;能夠理解歷史敍述與歷史事實之間的差異;能夠在同情理解的基礎上儘可能實事求是地建構自己的歷史敍述;在對歷史和現實的認識中,能夠體現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觀處理問題的態度。

四、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能力。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區分歷史敍述中的史實與解釋,知道歷史解釋可以不同形式出現在歷史敍述中,並能對各種歷史解釋加以理解和評析;能夠客觀論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能夠認識歷史解釋的重要性,學會從歷史表象中發現問題,對歷史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作出解釋;面對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的問題,能夠以全面、客觀、辯證、發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評判。

五、歷史價值觀是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是從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取向。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對歷史的價值判斷是以史實為基礎的,但又是依據一定的價值觀對史實做出的主觀評判;能夠認識到分辨歷史上的真偽等。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9

11月5日——11月9日,我有幸隨彭州市教育局學習考察團參加了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為主題的“20xx年中國教育明德論壇第__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活動,先後聆聽了謝維和、彭凱平、熊丙奇、朱永新、張志勇、張卓玉、竇桂梅、雷夫、俞敏洪、易中天等國內外著名教育專家、學者、名校校長精彩報告,實地參觀考察了北京中學,感受頗深,很有收穫。結合個人理解,與大家交流兩點體會。

一、對核心素養的實質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今年三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向社會發布,引發強烈反響。九月十三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師範大學正式發佈。該成果明確提出: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在這次論壇會上,專家們百家爭鳴,暢談了各自論述,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彭凱平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本質是積極心理”,論述了“積極教育的啟迪與意義”。張志勇副廳長結合“什麼是深度學習”具體分析了“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六個層次的教育目標。張卓玉副廳長把核心素養的核心提煉為“融通、應用、內化”,並詳細地進行了闡述:知識、能力、價值的融通,學科內的縱向融通,學科間的橫向融通;在用中催生素養需求,在用中獲得素養,在用中體現和評價素養;內化為思維習慣,行為習慣,內化為舉止修養,內化為勝任力。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結合百年附小的教育理念“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提出學校應把孩子放在中央,她倡導的“成志教育”和清華附國小生核心素養(身心健康、善於學習、審美情趣、學會改變、天下情懷)在“1+X課程”創新實踐中具體體現,落地生根。北京中學“基於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與學方式變革”的經驗介紹,也充分讓核心素養在自身的教育教學中的得以實踐。

通過學習,我對“全面發展的人”核心概念更加清晰明瞭,“立德樹人”的目標內涵更加豐富形象,不言而喻,核心素養是人所應具備的品格和能力,離開人,就無所謂有核心素養;離開人,核心素養就失去了存在的主體,也就失去了價值意義。一句話,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根結底在“人”,教育的任何轉向,無論教育體質的改革,還是教學模式的創新等,都要緊緊圍繞“人”而為。

二、落實核心素養,需要我們要學會改變。

核心素養關注的是人,核心素養的提出與明晰促使我們的教育發生重大轉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對學生髮展提出了“四個學會”即“四根支柱”的要求: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新世紀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提出了第五根支柱,即學會改變。社會在改變,時代在改變,國家也在改變,改變即創新,創新引領改變,改變與創新是時代的主題。學會改變,就是要主動適應社會,並且促進社會的進步,説到底,學會改變就是要改變自己。素質教育大力推進十多年了,而事實上,有些學校,有些教學,仍沿襲傳統不放,注重形式,偏重“成績”,忽略人、忽略學生髮展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甚至到了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的程度,最為突出的就是,在有的地方和學校,重課程重教材,輕素質輕學生,口頭上喊着:以學生為中心的、全面育人,而實際做的仍然是追求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等行為。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提出後,作為教育部門或教育者,首先要學會改變,就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進行實踐落實。正如清華大學謝維和教授在《核心素養的實踐指向》中提到的:教育變革的趨勢:人性化,自由化,多樣化,個性化,教育變革要人性化——不能讓大部分人陪着少部分學習,大部分人成為失敗者,不能把所有人都綁架在學術性標準上,應該更注重生存、做人等發展的基本要求。未來的學校要變成“學習中心”,並與大家交流了未來的教師是否還存在,教師應該怎樣做的話題。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卓玉在《以用促學,融學於做——探尋核心素養的落實渠道》報告中提出:核心素養的落實要做到教學改革、培訓改革、試題改革和督導改革。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立足大學聯考發展與核心素養論述了“變與不變”的話題,提出了“一體四層四翼”大學聯考評價體系。

綜合專家所述,教育實踐落實核心素養的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基於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指導課程改革,把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作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點,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加強各學段、各學科課程的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

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明確了“21世紀應該培養學生什麼樣的品格與能力”,可以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此外,通過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引領,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着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檢驗和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

我清醒地認識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既要求幫助學生形成較為穩定的核心素養,又要求幫助學生完成創新思維品質的提升和探究方式的建構。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不是靜止的而是發展的,學生正是在這樣的核心素養引領下,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認識與把握核心素養,不認識和把握“學會改變”這一實質要義是不行的。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10

學校文化的核心內容是課程文化,構建適合校情的課程文化,必須首先清晰學校的辦學目標、培養目標。培養目標,即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就必然要指向學生的素養。

素養有基礎素養、核心素養之分。作為教師,如果我們不清楚有關核心素養的一些問題,工作就難以突出重點,更不要説有所創新。

最近一直在看《素質教育創新與少年兒童核心素養培育研究》的課題實施材料,採擷到、綜合成一些觀點、論斷,和大家交流。

核心素養是“關鍵素養”,不是“全面素養”。核心素養不是面面俱到的“大雜燴”,是人的發展應有素養中的“關鍵少數”,是各種素養中的“優先選項”,應該成為學校培養目標中的“聚焦版”。

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需求”,更要反映“社會需要”。在以人為本的時代,核心素養要為個體過上品質的生活做準備。但在世界進入知識經濟、國際化和信息化時代,核心素養必須應對這個大變局,因此,各國在核心素養指標的選取上都強調了創新與創造力、信息素養、國際視野、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社會參與及責任擔當、自我規劃與管理等。

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有別於“基礎素養”。孩子的生存和未來發展,需要多種素養,面對21世紀的挑戰,這些素養的重要性並非並列關係。我們傳統的應試教育也培養了一些素養,比如誦讀、書寫、計算等素養,但這些素養並非“真實性學力”,面向未來社會,缺乏競爭力。核心素養之所以是“高級素養”,因為他必須是跨學科的,高於學科;必須是綜合性的,超越了單體的知識、能力、態度。

就我國而言,有兩個核心素養尤其需要重視。一是創新能力,中國傳統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所培養的學生創新力不夠;二是民主素養,中國社會正在全面走向依法治國、政治民主化,這要求我們今天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民主素質。

構建核心素養體系,將從頂層設計上解決當今中國教育兩大難題:一是深入回答“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二是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狀況提供評判依據,解決“如何評價”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養是對當今乃至將來一段時期公民素養的高度概括,指出了當今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課程改革方向。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認識到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教學必須由知識的灌輸、堆積,技能的單調、大強度訓練,到人格品質、關鍵能力的培養。基礎教育學校的管理者,要重新認識“學會做人”這一第一位的目標:不僅能生存、生活,還能活的有尊嚴,生活更具品質,能擔當應有的社會責任。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11

盛夏時節,有一種抗熱的絕佳方式,就是閲讀。

這個夏天,在歡歡老師的組織與帶領下,我們一起閲讀了《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這本書,記得書裏的第三章在談到團隊教學研究的改進策略時就指出教師要集體進行專業學習,這一次我們的共同閲讀,應該就算是小範圍的集體專業學習了吧。

聽聞深度學習這個理念已經有好幾年了,南沙區在深度學習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與實踐,自己曾經也上過深度學習的示範課,但較為深入的走進深度學習,這次應該還是第一次。以前我膚淺的認為深度學習更適合理科的學習,細細研讀下來,其實不然。

讀罷全書,可以用幾個關鍵詞概括我的感受和體會。

關鍵詞一:邏輯

“邏輯”是書中多次提及的一個詞,關於核心素養的各個點之間如何推進融合的邏輯,教材編寫中單篇與單元,單元與整冊書,整冊書與整個學段之間教學內容的邏輯,學科核心素養與育人價值的邏輯,學生如何認知、如何思維、如何學習的邏輯,學科與學科之間融合關聯的邏輯,都是教師在教學前需要深度研究的問題,只有搞清楚了這些內在的邏輯,或許才能真正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打通融合,做到選擇好單元學習主題,確立好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好單元學習活動。

關鍵詞二:學情

歷經多次教學、課程改革之後,從雙擊目標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再到現在的核心素養,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斷得到加強,深度學習所倡導的就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學,學生有沒有學會,學生是否會學,教師變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協助者、引導者,不再單一的關注和表述為教學目標,而是學習目標,如何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新的情境和體驗中習得新的知識,並能遷移運用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這就必須立足學生的實際學情,而這一點是讓我很困惑的地方,如何以有效方式迅速掌握學生的學情,特別是對於不同能力層級水平的學生學情的掌握,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我校為例,一個班最起碼可以分為三到四個不同的能力層級,那麼相對應的學情就會有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學習目標的確立、作業的佈置和評價的有效性方面我們都要立足不同能力層級的學情來進行設計。這樣才能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不然就會出現有的孩子吃不飽,有的孩子是在陪讀的情況。

關鍵詞三:融合

書中舉了很多學科打通了單元主題、打通學段後的學習主題的例子,也給了我一些啟示。例如我們國中階段的寫作教學,基本都是記敍文寫作,我們就可以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需要達到的學業標準表現,在立足學生實際學情的基礎上打通整個國中階段的寫作教學,在這條主線下設計好每個學年的教學內容,形成適合自己學生的寫作教學體系。當然,在文言文教學、古詩文教學方面都可以做這樣的整合嘗試。

時代在變,我們的學生也在變,做為教師也必須跟着做出改變,而改變的前提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在教學的這條深邃的長河裏,我願始終撐一支長篙,向學習更深處漫溯。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12

課程標準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準確、簡明、實用,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薰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歷次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核心素養,與素養不同。在內涵上都是談素養,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東西。語文科的核心素養是什麼?過去做過很多總結,在知識教學時代,提出過“字、詞、句、語、修、邏、文”的説法,把語文知識素養用這七個維度的內容進行了概括。現在看,有一點狹隘了。之後,大家普遍接受行為要點的概括,表現為:聽説讀寫思。聽説讀寫是四種能力,後來覺得思考也是語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補上“思”這個重要行為。這些是能力要點的核心。素養的開口更大一點,而且除了裝入知識、能力之外,還需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核心素養是什麼,這個東西應該是穩定的,也就是説,我們要求的落實雙基,就應該成為這個核心素養。換句話説,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要成為核心素養。

我們要注意的是,在核心層次,談知識核心、能力核心都沒有問題,進一步延展到文學、文化、以及人文化的時候,很容易收不住口。過去語文科教學越界的時候很多,上成政治課有之,上成歷史課有之。現在文章的內涵擴展了,新聞、説明文、科技文,各類應用文進來了,於是一些課堂開講醫學、宇宙學、科學知識等。還有的老師,在語文課,與學生大談人生觀、價值觀,似乎在上哲學課。

在提出雙基的時代,我們把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較多停留在語言層次上,較少關注文章的人文性,由此缺乏了人文關懷。這樣的教育就死氣沉沉,一點趣味也沒有。語文的美感,除了應用語言的準確和優美之外,還在文章內藴之美。這是具有較強人文性的。因而在1992年韓軍老師提出弘揚人文性的主張。這個學術觀點所反撥的現實是,語文科不要過於知識化,沉到語言知識的底子上,缺乏對於一個人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視和培養。

課程標準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準確、簡明、實用,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薰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歷次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13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這是一本理論性極強的書,文中出現了許多概念性的詞語,首先,需要理解的一個關鍵性詞語,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着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高級的社會性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紮實的優秀的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

看到這個解釋,我想起了大學的課程,大學四年,匆匆而過,四年當中上了無數的課,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節課程,老師提前分配任務,自己去搜索信息與材料,課堂上老師交給我們去展示。仔細回想,為什麼不是那種老師教授很多知識的課程印象深刻呢?這和深度教學的理念不謀而合,不僅僅是大學,而是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老師不僅僅要停留在知識點的傳遞上,而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去後,你腦海裏還留下點什麼?也就是是説,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如何引發學生的深度學習呢?文中教給我們教師要做的幾件事:1.確定學生自覺發展的“最近發展區”;2.確定通過什麼樣的內容來提升、發展學生,即轉化教學內容,提供恰當的“教學材料”;3.幫助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現與建構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具體如何操作呢?我想起了幾年前關於綜合性學習的探索,每到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我都分好小隊,先從隊長那裏瞭解學生學習情況,給隊長先做個簡單的講解與方法指導,剩下的課堂內外時間全部交給小隊成員共同探討,遇到問題,共同商量查找資料,實在不會,可以找我幫忙。提前會給一個星期的時間,過程中每個孩子參與進來,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我相信在這種輕鬆的氛圍中,孩子們收穫到很多。但這僅僅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牽涉到其他課程具體如何操作,需要下一步繼續探討。

文中在怎樣實現深度學習中,還提到了單元學習活動。這和部編教材的編寫理念非常接近,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是不能僅僅就一篇文章進行,而是要考慮教材的前勾後連,同時要進行教材的整合,要深刻考慮教材的規劃性與整體性,實踐性與多樣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爭取在每堂課都涉及單元整組的內容。

總之,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是個不斷努力的方向。

關於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篇14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結合我的教與教學經驗,我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體會。

一、責任擔當

要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樹立法治觀念。現實中一些學生由於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沒有原則,不會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結果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很有必要對學生加強法律方面的學習,多宣傳守法的重要性,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自覺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為。

二、人文底藴

在國際化的世界,學生需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同時真正理解和接納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隨一種文化,才是真正的國際化與世界觀。因此,課堂上教師們強調在傳授學生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同時,要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通過思品課堂上學生理解和熱愛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既要反對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對崇洋媚外。要善於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為我所用,創新民族文化。學生要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創新型的人才,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三、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我們廣大教師的艱鉅任務。隨着學生獲取信息來源的多樣化,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論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獲取鑑別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各種問題,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要想叫學生樂學善學,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好學的人,自己養成好學的習慣。以身作則,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學興趣,產生了好學的激情,催發了學生好學的嫩芽,使學生逐漸從模仿老師到自覺需要好學的精神狀態。要想叫學生勤於反思。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問難。當然,教師要善於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四、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命是我們享受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和前提,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才、發展關係重大。我們要教育學生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應放棄生的希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善於調控情緒,自尊自愛,將心比心的良好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