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有感

這篇文章主要寫“我”一家人在去哲爾賽島途中,巧遇于勒經過,刻畫了菲利普夫婦在發現富於勒變成窮於勒的時候的不同表現和心理,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不同態度揭示並諷刺了在階級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遠情形。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關於《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 ,歡迎閲讀,希望你喜歡。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有感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

親人,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我們成功時,他們給我們鼓勵;我們失敗時,他們給我們安慰。可是,有許多人在金錢面前,對親人十分冷漠,忽視了平時的情意。短篇小説之王莫泊桑用《我的叔叔于勒》體現了這一點。

若瑟夫生活在哈弗爾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裏,他有一位叔叔叫于勒。于勒曾經是一個敗家子,敗了家裏許多錢。一天,他往家裏寄了一封信,説他在美國開了一家大公司準備把欠若瑟夫爸爸的錢都還回來。這讓家裏人對他的態度來了個 180 度大轉彎,説他心好,能幹。然而世事難料。有一天,若瑟夫父親帶着一家人乘船到哲爾賽島去玩。在船上,若瑟夫父親給女兒和女婿買牡蠣時,意外發現那個賣牡蠣的人竟然是他的弟弟 —— 那個自稱發了財的弟弟!那個好心的弟弟!可他現在是一個賣牡蠣的水手!於是,于勒在家人的心中又成了無賴、壞蛋。

讀完這本小説,我明白了:首先,親人比金錢重要。金錢,雖然能帶給我們好的生活條件和物質享受,但是無法帶來和代替親情。親人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他們會在我們最失意的時候幫助我們,在我們最成功的時候,祝福我們。親情就像陽關一樣,暖暖的,給你帶來無限温情。所以,我們要珍惜親情,淡泊金錢。

其次,金錢多少不應成為衡量親情親疏的砝碼。若瑟夫一家人對於勒態度的好壞是跟于勒金錢的多少相關的。他們一直在盼望着于勒能掙大錢,把欠他們的錢還回來。當於勒説有錢時,他們認為于勒是個好人是個能幹的人;當發現于勒是個窮光蛋時,又説他是個無賴是個壞蛋。親人取得成功時,我們應當祝福他、鼓勵他,而不是索取;親人失敗時,我們應當幫助他、安慰他,而不是嘲笑。

同學們,請記住這句話:親人比金錢更重要!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

這個星期我學了4篇小説,其中我最喜歡和最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家住法國哈佛爾的一户人家對於自己的親人于勒的態度的轉變而反射出在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社會狀況。

于勒當初行為不正,糟蹋錢,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連親人也認為他是壞蛋。是流氓,是無賴。以至於被送到美洲,到了美洲,賺了小錢,然後 又發了大財,並來信説要補償菲利普一家,於是成為大家的”福星“。把于勒當做是正直的人,有辦法的人。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錢的于勒歸來。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興,出國到哲爾賽島的旅行。他們在船上卻見到一個酷似於勒的窮苦的賣牡蠣的人,菲利普在船長那裏得到了證實。於是菲利普夫婦又變回以前的態度,菲利普先生變得驚慌失措起來。不但改變生活狀況和地位的夢想化為烏有,滿足虛榮心的美夢成為泡影,連二女兒的婚事也面臨危險。最後全家人躲避于勒回到家裏。

學完這篇文章以後,我感到很震驚,難道金錢比親情還重要嗎,但事實卻就是如此。我不禁對菲利普夫婦的行為感到憎惡和痛恨,在社會中雖然金錢很重要,但它也不是萬能的,還有許多它買不到的東西。難道真是驗證了那句”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我感到茫然,但還是堅信自己的想法,于勒已經從以前的”敗家子“ 變成現在知道生活艱苦,靠自己雙手吃飯的”賣牡蠣的老人“了,他已經改過自新要自力更生。而克拉麗絲卻看他現在沒錢,怕他回來拖累他們,而躲避他。這説明了她的冷酷自私。而父親連自己的親弟弟都不認也和母親一樣”見利忘義“,實在是有太強的虛榮心。

我想不管貧窮還是富裕,親人總是最親的,什麼都不能替代的。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

看到這樣一個標題,原以為是記敍怎樣優秀偉大的叔叔,興趣便一下子大減,緊接着閲讀了文章前的導語,又覺得這篇文章似乎有什麼特別之處,而直到讀完之後,我才真正瞭解這篇文章的過人之處。就是帶着這樣一種不斷變化的心情,讀完這篇人物態度不斷變化着的文章。

這篇文章語言精練,毫不囉嗦,但把事情的前因後果敍述的十分具體,鋪墊也十分到位,讓人一步步走進小説的情境,為後一步動態充滿期待。文中菲利普夫婦的情緒變化無疑是給人很大吸引力的,他們把小説進展一步步推進,而更加反映出當時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價值觀。

菲利普夫婦在見到于勒叔叔之前僅憑几封書信而產生的對於財富、金錢的渴望是深切熱烈的,文中也一再提到一家人對於勒的期待與盼望,而其實質卻是對財富的熱切向往,直到遇到于勒,夫婦的希望破滅,他們對於于勒的嚮往也就此結束,他們對於這一事實頓時產生的失落,他們痛恨和深深的恥辱感是深沉的,發人深省的。我們在其中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財富之夢的破滅,更是一種時代的悲哀,人們對於親人不再抱有絲毫的同情,對於財富的渴望遠遠勝過了親情的力量,人性在那個時代變得虛無,人們不再擁有最基本的感情。可以説,那個時代所有為財着迷,不再擁有感情的人造就了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寫下這篇文章,也一定是為了追尋人性的光輝,重新喚起人們對美好感情的嚮往,把虛偽、為財生活的人逐出這個世界,讓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重新建立起來。這篇文章從跌宕起伏的小説情節帶我們走進了那個異常黑暗沉重的時代,同樣也引起了我們全人類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