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心得體會模板(通用3篇)

養生的心得體會模板 篇1

生命對每個人來説,都是非常寶貴的,健康長壽是人類永恆的追求。隨着社會發展和生活的提高,人們對養生也越來越重視。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之意。中醫養生,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各種方法調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

養生的心得體會模板(通用3篇)

一、養生的意義

“然則人之氣數,固有定期,而長短不齊者,有出於稟受,有因與人為。故惟智者不以人慾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壽,而盡終其天年,此聖智之所同也。”——張景嶽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體看做一個整體,認為人是精、氣、神三者的統一體。一個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強,主要靠人體的精神平衡、內分泌平衡、營養平衡、陰陽平衡、氣血平衡等來保證。因此,遵循中醫養生的方法,對人體健康長壽有重要的作用。

二、養生的方法

(一),調攝情志。

1、和喜怒。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認為喜貴於調和,而怒宜於戒除。喜也應適中適度,不宜太過。怒是歷代養生家常忌的一種情緒,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

2、去憂悲。憂鬱、悲傷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又一種情志,應當注意克服。老年人由於精氣虧虛心氣不正常,常易生憂悲之苦,憂悲不已又會進一步損傷神氣,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特別應當杜絕憂悲。

3、節思慮。思慮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無思,唯過則有害,古人認為:思則氣結,切切所思,神則敗,所以思慮過度可出現頭昏、心慌、失眠、多夢、痴呆等症狀

4、防驚恐。遇事易驚恐亦是一種對人體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驚恐往往導致心神失守,腎氣不固,而易出現驚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病症,情緒與健康的關係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們高度重視,我們應注意調和心志,避免不良心志對人體的影響,以促進健康。

(二),運動形體。

中醫認為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鍊,可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靜心寧神,從而暢達經絡,疏通氣血,和調臟腑,達到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目的。傳統的運動養生方法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千百年來,人們在養生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使運動養生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方法。

(三),合理飲食。

飲食的質,是指飲食事物的素質、成份、營養價值等,不同的飲食無有不同的營養素,掌握好合理的飲食的質,對於健康長壽有很大的意義。“藥食同源”不僅開中醫養生保健之先河,且經久不衰,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成為獨特的優勢所在。

(四),起居保健。

環境與居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要素,亦是人類保養天年(自然壽命),強壯正氣,延年益壽的必備條件。

(五),樂娛養生。

樂娛養生是養生之道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用娛樂這種人類普遍的行為來讓人們情緒變好,從而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使人們健康長壽。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快,往往過於繁忙,而且生活單調,就更需要一些娛樂活動來調節。用娛樂活動來調節生活情緒和生理機能,往往能起到許多藥物治療所起不到的良好作用。

(六),睡眠養生。

睡眠是平衡人體陰陽的重要手段,更是恢復疲勞、走出亞健康的養生第一良方。提高睡眠質量有四大法寶:

首先,應提倡睡子午覺。這時是“合陽”時間,陽氣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第二,睡前應注意減慢呼吸節奏。睡前可以適當靜坐、散步、看慢節奏的電視、聽低緩的音樂等,使身體逐漸入靜,靜則生陰,陰盛則寐,最好能躺在牀上做幾分鐘靜氣功,做到精神內守。

第三,睡前可吃一點養心陰的東西,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因為人睡覺後,心臟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臟中,心臟最辛苦,所以適當地補益心陰將有助於健康。

第四,失眠的病人別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腳,可以促進心腎相交。心腎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濟,對陰陽相合有促進作用,陰陽合抱,睡眠當然達到最佳境界。

三、關於養生的體會

縱觀中醫養生的歷史,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養生有道,“德潤身,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獨具特色的養生觀,仍激勵今人效法。所言仁者即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仁”的核心,仁者愛人是也!“養生重養德,德高壽自長”的理論已被醫學實踐所證實。養德就是注重人體精神的健康狀態——精神衞生。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衞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一個人要想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必須進行全面的養生保健。並注意下列幾點:

第一,道德與涵養是養生的根本;

第二,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養生的關鍵;

第三,思想意識對人體生命起主導作用;

第四,科學的飲食及節慾是養生的保證;

第五,運動是養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學地對身心進行自我保健,才能達到防病、祛病、健康長壽的目的。

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現代人要想養生,必須學會放鬆心情,而放鬆心情則必須學會放下煩惱的事,然而現實中有許多事情是需要我們學會忍耐才能放下的。

養生的心得體會模板 篇2

昨晚一下雨氣温明顯下降哦,今天一上班温度計顯示室温才22。5,説明外面更低了。

早上手機沒響來不及煮粥,下了二圈麪條放點豆子牛肉末青菜二片生薑,衝了雞蛋花。吃得飽了點又脹,總是管不住嘴哦,一定要用碗定量吃才不過量哪。上班後下雨了涼的,一位學駕駛的朋友來看我,説着話突然指着我的手説:你進補有好轉了呀,月牙出來了。我扳過左手一看,嘿,真的長出一些月牙了,特別是左手中指上的月牙比前幾天長得多了一大半,當時還特意看過呢,現在有大拇指的小半多了,食指和無名指也長出一些了,説明這幾天的補血有效果出來了,心包經上的內火已消下去大半了,肺火也降了,平時不覺得有火燎燎的感覺了。這幾天用木錘敲到二手背上都覺得很麻,而且還有於青,以前倒不覺得,可能天天敲打經絡已經慢慢通向手指末梢了,這可是新發現哪,期待以後會有更多好的變化。右手月牙沒多少變化,看以後補氣血後的進展了。

中午是早上的麪條,吃一個雞翅根三個鱔洞蘑菇青菜,飯後一小時在左右小腿上的脾經和胃經上走了100多下,(昨天到媽媽家去腳受了涼,回來後不多久就有流涕了,體質真不好太敏感了,覺得腳踝下就涼涼的,今天上午也涼的,)走了罐先活血一下,稍微有點熱乎。左腳脾經走得很痛,100多下還不怎麼紅不見痧,太虛弱了吧,右腳脾經不算很痛能忍受,也不出痧。三陰交穴竟然發現在走罐後凹陷了軟軟的真夠虛的了,我是從三陰交往上走的罐,有次在一視頻中看到按摩脾經是由下而上的順序,不知對不對。二腳胃經上走得不很痛因為以前走過二次了,第一次也痛得要命,也出了不多痧,這次在上巨虛的位置出了點痧,不深,可能氣血不足吧。到下午覺得不那麼腳涼了,以後多補血後還得走罐。

晚上白米飯有些硬的,牛肉末青菜,鱔魚,西紅柿炒蛋。我以為吃了牛肉和鱔魚還加辣了它們的熱性能中和西紅柿的涼性呢,吃了三塊西紅柿肚子還是咕咕叫了,抗-議呢,體內還是有寒濕重的,昨天泡腳時按摩腹部時肚子裏咕嚕咕嚕就響個不停,下午的月季花茶多喝了不出汗呀,體內水多了,早上還又流涕了呢,五天不流了 。以後不渴不能多喝水,多按摩泡腳出汗就行了。

養生的心得體會模板 篇3

學習養生已將滿一學期,主要配合《黃帝內經》等養生理論學習了導引保健功和八段錦。在此之前曾接觸過養生,因為自己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並深受體寒之擾,一到冬天就會全身冰涼,所以需要藉助傳統中醫的養生方法調養身體,但是在此之前接觸是的食餌養生和薰治養生,而非現在的吐納養生和導引養生。兩相對比覺得後者比前者有更大的適用範圍,比較適合現在練習和實踐。由於我們無法再學習之外抽出這麼多實踐和精力來準備養生所需的材料,食餌養生和薰治養生適合有人照顧時使用,而且,這兩種養生常常是對症下藥的,具有針對性。

此外,對於尚是學生的我們經常出現的用眼過度,肌肉痠痛,精力不足等病症,這兩種養生能夠起到的功效就微乎其微了,遠不及其他兩種來得實用。課程剛剛開始時,老師介紹了幾個適合學生練習的養生功,對舒展筋絡非常管用。雖然簡單,但是堅持做一段時間後就感覺情況大不同了。困擾了許久的肩膀痠痛減輕許多,而且身體感覺更為通暢,沒有鬱結,讓我不禁咋舌。平時練功時也有這種體會。區別競技體育要求“更高”,“更快”,“更強”,養生課要求保持一種心平氣和的狀態,不急不躁地完成每個動作。如果心態稍有變化就會影響到手腳動作而影響整體的和諧圓通。正是養生這種特性,使得在使身體更加健康的同時還陶冶着心性,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堅持這種養生方法的老人在晚年不僅身體強健而且精神矍鑠。

其實,養生不僅僅教給我讓身體健康的方法,還傳達了人生的態度。養生是依據天地的變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順從陰陽的消長,適應四時的變遷。也就是説人要順應天地萬物的規律,不可逆行。春天是推陳出新的時節,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這時就不應改像冬天那樣將自己“藏起來”,而應該早起鍛鍊保持生機,否則無法提供給夏天足夠的生氣。當我們竭力在莫大的社會中尋求自己的位置時,也只有順規律而行之才能事半功倍。古往今來,沒有人能夠在逆規律而行後取得成功,凡成就大事者,必有洞察規律的慧心,無論是社會發展規律,還是人事變遷規律,都瞭然於心並以之為指導和借鑑,從而造就成功。

養生講究陰陽調和,使陽氣和陰氣平衡。陽氣不足,生命機能亦闇弱不足,無法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然而陽氣過盛時也會陰氣口舌乾燥,身體發高熱等病症。因此適度是養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不及這個度,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但一旦超過就會過猶不及。適度這個原則也貫穿整個人生始終,適度的工作讓激情不滅,適度的休息讓精力充沛,適度的體貼讓人心裏温暖,適度的距離讓驚喜不斷。只有把握好度,才能達到平衡而使人生運轉通暢。

從養生中學到許多,正是因為自己從中受益匪淺,所以一直在向周圍的同學推薦這門課程,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去了解養生並去實踐,體會養生帶來的美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