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精選10篇)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 篇1

《理想照耀中國》緊扣“念青春故事、書家國情懷”的創作理念,以“美好理想、青春奮鬥”為核心主題,廣泛挖掘不同歷史階段各行各業中生動的青春故事、有血有肉的鮮活人物,旨在以當下年輕人更易接受的方式講述呈現,激發年輕人的青春共鳴。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精選10篇)

舉個列子吧,像我們剛學過的《木蘭詩》,詩中的花木蘭。可汗點兵,卷書十二,卷卷爺名。父親體弱多病,老態龍鍾,再説父親沒大兒子,木蘭沒哥哥。無奈之下,木蘭只能自願男扮女裝,替父從徵。木蘭在沙場上有着"黃金百戰千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氣,奮勇殺敵,一心想着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報忠。經過九死一生,木蘭才凱旋歸來。當然,木蘭回到自己的國家,也是不慕名利,只是求回家安安穩穩的過日子。這閃爍着木蘭的英雄豪氣。

木蘭對國盡忠,對家盡孝,真正做到了女子的巾幗本色。到最後,木蘭又擔起了普通女子的責任。這是不是彰顯出木蘭的家國情懷呢?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為國報效的任人物有很多,像岳飛,文天祥……他們身上都有數不勝數的優秀品質,我們都應發揚光大,一直傳承下去。

現在,抗疫期間,多少人立下請戰書,奔向“戰場”?有剛結婚的,也有剛生完孩子的青年人,還有過七旬的老人。他們都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不求榮華,奮身奔向醫護一線擔當起醫生的責任。他們也期望能平安的待在家裏與家人團圓,但他們沒有,也許他們會累倒在病房中。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小家,只是他們懂得保住大家,才能使小家幸福安康。這難道不是高尚的家國情懷嗎?

在學校裏,我們認真學習是愛國;在家裏,盡孝聽話,是愛國;在生活中,熱愛生活,是愛國。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在學校裏汲取知識的乳汁,長大長成大樹守護國家。

飄揚的紅旗下,是無數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 篇2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波瀾壯闊,其間發生了不計其數的驚心動魄大故事大事件,湧現出不計其數的風雲人物。系列短劇《理想照耀中國》第4集《鈕釦》,講述温州賣鈕釦的普通年輕女商販的小故事,真實呈現改革開放之必要性和歷史必然性。

《鈕釦》講述了以章華妹為代表的温州市民,迫切想要擺脱貧困現狀,從擺地攤的流動小商販,到轉型成為個體户合法經營者的時代變革故事。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社會百廢待興,處於人民羣眾還經常吃不飽飯的階段。在鄉鎮街道集市上,人們通過擺攤販賣各種小商品的方式獲得經濟收入,補貼家用。但這突破了傳統的計劃經濟,被視為投機倒把,政府設立了專門機構“打辦”,查處打擊這種“違法”行為。一方是為了生計,一方是為了執法,商販與政府執法部門的衝突越來越尖鋭,甚至有一個賣蝦的女人被迫跳河。在這種形勢下,國家開始推行經濟體制改革,温州市積極響應,大膽先行先試,為所有無證商販發放個體户工商營業執照,一舉解決了小商販合法經營問題。

鈕釦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生意,但是小生意後面是大產業。如今,温州市永嘉縣橋頭鎮成為“中國鈕釦之都”,成為中國的鈕釦生產基地,佔據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最多時佔據了全國鈕釦市場80%以上的份額。

從給小商販發放個體户工商執照開始,温州開啟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之先河,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的拓荒者,並作為市場改革實踐的最早突破者而載入史冊。得益於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如今,温州已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的排頭兵。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 篇3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詩書萬卷,字裏行間無不見“家國”。無論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壯志誓言,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擔當,無論是“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奉獻之情,還是“受光於庭户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的大胸懷,大境界……一切的源頭都是深埋藏在華夏兒女的心中生根發芽的家國情懷,其早已滲入每個人的血液,流淌着,代代相傳。

家國情懷,是個人對國家,及其文化帶着深深的認同感,自豪感,使命感以及責任感。其中帶着對家,國,的深情大愛。常言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好,家亦好。

而家國情,永存國人之心的原因,正是“自信”。直至20__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日本的兩倍多;完成史無前例的南水北調工程;建成世界第一三峽大壩;雜交水稻的成功培養,獲得巨大增產,養活更多的人;嫦娥四號着陸月背,祖國航天奇蹟驚訝世界;中國天眼,北斗衞星,神舟飛船,兩彈一星,北京奧運,中國女排……等等的國家榮譽,賦予了每位國人強大的自信,我們自信於世界,於祖國,於家。祖國的強大,是我們堅實的後盾,是我們引以為豪的。

家國情,存在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厚流光”,其燦爛悠久的歷史,對每一個華夏兒女影響甚大,《三字經》中“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的故事印在人們心中,使我們懂得,孝敬,就是的道德。屈子的《離騷》感慨“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教會後人要為堅持高尚品節,不懼生死的忠貞之情。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藴影響着我們,指導着我們,我們又怎會不從心底自然而然地生出家國情?

家國情,還藏於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於百姓幸福康健的生活中。人常説“沒有和平的時代,只有和平的國家。”我們的國家,中國,正是一個支持和平的負責任大國。在中國境內,沒有戰亂紛爭,沒有民族危難,沒有社會動盪。若是問有什麼,那自然是安定祥和的社會,安居樂業的人們過着舒適祥和的生活。20__年九月,日本台風“飛燕”破壞了大阪關西國際機場連接外界的橋樑,瞬間機場成為海上孤島。中國的救援人員以及大使館人員迅速到達該地,護送我國子民安全撤離。中國的擔當,不僅表現在國際大事上,還體現在心繫羣眾,關愛子民上。歷經接近七十年,每個國人心中,對祖國的愛,不言而喻。

人們的家國情,是骨子裏抹不去的,對祖國家園的熱愛深情。愛大家,並不是要求我們拋棄小家,而是要我們自“小”到“大”,由心而發,流出名為愛的涓涓細流。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 篇4

心有所信,方能前行。過去一百年,中國人民浴血奮戰、頑強奮鬥,正是因為心中那份對黨、對人民以及對光明未來的信仰。《理想照耀中國》聚焦於一代代中國人傳承民族振興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一步步找回尊嚴,迎來幸福的生活。

信仰是粘合劑,凝聚起國人的力量。《理想照耀中國》中的40個故事來自於前期的網絡徵集,40個人物貫穿了建黨以來的一百年,既有聲名顯赫的兩彈一星元勛,也有默默無聞的戰地記者;既有革命英烈,也有平民百姓。身份不同、崗位不同、年代不同,但他們都是構成中華民族崛起的基石。就如同本劇片頭一粒粒映現出人像的金黃沙礫,看似微小如纖塵,但人心齊、泰山移,以共同的信仰為粘合劑,億萬的沙礫共同鑄就民族振興的大廈。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認為,本劇從歷史中打撈起的40個人物,參與歷史、改變歷史,讓觀眾看到了中國如何從低谷走上上升的道路,而今天繁榮的中國,就是歷史給予他們的回報。

信仰是火炬,傳承至今並將繼續延續。從《真理的味道》一集中,陳望道翻譯出《共產黨宣言》,到《我是小方》中的方大曾冒着生命危險拍攝盧溝橋事變,再到鄧稼先為了科研忍受與家人28年的分離,章華妹獲得第一張個體工商户執照……雖然相隔百年,但每個時代青年人對信仰的執着追求和生生不息的奮鬥精神是永續相傳的。《理想照耀中國》總編劇樑振華説,在過去一百年曆史長河中,這些人的理想之光會讓我們突然覺得,曾經真的有這樣一羣人生過、夢過、死過、愛過,我們回首看看過去,在當下的生活裏更應該仰望星空,我們的理想依舊在前方。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 篇5

《理想照耀中國》正在上映,其中的家國情懷。有人説,從《理想照耀中國》看到了中國正在勢不可擋的崛起,有些人認為大國雄心在其中表達的淋淋盡致,還有的人為中國製造點贊。筆者卻從中分明看懂了家國情懷。

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是由成千上萬個小家庭組成的,在黨的xx大勝利召開之後的這五年,平頭老百姓的生活變遷更直觀,更有共性。影片的前半部分,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國家所取得的輝煌成績,喚醒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這是一種大國綜合實力的彰顯,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昂首闊步,不斷向前的見證。但是如果導演僅僅表現到這裏,並不會引發觀眾的共鳴。而恰恰是這個“小家”的'帶入感,讓我們從平頭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祖國的發展變遷。

扶貧幹部奔走在田間地頭,一門心思帶着鄉親們脱貧致富,這是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立下的軍令狀。輝煌的成績背後,是無數黨員幹部擼胳膊挽袖子,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是始終,繼續前進。始終將人民羣眾的期盼作為中國共產黨奮鬥的目標,始終以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築起世界上的人工林的壩上三代人,奉獻青春獻子孫,讓荒灘成為綠洲,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生態文明戰略,給我們指明瞭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途徑,也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人民在清空淨水,防風固沙,生態文明環境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石,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地震、海嘯、山洪、火場,逆行而上的身影裏,總能找到他們。

紀錄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通過一個又一個平凡的小故事,小人物中,我們看到了平凡的偉大,看懂了只有13億中華兒女,緊跟黨走,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在黨的之後續寫新的輝煌。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始終是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始終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根本保證。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 篇6

如同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其創作初衷往往來自於作者不吐不快的強烈表達渴望,電視劇也不例外。作為主題劇,《理想照耀中國》的創作既是政治任務,也是創作者記錄時代變遷、記錄中國百年奮鬥史的職責所在。總導演傅東育將《理想照耀中國》的創作過程看作是為新時代人們重新點燃理想的探索之旅,更是自己重獲初心的一次奇妙之旅。他感謝16位選題導演,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查找大量資料、走訪眾多當事人,共同切磋每部劇的主題和表達重點,為後面的順利拍攝奠定了紮實基礎。

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主創者們也被所要刻畫的人物原型深深打動,轉化為創作的精神力量。《白駿馬》表現的是新疆烏恰縣的一位基層醫生,紮根邊疆幾十年為少數民族羣眾行醫治病的故事,他曾經將自己身上的13塊皮膚移植到燒傷兒童的身上,他以身作則多次為患者輸血……這位被牧民們稱為“白衣聖人”的醫生品德如此高尚,以至於曾經有編劇懷疑事件的真實性,但是隨着深入走訪和了解,主創者們被深深震撼,他們將自己的感動化作強烈的表達渴望,拍攝出了感人至深的作品,劇中抽血的特寫鏡頭,就是由本集導演王碩親自上陣完成的。

正能量不代表佶屈聱牙、不代表古板守舊,它可以是波浪滔天,也可以是春風拂面,它可以是“俏也不爭春”,也可以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理想照耀中國》系列短劇正是用不同的風格詮釋了正能量的不同形態,而不變的是其中穿越時空的青春之光,奏響新一代年輕人的“理想之歌”,致敬民族復興百年風華!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 篇7

一枚小小的鈕釦,現在我們看來,不過是平常的小物件,甚至於毫不起眼,但是在章華妹的眼裏,卻承載着她大大的夢想:在解放北路堂堂正正開一間買日用百貨的店鋪。這樣一個夢想對於當時的她來説是遙不可及的,最後,在種種條件下,她也達成了自己的夢想。新時代的我們,是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作為大學生,也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達成自己的理想,每一個人的理想達成,都是在為中國夢添磚加瓦。每一個人應當也是必須具備理想信念,讓理想的光芒照耀中國,用自己的行動支持中國。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 篇8

年輕人是當下視聽內容的接受主體,也是主題劇的重點受眾羣。為了吸引更多年輕觀眾,本劇採取了多種措施。

一是選用大量年輕演員,再依靠優質內容吸引粉絲。《理想照耀中國》請到了吳磊、王一博、井柏然等一眾年輕演員,希望藉此與年輕觀眾進行交流、對話。在觀劇的過程中,這些演員的粉絲們或許會發現,演員們身上所承載的歷史人物是如此熠熠生輝,他們的故事本身就如此動人。有王一博的粉絲評論道:我是奔着正主來的,沒想到愛上了這部劇。而這離不開創作團隊的精良製作,他們通過優質的內容讓演員的粉絲們留下來,甘願跟着劇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

二是在角色設置上向年輕人傾斜,顯示榜樣的力量。《我是小方》《秀才遇到兵》《鈕釦》《173米》等眾多劇集中的主人公都是20多歲甚至十幾歲的年輕人,年紀雖小卻已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他們的人生際遇和道路選擇對當下年輕一代走出人生迷茫具有一定借鑑意義。而且本劇往往選取主人公人生高光之前的成長曆程,以平視視角來講述,讓年輕觀眾在敬佩、讚歎之餘,也發現這些榜樣是可望而可及的,從而激發效仿的動力。

三是在藝術形式上追求創新,適應年輕人的審美和觀劇習慣。《理想照耀中國》定位系列短劇,每集壓縮至25分鐘左右,對人物和故事的表現不求大求全,重在呈現重要歷史瞬間,情節濃縮、情感濃縮,像壓縮餅乾一樣,讓觀眾久久回味。有網友評價,終於知道為什麼每天只播出一集,因為這半小時是眼淚不能承受之重。當然,《理想照耀中國》也不是隻有眼淚,《秀才遇到兵》就是典型的喜劇。北大教授張頤武認為,這種實驗性電視劇用感情強度作為線索,把人的故事變成情緒的衝擊,而短小的故事正好適應了當前觀眾碎片化的接受習慣。它用情緒的飽滿度感染觀眾,然後故事嘎然而止,明天翻開的又是新一頁歷史。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 篇9

看完理想照耀中國這個短劇,我都感觸很深,在新中國成立的72週年以來,中國越來越發達,從20平方米的小土房變成了二十多層的高樓大廈,從凹凸不平的泥巴路,變成了又長又寬的公路……這些震驚世界的傑作,哪一個不是出自我國勤勞聰明的人們?

看看,在那一個個偉人不懈的努力後,成就了“母親”這般美麗容顏。從那偉大的領袖、科學家來説,沒有毛澤東、錢學森、周恩來、袁隆平、楊利偉……他們哪能有今天的光輝?

幾十年前,人們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一家幾口,餓得挖草根、吃樹皮的事遍佈在中國各地。再看看現在人的生活,住的是高樓大廈,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五花八門。中國人戰勝了窮苦,戰勝了敵人,越來越好。在20__年第xx屆奧運會上,中國北京榮獲舉行奧運會的資格,中國女排齊心協力,共同奪得了奧運會女排的桂冠。那個時候,全中國都沸騰了,手舞足蹈:“祖國萬歲!”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將會越來越好!祖國萬歲!所有為國奉獻的人,萬歲!

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例文大全 篇10

鈕釦,是一種很微小、普通而又簡單的日常用品。它們,通常是用來做衣服的時候用到的。但是,在鈕釦的身上,我們同樣可以從中發現人們的經歷與故事,發現他們的家國情懷與青春洋溢。温州乘着改革的春風,從實際出發,敢為人先,發展民營經濟,温州個體商販章華妹從提心吊膽,偷偷摸摸的做買賣,到擁有個體營業執照政府大力支持的商人。

一個摸着石頭過河的年代,擺地攤、做小買賣屬於投機倒把,大家做小生意需要偷摸着幹,如果被打辦的逮到了,輕的是沒收商品,重的可能就被帶走了。計劃經濟色彩濃重的六七十年代,是有投機倒把罪的。温州不遠處,勤勞簡樸的義烏人已經做起了“雞毛換糖”的生意。如何堂堂正正的做生意,成了小販和打辦都想解決的事情。這是一個很艱難的決策,也是一個很大膽的決策,為了蹚出一條成功之路,温州人做出了搞個體户的決定。劇中的章華妹,就是現實中第一個個體工商户。

一張小小的紙,卻藴含着祖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轉型的第一步。每個時代都有屬於這個時代的機遇,我們要把握好機遇,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