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精選24篇)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

習總書記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他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精選24篇)

事業任重道遠,責任重於泰山。黃文秀駐村當第一書記期間,一心為民,把扶貧路當作長征路,短短一年,她就從“扶貧新手”轉變成羣眾最信賴的人,用一腔熱血、一片赤誠踐行着共產黨人共同的誓言。我國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唯有恪盡職守、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才能不負時代重託、不負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扶貧幹部要有堅如磐石的信念。本來,黃文秀可以有很多選擇,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但她還是非常堅定地選擇了服務基層。從繁華首都回到家鄉,把初心鐫刻在扶貧路上,書寫了一個感黨恩、守初心、獻青春、為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形象。“入黨為什麼,為黨做什麼”,黃文秀用生命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堅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踐行自己的入黨誓言。

“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她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奉獻自我,為民服務,用生命詮釋了初心和使命。身為一名黨員幹部,唯有時刻牢記“我們的權利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才能真正做到無愧於人民。因此,要培育“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服務意識,在為民服務中堅定初心;傳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奉獻精神,在為民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譜寫動人篇章;樹立“富貴於我如浮雲”的高尚情操,在為民謀利中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向人民滿意而行!

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讓我們在黃文秀精神引領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2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精神旗幟。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砥礪奮進,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創造中華文明新輝煌。

以初心使命譜寫時代之歌,前提是要堅持黨性的錘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黨的事業的“根”和“魂”,“根”深才能枝繁葉茂,“魂”固才能基業長青。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想信念是黨員幹部擔當作為的動力源泉,立足崗位練兵,增強勇立排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敢擔當善作為,既要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又要重實幹、重擔當、重實績,擼起袖子加油幹,凝聚形成創新創業的強大合力,以初心和使命譜寫時代之歌。

初心就是情懷,使命就是擔當。初心和使命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黨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的情感之根,是我們的出發點,也是我們的歸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把誓言刻在心中,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信仰的力量在於篤行,對每個黨員來説,入黨誓詞是一面鏡子,只有經常加以對照,以此修身正己、錘鍊黨性,始終以實際行動詮釋心中的信仰,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到底,才是堅定不移、終身不渝。對全黨來説,就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3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亦或是砥礪前進的改革開放時期,我們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黃文秀一個甘於奉獻的優秀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彰顯着初心使命的強大力量,她那感天動地的奮鬥故事,奮鬥在脱貧一線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時代楷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全黨同志要深刻學習黃文秀同志的精神和偉大事蹟,時刻牢記“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以黃文秀為榜樣,牢記初心使命,用於奉獻擔當,在新時代的前進路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習黃文秀甘於奉獻勇於實幹的精神。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一年間就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她書寫下了非凡的業績。黃文秀的感人事蹟,必將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勇往直前。

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不忘初心,才能踐行使命。不忘初心,黃文秀用奮鬥鍛造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作風,用真情踐行心繫羣眾、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用畢生書寫了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使命擔當。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4

一年一度,觀看感動中國。開學前夕,接受精神洗禮。

人活着,要像錢偉長那樣,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勇敢地擔當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錢偉長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是科學家報效祖國的典範。作為國小教師,雖然談不上純粹意義上的研究學問,但是我們雙手托起的是祖國的希望。教書育人,培養棟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人活着,要像郭明義、劉麗那樣,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卻關愛着更為弱勢的貧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錢觀,迴歸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舉己全力,幫困扶貧。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當我們為一點個人的利益而斤斤計較的時候,不要忘記這兩位本同我們一樣,甚至收入還不如我們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記,人生的意義不在索取,而在奉獻。

人活着,要像王茂華、才哇、王偉那樣,舍小家顧大家。在困難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先人後己,出生入死,捨死忘生,盡顯英雄本色。中國,從來不缺這樣的英雄人物,正是這些錚錚鐵漢挺起了民族的脊樑,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鑄就了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華夏精神。

人活着,要像孫東林兄弟那樣,講一個“誠”字。一諾千金,人無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尤其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功利社會,呼喚誠信、堅守誠信、以生命捍衞誠信,當看孫氏兄弟。

人活着,要像草原醫生王萬青那樣,義無反顧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處走,不應成為選擇工作的準則,更不應成為獲取名利的不正當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是偉人時代的響亮口號,理應穿越時空的隧道,響徹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

人活着,要像軍人何祥美那樣,立志崗位成才。縱然司馬遷感歎李廣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強將。愛崗敬業,崗位成才,在當下社會更具廣泛意義的職業價值。把本職工作做好,做到極至,努力成為各領域裏的行家裏手,當是每一個人畢生的事業追求。

人活着,還要像孫炎明那樣,坦然面對有限的人生。也許經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名言;“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樣”,是身患絕症的孫炎明的口頭禪。笑對生活,愛灑有罪之人,以情動人,金石為開,拯救靈魂,贏得尊重。仁者愛人,人恆愛之,短暫的生命演繹精彩的意義,並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向感動中國的草根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5

吳天一是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原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高原醫學事業的開拓者。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紮根祖國艱苦邊遠地區,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餘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上萬名藏族羣眾。

發佈會上介紹,青藏鐵路建設期間,吳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蹟,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80多歲高齡仍帶着心臟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開展科研工作。

“吳天一院士是新中國第一代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學畢業之後到現在60多年,一直工作在青藏高原,推動了我國高原醫學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青海省衞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李曉東介紹,_世紀50年代末,吳天一院士和他的妻子響應黨的號召,來到高原建設青海,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各地建設大軍來到青海,吳天一院士發現這些建設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不適症,特別是心慌、頭疼、胸悶等高原反應,痛苦不堪,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作為一名醫生的他,當時下了一個決心,要攻克高原病,守護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設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當時高原病在我國醫學研究領域尚屬空白,在超過半個世紀的高原醫學研究的生涯中,不畏艱險、嚴謹治學的求學精神,使吳天一院士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高原人。”李曉東深情回憶。

紮根在青藏高原投身高原醫學研究,除了堅定和堅守之外,李曉東認為,正是因為吳天一院士為民服務的初心,矢志報國的理想,求實進取的追求和甘於奉獻的品格。在漫長艱辛的奮鬥歷程中,他用腳丈量大地,用心服務人民,用科學報答祖國,用最真實的經歷和最昂揚的精神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展現了一名高級知識分子赤誠的家國情懷,詮釋了一名醫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副院長王晉是吳天一院士的學生。他表示,高原醫學研究的核心就是人類如何適應高原低氧環境,吳天一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充分利用世界上最優越的高原缺氧天然試驗場所這一難得的地理優勢,常年投身科學研究,60多年來不斷推動高原醫學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他説,吳天一院士對我們這一代乃至下一代人的成長都起到了積極的榜樣作用。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是他對高原醫學研究的執着和堅守,畢生致力於科學研究、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初心和使命。就像吳天一院士所説,年輕一輩生在偉大的時代、偉大的國度,擁有偉大的使命和許多建功立業的機會,更應該珍惜這些機會,投身於偉大的事業中。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6

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分別是吳錦泉、張寶豔、秦豔友、郎平、屠呦呦、閻肅、徐立平、莫振高、官東、買買提江·吾買爾、王寬等。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

最讓我感動的是屠呦呦。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時,覺得這個名字很特別,後來看了她的事蹟,更加感動。

20xx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項目的組長。經過兩年的研究對象篩選,並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的啟發,項目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後,項目組終於通過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在接下來的反覆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着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於勝利完成科研任務。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於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她的頒獎詞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着於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着和發揚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願好人一生平安,願善良的人,收穫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7

12月4日晚,中央電視台《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落下帷幕,寧波市看守所民警毛卓雲作通過層層評選推薦,當選為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

12月5日,由省公安廳組織,市公安局承辦的毛卓雲同志媒體座談會在市公安局召開。

會上,毛卓雲向省市各級媒體記者分享了他參評的所見所聞和獲獎心得體會。寧波市司法系統代表、市看守所“毛卓雲工作室”民警、艾滋病防治醫療系統代表、派出所基層民警等人講述了他們眼中的毛卓雲,如何用法律、温情關愛艾滋病在押人員,如何用實際行動書寫憲法精神、傳遞法治力量。

一談起毛卓雲,許多身邊的同事、朋友都感慨“非常不容易”。

“能拿獎非常不容易,全國有280多萬民警。” 省公安廳宣傳處副處長俞濤説。

市司法局馮羣敏處長也感慨道:“法治寧波建設十三年,毛卓雲是第一位全國法治人物,榮譽背後,離不開他自身的咬牙堅持和家人的全力支持。”

市公安局監管支隊支隊長裘敏華列舉了一串數據,全市民警1萬多名,其中監管民警600多人,平均年齡40多歲,像毛卓雲這樣工作20至30年的監管民警有70多人。

而毛卓雲從事男性艾滋病在押人員專職管教工作,是監管工作中風險最大的一環。

“不容易。按在押人員的説法,他們判的是有期徒期,幾年就出去了,但許多像老毛一樣的監管民警在這裏工作一輩子,是‘無期徒刑’。”

裘敏華説,許多艾滋病在押人員出去後給毛卓雲寫信,前後有幾百封,很多人稱呼毛卓雲“毛爸爸”“毛老師”“毛領導”。他還建了微信羣,給他們介紹最新的治療信息,鼓勵他們重新做人,“他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逸留給別人,令人尊敬。”

寧波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醫生李懷亮和毛卓雲認識十多年,他説多年前寧波曾出現過艾滋病小偷,因為過去沒有集中關押場所,經常是被抓後沒多久又回來了。

後來設置了集中關押場所,總得有人去幹,毛卓雲主動去做這件事。“艾滋病跟普通傳染病不一樣,它不能治癒,誰都怕有個萬一。我很佩服他。”

而後,市看守所的兩位年輕民警易招、戴亞洲也表示,自己從事管教工作時間不長,毛卓雲老師的事蹟增強了他們的工作信心,他們立志用行動來傳承毛卓雲老師勇於擔當、敬業奉獻的精神品質。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8

十位感動中國人物中,有老有少,有貴有賤,有貧有富,人雖不同,而他們的事蹟卻都使人感動,令人動容。我想,他們之所以都有如此高的道德魅力,便是因為他們都有一種奉獻精神,一種先人後己的品質。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生,只因祖國的需要便毫不猶豫的奉獻了自己,他的毫不猶豫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試想,若是接下了這個工作,不僅要從零開始研究,在高度危險且極其簡陋的地方工作,更要隱姓埋名,遠離妻兒甚至連實情也不能告訴他們,多年不得一見,只能將牽掛與思念藏在心底,在簡陋的工作室中默默祝福他們。對於一個男人來説,困難的工作和生命的威脅或許並不算什麼,而親情的隔離和疏遠才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面對這諸多的困難與犧牲,他卻能不假思索的挑起重擔,可見祖國利益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奉獻對於他來説可不僅僅是嘴上的空話,他是用生命去落實,彈指一揮間,便是幾十載春秋。這才是真正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更有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立娜二老,他們都是飽學之士,是有身份、有地位德高望重之人,而他們卻自願放棄在北京的優越生活,到窮鄉僻壤之處做鄉村教師,要知道他們早已年過半百,身體衰弱。但他們做出的決定卻是許多年富力強之人所不能做出的。如果他們呆在北京,那朱敏才完全可以活到耄耋之年,孫麗娜也不至於患上眼疾,他們完全是在用生命支教。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他們會永遠被人民記住,被抬舉很高、很高。

除去這三位,其餘人也都是奉獻自己,成就他人之人,是當代中國之楷模。

我想,他們的奉獻之所以能讓中國為之感動,或許便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充斥着太多的自私自利,太多的爾虞我詐,奉獻已成為一種稀少之物。我希望,有一天,這些奉獻精神不需要在電視上宣傳,而是這種現象出現在每一個角落,在每一個人心中,讓中國時時刻刻都被感動。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9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户端播出,中國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原研究員吳天一當選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

頒獎典禮上,視頻短片裏一個個感人的畫面,一句句真情的話語,還原了這位耄耋老人的感人事蹟。

作為高原醫學事業的開拓者,1958年,吳天一響應祖國號召來到青海。當時,國內的高原醫學研究還是一片空白,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吳天一克服自身頭痛、胸悶、失眠等高原反應,頻繁出入高寒地帶,爬冰卧雪,為牧民治病、收集生理病理數據。受強烈紫外線的影響,吳天一40多歲時雙眼就罹患白內障。在高低壓實驗氧艙進行首次人體模擬實驗時,他的鼓膜被擊穿,聽力嚴重受損。在調研途中,他遭遇過六次車禍,留下十四處骨折,最嚴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點兒戳入心臟……憑藉着一股韌勁,吳天一的高原醫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成果。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蹟,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投身高原醫學研究60餘年,吳天一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藏族羣眾上萬名。

致敬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們看齊。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的事蹟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他們用行動證明,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今天,衞生健康事業在迎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各種風險挑戰,需要黨員醫務工作者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繼續錘鍊堅強黨性,忘初心使命,用忠誠與堅韌,用專業與仁心,為衞生健康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平凡崗位上鑄就醫者的光榮與夢想。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0

安徽省和縣卜陳村退休教師葉連平出生於1928年,自幼跟隨做外交工作的父親,學會了流利的英語。1978年,葉連平在烏江卜陳村當起了鄉村教師。鄉親們的淳樸善良和孩子們求知的眼神,讓葉連平對這片土地產生了眷戀。那些年,葉連平多次放棄進城、回家鄉工作的機會,在這所農村學校,一直幹到1991年退休。卜陳村的青壯年大多在外打工,留下孩子跟着爺爺奶奶生活,放學後亂跑,也經常出危險。看到這些情況,退休後的葉連平把附近一些孩子招呼到家裏,免費進行輔導。對於那些父母不在身邊或者失去父母的孩子,葉連平會讓他們乾脆住到家裏。每個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他幾乎都花在孩子們身上。20__年,當地政府出資,把葉連平家對面的兩間倉庫改造成教室和圖書室,正式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__年開始,葉連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設立"葉連平獎學金”。自成立以來,葉連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已經培養1000多個孩子,“葉連平獎學金”發放10多萬元,先後獎勵資助130多名留守兒童。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葉連平並不在意,他説他更在意的是時間,他要把餘生的每一分鐘都留給孩子們。近年來,葉連平先後獲得“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1

“教育是最好的扶貧,我所做的這些都是為了孩子。”周秀芳説。三年多來,在她牽線下,為湖南漵浦山區捐建了22所希望國小,目前,已經建成16所,在建5所,還有1所,就是5000餘名愛心網友眾籌的紅花村希望國小,即將在月底竣工。“從北京回來,我就會去湖南,這次去參加紅花村希望國小落成典禮,順便會帶這邊的音樂、美術、體育、科學等老師到漵浦那邊去開講座,上示範課。”

此次進京參加表彰大會,周秀芳心裏最牽掛的還是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周秀芳愛心工作室募集了3大卡車的物資,她籌劃着要運往到延吉和漵浦;知道此次獲獎人士中也有建了很多希望國小的愛心人士,她希望有機會多和那位愛心企業家交流:“漵浦那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些學校男生沒有宿舍住,只能睡走廊,看着真是令人心疼。”

在捐建希望國小,助學結對貧困學子之外,周秀芳也致力於產業扶貧。在她的努力下,象山“紅美人”柑橘有望免費在漵浦嘗試100畝的嫁接;浙江茶葉協會會長毛立民兩次到漵浦考察後,將於明年4月,到北斗溪鎮寶山村,幫助那裏的茶農們在採茶、銷售等品質提升上幫扶一把,進一步推進茶葉產業的發展。

上週,周秀芳參加了央視扶貧攻堅表彰特別節目錄製,節目以“莊嚴的承諾”為主題,通過視頻短片、現場頒獎、情景MV、光影表演秀等方式,對20__年獲得全國脱貧攻堅獎的99位先進個人和40個先進單位做一次集中展示。節目將在17日晚上播出。

在錄製節目的過程中,周秀芳認識了獲獎人士中安吉白茶生產基地的相關人士,她努力牽線,希望能夠把安吉白茶引進到漵浦去,繼續拓展產業扶貧的力度。16日晚上,她還和參會的延邊州一名扶貧幹部,商量運送愛心物資的事宜。

周秀芳告訴記者,上週的央視節目錄制和這一次表彰大會,讓她對脱貧攻堅事業又有了新的認識:“很多人致力於脱貧攻堅事業,有的獻出年輕的生命,有的患了癌症還繼續在扶貧的崗位,對比他們,我做得還太少太少。”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2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羣眾,始終相信羣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兑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着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着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3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奧運冠軍,但唯有中國女排,讓人們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大學,卻唯有北大清華,在人們心中有着獨特的地位。

今天,中國女排來到北大清華。獨特對獨特,驕傲對驕傲,碰撞出的光芒,告訴世界這一代年輕人自信的力量。

自信來自於哪兒?來自深植團隊的信任、面對挑戰的勇氣和勇於奉獻、拼搏的頑強精神。

舉着“弘揚女排精神,築夢偉大復興”標語,在“自強時代自信中國”的背景板前面,一個個有關自信、青春與信仰的精彩答問在中國女排隊員與北大、清華學子之間展開。

什麼是這一代人理解的團隊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北大女排教練黃建濱説:“科學與體育有着許多共通之處:向着一個高峯攀登,一個團隊,面對困難,需要拼搏。”

清華學生超算團隊成員、計算機系學生王邈跟女排姑娘們分享了他們在美國遭遇機器死機、最終憑藉團隊協同努力捧回國際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冠軍的經歷。對此,女排隊員徐雲麗深有同感:“我們在場上打到最關鍵的時候,反而感覺不到壓力,而是感受到整個團隊都在彼此鼓勁、加油!”

在北大,明明12個女排姑娘,個性鮮明,但在同學們的眼裏好似一個人,當被問及最喜歡哪個女排隊員時,受訪同學的回答是,沒有個別,喜歡她們整體,喜歡整體打球打到high的氣勢。“散成滿天星,聚是一團火”,一個都不能少,這種團隊精神也正是女排獲勝的法寶,正如隊長惠若琪在交流時所説:“我們何其幸運,有一個團隊,一起面對一切挑戰,也能互相鼓勵,戰勝一切困難。”

什麼是這一代人感悟的困難

“女排奪冠的過程和登山過程非常像,都會碰到很多困難,都要努力去克服。”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北大山鷹社社長趙萬榮向中國女排講述了這個有着27年曆史的社團。35次攀登,22座山峯,是他們已完成但不會停止的目標:20__年北大120週年校慶之際他們將攀登珠穆朗瑪峯。北大山鷹社社訓是:存鷹之心於高遠,取鷹之志而凌雲,習鷹之性以涉遠,融鷹之神在山巔,和女排精神,同一血脈,張揚的是北大風骨,亦是女排精魂。“任何情況,永不言棄”,展現了當代青年最自信昂揚的姿態。

與女排姑娘同樣身着一襲紅衣,搖着輪椅的矣曉沅早已是清華園裏的小名人。這位只能生活在輪椅上的清華學子憑着自己的堅強與努力拿下了清華本科生的最高榮譽——特等獎學金,把這樣一個問題拋給了同樣也曾飽受傷病困擾的女排隊長惠若琪:“在榮譽和努力之外,我們也面臨着很多現實的挑戰,運動員總會遭遇很多傷痛。您有沒有想過選擇另一條道路,去追求另外一種輕鬆些的人生?”“我選擇了排球,就是因為它是我最熱愛的事業。當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種熱愛之中,就會覺得放棄一切都是值得的。”面龐清秀的惠若琪一臉堅毅,“雖然路途上可能會有很多困難和挫折,但當一切過去就是一筆精神財富,它沒有解決之前叫困難,解決之後叫經歷。”

什麼是這一代人眼中的奉獻

北大教育學院學生、紅十字會學生分會會長李曉丹動情地談起和同學們一起作為志願者到安徽阜陽幫助艾滋病兒童的故事。“這羣通過母嬰遺傳不幸患先天艾滋病的孩子,父母多已過世,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他們非常喜愛排球,不過,他們用來打的這隻排球,卻是隻籃球,沒有球網,他們就兩個人拉起一根繩子。”李曉丹一邊描述着大屏幕上的圖片,一邊對女排姑娘們説,“我們不僅要用愛心反對歧視,更要思考方法,通過實地調研提出切實的反歧視方法。我們幾次把孩子們帶到北京,為他們打開接觸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希望你們有時間也能去阜陽看看這些孩子,一起幫助他們。其實,無論對孩子,還是對我們這些志願者,女排的存在時刻提醒着我們,生命要一直向上。”這個故事感動了女排姑娘,球場上威風八面的扣球手朱婷用手抹掉淚花。

曾經的清華“校草”、校男排主力隊員王風瀟如今已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西山村曬得黝黑的村第一書記。從小接受排球訓練的他也專程趕來向女排姑娘們致敬:“我曾經想把國旗印在胸前,但未能如願,於是我把她裝在心裏。現在,我在脱貧攻堅的一線,用自己的努力為內心的這面國旗增光添彩。感謝女排姑娘、中國女排為國家帶來的榮譽,激勵着我們不斷奮進。”

1981年,中國男排首次衝出亞洲,中國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軍領獎台,北大學子在燕園喊響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1981年3月29日,當時北大籃球隊隊員,法律系1979級學生張雪與到訪北大的郎平留下了珍貴的合影。今天,張雪也來到北大,見到今天的女排,想起當年的女排,與郎平同歲的她感慨萬千:“女排精神,這麼多年來一直激勵着大家。女排精神是一種愛國精神,一種拼搏精神,其精髓在於不是得了第一才是勝利,不是贏了比賽才是成功,而是明知艱難而不放棄,明知沒有希望卻要爭取勝利。”

從1984洛杉磯到20__雅典,再到20__年裏約奧運會,第三次站在奧運會世界之巔的女排姑娘,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奮勇拼搏、永不言棄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這個80年代開啟的精神王國有過挫折和沉寂,卻從未因時間的流逝褪去光芒,反而隨着時代的變化歷久彌新,與日益富強的祖國一樣,散發出更自信和耀眼的光芒。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4

愛是一種付出,一種幸福,愛是神聖不可分割的東西。愛有廣泛的寓意。愛令人內心無比温暖。

愛是一種付出,在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評選中。有一位老人名叫林俊德,他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在醫院的病牀上,行動困難。可是他是一位制核人員,他有堅強的毅力,一種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人歎服,他在臨死前也要完成核試驗。他説“我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我也要完成自己該做的我一定不能給後人留下麻煩”。這是他説的一番話,他的這番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所有人都煽然落淚他是我們心中的制核英雄他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縱死終令汗竹香”。

愛是一種幸福,有一種愛叫做幸福,有一種愛叫做母愛,有一種精神叫做堅持不懈,永不言棄。一位中學的語文教師,他是一位家喻户曉的孝子,母親心中的好兒子,他用他的堅持不懈一反無常的照顧一位老年痴呆症的母親,他從沒有叫苦叫累,他也沒有因此而耽誤他的工作,同樣,他的這種精神也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孝更絕倫足可訡”。

愛是神聖高尚的東西,有這麼一位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被分到農村工作,他的職業是教書,他在這裏用愛教會了孩子們該怎樣去愛。原本二十八歲之前的她是她工作結束的時間,可是當她走到離教室不遠的山坡上的時候,她的身後卻發生了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動聽的讀書聲,正是這悦耳的讀書聲把她的心徹底留在了這裏,留在了這貧窮的山村。

此後,她與同學產生了一種親如母女的關係,同時她用她的特有的一種精神拯救了她的學生,也讓她在高位截癱,他就是最美鄉村女教師——張麗莉。她的這種精神被譽為“冰雪為容玉作胎。

他們都用自己的心點亮了別人,點亮了世界。奉獻了自己,使全世界充滿温暖。

蒲公英的生命在風中延續,荷葉的生命在愛中延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5

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戰火紛飛的歲月,他在槍林彈雨中衝鋒在前,以英勇和無畏書寫下保家衞國的英雄篇章;和平發展年代,他在貧困山區中默默耕耘,以淡然和奉獻踐行共產黨人的忠誠誓言。時光荏苒,初心不變,本色不改,就像山間綻放的野花,平凡而不妖豔,奉獻而不清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那段絕美年華。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張富清雖已95歲高齡,但仍然堅持學習。他説:“人離休了,政治思想上絕不能離休。”正是這一片赤誠的心、忠誠的心,時刻嚴於律己,時刻把自己作為老百姓的“公僕”,時刻發揮自己的一片光、一片熱。正是有了信仰和理想,讓老黨員張富清有了人生的方向和自信的力量,在平凡普通中鑄就輝煌。

70年前,毛澤東離開西柏坡時提出了著名的“趕考”命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趕考”路。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我們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張富清同志為榜樣,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敢於擔當、勇於奉獻,始終堅持把最廣大羣眾的利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始終把羣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實意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羣眾受益、讓羣眾滿意。向歷史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生如夏花之絢爛。張富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亦是奉獻的一生,他以寵辱不驚之態、淡泊名利之心、甘於奉獻之舉生動詮釋了信仰的力量,也立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精神標杆。向老兵致敬,向英雄致敬!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6

因為要保證工人的安全,生命是第一位的,青藏鐵路建設的時候,這些工人很多都要寫血書的,一定要參加。

吳天一和醫療團隊的目標是“不死一個人”,他們按照最高標準,制定了縝密周全的醫療救助體系,而最終5年14萬築路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這被國際醫學界稱為高原醫學的奇蹟。

守護高原人民和建設者的生命健康,是吳天一的初心,而六十多年來,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進了廣袤的青藏高原。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7

女排姑娘們的成就,靠的不僅是拼搏精神,更是每一項技術環節的紮實和到位。而在每一場比賽之後,郎平都會謙虛地總結球隊的不足,表示要學習對手的優點。這絕不是故作姿態,保持學習的心態,正是郎平和這支球隊能不斷進步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幫助中國女排在賽場上不斷取得勝利的,是高超的專業技能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回過頭來看,這麼多年,男足和男籃不是不想“拼”,而是“拼”不出來。每每在關鍵時刻,基本功的不紮實、準備工作的粗糙,總會讓他們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學習女排精神,光靠喊口號可不行。時代在變,對女排精神的理解和詮釋,當然也該與時俱進。在競爭越發激烈的當代體育領域,中國女排為何總能再現輝煌、帶來驚喜?科學的訓練比賽、專注的職業態度,都是應該被補充到女排精神裏的內容。無論如何,真正熱愛、關心中國女排的人們,更應該多去賽場為這些可愛的姑娘搖旗吶喊,帶動球市的發展。當然,時代在變,女排精神的底色不會變。對我們每一位普通人來説,學習女排精神,不該只是放在嘴邊,而應勤勤懇懇地做好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地提升專業技能。唯有如此,女排精神才能一代代傳承下去。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8

“我不需要宣傳,我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誰能想到説這句話的是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誰能想到這句話是對着中央電視台的採訪報道組説的?誰能想到聽這句話的人反而被深深感動?

9月30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讀書班期間,馬鞍山市紀委監委邀請到和縣卜陳學校校長居平樹,宣講“新中國最美奮鬥者”葉連平老人的事蹟。作為葉老師的身邊人,居平樹從小處細節講述葉老師的故事,以小事小節反映葉老師的崇高大愛,把宣講現場變成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課堂。在場的紀檢監察幹部聚精會神地聆聽了居平樹的宣講,不時露出會心的微笑,不時流出感動的淚水,不時激起由衷的敬佩……

葉連平老人愛孩子,愛教書育人的事業,希望最後一口氣能在講台上呼出,所以他爭分奪秒,珍惜每一寸光陰。攝製組耽誤了他給孩子上課的時間,即使是中央電視台的,他也不同意。為了適應葉老師的教學安排,不影響他給孩子們上課,攝製組只好調整拍攝計劃,把原計劃5天的拍攝延長到9天。葉老師每一天滿滿的工作量,都讓攝製組的同志感動。回北京後,攝製組全體人員自己掏錢買了一把按摩椅快遞給了老人,希望他能好好地休息休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反映了葉連平老人寬闊的胸懷、仁愛的心靈、崇高的精神、堅定的信仰,使人深受教育。

與會紀檢監察幹部紛紛表示,葉連平老師是馬鞍山的驕傲,是我們身邊的光輝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對事業的熱愛、對原則的堅守,甘於清貧、甘於奉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做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幹部。

市紀委常務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孫燁在宣講結束後總結道:“葉連平老人身上這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敢於較真、黨性原則強的精神,正是我們紀檢監察幹部需要的。我們要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精神,推動全市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19

朱麗華眼神無光,但是臉上的笑容很是燦爛。僅20__年,她就資助了51名學生,資助金額25萬多。自從1991開始捐出第一筆助學資金,朱麗華每年都要結對一些貧困學子,到今天已經資助了434人次。

朱麗華在嘉興市區禾興路上經營着一家推拿診所,診所在三樓,一樓是中國銀行的一個網點,前些年朱麗華就是通過這家銀行把自己在診所所賺的錢匯到每個貧困學子手中。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朱麗華學會了手機轉賬,近幾年她去銀行的次數少了,但匯的錢更多了。每年七八月份,都是朱麗華忙碌的“助學季”,每一張匯款單上都寫着“助學款”。這位堅強有愛的盲人阿姨是他們全行的偶像。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20

“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國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一定是中國紅”……當近10億中國觀眾聚焦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當全世界華人矚目這場意義遠超體育競賽的巔峯對決,一份久違的感動像閃電擊中億萬觀眾,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響每個中國人的心扉。

中國女排再奪奧運冠軍,讓人憶起曾經的光輝歲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榮獲世界冠軍。咚咚的“鐵榔頭”,敲響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戰鼓,提振了中國人的精氣神。這支光榮的隊伍不僅是競技舞台上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更成為無數中國人的勵志榜樣。“三連冠”“五連冠”,在那個國門剛剛打開、人民呼喚精神力量的時代,中國女排以她們無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巔峯,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在那個改革開放大幕初啟、中國奮力追趕世界的時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幟,讓世人看到中國的集體主義、愛國精神、自強意志,能達到怎樣的高度、能創造怎樣的奇蹟。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成為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價值標籤。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21

王婭的事蹟,得到了西青區上下的高度關注。記者們密切跟蹤記錄着王婭善人善舉的點滴。在繁重採訪工作中,我們總是願意擠出一點時間去記錄她。我們多希望自己快一點,再快一點,把她的故事寫得生動,把她的鏡頭拍得美麗。終究,我們來不及對她説謝謝,來不及與她擁抱,來不及了。今天,我們赴王婭最後的約。

記者的眼睛,一直為尋找西青的美睜開,記者的眼睛,也被王婭真情打動而輕輕閉上。鋼鐵意志鑄成的新聞戰士,不會在大雨滂沱的報道中流淚,不會在幾百米的高空中恐高流淚,然而今天,我們都哭了。新聞也許會過時,紙張泛黃,影像模糊,網頁丟失……但王婭的精神會永遠在我們的報道中湧動。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22

回顧歷史長河,微風陣陣,浪花朵朵,一時多少豪傑。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亞洲飛人”蘇炳添以9秒98獲得第六名,創造了歷史,成為我心中的英雄。

和許多調皮的男生一樣,蘇炳添小時候也很愛表現自己。他喜歡奔跑時風馳電掣的感覺,便參加了田徑隊。20__年,18歲的蘇炳添進入了廣東省隊。剛進專業隊時,他的成績不錯,練了近一年,成績不升反降。他心中很不好受,為什麼經歷了長時間的訓練,成績反而退步了?他甚至一度想過放棄。教練袁國強卻説:“你之前不是跟我練習,所以這段時間成績肯定會有起伏,再過一段時間,你的成績才會慢慢體現出來。”蘇炳添聽了,又堅持了幾個月,經歷了一場比賽,才真正確定自己要走下去。如果沒有這段經歷,他便不會有後來的成績。

20__年,蘇炳添遇到了瓶頸,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換起跑腿。以前是右腳在前面,當時換成了左腳在前面。就好像你一直用右手吃飯,突然換成左手的感覺。高強度的訓練,不協調的起跑,是蘇炳添一段痛苦的經歷。事實證明,他的方法使得成績有了很大提升。

有一段時間,他看着別人訓練,自己也很想練,但他沒法兒練,十分痛苦。他還是挺過來了。

20__年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他獲得了冠軍。東京奧運會,他成為第一個進入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黃種人,創造了奇蹟。正是敢於擔當、敢於衝鋒的精神,令他成就了自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英雄的精神會永遠留存在人們心中。我將以蘇炳添為榜樣,在漫漫人生路中,任憑風吹雨打,不怕困難、不退縮。為祖國衝鋒、為祖國爭光,成為新時代的拼搏者,成為新時代的開拓者。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23

今天,我看了這部片子頒獎典禮中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蹟、感人的創造、感人肺腑的場面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一人就是朱光亞。_世紀50年代末,朱光亞被任命為中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人。他負責並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製造與試驗研究,地下核試驗的攻關,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及軍備控制問題研究等工作,為中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_世紀80年代中期,他還參與了“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章良這樣評價朱光亞:縱覽全局,心繫祖國,中國核事業的領航人,保衞的是家,捍衞的是尊嚴,顯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傲骨!推選委員閻肅説:肅然起敬,卓越功勛,他代表的羣英,使我們的民族——自強,自信,自力,自尊!

人生為一大事來。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湧的最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着別人,也感動着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2023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集 篇24

七連勝,中國女排在20__女排世界盃上向着衞冕冠軍的方向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女排姑娘們將為國爭光、頑強拼搏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守在電視機前的球迷不禁感慨,這是中國女排的勝利,更是女排精神的勝利。1984年、20__年和20__年,中國女排三次站上奧運會最高領獎台。過去五年裏,中國女排勇奪20__年世錦賽亞軍、20__年世界盃冠軍、20__年大冠軍盃冠軍和20__年世錦賽季軍,始終站在世界頂尖行列。30多年前,中國女排創下世界大賽“五連冠”的壯舉。

今天,時代在變,國人對女排的熱愛沒有變:23日下午很多人守候在電視機、電腦和手機屏幕前觀看中國女排的賽況,女排獲勝後,人們紛紛通過微信朋友圈和各類社交網絡為姑娘們點贊、叫好。作為三大球“王牌軍”和中國軍團團體項目的脊樑,女排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歷經歲月毫不褪色。隊員換了一波又一波,球隊的戰績也幾經浮沉,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竭盡全力、拼搏到底的“女排精神”沒有丟,及時總結經驗、沉着應對困局的處事方法沒有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那場劃時代的體育賽事,讓30多年前的年青一代立下報國之志。他們伴着改革開放度過成長期,同中國女排一樣,他們開始通過表現個性和內心讓整個世界刮目相看。女排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崛起的縮影,也激勵着一代國人發憤圖強、鋭意進取,不斷譜寫時代壯歌。中國女排精神得到傳承和發展,創新和改革必不可少。熟悉排球領域的人都知道,郎平接手時的女排沒有防守、移動和串聯。

正是郎平的“大國家隊”理念,讓朱婷等新人層出不窮,板凳深度和攻守平衡讓中國隊避免了“卡輪”風險,即使處於全線被動之際,球隊也能通過“三點換兩人”“兩點換三點”等變招屢屢絕境逢生。在郎平看來,女排精神就是一種團隊精神,特別是遇到困難、不順的時候永不放棄。哪怕輸給對手,也要把自己的水平打出來,永遠不放棄,最根本的正是為國爭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30多年來,女排精神從未離開。賽場上,女排又贏下一場。賽場外,女排姑娘已是全體人民的驕傲,女排精神已經超越體育層面,成為鼓舞我們戰勝困難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