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弟子規心得範文3篇

《弟子規》是一本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學規、學則的形式,三言成語的體例,濃縮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知識的教育範本。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怎樣寫弟子規心得範文3篇

怎樣寫弟子規心得範文篇一:

不是因為學校的白校長和李老師倡導同學們在早讀時朗誦《弟子規》,不是因為李老師在期末考試的家長會上就這篇文章做了精彩的演講,不是因為老師也要求作家長的寫出讀後感,真的從來沒有接觸到這篇傳誦程度僅次於《三字經》的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作,作為一箇中國人很慚愧。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0xx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此文脱胎於孔子的“論語”學而篇,分為總敍、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獨立成章卻又密不可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做人、處事等行為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行為敦厚、人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對於今天的我們有着同樣深遠的影響。

按照中國的傳統,百事孝為先,《弟子規》因此也將“入則孝”放在第一位。在這一部分將子女應盡的本分詳細地闡述了出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為人子女應常懷有感恩之心。對親人至孝,為國盡忠,也是“仁義禮”的表現。由於時代的侷限,這章裏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那就是指出父母的過失所用的方法,過於消極,放到今天來講就是迂腐、愚孝和愚忠。

應該有怎樣的骨肉情、兄弟情?如何做到長幼有序?應該如何看待錢財?在“出則悌”這一章裏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這應該就是儒家遵循的“禮”了,有“禮”家庭才能和諧,社會才能和諧。

起居休息時應該怎麼樣?飲食時應該怎麼樣?穿衣戴帽時應該做到什麼?走路時的步伐體態是如何的?碰到人時如何?獨處時如何?借人東西時如何?“謹”這一章規定了言行舉止的準則。我認為是“禮”的又一個延伸,將它的內涵擴大,應該還有“慎獨”的意思,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要問心無愧。這一章同樣有我不能苟同的地方,那就是“鬥鬧場,絕勿近”,如果是正在進行的一場的以強凌弱的鬥爭,我們能袖手旁觀嗎?“路見不平一聲吼”是否是我們現代這個社會應該倡導的行為呢?

“信”應該是貫穿儒家思想的一條主線,也是弟子規中講述比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則悌”、“謹”,啟下部分的“泛愛眾”。“信”更應該是我們今天的人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如果大家都能誠實守信,就不會有農民工的工資需要的過問才能發到手;如果大家都能以誠信為本,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企業見利忘義,往奶粉裏面摻三聚腈氨,造成千千萬萬的兒童遭受病痛的折磨,家庭蒙受巨大的痛苦;如果大家都以誠信為本,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豆腐渣工程,大災大難襲來時,國家也不會遭受那麼大的損失;如果官員時刻把信義放在第一位,把為人民服務做為自己畢生的信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貪官污吏出現;如果大家視誠信為自己的生命,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更加和諧,社會將會更加美好。“信”這一章不光講述一諾千金,還講述了向別人應該學習什麼,怎麼樣對待批評,怎樣“朝聞過夕改之”。“信與智義”是相通的。

“泛愛眾”這一章重點講述了儒家“仁”的主題,那就是對待一切大眾應該平等關愛,對待窮人不歧視,對待富人不巴結及怎樣禮尚往來。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説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及孫中山先生倡導“博愛”,愛天下的芸芸眾生。從小處説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把這個“仁”延伸出來那就是除了愛家人老師朋友,還要愛人民,愛祖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亦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總之要胸懷祖國,心憂天下。

“親仁”則闡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學習,事實上是儒家的交友觀,即要交怎樣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學習什麼。

最後一章“餘力學文”在以上應該儘自己本分的行為規範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給我們指出了直到今天仍然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習方法、讀書方法、藏書的陳列等等。

讀罷這千餘字的文章,感慨萬千,仔細想來,這和當前xx倡導的“八榮八恥”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今天的人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應該有怎樣的道德情操。在21世紀的今天,我想我們向外輸出的不僅僅是價格低廉的商品和勞動力,咱們中國人給人家的印象也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吃苦耐勞方面,還應該向世界展示的是我們燦爛悠久的文明。

怎樣寫弟子規心得範文篇二:

《弟子規》是一本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學規、學則的形式,三言成語的體例,濃縮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知識的教育範本。其通俗易懂“便於誦讀講解而皆切於實際”,不論從工作到生活,還是從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個字,就把人類社會所提倡的、反對的,遵道的、違德的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內涵豐富。《弟子規》本身就是“道”是“德”。所以要牢記《弟子規》,並用它來要求自己、檢查自己、反省自己,做到敦倫盡分。大量的事實證明,能按《弟子規》的要求來規範自己言行的人,絕對在家庭中是一個好兒女、好夫婦、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單位是一個好員工、好同事、好朋友、好領導,在社會上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聖賢之人。

《弟子規》本身就是一種規範,一種道德品質的規範;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身體力行、自我管理的行為規範。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改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風氣,從而達到構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在學習《弟子規》中,我知道了許多日常生活中沒有注意的一些細節。知道了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知道了怎樣與兄弟姐妹相處,懂得尊重別人,自然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知道了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知道了説話做事首先要講究信用,不講些不合實際的花言巧語,不説髒而不雅的詞句及無賴之徒通俗的口氣;知道了人應該有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和大地,絕對沒有私心;無論是好人、壞人、聰明、愚笨、寶貴、貧賤、種族都給予保護和承載,純是一片仁慈之心,不謂名利毫無虛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載”的大同世界;知道了親近仁者,向他學習就會得到無限的好處,自己的品德自然就會進步,過錯也會跟着減少,反之,則會在無形之中產生許多害處,小人會乘虛而入,圍繞身旁,事情就會弄得一敗塗地;知道了如果我們只重力行,對於學問不肯研究,就容易執着自己的看法,而無法契合真理,這是我們不應該所應有的態度。

如果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倫常做起,經家庭擴及到學校、社會、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弟子規》中的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有多少人認真地去實行,如果我們認真地去履行,我們的父母會快樂,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只要我們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人人都達到聖人的最高境界。

傳承和發揚中華五千年的美德和文化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認真做好《弟子規》裏的每一條,我們的世界將會永遠文明、燦爛、和平。

《弟子規》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繼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將他們發揚光大。

怎樣寫弟子規心得範文篇三:

近日有幸拜讀了《弟子規》,感觸良多。《弟子規》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承載了古人先賢對於人在社會中為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我從身邊的實際出發,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對弟子規的總述。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聖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恭敬、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於自己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的了。我們今天能夠有幸認識到這些聖賢人的教誨,就應該首先盡心盡力做好我們為人子之道,好好的孝順我們的父母。對於我們這種長期出門在外的打工仔,雖然不能呆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但我們可以進自己的努力,多打電話回家和爸爸媽媽聊聊天,每到過年時能按時回到家中與他們團圓就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孝道。

出則悌是聖賢教導我們,首先要友愛兄弟姐妹,兄弟團結,多照顧幫助兄弟姐妹,對長輩要尊敬,其次出外要友愛朋友以及一切和我們身邊相處的人。出門在外,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多團結朋友,多關心身邊的人。就像現在我們酒店一樣,大家聚在一起上班,這是一種緣分,大家都是出門在外,都不容易,我們要互相幫助,相互團結。大家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時作為下屬,我們對我們的上司、領導要尊敬,見面要主動讓行、打招呼,處處要謙虛禮讓,要恭敬禮貌,見到長輩要恭敬問候。這是我們能否在一個公司、集體站穩腳跟,有所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必須要做到,而且要做到最好。

謹,我們要時時刻刻關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會幫助我們免掉許多壞的習慣,並逐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聖人們告訴我們這個“謹”,就是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時刻保持嚴謹的態度。在酒店的工作上要做到對待工作認真嚴謹,要小心行事,在做工作時先想想該怎麼做,怎樣做才不會犯錯誤。俗話説的好:先思而後行。要做到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顧客,做到讓每一位顧客滿意。在生活上也一樣,同樣要保持嚴謹的態度。自己的起居飲食要有規律,對自己的日常行為多進行檢點,逐漸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取做個優秀員工。

信。俗話説的:人無信不立。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很難在社會立足。在現在這個普遍沒有信用的社會,我們要立志做聖賢,做他人的榜樣,去掉以往的虛偽、不誠實,以誠實守信,仁義道德來處世,來感化周圍的人。在生活中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要言而有信,言而必行。不騙別人,與他人坦誠相處。

泛愛眾,其實就是前面説到了的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結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時在工作生活過程中,不説人是非,不揭人短處,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學會去從真心裏愛別人。我要不斷歷事煉心、不斷努力。仁慈、悲憫一切眾生,是聖人、菩薩的境界,我要從弟子規的基礎開始,從做一個標準的好人開始,立志向、學聖賢,做菩薩。儘可能的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讓我們這個集體更加團結、和諧。打造優秀集體,從我做起。

最後《弟子規》中還寫到“餘力學文”。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多學習。儘管我們不是學生,但並不代表我們就不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餘力學文告誡我們要利用好自己的多餘時間精力,儘可能的多去學習,增長自己的知識。就比如我現在在咱們酒店一樣,剛開始我對餐飲業一概不知,但隨着我的不斷學習,我已經掌握了很多關於酒店管理、酒的種類的相關知識。這對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現在是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學習。在下班後或者休息時去上網查查資料,或者看看書,儘可能的學習。我覺得這不僅為了我自己,而且也為了能更好地工作。

通過這段時間學習《弟子規》,使我感觸很深,樹立了自己正確的人生知見,才知道自己具體的差距在那裏,明確了做人的本份。知道了自己應該從認真學習力行《弟子規》的教誨以及種種準則去扎穩根基,在生活中孝敬友愛、慎言慎行、誠信仁愛,並身體力行,加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我也下決心堅決祛除自己以前的不良習氣。我要以弟子規中的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到最好。我要做一個優秀的員工,更好的為我們酒店的發展做貢獻;同時我也要號召身邊的同事來共同學習弟子規,提高我們酒店員工的綜合素質,共同努力打造擁有最好工作團隊的酒店。我相信我和我的同事們是最棒的,我們一定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