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心得體會(精選19篇)

閲讀心得體會 篇1

兒子出生,讓我無比震撼,快樂過後養子的辛勞接踵而至,表示壓力山大。兒子上幼兒園,讓我如釋重負,輕鬆過後教子的責任並未轉移,表示壓力比山大。

閲讀心得體會(精選19篇)

目前兒子在上幼兒園,但看看上國小的侄兒,我仍然深感極度恐懼。因為現在大多數家庭的孩子只有一個孩子,難管,難教不言而喻。為此我儘量多的去找一些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書籍閲讀,希望能對我這個小家庭有所幫助。當然大多數教育類的書籍都能給我帶來一些收穫,但對我心靈的衝擊遠沒有最近看的一本書來的強烈。

這本書叫《一個孩子的戰爭》,是武漢作家徐世立撰寫。徐世立先生不是教育家,他寫的不是教育專著,他只是將家長與孩子的成長過程記錄下來,講述家長的期待反覆於天堂地獄之間的歷程,講述家長成熟的代價不亞於一場戰爭,而且這場戰爭除了同敗或共贏,沒有第三個結果。

在書中,徐先生有一句話我深以為然。他説:孩子吃的苦頭是在代父母受過。徐先生想通過本書與兒子和解,達到真正的父子同心的境界。的確,一個孩子的家庭,家長本身是不成熟的,家庭結構是有先天缺陷的,需要家長思考的問題會更多,需要家長付出的代價會更大,但是並不是説思考得更多就是干預得更多,更多的代價就是更大的回報。其中尺度的把握,分寸的拿捏,實在需要家長們好好研究和琢磨,因為不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孩子,這個度真不一樣。

徐先生認為孩子4歲前交由岳父岳母帶大是錯誤的源頭,老人恣意寵愛,父母之愛缺失,熔鑄了一個心理失衡、性格複雜的稚子。這一點我也認同,我兒子從出生一直是由我和他媽媽帶,雖然有些日子幾近崩潰,但兒子心理健康、性格開朗就已經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當然孩子也會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我認為那只是人性使然,只要善加引導,必不成大患。

書中有一章的題目是:墮落從電腦開始,我相信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對這個題目感興趣,我也不例外。徐先生開始不同意購買,孩子他媽妥協了,理由是電腦需要善加利用,不會用不行,沉迷遊戲更不行,所以要在眼皮底下監控,結果監控失敗。那麼可能有很多家長要説,咱家的孩子怎麼就監控住了呢?要知道咱們家的孩子才4歲多,徐先生給兒子買電腦的時候,他兒子已經14歲了。我理解,徐先生在源頭上淪陷,造成後期步步被動,嬰幼兒期性格習慣培養缺失,國小期間嚴格要求、重點培養、壓迫式管束教育,終於在中學叛逆期敗在電腦上,實在比較合乎常理。在這裏我並沒有幸災樂禍之意,我以為,家長不能將錯誤歸咎於孩子,作為成年人的家長應該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先教育好自己,並掌握儘可能多的教育常識,不要讓自己的無知在孩子身上報應,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最終家長也要付出代價。雖然徐先生很後悔沒有將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撫養,但是就算徐先生將孩子留在身邊,如果沒有學會做父親,結果仍然好不到哪裏去。既然為人父為人母就必須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父母教育是任何社會教育無法取代,無法彌補的教育。寫到這裏我再一次表示壓力比山大,但再大也要扛起,因為父愛如山,孩子需要父親撐起一片開闊的天地,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試想,如果徐先生沒有將孩子送給老人撫養;如果徐先生能給孩子更多的父愛;如果徐先生能儘早提供電腦給孩子使用,並善加引導;如果徐先生能陪孩子玩一玩遊戲。也許後面本不該發生的事情就真的不會發生。然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多如果,所以無論孩子多大,也許還在媽媽肚子裏,家長們都要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因為孩子們再大的錯誤,説到底第一責任人和第一受害人還是父母。稚子無錯,先反省自己吧!

徐先生的家庭,在孩子上高一的時候接近崩潰,徐先生嚴重失眠,孩子他媽以淚洗面,孩子已經厭惡閲讀、消費無度、軟硬不吃、油鹽不進,怎麼辦?徐先生無奈送兒子去擇差教育集訓營,那裏用大家無法想象的辦法拯救孩子。大家不禁會問:徐先生的兒子救回來了嗎?後來會怎麼樣?孩子考上大學沒有?現在情況如何?限於本文篇幅,我無法一一説清,請各位感興趣的家長自行購買閲讀,無論您處於什麼狀態,我相信您都能從《一個孩子的戰爭》這本書中得到某些啟發。在這裏我要代表閲讀過本書的我認識的或不認識的家長們,感謝徐世立先生無私的將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成書,讓我等後來者借鑑,這需要何等胸懷,何等勇氣。最後,祝家長們教子有方,壓力不大。

閲讀心得體會 篇2

作為教師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要讓知識與頭腦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徵。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用全新的知識和全新的理念來教育富有時代精神的學生,你的教育才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要求,千萬不要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作為教師要學會學習和閲讀,在博覽羣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尤其要閲讀經典,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養,尤其要提高人文素養,並在此基礎上培養科學精神,這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個人素質就成為了能否勝其重任的關鍵因素,而在這其中“人文素養”又是其關鍵之關鍵。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榜樣示範作用對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及道德標準的巨大影響力。我也儘量從各種方面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

下面我就談談看了教師人文素養《教育的真諦》一書後,我對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一些理解和感受。

陶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麼樣的生活就是什麼樣的教育。生活教育反對殺人的種種考試,教人讀活書、活閲讀。生活教育也不教學生吃人,不教人升官發財,只教中國的民眾起來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人中人。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最終教育目的不是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個“高分低能”的書呆子,而是要實施創造教育目的。教育是為了學生“手腦雙揮”“手腦聯盟”“手腦雙全”,這就是創造教育所達到的目標,又是創造教育目標得以實現的手段。陶先生就提出了“在勞力上勞心”、“教學做合一”的主張。可以這樣説,“手腦雙揮”是陶行知創造教育的精髓。他在《手腦相長歌》中寫到:“人生兩塊寶,雙手和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闢地的大好佬。”這是他創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體現。就教師而言,教師的創造,不像宗教家、戀愛至上主義者、美術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教師“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先生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説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先生、學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又説教師創造教育的目的,是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和創造的理論與技術。我想這是每一位教師最大的理想吧!

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美術教材中的圖片大多來源於生活實際,而個體又是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會中,與自然和社會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對於不少事物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生活教育。

教學與生活教育是雙向互動的,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採取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體驗到生活的樂趣。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認為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即教育之場所。有生活就有教育,讓我們的教育伸張到大自然,伸張到我們的生活中去。

最後我想以陶行知先生的話作為結束語: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閲讀心得體會 篇3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作為《激流》三部曲之一,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

《家》這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巴金老先生自己的話説: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掩蓋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高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衞道者,竭力奉持着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表姐的抑鬱致死,瑞珏的悲慘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現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憤,並向垂死的制度發出了“我控訴”的呼聲。

本書向我們充分的展現了封建社會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識把人們一個個逼上了絕路:大少爺“高覺新”終日思念“梅”;“鳴鳳”因被迫婚自盡;“覺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時醫治,最終死了。當今社會,新的思想意識層出不窮,現在的思想是開放的,並不侷限於傳統的觀念,新的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我們面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灌輸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識;變封建為開放,變傳統為創新,變專制為民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會中,不敢像我們那樣開放,不敢創新,沒有民主;但現在有了,還有了互聯網,有了電視,有了計算機,有了……有了很多可以讓我們瞭解最新資訊的渠道,這一對比,證明了社會在發展,人類文明在進步,精神境界在不斷的提升着。我們可以向《家》裏面的“覺民”、“覺慧”學習,接受更多的資訊,敢想敢做;還要以《家》中的“覺新”為借鑑,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順從,否則到頭來還是苦了自己,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奮鬥。巴金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

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説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而今天我們的家,家裏面我們成為了中心,父母長輩為我們而日益忙碌操勞,我們經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連家務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為父母分憂,甚至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最好的條件”。但是事事父母徵求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寵愛並且溺愛我們,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應該滿足,應該回報他們。看了《家》以後,我們為之反思,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應感覺到慶幸,感到快樂,感到幸福,並不斷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來回報父母長輩們為我們的付出呢?不管怎樣,今天的我們比過去的他們要幸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硝煙、沒有戰爭、沒有奴役、沒有飢餓……儘管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已經比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好了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美好的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腐朽的黑暗,而先進的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為新時代的青年點亮了前行的明燈。太陽普照大地,總有黑暗的角落:社會再文明,總有迂腐的潛伏。倘若處在陰暗迂腐的現實之中,那麼時代的新青年就應該繼承和發展那永不退色的五四精神,用他的光芒驅散現實的黑暗。

閲讀心得體會 篇4

這兩天,我讀了一本精彩的小説——《老人與海》。作者是美國作家海明威。他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了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打魚老人桑迪亞哥的故事。他運氣不佳,已經八十四天沒釣到魚了,可他不肯向命運屈服,而是決定去更遠的海域探索。在那裏,他果然釣到了一條大魚。可這條魚太大了,反而拖着他的小船往深海游去。老人並不服輸,決心與大魚對耗。儘管他的右手被釣索割傷,左手也累得抽了筋,肩背被釣索勒得疼痛難忍,但是老人憑藉着必勝的信念,咬牙與大魚周旋,苦苦堅持了三天,終於制服了大魚。他把大魚綁在船舷上返航,可大魚的血引來了一撥又一撥鯊魚。老人並不服輸,他勇敢地跟鯊魚搏鬥,先是用魚叉刺,魚叉丟了就用刀子扎,刀子斷了就用短棍揍,短棍被搶走就用舵柄砸,舵柄斷了仍繼續用斷了的柄杆戳。經過不懈的奮戰,老人終於回到了家。可不幸的是,他的大魚卻被鯊魚啃得只剩一副骨架。

雖然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是老人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動。

我過去下圍棋,總喜歡欺軟怕硬:一見到比我弱的對手就格外勇猛,可遇到高手則心裏犯怵,稍落下風就趕緊推盤認輸。有一次,我在網上碰到一個高手,連下幾盤都早早舉了白旗。沒想到他竟在對話區裏笑話我。後來每次再遇見他,都被他叫做“投降小能手!”,氣得我鼻子都快歪了。可是,這也激起了我的鬥志。我認真磨練棋藝,還經常找他去對局。儘管總是大敗而歸,但我決不肯再早早認輸,而是每次都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終於有一天,我下贏了他。那一瞬間,我開心得差點蹦起來。

在《老人與海》中,老人桑迪亞哥説過:“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練棋也好、學習也罷,都不能輕易服輸。只有抱着必勝的決心去做,才有可能成功!

閲讀心得體會 篇5

通過讀《請給我結果》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書中的每一章節的內容細細的“咀嚼”都會發現它藴含着很深道理。教我們改變行動思維,教我們成功的祕訣,教我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教我們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員工,教我們如何去管理。它就像航海中的燈塔指明我們向成功邁進的道路,它像一面鏡子能折射着我們工作的不足。

完成任務並不等於取得結果,這是本書一直在強調的重點,當然也就是核心所在。我們幹任何事並非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我們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看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或者説是價值。其實關於這點,我自己也不是很懂,我想這個道理還得需要自己以後去慢慢領悟。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被導入只要我盡力就可以了的誤區,還有沒有功勞有苦勞等等,這是一些員工的通病,並不太關注結果,這種不負責任的心態是非常可怕的。其實完成任務只是過程,關注的是結果,沒有結果自身就得不到提高,沒有結果就不能發展。結果是靠我們每位員工來提供的,只有我們無數員工不斷地努力才能構成企業結果。所以説我們的命運和公司是捆在一起的,我們和公司是血脈相連的。我們必須把完成任務和結果的關係劃分清楚,上級所分配的任務,不管你怎樣去完成,只要你沒結果,你就沒有任何理由和藉口為自己辯解。如果我們每一位員工都追求結果,那麼我們的公司一定會日益強大。

鎖定責任,才能鎖定結果。美國西點軍校培養出那麼多的企業精英,他們成功的共同點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工作負責,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負責。我們工作時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制定目標,鎖定責任,做到信守承諾,做到勇於承擔責任。我們不要沉迷於現狀,安逸於現狀,這是不求上進消極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要明確結果導向。我們更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沒有結果就逃避責任,甚至推卸責任。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決不放棄,決不放棄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人生態度。其實承擔責任也是一種磨練,積累創造人生。只要我們每個人勇敢地承擔責任,並沒有因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放棄努力,那麼我們就能給公司描繪出美好的藍圖。

永不氣餒,從失敗中獲得成功。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時候,我們就不能針對一個問題追查到底,堅持一半就不再堅持了,缺乏監督檢查力度,缺乏決心,缺乏執行力。人生在世,失敗、挫折在所難免,如果我們能時刻都保持着信念,期待着成功。只要我們“決不放棄”堅持行動下去,肯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不要認為我們每天都在公司每個角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其實,我們是在為公司創造結果,為自己創造結果。我們每天都在重複簡單的工作,不要認為無所謂,自認為已經熟練,其實正像海爾老總所説的“什麼是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幹千百遍做對,這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容易,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認認真真的做好,就是不容易”。我們都來自五湖四海,想到這裏改變自己的人生。那就讓我們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做一個永不放棄的人,做一個敢於面對失敗的人,做一個有執行力的人,去體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請我們好好領悟書中所言“你怎麼想,你就怎樣做,你就有什麼樣的結果,有什麼樣的結果,你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閲讀心得體會 篇6

“人中關羽,馬中赤兔。”這描述的是一個忠將——劉備的弟弟關雲長。

關羽這一人物是羅中最用力刻畫的武將之一,《三國演義》中塑造的曹操——“奸絕”,諸葛亮——“智絕”,那麼關羽就是“義絕”。

在故事中,關羽在劉備兵敗投奔袁紹之時,關羽孤身一人為保護兩位皇嫂,不得已投降,但對曹操有言在先:

第一,我和皇叔誓保大漢江山,如今我只降漢獻帝,不投降曹操;

第二,要按照皇叔的俸祿發給我的兩個嫂嫂,閒雜人等不能到其門口;

第三,一旦我知道了劉皇叔的去向,不論千里萬里,我都去投奔他。

關羽的衣服破了,怎樣也無法補救那個大洞,曹操見了,送了關羽一件新的,但他也只把它穿在裏面。

在關羽的眼中,投降是可以變通的,但惟獨他對漢朝之忠,對劉備之義,是永遠不可更改的。關羽之義絕不是一般的義氣,而是披肝瀝膽、義無反顧,他的義比泰山還重,比生命還珍貴,禁得住人間的種種考驗。

當然,我們要用現代的觀點去理解、體會這個人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的忠,是忠於師長、忠於工作;我們的義,是守道義、講信譽;我們的勇,是勇敢地面對挫折、敢於見義勇為;我們的氣,是做人要有骨氣、要有凜然之氣。這,就是我通過這個人物領會的最大感想。

閲讀心得體會 篇7

我相信有很都人都讀過由夏洛蒂勃·朗特寫的《簡·愛》吧。夏洛蒂·勃朗特出生於一個貧窮牧師家裏,母親早逝,八歲的時候被送入柯林斯女子寄宿學院,加上她不美麗也不高大所以她她的靈魂深處非常的自卑。在她描寫下的簡愛也是一個跟她處境一樣的人,可簡愛卻沒有一可自卑的心,相反卻擁有極其熱烈的自尊心。

簡愛寄人籬下於她的裏德舅媽家,裏德舅舅臨終前於要簡愛舅媽答應要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子女一樣對簡愛。可她的舅媽不但不遵守約定反而還常常給眼色給簡愛看而且經常辱打簡愛。也許正因為這樣簡愛才擁有這樣一顆極其熱烈的自尊心。

剛剛滿18歲的簡愛在羅切斯的面前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家庭教師感到自卑,相反確認為每個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羅切斯特被簡愛身上散發出那些高尚,善良所感染了,並把她當做精神可平等交流的人最後深深的愛上可她。當結婚的時候簡愛發現羅切斯特已經有了妻子的時候非常傷心,儘管簡愛深愛着羅切斯特,但她還是選擇默默的離開他。

過了很多年,簡愛又回到那個的熟悉地方,卻發現那個地方變成了廢墟。後來經過打聽才知道羅切斯特的家着火後,羅切斯特變成了殘疾人,並且失明瞭,簡愛為了愛情與人格拋棄了一切,來到羅切斯特的身邊悉心照顧他,最後羅切斯特的眼睛慢慢恢復,簡愛也收穫的愛情。

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只是想告訴我們要如何的珍惜愛情,要為愛情拋棄一切;它更想讓我們懂得我們每個人都有要追求的東西,我們也因該像簡愛追求愛情那樣追求我們的理想。應為這個世界有他多的人金錢和名利衝昏了腦袋,而拋棄本該讓他追求的東西。而簡愛卻給我們展現了淳樸真摯的心,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如清澈見底的湖水,精華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閲讀心得體會 篇8

這個暑假,我讀了很多書,我最喜歡讀的一本就是《水滸傳》了。

水滸傳主要講了那個時代_臣當道,人民困苦,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歷經了磨難,聚義在梁山水泊,後來,受到朝廷招安,南征北戰,最後受到重用,被_臣所害的故事。

之所以我喜歡看水滸傳,是因為作者把裏面的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裏面的好漢忠心耿耿。好漢中,我最佩服“及時雨”宋江,因為他曾經是一個官員,文筆精通,他了解百姓的疾苦,為人豪爽大方、小心謹慎,有正義感,處理問題考慮比較周全。宋江是一位仗義英雄,有才能,關懷兄弟,仗義疏財,有號召力。

宋江在晁蓋死後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招安後,他將替天行道改成順天護國,他也由起義軍領袖變為順臣了。

讀了《水滸傳》這部書,我知道了:只要齊心協力,就能克服困難。

閲讀心得體會 篇9

在這一學期,我們學習了許多課文,如:師恩難忘、陶校長的演説、黃鶴樓送別、莫高窟等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就要數《林沖棒打洪教頭》了。

故事中的豹子頭林沖,因受官府陷害,被開封府發配到滄州,路上經過柴進莊上,便進去坐坐。這時,柴進的師傅洪教頭來了,一定要和林沖比試比試,林沖推辭不過,只得和洪教頭切磋一下,而洪教頭卻以為林沖不會武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被林沖打得落荒而逃。

這個故事風趣幽默,用洪教頭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形象,把林沖刻畫的忠直淳樸,武藝高強,威武,謙遜。文中還把洪教頭寫的帶有有幾分喜劇效果,使這個故事更加的生動、有趣。

《林沖棒打洪教頭》本是根據《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改編而成,《水滸傳》是一部根據史料為依據而編寫的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小説,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故事中驚險刺激,以山東及時雨宋公明宋江和智多星吳用帶領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與官兵鬥智鬥勇的故事。

那時候的帝王腐朽無能,官府大量的向民間收税,榨取民間的財產,濫殺無辜,民間哀鴻遍野,妻離子散,災民們啼飢號寒,不是死於官兵的刀下,就是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凍死,病死,餓死……他們已經忍無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們受夠了官府的黑暗,不再做逆來順受,任人宰割的小綿羊,而都去了梁山造反……

《水滸傳》——一本讓你受益終身的書。

閲讀心得體會 篇10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確。假期學校要求每位教師閲讀一本好書,我進行認真篩選,我選讀了《幼兒心理學》這本書。學習幼兒心理可以瞭解幼兒的心理特徵,進而對幼兒進行更好的教育和培養,使其健康成長。

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他們是我們祖國的花朵,必須給予良好的教育,為社會培養棟樑之才。但是在我們對其進行教育的時候,必須先了解其心理特徵,在瞭解幼兒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給予改變,合理正確的培養。

幼兒年齡小,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教育,瞭解幼兒心理是為了更好的瞭解該幼兒、更好的培養幼兒,讓我們知道幼兒的思想,動態等一切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內心裏都充滿着許許多多的不滿和疑惑!我們是這樣,那幼兒呢?他們也同樣如此!年齡小的幼兒,他們只是盲目的依賴,沒有自己的主見。中班以後的孩子們就不同了,他們知道和老師“作對”,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盲從!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反叛!

學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時期之一。幼兒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在以遊戲為主的各項活動中,心理髮展異常迅速。作為幼兒教師學習幼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每一名幼兒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心理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開展幼教科研,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兒童心理學研究的是兒童期的心理和行為的發生與發展的規律,以及這個時期的心理年齡特徵。但有一點和我們平時理解不大一樣,兒童期是指從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從出生到17、18歲左右。當然它還可以細分為更小的階段,比如常用的嬰幼兒期(出生到2歲)、兒童早期(2歲到6歲)、兒童中期(6歲到11歲)和青少年期(11歲到20歲)。

現在的發展心理學已逐步分化出各個以專門年齡階段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它主要包括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年心理學、中年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

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發展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讀者更加清晰地瞭解心理學的內容。讀這本書,使我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細心和耐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來跟他們説話,把自己和學生們看作是平等的對待,用他們的心去思考,去體會。這樣的話,才會成為一個好老師。

教育是一門關於人性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關於人性的科學。當我們的教育與“人”走得更近時,學生之於學校、學生之於教師、學校之於學生、學校之於教師、教師之於學生、教師之於學校等種種關係與牽動都將充盈着和諧與愉悦。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也將變得幸福的享受教與學的過程。

閲讀心得體會 篇11

它揭露了俄羅斯沙荒時期的黑暗,殘忍和非人的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受盡折磨與欺辱,不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身體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與其説是家,不如説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家裏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應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產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陰影。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了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其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應為他被自己的堅強、不屈服於困難的精神和信念一直支撐着。

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穿。而小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在俄羅斯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説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

閲讀心得體會 篇12

我手捧着語文書,津津有味地讀着第17課:《少年閏土》,那種對閏土的羨慕之情不自主地流露出來。天哪!捕鳥、看瓜!那可是我一直嚮往的生活啊!我身在城市裏,都市中,一切一切的繁榮,一切一切的假象,都是那麼的虛浮無趣。城裏人的勾心鬥角換來了金錢與權力。農村裏人們的真誠待人,雖然貧窮與終日的勞動,但是卻幸福美滿。

今天,我看了《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看到“他們不知道一些事情,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們,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抬頭望望天,哦,不,是天花板,我能感覺我和閏土一樣,只是比他多加了一層禁錮而已。

呵!看看吧!我們的城市是如此的繁榮,這些繁榮把我們都關在了“牢房”裏——有誰可以光着腳自由自在地踏着溪水,在溪水裏游泳?“不許出去,都給我乖乖地在家裏複習。”唉!真盼着來一場學生大革命啊。與其在城市裏當一隻披着人皮的狼-----(現在不會,或許以後會),不如在山村裏當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長大後當一個勤勞安份的姑娘。

看着城市中那一切的爾虞我詐,看着窗外那片灰色的天空,我深深地歎息。當然,並不是説城裏的人都不好,只是想提醒一下大人們,你們不但要注意生意上的”吃官司“率,又要在家裏限制我們的自由,把門檻築得那麼高,難道你們不累嗎?我相信你們是有智慧的,但請你們把它用來將我們頭頂那一片慘白的、灰灰的天空變得湛藍,好嗎?

閲讀心得體會 篇13

盼呀盼呀,終於盼來了暑假!我特別高興,早早就和媽媽一起制定了假期計劃,我要讓自己的暑假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打球、學游泳、下棋、畫畫,當然,更少不了我最喜愛的閲讀!

這個暑假我讀的書有:《可怕的科學》系列、《小蝸牛》少兒科普系列、《大象進城》、《大象巴巴》、《福爾摩斯》等等。

《大象進城》主要講了大象蒙坎的故事。大象蒙坎是草原管理員,在他的守護下,大草原非常美麗,動物們也特別服從蒙坎的管理,自覺保持草原的清潔衞生。

有一天,一輛人類的觀光車駛入草原,做出了很多不文明的行為:亂扔垃圾、亂刻亂畫、隨便拍照。美麗的大草原被破壞的一塌糊塗!有的小動物甚至還被埋在了垃圾堆裏!獅子多瓦很生氣,他齜牙咧嘴地想要撲上去給人類一個教訓,但是面對裝甲觀光車,他無可奈何!就在這時,大象蒙坎出現了,他直接用他的長鼻子捲起觀光車,倒扣在大樹上,車上的人們驚恐萬分,最後只好投降!這輛車裏就有人類城市的市長王小二,話説回來,王小二其實是一個很敬業的市長,但是他的市民們實在太喜歡自己的城市了,所以就和遊客一樣喜歡到處亂塗亂畫,王小二頭疼不已,為此他專門組建了一支市容警察隊,還寫信請蒙坎來城裏當警察。

蒙坎決定去城裏幫助人類改變他們破壞城市環境的惡習。但是他卻遭遇到了一系列麻煩。他被人類當成一堵牆,他的身上貼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廣告,他還遇到了騙子,被騙走了所有的錢和朋友們送給他的禮物。在人類的城市裏,蒙坎不管做什麼都非常勤勞、努力,但是最後,他還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大草原,因為他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留在城市生活。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大家要愛護自己的環境,不亂扔垃圾,並且要實行垃圾分類回收,也要保護動物們的生存環境,這樣,動物才能和人類和諧共處。

閲讀心得體會 篇14

淡淡的文字,緩緩地流露,不刻意地雕飾。我讀完了《城南舊事》,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老北京;看到了那古老的小衚衕;看到了英子那清澈見底的眼睛,那通知的心靈。

在小衚衕前面是安惠館,人們認為裏面的秀貞是個瘋子,可英子認為秀貞只是一個想念自己孩子——小桂子的母親。在一個下着大雨的夜晚,英子和自己的好朋友妞兒來看秀貞,英子萬萬沒有想到妞兒就是秀貞的小桂子,在這樣的夜晚秀貞帶着妞兒走了,這本該是多麼美好的結局,卻被一輛無情的火車壓得粉碎,被冷漠的雨水衝得無影無蹤。在這裏英子不僅和“瘋子”“孤兒”在一起,還將媽媽的手鐲送給她們做盤纏。對遺物的懷念,對舊家的眷戀……英子的心靈在震撼中開始成長。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地往惠安館裏鑽;她與“小偷”許下,甚至認真地聽着“小偷”講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每一個人都有一顆與眾不同的心,英子的心是善良的,美好的,永不言棄的。藝術源於生活,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英子這樣的人,每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總是去請教她們,她們總是耐心地給我講題,一遍又一遍,直到我明白了為止。

英子的故事讓人心酸落淚。綿綿的情意淡淡的哀愁,深深的思念,打動着我的心靈,正如雨水落在我的心上,涼涼的,又滋潤着我的心田。

這是一本散發着芬芳的書,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特別是青少年從中領略人生的酸甜苦辣。

讓我們在書的海洋裏遨遊吧!

閲讀心得體會 篇15

書,給我帶來了好品德。在書中,我是一隻如飢似渴的小鳥,吸允着點點滴滴的知識,然後滿載着這些知識我飛翔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裏。有清風為我祝福,有夕陽與我做伴,把這些知識帶給每一位愛書的人。書,給我帶來了無限的自由。在書中,我是一片晶瑩剔透潔白無暇的雪花,沒有心靈上的塵,思想上的俗,有的只是書中源源不斷的高貴品德。

當我將這些品德都釀成自己的果實時,我就可以如同雪花一樣紛繁揚揚的灑落下來,為枝頭點綴,為屋頂披彩,讓仁攀類感受這雪花般的白色世界。書,給我帶來了無限的純潔。在書中,我更是一葉飄搖不定的小船,追隨着書中的腳步,我這葉小船無時不在感受現代都市的氣息,自由女神的雄健標緻,埃菲爾鐵塔的浪漫濃情,金字塔的神祕古譜,俄羅斯的熱心豪邁。這些,只有在書中我才可以領略到。書,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哥乖,愛書的人是永遠渴望書的,無聲的書會奉告你有聲的世界,生活中,許多標緻你會錯過。但是,書中的標緻世界會永遠為你敞開,等待你的到來,那麼我們就去好好把握它,不要讓它逝去,抓住永恆的標緻。

要記住:愛因斯坦曾説過:智慧沒有了書籍,便如鳥兒折了翅膀。書,給我的樂趣不僅是消遣,它補充着我精神上的空虛,而我如餓狼一般步獵着書中的一切。書,是我的靈魂。讀書,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歡暢。

閲讀心得體會 篇16

昨晚看完了《邊城》,説不出的感覺,心裏好像有點堵。慶幸自我生活在今日——一個能夠不必再壓抑情感、不再那麼緩慢的時代。當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靜的自然風光和純樸的民風所深深吸引,仿若自我也成為邊城的一員,呼吸着那裏純淨的空氣。其實,瞭解一個社會的生存狀況,從男女之間的婚戀關係中最可明晰,雖呈現的是男女間的關係,可暴露的卻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狀況。男女間那源於自然的神祕吸引,中間隔着整整一部人類的艱辛歷史。

美麗的邊城,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其實還是一個人性受束縛程度較低的環境,可是,我們依然從生活在那裏的人們身上感受到深刻的歷史痕跡——那已經深植於中國人血脈中的痕跡。

翠翠,一個青澀、情竇初開的女孩兒,她的羞澀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卻是中國幾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個女人血液中的沉澱——是的,是經濟文化的產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屬於東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類社會的產物,而非動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脈中的應對男性的自卑,那壓抑真實感情、等待幸福降臨的被動,都是人類幾千年歷史所賦予女性的性別特質。

那位深愛着孫女、渴望孫女能夠得到幸福的善良、可愛的老船伕,亦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賦予他的侷限性。為了孫女的親事,他內心所呈現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説還休、矛盾、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是的,他豈是在與自我的內心鬥爭?他是在與整整一部人類歷史較量,他怎能超越時代給孫女一份自我把握的了的幸福?——最終,老船伕帶着一生巨大的遺憾走了,他無法把握女兒的幸福,亦無法把握孫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還能有第二條能夠通向幸福的路嗎?其實,這豈是發生在一個邊城的故事?這難道不是中國幾千年來天天在發生的故事?那坐在溪邊高巖上默想的又豈是翠翠?那難道不是千百年來無數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誰能把握自我的幸福?誰又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幸福?——男人與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間真的是隔着千山萬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艱難的人類成長史。可那樣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嚮往,因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類走出歷史陰影的日子,那是人類不僅僅在物質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豐盈的日子——儘管路還很長,但值得人類不竭地追求和嚮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膽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悦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間那一點不古典、一點不含蓄的“我愛你”深深打動!竟至要流淚了——因為想到了翠翠。

閲讀心得體會 篇17

讀書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從小培養孩子閲讀的習慣更為重要。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親自閲讀是引領孩子喜歡讀書的一種途徑。

書對孩子而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我們就為孩子挑選適合其認知程度與興趣的書籍。自從微笑進入中班以來,我發現她比以前更熱愛看書了。很多時候都是拿起書就大聲朗讀起來,讀到不認識的字時,會拿着書來問我,我告訴她讀音後,她會繼續讀下去。讀到自己認識的一些難字或有趣的情節時,會哈哈笑起來。

有時晚上臨睡時讓我講故事給他聽,她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有時也突發奇想説:“媽媽,我也給你講故事。”講完後,我就會問他這個故事主要講的什麼內容?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呢?啟發他思考問題,這樣便於他理解故事的意義,並對文字產生興趣,是他理解能力逐漸加深。在家中,我給孩子買了數百本適合孩子閲讀的書籍,厚厚薄薄一大堆,培養他的閲讀興趣,幫他提高閲讀能力,拓寬他的知識面。

如今的社會很多人都要上班養家,孩子要上學,孩子和父母的相互交流機會和相處時間有限,但我覺得我們應該盡我們的所能,每天花30分鐘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讀書,切切實實地關心孩子的學習。親子共讀就是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共同經歷一件事情,共同體會故事中的喜怒哀樂,引導孩子讀好書,好讀書。親子共讀是加深孩子和父母感情的橋樑,它可以加深父母與孩子的親情,使孩子深切的體驗到父母的愛的温暖,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我們共同讀書吧!閲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和孩子交流的平台。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快樂的閲讀、和孩子一起分享閲讀的喜悦吧!

閲讀心得體會 篇18

假期裏又一次翻閲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書,書籍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不同時刻看同樣的書,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體會。

讀書的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停下來,不斷地問自己,究竟什麼是平凡?什麼是偉大?什麼是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戲台上的人生是濃縮的,才會有那麼緊湊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但生活畢竟是生活,那種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刻骨銘心的愛恨情仇,是電視劇中才有的。當然,現實生活中也有,但普通人遇到的機率又有多大呢現實中,縱然是強者,也難免在痛苦中掙扎,難免會有失意的時候。

人生難免會有許多的苦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堅強的鬥爭,有的人屈服於命運,有的人在鬥爭與屈服中搖擺不定。孫家兄弟就屬於第一類的人,面對苦難,積極面對,與命運作鬥爭。

《平凡的世界》讓我明白了腳踏實地的可貴,一切空想和憧幻都是不切實際的,讓我知道了平凡的偉大。當代年輕人,遇到任何挫折,都應向少平那樣,奮發向上,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奮鬥的真正含義不僅要能吃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執着,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是不懈的堅持。

閲讀心得體會 篇19

小説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廣闊的社會面貌。平凡,對於芸芸眾生來説是現實的生活狀況,但《平凡的世界》似一部濃縮了人生的真切的文字。這是恢宏的鉅著,是飽蘸着熱情與愛在書寫生活的歷史長卷,那些貧窮與苦難,那些堅韌與頑強,從古至今都是中華民族最沉重的記憶,也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靈魂。這是吃苦耐勞勤勞勇敢,這也是奮發向上的不屈,也許苦難人壓彎我們的背,但卻壓不彎我們民族的氣節,精神上的脊樑。這也是為什麼中華民族在風雨漂泊的5000年,飽經風霜而不衰,歷經磨難而更強。

故事中的年輕人的情感,內心世界,都是作家作品偉大和成功基石,這本書已經在超出了小説本身的的內涵、意義和力量。特別是着重表現年輕人的生活,通過他們愛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平凡的世界》,一本那樣平凡而真實的書,只是在那個黃土高原上一個不起眼的雙水村的小寨,沒有驚天動地的撕殺,只是在默默的訴説裏傾訴着融融的親情,沒有蕩氣迴腸的情節,只是在那個年代那個環境裏娓娓訴説着平凡的世界裏平凡人們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這精美的文字,優秀的文筆,彷彿深深勾動了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