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精選15篇)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1

今天,我來到社區張大爺家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幫助老人擦玻璃、打掃衞生,陪老人聊天。張大爺今年73歲,腿腳不靈便,生活比較困難。張大爺一見到我們志願者既高興又感動。我耐心的與他談心溝通,宣傳保健知識,並幫助老人做家務。臨別時,張大爺滿含熱淚與我握手道別,並不顧腿腳不靈便,執意將我送到門外。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精選15篇)

張大爺是位樸實的老人,日子過得挺困難,卻有着最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能給予他的幫助實在是太微薄了,其實,老人們的要求很低,只要有人關心他們、聽他們訴説,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簡單的問候,帶給他們的卻是我們無法體會的需要,特別是那些行動不便的人,他們的活動範圍就只是在那個屋子裏,當聽到他們説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這麼坐着,什麼也做不了,那悲傷的語氣令人心疼,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安慰他們,只能用手心傳遞一點温暖,此時,雖然我們之間的語言不能相互溝通,但我們的到來讓他感到無比的高興,眼角里掛着開心的淚水。

我會把關愛孤寡老人的心意持續下去,將不斷為這些孤寡老人送關懷、送温暖,要通過自己的行動,讓老年人體會到社會的關愛。

第3篇:馬頭山鎮關愛“空巢老人”工作總結

我鎮老齡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紮實開展工作,老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加強了老齡宣傳工作。我鎮大力挖掘了老齡工作中的亮點、閃光點,積極向省市縣報刊媒體等投稿,努力提升樂老齡工作的影響,大力宣傳了老齡政策法規,提高樂人們老齡意識,大力宣傳了敬老典型、老有所為典型,營造良好敬老氛圍。

二、貫徹落實了省市縣優待老年人規定,對存在的問題,盡力做好協調工作,確保優待項目落到實處。

三、加強了對老年組織建設的指導,規範老年活動,促進老年組織健康發展。新建老年協會3個,空巢老人集中活動點5個。

四、狠抓國際老人節及重陽敬老節慶祝活動。重陽節期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隆重慶祝重陽敬老節,讓老年朋友過一個愉快的節日。同時,協調、指導各級各部門開展活動。

五、自身建設得到了加強,狠抓機關效能建設活動,提升了服務水平,提高樂服務質量,樹文明機關新形象。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2

周大爺是社區的一名資深志願者,今年已經60歲的他見到每個人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模樣。周大爺在社區的號召下,大家成為了光榮的志願者,把社區當作自己的家,成為社區與居民之間橋樑和紐帶,以無償奉獻的精神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挖掘壯大服務的潛能。

周大爺有着古道熱腸,退休下來的老人,往往會是空巢老人,身邊的子女常常不在身邊,周大爺總是會起到核心凝聚作用,他積極宣傳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知識,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培養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新型人際關係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他細心地根據老年人的不同特點、興趣和愛好,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健康、精神文化等全身心服務,不僅鍛鍊了大家的身體,還放鬆了心情,達到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愉悦,讓居民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社區的乒乓球聯賽是本社區內的一個特色活動,每到活動日,社區內喜氣洋洋,歡笑聲此起彼伏。老太太、老大爺齊齊上陣,一展風采。

此外,周大爺的手機幾乎從不關機,在夜裏如果接到居民的緊急求助電話,如夫妻打仗、鄰里糾紛等,不論在什麼地方,他都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到達現場,幫忙解決問題。周大爺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轄區居民們的信賴,每遇麻煩事,大夥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好人,缺少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好人。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3

一個孤苦伶仃的身影,一個傻乎乎的笑臉……時常出現在我的眼前。她經常拄着枴杖,在小區的垃圾桶裏撿些廢舊報紙,塑料瓶,顫巍巍地走着。她是誰?她的兒女呢?

她就是生活在我們小區裏的一位老奶奶。聽媽媽説,老奶奶的老伴早已去世,兒女不在身邊。家裏只剩下了她,因為身體不太好,需長年吃藥,退休金不高的她只能靠撿些垃圾來貼補生活。每當我放學時,我都會笑着説上一句:“奶奶好!”接着她就衝着我傻乎乎地笑着。

每天吃過晚飯,我都會在小區裏散步。我常常見她坐在小區門口的椅子上,看着來來往往的人。這時,我會坐在她身旁,和她聊一聊我們的校園生活,發生在班級裏的有趣的事情,學校開展的活動等。因為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跟她説話。而她回答我的總是一個傻乎乎的笑臉。

像老奶奶這樣的老人,被稱之為“空巢老人”。而當今社會,這樣的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了。一天,我翻開報紙,幾個數據跳進我的眼簾: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7%。預計“十二五”期末,全國65歲以上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

關愛空巢老人,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説的就是孩子想孝敬親人,可親人早已不在。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現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話,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沒機會做了。試想,很多的年輕人,遠離父母,外出打拼掙錢,也許他們掙錢是為了讓父母有更好的生活,可也許等你掙到了很多很多的錢以後,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麼?也許你會後悔,沒有陪同自己的父母走過人生的最後一段本該幸福的時光——晚年。

我想,每一個人都要在情感上關注父母、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社會也應該給這些老人更多的關愛。

關愛空巢老人,讓他們的晚年不再孤單,成為我們踐行的中國夢。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4

都市燈光下的彷徨,走過沒有晨風的街道,只那一秒鐘的感動,眼角微濕之後,我突然明白:原來那裏是寂寞老人的快樂天堂!有我們在的世界,你們再也不會孤獨,我們會陪伴在你的身旁,幫助你們掙脱那些悲傷的回憶。於是,當我離開時,看到你們燦爛的笑臉,從此我下定決心:你的未來我會和你們一起分享!

20_年5月9日週六上午,我隨校報記者團去伏牛路居民區參加“關愛空巢老人,千名志願者進社區”活動。來到那裏,走進那個寂靜的小院,地面打掃的很乾淨,幾片樹葉在晨風中飄落。這裏太安靜了,我們都不吭聲害怕吵醒還在休息的老爺爺老奶奶們,就那樣靜靜的站在寬敞的小院中望着翠綠的柳樹。當我們和一位早起晨練的老奶奶愉快的拉家常時,順着她的指引透過窗户,我們才看到那些充滿朝氣的爺爺奶奶們正在跳舞呢!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很簡單,原來老人們用這種方式聚在一起,用一顆年輕的心來對待生活,他們都懂得怎樣去追求屬於自己年輕的夢!

我們就那樣仰着頭站在樓下看着他們用自己的舞蹈,享受着屬於他們自己愉悦的清晨時光,彷彿我們成了另一個世界的觀眾,每個人都不願意把視線從那裏離開。我再次明白:“心在飛揚,未來的路再也不會害怕迷失方向,因為我們有無限可能去闖,我們有年輕的力量。只要推開窗,外面的陽光就會照進我們的胸膛。”當我幫忙把“黃河科技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的條幅掛在牆壁上的時候,我的心感慨萬千,作為校報記者團成員的我在此刻只想到自己是一名志願者,在這裏大家都是一個愛心整體。

主持人剛一亮相在“關注空巢老人,千名志願者進社區”的巨大條幅下,所有的學生們都感覺內心深處有一種衝動,今天既然來了就一定要讓這些老人們感受到愛心的温暖!由鄭州晚報及九院攜手倡導的“暖巢活動”已經正式開幕。他們親切的話語剛一飄到大家的身旁便引來陣陣熱烈的掌聲。鄭州九院還特意帶來支援隊伍,為這些老人們提供了一個免費的諮詢愛心團隊,這些醫護人員通過交流也告訴我們一些照顧老年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人們都説自己一直在尋找天使,其實天使就一直生活在我們的身旁。

當開幕式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站在那裏,聽着又一個“暖巢點”正式建立這個愉悦的消息,我們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仰望着剛剛獲得的“暖巢志願者”錦旗,心裏有一股莫名的感動。我們成了這個社區的第一批愛心志願者!相信只要用心我們都能夠擁有這份獨特的幸福感,那一刻我們望着那些慈祥的老人,又像是回到了老家,回到了爺爺奶奶的身邊,那種幸福感是我們渴望已久的,待在大學已經快一年了,而我們也不像以前那樣方便回家看望他們,現在我們才懂得當我走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有愛在,所有的老人都可以幸福的享受天倫之樂!

當活動正式開始的時候一位女生為大家帶來韓雪的《想起》,當《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的音樂響起的時候我們被那種熟悉的歌聲所賦予的温暖感動不已;當感人的集體朗誦《母親》從老人們口中飄出,我們流淚了;當學生們為老人們獻上一首又一首優美的歌曲,他們歡笑了;當學生們為老人們舞蹈,他們的心隨着旋律在跳動,那是一顆年輕的心;當我們的學生送去了精彩的魔術表演,那些老人們關注的眼神給了我們多麼大的鼓舞啊;當我們用感恩的心來表現自己的心情時,你們又是我們忠實的聽眾你們用一雙慈祥的眼神告訴我們,你們很開心。而我們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歌聲輕輕敲醒你們孤寂的心靈,

從此以後我們的心是連一起的,你們將不會孤獨,因為我不捨的離開之際,已經告訴自己:你們的未來我會和你們一起分享!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5

文章中主要寫了烏鴉另外還有外號,叫“孝鳥”。裏面説烏鴉是很孝敬父母的,烏鴉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就天天飛來飛去,不怕颳風下雨,不怕大雪紛飛,總是四處尋找食物。食物找到了,自己不捨得吃,就像小時侯父母餵它一樣。因為烏鴉特別講究孝敬父母,所以古人就把它叫做“孝鳥”。

俗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思情最深的不會超過父母,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辛勤地養育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的成長凝結着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長大的。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不知孝敬,那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道德可言的。

然而,近年來,我們從報紙上、電視上不斷看到關於父母因兒女虐待而不得不訴諸法律的新聞報道。還有“他(她)不管父母,我也有權利不管!”這些話,出於兒女之口,聽了實在叫人寒!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這樣説過:“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還有些青年人認為,給父母親吃的、穿的、喝的,或者每個月往家裏寄幾個錢就是孝敬父母了,其實,這不一定是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和顏悦色,説話温和一些,臉上帶着微笑。現在有些年輕父母,一抱起自己的孩子,總是眉開眼笑:“我的乖寶寶!”可是他們對待自己的父母,卻是另一副面孔,甚至是厲顏厲色。一般來講,父母對子女的要求不高,並不是非得要好吃好喝的,你把米飯、麪條或者幾個小菜往餐桌上一放,叫一聲“爸爸媽媽,吃飯了!”父母吃起來也是很香的。相反,你把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往餐桌上一擺,一言不發,即便是再好吃的東西,父母也吃不香。

中國有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意思是説:樹想安靜,可是,風總是不停地刮,它沒法安靜下來;兒女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快死了,等不了了。父母在時不孝敬,等他們去世了,又後悔莫及,那還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孝敬父母,否則一切都要來不及的。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給父母端茶倒水開始吧!

老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十分的常見的,而他們基本上都是些飽受苦難的!那麼,你們説,我們是該在老人這後半生為他們做些什麼呢?今天,我的外婆看見我如此孝順,心中樂開了花!

可不,在今天中午,我們正津津有味的吃完了午飯,我也就為我外婆做了兩件令她開心的事!

平時,外婆每到中午這個時候都會睡上一覺,做一次香甜的美夢!今天,她又再次睡着啦!

而我也將要做兩件能讓外婆欣喜的事,於是,我將拖把拿到水龍頭前,用清水將拖把洗的乾乾淨淨.然後,我用着力大無窮的手臂拿着它來到了客廳.心中吶喊道:”加油!相信你一定能將地拖得十分乾淨,使它煥然一新的!”於是,我開始有勁的拖了起來.可過不了多久,我就開始不耐煩了,東拖拖,西拖拖,一會兒歇一下,一會兒……一會兒又……!這時,姐姐走過來對我説:”你做事認真點,不要半途而廢,要不然你是不會有甜果品嚐的!”聽完姐姐説的話,我也不知怎麼的,剛才為拖地而生的疲勞,現在早已飛到了九宵雲外!我再次有勁的幹了起來,每個角落都掃視一變,並將它拖得乾乾淨淨,與沒拖之前真是有股煥然一新的感覺!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6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增長的趨勢日益明顯,關愛空巢老人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出現在空巢老人中的問題也日漸突出。關愛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對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我社區逐漸步入老年人社區,空巢老人問題越來越突出,根據社區實際情況,社區婦聯決定開展“關愛空巢老人讓愛揚帆遠播”的活動。

社區婦聯十分重視本次活動,專門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服務小組”來負責本次活動。組長由社區書記祁柱均擔任,負責整個活動的統籌規劃。副組長由婦聯主任祁麗雲擔任,負責活動的全面工作。服務小組的成員由計生服務組成員、團委志願服務隊隊員和社區辦工作人員組成,負責各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在成立服務小組後,我們立即開展社區空巢老人的調查,在各居民小組的配合下,對社區存在的空巢老人作登記存檔,作為日後開展工作的材料。

4月20日,服務小組的隊員到超市選購了大米、食用油和新鮮水果。我們逐一到空巢老人家進行探訪。老人們對我們的到來感到非常開心,連連表示感謝。我們陪着老人們聊天,聽他們講過去的歷史,聽他們訴説自己內心的空虛,聽他們反映生活的困難,聽他們感謝當今美好的生活……在聊到興致高時,老人們手舞足蹈,甚是可愛。我們跟老人們談現今的民生政策,跟他們聊社會趣聞,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解開心結,快樂生活。他們表示,兒女不在身旁確實多了許多的牽掛和寂寞,不過兒女們也有自己的難處,自己也不能給兒女添煩惱。只希望兒女們多給家裏打電話,多回家看看、坐坐。服務組的成員把老人們的心願記下了,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會作進一步的溝通,一方面我們加強與老人子女的聯繫,讓他們明白老人的心聲,一方面組織社工、志願者定期到老人家中探訪。

為了讓廣大老年人生活的充實、快樂,社區婦聯將定期在組織老年人活動,除了開展慰問活動還會舉行各類的文體活動,如老年人文化週末等等。社區婦聯將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空巢老人帶去一份快樂,獻上一份孝心,送上一份關懷,讓他們感到温暖。

我社區不斷探索解決關愛空巢老人問題,積極發揮各個部門的力量,共同關注空巢老人,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美德,也讓我們從中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奉獻愛。我們將會將這種服務精神一直髮揚下去。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7

今天是老人七十歲的生日,以前每次過生日,老人總是在這兒接女兒的電話,聽她甜甜的説:“媽媽,生日快樂!”----那時,女兒上大學。

老人臉帶微笑,也許她正在回憶以前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光。小時侯女兒那麼天真,可愛,坐在老人的身上,看見老人的白髮,她説:“媽媽,你要等我一起老哦!”老人很開心,親親她的小臉蛋----老人的眼角出現了淚珠。

現在,女兒大學畢業了,在大城市裏工作,出門時説:“媽媽,過不了多久我會來接你的。”老人眼含淚珠仍歡笑送她上車。每天她望着門口。女兒快回來了,她每天這麼想着。過年的時候,老人望着路口,最後嚥下了那冰涼而豐盛的年飯。

老人起身,拿下電話筒,聽聽!線路沒故障啊!她顫抖的掛下電話,慢慢的退回到座位上,看看頭上的太陽,陰沉沉的,被雲遮住不能出來,這樣的天氣不會太熱。

老人再次起身,又聽聽,老人的眼中掠過一絲悲哀,但她仍帶微笑,回家去,太陽也無可奈何的被壓到地平線下。

老人摸摸電話,走了,回家去!老人失望的蹣跚走着,在風中,她的身體如同一株落光葉子的殘樹。大風吹亂她的滿頭銀髮,她慢慢的走着,沒有回頭,任憑身後被颳得打轉的落葉,紛紛飛飛----

你説夠了沒有?還有很多作業等着我去做。’我站起來,跑過去,用力的搖着她那矮胖的身體”。我憤怒至極點。但事實上,我始終只是直挺挺的站在那,什麼也沒做,而那一切的一切,都僅僅完成於腦海。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外婆曾告訴她,説“當一顆星星劃過沉寂的夜幕時,就意味着一個生命的逝去”。

霎時,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他,出現了那樣的一幕,我的腦海中充滿了他的眼神。是乞求?不,不是。是祈禱?不,也不是。還是祈望?不,都不是。我不知道那年那月那天,是的,又是一個平安夜,是否真的有星星隕落,我只知道那一刻,那雙緊抓着我的乾癟的手放下了,欲言又止的嘴脣不再蠕動了,呆滯的目光消失了。他,我的爺爺,我親愛的爺爺永遠地逝去了。

不復存在的軀體與殘存的記憶,剩下的是他永遠眷戀的奶奶。

失去老伴,失去精神支柱的奶奶終於變的神情呆滯,每天總是神經質的絮叨。

久而久之,我無法忍受,我哭泣,我抱怨,我憤怒,因而剛才的我幾乎大吼。但理智的我很快冷靜下來。我似乎曉得了些什麼。

是什麼?具體的我自己也説不清楚。

我只是不斷告訴自己,有了奶奶,才有了我,有了今天的這個我。

我只是用很標準的漢語,充滿感情,但很輕的叫着“奶奶”,我試着重複着。我的心平靜多了。

我坐下來,依在她身邊,望着她。很久沒有這麼做了。在爺爺過逝後,這似乎是第一次,第一次我再靠她這麼近。滿頭的白髮,深深的皺紋,微濕的眼角和嘴角。這就是曾經隨我跑東,跟我奔西,手把手教我,攙我前進,灌輸我以瓊漿的奶奶啊!我……

“奶奶,吃午飯了”,我叫道。她再次的無動於衷,還是“唸唸有詞”。我輕輕地走過去,扶起她,到飯桌邊坐下,給她繫好飯兜。我拿起了勺子,舀了一勺和好湯的飯,怕燙,我輕輕吹了一下。一勺飯,一點菜,一口一口的,就好象她從前餵我一樣。

飯後,我俯身撿起她掉下的飯粒,就像她以前彎腰一樣。她是個愛乾淨的人,所以我倒好了水,冷熱均勻後,我放下了毛巾,拿起,絞乾,輕拭她的臉龐。我這一系列的動作,對我來説是那麼的熟悉,似曾相識。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8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隨着社會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關於子女與老人的話題一直沒間歇過。

在我國,最近10多年來空巢家庭一直呈增多之勢。1993年,我國空巢家庭中所佔的比例只有16.7%,20_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問題更為突出。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有65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佔全國家庭總數的20.09%,即1/5.全國有65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户佔22.83%,其中單身老年户佔11.46%,只有一對老夫婦的佔11.38%。

空巢老人離世無人知,箇中悲慘讓人唏噓不已,近年來類似“空巢之痛”、“獨居之殤”的新聞頻見,從某種程度來説,“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無人知”已然不再是一家之悲,不再是一個個微觀家庭的私有問題,而是一個現實而沉重的社會命題,是整個社會的共性問題。

空巢老人問題的解決,它作為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創新養老方式,營造關心愛護老年人的氛圍等;回到本質上,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由於客觀條件所限,我們不能無暇親自照顧父母,由此試問,除了我們還能有誰來一解他們的後顧之憂,給予他們必要的關懷與照顧呢?

我認為,作為子女應該自覺行動,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盡孝,絕不僅僅侷限於經濟上,更多地指的是給予老人精神上的贍養與慰藉。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對子女來説,應該把贍養父母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來完成,無論何時何地,儘量抽空回家陪爸媽“洗洗碗”,如果實在不能回去的也要經常打個電話,問候下父母。比如,在天氣變化時,給一個電話,叮囑他們記得增減衣物;在生活遇到煩惱時,和父母談談心,讓父母知道他們永遠是你最親的人。

父母含辛茹苦的撫養我們長大,小時候,我們沒有能力去回報他們,長大成人後,就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機會,正是我們反哺父母的時候。我們漸漸長大,父母卻漸漸老去。這時候,父母最需要的就是我們作為子女的關愛,他們對於物質要求並不高,只渴求精神上的財富。我們應該常常回家看看,別讓自己愛得太遲,而抱憾終身!請記住,愛父母,趁歲月正好,別讓你的父母成為空巢老人,別讓他們的等待成為你明天的遺憾。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9

暑假的一天,我和同校的一位六年級的姐姐拎着水果,相約去望嶽敬老院看望空巢老人,敬老院馬路兩旁的樹木鬱鬱葱葱,寂靜的小院空氣格外清新,地面打掃得乾乾淨淨。

敬老院的院長熱情的招待了我們,院長向我們介紹了,這裏有位最大年齡的爺爺九十六歲,其他的都在七十至八十多歲,他們住在這裏有的是子女不在身邊,有的是子女工作繁忙,沒時間照顧,還有的是沒有親人了。他們都是些心靈空虛,內心孤獨寂寞的老人。聽了院長的話之後,我想今天我一定要讓那些老人們感到温暖。我和姐姐把帶來的水果洗乾淨,由後勤的奶奶領着我們把水果送到每一位爺爺奶奶手裏。他們拿到禮物臉上的皺紋像湖面上的漣漪盪漾開來,樂呵呵的。

看到老人們有説有笑吃得津津有味,我的心裏湧出一股暖流,非常開心。接着姐姐拿出葫蘆絲為爺爺奶奶們吹起了動聽的樂曲,一旁的我也隨着音樂手舞足蹈起來。頓時,爺爺奶奶的掌聲、笑聲、讓這安靜的小院熱鬧起來。我也和老人們交談起來,舉起相機給他們照相,個個樂開了懷。看到老人們高興的樣子,我的目的達到了。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了,我們依依不捨和爺爺奶奶們告別,爺爺奶奶説非常感謝我們,我説“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高高興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這次自發的愛心活動,我深深體會到關愛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它既可以讓老人們感到快樂,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讓我們以後一起多關愛空巢老人吧!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10

“‘你説夠了沒有?還有很多作業等着我去做。’我站起來,跑過去,用力的搖着她那矮胖的身體”。我憤怒至極點。但事實上,我始終只是直挺挺的站在那,什麼也沒做,而那一切的一切,都僅僅完成於腦海。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外婆曾告訴她,説“當一顆星星劃過沉寂的夜幕時,就意味着一個生命的逝去”。

霎時,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他,出現了那樣的一幕,我的腦海中充滿了他的眼神。是乞求?不,不是。是祈禱?不,也不是。還是祈望?不,都不是。

我不知道那年那月那天,是的,又是一個平安夜,是否真的有星星隕落,我只知道那一刻,那雙緊抓着我的乾癟的手放下了,欲言又止的嘴脣不再蠕動了,呆滯的目光消失了。他,我的爺爺,我親愛的爺爺永遠地逝去了。

不復存在的軀體與殘存的記憶,剩下的是他永遠眷戀的奶奶。

失去老伴,失去精神支柱的奶奶終於變的神情呆滯,每天總是神經質的絮叨。

久而久之,我無法忍受,我哭泣,我抱怨,我憤怒,因而剛才的我幾乎大吼。但理智的我很快冷靜下來。我似乎曉得了些什麼。

是什麼?具體的我自己也説不清楚。

我只是不斷告訴自己,有了奶奶,才有了我,有了今天的這個我。

我只是用很標準的漢語,充滿感情,但很輕的叫着“奶奶”,我試着重複着。我的心平靜多了。

我坐下來,依在她身邊,望着她。很久沒有這麼做了。在爺爺過逝後,這似乎是第一次,第一次我再靠她這麼近。滿頭的白髮,深深的皺紋,微濕的眼角和嘴角。這就是曾經隨我跑東,跟我奔西,手把手教我,攙我前進,灌輸我以瓊漿的奶奶啊!我……

“奶奶,吃午飯了”,我叫道。她再次的無動於衷,還是“唸唸有詞”。我輕輕地走過去,扶起她,到飯桌邊坐下,給她繫好飯兜。我拿起了勺子,舀了一勺和好湯的飯,怕燙,我輕輕吹了一下。一勺飯,一點菜,一口一口的,就好象她從前餵我一樣。

飯後,我俯身撿起她掉下的飯粒,就像她以前彎腰一樣。她是個愛乾淨的人,所以我倒好了水,冷熱均勻後,我放下了毛巾,拿起,絞乾,輕拭她的臉龐。我這一系列的動作,對我來説是那麼的熟悉,似曾相識。

老人是需要午休的,以前奶奶就有這習慣,相信現在的她同樣的需要。我攙她到牀邊,解掉釦子,除去外套,鞋子,褲子。三月的江南,還是有那麼一點冷的,不過我泡了熱的水袋,這對老人很實用,至少我這麼認為。我問道“暖和嗎”?她依舊沒有回答。我給她塞好被子,我想這樣她會更暖和的。我開始哼歌。奶奶睡着了,真的很像個超齡嬰兒。這回她一定睡的很香,因為我第一次再聽到她的鼾聲,儘管很輕。我想這不應僅僅是搖籃曲的作用吧。

近兩個小時後,她醒了。我幫她穿好衣服。

該吃藥了,是我所討厭的中藥,聞着都有苦的感覺。不過我準備了加杏子。這次她沒有再皺眉。

喝完藥,我帶她出去散步。我已記不清最近的一次是何時。

“看,好美的夕陽!”我歎到。它即將消失,卻依舊好美,它以漫天的紅色宣誓着它的偉大,因為它犧牲自己,托起明天的朝陽。

不只為什麼,頓時,我回頭。我看到奶奶正看着我,露着欣然的笑。這也是第一次,第一次再見奶奶的笑。

剎那間,我明白了,爺爺的眼神,是信任,是看到了希望,他堅信,我們會好好照顧奶奶。

“奶奶”我終於大聲叫了出來。我好想奔過去,抱着奶奶,説“我不知到明天,甚至是下一分鐘,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不知道,但你是我最親,最愛的奶奶,永遠,永遠。我會永遠對你好,從點點滴滴。”但我的視線早已模糊。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不知出自哪位哲人之口。“你的上半世我無法參與,你的下半世我奉陪到底。”

朋友們,珍惜這可能是剛剛開始又可能是稍縱即逝的愛與被愛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從關愛老人開始。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11

前幾天,父親因身上出皰疹住進醫院,那天二姐打電話説父親腿疼,小便尿不出。她陪着上醫院檢查,原來是出皰疹引起的。皰疹從大腿一直到膝蓋彎處都是,有的已經破了。醫生説這麼嚴重怎麼才來看,父親説;“剛開始不知道是什麼,以為起的小疙瘩沒在意。”大夫讓住院,可有沒有牀位,只有特殊病牀要幾百元一天,父親嫌貴不住,我説牀費我拿他也不住。無奈只好每天早晚來醫院打點滴,還得做理療,還開點藥清洗。二姐説:“因為皰疹起的地方,父親不好意思讓我們女兒弄,只好讓弟弟晚上下班後幫他用藥清洗。”

折騰了兩天後,二姐又打來電話説:“父親始終小便不出,今天大夫給下的導尿管,這樣行走不便只得住院了,讓我問問有沒有病牀。”聯繫之後告訴説現在只有4百元一天的高間了。我説那也得住,我急急忙忙趕過去後,父親已經安排在病房裏,條件特別好,外面一間像客廳,有沙發、冰箱、微波爐、電視像賓館一樣。裏間一張大牀,衞生間挺大,可以洗澡,也有電視。父親説:“行啊,就當住賓館了”。

住了四天後,父親就又張羅要出院,説牀費太貴,這時導尿管也撤了,他非得出院,也只好順從他出了院。

沒幾天,弟妹又打來電話説父親又住院了,還是小便不出,這次下導尿管遭老了罪了。我趕緊到醫院,父親靠在那不能動,我説他:‘説不讓你出院,你非得出院,又得遭次罪。”父親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嘟囔着牀費不是太高了嗎。我説:“這次你可得好利索了再出院,現在牀位多緊張,老找人也不是回事呀。”

接下來的日子,每天去看父親,晚上給他送飯,每次見到他吃的特別香的樣子,心裏特別酸。一想到八十多歲的人了,自己獨守着一座空房,每天自己糊弄的吃一口飯,心裏就會增添一種莫名的悵惘。雖然有兒有女,可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也只能是空餘時間看看他,幫助他乾點家務,也幫他找過保姆,可是都不如意,不是人家不願意幹,就是我們不如意,還是他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多。

自從十年前母親去世後,父親就自己一個人過,雖然身體還算硬朗,平時也很少生病,但面對空房總覺得特孤獨。父親經常説:“我一個人一天就像個啞巴一樣,沒有人説話,沒有人來往。人老了都是這個樣子,死了也就是一夜間的事。”聽了父親的話,我心裏堵得慌,鼻子酸得像灌了醋直往下流。

看到那些守着空巢的風燭殘年的老人,看到我那日漸衰弱的白髮父親,我的壓抑的情感無處表達。我更不敢想象這種淒涼的空巢景象還會持續多長時間。雖然他們不缺吃不缺穿,可精神上卻感到特別的空虛和寂寞。有時我也在想,等我們老了的時候,會不會也像今天老人那樣守着一座大房子,過着淒冷而孤獨的生活。其實我們現在已經也是這樣了,孩子結婚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們也是隻剩下兩人,只不過我們現在身體還好,每天還要忙碌生意,所以還沒感到孤獨。現在的老人好在子女還多些,有事的時候,兄弟姐妹可以一起忙活。我不敢想,等到我們不能動時,我們的情景會是怎樣。我們的下一代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長大成人後要肩負照料兩邊四個老人的巨大責任,即使有心也無力呀。

目前我國已經完全步入了老齡化社會,空巢老人已並不鮮見,甚至説已經較為普遍。父母通常獨守家宅,畢竟子女們有自己的工作與事業,大多有自己的家庭,他們通常在週末才能回到父母身邊團聚。可以説,空巢老人現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大勢所趨。

所以關注空巢老人的問題,已是一件大事了。只有把老人的事情辦好了,讓他們不再寂寞、不再孤獨,讓他們快樂幸福地歡度晚年,子女們才能更好地工作以建設祖國大家園,社會才能更加安定團結、繁榮富強。

我認為首先應常回家看看。父母也許並不缺錢花,也許並不需要幫忙幹活,他們需要的僅僅是有人陪着説説話,與子女一起熱熱鬧鬧過一會兒,看到子女的健康與幸福,他們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而不是物質與錢財,因而首要的是我們常回家看看。

其次,我們應大力建設老年公寓。普及集羣式養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大力開發供老年人生活的老年公寓,既可以讓他們互相照顧、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避免精神上的孤獨,也可以減輕子女負擔讓他們安心工作,更可以增加相當一大批工作崗位,緩解就業壓力,給失業人員提供新的就業途徑,可謂一舉數得的好思路,何樂而不為呢?

希望到我們老了的時候,社會這種空巢老人的現象能徹底地改變,能讓子女和老人都不在為這個問題而擔憂和煩惱。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12

隨着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了。許多人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陪伴老人,老人們也只能自己生活。這樣的老人就是“空巢老人”。

我的鄰居也是兩個“空巢老人”,他們的兒女都很少回來,總是為工作四處奔波,甚至連電話都很少打來。也許,我應該幫幫他們。我曾不止一次的有這樣的念頭。

終於有一天,我下定決心要去看望他們。就這樣,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我走進了鄰居家,家裏有些簡樸,一張兩老吃飯的陳舊餐桌和一個小小的電視機。老奶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老爺爺坐在木椅上聽着收音機。看到這些,我心裏感到酸酸的。爺爺奶奶很歡迎我的到來,老奶奶忙着給我倒水,爺爺關掉收音機拉我到他身邊做下,不停的問我的學習和生活。我頓時覺得他們多麼需要與人交流,需要我們去關愛啊!不一會兒,屋子裏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臨近中午,窗外的陽光格外明媚,我拉着爺爺奶奶的手,走進公園,呼吸新鮮空氣,看着公園裏的新氣象,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但又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傷,我看到了他們的孤單,我想他們一定是想念自己的兒女了。

離開鄰居家,我一直希望再為爺爺奶奶做些事。經過一番躊躇,我撥通了爺爺奶奶大兒子的電話。在電話裏我告訴叔叔,要常回家看望父母,工作再忙哪怕一個電話也能讓老人感受到愛。叔叔被我感動了,直誇我是懂事的好孩子,並保證以後儘量常回家看看,哪怕是一個電話。

現在,陪老爺爺老奶奶聊天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讓自己快樂,也讓老人不再孤單。讓我們一起加入關愛空巢老人的行動中來吧,關愛自己的老人,關愛身邊的老人,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温暖,充滿愛!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13

七月二十二日下午,我們如期舉辦了第二項社會實踐活動——進社區,看望空巢老人。

三點半的時候,我們在城慶社區旁邊的一個小公園裏集合。一共有十五名同學。社區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告訴我們今天要去看望的兩户空巢老人的一些情況。我們在這兒舉行了活動儀式,劉老師和兩名主持人講了話。然後,我們就去城慶社區裏看望空巢老人。

我們用前幾天勤工儉學賺來的錢給老奶奶買了牛奶、香蕉、西瓜、牀單。同學們帶着慰問品走到了一條狹窄的小巷裏,裏面有一間屋子,屋子裏很簡陋,設備也很簡單,裏面有一位可憐的老奶奶,頭髮花白。聽社區的兩位工作人員説,老奶奶只有五十八歲,得了一種不治之症,看上去像六七十歲,臉上佈滿了皺紋,又黑又瘦。家裏邊只有老奶奶一個人。老奶奶看見我們走了進來,又驚訝又歡喜。我們把東西放到桌上,幫助老奶奶打掃了房屋,把嶄新的牀單鋪在牀上,還和老奶奶聊了一會兒。臨走的時候我們向老奶奶告了別。對她説:“老奶奶,我們會經常來看您的”。老奶奶感動萬分,流下了淚水。我們離開了老奶奶的家。

接着,我們又去看望另一位空巢老人。我們來到財校院裏,在一幢破舊的樓房前停了下來,走進樓門,裏邊陰暗潮濕,我們排隊上了樓,看到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今年七十八歲,家裏邊亂糟糟的,我們給老奶奶放下了慰問品,同樣給牀上鋪了嶄新的牀單,並打掃了衞生,老奶奶高興得不知説什麼好。

從老奶奶家出來,我們還去打掃了社區的衞生。有很多記者阿姨為我們攝了像並採訪了我們,她們都很支持我們。

這次經歷是我們成長中難以忘記的。我們親身體驗了生活的貧困和辛苦,親眼目堵了一幕幕扣人心絃的畫面。

我們的.活動結束了,短暫的慰問,深深地觸動了我,看着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裏第一個感覺就是難受,但想到今天我們給了他們温暖,給了她們快樂,又覺得很開心,在這一天,從與同學、與老師、與老奶奶的交流中。我們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寬容,懂得了愛的力量,今後我們會經常去看望這些空巢老人。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14

這天早上,我在陽台上看風景,恰巧看見住在對面樓的一位老奶奶也站在陽台上,她正在晾衣服。晾完衣服後,老奶奶就在陽台上找了張凳子坐下來休息。她大概跟我一樣在看風景吧!我沒有多想,回屋做作業去了。

轉眼間,到了吃午飯的時間,我站在窗前向對面樓望去,那位老奶奶還坐在陽台上。老奶奶怎麼一直坐在陽台上呢?她睡着了嗎?

吃飯時,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對面樓的老奶奶為什麼從早上到現在一直在陽台上坐着呢?”“她的兒女不在家,也許她是坐在陽台上透氣吧。”媽媽回答。

可我還是不放心,吃過午飯,我便走到老奶奶家的樓下大聲問道:“奶奶,您在幹嗎?為什麼一整天都坐在陽台上呀?”“都是我沒用,早上在陽台上晾衣服,風把門關上了,我就回不去了。”奶奶的語氣既傷心又無奈。我聽了也十分驚訝:“這麼説,您連午飯也沒吃嗎?”老奶奶點了點頭。我十分過意不去,怪自己沒早點想辦法幫助老奶奶。我趕忙説:“奶奶,您快把家門的鑰匙扔下來給我,我到您家去幫您開門!”“這……”老奶奶猶豫了。“奶奶,您不相信我嗎?要不我叫媽媽跟我一起去您家!”老奶奶連忙回答:“不,不!我是擔心太麻煩你了!”説着,老奶奶用顫抖的手解下了胸前的鑰匙,並把鑰匙扔了下來。我連忙撿起鑰匙,跑上樓替老奶奶開了門。

老奶奶不停地向我道謝,看着老奶奶家裏陳舊的擺設和桌子上的飯菜,我猜想:老奶奶的子女大概很少回來陪她,她自己一個人多麼寂寞呀!要是沒人發現她被關在陽台上,怎麼辦呢?

空巢老人不僅需要社會的關注,更需要家人的關心。請多回家陪陪爸爸媽媽吧,對父母的愛經不起等待!

提倡關愛空巢老人心得 篇15

孝敬父母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剛開始的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到現在的青少年,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與教悔。是他們給予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權利。我們能生活在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養育了我們。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教會了我們人生中的每一個第一,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走第一步,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説第一句話,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認第一個字……如果沒有我們親愛的父母,就沒有我們。所以,孝敬父母是我們天經地義的事,是我們應盡的義務,也是我們最起碼做人的道理。

記得父母教導我們時常説:“我們吃的鹽比你們吃的米還多,我們過的橋比你們走的路還長。”我們卻總是那般年少輕狂,不以為然。我們忽略了當歲月無聲溜走時在他們面龐和兩鬢留下的痕跡。他們總願意對我們傾之所有,而我們總固執地認為這已不合時宜。我們便像初生牛犢,亂闖亂撞,直至遍體鱗傷,然後奔向他們,頭枕他們的胳膊,舔舔傷口,又繼續前行。下雨時,父母為我撐起一把温情的傘;傷心時,父母用他們那火一般的心來融化我心中的不爽。他們常因我的歡樂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悲傷而愁上心頭。在他們那甜蜜的笑裏,我又發現他們的額頭上多了根根皺紋,鬢角上多了屢屢白髮。他們每多一根皺紋,我心中就多一份內疚,這都如樹根般扎入我心中。

時間的流逝,許多往事已經淡化了,可在我歷史的長河中,有一顆星星永遠閃亮,那便是親情。時間可以讓人丟失一切,親情卻割捨不去。時間可以讓世界萬物變得異同繁樣,全天下父母的心卻是一樣的。父母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卻是不變的。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最真摯的的愛,生活中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是震撼心靈的事。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

俗話説“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那麼父母的恩如山重,我們怎樣來回報呢?我有時在不知不覺間,便想到了郊外。啊,這那裏才是最美的,那裏才擁有最美妙的風景:在藍天下,一望無際的田野綠油油的,好像永遠也看不到盡頭;往上看去,一朵朵可愛的白雲把天空映襯得那麼漂亮;在近處和遠處,不時便會有一朵嫵媚的小花,煞是可愛。頓時,我的腦海裏出現了我的父母在田地裏,把背彎得像弓箭般,他們累嗎?我忍不住的對我腦海裏的“希望田野”熱淚盈眶。他們都是為了什麼?不管天氣怎樣惡劣,也阻擋不了他們那匆匆的腳步。一有好吃的時,他們不捨得吃,把腳步放得那麼慢,害怕好東西被自己吃了似的。一要是為了家,為了兒女的事,他們的腳步比箭還快,害怕和自己強似的。

就僅僅憑這些我們就不得不孝敬父母!感恩是對生活的態度,人人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把這顆心利用起來,學會感恩,孝敬父母。有人説:“幸福是樸實的。想要獲得它並不難——只要你有一顆感恩之心。”對啊,生活中的點滴感動,不正鑄就了我們的幸福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如果説真有上帝,那麼他賜給我的最大幸福,就是我擁有一個好的父母。深夜是為我蓋的一次次被子,上學時的一句句叮嚀……都給予我一次次感動。為了這些感動,為了滿足我的心靈,我決定還父母一個嶄新的春天!

學會感恩,孝敬父母。你就會發現被心靈折射的陽光是多麼燦爛,在愛的沐浴下成長是多麼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