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精選8篇)

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精選8篇)

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1

農業,目前在很多鄉村仍是一種重體力勞動。當需要重體力勞動者的鄉村,因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時,老年人——這個體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羣體,將面臨怎樣的困難?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調查結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個調查小組,分赴全縣各鄉村,入户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難”——生活難、看病難、辦事難、得到情感慰藉難。

由於經濟欠發達,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有4。9萬人,其中“空巢老人”1。88萬人,佔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38。39%。

(一)收入不足

近九成仍須從事農業生產

100元能幹什麼?對城裏人來説,可能買件衣服都不夠,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個月的所有“收入”加起來,也就百元左右。

調查隊員走進王仙鎮油司徒村2組李發普的家。這是一個“冬冷夏熱”、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歲的李發普和他84歲的瞎眼老伴生活在這裏。雖然有四兒兩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難,無力將他們接到身邊贍養。“大兒早就下崗了;三兒、四兒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兒老大不小了還娶不上媳婦;兩個女兒也嫁在農村,生活比較困難。”老人一臉無奈地説,“只有二兒有工作,條件好點,現在每月給我們50元養老錢。”這50元孝敬錢,加上老兩口每人每月55元新農保和 45元農村低保,就是他們的所有收入。算下來,每人每月125元。

李發普夫婦在竹溪縣的“空巢老人”中,還算是“富裕户”。調查隊員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養老保險金,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説其他方面了。從經濟上説,王仙鎮6200多名鰥寡孤獨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對要好。他們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無憂,有的居家養老也享受了國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為困難。

收入不夠靠什麼?醴陵1。88萬“空巢老人”中,必須從事生產勞動的就有1。68萬人,佔到近九成。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政府應進一步調高新農保養老金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

(二)看病太難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則幾乎無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導致“看病難”,竹溪是山區,交通不便,更加劇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難”。在大山裏,有的農户家距村衞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衞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交通問題不僅加劇看病難,老人們領農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邊遠地區的“空巢老人”到銀行代發點領款,所領資金還不夠往來車費。交通條件較好的王仙鎮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鎮裏領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車費。

衞生醫療部門應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讓“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開展巡診活動,定期為“空巢老人”檢查身體,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報銷比例,減少自費數額,減輕其經濟壓力;銀行代發部門應開展送款上門活動,讓行動不便、路途遠的“空巢老人”在家領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難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鎮司徒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醴陵市絕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王仙鎮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裏連電視機都沒有。

醴陵市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對象就是村幹部。為此,縣裏要求村幹部或老人的親屬與村組簽訂聯繫責任書,聯繫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繫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瞭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政府還應加強老齡服務機構、隊伍、項目建設,保障村級老年協會正常運轉,逐步培養專業服務人員。同時,逐步開展村級老人活動室、文化圖書室、健身運動場所建設,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空巢老人生活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

農業,目前在很多鄉村仍是一種重體力勞動。當需要重體力勞動者的鄉村,因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時,老年人——這個體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羣體,將面臨怎樣的困難?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調查結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個調查小組,分赴全縣各鄉村,入户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難”——生活難、看病難、辦事難、得到情感慰藉難。

由於經濟欠發達,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有4.9萬人,其中“空巢老人”1.88萬人,佔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38.39%。

(一)收入不足

近九成仍須從事農業生產

100元能幹什麼?對城裏人來説,可能買件衣服都不夠,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個月的所有“收入”加起來,也就百元左右。

調查隊員走進王仙鎮油司徒村2組李發普的家。這是一個“冬冷夏熱”、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歲的李發普和他84歲的瞎眼老伴生活在這裏。雖然有四兒兩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難,無力將他們接到身邊贍養。“大兒早就下崗了;三兒、四兒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兒老大不小了還娶不上媳婦;兩個女兒也嫁在農村,生活比較困難。”老人一臉無奈地説,“只有二兒有工作,條件好點,現在每月給我們50元養老錢。”這50元孝敬錢,加上老兩口每人每月55元新農保和 45元農村低保,就是他們的所有收入。算下來,每人每月125元。

李發普夫婦在竹溪縣的“空巢老人”中,還算是“富裕户”。調查隊員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養老保險金,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説其他方面了。從經濟上説,王仙鎮6200多名鰥寡孤獨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對要好。他們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無憂,有的居家養老也享受了國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為困難。

收入不夠靠什麼?醴陵1.88萬“空巢老人”中,必須從事生產勞動的就有1.68萬人,佔到近九成。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政府應進一步調高新農保養老金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

(二)看病太難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則幾乎無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導致“看病難”,竹溪是山區,交通不便,更加劇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難”。在大山裏,有的農户家距村衞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衞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交通問題不僅加劇看病難,老人們領農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邊遠地區的“空巢老人”到銀行代發點領款,所領資金還不夠往來車費。交通條件較好的王仙鎮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鎮裏領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車費。

衞生醫療部門應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讓“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開展巡診活動,定期為“空巢老人”檢查身體,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報銷比例,減少自費數額,減輕其經濟壓力;銀行代發部門應開展送款上門活動,讓行動不便、路途遠的“空巢老人”在家領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難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鎮司徒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醴陵市絕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王仙鎮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裏連電視機都沒有。

醴陵市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對象就是村幹部。為此,縣裏要求村幹部或老人的親屬與村組簽訂聯繫責任書,聯繫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繫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瞭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政府還應加強老齡服務機構、隊伍、項目建設,保障村級老年協會正常運轉,逐步培養專業服務人員。同時,逐步開展村級老人活動室、文化圖書室、健身運動場所建設,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2

此次社會實踐對空巢老人的關注活動旨在呼籲全社會共同關心空巢老人並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決此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老年人過去都為社會創造過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有享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權利,如果一個社會的老年羣體晚境淒涼,勢必嚴重影響勞動人口的積極性,不利於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從諸多方面講我團隊對空巢老人的調研幫扶活動意義深遠。

總之,在現代新農村的建設中,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農村留守老人作為老人這一弱勢羣體中的一個“脆弱羣體”,我們必須採取措施為這一羣體做些幫助,為促進和諧老齡生活做貢獻,為老齡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郚山鎮黃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吾山鎮隸屬於山東濰坊安丘市,位於安丘市西南部,西與臨朐交界,南與沂水接壤,面積113平方公里,該鎮有10886户,人口3.7萬,耕地面積5.6萬畝。下轄店子村,亭子村, 小窪村,卜家莊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黃皿旺村,閉門山村等68個村委會。

郚山鎮是典型的以農業經濟發展為主的偏僻鄉鎮,產業結構單一,剩餘勞動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黃皿旺村位於郚山鎮的東北方向,距離郚山鎮中心位置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買賣,是典型的農村自足型發展方式。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的停滯青壯勞動力流失顯現存在上升趨勢,留守家庭在全鎮具有代表意義。

2. 調查方法:

2019年6月,中新網公佈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統計結果,結果顯示了全國人口老齡化持續增加的態勢。不同於部分學者將調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體系的研究上,本調研團深入基層,親身觸及農村養老機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問卷調查、查閲文獻及入户典型調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鎮醫院的院長、鎮政府祕書長、鎮敬老院的院長做了相關的瞭解。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醫療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負擔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户典型訪問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分析

(一)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

隨着子女紛紛外出務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後,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問卷的分析,只有34.8% 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子女外出後,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老人大多過着 “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勞動,但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空巢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老人的經濟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顧、孫輩撫養負擔重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個張爺爺,早上下着濛濛細雨,他獨自一人拄着枴杖提着摺疊椅,走了近兩個小時的路來鎮上輸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時,老人的行路艱難卻沒有子女照料,讓人心酸。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普遍存在,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四)就醫難、醫療費用不足問題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通過我們對外來務工子女調研的結果顯示84.6%的留守老人身體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我國針對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財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老年人的經濟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時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勞動、生活負擔及撫養孫輩的負擔。因此,為了適應這些變化,社會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政策方面

社會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台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過我們對城鎮居民的調查,社會對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級政不夠完善,因此政府應該出台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約有60%城鎮居民對農村留守老人不關注,因此必須增強社會尊老愛老的意識,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 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 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創建美好的生活。

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對於老人特別是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的老人進行照顧。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1. 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繫,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瞭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通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和諧社會。

結束語:

老齡化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加劇並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影響國家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研究該問題的一批專家學者在研究時採用慣用的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但由於部分人數據統計的出入較大,所以多數的研究稱不上典型,結果也就沒了意義。

在研究農村老人生活現狀這一問題時,團隊初步分析歸納了農村老年人的構成後發現其存在很大共性。考慮到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較差不利於驗證。團隊決意跳出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另闢研究蹊徑,從以户為單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實證的方法解構農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間。

團隊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個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發現了老人們的幾個問題:一,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時還要管護孫輩;三,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四,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決等幾個問題。當然,各級黨委,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採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幫扶等具體的措施。而為了解決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多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實施電信問候,推進入户撫慰活動等。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切的體會到團隊團結起來無與倫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體會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難。團隊成員從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關愛留守老人,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了服務意識,並在深層挖掘出“留守老人”的問題。在與鎮政府,村大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當然,對老人盡一些綿薄之力,也使我們更明瞭自己的能力有限,關注留守老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最初的一個想法到一紙策劃案,從一紙策劃案到一個暑期的調研考證,從調研考證到厚厚的一摞調查報告,整個團隊一路走來,收穫頗豐,感觸最深的還是"實踐出真知"。

為期一週的社會暑期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瞭解,有效的實現了了解社會、鍛鍊自我、增長才幹、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為我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麼好的機會出去鍛鍊、體驗生活。

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3

州府社區位於凱裏市西北面,東以文化路為界,鄰洗馬河街道,南以北京路為界,鄰年夜十字街道,西以市府路為界,鄰城西街道,北以營盤東西路為界,鄰本街道的年夜閣社區和樑子巷社區。面積約0。24平方公里。轄區內駐有州、市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共66個,總人口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1072 人,佔總人口的9。8% ,空巢老人24人,佔老齡人口的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佔空巢老人總數的25%。根據凱裏市老齡工作委員會《關於展開城鎮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的通知》精神及西門街道的相關要求,州府社區居委認真組織人員展開調查工作,現將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查對象

居住在本社區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瞭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辦法,加強城鎮空巢家庭艱鉅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户調查。

四、調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於男性,70歲以上的佔多數。本次調查對象24人,男性9人,佔被調查對象的37。5%,女性15人,佔被調查對象的 62。5%;60—69歲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9。2%,70歲以上1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佔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佔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佔 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佔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佔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佔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國小及腫恣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佔4。2%,國小11人,佔45。8%,國中6人,佔25%,高中5人,佔20。8%,大專1人,佔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能力。在被調查的24位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佔62。5%,一般的5人,佔20。8%,兩項合計20人,佔83。3%,身體差的4人,佔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佔79。2%,身體不好的5人,佔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佔20。8%,一般的7人,佔29。2%,精良的10人,佔41。7%。無子女的2人,佔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佔70。8%,其它的5人,佔20。8%。

可見,“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願望:

1、日常生活的幫助: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考慮,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願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願意到敬老院過集體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應該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 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沒有與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於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通過軌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許多老齡工作者和城鎮基層工作者深入思考、積極探索的問題。

六、對策建議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改變的成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特殊羣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通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建議。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軌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 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特別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非常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可以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係。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由於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讚譽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考慮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件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數據庫。將社區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數據庫。二是建築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絡。通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展開“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矯捷展開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艱鉅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幫助,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對象重點幫、突發事件及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等,以保儘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免意外情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區各級黨政領導支持下,調整充實社區老年組織機構,採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展開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遊等內容的各項活動,特別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置電視、聊天、健身等多種活動項目,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除孤獨寂寞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常使老人處於無人照顧,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生命受到威逼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社區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況,並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閒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提供買菜煮飯、購物、打掃衞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採取結對幫扶辦法,對高齡、體弱動作不便且經濟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

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4

為進一步瞭解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縣老齡辦依據省、市老齡辦文件精神,今年,在全縣開展了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基本情況、經濟收入、勞動現狀、健康狀況、需求狀況等主要生活方面的調查,現綜合報告如下:

一、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全縣老年人口8216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3.99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個百分點。老齡化進程逐年加快。

調查顯示,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佔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佔48.3%,女性16925人,佔 51.6%。配偶健在18377人,佔56.11%,與孫子們同住20192人,佔61.1%,(主要留守照顧孫子所至),單身獨居8176人,佔 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佔33.27%。(主要是80歲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佔50.77%),必須參加勞動生產的13906人,佔42.46%。既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11925人,佔36.41%。有經濟收入4321人,佔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佔51.5%。感到寂寞孤獨8340 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佔3.6%,空巢老人身體健康良好的10523人,佔 32.13%,健康一般、較差、非常差的佔大多數。

二、農村空巢老人家庭現狀

1、經濟狀況

經濟支持是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安度晚年的物質基礎。農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間勞動所得獲取經濟收入或依靠子女給予的生活費作為生活來源。其收入分佈不勻,36.4% 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貧困的還有12925人,佔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佔3.75%。因此有 78.8%的農村空巢老人仍然經常參加勞動和既勞動又照看孫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狀況差(雖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來供養孩子上學,對家庭裏日常生活開銷主要還是老人耕種所得)。

2、健康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夠自理,32.13%的老人身體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為較差或非常差。當遇到疾病時,多采用簡單治療,小部人因為經濟原因放棄治療。99.3%的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8%以上的老人對新型農村合作比較滿意,認為能解決看難問題,尤其是“復明工程”對農村白內障老人來説是福音,免費摘除白內障,普遍反映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真好。

3、需求狀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村空巢老人有權益保障要求8491人,佔25.9%,感到寂寞孤單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 22.7%。從老人們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醫療保障,養老金和需要人照顧,分別佔52.3%、49.2%、41.3%、 33.8%和22.7%。由此可見農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4、閒暇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較低和經濟有限原因,絕大部分老人以串門聊天為主,家庭經濟好點的以打牌為次之。加之村級老年協會的文體活動中心、室、場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們户外活動只好如此。在精神層面上,76.5%的老人感覺生活有壓力,壓力主要來自經濟收入,照顧孫子,忙於種地、又怕生病等幾個方面,因為子女多在省外務工,所以子女們主要是給生活費和打電話來慰問老人,很少能親自照顧,幾乎都是一年回來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農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縣農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縣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務農的只有4.2%。所以,78.8%農村空巢老人必須勞動和又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們都會“活到老,幹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謂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終身未婚,有的老人雖已結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經去世,有的只一個女兒,女兒一旦出嫁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顧老人就有次數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縣單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佔25.1%。

3、代際差異

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老少兩代人對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自由的要求會越來越強烈,傳統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經不適應人們的這種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進入城市,農村的父母一般都不會與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選擇獨自居住或留在農村老家。當然,農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產生也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兒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關係的溝通缺少聯繫的中介和橋樑,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兒媳和孫子分開住,子女贍養老人的觀念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等等。

四、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建議

農村老年人問題是突出的民生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户,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雲夢,幸福雲夢的重要高度,積極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建議如下:

1、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補充,全面推行協議養老、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同時,商業養老保險應得到推廣和發展。逐步落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建立健全高齡補貼制度。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範圍,“五保”老人全額財政供養。完善鄉級養老院設施,提高服務水平。

2、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網絡建設。從這次調查中看出,全縣村級老年人協會建設不足40%,老年活動中心、室、場地更少。村級老齡工作網絡建設滯後,嚴重影響老齡工作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村級老年協會是關心老年人生活、體貼老年人難處,解決老年人家庭矛盾,檢查督促家庭贍養情況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組織,能直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難處和實際困難。加強鄉村兩級老齡工作網絡建設,積極應對老齡化,各級黨委政府應刻不容緩地擺上議事日程。為形XX縣、鄉 (鎮)、村三級老齡工作格局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投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級老年活動室、活動中心,老年人圖書報刊閲覽室、室等,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3、進一步開展 “敬老志願者”活動。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助老,營造敬老氛圍,建立長期服務機制,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縣直各部門、各單位、企事業單位,要積極組織本單位本部門在職的年輕人和社會“志願者”,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聯繫一個空巢老人家庭長年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幫助他們疏通渠道,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鄉村兩級可組織低齡“老年志願服務隊”,就近為高齡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殘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務。

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5

州府社區位於凱裏市西北面,東以文化路為界,鄰洗馬河街道,南以北京路為界,鄰年夜十字街道,西以市府路為界,鄰城西街道,北以營盤東西路為界,鄰本街道的年夜閣社區和樑子巷社區。面積約0.24平方公里。轄區內駐有州、市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共66個,總人口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1072 人,佔總人口的9.8% ,空巢老人24人,佔老齡人口的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佔空巢老人總數的25%。根據凱裏市老齡工作委員會《關於展開城鎮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的通知》(凱老齡辦發【2019】1號)精神及西門街道的相關要求,州府社區居委認真組織人員展開調查工作,現將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查對象

居住在本社區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瞭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辦法,加強城鎮空巢家庭艱鉅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户調查。

四、調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於男性,70歲以上的佔多數。本次調查對象24人,男性9人,佔被調查對象的37.5%,女性15人,佔被調查對象的 62.5%;60-69歲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9.2%,70歲以上1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佔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佔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佔 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佔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佔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佔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國小及腫恣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佔4.2%,國小11人,佔45.8%,國中6人,佔25%,高中5人,佔20.8%,大專1人,佔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能力。在被調查的24位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佔62.5%,一般的5人,佔20.8%,兩項合計20人,佔83.3%,身體差的4人,佔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佔79.2%,身體不好的5人,佔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佔20.8%,一般的7人,佔29.2%,精良的10人,佔41.7%。無子女的2人,佔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佔70.8%,其它的5人,佔20.8%。

可見,“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願望:

1、日常生活的幫助: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考慮,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願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願意到敬老院過集體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應該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 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沒有與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於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通過軌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許多老齡工作者和城鎮基層工作者深入思考、積極探索的問題。

六、對策建議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改變的成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特殊羣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通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建議。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軌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 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特別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非常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可以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係。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由於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讚譽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考慮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件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數據庫。將社區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數據庫。二是建築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絡。通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展開“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矯捷展開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艱鉅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幫助,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對象重點幫、突發事件及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等,以保儘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免意外情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區各級黨政領導支持下,調整充實社區老年組織機構,採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展開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遊等內容的各項活動,特別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置電視、聊天、健身等多種活動項目,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除孤獨寂寞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常使老人處於無人照顧,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生命受到威逼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社區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況,並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閒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提供買菜煮飯、購物、打掃衞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採取結對幫扶辦法,對高齡、體弱動作不便且經濟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

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6

農業,目前在很多鄉村仍是一種重體力勞動。當需要重體力勞動者的鄉村,因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時,老年人——這個體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羣體,將面臨怎樣的困難?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調查結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個調查小組,分赴全縣各鄉村,入户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難”——生活難、看病難、辦事難、得到情感慰藉難。

由於經濟欠發達,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有4.9萬人,其中“空巢老人”1.88萬人,佔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38.39%。

(一)收入不足

近九成仍須從事農業生產

100元能幹什麼?對城裏人來説,可能買件衣服都不夠,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個月的所有“收入”加起來,也就百元左右。

調查隊員走進王仙鎮油司徒村2組李發普的家。這是一個“冬冷夏熱”、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歲的李發普和他84歲的瞎眼老伴生活在這裏。雖然有四兒兩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難,無力將他們接到身邊贍養。“大兒早就下崗了;三兒、四兒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兒老大不小了還娶不上媳婦;兩個女兒也嫁在農村,生活比較困難。”老人一臉無奈地説,“只有二兒有工作,條件好點,現在每月給我們50元養老錢。”這50元孝敬錢,加上老兩口每人每月55元新農保和 45元農村低保,就是他們的所有收入。算下來,每人每月125元。

李發普夫婦在竹溪縣的“空巢老人”中,還算是“富裕户”。調查隊員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養老保險金,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説其他方面了。從經濟上説,王仙鎮6200多名鰥寡孤獨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對要好。他們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無憂,有的居家養老也享受了國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為困難。

收入不夠靠什麼?醴陵1.88萬“空巢老人”中,必須從事生產勞動的就有1.68萬人,佔到近九成。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政府應進一步調高新農保養老金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

(二)看病太難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則幾乎無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導致“看病難”,竹溪是山區,交通不便,更加劇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難”。在大山裏,有的農户家距村衞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衞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交通問題不僅加劇看病難,老人們領農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邊遠地區的“空巢老人”到銀行代發點領款,所領資金還不夠往來車費。交通條件較好的王仙鎮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鎮裏領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車費。

衞生醫療部門應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讓“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開展巡診活動,定期為“空巢老人”檢查身體,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報銷比例,減少自費數額,減輕其經濟壓力;銀行代發部門應開展送款上門活動,讓行動不便、路途遠的“空巢老人”在家領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難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鎮司徒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醴陵市絕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王仙鎮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裏連電視機都沒有。

醴陵市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對象就是村幹部。為此,縣裏要求村幹部或老人的親屬與村組簽訂聯繫責任書,聯繫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繫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瞭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政府還應加強老齡服務機構、隊伍、項目建設,保障村級老年協會正常運轉,逐步培養專業服務人員。同時,逐步開展村級老人活動室、文化圖書室、健身運動場所建設,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7

你可能很難想象公園裏那些神態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本是到了盡享天倫之樂之時,卻只能深居獨處,望“子女”而興歎。“空巢老人”這個原本生僻的詞語,如今是一個沉重的社會話題,而這個話題也成了我和小組其他成員這個暑假中為期一週的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

走進某某市某某區的居委會辦公室,在簡單的介紹了自己及説明來意之後,該居委會中的一位女性負責人在以後的一星期中接待了我們。在與這位負責人的交談以及走訪中,我們驚訝地發現該區的獨居老人數量近幾年來呈現明顯上的升趨勢。該區60歲以上老人人數為260於人,佔社區總人口的20%,而其中的“空巢老人”比例也高達40%,這一數據遠遠高於常熟全市的平均水平,我不禁為這樣的一組數據感到震驚和難過。

在為期一週的走訪調查及與居委會人員的交流中,我們大致瞭解了造成這種“空巢”現象的幾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主觀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這種現象和我區,我市,乃至全省全國的人口結構密不可分,我國人口結構的總的趨勢是老齡化加劇,從這點看來我區的這一現象只是我國諸多人口問題的一個縮影。

(2) 思想觀念的改變是造成“空巢”現象的內在因素。隨着經濟發展,父輩之間以及爺孫之間的代溝的不斷凸顯,衝擊着老人們“一家之主”的傳統思想觀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韋榮的舊的家族式生活觀念。思想過於保守的老人越來越受到思想開放的子孫的“排斥”。而年輕人隨着文化知識與思想的進步,不在受“父母在,不遠遊”舊思想的束縛,紛紛離開父母,從而造成“空巢”現象。

(3) 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現象的直接原因,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條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為主流。所以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數量的不斷增多。

(4) 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現象的主要因素。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年輕的人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教育子女上而忽視了對老人的陪伴,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在結束為期一週的實踐調查之後,心中滿是沉重的思考與困惑:我們得到了物質上的,卻在慢慢失去一種親情。或許,只有當人們在老人們離開人世之後才會明白這種親情的損失有多大,那是無法彌補的遺憾。“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子女們的關愛。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家庭問題,它已上升到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它關係到“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建設!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給老人一個快樂而不是孤獨的晚年!

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8

你可能很難想象公園裏那些神態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本是到了盡享天倫之樂之時,卻只能深居獨處,望“子女”而興歎。“空巢老人”這個原本生僻的詞語,如今是一個沉重的社會話題,而這個話題也成了我和小組其他成員這個暑假中為期一週的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

走進某某市某某區的居委會辦公室,在簡單的介紹了自己及説明來意之後,該居委會中的一位女性負責人在以後的一星期中接待了我們。在與這位負責人的交談以及走訪中,我們驚訝地發現該區的獨居老人數量近幾年來呈現明顯上的升趨勢。該區60歲以上老人人數為260於人,佔社區總人口的20%,而其中的“空巢老人”比例也高達40%,這一數據遠遠高於常熟全市的平均水平,我不禁為這樣的一組數據感到震驚和難過。

在為期一週的走訪調查及與居委會人員的交流中,我們大致瞭解了造成這種“空巢”現象的幾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主觀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這種現象和我區,我市,乃至全省全國的人口結構密不可分,我國人口結構的總的趨勢是老齡化加劇,從這點看來我區的這一現象只是我國諸多人口問題的一個縮影。

(2) 思想觀念的改變是造成“空巢”現象的內在因素。隨着經濟發展,父輩之間以及爺孫之間的代溝的不斷凸顯,衝擊着老人們“一家之主”的傳統思想觀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韋榮的舊的家族式生活觀念。思想過於保守的老人越來越受到思想開放的子孫的“排斥”。而年輕人隨着文化知識與思想的進步,不在受“父母在,不遠遊”舊思想的束縛,紛紛離開父母,從而造成“空巢”現象。

(3) 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現象的直接原因,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條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為主流。所以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數量的不斷增多。

(4) 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現象的主要因素。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年輕的人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教育子女上而忽視了對老人的陪伴,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在結束為期一週的實踐調查之後,心中滿是沉重的思考與困惑:我們得到了物質上的,卻在慢慢失去一種親情。或許,只有當人們在老人們離開人世之後才會明白這種親情的損失有多大,那是無法彌補的遺憾。“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子女們的關愛。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家庭問題,它已上升到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它關係到“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建設!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給老人一個快樂而不是孤獨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