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小事讀後感(精選28篇)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

近期,我讀了《天大的小事》一書,本書作者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現了西方國家在細微之處體現出的人性化。公廁指示牌上標註到公廁的距離;機動車右轉彎車道設置在自行車道外側以保證騎車人的安全;工地圍擋支架塗反光塗料,防止光線不足時絆倒行人……儘管這些問題從整個城市的建設角度來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這些“小事”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舒心,更重要的是這些“小事”也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保障。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精選28篇)

我們的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些細節問題,如東城區的公廁指示牌上已經加上了到公廁的距離、廢棄的指示牌被拆除;在平安大街的最西端,官園橋下右轉彎的機動車道也像西方國家那樣設置在了自行車道的外側;再如我們街面上新更換的果皮箱垃圾投入口比原來大了很多。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公共設施還是沒能很好的為人們提供服務。在這方面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標誌牌的設置和公交車站及站牌的設置。夏季由於樹木茂盛,無論是立在道路兩側的交通標誌牌、還是懸掛在高空的交通標誌牌、紅綠燈,經常由於樹木的遮擋無法看到。對道路不熟悉的人開車,很容易因為看不到相應的標誌而出現違章的現象,甚至發生交通事故。公交車站的設置也存在着不方便的現象。以寬街路口為例,路口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公交車站。如果乘坐108路電車想在寬街換乘去官園方向的42路車,即使是北京人,對於此處公交車站設置不熟悉也可能會走冤枉路,更不用説外地來的遊客乘坐公交車想換乘,可能困難會更多。如果把每個車站候車亭的一處廣告換為一張標有周圍可換乘線路、沿途站名和具體乘車地點的示意圖,乘車人就會方便很多。其實僅僅是一張圖,就能提升公交車站牌的服務功能,使乘車人不走冤枉路。

我們常説“細節決定成敗”,許多偉大的發明也都是因為這些小細節而變得偉大。建設宜居城市,也應該從這些小事着手。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2

《天大的小事》一書,其中一部分是“善不厭勤”。上面説:“西洋人有窮人,也有善人,如何讓生活節奏與慈善同步,西洋派有些做法很值得我們用心揣摩——諸如在公共場所設置碩大無比的”衣物捐贈箱“,諸如在其附近放置規格統一的”捐物袋“,看上去,學起來,既簡單易行,又事半功倍。”

上面説:“在我劍橋的家裏,經常收到一個別具一格的郵件——兩個摺疊過的大塑料袋,附信寫道:請把你不要的乾淨整潔的衣服放到這些塑料袋裏,並於X 月X 日放到你的門口,我們屆時會來領取,並捐給 機構轉賣……慈善做得如些周到,讓它真正成為舉手之勞,正中我這種懶人的下懷。於是我把一批早早淘汰又不知道往哪裏送的衣服裝了滿滿一口袋,在指定的日期放到門口,晚上回來一看果然被拉走了。”

上面還説:“美國1902 年建立‘慈善超時’,慈善機構藉助超市運作方式,其主要業務是接受、處理、銷售市民們們捐贈的舊物,用銷售這些物資得到的善款為殘疾人、失業者、新移民等興辦各種類型的福利工廠、職業培訓機構和就業安置場所。在加拿大,每週二晚上,人們可以把舊衣物‘扔’到一個固定地方,有需要的人可以去撿。”

讀了之後,我想,如果我居住的小區也設一個捐助箱該多好啊。我們的衣服,買的時候都花過成百上千元,穿了一年兩年之後,或因為款式、顏色過時了,或因為體型變了穿着不合體了,放在衣櫥裏除了佔地方之外別無他用。前些年,這些不穿的衣服都給了農村的親戚,那時農村經濟條件差,給了他們,他們一臉的感激:“你們穿過的跟新的一樣,省了我們的錢了。”如今不同了,儘管他們的經濟條件仍然不如我們,但商店裏高中低檔的服飾很多,打折的,特價的,30 元、50 元,300 元、200 元的衣服比比皆是,人家寧願花低價穿新的,也不願再穿我們穿過的“好面料”舊衣服了。我這麼説是有根據的。前些日子,我收拾衣櫥,收拾出了好幾摞各季的舊衣服,有些只穿過一次兩次。我試着在農村的親戚面前問了一下:“有些穿過的衣服,扔了吧,不捨的,給你們吧,怕你們嫌棄。”結果人家和以前不同了,沒接話茬。

這次學習期間,我將對舊衣服的煩惱講給青島殘聯的孫理事長聽,她説青島有個叫“笑姐”的愛心助殘志願者團隊,專門為殘疾人網上募捐衣物,讓我上網查一查。

我真是孤陋寡聞。 青島市民宋桂華以其網名“笑姐”組建的愛心助殘志願者團隊,20xx 年11 月就成立了。 救助對象以市殘聯提供的特困殘疾人家庭為主,其他特困家庭助困救急為輔。救助方式為入村到户,直接將捐助物品送到殘疾特困家庭手中。團隊主要特色——量體選衣、打包裝箱,將捐贈衣物根據受助家庭成員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逐件挑選搭配、分類整理、打包裝箱,確保送到殘疾朋友手中的每一件衣物都能穿,都能用。 目前已發展志願者300 餘人,成功組織了100 次愛心助殘大活動,義工活動近500 次。

打開電腦,我找到了引導善意流向弱勢羣體的中間“人”,我的心突然亮堂了許多:我們可以作為志願者為殘疾人奉獻愛心,從某種意義上講,被捐助的殘疾人也是志願者,因為是他們讓我們的心靈獲得滿足,思想得到昇華。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3

“魔鬼就在細節中”,這句話我也知道,小事確實比天大——儘管我們並不知道天有多大。現代社會裏,工業化、商業化、信息化,要多大有多大,要多複雜有多複雜。我們從哪兒入手,從哪兒做起?如何把我們從傳統的農業社會推進到現代社會?國民素質和制度安排,哪一個更重要?本書給我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我只對抽象的文字敏感,算是隻看了“半”本書。但收穫一點也不比別的書少。篇幅短小的文字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功力。

作者看西方,説中國,我們的差距其實是社會階段的差距,是國民素質和制度安排的差距。

小事,很多時候是習慣。我們農業社會裏其實不是什麼“精耕細作”,而絕對是“粗放式”的。早收割一天與晚收割一天沒什麼不同,“深耕一寸”也並不等於“上糞”。所以,“差不多”和“將就”成了我們的習慣,馬馬虎虎是我們的第二天性。而大工業化要求精確,要準確無誤,“釘是釘,卯是卯”。因為,“差之毫釐”就要“謬以千里”,這一點都不是誇張。

在農業社會,我們雖不是小國寡民,但也幾乎“老死不相往來”。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註定了我們以“萬事不求人”為榮。而在商業社會,分工與交換是最基本的生產方式,也是生存方式。“商業”就是要以“商”為業,如何與他人相處就成了我們的時代難題。(民主就是協商的結果,正如易中天所説的,我們沒有協商的傳統,民主就難了。)我們的道德,仁愛是有等級的,只是自己集團的道德,對集團之外的,則不用講道德。所以我們有私德,沒公德,遺笑全球。

也説説身邊的小事吧。

其一,這幾天監考,發現有幾十個學生要到我們考試這個教師上自習,而我們在考試,悵然而歸。我以前也有許多次這樣的經歷:興致勃勃地去學習,跑了好幾個教室,都被佔用,“沮喪之中包含了大量的憤怒”,學習的激情早就煙消雲散了。8年前我在北大,就看到他們每一棟教學樓的門前都有教室佔用情況分佈表,標得清清楚楚,學生一目瞭然,而後選擇自習的地點。教室佔用情況分佈表如有變化,會醒目地標註,以提醒使用者。而我們,就差這麼一小步,就謬以萬里了。

如果我早知道此王力是彼王力,我或許就不看這本書了。我對策劃人的印象實在是太壞,他們就是中國人“小智小慧”的代表,總是把損招當作“創意”,使“不要臉”大行其道,把我們殘存的信任摧殘殆盡。

如今,中國策劃人的鼻祖讓我刮目相看。但願他能改變我們的“策劃之道”。

還是阿憶説得好:“絕不氣餒,在未來的歲月中,一邊做着合理的小事一邊耐心地等待。”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4

素淨的封面,以及如詩般的書名,想來作者是一位安靜的女子。

作者在序言中寫道:這凡塵到底有什麼可留戀的?原來都是這些小歡喜啊!它們在我的生命裏,唱着歌,跳着舞。活着,也就成了一件特別讓人不捨的事情。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觸動了我的心,忍不住往下看。

丁立梅用那些樸實的句子,向我勾勒出一幅幅温馨動人的場景,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在她的眼中有着別樣的韻味。

給我印象較深的一篇文章叫作《讓夢想拐個彎》。從小到大我有着或大或小的夢想,有些夢想我稍稍努力就可以實現,而有些夢想則需要長期的積累,在沒讀文章之前,我一直認為,有夢想就要通過努力去實現,遇到困難要克服,要永不言棄,夢想終會實現。而文中作者卻説:夢想很可愛,但也很現實。當夢想飄渺如天上的雲彩,任我們再踮起腳尖,也無法與它相握,這時,我們要學會認知自我,懂得放手,讓夢想轉拐個彎。

作者用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兩件事説明了這點。一件是作者的高中同學迷上了詩歌,荒廢了學業。沒考上大學,失業,離婚,這些都是因為詩,然而付出了這麼多代價,他寫的一麻袋詩,發表了的卻寥寥無幾,旁人對他的勸告,他不聽,他的老母在離去時對他是一萬個放不下,在最後的最後他終於明白,這輩子,他成不了詩人。忙忙碌碌最後卻無所成就,多麼的悲哀啊!

第二件事情是發生在作者認識的一位服裝設計師的身上,他曾經的夢想是一位鋼琴家,父母傾家蕩產栽培他,他在一次音樂會後突然覺悟,台上鋼琴家行雲流水般演奏風格,是他永遠無法企及的,他不顧父母的反對,放棄了音樂,改行學起了他感興趣的服裝設計,並且很快脱穎而出。

相比之下,第二件事中的服裝設計師是機智的,當他發現自己沒有彈鋼琴的天賦時,他毅然放棄鋼琴,改行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闖出了一片天地。

“在哪裏跌倒,就要在哪裏爬起來”有時不一定是對的。

在哪裏跌倒,還要在那裏爬起來,豈不是加倍的難?也許,我們在哪裏跌倒,應該趕快到別處爬起來。

興致勃勃從事一項事業,結果一敗塗地,為什麼還要和自己作對,強撐下去?換一個行業好了,也許這個行業不適合你。

你短跑也許永遠都是二三名,永遠也超越不了第一個人,那就換長跑試試吧!或許你天生長跑就好!

正如文章在最後所説:野杜鵑一定也做過成為大樹的夢的,當那個夢想遙不可及時,它讓自己落入塵土,努力地在懸崖上,盛開出屬於它自己的絢爛。

我們的夢想或許怎麼都無法觸及,那麼就換一個夢想吧,你曾經為這個夢想付出的努力會讓你成為業餘者中的佼佼者,有時拿出來陶冶下情操,那便是極好的。

執着是一種可貴的品質,然而盲目的執着,卻是對生命的浪費和傷害。亦如:生命之弦,原有它承載的極限和底線,繃得過緊,勢必絃斷。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5

小時候的我們,聽信了童話的“花言巧語”:相信世界永遠是真、善、美的,而假、惡、醜的黑暗永遠被光明“灼傷”。只要學會了“魔法”就可以當上拯救世界的“勇士”;只要不貪吃女巫的糖果就不會變成雕像、只要善待他人,就能得到人們的讚揚,得到仙女的庇護、只要……

可是,我長大後,發現,“社會”,它變了:變得冷酷、變得愛財,視錢為萬物之上、變得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強示弱……

這就是拜我們人類所賜。

就像《獸類的瘟疫》中,最老實的羊竟被認為是最有過錯的禍災。試想一下,身為猛獸的獅子、老虎,罪過一點也不比羊的過錯少。可,誰叫羊憨厚老實呢?這就是強權者自私自利的'品質特徵。雖然嘴上説的冠冕堂皇,自己的利益卻一點也不會損失。這只是動物之間的紛爭,用在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強權者就只會拉幫結派,可謂心機重重,所以人們也常常這樣説:誰最老實,誰就有罪過。

但,我很快又發現,“社會”,這個陰晴不定的傢伙,他就好比一隻變色蟲,不斷地變幻着不同的色彩,讓我看到它的另一面:友情的温暖、默默付出的奉獻、高層人民對於底層人民的關懷……

也許,人類“覺悟”了。

正如《兩隻鴿子》中的一隻鴿子,他要去遨遊世界,一路上遭遇諸多痛苦與不幸,但是當他回到家園,友情依然在那裏等着它。這則寓言用在我們人類身上同樣受益終生:我們總是以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世界很無奈,一心想去闖江南北,但卻忘了外面的世界依然有着危險存在。其實,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就是有着親人與朋友的家園。記住,不要匆匆忙忙就啟程遠航,不管你們想象是多麼奇幻,世上沒什麼地方能勝過有親人與朋友的家園!

社會離我們不遠了,瀕臨社會,我們要儘快趕上它的腳步,否則,就會被他淘汰。在這關鍵時刻,不妨找一找這本《克雷洛夫寓言》,讀一讀吧!它可以讓你瞭解社會的“變幻”規律,瞭解人類的性格本質。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6

有人説餘華的《活着》令人揪心難忍;《許三觀賣血記》使人在精神上堅韌向上;而《兄弟》則是幽默和慘烈交相輝映。而這些在我的腦海裏都是一片空白,我拾起餘華的第一本書,是關於童年記憶的《在細雨中呼喊》。

每個人都有關於童年、關於往事的回憶,而這些回憶也許因為年齡的原因留下的大多是童年的歡欣與純真。但是餘華書中的“我”,卻承受着孩童本不應該面對的太多太多的心酸和無可奈何。書中的“我”,彷彿如一個旁觀者,與世無爭,冷靜而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講述着一個個事不關己的事,在自己的成長曆程中儘管忍受着身旁各種看起來怪異的人的辱罵、毆打、欺詐與恐嚇,但自己始終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尋覓友情,成為自己疲憊內心停歇的港灣,蘇宇、魯魯、鄭亮、國慶都是“我”身邊的一個個過客。

書中的“我”身處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家庭,父親孫廣才是個自鳴得意的無賴,處處彰顯出自己盛氣凌人的架勢,每一句扯破嗓子的咒罵,每一個誇張的動作,與其説是強硬的表現,倒不如説展現了其悲哀、虛偽的人生;哥哥孫光平開始的人生是光彩的,但最終也難以偏離平庸的軌道;而作為主人公的“我”,更多地則以孤寂的眼光觀察着周遭一切,更多地選擇了沉默;弟弟孫光明小小年紀張牙舞爪,卻是第一個走向死亡;而母親則是軟弱了一輩子,只有在彌留之際表達了她對世界的失望和憤懣。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父孫有元,在他身上似乎帶有些許傳奇的色彩,年輕時放蕩不羈、敢作敢為並且奮發有為;後來年老時被家庭生活消磨了鋭氣但仍然充滿智慧;與晚輩們鬥智鬥勇,即使被不孝的兒子折磨,被年少無知的孫子忽視,他也依舊沒有喪失去挑戰命運的勇氣,哪怕是在即將走完自己人生的前一夜,也同樣如此。

書中人物眾多,線索也錯綜複雜,故事的敍述發展沒有固定的模式,餘華採用了多種敍述手法,直敍、倒敍、插敍的相互穿插讓故事可以一個接一個,如漫天紛繁的花朵,洋洋灑灑。猶如一條寬大的馬路上支生出無數分岔開口,每一條路都看不見盡頭卻都有屬於各自獨特韻味的風景,或令人流連忘返,或令人厭惡,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我們也不難發現,無論其中的人物活着的時候是多麼有趣亦或是痛苦纏身,在時間的長河裏無論他們選擇何條道路,但走到終點每個人卻出乎意料地發現,結果都只有一個。這裏邊有太多人具有共同的特點,從哥哥、到弟弟、到孫有才再到各種小人物,反映出現實中人性的醜惡。自然地,他們最終都只能極其苦惱地接受死亡,他們夾帶着不同的幻想,或平平淡淡,或轟轟烈烈,最終都奔赴向那盛大的死亡宴會,只是消逝的方式有千萬種不相同。其中弟弟被水淹死的場景,餘華的描寫令我震撼:我的弟弟不小心走出了時間。他一旦脱離時間便固定下來,我們則在時間的推移下繼續前行。孫光明將會看着時間帶走了他周圍的人和周圍的景色……

最後我想説,即使人們在人生旅途中會遇到種.種磨難,但我們要不斷從經歷中感悟出:路,還是要走下去的。就像書中“我”的祖父孫有元,一個看似窩囊了一輩子的人,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挺直腰桿站着,讓所有人都覺得他從未被打倒,依舊是一個勇敢面對生活的人。所以人生旅途中有太多自己無法控制的,主人公“我”就經歷太多磨難,但“我”仍然能找到屬於自己心靈空間的一方淨土,我們無法把握一切,能把握的卻是自己的心。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7

讀完了這本書,相信你們也知道。裏面有的故事講許多的動物。而我主要寫的是,和烏鴉做鄰居的這篇文章。

烏鴉讓人聽了很噁心,而喜鵲和烏鴉的血緣相近,所以是親戚。而沈石溪正好住在離菩提樹不遠處的地方,而菩提樹上全都是烏鴉。烏鴉好偷東西,經常偷沈石溪的東西,比如鈕釦和麥子、稻穗。經常讓他煩得不得了,然而在一次事件中沈石溪不在討厭烏鴉了,而喜愛上了烏鴉。

事情是這樣的,一羣紅嘴藍鵲跑到了菩提大樹面前,正好烏鴉首領高帽子,帶領着烏鴉大軍去尋找食物去了。而紅嘴藍鵲的首領帶領着大軍來攻擊烏鴉的巢穴,有的把蛋都給踩碎了,有的把巢穴弄壞。

等烏鴉一來,紅嘴藍鵲馬上就嚇跑了,但是烏鴉的損失慘重,而沈石溪卻看見了幾隻小烏鴉,於是還給了烏鴉。

有一天,沈石溪上山打獵,看見了一隻獵物,於是毫不猶豫的把它射了下來。可是由於距離太遠,他雖然射了下來卻不知道獵物在哪裏,他不想放棄這次的獵物,於是走了過去,剛想抓獵物,卻踩碎了幾隻鳥蛋,但是他仍不在乎的繼續拿獵物,一羣紅嘴藍鵲來了看見了這幾隻踩碎的鳥蛋哪能受得了着氣於是向沈石溪發起了進攻。剛好路過的烏鴉大軍,為了報仇,攻擊了紅嘴藍鵲。戰鬥很激烈,紅嘴藍鵲哪能是烏鴉的對手,於是夾着尾巴逃跑了。

烏鴉由於受不了這裏的環境就不在這裏住了,但是他們永遠的記住了沈石溪救它們寶寶的事情。

讀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要想讓別人幫助你,就先要幫助別人,那麼別人也會幫助你。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8

前幾個月,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故事書,名字叫《三個火槍手》。

這本書講了三個勇敢的好夥伴一起與紅衣主教鬥智鬥勇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三個火槍手之間千金難求的珍貴友誼,尤其是他們説的那句“一人為全體,全體為一人”的口號,這裏面的故事可多了,有與三劍客相識、碰到了一樁祕密、戰爭陰謀等二十七個小故事組成,我喜歡這本外國文學作品。

我從達達尼安的身上懂得了友誼的可貴,達達尼安和他的三個好朋友——阿多斯、波爾託斯、阿拉密斯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莫逆之交。他們有錢一起花,有危險一起上。就像偉大的作家大仲馬所説,友誼也像朵花,好好地培養,可以開得心花怒放。看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顆正直而善良的心,珍惜友情,像達達尼安和他的三個朋友一樣互相幫助,共同面對一切困難和危險,勇敢向前,最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9

曾經有一份摯愛,漂洋過海來到我面前,那便是簡愛。它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她所象徵的女性理想和追求已超越了時空,成了人們心中的永恆。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長篇小説,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

在這本書裏滲透着最多的就是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裏;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了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為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本書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但是雖然她們生活在同一生活環境,和家庭環境中,性格卻大不相同。夏洛蒂的性格比較温柔,很清純,更加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儘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得不到父母太多的關愛,再加上她容貌不美,身材也很矮小。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

她所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容貌不美,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極強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的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型承受着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她從不因為自己的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在羅切斯特面前感到自卑,相反的,她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的是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並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而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着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説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小説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在這裏,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如何贏得了男貴族愛情的平民女子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勇敢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話,邁向一個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學道路的起步。簡·愛藐視財富,但她卻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純潔的心靈”。我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0

這本書講述了喬布斯光芒四射而又短暫的一生,並且客觀的評價了喬布斯,呈獻給讀者一個真正的喬布斯。56歲的生命倏然消逝,帶着他人生的傳奇和生命的無限激情平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讓人懷念和無法忘記。他——史蒂夫·喬布斯,是一個美國式的英雄,幾經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説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倒。

説到喬布斯,你會自然想到那個被咬掉一口的蘋果標誌,當然你也會喜歡他帶來的iPod、iPhone和iPad,瞭解蘋果的人都知道,每一件蘋果發佈的產品或者系統軟件,都凝聚着喬布斯的心血,也只有喬布斯才讓蘋果的產品如此完美無缺。縱觀全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喬布斯的性格以及他評價事物的方式。他的性格中對簡約和完美近乎偏執的追求成就了他。

喬布斯的獨特力量,來源於他的獨特童年。他生於美國加州硅谷,1955年,恰好是美國baby boom的時代。她媽媽生他時,估計還是個不懂事的少女,在50年代,單親家庭或選擇流產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於是,喬布斯被一箇中產的家庭給協議領養,他養父是個是一名機械工程師,他在二戰之後搬到了舊金山。

加州硅谷的環境,有大量電子產品可以接觸到,喬布斯因此迷上了這些electronics,加上對於自己身世的疑惑,讓他經常去思考人生的命題和追求科學意義。在他20歲時,他拉上一個夥伴,兩人一起去了遙遠的印度旅行。在印度,在喜馬拉雅山腳下,貧窮的物質條件和僧人堅毅宗教信仰,讓他感觸頗多。他慕名前往參拜印度教某聖徒,一路順着亞穆納河而下,到達了目的地——下游城市維倫達文時,才發現該聖徒已經去世。“説是朝聖,但當時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走。”此後憶及這段精神之旅,喬布斯輕描淡寫。

後來,喬布斯去念了大學,並接觸到了禪學,又進一步改變了他的人生。使他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他幾乎每週都去練禪,老師是一個日本人。禪,講究拋棄一切邏輯思維,進入一個生命自悟的狀態,強調直覺。這正是喬布斯的特點之一:listen to your inner voice。特殊的領養兒身份,造就了喬布斯獨特的人生思想;少年時的印度之行,以及後來的的禪學熱愛。這些都給予了他一種我們所無法理解的思想性格,就像某種信仰一樣堅定。

在所有偉大硅谷創業英雄裏,喬布斯永遠是我們無法繞過的一顆璀璨明星!原因很簡單,沒有喬布斯,今天的世界就一定是另一副模樣,就沒有1977年的Apple2、1984年的Macintosh、1988年的iMac、20__年的iPod、20__年的iPhone和20__年的iPad.

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永遠不放棄內心的追求,這是他身上永不服輸的韌勁。1985年喬布斯因與管理層的分歧被迫離開自己親手創辦的蘋果,那年他剛30歲,這種打擊幾乎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毀滅性的。但是,他沒有從此沉淪下去,他重新振作起來,創辦了NEXT公司,後面又收購了皮克斯。雖然NEXT公司時浮時沉,沒有多大起色,但皮克斯公司卻開創了數字動畫電影的輝煌。後來NEXT公司被蘋果收購後,他又回到蘋果,臨危受命重新締造了蘋果復興的神話。他熱愛創新更有着常人不能比的激情和創造力,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打擊下不斷走向成功。

對於死亡,喬布斯顯然看得很開。當他被診斷為胰腺癌,並被告知只有幾周生命時,他卻説沒有什麼比垂死更能讓人集中精神。20__年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時説:沒有人願意死。就算想上天堂的人也不希望通過死去那個地方。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在過別人的生活上。不要受困於教條,也就是按照別人思考的結果生活。不要讓他人的意見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有勇氣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它們不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他説的話更好的詮釋了他的成功是有勇氣去堅持內心的聲音和直覺併為之不懈奮鬥。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1

孩子爸爸不止一次跟我説:我發現你的脾氣真糟糕!我嘴裏不説,但在心裏我完全承認,我越來越容易上火,變得越來越嘮叨,還會莫名其妙的生氣,孩子説:媽媽,你就會喊爸爸來幫忙。孩子爸爸説:你跟女兒在一起,動不動就吵架。我很苦惱,很無助,我曾經也試圖想改變現狀,但總是無疾而終。

前一陣登陸學校網站,看見網站推薦的圖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我留心了一下簡介,瞭解到作者 海姆。G。 吉諾特一生致力於兒童心理學研究,他所倡導的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新思想不僅在美國,甚至在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我於是砰然心動,立刻在”噹噹網“上訂購了此書。

因為充滿了好奇心還有力求改變現實生活的渴望,短短几天時間,我就把書看完了,唯一可惜的是閲讀中間有很多的感想沒有及時的記錄,但掩卷沉思,我充滿了內疚,原來我不應該這樣對待女兒,原來我可以這樣和女兒溝通。

生活中的我對孩子充滿了嘮叨和批評,早上反覆的催促”快點“,到校時反覆地強調”乖點“,放了學又開始無止境的督促做作業,到了晚上又扯着嗓子讓孩子快點睡覺,這樣的一天匆忙、煩躁,談不上生活的質量,談不上温馨和睦,還只會讓你話越來越多,口乾舌燥,脾氣越來越壞,最後成了孩子眼中的嘮叨老媽,先生眼中的壞脾氣老婆。讀了這本書,也許真的能讓我在這方面有所改觀,因為她正教你如何用合適的環境、合適的語言和孩子交流、溝通事情,處理問題。譬如早上,也許給孩子一個鬧鐘比一遍又一遍的催促更有效果,也許讓孩子一個人在房間安靜地做作業比一次又一次地進入孩子房間檢查作業更能讓他感覺父母對他的尊重和放心。學會耐心,學會尊重,我想我應該要認真審視自己。

在孩子的成長中,磕磕碰碰很多,可能是和同學鬧了矛盾,可能是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可能是在學校裏中午飯沒吃好,這些都足以讓孩子惱心,試想當父母的也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也會常常窩火,孩子其實和大人一樣,如果我們把他們看成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同事去理解他、幫助他,會不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呢?很多時候,父母都願意和孩子去深究事情為什麼發生,但此書告訴我們,其實正在情緒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理解他們,不管孩子做了錯事或者取得了成績,他需要的是父母知道他的心情和感受,而不是和他去分析為什麼。譬如,當孩子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即使可能最後也不是做的很好,父母也應該表示感激而不是譏諷,父母還應該避免使用否定的詞語如”笨“、”懶惰“等等,因為這些詞語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感到無助、感到自身的卑微。孩子在做了錯事時,大多時候他們其實也已經意識到了行為的不準確,有些其實他們在犯錯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懲罰,這時候的父母再去反反覆覆地批評他們已經多餘,父母要做的也許只是一兩句安慰的話語、或者一起設法彌補過錯,孩子在這樣的幫助下會感覺温暖和愛。

語言的力量如此強大,讀了此書後我才深有感受。該書告訴我們,語言具有培養、激發,或者威脅、毀壞的力量。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許都覺得行動比一切都重要,説再多的話也許都抵不上一個小小的行為,但是當和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也許一句話、一個留言就可以化險為夷。當然,關鍵是父母掌握了語言的技巧,學會了在合適的時候使用合適的語言。這也真是我從此書中學到的又一個溝通方法。

每一個父母都想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的人,一個有着憐憫心敢於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但 父母光有愛是不夠的,在我們的身邊,做家長的,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因為家庭條件的越來越優越而更加的順從、寵愛孩子,於是孩子養成了任性的脾氣,成了家裏的小皇帝。如果父母們都能來讀一讀這本書,學一學書裏面關於和孩子建立聯繫,實現真正溝通的方法技巧,學一學如何放手,讓孩子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培養他們的意志,這樣對孩子成長不但提供了條件、幫助,而且讓他們自己來完成,還能增加他們的成就感、自豪感,既然這樣,我們做父母的,為什麼不來試一試呢?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給我們列舉了大量的在生活中會碰到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指出瞭解決的方案,告訴我們如何和孩子説話,如何鼓勵和指導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如何處理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等等。對照書上的案例,我不 禁汗顏,因為我心裏面總是以為孩子還小,而我因為生活經驗的累加一直認為我的觀點凌駕於他之上,我説的總是對的,我講的他總是要聽的,不經意間,這些隨口説出的話把孩子推得離我越來越遠,好好的氣氛被破壞了,孩子生氣了。所以,學校推薦的這本好書至少讓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至少讓我有了努力改正的方向。

我感謝學校網站的推薦,更感謝《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好書,好書伴我成長,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我想我需要好好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改善!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2

《和烏鴉做鄰居》是放寒假時媽媽給我買的一本新書。這本書講了作者從浙江到西雙版納做知青時,曾與一羣烏鴉做過鄰居,它們不但天天吵吵嚷嚷,有時,一、兩隻膽大妄為的烏鴉趁着他不注意,還會偷偷溜進他家裏,偷走他針線盒中的鈕釦、玻璃球等小玩意,這些烏鴉的行為令作者十分惱火,但他怎麼也抓不住這些住在樹上、會飛的鄰居,於是,這些討厭的烏鴉被作者看成了凶兆的化身。有一天,作者去山上打獵,因為誤闖紅嘴藍鵲的領地,所以遭到了攻擊,正當他快受傷的時候,他的鄰居烏鴉突然飛了出來,趕走了紅嘴藍鵲,救出了作者。從此以後,作者便和烏鴉羣成了朋友。

作者對烏鴉看法的改變令我非常難忘。剛開始和烏鴉做鄰居的時候,烏鴉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是整天吵吵嚷嚷,而且調皮搗蛋,愛偷東西,所以作者十分討厭它們。可是當作者誤闖紅嘴藍鵲的領地,遭到襲擊時,烏鴉並沒有見死不救,而是成羣結隊地向紅嘴藍鵲發起了進攻。烏鴉不但有見義勇為的精神,而且還有精密的作戰計劃,在烏鴉王高帽子的帶領下,烏鴉羣兵分兩路,一路與紅嘴藍鵲的主力部隊交戰,任務是將主力部隊引到離領地很遠的地方;另一路埋伏在距離紅嘴藍鵲領地比較近的地方,等時機成熟,就立刻傾巢出動,佔領紅嘴藍鵲的營地。紅嘴蘭雀被它們這招打了個措手不及,只好帶領殘兵敗將倉皇而逃。通過這件事,作者終於明白了烏鴉的本性:雖然它們整天吵吵嚷嚷、調皮搗蛋,長相和叫聲都不怎麼樣,但它們個個都是勇敢、聰明的小戰士,只要它們團結起來,就可以打敗比它們大得多的動物。

這讓我想起了我和同學小Z之間發生的事。小Z差不多是我們組最差的學生了,老師讓背的課文他不會背,有時晚上的家庭作業他一個字都沒寫,幾乎每天都遲到……做為小組長,我也時不時提醒他要把作業寫完、和他一起背誦古詩,但這些都沒有太大的效果,我心裏十分失望。可是慢慢的,我發現小Z雖然在學習上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他也有許多優點,比如跑得快、衞生比我好、樂於助人……為了想幫他改掉自身的不足,也為了彌補自己的缺點,所以老師讓我們選擇師傅徒弟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小Z。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生活中,我們不要因為一個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就不和他玩、討厭他,只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和一顆寬容的心,你就會發現,其實他身上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3

昨天晚上,我挑了一本《笑貓日記》中的《想變成人的猴子》,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在夏天開始的時候,我帶着一顆受傷的自尊心,離開了杜真子的家,住進翠湖公園的一個山洞裏,和一隻受人虐待的猴子成了好朋友。一場暴雨淹沒了山洞,我和猴子來到了馬小跳的家。馬小跳的生活讓猴子羨慕不已。猴子一心想變成人,一個個開心好玩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想法。動物和人類無法相比,動物永遠是動物,人類永遠是人類。人類是高級動物,可以用頭腦進行思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我們不要向那隻猴子那樣想入非非,願望根本無法實現。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4

《憩園》是巴金先生在抗戰時期寫的較為成功的一部小説。一部小説的成功不在於他的篇幅有多大,內容有多廣泛,而在於它塑造的人物是否典型,描寫的環境是否具有代表意義,而《憩園》就做到了這點。

小説中的黎先生是一個寫小説的貧困知識分子的形象,住旅館也只是住在一個開了窗就能聞到煤臭味的房間裏,雖寫文章有所小成,但依然逃脱不了寒磣的命運。他的同學姚國棟既大學畢業又留過洋,而黎先生只讀過半年大學已經寫了六本書,而當了教授和官員的姚國棟,曾經充滿壯志凌雲的姚國棟回國幾年卻沒有寫出一本書,究其為何原因?生活在錦衣玉食,生活富足家庭中的姚國棟,雖有比姚先生優越百倍的生活條件,雖有比黎先生接受過更好的教育,但終究到頭來還沒有黎先生的成就大,實在是令人感歎。之所以有這種結果是因為姚國棟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過着像寄生蟲一樣的生活,沉溺於物慾的享受,這些都只能讓姚國棟喪失謀生的能力,最終使其家庭走向墮落。

初讀《憩園》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平淡”。之所以用“平淡”來形容是因為小説給讀者的故事框架就是主人公黎先生到好朋友家去當食客,換句話説就是借住。但隨着情節的發展,大大的改變了我的初衷。小説故事的發展存在兩重性,一種是必然性(姚先生兒子的夭折),另一種是偶然性(楊家小孩父親的死),而且必然性與偶然性的對比給讀者一種忠告(這是我認為的)。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個性鮮明、情感豐富。

小説的第一主人公黎先生在這部小説中充當的角色是多重的:他既是好朋友姚先生家發展的見證者,又是楊家小孩的傾訴對象,而且還是楊家小孩“救”父親的熱心者。

見證者:小説故事的場面絕大多數是在好朋友姚先生家發生的 。姚先生在作者看來是一位自命不凡、手高眼低而且不善聽取別人意見的一號人物形象。他總是以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尤其是對他兒子的教育,而他兒子最後的死,在作者看來也是他咎由自取。姚先生的夫人可以算是用來襯托姚先生的,他的知書達理、温柔賢惠無不襯托出姚先生的自命不凡、不善聽取別人意見的醜陋性格。姚先生是靠他祖上傳下來的幾千畝地活着的,他在當時可以算是遊手好閒、靠祖宗產業活着的人,換句話説是“寄生蟲”。他靠着錢活着,而他兒子卻由於錢夭折,這似乎存在着一種必然性。

傾訴的對象:小説在一開始(就是黎先生剛搬到好友家住的時候),楊家小孩這個人物就出現了,而且每次對他描寫的筆墨都很少,給人一種摸不透的感覺。但隨着故事的發展,也就是黎先生對楊家小孩每次來為了折山茶花而與僕人發生爭吵而感到奇怪時,楊家小孩向他吐露了折花的原因,也就是楊家小孩的父親楊夢痴的故事。小説故事情節的發展可謂是達到了高潮。憩園的原主人就是楊家小孩的父親,他父親由於他放蕩的行為,用小説中李老漢的話就是走錯了一步而毀了自己的一生。而他父親最後卻未能保住公館(當時只有他一個人反對賣掉公館,可是孤立無援),他對失去公館感到十分悲痛。這樣看來楊家小孩的父親在經歷這場事件之後,可以算是一位覺醒者,他十分悔恨自己以前的行為,以至於對他兒子和妻子形成愧疚感,而且到了後來他隱姓埋名也就時消失,目的就是不願再拖累他們。最後離去時,給他兒子的信上就寫到“把我當成已死的吧”。這種人性的感悟是何等的深刻,在賣掉公館時他終於懂得了他父親也就時楊家小孩的爺爺對他説過的一句話:不留德行,留財產給子孫是靠不住。好一個“不留德行,留財產給子孫是靠不住的”,相比之下的姚先生就是一位不覺醒的人,他還沒有看透世間。沒有覺醒,因為他沒有失去公館,他又怎麼知道失去的滋味呢?

熱心者:黎先生在得知楊家小孩父親的遭遇之後,可以算是十分感動而且同情的。與其説是同情楊家小孩的父親,還不如認為就是同情楊家小孩。黎先生對他超前的成熟感到吃驚,對他如此的愛父親而感動。在作者看來黎先生似乎有一種責任來幫助他“救”他父親。而楊家小孩的父親卻為了躲避他而病死在獄中,這無不使人心酸、使人心痛,而更心酸、更心痛的是他兒子楊家小孩。他父親最後的死在小説中多有暗示:小説中描寫兩個瞎子和一個瞎女人在公館旁唱着《唐明皇驚夢》以及黎先生的怪夢似乎都預示着這個悲慘結局。

小説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給人一種“沉悶”之感。似乎故事的結局不應該是這樣,而應該是這樣:好朋友姚先生的兒子小虎被姚夫人感化了,楊家小孩的父親在黎先生和楊家小孩的幫助下得救了。可是結果都是相反的,但這樣結果在作者看來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它可以算是抗戰時期社會的一個縮影。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5

幾個月來終於斷斷續續地看完了三毛的大部分作品,我實在很想寫一寫三毛。

三毛的前期作品有種奇妙的力量,讓我無論在什麼心境下去讀都能愉快地笑起來。

在沙漠裏,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三毛總有辦法讓它們變成有趣的事。有山羊從他們的屋頂掉進家裏,洗澡時塗了滿身泡沫卻發現沒有水了,鄰居家的姑娘們借東西從來不還……這些在常人看來遇上任何一件都要皺眉頭的事,在三毛的筆下卻成了輕鬆幽默、帶有一種漫畫般的奇特的效果的生活喜劇。

只有內心真正堅強樂觀、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在此時三毛的心裏,沒有絕望和痛苦,一點小小的傷心事也只是幸福生活的調劑品,她有荷西,有親手建成的一方小天地,幸福和快樂像沙漠裏的甘泉源源而來。她愛家人、鄰居,也愛所有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給予他們幫助,為他們流淚,為他們微笑。她也將幸福快樂的甘露,温柔地注入撒哈拉。

恐怕在撒哈拉的所有故事裏,最讓人心碎的便是《哭泣的駱駝》了。在那之後,三毛與荷西移居加納利羣島。沙漠仍舊是她心目中最美的地方,但在加納利羣島的生活也同樣快樂。若説沙漠是熱情的白日,那麼加納利就是温柔的夜。三毛用她獨特的温柔,感受着周圍的一切,品嚐着生活的滋味。她這一時期的作品,雖沒有在沙漠裏的神采飛揚,但卻有另一種温暖而充滿愛的情感。

然而當不幸降臨,這個樂觀堅強的女子也崩潰了。《夢裏花落知多少》一度讓我不忍心再讀下去。荷西帶走的是她所有的快樂,那個我們熟知的三毛不見了。三毛在書中一遍遍敍寫着對荷西的懷念,她説在夢中荷西會來看她,有時荷西會對她輕聲絮語,但她顧念着年邁的父母,不能隨他而去。

這樣的三毛令人心疼,但我不得不説,三毛的作品從此失去了靈魂。三毛之所以是三毛,因為她流浪,她快樂,她細膩卻不矯情,她温柔卻不做作,她有着化麻煩為幽默、化痛苦為幸福的神奇力量。但現在三毛只是陳平,是一個內心的悲傷永遠無法化解的女人。她依舊流浪,依舊細膩温柔卻很真實,但她不快樂,並且失去了那種神奇的力量。

作者寫作時情感,能夠通過書這個神奇的紐帶不怎麼打折扣地傳遞給讀者。因此我更偏好三毛前期的作品,讓她神奇的力量和快樂的靈魂來撫慰我的心靈。但不管怎麼,三毛在我心目中都是一名奇女子,獨一無二,千古難尋。

誠願三毛能在天堂與荷西重逢,寫下我們看不見的幸福故事。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6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老舍的名着———《駱駝祥子》。

可能是由於知識,經驗不夠的原因吧,我還沒能完全看懂,就是看了個大概,雖然駱駝祥子奮發向上,但到了後來,什麼都沒有。我從中瞭解到了在當時混亂的社會裏,人們過着什麼樣的生活。

駱駝祥子的正義,他的誠實,他的厚道,使他陰陽差錯的認識到了很多人,有從朋友到夫妻的虎妞,有騙錢的警官,還有樂於助人的……

在老舍的筆下,出現了很多北京市民階層的人物形象。如小商人,小職員,巡警……

小説大概是通過一個洋車伕的苦難史,描繪了舊社會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好體面,自食其力的洋車伕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駱駝祥子善良淳樸,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願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着。後來,經過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嶄新的洋車,但是沒過多久,卻被大兵搶走,接着反動政府的偵探又騙去了他所有的積蓄,虎妞對他那種推脱不開的‘愛情’又給他身心都帶來磨難。用虎妞的錢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熄滅了他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墜落。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深刻地揭示了生產這個悲劇的原因。

現在的社會穩定,經濟也在不斷髮展。作為青少年,有書讀,而且到處都有人維護着,鼓勵着。所以我們不能辜負新中國對我們的期望。至少,我們要學習駱駝祥子奮發向上的精神。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7

《多元智能》的框架:

第一篇:回答常見的提問,概要介紹了最早的多元智能理論,提供了理論的背景,為智能的概念做了定義,説明描述和研究智能的方法,介紹七種智能及其在認知領域中的應用前景

第二編:提出了一個新的教育觀點,即“以個人為中心的教育”。

第三編:新評估方法的創立。

第四編:多元智能的研究方向,如“智能情景化”和“分佈智能”。

多元智能使人們在教育目標上展現出更廣闊的視野,不再侷限於語言、數學邏輯天才,而是關注之外的“另類人才”,為教育實踐開啟多元智能的新世紀,從而更加體現學校教育的宗旨:發展學生各種智能,並幫助他們選擇適合其智能特色的職業和旨趣目標,使每個學生對自己有信心,飽滿地投入終生學習社會,以負責、建設性的方式為社會服務。

首先,讀一本書是讀一個人的思想、人生。讀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只是知識,一種新的理念,更是一種思考。關於多元智能的理論內涵等就不再提了,在這裏分享我的讀書心得。

因為基礎教育是兒童以後各方面發展的基礎,所以基礎教育對學生的終身教育都是舉足輕重的。多元智能對學校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校教育是否能夠勇敢地承認和接受“多元智能”的觀念,將人才的標準轉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 生產有效產品的能力”;學校是否能夠勇敢地接受多元智能的兩個假設:“讓學生採用相同的學習方法將導致無效的學習”;“有些知識和技能雖然必要,但沒有人能夠學會所有的東西”。這與我們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有一定矛盾的。我們國家進行的教育改革,注重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而多元智能雖然是重視發現優勢智能,把學習優勢智能的方法遷移到弱勢智能的方面,但是它更注重對優勢智能的開發,那在這種矛盾之下,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該如何借鑑和發展好自己的教育呢?

我覺得方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理念。我們沒必要照搬美國多元智能的模式,但我們要有一種真正的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多元智能重視個體的成長髮展,認為每個個體的智能各具特點。智能的發展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因此,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不要用傳統的單一智力測量,否定學生,從而導致學生失去信心。我一直認為信心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基礎的動力來源。我們應該保持學生或者説樹立學生的信心。智能的差異性、不用的智能組合方式,也要讓我們對課堂做些改變。融入多種形式,多種教學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孩子有成功的體驗,有自信,也能幫助學生的人格健康成長。

在評價方式上,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採用多種評估手段。不要針對最終成績的優劣總結結論,雖然這是我們傳統教育中的習慣。但這習慣真不好。

多元智能在這方面強調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師角色和素質、教學形式、評價方式,這裏並沒有提及家庭的作用。馬玉斌老師曾經提到我們的基礎教育是5+2≤0 。意思是我們五天的學校教育加兩天的家庭教育結果是0甚至不如0。我們的家庭教育該怎麼進行,才能與學校教育一起相輔相成呢?

問題:如何進行家庭教育?

過早確定優勢智能的利弊。

在多元智能中,教師是激勵者,協助者,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肯定,幫助學生獲得信心。但是有這樣的現狀,有的孩子因為過度的表揚而變得自負。我們的課改也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彷彿不説上幾句有針對性的語言就是失敗。我們應該如何恰當的表揚學生。

在我們素質教育的現實下,如何體現和實施多元智能?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8

要在閲習經典時,日漸規範自己的言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吃東西前要洗手的意義一樣! 經文中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併為他人演説,其福德不可思量。讀誦可以,但受持二字最難。道理雖明白了,但要轉化為思想和行為那就更需要勇氣和恆心(善護念)

《金剛經》提到了時間,空間,生命形態,心靈等方面的問題,它的宗教性並不突出。

這本書有張三,李四,王五,趙六等不同人感興趣的話題。一來因為是讀後感,二來是理解和表達能力的侷限,所以就不全面展開。

(一)從 生命的形態開始來入手,我們無法想像死後會是什麼樣,所以只能依託各種宗教來解釋這個問題,現代哲學,現代科學還沒有能力來解決和解釋。所以不管你想不想這個問題,它都在那裏。很多人説好好的,想這玩意幹嘛?那只是暫時逃避,終究那一天還是會來到,正如經文所説:人一生如露亦如電。我們死後成為鬼的可能很大,但鬼非鬼,是名義上的鬼!(經文裏説: A非A,是名A),鬼它是永恆的嗎?會怎麼轉變?原文形容眾生:若胎生,若卵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作為讀後感,也不展開,有興趣的可以翻閲,百度。

(二) 各個宗教的見解,一定都各有獨到之處,但不管信解的過程是如何產生的,個人認為辨析最為重要,否則與“迷信”無差別。記得前年在拉薩的色拉寺看到羣僧辯經,這也是佛教為歷朝文人所信奉,流傳至今的原因。同樣西方很多近代科學家就有因辨析懷疑神權,而遭迫害和犧牲,比如伽利略,布魯若,哥白尼等。所以敢於懷疑和被懷疑,這才是真正的經典,中國的禪宗便是如此。

(三) 我們看問題都是以人(也就是我)的立場開始的:認為這樣,那樣,比如認為蛇可怕,熊貓可愛,可熊貓和蛇自己可怕可愛嗎?相反它們覺得人很可怕!同樣,人認為有外星人,認為有鬼魂,認為有神仙,認為生命是空的,實的,等等。都是以人和我的觀點來看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個就住了一個我相,我見的觀念,所以得出的結論未必是正確,顯然沒有跳出來看問題,相對宇宙來説,人類的知解,好比井底之蛙。在天地的眼裏,人和祭祀用的芻狗(稻草扎的狗)沒什麼分別,所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釋迦摩尼佛就讓大家從放下我見,放下自我開始,如果沒有了我就沒有了很多痛苦煩惱,知解也就慢慢走向正確!但大多數人害怕失去自我,我也是!

(四) 一個想法,用文字很難表達,即使説出來,也只能表達10%,別人理解你的意思時又打折扣,所以我們用語言表達時還要用眼神和動作。所以誤會也從言語開始,有時候發現説出的話,並不是自己的意思,但話卻已經説出口。釋迦摩尼佛的表述精簡到位,但他最後説他無法可説,因為實在沒有辦法用文字語言來窮真相。為什麼這麼説?比如宇宙的速度,維度,我們根本無法用大腦來想像。霍金那樣的科學家也只是探取了宇宙海洋的一粒沙子而已,最近説關於之前黑洞的觀點有錯誤。所以我們人類的眼睛虹膜只能看到三維空間的事物,佛説宇宙至少有十個維度,對於四維我們人類已無法識別,何況更高維度。所以我們説在找外星人,但外星人可能在研究“人類細菌”,就像細菌感覺不到人類一樣。

(五)《金剛經》原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從不住心開始,有些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忘記它。第2天就讓它空掉,煩惱也就沒了。我們昨天心裏恨一個人,但到今天就該忘記了,或時間長的,2年3年也該忘記了,原來存儲恨的地方,現在空了,煩惱就沒有了。一笑抿恩仇,像閃電一樣的肉體生命,多大的事情。

(六)A非A是名A,所以佛非佛,是名佛。空也非空,是名空,因為有了我們這個真實的存在,才會體現有虛空。所以我目前不認為什麼都是空的,不然還上班幹嘛,在家等死算了,反正是空的。釋迦摩尼在世時,和普通人一樣,吃好飯坐在那講法。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所以《金剛經》並沒有説什麼都是空的。相反是因為有,才相對出來這麼一個空。易經的陰和陽也是這樣一個道理。比如當我們失去我們這個曾經擁有的肉體時,我們的靈魂回過頭來看着自己的身體時,才體會出來相對的一個空。

(七)《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入邪道,不能見如來。看過林語堂寫的一本散文《人生不過如此》,他是這樣形容他那個時代(120xx年前),國人對於佛教有種既相信又懷疑的心態。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燒香拜佛猶如交易的很多,直接的,含蓄的,具體就不展開了。所以我們可能見到佛的形象嗎?可能因為懇求佛祖保佑而得到什麼?我目前認為只有通過研習,辨析經典,從而使自己內心得到昇華,從而理解真相,完善自己的言行。

(八)有人如果做到了沒有了我見,沒有了偏見後。這個時候你去做好事,去佈施。就開始走向佛所説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佈施的道路上去了。那確實是一種境界,普通人只能想像,所以知道了,並不一定做得到,這當中有段過程叫:修行!

(八)去潛心閲讀學習一部宗教經典,如果你説自己是光從哲學,人文,宇宙觀,生命科學,文學的角度為出發點的話,那可能有點蒼白。也許你自己也不知道,其中可能包含了某種名的宗教情結在裏面。每個人都有一種情結,各式各樣的,但唯獨宗教情結是最為神祕和莫解的,不論你信仰或正在信仰某個宗教中。

(九)道家的想法是:爬山不一定非要到高峯,半山腰的風景同樣獨道!所以我選擇發發微信,非常希望遇到有同樣見解或不同意見的朋友來探討。我還是和以前一樣的想法,暫時可以把學些當成哲學,生命科學,宗教,宇宙觀等任何一種形式來看待!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19

最近拜讀了《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語文課堂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終生學習,以人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乃至學生終生的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是語文教師,我在語文的田野裏,耕耘每一寸土地。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名教師的素養的高低決定了他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他的文化底藴、他的教育追求、他的教育智慧的高低決定了他是否能擔負我們這個時代的教師使命。一名教師要想真正地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成為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具有世界意義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它幾乎無可爭議地被全世界的人們接受了。教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浸透着對人文精神的永無止境的探究完善過程。為此,我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永不停息地學習。新的時代賦予教師職業道德新的內涵,師德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政治説教,而是深刻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格的具體體現。只有堅持不懈的學習,才能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內在的精神氣質,才能完成好育人的神聖使命。一個教師書教得好,學問做得好,自然具有人格的魅力,自然受學生羣體的愛戴和尊敬,教師在人格上贏得學生的心,學生便會產生仰慕之情並心悦誠服、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在美國,有一本家喻户曉的雜誌《幸福》,有一期雜誌的封面上,醒目地寫着一行大字:“要麼學習,要麼死亡!”這句話引發了人們廣泛而深刻地思考,被全世界的各種媒體競相引用。因為它揭示出這樣一個道理: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就是“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條件,學習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乃至整個社會開啟繁榮富裕、文明幸福之門的金鑰匙。我無悔地追求着我的職業。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20

《傷仲永》講的是一個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告誡我們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學習。

小的時候我的腦袋就被灌輸了諸如“天才來自勤奮”、“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對這個故事的主旨並不“感冒”,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仲永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被“不使學”,被選擇人生?僅僅是因為年幼不懂事?還是説懼怕父親的權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歲時被發現的,隨後這天分便被其父親當作搖錢樹,一搖就是十幾年。這麼多個無趣的年頭裏,仲永是怎麼想的,是否反抗過,我們無從得知。但從最後仲永變成庸才這一事實中,我大致可以推測:仲永已經麻木了,對人生已經沒有追求,認為自己就是給父親謀取利益的存在,接受了這不公的命運,最終才會“泯然眾人矣”.

仲永父親固然是錯的,但這並不意味仲永就沒有可指責之處了。雖然,仲永並不熱愛吟詩作賦,不然怎麼會讓自己的詩被當作謀取錢財的工具?怎麼會在四處訪客的無趣生活裏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會去找一千個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會去想一千個辦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願淪為賺錢的傀儡,不可能讓父親的“陰謀”得逞。

人只會做夢是可怕的事;人不會做夢是更可怕的事。仲永是個不會做夢的人,他僅僅是空有天分罷了,所以他最終也不過是一個“眾人”而已。

現在的我們並不需要揹負太多太過於沉重的東西,為何不趁現在好好做一美夢,然後明晨迎着朝陽去追尋它,這樣活着不是很浪漫嗎?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21

《那片星空,那片海》,超人氣華語作家、影視製作人桐華20xx最新夢幻愛情小説。這是小編閲讀《那片星空,那片海》之後的心得感悟,歡迎大家閲讀借鑑,想了解更多,請繼續關注本欄目。

吳居藍説:“我很清楚,奉獻的一方需要勇氣,接受奉獻的一方更需要勇氣!對不起!”

看到這裏,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來。人魚和人戀愛就要付出常人不能想象的代價,這讓我想起了安徒生的《海的女兒》,美人魚為了和王子在一起,用美妙的聲音換取變成人的機會,但王子不愛美人魚,可是沈螺愛吳居藍。

這是我最近看的一本書—《那片星空,那片海》,是桐華20xx年最新夢幻愛情小説。桐華的小説我看的不多,但也斷斷續續看了《半暖時光》、《雲中歌》、《曾許諾》。知道桐華還是電視劇《步步驚心》的時候,若曦與四爺相愛,但最終沒有走到一起。桐華的文字很細膩柔滑,成全了女人們對愛情最初、最純粹的幻想,但又貫穿着一種悲傷。

收到《那片星空,那片海》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封面深深的吸引住了,波瀾的大海上漂浮着許願瓶,許願瓶裏有月光下的小島,佈滿星星的天空,這一切都很夢幻。夢幻的場景下總會有愛情出現的,不是嗎?再加上開篇楔子所配的圖彷彿讓童話故事再現,而男子和死神的對話,更是激發了對故事的期盼,這一切都為了後面人魚的出現做了鋪墊。

沈螺認為,像她這樣經歷過父母離異,父母分別重組家庭,讓她對“流浪”和“神祕”沒有一絲幻想,甚至於做好了單身的準備。即使結婚,也是要穩定、堅實、可靠。她的理智讓她認為不可能會喜歡上吳居藍這樣沒有根,沒有家,什麼都沒有的神祕男人。

愛情有好多種,有一見鍾情,有日久生情。我想,沈螺和吳居藍就是後者這樣的愛情。或許最初的吳居藍是有目的的來接近沈螺。當初死神告訴他,只有用你真心換取她的心,讓少女放棄生命,把靈魂奉獻給他。或許沈螺一開始是拒絕的,試着用温和的方式疏遠吳居藍,發工資、説話用禮貌語、避免兩個人在同一個空間。但當愛情來臨的時候,擋也擋不住。即使沈螺知道了吳居藍的人魚身份,但沈螺還是愛上了吳居藍,她的堅持,一次次的融化了吳居藍的心。

還有一種愛情是單戀,就像周不聞對沈螺。雖然周不聞説“小螺,我回來了。”一句平淡的話,但裏面的艱難他們都明白。愛上了吳居藍的沈螺,當然沒有辦法接受周不聞。真正的愛情,不就是不一定要擁有相愛的人,而是讓愛的人幸福嗎。而周不聞的所作所為雖然有被逼的成分,但我還是鄙視他的,愛的那麼不光明正大。

故事的結局還是很美好的,沈螺和吳居藍有情人終成眷屬,壞人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人和人魚之間的愛情註定艱難,就如同鮮花和荊棘同在一樣,愛並痛着。

愛情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巫術,它能讓無私者自私,勇敢者怯懦,善良者貪婪,愚鈍者狡猾。因為愛情,沈螺選擇了活下去;因為愛情,吳居藍也選擇了讓沈螺活下去。即使以後吳居藍會離開沈螺,但能擁有美麗的愛情,這一生足矣。

愛情的真諦就是,用你的心去換她的心,真心對待他人,就會收穫愛情。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23

故事發生在10多年前,有個名叫于勒的法國青年,他離開自己的祖國,遠渡重洋,希望大發橫財,帶着很多的金錢回到故鄉。結果,他什麼財也沒有發到,成了一個窮水手。約瑟夫全家原以為他發了大財,天天盼着他回來,好讓自己享受榮華富貴。可是有一天,他們全家在一條遊船上偶然碰見了于勒,竟然發現于勒已經成了一個又窮又老的水手。全家人又吃驚又失望,享受榮華富貴就成了一個泡影。約瑟夫的爸爸媽媽,也就是于勒的哥哥和嫂嫂,為了不丟面子,就不肯和于勒相認,更不願意幫助於勒。

我想,一個美好的社會應該人人友好相處,而不是隻看到金錢。約瑟夫的爸爸媽媽以為于勒發了財,就天天盼着他回來,但看到他變成一個窮人時,就那樣的嫌棄他,前後的變化多大啊!這説明在他們心裏只有金錢而沒有親情。這是多麼的悲哀啊!

我又想,在我們今天的生活裏,有沒有像于勒一家發生的情況呢?我曾經在電視裏看過有的人家為了爭奪財產,兄弟姐妹之間都成了仇人。甚至還有人為了金錢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勸他們讀一讀這篇小説,接受一點教育。要知道親情勝於金錢啊!

希望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少一點于勒那樣的悲劇。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24

最近我觀看了一部愛國主義教育片《小兵張嘎》,影片主要講了張嘎從普通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八路軍小戰士的歷程。給予我很多啟發。

最初,嘎子和他的奶奶相依為命,是個懂事的孩子,每天都幫奶奶做事。之後,因為日本鬼子殺害了嘎子的奶奶,還抓走了在嘎子家養傷的八路軍老鍾叔,所以,嘎子變成了一個痛恨日本鬼子、渴望加入八路軍的少年。後來,嘎子終於加入了八路軍,並且在部隊受到了教育和鍛鍊,使他成為了一名機智勇敢的八路軍戰士。

看完《小兵張嘎》這部影片,再回想一下自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張嘎雖然出身貧寒,卻十分堅強。他沒有貴重的玩具,沒有美味的零食,他也不可能受到教育,可以安靜地坐在教室裏學習,他的童年是在槍林彈雨中度過的!但是生小兵張嘎讀後感450字活的苦難並沒有讓他退縮,他變得更加堅強和自信,更加樂觀與勇敢!拿自己和他一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多麼渺小。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現在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沒有戰爭的時代,生活的條件變好了,父母、老師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呢?還有什麼理由在生活中的困難面前氣餒呢?

如果我們都能像嘎子一樣勇敢地挑戰所有困難和挫折,不達到自己的目的誓不罷休,我們就能戰勝前進中的一切阻礙;戰勝所有困難;戰勝所有不可能完成的事!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25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通過寫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對下肢癱瘓的我體貼入微的照顧,並鼓勵我樹起生活勇氣的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讀了《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以後,我更加深刻地瞭解了母親為我做的每一件事,更加認識到了母愛是偉大而無私的。記得在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一個早晨,我剛上完課,天空就嘩嘩地下起了一場傾盆大雨。我來到風雨走廊,心想:“哎,怎麼辦,下這麼大的雨,我怎麼回家呀?媽媽生病了,爸爸在上班,而我卻沒帶雨傘。當我在風雨走廊裏焦急地等待時,一張慈祥的面孔出現在我眼前。一瞬間顯得那麼高大,有神。我仔細地看了看,啊,正是媽媽。可是媽媽不是生病了嗎?但我還是壓制不住自己的心,奔出走廊。媽媽的手抖動着,幾絲白髮微微飄着,額上的皺紋更密了,眼睛充滿了慈母的愛,你説,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母愛呀。有首詩寫得好: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時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母親每天都默默地幫我們做事,每天從早到晚都要幫我們做飯、幹家務、婦道我們學習……你説,這難道不是一份濃濃的母愛?

讀了這篇文章,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偉大而無私的母愛,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份濃濃的母愛,並努力回報母親對我們的愛。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26

《狼國女王》是沈石溪的作品之一,主要講了雌狼紫葡萄成為帕雅丁狼羣的女王之後怎樣統治整個帕雅丁狼羣的故事。

紫葡萄原來是狼王盔盔的妻子,本來是一隻普通的雌狼,只要幫盔盔生兒育女就可以了。可是一天狼王盔盔被孟斯拉加虎咬死了。被狼羣中最有威信的朵朵菊選為狼羣中的第一位女狼王。紫葡萄在當狼王的時候,經歷了不少災難,在一次次的災難中,帕雅丁狼羣死去了許多狼,包括紫葡萄的孩子紅毛絨、白燕燕等狼。當紫葡萄趕走她的孩子時,心像被無數利刃刺得傷痕累累,可是沒有辦法,只好祝願他能夠自己靠自己的力量活着,成為獨霸一方的狼王。我讀到這裏的時候,不禁為紫葡萄感到傷心,所謂“虎毒不食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狼是沒有感情的,即使是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也只能忍。當我讀到大結局的時候,不禁又為他們而感到高興。雌狼踢踢為帕雅丁狼羣生了六隻狼崽,可是她和她的丈夫黑三卻為了保護孩子而死去了。到了最後,宛格莎狼羣加入帕雅丁狼羣,從而成立了一個新的狼羣,而紫葡萄又一次被選為狼羣的女狼王。

我讀了這本書後,被沈石溪的那無比巧妙的寫作方法給迷住了。而且我也很喜歡紫葡萄,她並不自私,放過了帕雅丁狼羣的敵人宛格莎狼羣的王后紅耳圈狼和她的孩子,到最後就受到了宛格莎狼王發衝的幫助,打敗了孟斯拉加虎。並最終合成一個新的狼羣。

《狼國女王》是一本很好的書,希望你們可以來看看。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27

我喜歡閲讀沈石溪伯伯創作的一類動物小説。他的動物小説我基本都看了個遍。他的作品不僅好看,而且耐看。有些作品我都看了好幾遍,但還是百看不厭,而且每次看完後留給心靈的洗滌都是那麼的不同。象什麼《第七條獵狗》啊,什麼《鳥奴》啊,什麼《駱駝王子》啊,那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最讓我感動的卻不是這幾本名作,而是沈石溪系列中,經典中的經典——《最後一頭戰象 》。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大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禁熱淚盈眶。這是怎樣一頭戰象啊!沒想到,這樣温順的大象竟也會做出如此壯烈的舉動。它在二十六年後的一個早晨,在已經預知了自己的死亡後,要回了它的象鞍,獨自出走,坦然面對死亡。它去了當年浴血奮戰過的戰場,緬懷往事。這麼多年,時光流逝,歲月變遷,曾經的一切的一切依然浮現在它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它臨死前也不忘故地重遊,因為這裏埋葬着它曾經的戰友。我彷彿走進了二十六年前,象兵們與日寇作戰的情景。望着一頭頭戰象如山一樣垮下去,嘎羧神情呆滯,淚光閃閃。它長吼一聲,衝破防線,突然一聲巨響,嘎羧轟然倒地……這是多麼可貴的友情啊!沒有想到象的情感也會如些真切,感人。當嘎羧終於與夥伴們躺在一起時,我的心情凌亂而複雜。

我為它悲傷,它是如此的忠誠!它的死令人萬般遺憾和心痛,但我又為它而高興,它終於如願了,它終於和它久違的戰友們“重逢”在這片土地上……

天大的小事讀後感 篇28

今天,我看了《狼和七隻小羊》。故事是這樣的:羊媽媽出去找食物,它讓小羊們在家玩,大灰狼知道了就趁機捉小羊,把其中的六隻吃了,幸好第七隻小羊很聰明躲到了鬧鐘盒裏,等羊媽媽回來後,它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羊媽媽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刀把大灰狼的肚子割開,把小羊救出來,然後往大灰狼的肚子裏裝石頭,用針縫上。狼醒後到河邊喝水,因為石頭太重,掉進河裏淹死了。

讀了這則故事,我得到了一個啟示: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