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工作經驗大綱

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已經認識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是民族自殺的口號。我們要想創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學的看,科學的説,科學的聽,科學的動!”他尖鋭地指出了當時舊教育的弊端:“教師教死書、死教書”、“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結果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毫無創造力。國小教育不能脱離生活,不能脱離現實,因此,我們的教育必須真正聯繫實際,面向社會,走出課堂,走進生活,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看、自己去聽、自己去説、自己去做。一、主題教育,增強道德意識

素質教育工作經驗大綱

中華傳統文化中藴含着豐富的德育資源,如果認真開發就會對當下的教育產生巨大的作用,為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配合“文明單位文明行”活動,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全校師生認真踐行公民道德規範,大力營造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的良好氛圍,學校開展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教育活動。“知榮辱,樹新風,我行動”成為道德實踐活動的口號。在全校動員大會上,號召學生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踐行道德規範,增強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習慣,培養高尚品質,營造和諧校園。一時間,身着校服,佩戴紅領巾的“朵朵春花”忙碌在校園、馬路、公共場所,他們清掃垃圾,清除“牛皮癬”,掩埋病死小動物。為了將這項活動延伸進行,學校動員學生“小手拉大手”,動員到每個家庭,傳播到各個行業,形成了社會合力。民族文化的發展,離不開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但民族文化的發展應是繼承性和建設性的發展。我們學校開展的“民族精神代代傳”系列活動,就是要將民族精神教育作為提升學生思想素質的主要抓手。活動中,我們邀請各行業的領導、骨幹到我校講演、座談、交流,這裏邊有名人,知名企業家,也有普通人。通過不同行業的眼光,來解讀時代民族精神的內涵,倡議少先隊員“做了不起的中國人”。開展好“六個一”活動,走進社區,服務社區;走進家庭,親身體驗。開展敬老、愛老、助老系列活動。隨着各項活動的開展,學校裏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感人事蹟。二、揚善愛心 學會感恩

“父愛如燦爛陽光,熾熱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淨化心靈;母愛是盎然的綠草地,芳菲而宜人”、“ 我心永恆 ,我愛永存,為了父母的微笑,我們揮鞭從此起程,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這是學生在“孝敬父母、體驗親情”詩歌朗誦會上的精彩朗誦。學校開展了“揚善愛心,學會感恩”活動,其具體目標是:在家盡孝心、在學校先關心、在社會獻愛心,爭當五好小公民。在家盡孝心:(1)尊敬父母長輩,聽父母的話,接物待人講文明禮貌。(2)在生活上關心父母長輩,學會謙讓。(3)為父母長輩做事,學會分擔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裏的事情主動做。(4)不挑吃穿,不亂花錢,學會安慰父母,為父母排憂解難。在學校獻關心:(1)尊敬教師,聽老師的話,熱愛學習,講文明守紀律。(2)同學之間講友愛,互相關心,和睦相處,不打架、不罵人,學會幫助學習、生活有困難的學生。(3)對待來賓有禮貌,主動問候,主動服務。(4)愛護學校公共財物,關心學校環境衞生,開展“彎一彎腰,學校更漂亮”活動。在社會獻愛心:倡議學生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講禮貌,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學會排隊,不做違法亂紀行為,不破壞社會公物,力所能及的為災區或生活困難學生捐款。為此學校將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定為“感恩教育月”,利用清明節,對學生進行一次緬懷先烈的活動;利用三八節和教師節進行感恩教育活動;利用節假日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幫助老人洗衣服、梳頭,給老人講故事;到社區清掃街道衞生,清除“牛皮癬”。各年級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將感恩教育活動細化到每個月的主題活動中。如:(1)“孝心小調查”活動,調查瞭解父母的生日,平時做多少家務,是否瞭解父母的愛好,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2)“禮讓孝舉”活動,進門問候、出門打招呼,睡前説晚安、分別説再見,看電視讓頻道,吃飯讓佳餚等。(3)“今天我當家”活動,通過觀察父母一天的活動,試着當一次家,親自體驗一下父母操持家務、當家過日子的辛苦,將所作、所想、所感記入“感恩日記”中。可以説,感恩是一種文明,感恩是一種品德。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生就會勤奮學習、珍愛自己,學生就會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生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他們就會明白事理,快樂的成長,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三、勤儉廉潔,倡導文明之風

根據上級關於廉政文化進校園的總體要求,堅持“廉政教育從娃娃抓起”的指導思想,我們以廉政文化“進校園、進班級、進辦公室、上牆壁、上課堂”等為主要宣傳途徑,做到圖文並茂,易於師生接受,使廣大師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啟迪和警示。把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的教師學習活動延伸到學生,組織全校各班級召開“廉政建設”主題班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學習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良好習慣,教師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養國小生勤儉節約好習慣的工作。第一要求學生在打扮上不要過分,不要追求新奇時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二教育學生不要亂花錢,不隨便向家長要錢。平時不挑食,不經常買零食吃,能節約的錢一定要節約。第三教育學生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家裏、他人、國家、集體的財物都要愛護。愛護桌椅、門窗、教學儀器和體育設備等。教師發現問題,及時引導,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同時要求教師給孩子們做出榜樣。四、多方共建,着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走進遺蹟。堯王城的老百姓們,早就習慣了遺址上那一片片觸目可及的陶器殘片,他們代代相傳着祖輩的傳説,卻沒有人真正瞭解這是一個怎樣的王國。面對這近在眼前的社會教育資源,學校決不能浪費。專門組織班子開發校本教材,宣傳堯王文化,每年的春季都組織學生參觀堯王遺址,有計劃有組織的引領學生探尋家鄉的每一寸土地,通過圖片展、遊記、講故事等多種形式,引領學生拜訪歷史遺蹟,追尋先人足跡,參觀異域建築,領略家鄉文化,盡享家鄉風情。聘請當地老人講解鄉村傳説,激勵學生愛家鄉、愛祖國,奮發圖強、報效家鄉。走進農田。高興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對農田耕作、農作物種植瞭解不多,參與農田勞動的機會很少。學校領導決定在校園裏劃出特定區域作為農業基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歷耕地、播種、管理、收穫的整個過程。我們按照班級進行劃片包乾,作物種類由學校整體規劃,學生自主種植、自主管理,在老師的指導下,樣樣農活拿得起、學得快。看到自己親手種植的作物、蔬菜喜獲豐收,學生們異常興奮。學生們經歷了勞動體驗之後,勞動的內涵自然的融入心間。走進企業。今年春季學校組織四五年級256名學生來到了實驗基地——冠青茶廠,學生們走進茶園聽茶農介紹茶樹的生長過程、栽培技術、除蟲方法、修剪技術、採茶技巧,並嘗試着幫助茶農採茶。當學生們把自己親手採摘的茶葉裝進茶農的編織袋時,那收穫的喜悦就掛在臉上。學生們還走進茶廠聽技術人員講解茶葉製作工藝,瞭解綠茶的製作工序,民間炒茶的方法和種類。通過實際觀察體驗,學生深深體會到了社會實踐大課堂的無窮奧祕。五、加強經典誦讀 構建書香校園

為了營造一個好讀書、讀好書的“書香校園”氛圍,學校通過《請用名著滋養孩子的心靈》這封家長公開信進行宣傳發動,號召家長少喝一瓶酒,少抽一包煙,每月給孩子們買一本能夠影響學生心靈的名著。開展經典誦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校進一步研討、制定了《經典誦讀活動實施方案》,確定經典誦讀分低、高兩個學段,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各班根據總體方案和學生實際落實計劃,同時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大力宣傳,讓家長理解支持孩子的經典誦讀,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參與到活動中來。舉行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讓經典滋養學生的心靈。(1)詩配畫比賽,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詩歌配上相應的圖畫或者製成手工作品,看看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能力。(2)古詩考級活動,在各個年級確定必背的古詩,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組成評委對學生進行檢驗,背誦最多的學生被評為“詩文背誦小能手”稱號。(3)評選“書香家庭”,將經典誦讀活動延伸到社會、家庭中,通過“小手拉大手,兒童帶家長”的方式,鼓勵家庭誦讀經典。在學校藝術節期間評選“書香家庭”,豐富他們的生活,提高文化素養。另外,我們還開展了師生同台經典誦讀大賽、“讀書論壇”、“柳樹下的故事會”。國慶節期間,舉行“愛國詩文朗誦會”、“金秋詩會”活動等。六、特長教育,凸現學生個性

大教育家誇梅紐斯曾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我校以各類活動為載體,全力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充分發揮每個孩子的潛能,加強學生特長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開展了小科技、小製作、小發明作品展覽,面向全體學生開放,並展開評比和經驗介紹活動,激發學生愛科學搞創新的強烈慾望。開闢了以創新教育為主題的第二課堂,成立各種興趣小組,讓孩子們的個性張揚。通過七巧板大賽、數棋比賽、計算機技能比賽等,以活動促發展,為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走向系統化、規範化、科學化奠定良好的基礎。幾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學校管理方面,推行精細化、人文化、規範化管理,走內涵發展之路,學校育人環境大為改善,素質教育活動豐富多彩,教師教育教學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生的學習氛圍濃厚,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