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培訓心得體會(精選9篇)

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篇1

**22日—28日,我有幸參加了市扶貧辦組織的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通過為期7天的培訓學習,學員們收穫頗多,感觸頗深,對扶貧攻堅有了全新的認識,為在今後的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扶貧培訓心得體會(精選9篇)

本次培訓,市扶貧辦領導高度重視,扶貧辦劉戈新主任,各相關處室負責人親臨課堂講政策形勢、工作要求、幹部修養等。邀請了黨校教授、現代農業協會會長講授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三變”改革創新發展模式等。課程豐富,立意高遠,針對性強,讓我們受益匪淺。

一是通過培訓,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從事脱貧攻堅的責任感使命感。此次培訓既有十九大精神全面解讀,又有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解剖。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脱貧攻堅不僅是民生實事,更是重大的政治責任,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激勵我們要有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精神,將黨中央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各項決策部署在農村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是通過培訓,進一步找準脱貧攻堅的大方向,着力點。此次培訓既有頂層涉及層面的背景分析,又有具體政策的深入解讀,既有典型案例的經驗交流,又有細節操作層面的建言獻策,既有打贏到打好,到人到區域的轉變,又有扶貧扶智力與志氣的機會結合,為我們基層扶貧工作者跳出就扶貧而扶貧,工作中缺乏綜合性、前瞻性等瓶頸找準了方向。聚焦再聚焦,攻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為我們在下一步脱貧攻堅工作中找到了着力點。

三是通過培訓,進一步激發了工作熱情,增強了工作幹勁。此次培訓既有各級檢查方式的講授,又有相應問題解決的訣竅,既有存在問題的深入剖析,又有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關懷,不僅把我遇到的困惑迎刃而解,而且還讓我們曾遇到的委屈煙消雲散。同時也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當前脱貧攻堅面臨的形式,這些都要求我們帶着奉獻上路,緬懷激情的奮鬥,用心用情用力投身到脱貧攻堅這一偉大事業浪潮;要求我們要帶頭踐行黨員幹部服務基層聯繫羣眾有關規定,鼓勵我們充當政策落實的宣傳員,政策執行的戰鬥員,羣眾身邊的貼心人;要求我們要有敢於擔當,勇於面對,轉變作風,鼓足幹勁的精神,拿事遇事緊起來、幹起來、好起來,拿下去、沉下去、融進去,為打好脱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湖北省相對於甘肅省在扶貧開發方面,不論是在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氣候條件上,還是在經濟實力、基礎設施、貧困程度上,都有着絕對的優勢。但要實現到20xx年“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攻堅任務目標,還必須學習甘肅、貴州的經驗和作法,在“精”和“準”上做好結合文章。

一是學習甘肅省扶貧攻堅的精神。這次到甘肅參加扶貧開發培訓班,所見所聞給我映象最深刻的是“真扶貧、扶真貧”。主要表現在:宣傳氛圍濃厚,所到之處的公路兩旁、政府大院、村部門前、小組灣落均看到各類扶貧工作宣傳標語,營造了扶貧開發工作的濃厚氛圍;機構設置健全,縣、鄉、村三級分別設立了扶貧開發指揮部、指揮站和指揮所,將扶貧開發作為一項重要的常態化工作來抓;組織領導到位,各級扶貧開發機構實行主要領導掛帥、縣鄉幹部到貧困村駐點,並且對貧困村狀況和基本信息能夠“一口清”,充分體現出領導的重視度和幹部的參與度;目標措施精準,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幹部在制定扶貧目標措施時,明確了“三不原則”,即不現實的目標不説、不切實的任務不講、不實際的辦法不提,在深入調研和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業、一户一策;信息資料齊全,各級扶貧開發部門均規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貧困村、貧困户信息資料,包括貧困原因、扶貧措施、脱貧目標和計劃,同時開發了一套精準扶貧工作網絡平台,通過點擊某個村某個貧困户,就能直觀地看到該户的人口、致貧原因、幫扶需求、脱貧計劃和進展等詳細信息。雖然甘肅與湖北在貧困程度、貧困面和自然環境、資源優勢等方面截然不同,有些方面不能照搬照套,但甘肅省在推進扶貧開發上的信心、決心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二是精準產業項目支撐羣眾脱貧。貴州省海雀村之所以能把風沙四起的荒山變成萬畝林海,關鍵是找到了科學發展、生態富民的精準路子;甘肅省平涼市之所以能在乾旱貧脊的土地上發展蘋果產業帶動村民致富,就是因為因地制宜找準了扶貧項目。因此,我們強調“精準扶貧、精準脱貧”,關鍵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不搞大而化之地大水漫灌,在扶貧對象、產業項目、資金安排和規劃措施等方面,要做到因人、因地、因貧困原因,有針對性地精準扶貧之策。

三是從解放思想上實施精準扶貧。一位曾經在甘肅部隊工作過15年的朋友講過這樣兩個事例,其一:某村支部書記到縣裏開會回來,自豪地對大夥説,我們今年又把貧困村的資格給爭回來了!其二:部隊到當地結對村去扶貧,給某户貧困户送去兩頭優質種羊,鼓勵他發展養殖業脱貧致富。再去時發現羊沒了,已經被農户宰掉吃了,問及原因,農户理所當然地説道“你們送來就是給我們吃的嘛!”。在我們當前實際工作中,有的幹部認為戴上貧困村的帽子,肯定會給村裏帶來真金白銀和項目扶持,寧願守着這頂帽子不願摘去;有的羣眾爭着要當貧困户,等着上級領導送來慰問金和物資。這種等人授魚、等米下鍋的思想,嚴重製約了扶貧政策的實施和脱貧計劃的實現,必須要在實施精準扶貧措施的基礎上,正確引導貧困村和貧困對象轉變思想,樹立幹中求助、積極脱貧的信心和決心,同時對建檔立卡對象要算好收入賬,達到脱貧標準的要予以標識,及時退出貧困之列,才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全面小康的目標。

四是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扶貧攻堅和精準扶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在涉及到土地開發、利用和資源配置上,不能盲目冒進,不能單一地追求高產出、高效益的產業項目,同時還應兼顧環境和土地資源保護,做好科學規劃,決不能以脱貧致富為目的而私開亂挖、毀壞地形地貌、嚴重污染生態環境,決不能為了當前脱貧摘帽的目標而吃子孫飯、斷子孫路,確保扶貧攻堅與堅持綠色發展統籌兼顧,既要順利實現精準脱貧、全面小康的奮鬥目標,又要做到科學、可持續發展。

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首先,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性。扶貧開發工作是新階段一項重大“工程”,我覺得要想做好這一重大“工程”,“一把手”領導首先要高度重視,思想上必須要統一,認識上必須要到位,只有“一把手”領導重視了,上級領導才能夠重視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安排的項目保質保量地完成。

二、注重協調,多方用力

其次,要及時做好和相關部門的銜接工作。工作能否做好,銜接固然重要,工作做不好,做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也於相關部門銜接有很大原因。從而導致工作滯後,要及時做好扶貧項目的銜接工作。

三、深入基層,瞭解民意

最後,要深入村社、傾聽民意、瞭解民情,推動工作順利開展。通過兩天的調研,我想我們領導除了平時工作之餘,抽時間要更多地深入村社、農户家中,傾聽民意、瞭解民情,知道村社幹部的所思所想、農户的所期所盼,真正知道村社幹部在想什麼,農户在盼什麼。只有這樣領導才能夠掌握到第一手可靠資料,從而使領導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這樣,領導幹部和老百姓的距離就拉的更近,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才知道的更多,扶貧工作開展起來就更順利,只有這樣我們的扶貧工作才能夠做得更好,發揮更大地效益。

四、重在行動,貴在落實

中華民族有着優秀的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但是,這種支援必須建立在幹實事、幹正事、幹好事的基礎之上,只要我們乾的是功在當代、利在於民、造福子孫的大事,就一定會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援助。要想為社會多做點貢獻、去幫助那些在困難中掙扎的人們,要牢固樹立“重在行動,貴在落實”的理念。在任何學習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困難,面臨各種難以預料的考驗,因此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原則性,又要靈活多變,同時又能夠破除舊觀念,用知識去幫助那些貧困落後的人多學技能,多跟他們交流,讓他們走向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篇5

**月12-16日,我有幸參加了第一期鄉鎮扶貧幹部培訓班,聆聽了各位領導和專家的講課。幾天來,我沉浸在領導和專家精彩的講解中,思想上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此次培訓,不僅讓我學習了新的政策業務知識,更讓我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

一、培訓情況

第一期培訓班集聚了來自開州、石柱、巫溪三個區縣的80名鄉鎮扶貧幹部。5天時間,指導中心在日程和課題設計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和準備,共安排了9個主題的課程供我們學習,課程時間和內容安排合理,每一堂課都非常精彩。

二、培訓感悟

(一)提高對脱貧攻堅重要性認識。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認識到扶貧攻堅工作是我國當前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務。特別是莫傑老師《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形勢政策任務及有關問題研究》讓我瞭解到: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是脱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於農村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由此,精準扶貧更是我們開展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開拓了思想與眼界。

通過尹克林老師的《特色小鎮建設》,我們的眼光放遠到全世界有趣的特色小鎮建設,讓我們的思維開拓,讓我們逐漸僵化的思維模式得到一次有力的衝擊;宋愛蘇老師的《當前經濟形勢與農業供給側改革》從全球經濟形勢方面講述了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挑戰,讓我們從宏觀更清楚現今中國的形勢以及脱貧攻堅面臨的困難。

(三)開展脱貧攻堅工作的方式受到了啟發。

一是要學會創新性開展工作,盧賢煒老師講解的《**市資產收益扶貧實踐與探索——產業精準扶貧的有效舉措》,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在農村發展產業,做產業精準扶貧必須要創新,比如可以讓農村有實力,有能力的羣眾通過嘗試股權收益分紅方式來帶動貧困户發展,形成有效的利益鏈。盧處長講道,我們在工作中要嘗試各種新方法、新手段,要實現脱貧致富的目標,鄉鎮扶貧幹部責任重大。

二是要守住底線,清廉扶貧。唐春林、王選明老師以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式給我們講授了反腐案例,告誡我們扶貧中基層腐敗容易滋生,我們必須守住底線,做到每一分錢都要用到扶貧事業中。

三、關於我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思考

結合我村扶貧開發工作存在的問題,我就如何做好我村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淺薄的思考。

(一)在爭取領導重視和提高基層幹部羣眾認識上下功夫,努力消除對扶貧開發工作的認識誤區。

1.對上要多向領導彙報農村當前貧困現狀、農村扶貧面臨的形勢和農民羣眾對扶貧工作的認識,積極爭取領導的高度重視,取得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讓基層同志都清醒地認識到扶貧開發工作不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業務工作而是一項艱鉅的政治任務。

2.對下要多基層幹部和羣眾宣傳扶貧開發的政策、目的、要求及措施,讓他們消除施捨即可論和低保養活論這些認識誤區,改變“等、靠、要”思想。

通過對上、對下兩個層次,彙報和宣傳兩種形式,讓全社會認識到扶貧開發、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夢想,是鞏固執政黨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要求,是一面旗幟、一項事業、一種責任、一個挑戰、一種榮耀。

(二)在產業扶貧上做文章,提升能力的同時增強貧困人口的“造血”功能。產業扶貧是扶貧開發工作重點也是難點。在進行產業扶貧時要遵循規模化、工業化、市場化、特色化的特性,同時結合我村特色支柱產業,找準產業扶貧的着力點和項目支撐點,進行重點扶持。就我村而言,建議從以下特色產業進行扶貧開發:

1.發展養殖產業。我們可以發展黃牛養殖,逐步做大做強,做成自己的特色。

2.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引導有能力的企業入駐本村,鼓勵本村的貧困户參與,通過股權收益分紅的形式,開展大棚蔬菜種植。

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篇6

省長李錦斌輕車簡從,赴金寨縣油坊店鄉面衝村蹲村住户,走訪農户,深入瞭解革命老區扶貧情況,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要以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準確把握扶貧開發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精準發力突破重點難點,以精準施策促進脱貧致富,確保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扶貧開發攻堅戰。

油坊店鄉面衝村位於響洪甸水庫西岸,屬庫區一線村,全村605户村民中有100户貧困户,脱貧攻堅任務較重。李錦斌這次走訪住在村民盧本英家。77歲的盧本英老人一家四代同堂,子女們靠經營茶園和外出務工勤勞致富。李錦斌與一家人拉起家常,得知老人的子女在外地掌握一技之長,很想回鄉創業就業,李錦斌十分高興,鼓勵他們在家鄉施展才華,爭當致富帶頭人。

農村貧困人口脱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李錦斌對貧困户生活十分關心。在走訪的20多户村民中,貧困户佔到一半以上。每到一户,李錦斌都詳細詢問他們的難處,瞭解保障政策的落實情況。新莊組村民黃尊俊是因為患病、子女就學以及缺乏勞動力等綜合因素致貧的農户,李錦斌十分關心他的生活,與他結成了幫扶對子,並與當地幹部一起,研究此類因複雜因素致貧對象的幫扶問題。他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奮進征程上,不能讓一户貧困户掉隊。要統籌運用產業扶貧、易地搬遷、就業培訓、教育扶貧及社保託底等綜合措施,解決好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讓他們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

培育龍頭企業、增強主導產業競爭力是產業扶貧的重中之重。李錦斌調研了該村的龍頭企業露雨春茶葉公司,鼓勵公司創辦人黃守山立足特色優勢,進一步改良品種、保證品質、打造品牌、提升品位,不斷做大做強,帶動更多茶農致富。返鄉創業帶頭人馬啟軍創辦的金海馬服裝廠,吸納本村60多人就業,李錦斌希望他用好“雙創”扶持政策,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帶動更多鄉親就業增收。茶葉生產大户王國成成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李錦斌與他一起修剪茶樹,瞭解合作社經營情況。他要求當地幹部羣眾順應市場規律,集中資源優勢,創新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努力依託茶資源,走出一條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發展村級公益事業,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是扶貧攻堅的重要內容。面衝村集體光伏電站每年發電收入可達7萬元,為發展村級公益事業和扶持貧困户提供了重要經濟來源。李錦斌考察了電站運行情況,要求當地總結經驗,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提升貧困户收益的光伏扶貧新模式。李錦斌還調研了面衝村幼兒園、村衞生室、村國小、村文化樂園等村級公共服務設施,強調要積極順應羣眾新需求,更新觀念,拓寬思路,廣泛調動政府、社會和村民各方力量,不斷提升農村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水平。

走訪過程中,李錦斌利用晚上時間與多位基層幹部羣眾代表座談交流,對他們提出的發展生產融資難、村組通道路建設難、飲水安全難保障、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滯後、文化娛樂設施缺乏等問題,一一認真記錄,與大家共商解決方案,安排落實措施。他鼓勵面衝村幹部羣眾把脱貧致富的信心鼓得更足、把精準扶貧的路子走得更準、把村支部建得更強,加快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駐村走訪結束後,李錦斌在金寨縣召開了扶貧攻堅工作及規劃情況調研座談會。他指出,“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推進脱貧攻堅工程的決勝階段。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xx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認清扶貧開發進入了新階段、面臨的新目標、擔負着新要求,進一步強化發展、精準、統籌、改革、共享的理念,把目標任務設定好,把方法路徑選擇準,把政策措施研究透,以硬碰硬的決心、實打實的辦法、超常規的努力,把脱貧攻堅工程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抓緊抓實抓好。要緊盯扶貧攻堅決勝目標,突出精準扶貧脱貧的着力重點,着力提升產業扶貧精準度、智力扶貧精準度、金融扶貧精準度、基礎設施扶貧精準度、保障扶貧精準度、社會扶貧精準度。要強化扶貧工作責任保障、項目保障、政策保障、機制保障,確保扶貧開發紮實推進,奮力奪取扶貧攻堅的新勝利。

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篇7

一、總體感受

此次培訓班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和交流方式,共開展專題講座6講,現場教學10次,同時開展小組討論和交流發言,時間緊湊、任務重。總體感覺整個學習培訓行程安排科學、內容設置豐富、針對性較強,既有政治理論教育,又有扶貧業務知識,更有現場典型案例參觀,學員們收穫頗豐。寶山區,江蘇華西村先進可行的發展理念,雲品中心“雲品入滬”項目等典型做法,都給學習組成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二、收穫和體會

(一)增強了理論素養。通過領導幹部能力素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思想,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等專題的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了全體學員的政治理論素養,堅定了理想信念,切實增強了學員做好脱貧攻堅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提升了業務能力。通過新時期扶貧開發專題業務學習和政策解讀,使全體學員瞭解掌握扶貧政策,學習了科學扶、精準扶貧和內源扶貧相結合推進脱貧攻堅工作的對策措施,有效提升了全體學員的能力素質,為做好脱貧攻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強化了黨性修養。通過現場參觀一大紀念館、南湖一大會址、沙家浜革命紀念館、陳雲紀念館,全體學員感悟了一大精神、紅船精神、抗日精神,增強了全體學員的黨性修養和宗旨意識。

(四)拓寬了思維視野。在學習的同時,全體學員感受了上海的城市發展和經濟發展,感受了發達地區敢想敢幹,先進可行的發展理念,教育引導全體學員轉變了思維,更新了觀念,拓寬了視野。

(五)學習了典型經驗。通過上海發展改革啟示與思考、雲品中心、寶山產業轉型發展新探、華西村改革成果、寶山農業專業合作社等現場教學,讓全體學員學習了發達地區的先進典型經驗借鑑。

三、想法和建議

1、想法。我們全體學員將結合本次學習所感所想,回到各自工作崗位,結合具體實際,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具體實踐,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

2、建議。雲品中心推行的“雲品入滬”模式值得思考,曲靖市各縣均有各具特色的優勢農產品,開展該項工作很有必要,建議市級明確相關部門牽頭,制定方案,建立運行機制,把該項工作落到實處,真正打響曲靖農副產品品牌。同時,寶山區兩個鎮的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運行模式值得深入學習和借鑑,建議各地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實際,探索創新。

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篇9

本人從教十五載,擔任學校教研員六年,前年開始兼任語文組組長一職。近日,有幸參加了“清華大學教育扶貧中國小教研員遠程培訓班”的學習,自己深深地意識到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應好好珍惜。

培訓中,我重逢了上期“科研班”的指導老師李晨老師,還有學員李瓊老師,且李晨老師恰巧又是這次培訓班的班主任;另外,我還結識了許多的“精英”(各校教研員或教研組長)。

此次培訓為期六天,時間短,任務重,可謂“苦”中取樂,卻于思想有益,受用無窮。

聽了雷小莉老師的講座“課堂教學的設計與評價”,我懂得了“過程重於結果”,應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注重思維方法與思維能力的培養,“少教孩子怎麼‘算’,多教孩子怎麼‘想’”。同時,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雷老師還提到在課堂中多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是的,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問題是人類進步的基石。她還説:“學生會的問題還有必要在課堂詳述嗎?”我很贊成這個觀點,學生會的,我們少教,甚至不教,我們要做的是與學生共同探知他(她)們的“未知世界”。因此,我們老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胡蘭老師的講座“聽課、評課”如一劑良方,為我們的聽課、評課提供了有效的指導。聽、評課的目的是造就優秀教師,我們應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一針見血,有啥説啥”。然而,現實中,我們有些學校的老師生怕“得罪”他人,盡説些恭維話。這樣做,上課老師就不能最大程度地發現自身教學過程中的缺陷,不能起到改進課堂教學的目的,這是一種對同志不負責任的做法,我向來是反對的。

胡老師提出評課時要“用《課標》説話”。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們又有多少老師真正用心細讀了《新課程標準》呢,爛熟於心的又有幾人呢?本學期,我們學校新來了一位特崗教師朱老師,他和我都是教四年級語文,當他問我怎樣才能上好語文課時,我把一份《新課標》放在他的桌面,也許這是我能告訴他的最好的方法。

本次學習的內容如果要分為兩大部分的話,以上講的是“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我更關注的是第二部分“教研員(教研組長)的行動研究”。身為教研員的我怎樣才能做好自己的“行動研究”,並且帶領學校教師團體共同參與到“行動研究”中來,每個人都願意做“行動研究”,都有屬於自己的“行動研究”。

鄭新蓉教授好似“及時雨”,她的講座“教師行動研究”猶如黎明的曝光,給我們希望,引領我們不斷前進。“行動研究”不是“純”研究,有別於“求真”的科學研究。“行動研究”旨在發現問題,採取策略,提高反思能力,改進工作,最大程度地解決問題。簡單地説,“問題”即“課題”。

有些學員認為“做研究”、“做課題”那是專家的事,於自身無關。事實上,我們每位教師都可以成為“研究者”、“行動者”,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研究課題。例如,以前我所教的班級學生上課參與不夠,我就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效果較好,這樣就有了自己的小課題:“從小組合作入手,解決課堂教學參與度問題的研究”。現在,我所接手的四年級16班,第一單元測試後,我發現第一題“讀拼音,寫漢字”,學生失分較重。不應該呀,我們全都聽寫了的。後來,我詢問了失分的同學,這才知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會拼音。我又通過抽樣調查,發現情況確實如此。這樣,我又有了自己新的問題(課題):如何提高中年級的拼讀能力?

也有些學員在“叫苦”。馬利文教授對他們的心理作了透切的剖析:1.時間不足,負擔重,力不從心。2.受“功利”思想的束縛,認為它對自己的“業績”幫助不大。3.教研氛圍不濃厚,沒有學術共同體,感覺在孤軍奮戰。4.領導不重視,有些無奈。5.缺乏專業引領,倍感無助……

其實,事在人為,“心在哪裏,哪裏就會有奇蹟”。一個人活着是要有所追求的,不要成了不折不扣的產業工人,要做自主研究的主人。“研究”是自我價值實現的表現,是高層次的需求,也是教師獲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徑。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個有心做教育的教師,一個立志為教育奉獻一生的人,他(她)是不會於教育教學問題視而不見,相反,他(她)會積極思考(反思),把“研究”當作自己的知音相伴一生的。

賀林老師則別開生面地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來審視教育圈內人的行為。他的語言幽默而不失“科學”,他的觀點鮮明而又新穎,論據平凡,卻顯真知灼見,給人耳目一新的愜意,又如林中響箭,震撼心靈。

此外,王旭老師娓娓動聽的演講令我折服。他那敏鋭的洞悉力,不拘一格的思辨能力,高超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我久久不能釋懷。對,大膽地展示學生的錯誤思維過程,有了“錯”才有師生的成長,有了“錯”才有精彩,寧願做一個“真”的有“缺陷”的老師,也不做一個“假”的“完美”的“俗師”。

幾天下來,學海拾貝的我滿載而歸,小揹簍裝的是收穫的欣喜、疑惑的沉思、嘗試的勇氣和蜕變後新的生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肩上的責任與使命,為此,我在狂奔,沒有終點,一種信念的力量推動着我前進、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