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有感心得3篇

本文是小編讀《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有感心得,歡迎大家閲讀。

讀《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有感心得3篇

讀《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有感心得一:

這身體隨着年紀衰老,它是一窠的疾病,易壞的。當這惡臭的污穢體分解時,生命真的結束於死亡。

就像沒有明天那樣生活的人有兩種人,一種是智者,一種是愚者。

把每天當作生命最後一天,把每個時刻當作最後一個時刻去努力付出實踐自己正確目標的人,不可不説是智者;把明天拋在腦後,而通宵達旦的娛樂、酗酒、嬉戲的人,不可不説是愚者。

幸好,愚者可以變成智者。

如果想要知道一個人的未來,就看他都做一些什麼樣的行為,是短暫的享樂,還是為了長久的未來。

臨時工看到幾個小時的利益,所以領時薪;

工薪族可以堅持一個月,獲取利益,所以能領到一個月一次的工資;

經理看到一年、五年的利益,所以領取年薪;

豪傑多能看到十年、三十年的利益,所以成為時代的寵兒;

聖賢能看到千年悠悠,所以能成為聖賢,自己的教言流傳一代又一代,歷經千載。

“果汁軟糖實驗是世界上最簡單,也是最成功的行為實驗之一,由沃爾特·米舍爾教授設計。他於20世紀60年代在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校園裏一間幼兒園開始這項實驗。

米舍爾找來數十名孩子,在每人面前放一塊果汁軟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塊。然後他便離開教室10到15分鐘。

通過觀察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馬上就開始吃糖果,還有三分之一則一直等米舍爾回來兑現額外獎勵後才開始吃,另外三分之一兒童開始堅持但後來忍耐不住放棄等待。

直到20xx年後這些孩子中學畢業,開始進入高等院校學習或工作,米舍爾才開始研究的下一步。他發現當年馬上開始吃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得缺乏自信,與同齡人相處不好;等到最後才吃糖果的孩子則交際能力強、有主見且學業出眾。“等待者”比“不等者”考試成績平均高出210分。”

生活中總是出現這兩種人,一種看到的是短暫的滿足,一種是看的長遠的人,就像果汁軟糖實驗那樣,其實藉助發現兩者不同,就可以知道認識的人的未來。果汁軟糖實驗引出一個行為是延遲享受,從心理學上分析一個人,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只要從一些細節末梢來斷定,就可以知道此人大概未來,比如有關延遲享受的行為。有一個朋友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延遲享受,一次又一次的透支自己的體力,每次勸勉,都無濟於事,用很多理論來搪塞,直到身染疾病才後悔我所力薦的話,後來造訪,誠心祈求,我告訴她為時過晚,迴天無術了。有的男性甚至在尋找到伴侶之前,就開始尋花覓柳,最後染上花柳病,自己爛掉不説,還牽連家人,他只是想到短暫的快樂,而沒有想到更久遠,可能幾年之後就可以和自己相愛的人,組成家庭,就這樣毀掉一生。有一個四十歲的同事和另外的男同事聊天説嫖娼的事情,我回答説,“人應該小心,免得惹上疾病。”他笑道:“可以帶上套套嘛?”我跟他解釋了下:“艾滋病病毒比精子小數百倍,安全套是為了阻擋精子,但是病毒卻很容易穿越那層薄膜分子之間的縫隙。”他非常吃驚,非常擔心後怕,我想如果你根本沒有這樣做過,還會怕麼。有個人我曾經也力勸過她不要撒謊,一個謊言拆穿就用另外一個謊言搪塞,我當時只是用傳統的業力思想來説服她,其實另外的因由我沒有告訴,這個因由就是經常撒謊的人會引起心理疾病,當時我斷定的是,如果再這樣下去,她會認知出現問題,也就像是自己騙了自己一樣,比如黃色衣服的人,卻能看成是紅色,沒有叫別人吃飯,卻認為叫過了。後來真的出現這樣的問題,甚至比我那個“比如”的還要厲害,非常可怕,我自認這種問題對我來説幾乎無解,只有改變心性。很多事情只要看到以後的壞處,忍耐,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了。

搖頭的醫生,痛苦的家人,一切都沒有機會恢復的時候,才後悔嗎?

關於喬布斯 “記住你即將死去”,這也是“沒有明天”的另外一條解釋。

“1974年的5月,喬布斯來到了新德里與一名旅途中認識的西方人相約去看印度著名的宗教叫大壺節遊行。當看到滿身塵灰的苦行僧們赤裸着身體從喜馬拉雅山上走進恆河洗禮,看到數百萬人頭攢動的朝聖者,喬布斯被這種虔誠的氣氛震撼了,最神奇的是甚至在還沒明白怎麼回事的情況下,被一位修行人把他的頭按在水裏剃了光頭,而喬布斯卻任由這個陌生人擺佈,以至於丹·科特克在新德里的大街上見到喬布斯之時,險些沒認出來。兩個大男孩首先去拜訪尼姆·卡洛里·巴巴,可到達高僧居住的小城之時才知道高僧早在半年前就圓寂了。

8月,喬布斯回到了加利福尼亞,結束了他的印度之行。此次朝聖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觀,也為他的未來指明瞭方向:“這次機會倒是讓我認為托馬斯·愛迪生對人類世界的貢獻或許比比爾·馬克思和尼姆·卡洛里·巴巴加起來都還要大些。” ”

喬布斯的這段經歷也被稱之為對他人生影響至深的經歷,他也有一種宗教情懷深入自己的胸懷。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就透漏出一種這種情懷和智慧:

當我十七歲的時候, 我讀到了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一個印象。從那時開始,過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會對着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當答案連續多天是“No”的時候, 我知道自己需要改變某些事情了。“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

它幫我指明瞭生命中重要的選擇。因為幾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榮譽、所有的驕傲、所有對難堪和失敗的恐懼,這些在死亡面前都會消失。

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東西。你有時候會思考你將會失去某些東西, “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這些想法的最好辦法。你已經赤身裸體了,你沒有理由不去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

---喬布斯斯坦福大學演講摘錄

接觸上座部佛教之後,發現這種“因為幾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榮譽、所有的驕傲、所有對難堪和失敗的恐懼,這些在死亡面前都會消失。”在上座部裏也頻頻出現,被稱為死隨唸的修法,這種修法個人覺得是喚起了我對生命的種種現象的不執着,不貪附。(這種修法在《清淨道論》第八 説隨念業處品,南傳《法句經》,《覺醒吧世界》緬甸,雷瓦德尊者等都有教導)

死者或存者,諸藴滅相等,一去不再生。我也放逸過,噩夢過,才知道恪守道德的重要。睡眠安穩,醒來快樂,不做噩夢,內心常常平靜喜悦,是難得的幸福之事,如果真的拿一千個每個250克金條來換,我還真不願意換,幸好這種快樂可以給予後自己仍然擁有。既然我們都會死,而又不知道死亡的來臨的時間,怎麼來臨,在什麼地方來臨,我們為何不在當下把握今朝呢?

真實的善慧者,應對於如是,有大威力的念死,常作不放逸之行。

讀《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有感心得二:

即使你必須在某段時期假裝平庸來謀求發展機會,你的心志一定不能甘於平庸。 心志平庸的人終日活在盲目恐懼之中,他們從未充分生活過,他們從未不懈鬥爭過。他們不停地追悔過去,對於未來則充滿了各種貪婪的痴心妄想,而對於眼前這一刻,他們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亂忙一通,就是像豬欄裏的肥豬一樣混吃等死。 心靈無家可歸的人,無異於行屍走肉。你的肉身有家可歸了,你的心靈有家可歸嗎?給你的心靈找到一個精神家園,唯有如此你才能體驗到生有可戀的樂趣。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經歷了,會因此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對於物質上的得失也是一樣。有的人終日為之痛苦焦慮,有的人卻能處之泰然。精神貧乏的人會任由外在事物左右自己的心情,精神豐富的人則可以擁有物我兩忘的快樂,或是依據自己內心的理想去改造外部環境。 精神豐富的人,即使清貧度日,也能從其所身處的世界獲得無窮的歡樂。精神貧乏的人,縱使異常富有,也只能過一種行屍走肉的生活。因為精神貧乏的人只能停滯於追求滿足動物性慾望的階段。他們無法想象除了縱慾之外,還能幹些什麼。 對於精神豐富的人來説,閒暇就是自由,它像生命一樣珍貴。而對於精神貧乏的人來説,“驢閒啃樹皮,人閒生是非”,是他們對於閒暇的最普遍看法。 人類之所以能有別於其他動物,就在於人類能利用閒暇時間創造文化。而精神貧乏的人,依舊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等同於動物,以追求動物性慾望滿足為人生的全部目標。 都説“人生識字憂患始”,只是這憂患亦可成為令人愉悦、快樂、充實的憂患,這就好像一個可以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政治家,他的內心必是快樂充實的。至於無知,我始終認同黑格爾的這一説法:“無知者是不自由的,因為他要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黑暗的世界。”

為什麼“人醜就該多讀書”呢?因為讀着讀着,就會漸漸擁有不同於常人的想法、氣質和個性。平時多讀點書,思想會變得越來越性感,這樣即使外表一般,還是會變得很有魅力的。覺得自己長得很漂亮的男女青年同樣需要多讀書,否則頭腦空空只能做別人的玩物,回頭年老色衰了,其生活可能會變得悲慘至極。 那些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他們沒有關係,沒有背景,沒有人脈,沒有資源。如果他們有所追求,他們必須學會從書中尋求資源。書中自有無窮無盡的資源,這也是古往今來幾乎所有偉大人物都酷愛讀書的最主要原因。 那些家境貧寒但卻志向遠大的理想青年如飢似渴地讀書學習,他們中的一些人終將有所作為,進而如拿破崙年輕時所説的那樣:“把那些衣着光鮮、成天泡在女人堆裏的好色之徒踩在腳下。” 讀書可以讓一個人變得很聰明,也有可能讓一個人變得很蠢。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書裏的知識是用來啟發心智的,不是用來作為教條的。 很多偉大人物之所以成就偉大,主要因為他們有眼光,他們善於從海量信息中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然後漸漸形成自己獨特的人生智慧,以此指導自己的人生,進而有所創造。他們的這種眼光,不是天生的,而是教育或自我教育的結果。如果你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那就自我教育吧。事實上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説,自我教育比被他人教育重要一萬倍。自我教育是一種高度自覺的行為,它源於渴望不停求知的強烈本能。 中國的應試教育最大的罪惡就是讓無數人認定學習是無趣的事,是痛苦的事。只有少數人走進社會後,經歷了一些事,然後徹底覺悟,意識到學習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最快樂的事,是至死不渝的不懈追求,然後他們會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求知,像熱愛自由一樣熱愛求知,並因此受益終身。 事實上,所有真正有價值的遠大理想,都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理想。

在不斷自我教育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學習的快樂是無窮無盡的,這種快樂可以讓人超越名利、超越虛榮、超越恐懼、超越生死,直至達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樣的至樂之境。 基本上,自我教育主要是通過讀書和實踐來完成。唯有投入到生活中不斷親身實踐,唯有在生活中經歷過很多真實的失敗,才能從書中汲取到真正有價值的思想,進而更深刻地瞭解自我以及社會的本質。 想要實現一個遠大的理想,做事必須腳踏實地,但同時也要學會怎樣才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所謂巨人的肩膀,就是系統研究你所專注的那個領域的前人經驗。如果你無視這些經驗,一切都靠你自己摸索,這無疑是極度愚蠢的做法。 怎樣才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系統閲讀你所在領域裏的最經典著作,同時也在其他領域有選擇性地閲讀一些經典著作,不斷解放你的思想,不斷拓展你的眼界,不斷從中吸收你發自內心相信的一些價值理念,然後身體力行。

讀《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有感心得三:

《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是豆瓣超級紅人丁小云最新作品,在《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中,丁小云以飽含激情的筆調,述説着關於人生與理想的宏大主題。

丁小云説,生活是很現實的,也是很殘酷的,它並不會因為你的“特殊狀況”而為你開綠燈,它不會因為你的迷茫而對你寬容,也不會因為你的彷徨而對你手下留情,更不會因你的放棄而為你發“獎章”,你要明白——在你迷茫的時候,總有人在努力。

在你彷徨的時候,總有人在前行;在你放棄的時候,總有人在堅持……你所能做的,只有拋卻迷茫彷徨,擁抱激情灑脱,在人生之路上,含着眼淚,忍着疼痛,淌着汗水,奮力向前跑,向前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被萬千讀者譽為“開啟偉大命運之必讀書”。

《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經典語句

在你迷茫時,總有人在努力;在你彷徨時,總有人在前行;在你放棄時,總有人在堅持……生活並不那麼矯情,容不得你任性!你所能做的,就是拋卻一切桎梏羈絆,把每一天都當作“末日”來過,時不我待,奮力前行!

——丁小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讀書可以讓一個人變得很聰明,也有可能讓一個人變得很蠢。

——丁小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如果你直接去追求名利,你很可能會獲得既痛苦又失敗;如果你能用不計名利、守正出奇的遊戲者心態去做你最想做的,名利會不請自來。

——丁小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所謂理想就是幹,就是行動。生龍活虎地行動,不計得失地行動,矢志不渝地行動。

——丁小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沒有巨大的捨棄,就沒有巨大的成就。沒有巨大的捨棄,你絕無可能實現一個遠大的理想。捨棄是比佔有更高明的智慧。真正明智的人生,是不斷做減法的人生。人生必然且只能因目標極簡而成就偉大。

——丁小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生命是不可能完美的。唯有不完美,才是生命本來的樣子。完美是一種沒有生命氣息的狀態,追求完美無異於追求死亡。

——丁小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生活並不那麼矯情,容不得你任性!在你徘徊的時候,總有人在前行!

——丁小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所有告別單身狀態的人,遲早有一天會意識到,有些事只有單身時才能做成,有些快樂只有單身時才能體驗。

——丁小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理想不是別的什麼,理想是至死不休的追求,也是永無休止的戰鬥。

——丁小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如果我們能大膽邁出第一步,並且一直走到底,我們可能會體驗那些眼神呆滯的中年人想都不敢想的理想人生,這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丁小云《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