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暑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認識社會,接觸社會、實踐自我,鍛鍊自我的一個平台,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如何寫,以下的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可以作為參考哦。

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這次的暑假實踐活動終於臨近結束,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喜悦在大家臉上。在這次活動中讓我感受到徐老師的細心嘮叨、大一師弟師妹的認真和可愛還有譚學長的負責。在活動過程中主要有三個方面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讓我受益匪淺:

一、 團結協作、集思廣益。

在前期活動準備的時候,大家一直都積極參與進來,沒有人無故缺席。在確定調查問卷內容、宣傳活動內容的時候大家也羣策羣力、知無不言。更重要的一點是負責人能夠明確分工、提前做好工作安排,團隊能夠將工作安排實實在在的落實下去。而且大家還不斷拓展思路,在原來調查問卷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走訪水利局、澤眾水務公司,在小區舉辦宣講等等。在這種優良的環境下,我們團隊的工作進度和質量始終在所有實踐團隊的前列。在外出調查的時候從來沒有任何一位隊員撂挑子,都認真的進行調查。此外,通過與他人的交談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不管是隊友還是其他人。

二、 隊友之間互助互愛。

記得大概在活動中期的時候,大一兩位師弟突然住院,他們負責的部分工作無法展開。但是我們團隊其餘成員主動接過他們的工作,始終保持着活動正常開展。此外,還到醫院探望他們。平時如果有誰身體不舒服或者臨時有急事,大家從來沒有抱怨隊友,主動多幹一些。可以説,這次活動除了工作還提供了大家意想不到感情交流平台,這是我意想不到的。

三、 吸取教訓、提高自己。

在調查的時候有許多人對我們的工作提了很多建議,比如,調查問卷中有幾條問題沒有什麼實際效果,而且很不全面。當時我們記錄下來,回去仔細琢磨,爭取在下次外出採的時候改正。讓被採訪者有話可説也讓我們的調查內容更加充實。在去馬家坪入户調查的時候,當地的鄉親很熱情,給我感覺像在自己家鄉一樣,很親切。當然,在調查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煩事:在去遊憩廣場調查,有一些人根本就不搭理我們,當時確實挺不忿的。這個活動本來就是一個公益性的實踐活動,如果社會不支持就沒多大意義了。也從側面反映出,其實在一部分青年心裏對節約用水的意識還是很淡薄。還有就是大家的外交能力在活動中也默默地提高了很多,在待人接物、和不同人交流等方面都增長了不少經驗。

總的來説,這次活動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提高了大家的外交能力,對節水這方面的瞭解也提高了不少,不僅僅侷限在資料的理解上。相信我們的團隊和每一位隊員在今後的工作中依舊能做到更好。

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2

雖然我不是一名主筆手,但我還是習慣在每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寫一些自己心裏想到的體會或者對當天的一些總結;並從這些寫過的東西里邊尋找問題,在細細地琢磨並找出解決事情的方法。三下鄉,其實就是要我們到實踐中去認識社會,到實踐中去認識自己,到實踐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到實踐中去調整自己,這是下鄉前書記對我們的要求。去三下鄉,要的就是我們帶着熱情去投身到實踐中去,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充滿熱情,哪怕只是一件小小的事。實踐會跟你説:懷着熱情去做事,都會事半功成,收穫屬於自己的東西。此次我們中心隊的下鄉實踐,我們經歷過的有到各家各户去做地區的調研活動、有輔導小朋友的義教活動、有幫助當地有需要的村名做做簡單的農活以及幫助我們麻煩了這麼多天的當地老師搬木頭等。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從不會自己摸索出技巧,並切身實際地感受着種種的鄉土風情。

首先從我們的第一個任務調研説起。對於我們這一羣沒有過下鄉活動經驗的而言,這項本來難度不大的任務也就相對的提高了難度。第一次分組分隊的去做調研,雖然分工合作的還好,但是奔波兩個多鍾後,發現結果並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們每次都在總結小會議上商討要如何才能讓這些調查問卷能得到好的效果;經過大家的商討和提出的改進方法,在接下來的調研工作中,我們工作進展得還不錯。因為從第二次調研開始,我們換另外的一種方法——通過交談的方式進行;以這種方式,我們少吃了好多閉門羹也避免了那些直接跟你説不知道不識字那一類情況的出現。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不但獲得了調查問卷裏問題,還了解了一些其他的有關當地的一些信息。比如,這地區存在的好多的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並且這兩類人由於年齡問題生活得都挺艱苦的;從一個伯伯的口中,我知道了這地區原本有説過修一個水利工程的,但久久不見結果;從一個當地的老師那裏瞭解到,這裏到處存在着垃圾堆,對整個地區的風貌影響很大。最後據統計,我們的調查問卷雖然只有166份,但我個人覺得我們從從村民口中得到的信息要是能夠向有關部門反映的話,結果會比這166份調查問卷好很多。這是我們自己摸索出來的結果,調研不再單單只是為了調研而調研了,往更深層次去挖掘,會得到我們意想之外的東西。

接着,我想談談我們的義教活動。以前有去義教過,但是以前去的義教都是別人幫你準備好東西,然後只需要你過去幫小朋友輔導就行了。而我們這一次的義教和之前的義教完全不同,因為我們要在調研的過程中挨家挨户地去找學生;要去找小朋友,所以我們的這次義教活動的意義也就伴隨着難度的加大而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經過我們的努力,總共有40多個小朋友來參加我們的義教,人數最高時達46人數;看着課室做得滿滿的,那種欣慰感不由得發自內心地流露出來,畢竟這是幾次調研過程付出額外的努力換來的結果,值得欣慰、令人開心。當然,這是第一次跟這麼多的小朋友進行義教,由於小朋友的年齡跨越較大,義教起來難度就比單個輔導要大得多了。記得我們第一次走進那個坐滿40多人的義教教室的那一刻,大腦瞬間的一片混亂,原先談論好的的方案根本無法實施;這就嚴重考驗着我們的應變能力了,如果做不好,這一個下午的一覺就會白白浪費。由於我出發前有看過一些資料,所以我隨身帶了一些摺紙,我當場就決定先教他們摺紙,再慢慢的想出一些其他的對策。結果效果不錯,小朋友都挺喜歡摺紙的,很熱情地以最快的速度投身到摺紙教學當中去,用心地跟着小老師學習。看着小朋友對知識的那種渴望,我在想,這個年齡段的我是不是對知識也這麼渴望?這些小朋友衣着很簡單、手腳臉蛋都黑黝黝的,全身都散發着一股泥土的味道,這些算是他們共有的獨特的個人象徵,但令你心靈震撼的絕對是小朋友的那雙對知識渴望的雙眼,我承認我的心早早的就被小朋友們的熱情感化了。當然,我們注重的是勞逸結合、講究科學,在教完小朋友一些知識後我們便組織他們一起玩趣味遊戲。遊戲的種類挺多的,令我重新體驗一回童真的是要我當老鷹跟他們一起玩老鷹抓小雞。聽着他們發出的嬉戲聲、嬉戲的笑聲,我感覺我彷彿回到了兒時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