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範文 篇1

上海之行是一次學習之旅、收穫之旅,更是一次增強信心的動力之旅,上海超常規的高速發展態勢,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發展的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反思、借鑑、感悟。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三點收穫:

(一)開發成就了上海

1990年10月10日是上海難忘的日子。那年,一位老人“抓緊上海開放、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的話語石破驚天,之後,上海滄桑鉅變。上海確立了“開發上海,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十六字方針,大力推進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以開闊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強的措施,開拓進取、大膽探索,建設了一個嶄新的新上海,告別了一箇舊時代,開闢了一個新時代,成為全國最具有經濟發展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成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上海之行,不但見證了鄧書記南巡之行的意義,更見證了此後改革開放的新進程。改革開放成就了上海。

(二)改革造就了上海。

上海鉅變背後點石成金的力量源自於改革。上海新區政府採取“資金空轉、土地實轉”的創新開發方式,由政府部門按照土地出讓價向開發公司開出支票,作為政府對企業的資本投入,併成為該開發公司的國家股股東;開發公司將此支票背書後,作為土地出讓金支付,交給土地管理部門,並簽訂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合同;上海市土地管理部門出讓土地使用權後,再將從開發公司得到的出讓金(支票)收入全部上繳給財政部門。政府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又提升了土地價值,加速了土地開發一級市場循環進而加速了城市化發展速度。上海新區運用資本運用方式,藉助外力大膽創新,破解了發展中資金不足的“瓶頸”。改革煥發了經濟活力,改革造就了上海。

(三)創新是上海的生命力

創新成為上海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的創新。發展道路創新、體制創新、區域競爭力的創新。上海新區以建設新技術產業基地為目標,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網”(軌道交通網、市區道路網、越江交通網)為核心,注重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建設經濟、金融、貿易中心,走出了一條高質量、高建設、高定位、高標準的科技發展之路;上海新區從一開始就一直在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按照現代化的管理制度來進行運行管理,很多地方實行二級政府管理,較之傳統的政府模式,上海新區政府機構減少了2/3;人員減少了1/3,提高了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管理效能,政府從“審批員”變成了“服務員”。“一門式”、“十分鐘”讓老百姓明明白白,“零收費”政府送來了免費大禮,轉換了政府角色,從而推進了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設;合理規劃產業佈局、提高園區競爭力。上海立足區域優勢、以金融貿易區、出口加工區、保税區、高科技園區為基礎,大力建設產業園區,把園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對內輻射的基地、經濟發展的龍頭,園區建設強化了發展主體經濟的拉動作用,形成了大規模的產業集羣和產業鏈。上海不斷在創新,建設“創新上海”已成為上海人的追求。

三點啟示:

啟示一:突破

區劃四年來,包河區負重奮進、頑強拼搏、實現了新跨越,建設了一個新包河,贏得了第一城區的稱號。新一屆區委審時度勢,搶抓機遇,提出了因湖作為,打造“安徽上海”的偉大夢想。今日上海一行,讓我們感受到明日“安徽上海”的雛型,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實現這一夢想的壓力和差距。首先要在三個方面求突破。

(一)思想觀念上。上海善於審時度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創造性地把執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思想大膽解放、觀念不斷更新,敢為人先、勇於拼搏,在全國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資金空轉、土地實轉”、“小政府、大社會”、“戴帽子、掛牌子”、“二級政府、三級管理”都是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出來的成功經驗。面對新的發展機遇,面對省、市的高度關注,我們不能坐失良機、止步不前,必須解放思想、登高望遠,只爭朝夕,搶抓新機遇,尋求新突破,謀求新發展。

(二)發展戰略上。戰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靈魂和核心。上海新區建設的高起點、規劃的高定位、管理的高水平,值得我們借鑑。良好的城市規劃、寬暢便捷的成功交通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個建築物都是一件藝術品、觀賞品,氣勢恢宏、佈局巧妙,蔚為壯觀,金茂大廈高貴身價,洋山跨海大橋、磁懸浮列車不僅僅是交通、商業的功能和作用,而且藴含着旅遊的商機,已從商業模式拓展到旅遊資源的開發,成為交通、餐飲、購物、觀光的集成體,吸引了世界眼球。我們必須正確審視區情,在新區規劃上要大氣派、建設上要大手筆,定位上要超前,推動新區大發展。

(三)人才隊伍上。上海新區之所以發展這麼快和巨大的發展的潛力,究其原因,根本在於他們在建設人才高素質上有新招,造就人才“金字塔”,有一批適應新形勢要求、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必須以人為本、廣納賢才,構建人才高地。

啟示二:創新

“80年代看特區,90年代看上海,世紀之交看西部,新的世紀看東北”。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全國各地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歷史進程。比較發現差距、差距催生創新、創新促進發展。要縮短差距,模仿不行,建設“安徽上海”,走“上海上海”之路不行,唯有靠創新。一是創新須知學。創新是智慧的結晶、靈感的閃耀,思想的火化,沒有思想,沒有淵博的知識就沒有創新。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做學習型幹部,從過去注重資歷和學歷,轉變為注重知識和能力。“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新”,知識積累越豐富,創新的成功率就會越高,創新思路就會越清晰。二是創新須知情。知情就是了解和掌握世情、國情、省情、市情、區情。吃透上情、把握區情,瞭解下情。“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統攬全局,善抓機遇,才能勢如破竹。建設“安徽上海”,要抓建設“濱湖新區”這個尚方寶劍,爭取政策、優化環境,把“安徽上海”打造成“磁場”、“窪地”,吸引更多人才和資金的聚焦。三是創新須知“活”。建立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激發經濟發展潛力。在招商引資上招招新、招招實;在資本運營的方式上敢於大膽創新,建立政府引導,開發商為主體、區內自行平衡的投資開發管理體制;要制定實施一系列操作性較強的優惠政策,使“安徽上海”成為區位優勢、政策優惠、土地優價、服務優質、設施優良區,突破發展的“瓶頸”。

啟示三:信心

學先進,重要的是學精神、學思路、學作風、學膽略。感歎之餘,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差距就是潛力、壓力就是動力,上海之行給我們增添了信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我們有信心實現“安徽上海”的夢想。伴隨着飛馳的磁浮,“濱湖新城”的前沿──包河區,將以磁浮速度建設“安徽上海”,不久的將來,一個璀燦奪目的“安徽上海”將矗立在巢湖之濱。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範文 篇2

為了引導我們教師瞭解名校教育教學工作流程,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升業務研究能力,進一步完善自我,我非常有幸的參加了去上海為期三個月培訓學習,對於此次學習機會我很珍惜。到了上海,我第一次零距離的接觸到了那麼多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我開始感覺到自己的無知和渺小,聽完教授們和優秀教師的教育案例和現身説法後,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的一點點努力是那麼的微不足道,專家的點評讓我有了醍醐灌頂的頓悟。培訓中,我主要以參加和觀摩控江二村國小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為主,老師們之間的交流讓我很受益,於是我沉湎於此,樂此不疲,我告誡自己貴在堅持,感謝這次培訓,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我會繼續努力的。針對這次培訓,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工作用心、高效

學校教師之間團結協作,保證高效高質完成每項工作。我的指導教師顧潔彥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數學教研組長,除了日常的教研工作做的井井有條之外,班級工作也做得特別細緻,如:每天的作業日日清;中午付出午休的時間給作業中、題單上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單獨講解,通過講解了解學生出錯的原因,講解耐心、細緻;及時將學生的作業情況通過“家校互動”的方式反饋給家長,並且給予學生有效評價。正是老師注重了教學工作中的這些細節,學生呈現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很喜歡數學課。

二、聽隨堂課的一些體會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從顧老師以及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學生思維較活躍,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動手操作能力強,這和教師平常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2.教學過程精緻

從每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老師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知識的結構體系。課堂中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一目瞭然使學生更加形象地掌握知識要點。

3.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學生獨立歸納結論時肯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教師要學會引導,而不能在學生回答錯誤後給予異樣、冷漠的眼光,這樣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他們始終以恐懼地心情在被動地參與教學,只有以平和地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使他們的思維得以發展。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我有幸參加了“海拉爾區中國小計算機骨幹教師赴上海教育會堂學習培訓班”的學習。首先要感謝區教育局的領導為我們搭建的這樣一次難得學習和交流的平台;其次要感謝單位領導給我的這次學習的機會。使我在上海學習的每一天都覺得收穫很大。我深知參加本次培訓對自己來説意味着什麼,雖然每天很辛苦,但我很珍惜這次學習的每一天,不放過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有關教育教學理念的講座,還是走進課堂,聽上海優秀教師給我們展示的常態課。自始至終,我都在努力地學習,力爭做到不辜負學校領導的期望。在學習過程中我慢慢地認識到了自己的貧乏與稚嫩,學習又逐漸地使我變得充實與幹練。是的,在培訓學習的每一天都能讓人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擊與迸發,整個培訓給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啟迪!同時又彷彿是一劑“興劑”,給了我無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在本次培訓中有幸讓我聽到了上海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對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闢的理論、獨到的見解,對生活、對工作、對事業、對學生獨特的感悟,通過專家講座、參觀考察、交流互動的方式對大數據、雲時代背景下的課程融合、PPT等多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微課、翻轉課堂的建設與應用等內容。參加培訓的教師將把此次培訓所獲得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教學實際工作中去,在實際教學中起到積極地引領示範作用。

4月25日至4月26日,聆聽了三位專家的講座,三位專家從不同的方面進行了專業的講座。三位專家: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柳棟老師、聞銘老師及教育部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專家馬九克分別針對《教育信息化學校推進》、《信息技術教學》及《PPT微課程—翻轉課堂》進行了全面專業的講座。

4月27至4月29日參與培訓教師分別深入虹口區江灣初級中學、民辦麗英國小、閩行中學、復興高級中學、市東中學進行了參觀學習,每位老師深入課堂聽課,課後進行了交流學習。4月29日晚此次參加培訓的學員教師們進行座談,將自己在學習期間的所見、所想分享給與會教師。

此次培訓感受到了上海教育局先進的課改、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從他們身上,我學到的遠不只是專業的知識和做學問的方法,更多的是他們執著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嚴謹勤奮、潛心鑽研、盡心盡責的那種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為一個學者,他們那閃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讓我感染!學生教學管理如何做?幾年來的辛苦探索,留下太多的茫然與困惑!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育教學的相關講座,還是專業知識的授課,無論給我們上課的是知名教授,還是普通的老師,沒有那一個不是兢兢業業的。這些,讓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觀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嚴肅地思考現在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更認真地思考未來的路如何去走。在這裏就從聽取的報告中淺談幾點自己的感悟。

教師基本素質方面:

一、轉變教師角色。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新課改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二、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改變課堂,創造多彩課堂。

教師就必須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學方面,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會上課單一,而要有多種多樣的課堂方式。有形式多樣的課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一節課下來,教師一定要明白在教學生什麼,學生學到了沒有,改變了沒有,學生走出教室與走進教室有無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絕對不僅是在備教材,更多的是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能學會什麼,是否發展了。這也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的教學。老的教學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的需求了.同時也不可能滿足我們新一代的學生了。所以作為當代的老師不能只滿足目前的狀態。應該從現在開始學會適應社會、適應學生。所以就應該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變教學方法。不能只是單純的像以前那種教學的方法,我教你學。也不管學生會不會,現在要多學習。

三、教師要學會終身學習。

新時代、新知識、新課程都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後,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我也要用課餘時間多讀書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質。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

短短的幾天培訓,走進教授們的心靈世界,感歎於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教師培訓使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惰氣,煥發出無限生機。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