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通用27篇)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

蘇炳添參加過大大小小很多的比賽,比如奧運會、亞運會、世界田徑錦標賽等。他今年即將年滿32週歲,在短跑項目中不折不扣的算是一名老將了。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通用27篇)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膚色的人,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白種人(比如歐美國家),黑種人(比如非洲人),黃種人(比如我們亞洲人)。參加短跑項目的運動員,需要具備極強的爆發力,因此黑人選手是短跑中天生的強者。在奧運會男子100米項目的決賽中,就從來沒有黃種人出現過。而蘇炳添在本屆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比賽中,就打破了這個規律!創造了新的歷史!

在下午進行的半決賽中,蘇炳添以破亞洲記錄的9。83秒獲得了小組第一,強勢挺進當天晚上的決賽!晚上八點半,我和爸爸像無數其他國人一樣準時守候在電視機前,靜靜地等待着決賽的開始。終於,他來了,那個身穿火紅運動衣的人出現在了大家的眼前。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運動員們統一站在了起跑線上。“砰”!發令槍響起,所有的運動員像利箭一樣衝了出去,突然裁判員又響起了哨子聲,有人搶跑了,所有的運動員都被召了回來。搶跑的英國選手被裁判出示了紅牌,罰下了場。頓時,場上的氣氛變得更加的緊張了,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第二槍,非常順利,沒有人違規,剩下的7個選手一起衝出了起跑線。本來起跑和前50米是蘇炳添的優勢,可能是受到了第一槍搶跑的影響,蘇炳添這次起跑明顯就有點慢了,他在拼命的追趕,可身旁的意大利選手和美國選手實在太厲害了。“加油!加油!”我在心裏不停的喊着。所有運動員都衝過了終點,蘇炳添最終獲得了第六名。雖然他沒有獲得獎牌,但這一刻,蘇炳添就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2

雅加達亞運會蘇炳添百米奪冠的影像,仍在人們腦海中反覆閃回。20__新賽季伊始,年屆30的蘇炳添贏得賽季開門紅。

北京時間2月14日凌晨,愛爾蘭阿斯隆室內60米決賽,蘇炳添以6.52秒的成績奪冠並打破賽會紀錄。“中國飛人”展現出良好冬訓水平併為新賽季“熱身”。接下來蘇炳添還將參加國際田聯室內巡迴賽英國伯明翰站以及德國杜塞爾多夫站兩場室內賽。

去年蘇炳添就是從室內賽起飛,在柏林站60米跑出6.55秒小試牛刀後,卡爾斯魯厄站跑出6.47秒,打破由自己保持的男子60米亞洲紀錄。轉戰杜塞爾多夫站,蘇炳添又跑出6.43秒的好成績,賽季第二次打破亞洲紀錄。室內田徑世錦賽,蘇炳添更是跑出6.42秒摘得銀牌,將自己保持的亞洲紀錄再次提升。

室內賽的爆發,也為蘇炳添去年室外賽季的高光表現打下基礎。20__年,以蘇炳添為代表的“中國速度”令世人震驚。室內賽季,蘇炳添幾乎一個月內三次刷新亞洲紀錄。室外賽季,蘇炳添兩度跑出9.91秒,兩平百米亞洲紀錄。謝震業突破10秒大關。韋永麗百米跑進11秒。

中國短跑之所以不斷刷新歷史,源於隊員們多年來不懈地堅持和拼搏,源於教練團隊的科學指導,源於“請進來走出去”的開放戰略,由此才共同造就了中國短跑的突破和崛起。

蘇炳添和中國短跑團隊的飛速進步,無疑給正備戰東京奧運會的各個運動項目以很大啟示。蘇炳添為何在29歲時還大幅提升自己的最好成績?説明年齡並非成績突破的障礙。為何短時間內中國短跑成績實現重大飛躍?外籍教練對起跑細節、重心轉移細節等方面的精雕細琢,值得各備戰隊伍認真學習深究競技體育的本質和規律。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3

備受關注的“飛人大戰”結果終於揭曉,在亞運賽場最受矚目、最激動人心的男子百米飛人大戰中,中國男子百米飛人蘇炳添以9秒92新的亞運會紀錄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場沸騰。“中國飛人”蘇炳添加冕“亞洲飛人”,其9秒92的成績不僅刷新亞運會紀錄,與亞洲紀錄也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參加決賽的8人中唯一一個跑進10秒以內的選手。蘇炳添帶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和榮耀。

決賽前,蘇炳添的外教蘭迪·亨廷頓曾説:“如果比賽的氛圍、環境和氣候都合適,加上運動員感覺良好的話,蘇炳添能在雅加達給中國帶來一個奇蹟。”外教在訓練場上信心滿滿地留下這番話,而蘇炳添果然也不負眾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驕傲。

在本屆亞運會前,蘇炳添兩度跑出平男子100米亞洲紀錄的9秒91,追平了卡塔爾選手奧古諾德創造的亞洲紀錄,成為“跑得最快的黃種人”。帶着這樣一份輝煌的成績單第三次來到亞運會賽場,蘇炳添的目標很簡單——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終以9秒92的成績奪冠,蘇炳添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説:“我覺得今天已經破了我的魔咒,作為男子百米選手訓練了十幾年,我參加的所有運動會都沒有嘗試過拿一個冠軍。29歲,我終於在亞運會上證明了自己。”手捧亞運金牌,蘇炳添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飛人”。是的,蘇炳添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也證明了中國速度不容小覷。

2020__年初,那些關於“蘇炳添退役”的新聞不脛而走,蘇炳添的確動了這個念頭。然而,蘇炳添不甘心就這樣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於是,他堅持了下來,日復一日訓練比賽。數年如一日的封閉訓練,肩上積攢的各種壓力,局外人統統無法體會。正是這樣的堅忍不拔、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精神才成就瞭如今的亞洲飛人。

在整體水平依然無法與歐美抗衡的亞洲,亞運會百米飛人大戰的意義不言而喻,正如蘇炳添所言,“這是打破魔咒、揚眉吐氣的一晚”。輝煌背後總是藏着無人言説的艱辛,不過還好,蘇炳添堅持下來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鑄就了中國的驕傲亞洲的驕傲。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4

近幾日,中國的奧運健兒在東京奧運賽場上爭金奪銀,個個都是好樣的,獲得了38金、32銀、18銅一共88塊獎牌的好成績。最讓我震驚的是亞洲飛人——蘇炳添!在8月1日晚上,他在半決賽以9秒83小組第一的成績進入決賽。雖然在決賽中只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績,但是已經創造了歷史,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黃種人站在奧運會百米決賽的賽場上,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

9秒83的意義到底有多偉大呢?我們還得從86年前的一個世界紀錄説起。1935年美國的黑人田徑明星歐文斯,創造了100米跑10秒3的世界紀錄。當時的醫學界就給出了這樣一種言論説,人類肌肉纖維所能承受的運動極限絕對不會超過10米每秒。那第一個打破它的是誰呢?是吉姆·海因斯跑出來9秒95,於是在以後跑進10秒成了所有運動員的目標。從首個跑進10秒的吉姆·海因斯,到下一個卡爾·劉易斯,再到如今的閃電博爾特,百米項目基本上全是被黑人壟斷。而我們黃種人到20__年,才出現了蘇炳添這個9秒99突破10秒大關的第一人。

到現在,上過太空的地球人已有近550人。不過,百米跑進10秒大關的地球人不超過134人。這次百米決賽除了蘇炳添都是清一色的黑人,連一個白人也沒有。從生物角度來説,黑人的白肌纖維含量90%以上,四肢長而有力,臂展較大,跟骨大,腳底厚而多肉,弓形腳,落地的時候緩衝性能更佳,相對而言,確實跑得快跳得遠。

但即使是黑人有了這麼大的基因優勢下,從第一屆奧運會開始,也就是1896-1984年的20屆奧運會,88年也只有兩個人跑進了10秒,百米10秒一直是全人類的挑戰。這麼多年,亞洲進10秒的只有4人6次,蘇炳添跑了3次,他這次跑了9秒83,把亞洲紀錄帶入了世界短跑領域的頂尖行列。

“蘇神”是這次決賽場上唯一的80後,很多田徑運動員基本上在25-28歲左右就退役了,但32歲的他還能去刷新新的亞洲紀錄。他不像腿長手長的博爾特,跑到百米終點只需要41步,他需要48步,他雖然是第6名,但他更是全世界的第6名,中國的第一名!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5

他身着一身紅色運動服,足蹬一雙白色運動鞋。鳴__響過,他在第一道出發,起跑穩健,如一道紅色閃電,劃過海沃德田徑場。9秒99,衝過終點,他緊盯着大屏幕,攥緊雙拳仰天長吼。他就是“中國飛人”蘇炳添。

北京時間20__年5月31日凌晨,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他以9秒99的成績奪得季軍,超過日本名將伊東浩司和中國名將張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亞洲本土運動員最好成績,創黃種人百米新歷史。

1989年8月29日,蘇炳添出生在廣東省中山市古鎮的一個普通家庭,幾年後,弟弟也降生在這個家裏。一家四口,日子安穩,其樂融融。

上國中時,蘇炳添的老師喜歡留下成績差一些的同學留堂補課,成績不理想的蘇炳添,幾乎天天被老師留下來“開小灶”,這讓他非常苦惱。為了避開補課,他主動申請加入學校的田徑隊。蘇炳添在體育課上向來都是活躍分子,彈跳力和瞬間爆發力很強,教練楊永強看到他的這些優勢,同意把他帶入田徑隊。

此時的蘇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歡騎摩托車,那種風馳電掣的快意讓他感覺非常舒服。但因條件限制,他沒有受過系統專業的訓練,只是在泥巴地裏,跑啊跑啊,像一個追風的少年。20__年11月份,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了正規的比賽——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賽上奪得第一名,成績用秒錶計時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體校田徑教練寧德寶看中。

進入省隊後,蘇炳添曾萌發了不當運動員的念頭。20__年,他在田徑隊的成績屬於中等,但有一段時間成績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現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棄。

有一天,他坐在賽道旁,看着在賽道上飛跑的身影,心裏五味雜陳。他多麼喜愛奔跑啊,可是現在,他為此猶豫不決。

兩個剛剛訓練完的隊友説笑着坐到他身邊,沒有注意到他隱藏的痛苦,一個説:“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嗎?有什麼了不起。”另一個回答。

“速度,屬於執着於每個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贏家……”

隊友的話對蘇炳添觸動很大,是啊,只要堅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麼,對自己來説就是勝利的。很快,他調整了心態,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成績一點點好起來,並進入了國家隊。

20__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他以10秒16奪冠,打破了13年前周偉創造的10秒17的全國紀錄,堪稱當時中國第一“飛人”。在隨後的兩年裏,蘇炳添一直稱霸中國男子百米跑道。

俗話説:沒有常勝將軍。20__年,張培萌連續跑出了兩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績,打破了蘇炳添創造的全國紀錄。並且在遼寧全運會上以10秒08的成績戰勝了蘇炳添,奪取了全運會冠軍。此外,因為張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亞洲黃種人最佳成績,平了伊東浩司的紀錄,而且是在國外進行的世界錦標賽上獲得的,所以也更為引人矚目。這讓蘇炳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

夜晚,望着無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話: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執着地堅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貪念,莫浮躁,莫鬆懈。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機會總是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速度,屬於執着於每個0.01秒的人。

懷揣着這種不服輸的信念,入黨志願書蘇炳添捅破了這層讓幾代人夢寐以求的“窗户紙”。

蘇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破十對中國是個里程碑,作為中國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寫進歷史,我感到非常驕傲。但在未來的路上我還要繼續努力,不要因這個成績而自滿。”蘇炳添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説。作為中國“飛人”,他的未來依然可期。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6

如果説生命是一支常開不敗的花,那麼勇敢就是給予他力量傲然綻放的泥土,如果是生命是一曲經久未衰的歌,那麼勇敢就是藴涵其動人心絃的情感;如果説生命是一盞晝夜不滅的長明燈,那麼勇敢就是支持它盡情燃燈的燈油。

世界變化萬千,我們要學習和勇敢的面對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要懷着良心,舉着正義的火把,勇敢的面對一切,無懼任何挑戰。

只有手持良心的寶劍,勇敢的面對過去,才能在事實的考驗面前問心無愧,有一位日本老人用自己大半生的光陰不懈的的追問着日本侵華的罪行,他勇敢的態度,促進了他人格的昇華。浩浩青史,濃縮了幾百多年的歷史的希望,面對過去的我們要以良知的力量勇敢的戰勝它。

只有打開自已的潛能,才能勇敢的面對未來,才能無懼一切未知。一名年輕人在夜晚去拜訪一位知識人。他跌跌地走進了一片土地,來到了知識人的住處。第2天一早,知識人指前面那塊土地告訴他,那是一塊?若不小心,就可能喪命。年輕人大驚,不敢向前走一步。有些事在不清楚他到底有多難時,我們往往能夠做得更好,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説的無知者無畏。面對未來,我麼要用無限的潛能挑戰他的未知。

只有凝結浩然正氣,勇敢面對現在,才能在未來淡然回首。在一個強大的集團,一張深不可測的網面前,劉珠威,一個如水般的人,毅然化身為正義的冰刀,堅持這場強弱懸殊的戰爭。有詞曰:“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他用自己的正氣,在歷史上留下一個永不褪色的名字。

泰格爾説過:“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去勇敢的面對一切吧,哪怕是沐浴風雨,哪怕是風雨兼程。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7

我們一起回到半決賽的畫面來探探究竟吧。男子100米半決賽中,所有的'運動員已經就位,屏氣凝神等待槍響,現場緊張得空氣都要凝固了。

砰,發令槍一響,世界頂級高手飛奔出去,而蘇炳添,一個亞洲人,在這羣高手如雲的隊伍裏顯得是那麼弱小,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蘇炳添能堅持住嗎?只見他咬着牙,瞪着的眼睛似要噴出火來,頭髮被風颳了起來,腳下像踩着風,跑得飛快,這幾秒很漫長,好像捱過了幾個世紀。漸漸地,蘇炳添反超了一個,反超了兩個……一路領先。啊,真是太帥了,看得我熱血沸騰,忍不住在屋子裏轉起圈來。

估計這種速度快到連蘇炳添自己也沒有料到,調皮的蘇炳添還不忘轉過頭去看看超過對手多遠,“哎呀,這可要壞大事,會不會被超過呀?”我的心裏又一陣緊張,不過,蘇炳添依然遙遙領先,以絕對優勢位列小組第一,用時僅9.83!好傢伙,他書寫了100米的歷史!全場沸騰了!

男子100米,那是黑種人的強項,白種人和黃種人能夠進半決賽,那實屬不易,這次蘇炳添代表中國,代表亞洲衝出了世界,站在了決賽的跑道上,蘇炳添他突破了亞洲人的記錄,成為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當中國和蘇炳添的名字出現在跑道上,大家激動到淚目,這條奧運百米決賽跑道上,終於有了中國和中國人的名字,不愧是我心中的蘇神。

賽後,記者採訪蘇炳添是如何做到這樣的好成績的?蘇炳添非常淡定,只説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想,年齡、種族不是問題,科學訓練就好了。

簡短卻極具力量的話語,讓我在遇到困難時想起了你,你讓我明白了人人都可以創造歷史,只要自己想。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8

回顧歷史長河,微風陣陣,浪花朵朵,一時多少豪傑。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亞洲飛人”蘇炳添以9秒98獲得第六名,創造了歷史,成為我心中的英雄。

和許多調皮的男生一樣,蘇炳添小時候也很愛表現自己。他喜歡奔跑時風馳電掣的感覺,便參加了田徑隊。20__年,18歲的蘇炳添進入了廣東省隊。剛進專業隊時,他的成績不錯,練了近一年,成績不升反降。他心中很不好受,為什麼經歷了長時間的訓練,成績反而退步了?他甚至一度想過放棄。教練袁國強卻説:“你之前不是跟我練習,所以這段時間成績肯定會有起伏,再過一段時間,你的成績才會慢慢體現出來。”蘇炳添聽了,又堅持了幾個月,經歷了一場比賽,才真正確定自己要走下去。如果沒有這段經歷,他便不會有後來的成績。

20__年,蘇炳添遇到了瓶頸,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換起跑腿。以前是右腳在前面,當時換成了左腳在前面。就好像你一直用右手吃飯,突然換成左手的感覺。高強度的訓練,不協調的起跑,是蘇炳添一段痛苦的經歷。事實證明,他的方法使得成績有了很大提升。

有一段時間,他看着別人訓練,自己也很想練,但他沒法兒練,十分痛苦。他還是挺過來了。

20__年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他獲得了冠軍。東京奧運會,他成為第一個進入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黃種人,創造了奇蹟。正是敢於擔當、敢於衝鋒的精神,令他成就了自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英雄的精神會永遠留存在人們心中。我將以蘇炳添為榜樣,在漫漫人生路中,任憑風吹雨打,不怕困難、不退縮。為祖國衝鋒、為祖國爭光,成為新時代的拼搏者,成為新時代的開拓者。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9

他在半決賽以9秒83小組第一的成績進入決賽。雖然在決賽中只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績,但是已經創造了歷史,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黃種人站在奧運會百米決賽的賽場上,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

9秒83的意義到底有多偉大呢?我們還得從86年前的一個世界紀錄説起。1935年美國的黑人田徑明星歐文斯,創造了100米跑10秒3的世界紀錄。當時的醫學界就給出了這樣一種言論説,人類肌肉纖維所能承受的運動極限絕對不會超過10米每秒。那第一個打破它的是誰呢?是吉姆·海因斯跑出來9秒95,於是在以後跑進10秒成了所有運動員的目標。從首個跑進10秒的吉姆·海因斯,到下一個卡爾·劉易斯,再到如今的閃電博爾特,百米項目基本上全是被黑人壟斷。而我們黃種人到20__年,才出現了蘇炳添這個9秒99突破10秒大關的第一人。

到現在,上過太空的地球人已有近550人。不過,百米跑進10秒大關的地球人不超過134人。這次百米決賽除了蘇炳添都是清一色的`黑人,連一個白人也沒有。從生物角度來説,黑人的白肌纖維含量90%以上,四肢長而有力,臂展較大,跟骨大,腳底厚而多肉,弓形腳,落地的時候緩衝性能更佳,相對而言,確實跑得快跳得遠。

但即使是黑人有了這麼大的基因優勢下,從第一屆奧運會開始,也就是1896—1984年的20屆奧運會,88年也只有兩個人跑進了10秒,百米10秒一直是全人類的挑戰。這麼多年,亞洲進10秒的只有4人6次,蘇炳添跑了3次,他這次跑了9秒83,把亞洲紀錄帶入了世界短跑領域的頂尖行列。

“蘇神”是這次決賽場上唯一的80後,很多田徑運動員基本上在25—28歲左右就退役了,但32歲的他還能去刷新新的亞洲紀錄。他不像腿長手長的博爾特,跑到百米終點只需要41步,他需要48步,他雖然是第6名,但他更是全世界的第6名,中國的第一名!

亞洲飛人——蘇炳添,真偉大!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0

回顧以前,站在奧運田徑賽道上的都是黑皮膚的人。可是,這次的東京奧運會上,在一排黑種人裏有一個耀眼的黃,那是亞洲人,那是中國人。黃種人是第一次站在奧運田徑決賽場上的,是第一次和黑人競爭,而這個人正是中國的蘇炳添,他是亞洲的驕傲,更是中國的驕傲。

三、二、一,跑。發令槍一響,蘇炳添立刻起跑,抬出右腿,身體前傾,兩手一前一後,接着左腿向前邁出來,抬高,下降,右腿緊接着又邁開一步,這樣來回交換,在空中畫出了一條唯美的弧線。超越,超越,繼續超越,離終點近了;加速,加速,繼續加速,全速衝過終點。9秒83,新的亞洲紀錄產生了,這個成績使他成功地晉級了決賽。

黃種人能站在奧運田徑賽場上就算了,還是和黑人競爭;和黑人競爭就算了,還作為亞洲第一人晉級了決賽;晉級決賽就算了,還是以突破10秒的個人最好成績進入決賽,這就是中國的選手,這就是中國的拼搏精神。

決賽開始了,蘇炳添和“飛人”們一起向前衝,他起跑稍有落後,在隨後的途中跑,他努力提速,最終第六個衝過終點,成績是9。98秒。

看過激動人心的比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很敬佩他,雖然第六名的成績與奧運獎牌無緣,但蘇炳添毫不畏懼,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創造了中國乃至亞洲田徑新的歷史。這種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生活就是這樣,到處都充滿了未知,我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1

王婭生命之路雖行至終點,但她的奉獻精神卻仍在延伸。 受到王婭捐獻遺體的感召,很多人也加入到奉獻愛心的行列中。這幾天,不少市民致電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27306997),詢問辦理遺體捐獻、器官捐獻的流程、報名條件等相關事宜。該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20__年起,市紅十字會已連續8年在位於薊州區元寶山莊生命紀念公園的“奉獻”碑前舉行緬懷公祭活動。今年,“奉獻”碑將會鐫刻上一個新的名字——王婭。 王婭退休於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她的感人事蹟在廣大職工中引起了熱烈的迴響。記者獲悉,公司將追授王婭“感動檢修”人物特別獎,並開展學習王婭精神的系列活動,以王婭事蹟為主題開設“道德講堂”,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共同開展“重走王婭捐資助學之路”活動,組織員工赴甘肅捐資助學,參與公益事業。 在王婭居住的西青區,王婭的事蹟將被創作成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西青區還將開展“學習王婭精神,傳承榜樣力量”基層巡展等活動,組織全區幹部羣眾參與愛心公益活動,傳播人間大愛。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2

周秀芳一邊在支教,一邊想着怎樣改變這裏的現狀,為孩子們爭取支援,她將桐林國小的圖片配上文字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她早年在寧波教過的學生、企業家張剛看到後,親自趕到桐林國小考察,當場決定出資40萬元,委託周秀芳重建學校。

在桐林村一所廢棄的房子裏,周秀芳住了下來。白天,她在借來的教室為孩子們上課,課餘頂着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和村幹部一起,與村民商量着解決一些建校中遇到的問題。在建設桐林國小期間,周秀芳和孫紹富還抽空走訪了九溪江另外九所村小和一所中心國小。一次次的微信溝通、現場接待,周秀芳和孫紹富為4所村小找到了援建人。周秀芳目前已經籌款近300萬,為山裏的孩子籌建9所希望國小。

校服、被子、文具、滑梯、圖書……除了籌建希望國小,周秀芳和孫紹富還通過各種途徑,為當地孩子籌集了大批物資。“這些東西來自一個叫寧波的愛心城市,我只是個‘愛心搬運工’。”周秀芳説。

愛心接力,一個人影響一羣人

周秀芳膝蓋不好,有恐高症,血壓也高,但説起山區孩子的事情她滔滔不絕,卻很少和別人説自己的苦。九江溪鎮政府考慮在山區生活條件差,主動提出讓周秀芳住到新落成的鎮政府裏,被她婉言謝絕。她説,“要是享福,我還不如直接回寧波去。”

為了省下錢用於助學,周秀芳老師過着清貧的生活。一張木板牀,一個電磁爐,一隻行李箱,就是她在漵浦縣九溪江中心國小宿舍的全部家當。但周秀芳為孩子們花錢卻很大方,走訪貧困學生時,她常送上幾百元錢;留守兒童過生日,她常買來生日蛋糕。為了使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募集資金給當地學校買來電腦。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3

20xx年3月,王婭被查出患有胰腺癌。病魔來勢洶洶,王婭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她要在死神降臨前加快捐資助學的腳步。

20xx年5月,王婭為基金會匯去了準備好的3萬元捐款。20xx年6月,王婭又萌生捐出唯一一套房產、資助更多西部貧困學子的想法。“我這一輩子就掙了30多萬,但是房子值100多萬,可幫助更多的孩子。”

半年多的時間、經過四個療程的化療,1米6左右的王婭體重驟減到70斤左右。就在醫生為她會診下個療程的治療方案時,王婭決定:停止昂貴的化療治療,用節省下來的錢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我產生耐藥性挺快的,第四個療程結束了,藥效在逐漸降低,而副作用在一次次的化療中疊加。我越來越沒勁兒,越來越吃不下東西。放療時間又長,又痛苦,效果又不見得好,最後我想了想,放棄了。”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心中牽掛的是那些西部的孩子。此時,她還要完成一個未了的心願,那就是捐出自己的房子。

地税局、房管局、公證處……能去的地方,王婭的同學都幫着去了解。幾經周折,王婭在天津北方公證處一位姓段的公證員的幫助下,起草了文書,辦理了身後捐贈遺囑公證。

但很快,王婭又反悔了,她要把身後捐贈變成生前贈予,因為她擔心自己去世以後還會有簽字等諸多手續,給房產捐贈帶來麻煩。“這樣可以儘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讓錢能順利用到孩子們身上。但當時國家出了新規定,公證處不給個人辦理這種業務。北方公證處的段公證員又接着幫忙想辦法,讓律師在遺囑上簽字,進行證明。最後終於辦成了,心放下了。”

幾經努力,生前捐贈終於成功辦理,王婭這套70平米的住房,在她生前就贈予給了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這也是她唯一的一套房子。

多年來孑然一身的王婭沒有子女,王婭説這是她人生的一個遺憾。至今已經資助多名學生的王婭説,這些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她最大希望的就是孩子們能靠知識改變命運,學成後回饋家鄉,為祖國做貢獻。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4

黃文秀同志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回到家鄉百色,奮戰脱貧攻堅第一線,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帶領全村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20__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黃文秀同志,用她短暫而又璀璨的一生,忘小我,成大我,踐行了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黃文秀碩士畢業後,本可以留在條件更好的地方和單位工作,享受着更好的待遇。可她卻選擇了回到家鄉,回到村裏,為鄉親們服務,她在白坭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從一名扶貧新手迅速成長為扶貧能手,投身到脱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愛崗敬業,奉獻青春。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品質,體現了共產黨員大公無私的革命精神。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學習她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無私奉獻的精神,她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投身到脱貧攻堅偉大事業中,敬業愛崗,心繫羣眾,帶領羣眾脱貧致富;我們要學習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好人民勤務員,切實為羣眾排憂解難,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做好一個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要學習她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勇於擔當上級賦予的職責和使命,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各個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黃文秀的先進事蹟,是在給黨員幹部豎起一面精神旗幟,鼓勵大家要將個人的成長之路與祖國的建設發展之路緊密結合起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奮鬥的路上幹出一番新天地。黃文秀是新時代共產黨員楷模,是我們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用自己的努力,答好新時代為民服務的答卷。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5

輾轉5個鄉鎮,奮戰96小時,出警411次,歷程600餘公里,成功轉移和救出被困羣眾2665人。一個個數字如陳陸迎戰洪水時激起的朵朵浪花,折射出新時代消防救援隊伍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形象風采。

面對濁浪滾滾的洪水,是進是退;本已疲憊不堪的身軀,是戰是休;回望羣眾的殷殷期盼,是留是走……陳陸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在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陳陸快速反應,連續作戰,36歲的年輕生命被永遠定格在抗洪搶險途中。

陳陸短暫而閃耀的人生,為我們標定了前行的座標,點亮了奮進的燈塔,樹起了光輝的榜樣。向英雄學習、向先進看齊,就是學習陳陸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竭誠為民的崇高品質、赴湯蹈火的英雄氣概、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旺盛的鬥志,投入到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的崇高事業中。

以陳陸為榜樣,學習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黨中央對防汛救災各項工作高度關注,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盡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廬江防汛救災中,陳陸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時刻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哪怕已經連續奮戰了96小時,哪怕被洪水浸泡得全身浮腫,他依然初心如磐,自覺扛起如山重任,向着人民羣眾最需要的地方逆水而行,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履行使命、恪盡職守,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將火紅的黨旗和鮮豔的隊旗牢牢插在抗洪陣地上。

以陳陸為榜樣,學習他赴湯蹈火、英勇頑強的英雄氣概。加入消防救援隊伍以來,陳陸參加滅火救援戰鬥1500餘次,曾奮戰兩晝夜抗擊特大冰凍雨雪災害,也曾千里馳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災。在此次防汛救災中,他多次請纓打頭陣、當先鋒,執行生前最後一次任務中,主動要求上首艇,為後面的救援隊伍開路。作為教導員,他有着清晰的使命自覺和責任擔當,有他參與的任務都是急難險重,但他越是艱險越向前。在他的感染下,指戰員個個勇敢、人人爭先,始終衝在抗洪搶險的最前沿。在他犧牲後,他那種身先士卒的精神依然激勵着廣大消防指戰員在防汛一線再立新功。

以陳陸為榜樣,學習他牢記宗旨、竭誠為民的真摯情懷。面對被洪水圍困的羣眾,陳陸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不顧個人安危和身體疲勞,義無反顧帶領指戰員營救轉移災區羣眾。作為基層大隊主官,他帶領大隊不斷提高消防執法水平,滿腔熱忱地為羣眾服務,堅持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籌建鄉鎮消防救援站,為沿街商業門面、弱勢羣體居住場所等安裝獨立式煙感報警器,千方百計為貧困户拓展銷路……他用一點一滴的行動傳遞黨和政府的温暖,時時刻刻維護人民羣眾的利益。

以陳陸為榜樣,學習他紮根基層、擔當奉獻的精神品質。在合肥支隊紀保科工作僅一年,陳陸便主動提出到基層去,並服從組織安排,到了防火形勢最為嚴峻複雜的廬江縣。到任之後,陳陸始終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與基層指戰員同甘共苦、並肩戰鬥,以自身的過硬作風感染帶動部屬,帶出了過硬的班子和隊伍。改制後,陳陸本可轉業,但他説自己喜歡基層,熱愛消防事業,而且羣眾家門口的消防站還未建設完成,便毅然選擇留下,繼續在火熱的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在防汛救災的關鍵時刻,陳陸堅守崗位,寸步不離。自己的手術一推再推,家人的團聚一盼再盼,陳陸卻一直堅守在抗洪一線,與基層指戰員肩並肩、同作戰,在人民羣眾最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陳陸的一生已在人民心中築起了一座精神的豐碑,激勵我們紮紮實實幹事業、兢兢業業作奉獻,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每一次救援、每一次值守中體現責任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應急人”的奉獻之歌,將個體生命融入應急管理改革發展大局,為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6

朱麗華眼神無光,但是臉上的笑容很是燦爛。僅20__年,她就資助了51名學生,資助金額25萬多。自從1991開始捐出第一筆助學資金,朱麗華每年都要結對一些貧困學子,到今天已經資助了434人次。

朱麗華在嘉興市區禾興路上經營着一家推拿診所,診所在三樓,一樓是中國銀行的一個網點,前些年朱麗華就是通過這家銀行把自己在診所所賺的錢匯到每個貧困學子手中。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朱麗華學會了手機轉賬,近幾年她去銀行的次數少了,但匯的錢更多了。每年七八月份,都是朱麗華忙碌的“助學季”,每一張匯款單上都寫着“助學款”。這位堅強有愛的盲人阿姨是他們全行的偶像。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7

近日,學習了張富清戰鬥英雄的光榮事蹟,感受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

95歲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的事蹟,先後榮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老黨員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

在20__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採集中,張富清的事蹟被發現,其英雄往事重現在人們面前。張富清老黨員在祖國需要時衝鋒陷陣、九死一生,但在和平時期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獻。英雄無言深藏功名,張富清靠的是共產黨員的信仰、為的是不負入黨的誓言。他保家衞國、為民造福、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的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全體黨員幹部,我們要學習張富清同志的這種奉獻精神,不忘共產黨員的身份,努力奮鬥。偉大和平凡、赫赫戰功和質樸尋常,在老黨員張富清同志身上形成強烈反差,融合得如此自然。離開戰功的30年,變化的是他的工作崗位,不變的是他面對困難的不屈不撓、對職責使命的堅守。就像他親手在陽台上種下的仙人掌,雖然普通,卻有頑強的生命力,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以張富清同志為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

作為我們衞生健康工作者,要以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勇於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實施健康扶貧,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為打造健康中國而努力奮鬥。

  感動中國人物故事觀後感作文【3】

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衞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在張富清身上,集中體現了“奉獻精神”。在部隊,他保家衞國,奉獻勇敢,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到地方,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他奉獻的是默默奮鬥,淡泊名利。奉獻是張富清的靈魂,張富清是奉獻精神的使者。新時代,我們要學習張富清奉獻精神,凝聚新時代奮鬥力量。

學習張富清一輩子堅守初心的奉獻精神。革命戰爭年代,勇敢衝鋒;和平時期,不怕偏遠。初心在心,始終如一,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永遠是奉獻、奉獻、再奉獻。在張富清身上,奉獻就是底色,奉獻就是追求,奉獻就是夢想。深藏功名,堅守奉獻,這就是新時代我們奔跑者應該具備的精神,奔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人民,為了國家,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精神是奔跑的營養,奔跑有奉獻,奔跑有力量,有速度。新時代,我們都在奔跑,我們應該用奉獻精神去奔跑,奔跑出一個輝煌的成績。

學習張富清不改本色的奉獻精神。不論是在戰場,還是在地方,張富清始終保持着一個英雄的本色,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沒有任何個人的名利,甚至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這種本色很淳樸,很潔白,沒有任何私慾,沒有任何功利。這樣的英雄本色最偉大,最可貴。中華民族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英雄本色,才能創造中華民族偉大成就的色彩斑斕。我們從張富清身上看到了生活中的無數“活雷鋒”,看到了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這些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是中華民族力量的源泉,是中華民族追夢的強大能量。

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張富清是奉獻精神的榜樣,我們要學習好榜樣,我們要見賢思齊,萬眾一心,無數中華兒女的奉獻精神凝聚起在一起,就是新時代的奮鬥強大力量,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能量。學習張富清奉獻精神,凝聚新時代奮鬥力量,這是新時代我們每個人的必須擔當。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8

就在王婭去世前兩天,終於拿到了她生前的最後一份公證材料“遺贈書”。加上之前辦理的房產捐贈公證書、遺體捐獻公證書,王婭實現了全部財產捐獻,真正做到了“裸捐”。

王婭今年1月9日簽訂下的遺贈書裏寫到:“本人王婭,女,66週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後事,以終餘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卧於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我去世後,會有醫療二次報銷的錢款、我的單位發放的補貼、以及本人未及處理的錢款等,全部捐贈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

“她把醫療報銷費都捐了。”居委會主任宮濟輝説,王婭住院前委託居委會找到西青區公證處,為她做了這個遺贈書公證,就是為了確保她去世後儘可能幫助更多貧困孩子上學。

宮濟輝是王婭居住的華亭麗園社區居委會主任。去年11月底,已經臨近胰腺癌彌留之際,王婭想到要再立一個遺囑,把自己身後的事情做處置。包括身後的財產、屋裏傢俱、看病報銷下來費用等等,這些錢她想着也要全都捐贈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

因為去世後需要委託其他人幫她辦這些事,於是需要做一個公證,叫遺贈書。在家裏,王婭最開始執筆,並和宮濟輝一次次商量,該怎麼完善公證的內容。等到定了稿後,又由宮濟輝一個字、一個字的念給王婭聽,最終騰抄到一個條格本上。“就覺得這是她的一個心願,一定要幫她完成。”隨後,宮濟輝與公證處聯繫,瞭解到王婭的身體條件已經無法親自趕到公證處了,於是公證處工作人員上門為她服務。

聽到王婭去世的消息,宮濟輝回想起前幾天辦理公證書時的情景。那時候,王婭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一開始見到她的時候,只在肚子上貼止疼帖,後來再見到她,就連頭上都貼了止疼帖。

讓宮濟輝感到欣慰的是,正月初十那天,宮濟輝接到了公證處的電話,告訴她王婭的贈遺書已經辦理完畢。拿到贈遺書,宮濟輝立刻給王婭撥打電話,她告訴記者:“當時,接電話的是王婭生前好友陳海蘭。想到可能會打擾王婭休息,我們只説了幾句就掛斷了電話。沒想到,第二天晚上,王婭就和大家永別了。”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19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分別是吳錦泉、張寶豔、秦豔友、郎平、屠呦呦、閻肅、徐立平、莫振高、官東、買買提江·吾買爾、王寬等。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

最讓我感動的是屠呦呦。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時,覺得這個名字很特別,後來看了她的事蹟,更加感動。

20xx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項目的組長。經過兩年的研究對象篩選,並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的啟發,項目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後,項目組終於通過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在接下來的反覆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着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於勝利完成科研任務。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於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她的頒獎詞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着於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着和發揚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願好人一生平安,願善良的人,收穫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20

星期一上午第一節課,整個六年級都被安排到電教室去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三個。

在三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裏,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第二個人物。他名叫劉偉,是一個從重重困境中不斷走出陰影找回自我的年輕人。在他七八歲那年,有一次,在玩耍時,他不慎被高壓電線電暈了過去,儘管經過了數日的搶救,他依然失去了他的雙臂。從此,他的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可雖然這樣,小劉偉並沒有放棄希望,他努力地練習用腳去做別人用手做的事。終於有一天,他的腳幾乎和正常人的手一樣靈活了。這時,劉偉又開始了體育鍛煉。首先,他挑戰的是游泳。每天,他都會揹着個浮板,風裏來雨裏去地練習。雖然他在那些殘疾人裏受的傷是最大的,但他因為努力,遊得比任何人都好。就在他快要成功的時候,災難又降臨到了他的身上——他得了一種病,這種病讓他不得不向體育告別。在精神和肉體的巨大折磨下,劉煒仍沒有灰心,他又開始了他的鋼琴之旅。一眨眼,許多年過去了。他用腳彈琴的技術也有了極大的提高,還過了七級。現在,他的事被眾人知道並認可,他就成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站在了耀眼的舞台上。

看完這段視頻,我不禁對劉偉充滿了欽佩之情。他失去了雙手,還那麼堅強、那麼勇敢地迎接新的生活。他不像一般人,遇到一點困難就止步,即使天塌下來,他也是挺直腰桿頂着。他天生有一種永不服輸的精神,這使他雖然失去了雙手,卻能像普通人一樣做事,甚至做得更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成功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可他卻憑着他的不懈努力,他那份堅定不移的心,一步一個腳印地登上了那屬於他的巔峯。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像他那樣,永不停歇,向着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只要那樣,再高遠的遙不可及的夢想也會成為現實!

讓劉偉成為一顆耀眼、燦爛的北極星,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吧!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21

王婭生前致力於慈善事業30餘年,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當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後,王婭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今年2月16日,王婭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後,又將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着想

“她的事蹟感動着我們每一個人,可是這些榮譽她卻再也看不到了!”王婭的“發小”陳海蘭輕聲説道,“王婭離開我們已經快10個月了。”12月2日,記者隨同陳海蘭從西青區中北鎮華亭麗園居委會領取了王婭去世後所獲得的榮譽——第六屆天津市道德模範證書、獎章、獎盃和綬帶。

記者再次來到王婭生前居所時,門上還貼着過年的春聯。打開房門,記者看到,屋內的衣架上還掛着王婭的衣服,廚房的灶台上還放着她生前用過的粉色水杯,這一切都像是在等着主人回家,只有卧室內的枱曆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沒有翻動過。

陳海蘭向記者介紹了王婭生前手機裏和友人的一些往來信息,其中一條信息的內容是,在她彌留之際,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卻被她婉拒了。“你們好好過春節,千萬不要到我這來,你一定得答應我,我這挺好的,放心吧。我病了,讓大家都沒有過好春節,心裏已經過意不去了,千萬不要再來了。”陳海蘭説,王婭總是這樣,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着想。

在她生病期間,有受資助的學生也發來信息,想要給王婭寄一些特產,王婭回覆説:“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鄉的特產。請轉告學子們,我只希望你們都有出息,希望你們對社會有貢獻,並把愛心傳遞下去,相信你們能做到。”

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

白瑞剛告訴記者,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學定點學校為好人王婭投了票。“各個學校從老師到學生都被王婭的事蹟深深打動着。雖然她生前為人低調,但是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把她的這種大愛展示出來,傳遞下去,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白瑞剛感慨道。

白瑞剛説,受到王婭助學事蹟的感召,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聯繫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上學。讓人感動的是,陳海蘭將王婭生前留給她看病的10萬元也捐給了基金會。王婭資助了7名中學生和5名大學生,其中有3名學生在天津上了大學。今後還會有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受到王婭的資助來天津上學,因為這是王婭生前的心願!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22

她是“支教奶奶”,古稀之年遠赴貴州、湖南支教。20__年3月,她到條件艱苦需要支援的湖南漵浦縣九溪江桐林國小支教。不僅帶來新的教育理念,還自掏腰包資助困難學生,幫扶孩子做手術,給孩子買校服,給學校買電腦。她和兒子、兒媳長期結對資助16名貧困生,把自己的“養老錢”用得精光,常常一碗米飯、一碟泡菜就對付一餐。最困難的時候,她的工資卡里只剩下3.6元。周秀芳患有高血壓、恐高症和風濕性關節炎,雙腿腫脹無法行走。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正是由於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愛,讓她強忍疼痛,撐着枴杖挨家挨户走訪,掌握每位學生的情況。

她是“愛心搬運工”,匯聚市民愛心送到貧困山區。她將當地學校狀況發到微信朋友圈,引發社會各界關注。20__年9月,九溪江第一所農村希望國小桐林國小建成投用。周秀芳不僅自己省吃儉用、捨己為人為學生,還號召社會愛心人士給予財力物力支持。經她多方協調,籌措資金,在湖南漵浦捐建了27所希望國小,近400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近3000萬元。

她是“扶貧帶頭人”,精準幫扶漵浦、延邊產業脱貧。20__年起,周秀芳將寧波珍貴柑橘品種“紅美人”引入漵浦,並牽線為當地建起茶園,還介紹100多名村民到寧波企業學習技能,正是她想村民之所想,解村民之所急,大愛無疆,情繫山區,才幫助山區人民真正擺脱了貧窮。

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孩子點燃希望之燈,也為扶貧協作搭建愛心之橋。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23

周秀芳老師在我們的期盼中來到了七善軒,她原本在別的地方定好了餐的,聽説我們這裏是對留守兒童及青少年兒童進行國學教育的,就欣然答應過來了。她説不是為了來吃這口飯,因為吃飯來回九溪江跑,沒有任何必要,關鍵是來看看這個國學教育,來看看這裏的學生的,而且她本次帶了一個也在進行國學推廣的愛心企業家。

她來到七善軒大門口,被這裏的文化感染了,看到一個小女孩,叫我“園長媽媽”,她不顧疲勞,忍不住一把把孩子抱了起來,跟我們一起合影留念。走進七善軒,聽我介紹屹立在門口的孔子銅像,表示無比地敬仰。

隨着我的介紹,看望了430課堂的孩子,看了我們的課程表,還謙虛地問,可不可以照像,走進我們的閲覽室,問了我們書籍的來源,都是愛心捐贈和自己掏錢購買的,連聲説“不容易呀,不容易”,還説,在這裏的學生有我們在這裏教育很幸福,她支教的山區的孩子很苦,基本是事實孤兒,想讓他們去浙江讀書,很多老人捨不得,把孩子耽誤了,自己年紀大了,來這裏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她堅持給民政局張局長打電話,要他過來看看,我笑着説,張局前天還在這裏跟我們一起開展關愛孤兒活動呢。她聽説我們業務主管單位是文化局,連忙給金局打電話,讓金局過來,金局因為有事過不來,民政局張局急急忙忙趕過來了,張局一見面就説“您是我們漵浦的慈善大使,我哪怕再忙,必須過來見您”。

他們倆個一見面,顧不上喝茶,甚至顧不上坐下來,一直聊縣慈善總會及民政局去寧波對接慈善活動的事情,由於張局馬上有一個會,急急忙忙離開,握手道別時,周奶奶説,“我不僅想幫助這裏的孩子,更想幫助這裏跟我們浙江進行產業扶貧結對子,我們寧波的宣傳部長已經給杜家毫書記打電話了,歡迎蒙書記去那裏開展政府為主導的產業扶貧”。來了僅一個小時,她不顧疲憊地一直在打電話,在跟很多人交代,為她準備的素食美食早已經涼了,我催促她先吃飯,後談工作,她看着我為她準備的滿滿一桌純素食,非常高興,説“吃素好,吃素好,吃素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我媽媽堅持吃了七十多年的素”。在飯桌上,諮詢着我們七善軒的教育及經費運作,聽着沒有愛心企業,基本沒有政府扶持,她特別着急,不停地説,“你們做教育慈善很不容易,我自己是老師,知道孩子不僅僅只是缺衣物,如今條件好多了,他們更缺少的就是關心和陪伴,更缺感恩教育,國學教育我們必須支持!”。

隨即又一次拿出手機,給我們教育局的關工委鍾主任打電話,在電話那頭,我也聽到了鍾主任對七善軒的讚美。她一再強調,她捐贈過來的校服和電腦一定要先滿足七善軒,讓七善軒先挑選出來!飯後,我們回到辦公室,我把一些資料送給她,她拿着資料説“我要把你們的教育理念帶回去,我要帶團隊來參加你們的活動,更希望能帶愛心企業過來幫助你們長期發展!你們這樣付出,沒有任何休息時間,很讓我感動,暑假你們做夏令營時一定通知我來參加!”由於明天早上還有一個學校動工儀式需要參加,她在與孩子道別,與我們文化志願者合影留念後,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在離開時看到我們430課堂的孩子對她鞠躬行禮問好時,她非常高興,連聲説“孩子們真有禮貌,你們辛苦了!”。她加了我微信,揮手告別,我們相互擁抱,彼此都不約而同地説“好好休息,保重自己的身體!”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24

戰爭年代,為了民族解放,他英勇無畏,冒着槍林彈雨,立下赫赫戰功;革命成功,為了祖國建設,他紮根偏遠山區,深藏功名,奉獻一生近日,原西北野戰軍戰士、老英雄張富清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95歲老人、71載黨齡、63年深藏功名,張富清奉獻的一生温暖了世道人心,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深長思之。

奉獻,緣於不改的初心。戰爭年代,張富清勇往直前、捨生忘死,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和平時期,張富清選擇去黨最需要的地方,為了擔好重任,甚至沒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他在日記中寫道:絕不能向組織提要求,幹好工作,就是對親人的報答。時代變遷、年齡增長,張富清甘於奉獻的赤誠卻從未改變。如此“不變”的本源,正是因為不改的初心。堅守初心,讓他把奉獻當作本職,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

奉獻,緣於清零的心態。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出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有了一點功勞就居功自傲,成就一點事業就止步不前。這與張富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富清戰功卓著,卻從沒有一刻躺在功勞簿上;退役轉業到地方工作,帶領羣眾修公路、抓生產,幹出許多業績,卻並未怡然自得,而是始終保持清零的心態接續奮鬥,默默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全力做好人民期盼的事,交出了一名共產黨員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赤誠答卷。

奉獻,緣於清廉的本色。奉獻的動人之處、可貴之處,就在於不求回報。一些現實案例表明,邊幹邊貪、能人腐敗問題不在少數,這正是因為在一些人看來,付出就要有回報,而人一旦被名利所誘惑、被私慾所裹挾,就很容易突破為官、做人、辦事的底線。張富清一生清廉、以“清”為“富”,國家精簡機構人員,他首先動員妻子辭職下崗;可以全額報銷醫藥費,他卻想着“我不能再為國家做什麼,能節約一點是一點”。“我是國家幹部,要把位置‘站’正”,這是他用行動恪守清廉本色的真實寫照。如此大公無私的精神品格,讓人敬仰。

張富清奉獻的一生,可以詮釋的還有很多,他的奉獻精神值得每一名黨員幹部學習和弘揚。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華民族能夠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歸根結底在於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的接續奮鬥。以張富清等先進典型為榜樣,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我們就能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25

20xx年2月14日晚,一位名叫徐立平的人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

頒獎詞是這樣説的:“大國多良才: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藥上微雕,不能有毫髮之差。這是千鈞所繫的一發,戰略導彈,載人航天,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鍛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國工匠。”

可是,你知道誰是徐立平嗎?你不知道。

正如“感動中國”主持人所説:“我們接下來要認識的人,多少會讓我們覺得有點神祕,因為他的工作情景,曾經長時間的在公眾視線之外……”

是的,總有那麼一些人,默默無聞,走在大街上跟你我一樣,只是別人眼中的路人甲,但他們卻為這個國家,為國家的各類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然後,仍然默默無聞。

徐立平就是其中之一,唯一的不同是,他終於感動中國,進入了公眾視野,不容易,太不容易。

主持人介紹説:“他的工作有多精細呢?精細到0.2毫米……”

0.2毫米?是的!火箭固體發動機藥面雕刻的最大誤差是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藥面精度不超過0.2毫米。

0.2毫米!什麼概念?據説人的頭髮直徑是70微米左右,0.2毫米相當於三根頭髮緊緊合在一起時的直徑!而這卻是一個人用雙手雕刻出來的精度,簡直精細得難以想象,你摸摸自己的頭髮就知道。

支持人還説:“他的工作有多危險呢?有人説他簡直是在炸藥堆裏工作……”

徐立平一直從事着航天固體動力燃料的微整形工作。給炸藥做微整形,你聽過嗎,是不是嚇倒了一大片寶寶?呵呵,比“老虎嘴上拔毛”危險多了有木有——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而這,根本不是傳説,只是一份工作;甚至,我們用“勇敢”這樣的詞來形容,都感覺褻瀆了這樣的工作。那麼,該怎麼説呢?這,只是一份工作。

而這份工作,卻被這個叫徐立平的人,幹到了巧奪天工的境界。行行出狀元,大概就這意思。

下面,我要認真介紹一下徐立平。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7416廠特技技師,1968年出生,1987年進廠工作。

徐立平的母親就是一位老航天人,是中國固體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整形車間最早的員工。上世紀60年代,老太太響應國家三線建設號召,幾經艱難輾轉,最終進入秦嶺大山深處,做起了國家航天事業的一枚小小螺絲釘。

1987年,徐立平從技校畢業,也加入了航天大軍。母親最清楚雕刻火藥的危險有多大,但她還是給兒子給出了建議:去我工作過的車間吧。她大概知道,最適合兒子施展才能的空間,就在那裏。有時候,支持,無疑是最深的愛。

然後,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航天人,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感動中國。

火箭發動機,上千道製造工序,缺一不可,無一不重要,而固體燃料微整形極為關鍵,又很特殊。人類科技發展很快,但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算一個難題,只能靠人的雙手來做,機器無法完全取代。

“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下刀的力度,完全由工人自己感知和判斷,稍微不慎就是災難,不心跳才怪。

藥面精度合格與否,與火箭發射是否精準息息相關,俗話説世上不存在完美,可這份工作,你必須要做到完美。

徐立平的0.2毫米,就叫完美。據説連帶他成長的師傅,都望塵莫及。師傅嘴上不怎麼説,可在心裏,也不知為徒弟點了多少次贊:你小子,比我厲害,是真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師傅比自己創造了那樣的奇蹟還高興。

徐立平不僅僅是靠勤奮練就一身本領的踏實技師,他還有悟性,這份悟性源於智慧和對工作的熱愛。有個成語叫熟能生巧,怎麼熟?靠勤!怎麼生巧?靠悟!總之就是,雙手和大腦都不閒着。

有實例為證。在危險的崗位上,為了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徐立平自己發明設計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更厲害的是,其中有兩種刀具,還獲得了國家專利。這可不是鬧着玩的,是真牛氣。有一種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不知羨煞了多少同行同事,他們心説,我也要這樣,於是更加兢兢業業。

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事實擺在這裏,多麼勵志,你沒法不信。

當然,徐立平獲得如此成就,也是有代價的。

多年以來,徐立平以同一個姿勢與火藥打交道,難免給自己帶來損傷,身形變得向一邊傾斜;另外,長年沾染火藥,毒性也多多少少侵入了體內,頭髮掉了很多。

可是,這樣的工作,總得有人心甘情願來做。所有的偉大,背後都有無數常人不知的付出。人靠物質活着,但人類數千年以來的進步性延續,根本從未離開過精神。

你是一介工匠,但你是大國工匠。

在國家幾十萬的航天大軍中,像徐立平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在國家的各類事業中,像徐立平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所以,“感動中國”才説:大國多良才。現在,你知道了徐立平,但是仍然不知道其他無數和他一樣埋頭苦幹的人。你只需記住,所有表面看上去簡單的事情,裏面自有它的複雜;所有你認為渺小的存在,背後自有它的偉大。

請認真對待與你有關的一切,讓我們共同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26

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閒着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閒着,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麼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麼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閒,會覺得不知幹什麼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後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閒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時候我也會想,有什麼好捐助的啊,他們有那麼窮嗎,再説政府幹嘛去了?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沒有同情困難人羣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沖淡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後內心柔軟的説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成長環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説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説,讓所謂温室裏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20xx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用他們的話説,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淨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學習心得 篇27

朱彥夫14歲參軍,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不怕流血犧牲,拼命作戰,先後參加了戰淮海、過長江、打上海、跨過鴨綠江等上百次戰役戰鬥。

1950年12月,朱彥夫參加了在朝鮮爭奪250高地的血腥惡戰。他所在的一個連,在零下30度嚴寒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兩個營的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鬥,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在彈盡糧絕的時刻,仍然堅持與敵人拼搏。最後陣地上只剩下一個遍體鱗傷的人,這就是朱彥夫。當他在長達幾十天的昏迷中醒來的時候,已是躺在西安陸軍醫院的病牀上。他這才發現自己已沒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視力模糊。他嚎啕大哭,高喊,要向敵人討回殘臂殘腿!他悲痛欲絕。在失去四肢和一隻眼睛後,在極端困難的生活面前,他挑戰生命的極限,決心做個自食其力的生活強者。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為了不讓別人照顧,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張家泉是個小山村。四面羣山環抱,前面有南珠山,後靠紅崮山,東臨油簍崮,西接百草關。真是邁步腳蹬山,出門眼朝天。朱彥夫回到山溝裏,才知道全村許多户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得叮噹響。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深深感悟到:貧窮才是他們最大最兇惡的敵人!他那一顆被淚水煮過的心又開始激烈地跳動。

朱彥夫為了練習生活自理,來家8個月,就砸碎了飯碗141個,菜碟盤子23個,茶碗7個,潑掉飯菜上百次,因摔傷、凍傷用藥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一直與命運搏鬥。他終於成為勝者!

1957年,全村8名共產黨員,一致選舉朱彥夫當了村黨支部書記。從此,他肩負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寫地的絕世文章!他拄着雙枴,爬山頭,到田間,訪貧問苦到家院;他用殘臂、用假肢支撐着大幹苦幹,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打機井;他躺在地裏,跪在溝裏,育苗、拔草、澆水;他帶領村民,千方百計,歷經艱難,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產;修道路、搞副業,全村用上了電……昔日的槍炮轟鳴,化作了醉人的豐收謠、歡樂曲;沂蒙百姓,以勤勞的天性,將戰火燒焦的土地,裝點得秀美而豐腴。朱彥夫在村支部書記崗位上,經過二十五個春秋,終於把一個窮山村,變成了全鄉的先進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87年5月,時任濟南軍區政委的遲浩田同志,看望了朱彥夫。老首長鼓勵他把當年在戰場上親眼目睹的中國軍人英勇作戰的情況寫出來,把重殘後信念不倒、意志不減的精神寫出來,以緬懷先烈,教育後人。聽過他報告的人,也都紛紛要求他寫書。首長的鼓勵,同志們的關懷,他心中又燃燒起一團聖火。他想,用熱血和苦難譜寫的歷史,往往更能震古鑠今,搖魂蕩魄。當聽説朱彥夫要寫書,有的人説,看書都有困難,寫書談何容易?!可是,朱彥夫對自己不喪失信心。哪怕是在山窮水盡的絕境中,他深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明天的戰功是必然的,當然要花費正常人的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和求索。當年,他在部隊常聽説,不怕飛機大炮,就怕總結報告。20__年,一部巨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科書,開始動工了。這是一次古今中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寫作!朱彥夫的寫作,是用嘴咬着筆與用殘臂夾着筆交替寫作。夏天寫,蚊蟲叮咬得全身起疙瘩,每天只能寫十幾個字,口中的涎水,頭上的汗水,磨破的殘臂上的血水,順筆流下來,濕透了稿紙;冬天寫,雙臂麻木了,筆掉在牀上,仍無知覺,劃拉半天,才發現沒寫上一個字。該吃飯了,妻子喊了好幾遍,他充耳不聞,睡覺了,夢裏還構思情節。有一次,他喊叫着衝殺出家門,被家人拖回來,他趕緊抱筆又寫起來。為了回憶一個情節,他會不吃不喝呆上一兩天;為了一個詞句一個字,他搬來字典、詞典查半天,光字典就翻爛了四本;光書稿紙,用了夠半噸。就這樣,朱彥夫支撐着特殘、多病的身軀,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將一部飽蘸着激情、飽蘸着熱血、激盪着共產黨人浩然正氣的生命之作——33萬字的《極限人生》,捧給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