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和藝術修養專題學習心得大綱

王保雷

傳統文化和藝術修養專題學習心得大綱

xx年10月8日------xx年10月12日五天的學習,當我打開正反面都記滿密密麻麻學習的課堂筆記時,老師的面容彷彿又再一次浮現在眼前,以下是我的記錄和體會。

第一天, 上午黨性教育,下午孔子與儒學

第二天, 上午唱享山西音樂,下午音樂與情感

第三天, 上午傳統文化的影像表達,下午國學之子學

第四天, 上午國學之總論,下午國學之文學(上)

第五天, 上午國學之史學,下午國學之文學(下)

一、

xx年10月8號上午,晴天,我懷着對母校的感激和崇尚之情,踏進了久違的校園。首先來到了山西大學——國學大講堂,在一個簡短的開班儀式後,班主任老師李成林宣佈了課堂紀律。

由山西大學黨委書記,王世傑老師授課

《修生固本 彰顯黨性》——淺談黨員幹部黨性修養

主要內容有

一、傳統文化與修養

二、信譽黨性修養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性修養

修生固本,有些人做人還不夠,還要當官。

一、傳統文化與修養

1.勤儉知足的人生觀

2、貴和中庸的處世思想

3、貴義輕利的價值取向

4、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標

5、仁義為主的道德追求

一般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古代典籍:例如,四書五經傳統文化儒家以來必讀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孔子修改的。

老百姓讀《三字經》根據一個儒家文化發展出來的三字經,有文化的讀原著,沒有文化的讀通俗本:例如《弟子規》。

第四種文化是語言符號,例如國徽、國旗。

明《中國文化要義》知足常樂情節。

提到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我個人對這句話非常贊成。

二、貴和中庸的處世思想

中庸不是折中,和事老。 這是通過本課,對中庸新的理解。

中庸的含義:一是守中道,二頭太極端,知中守正,講原則的;二是折中,中和,和稀泥,但和而不同;三是因時制宜與時俱進。這是中庸的三的含義。古文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三、貴義輕利的價值取向

這是對“義”的最高道德原則。法家提出“貴利輕義”。

這裏麪包含三個層面,義、仁和弗洛伊德提出一人執行自我和監察自我。也就是自我監督,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隨便找個理由,為所欲為,下邊人也管不了,完全靠執行自我和監察自我來自律。

四、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標

君子是理想人格的稱謂。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自律,理想目標就是君子。莊子提出過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之如飴。吳,人亦為本的道路的處理器。

五、仁義為主的道德追求

忠、孝、禮、志、信是中心,劉少奇的《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提到仁者無敵,劉少奇説:仁之法在於愛人,不再愛我;義之法在於正我,不再正人。我認為:現在確實需要這種精神,尤其是一個庸俗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

二、黨性與黨性修養

1、黨性

2、黨性修養

3、黨性修養的內容

修身的過程漫長的。

概念名詞:

黨性:就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性,是階級性最高和最低會合的表現。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性質。還具有階級性和階層性。

不能忘記所代表的階級性。劉少奇的三句話都是有階級性的。

黨性修養教育有四:自我教育、自我鍛鍊、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高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三,黨性修養的內容有六個方面內容

一是理論修養,二是政治修養,三思想道德修養,四是文化知識和業務能力,五是作風修養,六是組織紀律修養。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性修養,

包括四方面內容: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第三堅持一愛國主義配合新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四堅持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互相聯繫互相補充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價值觀是意識形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觀點指導實踐。目標,就是凝聚目標。民族精神第一是愛好和平,第二是團結統一,第三第四沒記下來。

第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黨性修養

1、加強理論修養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2、小點加強政治思想修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3、加強作風修養,堅持一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合一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4、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持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二、

201xx年10月8日下午,本來由趙海燕老師講解的《唱享山西》。由於電腦多媒體的問題沒有辦法講。李成林老師請來了第二天的孔子與儒學的老師。

衞廣來教授,是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的專家。而且由於電腦的不匹配,加上好多老師的課件是他的最新科研成果都不讓考課件。象衞老師這樣的傳統老師是不用電腦的,所有知識都在本人肚子裏,現代科技想調侃他也沒路子。

他提到東方文化世界是兩個文化,有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東方文化的代表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以我國古代文明為代表的,古代文明的是以儒教為代表的,儒教又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包括東南亞、日本、韓國、朝鮮構成了儒學文化圈。

第一,孔子的生平,春秋末年孔子出生,

先秦時期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最盛的王朝,一個是漢代,一個是唐朝。

孔子是宋國國君的嫡傳,是商朝皇室後代。弗父何是孔子的先祖,後來建立了朝鮮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生了九個姑娘沒有兒子,後與顏氏,生了孔子。

孔子在3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在10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孔子放過羊,看過庫房,他是自學成才。

孔子30歲的説開始辦學,50歲的時候開始出士,當過中都宰,司寇和魯國國相。55歲出國周遊列國,遊了xx年,68歲回到祖國。後從事教書,整理古代文獻,著書立説。

孔子的思想

第一是政治思想

立志是作為核心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我們君子不追求底線。

第二是倫理思想

倫理思想人的核心是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三是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最早西周貴族和平民學在官府平時沒有權利上學的。

孔子創辦了四學。最大的貢獻是把文化解放報平。平均解放到平民。孔子弟子3,000。以前的國子監:是貴族學校。

第四是天命觀

祭神如神在,如不預祭則不祭。

三、孔子與六經

經的意義:人倫之始。

四、儒學的發展

孔子——弟子——戰國八派——孟子——荀子——朱熹——康梁——章太炎——姚奠中。

三、

xx年10月9日上午

趙海英老師,是山西省音樂學院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題:唱享山西音樂

文化價值相對論, 我認為:趙老師這個觀點很有衝擊力把文化作為物理現象來考慮,有新意,但是人文感覺有所降低。

印度騎兵的誇張動作,在我們看來是誇張的,在他們看來是英雄的形象。

趙老師的課做得非常生動,插入插入好多圖片音樂。

認識了山西特有的民間樂器,聽了《二泉映月》、《寒春風曲》《青松》。其他的:《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舟》一首首生動的音樂。

山西音樂的分類有器樂,有説唱藝術,有戲曲藝術,有民歌藝術最豔麗多姿多姿的山西音樂。

山西的樂器:吹奏、彈拉,打擊樂器有等等。

雲岡石窟的第12窟,音樂窟。

民族樂器的演奏形式有獨奏和合奏。

戲曲,山西是戲曲的搖籃,被稱作綜合藝術,八種板式:

中國戲曲的發祥地:有四大幫子。山西民歌題材上有:號子,山歌,小調,秧歌等。

四、

xx年10月9日下午2點30分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張娟老師

地點:山西大學音樂學院三樓報告廳

題目:音樂與情感

一、音樂怎樣表現情感

二、音樂的情感表達類型

三、音樂的情感效應

《樂記》中系在有七種類型的人的情感,這是音樂的本職。

一、音樂的本質

《毛詩序》及在説情動於中而言,言之不足故詠歎之,。。。。音樂是表達情感。

音樂是善於表現情感的藝術。音樂通過塑造各種聲音,表達人類的共同情感,不同情感類型音樂就可以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

音樂的組成形式有節奏,節拍,速度,力度,調性等。它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總結進行了分析。第一是速度,第二是力度,三是音色。

快速的音樂有《卡門序曲》。慢速的音樂有《沉思》。第三,音樂的情感效應的例如:四面楚歌成功,就是因為一隻蕭。

五、

xx年10月11日晴天

主講人山西大學文學院原院長劉毓慶

題目是——國學儒家之國小文化

國小是開啟中國文化之門的一把鑰匙

博士生導師古典文學研究會會長詩經學友會會長。

國學分為講經史子及

一、定義:國學,本國的傳統學術。這個定義是日本先提出的日本式日本國是日本的傳統文化傳統。

二、興起的原因

三、意義:日本留學生引進的概念,日本人提出國學是和中國是同一文化背景下,是對應西方提出,文化的討論是一樣的。中華民族生存危機下,學習西方的文明改造民主。陳獨秀、魯迅,是第一類,他們是反對封建東西認為封建東西都要不得。另一類是以章太炎為核心主張:只要文化存在民族必然會復興。我認為山西大學繼承了章太炎良好的治學思想。

中國國學是立國之本,是存在的依據。國學的提出:最早是在二十世紀末起80年代,西方文化大量的作品翻譯到中國,興起反傳統的潮流。特別是《河殤》主張藍色文明取代黃色文明和“五四”思潮相似。

西方文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價值觀,刺激了經濟發展。中國文化不一樣,。“發展才是硬道理,有錢人人羨慕。”現在成問題了。道德滑坡引起問題,離婚率高,青年犯罪。全國很多講三字經的國學啟蒙館。

顧炎武他當時提出國家亡和天下亡的概念,一個朝代可以滅亡。但是天下也可以滅亡,那就是道德淪喪危機感,即使朝代沒有滅亡。

山西大學創始人李提摩太就曾經提出:“不讓拋棄傳統”但是當時改良主義認為有問題。80年代未在經濟上科技上學習西方。霍金提出:人類怎樣才能再發展一百年。榮格提出:向東方學習整體發展思路。

世界文化需要中國文化,和平的希望在東方文化。國內外專家提出社會發展有兩個輪子一個是科技和經濟,一個是人文,如果一個轉一個不轉就會出問題。

特別是有學者提出:人文就是方向盤,科技就是發動機。贊同。

例如:人和狗同樣是在看電視,但是狗缺少一個精神世界。

大棚菜,劉教授説:漢代就發明了,但很快被禁止。有人上書説“非其時也”,吃後好壞,無法遏制,所以就停止了。還有西漢末年已經開始了大量開採礦產,而且還有自己鑄銅錢,後來認為采地址精華,生態環境惡化就控制不住。如果大量開採中國人的智慧是可以造出先進的開採機械。斧頭不是什麼時候都能進入山林的。

黃帝是節約用水、用電和財務的。人類文明不只一次,和人類早期開發有關。周文王給兒子談話説就提到如何保護環境。如果經濟破壞了可以回到原始社會,但是如果生態破壞了原始社會也回不去只有毀滅。

西方是求真不求善,即使是製造殺人武器。中國的傳統是求善。

國學內容包括五大內容

一、國小,二、經學,三、史學,四、子學,五、文學。

俗稱國學的基本內容,西方文華輸入中國的匆忙,分為了文史哲,三大類這樣的話把國學分裂的,國學:包括經史子集,集可以算成文學,歷史可以算成史學,哲學對應諸子百家,特別是經學,沒有對應的科目。所以就把的拆解,例如《周易》放在了哲學,《詩經》放在了文學裏,《史記》等等只能當作資料留下,中國人的精神的流失了。

國學是一個知識系統又是一個價值系統,價值觀非常重要,缺少價值觀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作為君子不器,器就是工具。現在大學是培養工具的。

國學包括:價值觀、知識系統、治學的門徑。

《貫通文史哲及國學精神所在》章太炎先生的傳統:由國小入經學,以經學促史學,史學帶文學,文學歸於諸子百家。

國小內容包括,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

中國文字的影響了律詩、哲學、對聯兒、神志體、迴環詩,迴文詩,漢賦,寶塔詩,圖形詩,書法藝術,繪畫藝術。

《香草校書》還是一個例子是蘇東坡“大江東去。。。。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這裏“了”字有人説這叫變調。明朝梅梅清著《東坡詩集註》他提到這個“了”應該是正確的“正”字。

常言道:朽木不可雕也,我在諸位國學大師面前,覺得自己就是一塊朽木,但是恰好我在高寒的冰雪湖泊裏,就像年初去的九寨溝,靜靜的修煉者,期待着一天朽木變成陰沉木或烏木,重新有一位大師將我雕琢。

六、

xx年10月10日 陰有小雨

山西大學文學院趙瑞鎖教授主講《傳統文化與影視》

國學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包括一部分民俗文化,改革開放30年發生很大的變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電影電視使近1xx年的藝術品種。

三個方面:

一、民族圖騰與影視

二:四大名著的改變

三:金庸作品分析

四、熱播電視劇民族記憶的深處

《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姚奠中先生的作品。

牛頭代表着農耕文化代表着勤勞。是這個身體代表者黃帝部落,魚鱗也象徵着覆蓋在身體上魚鱗,也是多姿多孫的意思。豬的嘴巴,象徵因為一個家裏離不開養豬,豬象徵的富餘。鳥的爪:代表着權力。馬鬃:個人英雄主義,集體主義,龍馬精神,霸王別姬。

二、四大名著的改變電視劇改編

藝術的需求、三國,文化土壤,歷史鉅子。老百姓愛看喜劇,獲得戲曲的人格,。例如義和團運動穿的是戲服看戲完成的人格。通過電視劇完成主流意識形態和民間意識。低俗是民間文化的需求。戲曲一般搶救唐代3,000,宋代800,説不完的三國戲。

水滸傳潘金蓮鏡頭出現多次洗澡,這是根據弗洛伊德的意識形態他分析説:這主要是他覺得自己不潔淨所以經常要寫到洗澡。

紅樓夢的新版尊重原著而紅樓夢舊版的並沒有尊重原著。

三國的舊版是尊重原著,新版具有時代氣息。

西遊記,大眾文化,拍攝技術在傳統文化中是非主流,例如這個樹枝的支,代表着非主流。岐、妓、技等。

金庸筆下的愛情故事是五個層次,第一個是郭靖和黃蓉的,第二是楊過和小龍女,,第三的是黃老邪和梅超風的,第四是郭芙和楊過的,第五楊過和黃蓉.。

四、熱播電視劇的深層文化反應

弱肉強食,激情與復仇,軍旅題材。例如《亮劍》。

《蝸居》,是市民接受通俗文化的代表,是一個接受豬八戒時代。

xx年10月10日下午14點30分

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會長,白平教授主講。

主題是《被曲解的儒家思想》

電話:

儒學問題的討論。儒家思想的性質,五四以前是國家意識形態,在文革期間批林批孔沒有了。

儒學的性質:

一、官員是百姓的父母

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三、中庸

四、和為貴

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六、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七、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八、孔子的生活奢侈糜爛

老師通過,尚書通過對孔子、孟子、荀子、以及後來的諸子百家的著作分析,徹底否定了人們眼中的如實地去被曲解的意識形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人誤解為是支持專制的證據,但是白先生認為,主要是説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遵守社會規範。

和為貴,今天“和”與古代的“和”不一樣。

和、同的區別,“和”就是堅持原則的原則下追求和,“同”就是不追求原則而相同。

現在的“和”是放棄一些原則不激化民族內部矛盾。這在古文上“權衡”具有技術性。

儒家的中庸,“中”的合法性,河南話的“中”。依照合理的原則辦事,並不是折中。

西門豹在《史記、滑稽列傳》“民可樂成,不可始知”。

我在以前的聽過白老師講課,他講的課非常生動,當時我記得聽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他由總結、有分析講解生動具體。

七、

201xx年10月11日下午2點30分

由山西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郭萬金教授講授

題目《四大名著的文化闡釋》

文學部分,小説:四大名著,各種渠道瞭解,共同的話題一般都是四大名著。它具有廣泛的羣眾性尤其是中國人,永遠是戲劇的看客。

這就是魯迅為什麼走向文學。

四大奇書

《三國志通俗演義》

《忠義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詞話》曹雪芹產生了《紅樓夢》時候就替代了金瓶梅。

三國演義是政治自由與侷限

水滸傳是人性自由與侷限

西遊記是精神自由與侷限

紅樓夢是愛情自由與曲線

八、

xx年10月12日 8點

主講人:山西大學文學院 劉毓慶教授

《中國人的道德精神與理想追求》

經學是根本精神,國學的內涵

《詩經》是主幹,文學是花兒,子學果實。經學是根本。

孔子的時代,使外敵入侵,內亂11的時代。門廊去世以後擔當道義的責任落在孔子實質上自編近五斤。漢代百家爭鳴時代儒家一下子漲手縫就源於孔子修訂五金。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孔子教學生又流傳到今天的我們可以看見的四本當年孔子的學生用過的課本是  

1 《尚書》:現存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集。  

2 《周易》:現存中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相傳為周文王在監獄所作。  

3 《詩經》:現存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感謝孔子,給我們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學作品集。  

4 《儀禮》:研究中國古代禮儀的著作。

(注:孔子教學生的課本本來有六本,到了今天失傳了兩本,《樂》據説是被秦始皇焚書時焚沒了,有人認為《禮記》中第19篇的《樂記》可能是《樂》中的部分殘稿,《春秋》在漢朝時還是學院裏的課本,但現在也失傳了,其文字則散見於《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這三部書中。)

十三種儒家文獻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官方頗為重視,立於學官。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併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經》的內容極為寬博,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這十三種文獻,當以“經”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祕,而內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書》是上古歷史文件彙編,主要內容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記錄。

《詩經》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集,內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周禮》該書原名《周官》,西漢時在民間發現,創作年代大多數學者認為可能在戰國時期。主要彙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期各國制度。

《儀禮》主要記載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

《禮記》是西漢的兩位學者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編輯的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説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秦漢以前有關各種禮儀的論著彙編。

《春秋》三傳是圍繞《春秋》經形成的著作,《左傳》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認為是戰國初的作品,重在史事的陳述。《公羊傳》作者舊題是戰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於孔子弟子子夏,後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穀梁傳》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魯人穀梁赤。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傳。後二傳重在論議。

《論語》是春秋時孔子弟子對於孔子的語錄筆記,是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錄。

《孝經》西漢在孔壁中發現的藏書,可能為春秋時孔子或其弟子曾子所作。為論述封建孝道的專著。

《孟子》戰國時儒家學者孟子的著作。專載孟子的言論、思想和行跡。

《爾雅》戰國到西漢的學者編寫的一本可以用來學習儒家經典的詞典,《爾雅》全書收詞語4300多個訓解詞義,詮釋名物,經學家多據以解經。

(注意:十三經中沒有《春秋》這部書。現在的《春秋》已經失傳了,其文字則散見於《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這三部書中。該書最初原文僅18000多字,現存版本則只有16000多字。)

九、

xx年10月12日下午2:30

主講人:郭萬金

《中國人的人生情懷與心靈世界》

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十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説”,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閲。

十、

通過學習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提高:

1、 提高了價值觀,主要是王世傑老師講的黨性修養。

2、 提升了文學修養,主要以衞廣來教授的論語和郭萬金教授的文學。

3、 激活了意識思維,以劉毓慶老師和白平老師講課為主。

4、 提高了藝術修養,主要以音樂學院的趙海英教授和張娟講師為主。

這幾點是有機聯繫的,不能割裂開看。希望這樣的培訓制度化,常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