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學習之旅--“同課異構”中的“讀懂”大綱

國培理論學習中,我們涉足更多的是 “同課異構”。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版本中一不的方式呈現,本已自成一道風景;再經過各組的學員們仔細揣摩,大膽挖掘,最終由4位學員在“橫看成林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風格中表演出來,就更增添了別樣的韻味。親身體驗“同課異構”,我感觸頗多,受益非淺。[蓮 山課件]

國培學習之旅--“同課異構”中的“讀懂”大綱

一 讀懂教材

吸納別人的智慧不失為一條捷徑,每個組的組員中使用三種版本的都有,團隊精神讓我倍受感動。他們找齊了三種教材,從“讀懂”做起,研讀課標,找出“可能性”(三年級)和“温度計”(四年級)這兩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前後聯繫,可以説,大家一起走進了北師大版的世界。有了每位組員的經驗和專家們的理念引領,上課教師很快“讀懂”了教材。

二讀懂學生

帶着對教材的“讀懂”,學員們又積極的去“讀學生”,他們一致認為,雖然地域不同,教材不同,但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相同的,目標都是培養孩子的數學思想,滲透學習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4位學員本着“初步認識,拓展感性,建立表象,運用於生活”的基本思路,激趣導入,設計了直觀的課件,讓孩子們輕鬆地在參與中發現,在疑問中猜想,在驗證中明白。[蓮 山課件]

三讀懂課堂

除了在課堂上的親身感觸,4位學員親切的教態,清晰而温潤的話語,駕馭課堂的能力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應該是同課異構的好處,大家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進行設計,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從不同的過程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尚春梅老師把“摸球活動”改為“猜一猜”,學生興趣高昂,把比較可能性大小的練習用增加或減少球的個數課件直觀演示出來,讓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總之,從“同課異構”的活動中,我們學習的不僅僅是幾個課件或某種課型的教學模式,而是一種理念,教材僅僅是幫助學生提高能力、增長知識的載體,同樣的教材可以有很多演繹的方式,不拘一格,因人而異。如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教材為載體,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還學生輕鬆愉快的課堂,是我們需要深層思考的問題。“同課異構”的精彩就在於,“貴在似與不似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