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0篇)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學習經濟學的課程一直是我的一個願望,作為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平常的學習中,經管類的知識是很少涉及到的。也許是高中裏經濟學知識學得不好吧,也許是為了得到這門課的學分,但是更多的是對股票、投資、金融危機的興趣和經濟學知識的渴望,不管怎樣我還是選上了這門課。快期末了,現在靜下心來談一下體會。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每節課老師都給我們留了一定的時間來課堂發言,交流一下最新的經濟學新聞以及一些經濟學知識,單單從內容上講,這些信息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一些課本中比較難懂的概念,一位同學就用一個孤島上的事例簡單明瞭地向我們闡述了。另一方面,課堂發言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因為平常我們這樣上去講的機會是不多的。理學院的一位同學就用英語完成了他的課堂發言,既把內容很好地展現了出來,又不乏新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師上課的另一部分是講他的留洋經歷,把外國的一些情況都介紹給了我們。每次講到一個話題,老師就可以從此引出去,滔滔不絕旁徵博引地將一大堆與此有關的東西。我覺得這樣非常好,作為一門通識課,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老師在這方面教給我們的都是十分好的材料,很好地促進了我們在這方面的認識。比如説留洋,其實我自從大學聯考以來一直覺得出國不怎麼樣的,所以我沒去中科大,覺得讀大學就是為了出國是一種悲哀。現在逐漸地觀念有了一定的改變,我是學機械的,如果想在這方面有一定造詣的話,那麼至少應該去看看世界的一流水平是怎麼樣的。

關於經濟學,以前覺得是一門不太精確的學問,比如某個地方發生金融危機,然後有幾個專家跳出來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然後事實證明他們分析錯了。於是我就想怎麼連專家都會分析錯呢,那我們這些學經濟不是都在扯淡嗎?以前一直認為經濟學是很文科的一門學問,只要背一背記一記什麼的。然而翻開這本書,我的認識又發生變化了,經濟學是很精確的,至少應用微積分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死記硬背顯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關鍵是要靠理解。

這本書的上篇講的是微觀經濟學,上課講的是比較詳細的,但是課程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每節課的課堂發言,所以很多地方都是留給我們自己看了。不過作為一門通識課,起一個引導的作用也是很不錯的,“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微觀經濟學的很多部分都涉及到了相當繁瑣的數學運算,學完這部分的內容,我瞭解了需求和供給的關係、消費者理論和生產者理論等等,讓我對微觀這兩個字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宏觀經濟學是這本書的下篇,相比與微觀經濟學,這部分的內容把重點放在了經濟的總體上面,像通貨膨脹這樣的名詞,以前雖然也接觸過,但是學完了這部分內容後能夠更加深刻理解了。

這本書只上了短短的八週,雖然作業論文考試的任務還是很艱鉅,很多同學包括我很害怕閉卷考(現在已經改成開卷了),但是我還是很慶幸能夠選上這門課,老師的講課以及帶來的課外信息都讓我們受益良多。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9月,我進入了夢想中的大學,對商院對無錫,一切都是那樣的陌生而又喜歡。連鎖經營管理,這門專業是我所鍾愛的,因為學好它可以對我未來的夢想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大學的課程很輕鬆,而且基本上都是我所喜歡的。好了,廢話不多説,言歸正傳,下面就説説着我最喜歡的經濟學基礎課程吧!

經濟學是一門很奇妙的課程,同時又是一門很偉大的學科,他用經濟學所獨有的理論、方法,闡述了世界上所有的東西。無論是戰爭、愛情,還是天災、人禍,都能從中找出經濟學的影子來,這是多麼令人吃驚啊!這充分展現了經濟學那無與倫比的魅力!

説起經濟學,就不得不提起我們的經濟學老師,她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每次上課都要給我們放PPT課件,但是那個投影儀她總是弄不好,所以每次上課前總是手忙腳亂的讓我們幫忙弄投影儀就是必經的場景了。經濟學老師每上幾次課都要給我們弄一個實訓課,讓我們對那抽象的經濟學理論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我們的印象中比較有趣的是那次拍賣會和辯論賽。還記得拍賣會那次,喲由於當初選擇小組家庭條件時,我們是第一組嘛,有先選擇權,當然選最好的,小資家庭,經營珠寶首飾,月最低收入50萬元,公司名稱:大雄珠寶……

就這樣,我們成了全班5個小組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家庭,以至於在拍賣會的時候,所有的拍品都被我們拍得,還爆出了天價N97手機的事,現在回想起來挺高興,大雄珠寶,夠牛X!還有就是那場關於經濟學的辯論賽,辯題是:大學生到底應不應該談戀愛。我方觀點是:大學生不應該談戀愛。實訓計劃書上要求我們用經濟學知識來進行辯論,可是我們沒用任何經濟學知識,全在那脣槍舌戰了,最後不知道誰弱弱的説了個邊際成本,下課鈴聲響,辯論賽宣告結束。

它不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曲線和數學推導。學了經濟學,在最基礎的消費時能夠理性消費,能夠做到真正的物美價廉。我們學習了供需法則和市場均衡,瞭解了需求規律能使我們對市場的行情對價格有更敏感的認識,不管是創業和生活都大有裨益。舉個例子比如關於婚姻、家庭和愛情的問題我們可以用經濟學的知識分析談戀愛的成本和收益,從而得出我們大學生到底該不該談戀愛;我們還可以分析丁克家庭和單身家庭等特殊家庭存在結構原因。而且,通過學習經濟學知識,我們在遇到抉擇和困難時,先計算下成本和收益,到底值不值得我們這樣做,比如婚姻。婚姻的成本和收益我們可以通過經濟學計算得知,從而客觀上指導我們行動。經濟學,就是這麼的有魅力!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廠商行為理論,知道了如何使受益與利潤最大化,瞭解了什麼是完全競爭市場,什麼是完全壟斷市場,什麼是壟斷競爭市場,什麼是寡頭壟斷市場。這樣,讓我們對市場機制和市場上的各個品牌有了更加清晰的瞭解。

這是一門多麼神奇的學科啊!五彩斑斕的世界裏,我們學習經濟學知識,猶如庖丁解牛般抽絲剝繭,把這五彩斑斕呈現一個無比清晰的面孔。

感謝親愛的老師,讓哦們帶入了這個美妙的世界,感謝在經濟學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們,正是你們的貢獻和努力,經濟學有了如今的魅力學經濟,我快樂!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曼昆的《經濟學基礎》一書我買了多年,一直也未怎麼讀。最近我在做一些“中間市場理論”研究時,發現我的基礎知識還多顯不足,所以我翻箱倒櫃將這本書給找出來了,並一氣讀了兩章,感覺還可以。

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他學生時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經濟學。當教員時,他講授過各種課程,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和經濟學原理。多年前他甚至還在長灘當過一個夏天的帆船運動教練。

曼昆《經濟學基礎》第一章講的是經濟學十大原理。他講的第一個原理就是“人們面臨權衡取捨”。的確關於“權衡取捨”,它無處不在的體現在人們生活與工作之中。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往往為了得到一樣心愛的東西而必須放棄另一件東西,這些都是權衡取捨。但是人的天性是貪婪的,我們有不少人是什麼都想得到,但實際結果有可能什麼都得不到。比如:時間安排,你既然安排了看電影的時間,那你就得犧牲做其它的時間;還比如:“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國家用更多的錢去加強國防,國家用於改善人民生活的錢就少了。等等,這樣的道理非常的多。

今年四月份,在關於幹繭戰略決策的重大問題上,我們內部發生了嚴重分歧。因為一直以來,我們的幹繭交易都未讓人滿意,它也嚴重影響市場的發展。但是,大部分人將交易做的不好的原因歸結為是我們的標準制定的不好。他們認為,按照現行的廣西繭標準進行交易,無疑將廣西以外的繭擋在門外,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乍一看他們的看法似乎有些道理,但那僅僅是從現貨角度出發的。中遠期交易是標準化交易,既然如此,它首先要求交易的商品要儘可能地達到一定的標準化程度,如果沒有這點保證,它的交易是不可能做起來的。蠶繭如果從全國角度看,它的標準化程度是不高的,比如:山東蠶繭一粒繭絲長可以達到1200——1300米,而廣西繭只有600——700米,所以它們根本不是一類繭。

將“廣西繭”修改為“全國繭”它違背了經濟學上的“權衡取捨”原理,即:我們又想將交收範圍擴大,但又想將中遠期交易做起來,也就是魚和熊掌我都想得到,但那是不可能的。今年的蠶繭已經全部結束,實際的結果非常令人失望,我們的交易、交收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當然,我們不能將下跌的原因全部歸結為是調整了標準,但它應該是主要的原因。

影響幹繭交易的因素還很多,比如:貨證相符度、升貼水合理度、開發方式等等,我們應從這些方面多去找原因。如果一種標準化程度不高的商品都能做中遠期交易的話,那什麼東西都能做了,比如:石頭。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這一學期我們專業開設了《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起初我對為什麼要開這門課真的一無所知。以前的學習都是反覆的上幾門應試的課程,上了大學,學習形式、學習方法、學習內容一下子全變了。雖然當初填志願時我首選了現在的這個專業,但我對這個專業主要研究什麼、主要學習什麼、主要將會接觸哪些課程、哪些知識都不曾深涉深知,有點懵懵懂懂地闖進了這個專業。所以,開學至今,每一門課程的學習完全是按照學校的安排而進行的,每一門課程也都是從開學的一無所知、不知道學習目的與方向到漸漸瞭解,知道了一些知識、一些原理,漸漸明白學習這門課的原因和目的,漸漸學到一些學習每門課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點。《西方經濟學》的學習讓我更有感觸。

從第一節課,老師您對我們進行洗腦開始,我們接觸、認識了這門課程,我們從您那裏瞭解了該如何去學這門課,為什麼學習這門課,學習這門課的目的等一系列開啟我們進入這門課學習大門的關鍵。

對這門課的學習,您對我們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一些經濟現象,要求我們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學着做一個理性的人。

這學期即將結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對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有了稍稍的瞭解。能利用微觀經濟學的某些原理簡單地解析一下身邊的一些小事。

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作為研究對象,圍繞稀缺資源的配置,研究均衡價格的決定和變動、消費者行為的決定和變動、生產者行為的決定和變化、市場結構差異、要素市場的價格決定和變化、一般均衡過程等問題,其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通過對以上理論的研究,為市場主體的生產行為和消費行為提供解釋和指導。微觀經濟學在分析方法上,主要採用實證分析方法、規範分析方法、靜態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邊際分析方法等。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個體,以此再推廣到整個市場,如單個的消費者、單個的廠商、單個行業等,它主要以單個數量的分析為主。在微觀經濟學中,這種分析方法有兩個重要的假設條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設,即“經濟人的假設”,即在經濟活動中每個經濟個體總是以利己心為動力,企圖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另一個假設條件是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它要求人們對有關的經濟情況能確切的瞭解,即完全知識或完全信息的假設條件。但這一條件在現實中往往難以實現。

這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需求與供給理論、效用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等。通過對需求與供給理論以及均衡理論的分析,我知道了為什麼校門口的西瓜從每公斤3元漸漸降至每公斤1元。因為起初西瓜剛剛上市,供給量較小,需求量大於供給量,所以價格較高才能達到均衡狀態。而隨着西瓜上市季節的來臨,新的供給商不斷湧入這個市場,使供給量增加,供給量大於原先價格下的需求量,所以價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為這個季節西瓜市場能給供給商帶來利潤,所以可能仍有供給商加入這個市場,一旦供給量大於現有價格下的需求量,那麼西瓜的價格將還會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廠商加入或退出這個市場,整個市場上的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那麼西瓜的價格就不會再降了。

通過對效用論的學習,我知道了應該做個理性的經濟人,使利益達到最優。利用效用論,我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人在手裏的錢一定的情況下不會一早上喝三杯最愛喝的可樂,而會去買一份早點一杯可樂。雖然可樂是他的最愛,但只有在他喝第一杯的時候他所獲得的效用即滿足感最大,當他喝第二杯時,根據效用遞減規律,他所獲得的效用將會減少,而當他喝第三杯時,他可能會因為喝多了而不想喝了,從而第三杯的效用很小甚至會減少總效用。但他若拿買第二杯、第三杯可樂的錢去買早點的話,由於早點可以填飽肚子,所以一份早點的效用大於他喝第二杯第三杯可樂的效用,所以他會選擇買一份早點一杯可樂,而不是買三杯可樂,從而使他的效用獲得最大,他的利益也達到了最大。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利用生產、成本以及市場等理論去分析解釋一些市場上的經濟現象或經濟行為。

從個人來説,我認為西方經濟學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分析方法,培養個人的經濟觸覺,學會利用知識、理論去分析、解釋問題,學會理性的決策。但卻不可以一味地抄書、搬書,要在實際中運用、理解、拓展我們的經濟思想。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5

經濟學這個詞源於希臘語,意為“管理一個家的人”

在一個家庭面臨許多決策時,它必需決定哪些家庭成員去做什麼,以及回報每個家庭成員得到什麼,誰做飯?誰洗衣服?而誰能在晚餐時多得一個甜筒?簡而言之,家庭必須考慮每個成員的能力,努力和願望,在各個成員中配置稀缺資源。

同樣,一個社會也面臨許多厥詞,社會必須要一個人種糧,做衣……一旦社會分配人們去做各種工作,也該分配他們生產的物品與勞動量。

由於資源稀缺,社會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稀缺性(scarcity)是指社會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社會也不能給每個人他們嚮往的最高水平生活。

經濟學(economics)研究社會如何管理字節的稀缺資源。多數中,資源是由成千上萬家庭和企業共同行為來配置的。

因此,經濟學家研究人們如何去做出決策,他們工作多少,購買什麼,儲蓄多少,以及如何將這些儲蓄用於投資。經濟學家還研究人們互相交易。例如,經濟學家探討一種物眾多的買着與賣者如何共同決定這種物品的銷售價格與銷售量。最後經濟學家的工作就是分析影響整個經濟的力量和趨勢,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長,找不到工作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以及價格上升的速度。

而以上這只是經濟學所研究的一種方面。

個人做出決策的四個原理:

1.1.1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樣東西,通常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做出決策要我們在一個目標和另一個目標之間取捨。

社會棉鈴的另一種權衡取捨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間的。

效率(efficiency)是指實惠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的東西。平等(equity)是指將這些資源的成功公平的分配給社會成員,換句話説,效率指經濟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配這塊蛋糕。在設計政府政策時,這兩個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比如現在我們共同富裕這個目的在於實現更平等的分配經濟福利政策。某些此類證詞如福利制度或失業保障,是要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而現在我國GDP數據如此好看就是塊大蛋糕,而社會在於權衡取捨的天枰上就傾向於了效率,而稍稍忽視了平等。

另一方面,另一政策,如個人所得税,是要求經濟上成功人士對政府給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雖然這些證詞對於實現更大的平等有好處,但它一降低效率為代價。當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給需要的人時候,就減少了他們對於辛勤工作的獎勵;結果,人們的工作少了,生產的物品與勞務也少了。

換句話説,當政府要把經濟蛋糕切得更均等的小塊時,這塊蛋糕的本身也就變小了。

或許,我單純的認為,我們的社會將這兩種政策換個位置,相同的權衡取捨,也許能取到更好的效果?去另一個角度增加蛋糕的大小,而我們不應該由於幫助了窮人扭曲了工作激勵而忽視那些成功的人。

所以説,認識到生活中的取捨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在瞭解了他們所面臨的選擇才能做出良好的決策。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6

這號有空將宏觀一書過了一遍。

要説宏觀經濟學必然要提到新古典經濟學,在新古典經濟學那裏,市場是出清的,充分就業,利率決定了投資等於儲蓄,工資決定了勞動力市場出清,貨幣是中性的,政府對經濟不加干預除貨幣政策外;因此,很長時間以來西方國家都是稟承新古典經濟學的主張,直到1930年時間的經濟大蕭條,促使人們不僅從現實上解決經濟蕭條,而且讓經濟學家深入的思考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適用性及其存在的缺陷。

這一時期凱恩斯宏觀經濟應運而生,凱恩斯宏觀經濟學中的總產出按照短邊原則來決定:如果價格在短期內不能進行調整,總產將服從Y=min(D,S),在總產出受到總需求的約束下,產出應當由總需求決定Y=D,這是其一;其二,新古典經濟學堅持的古典二分法在這一時間失效,因此,凱恩期宏觀經濟學成為主導。據此,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幾個基本假定我們可以做一上粗略的歸納:第一,有效需求不足,與新古典經濟學的供給自行創造需求剛好相對;第二,價格在短期內具有剛性;第三,社會中存在着非自願就業。在這樣一些基本假定下,凱恩斯提出了需求管理政策,其後,希克斯與漢森創造性的發明了IS—LM模型用於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利率與產出情況,以及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的效應。理論模型的成立需要利用經驗證據來證明,Philips曲線正是對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經驗支持,Philips曲線的確定使得政府可以自由地在失業和通貨膨脹之間進行最優選擇。

但是,進入到197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出現的滯脹現象表明Philips曲線消失,經濟中供給不足而非需求不足的現象更為明顯,因此,古典經濟學的復興與Philips曲線的消失,使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在這一時間陷入困境。 圍繞這一問題的研究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適應性預期、自然率假説以及理性預期假説。根據適應性預期假説,菲爾普斯與弗裏德曼獨立地將預期引入Philips曲線後有, ,通常稱之為附加預期的Philips曲線,利用卡根預期進行調整後,其觀點為:附加預期的總供給曲線不僅取決於 ,而且還取決於過去的價格水平,價格水平的變化可以影響預期價格水平,從而影響總供給曲線的位置,Philips曲線也是如此;自然率假説在適應性預期假説的基礎上考慮了長期下,穩態時適應性預期已經轉變為完美預期,預期價格水平和預期通貨膨脹率交不再發生變化,Philips曲線和準Philips曲線及總供給曲線都將成為一條垂線,此時失業率為0。適應性預期存在的錯誤在於假設行為人不能充分利用信息,現在的預期是建立在過去已有信息的基礎上的。因此,盧卡斯等將穆期理性預期假説應用到總供給分析中:宏觀理性假説的分析結果表明均衡狀態下的總產出只與未預期到的貨幣供給誤差有關,而與貨幣供給政策無關,其推論是產出水平與可預期的通貨膨脹率或價格水平無關,這一假説的提出為貨幣中性的假説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盧卡斯發展了不完全信息下理性預期的應用,推導出盧卡期供給曲線,其經濟含義是貨幣政策令與價格水平相關,只有未預期的貨幣供給具有真實效應。因此,以盧卡斯、薩金特和華萊士等為代表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家提出政府政策無效集中在貨幣政策,只有未被預期到的貨幣政策才會影響短期的真實變量,系統的可以被預期到的貨幣政策對真實產量和就業沒有影響,這一結論被稱為不變性命題。

盧卡斯等的研究往往與真實經濟週期結論相對因此,往往又稱之為貨幣經濟週期理論,主要論點表現為長期貨幣政策無效,只有未預期到的政策意外才會在短期內起作用。但是後來的一些經驗研究證據卻表明,真實產出變化的實際數據表明產出等的波動具有持久性,所以出現一批經濟學家將意外的的技術衝擊等真實因素納入一般均衡模型中,並據此對經濟週期各變量作了較好的解釋,因此這些理論又稱之為真實經濟週期理論,與貨幣經濟週期理論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認為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是貨幣衝擊,後者則認為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是技術衝擊,打破了宏觀經濟分析短期與長期的二分法。二者共同的地方在於:這兩類模型都假定經濟當事人對衝擊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無論經濟遭受什麼樣的衝擊,經濟當事人必須以某種方式從噪音中篩選信號,正是由於經濟當事人從噪音中分辨出信號的能力是不完備的,才導致經濟波動;但是,經濟當事人從噪音中篩選出信號的能力會不斷提高,他們會從失誤中總結教訓,來改進信號篩選,所以經濟波動都是向經濟增長路徑收斂,對自然率的偏離不可能累加。真實經濟週期理論在Ramsy模型的基礎上,考察了連續出清的市場上,具有理性預期的行為人在面對各種隨機的真實衝擊時,其消費、投資和勞動供給等行為將發生怎樣的變化,認為真實衝擊服從一階自迴歸過程,產出具有二階自迴歸性質;消費與投資與產出同時變動;此外,盧卡期和拉平構建了勞動跨時替代模型解釋了勞動就業在經濟週期中的波動。

在凱恩斯宏觀經濟中我們不難看到價格剛性是理論前提之一,預期學派和真實經濟週期理論作為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卻認為價格不具有剛性,80年代以來新凱恩斯主義的出現,與新古典在以一些觀點上發生爭論,主要集中在:價格和工資是否具有剛性?經濟中各類市場是否能出清?貨幣的中性作用存在嗎?古典二分法有效嗎?政府是否要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不難看出還是針對古典與凱恩斯之間的假設進行爭論。新凱恩斯主義利用交錯價格調整理論名義剛性的產生,菜單成本理論及近似理性假説進一步對名義剛性進行了探討。真實剛性是引致名義剛性的重要因素。真實剛性與名義剛性的分析重建了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

由此,宏觀經濟學的發展一直是在不斷中得以不斷髮展起來的。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曼昆的《微觀經濟學分冊》告訴我們,由於對於市場產品價格的話語權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壟斷企業的產品價格要高於其邊際收益,產生了超額壟斷利潤,這種利潤是以抑制有效需求,減少社會福利、產生無謂損失為代價的,是一種市場不合意的行為。因此,一個講公平負責任的政府應對於市場壟斷進行必要的干預,維護公眾利益,增進民眾福祉。針對國內壟斷行業目前存在的權責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過高、名義虧損個人流油、價格聽證走過場等種種怪象,筆者認為政府至少應在以下幾個重要方面有所作為:

一、建立明晰的現代權屬關係。針對國內的供水、供電、供氣、固話、鐵路、航空、石化等壟斷行業,由於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術門檻和綜合協調要求很高,歷史上已形成了國家自然壟斷。這些行業機構人員宂腫、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運行效率低下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通病,不從體制權屬改革促進市場競爭的根本上入手無法治療歷史頑疾。有效的做法是,將這些行業的固定產權和經營權進行剝離,管線、設備、鐵軌、採油井等固定產權歸國家獨有,經營權全面向社會掛牌出讓,擴大民間財富投資途徑,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水電氣、電信、石油開採、鐵路運營等行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經營權同產權剝離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分工,促進市場調節功能的完善,將經營權中的生產權和銷售權進一步剝離,兩權均交由社會化資本去公開運作。同時,制定國家緊急狀態物權徵用法,在遭遇戰爭、重大天災等突發狀況下保留國家緊急徵用和託管公共資源和戰略物資的權力,以保護國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壟斷行業權屬關係的剝離,雖可以較大節約管理成本,更大地發揮市場調節機制,但缺點是由於產權歸國家所有,企業往往沒有科技發展、升級換代的更新動力,而政府也不會主動去升級設備和更新管網設施等。導致的結果是,由於設備老化,系統可靠性和運營效率降低。為解決這一矛盾,按權屬關係,應由各級政府編制相關行業的設施設備更新、升級和發展規劃,報送國家審批或備案,設備更新和設施建設嚴格按批准的規劃實施,以上規劃內容的調整和修編須立法加以規範。同時,按屬地化管理原則,由當地政府成立專門機構或單位負責國有固定資產的全天候日常維(養)護管理。

對於金融、電信(固話除外)等其他非自然壟斷行業,進一步擴大政府特許經營範圍,允許社會資本興辦私人金融、私人電信業務,逐步破除壟斷現象,最終完全實現市場化競爭,對於國有和私有企業在政策上實行同等國民待遇。

二、建立嚴格的激勵、問責和考評機制。作為一名現代自由經濟的鼓吹手,曼昆指出政府運營壟斷行業的水平低下和無效率,雖然也強調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但其偏重於依靠市場機制解決的意圖明顯。由此較易得出“國次民優”的一般結論,筆者認為,其易產生一定的誤導性。問題的關鍵在於,國有壟斷效率低下除了缺乏必要的市場競爭機制外,另一關鍵是沒有建立責權明晰的激勵、問責和考評機制。

民營之所以效率較高,重要的原因是其責權明晰,管理者的責任是為董事會創造利潤,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管理者的任免和收入,責權模式簡單而有效。國營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企業責權不明晰,導致沒有嚴格科學的激勵和問責機制。首先是沒有一個很好的人才選拔制度,在現有的注重裙帶和資歷的官僚體系下,管理人才很難脱穎而出;其次是管理者只需向上級領導負責,而不需向國家負責。國內人治的特點,企業經營的好壞並不影響管理者的職務和待遇,而在於是否上層領導滿意;三是政企職責不分。管理者在決策中需頻繁向上請示,政府幹擾企業經營現象嚴重,往往錯失市場良機。四是黨企職責不分。黨務干擾國營企業正常經營情況成為常態,管理者經營手腳很難施展。

針對壟斷國企責權弊端,可採取以下措施應對:(一)建立國企用人失察責任追究制度。科學制定管理者選拔標準,用人面向社會,體現公平、公正和公開,對於用人不當,造成國企損失的,從嚴追究上級用人主管部門領導的責任。(二)制定更加統一的合理科學的量化考評制度。由國務院制定壟斷國企的業績考評綱要,國家各行業部委依綱要和行業特點制定行業考評細則,量化到具體操作,考評業績同企業管理者任免和待遇直接掛鈎,任何壟斷企業和地方部門不得隨意放寬考評標準。(三)實施異地考評制度。由國務院專門機構牽頭,跨區域甚至獨立第三方進行業績考評。儘管可能會增加一定的行政成本,但可有效杜絕地方利益共生的不良考評現象;(四)規範對企業管理者的日常監管。在賦予企業管理者人、財和物管理權的同時,政府委派精通業務的技術幹部負責對於企業管理者行為的日常監督,派駐人員參照公務員實施管理,其收入由財政負擔而和企業脱鈎,同時,對於企業管理者和監督人員實施個人和家庭財產公示和審計制度。

針對社會資本進入傳統壟斷行業的民營企業,政府需要加強合同管理,實施日常行為監管,堅決維護公眾利益。(一)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由國務院牽頭,各行業部門制定企業經營行為準則、合同規範和監督規則,出台細化到數量的考評標準,任何壟斷企業和地方部門不得隨意放寬標準;(二)實施每半年度監評制度,重點對企業是否損害公眾利益行為進行監測和評估,監評結果直接與企業特許經營權和獎罰相掛鈎,監評結果向社會定期公開;(三)對於政府監評人員實施嚴格的個人和家庭財產公示和審計制度。

三、構建科學的壟斷價格管制體系。(一)建立精幹、高效、快速、客觀的壟斷行業價格測算機構。由國務院成立這一機構,直屬國務院高層管理,成員由精幹的物價、統計、財會、審計等專業人員組成,分設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和數據核算三個部門,採集部下設各片區的價格調研隊,調研隊實施垂直直屬,由國庫直接撥款運作。分赴各地的調研隊第一手現場蒐集當地壟斷行業的成本數據,這些數據不經地方政府和部門直接彙總至國務院採集部門,交由分析部門進行分析和評估,初步確定各地價格成本,然後初步成本送核算部進行核驗,最終確定各地成本,同時,對於信息的詳實程度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二)建立將各地成本核算數據信息定期向社會公開披露制度。由國務院專門機構直接確定的成本每月度向社會進行公示,信息實施陽光操作,接受羣眾和媒體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調查和更正。(三)本着公平、高效、規範、透明的原則,立法制定壟斷行業的價格確定、浮動和調節政策,在信息公開的基礎上完善現有的地方價格聽證程序,在法律上保障羣眾的價格話語權。(四)對於金融、電信(非固化)等非自然壟斷行業的價格成本核算,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允許企業在法定的範圍內有一定的微利空間,以進一步吸納社會資金,促進行業的競爭發展。(五)《微觀經濟學分冊》表明,自然壟斷行業由於邊際成本曲線在平均成本曲線的下行,合意的價格均衡點將導致企業的負利潤。因此,為維持自然壟斷企業的正常生存,國家可以考慮將非自然壟斷行業的超額税收用於自然壟斷零利潤狀態的財政補貼。另一種解決途徑是,自然壟斷行業的定價水平向非自然壟斷行業看齊,保持價格水平的微利狀態,微利部分的超額税收用於中低收入困難家庭的財政補貼。(注:經濟學中的利潤是指考慮機會成本影響的利潤,而非財務專業所指的利潤)

綜上所述,國內壟斷行業的破冰之旅是一場涉及面廣、層次較深的系統改革,以上的權屬、權責和定價等重要改革內容之間是互相關聯,盤根錯節,改革的難度頗為艱鉅,需要的是管理層的魄力和智慧。儘管如此,筆者認為,只要我們的管理層心中真正放着民眾福祉,真正抱有塑造一個民富國強的大國理念,壟斷行業的改革進程是雖任重而道不遠。問題是,在現有的上層建築框架內,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從這一學期的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我們瞭解到了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搞好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的基本內容是人力、物力、財力的平衡,包括財政收支平衡、信貸收支平衡,物資供求平衡、國際收支平衡、勞動力資源和需要的平衡等。 另外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還包括充分就業,資源優化配置,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收入公平。

充分就業。所謂充分就業並不是指每個人都有工作,而是指每一個有工作能力並且願意工作的勞動者都有工作。從更廣泛的範圍講,充分就業又指現實的、可供利用的各種資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閒置無用的資源。

資源優化配置。它指的是通過對整個社會的財力、物力、人力等經濟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以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從財政角度講,資源優化配置主要是指財力資源流向和流量的優化,即通過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實施資金分配,調節各種經濟資源的投向,使之在各部門、各地區之間合理配置,以形成合理的經濟結構,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物價穩定。它指的是物價總水平的穩定。物價穩定並不排斥個別商品價格的劇烈波動,也並非是物價總水平的固定不變。只要在一定時期內,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在社會可接受範圍內,即可視為物價穩定。

經濟增長。它指的是國民生產總值與國民收入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避免經濟停滯或下降。

國際收支平衡。這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與它國之間進行的各種經濟交易的收支平衡,具體體現為一個適當的國際儲備水平與一個相對穩定的外匯匯率,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收入公平。"公平"是一個發展、變化的概念。在現階段,就大多數人來説,對"公平"所能達成的共識僅僅在於:收入與義務應成正比例變動,收入多者承擔較多社會義務,收入少者承擔較少的社會義務。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微觀經濟學,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個無外界干擾的、理想的情況下,單獨研究一個巨大的經濟體系中的一個微觀個體的經濟活動的學科。所以在性質上決定了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有着非常苛刻的成立條件,也有着非常大的侷限性。然而,我們在任何經濟活動上都離不開微觀經濟學,從衣食住行等小消費,到企業決策和經濟預測等重大事件,都需要我們有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才能在其上作更加複雜的經濟分析。因此,微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科最基礎的學科,學會微觀經濟學便能和經濟學的其他分支相互交錯,融會貫通。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三個問題:生產什麼以及多少,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要是資源是無限的,以上的問題將不復存在。然而,資源是稀缺的,利用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是研究經濟學的最終目的。我們希望市場生產出來的東西完全沒有剩餘,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可以有目的性地引領企業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商品去滿足整個市場的需求而不產生剩餘,從而達到社會資源分配合理。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誌着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説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在學習微觀經濟學的過程當中,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研究。一方面,我們研究需求與價格的關係的同時,另一方面,我們又研究供給與價格;我們研究消費者行為的同時,也研究生產者的行為。對於研究對象和研究的方向不同,我們用的不同的工具去分析:我們用彈性去研究供給和需求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去分析不同的商品的不同性質;我們為了研究不同商品的組合所帶來的效用,我們引入了無差異曲線。

微觀經濟學最顯著的一點是利用函數來研究經濟問題,將複雜的經濟問題轉換成圖形,直觀而又形象地解釋經濟現象。而且函數可將定性的經濟現象定量化,根據函數與函數之間的關係,可以定量求出在生產或者是消費帶來的最大效益的最優解。將數學和經濟學結合起來,對研究經濟學有非常大的幫助。在經濟預測與商業決策上,數學工具顯得尤為重要,它為預測和決策的合理性提供了數學依據和指導方向。

微觀經濟學與實際生活聯繫得非常緊密,在企業的生產過程當中,微觀經濟學為生產指明方向。通過運用微觀經濟學,可以指明企業下一生產季度的生產方向和戰略;在個人消費的時候,運用微觀經濟學可以合理安排個人消費,在有限的預算下得到最大效用,作出理性選擇。總之,微觀經濟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學好微觀經濟學,有助於使社會向一個更加合理支配資源的方向前進,從而使得社會更加進步。

綜上所述,微觀經濟學對社會貢獻巨大,與社會息息相關,在學習微觀經濟學的同時,還要善於運用各種數學工具和方法,結合數學,利用曲線來研究分析經濟學原理。在實踐中,將微觀經濟學的原理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將實際中與微觀經濟學前提假設相違背的情況具體分析,用相同的思想去分析,把微觀經濟學向大的方向拓展,將其研究的方法滲透到各個領域,這樣便能利用好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在生活和工作上有方向不至於漫無目的。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關於經濟增長率的重要性,蘇聯之外另一個例子是東歐。《經濟學:原理與政策》第9章第2節引用1999年至20xx年的三篇報道,作了一個專欄“在‘休克療法’之後波蘭的經濟穩步增長”。裏面説:

“波蘭用了十年的時間與一個長期以來生產能力低下、守舊,且管理不當的經濟抗衡,這種經濟一直試圖從火柴和食鹽等物品的短缺中走出來。波蘭向西方尋求建立貨幣、預算、貿易以及合法政體等方面的幫助。波蘭是唯一經歷了快速增長的轉型經濟:實際GDP在1999年比1989年增長了28%,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為5%(按:原文如此)。經濟的自由化使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得以不受限制地以任何可行的價格水平出售商品。如今,全國超過65%的GDP都來自私營部門(1989年僅為16%),而波蘭超過半數的工人都為私營企業所僱用。”

我不禁要啞然失笑。為什麼只舉波蘭作例子,不提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等?東歐和原蘇聯轉向資本主義的國家共有25個,正如引文所言,其中波蘭是唯一經歷了“快速增長”的。其實,波蘭是這25國中唯一一個1997年實際GDP超過1989年水平的!以1989年為100,1998年產出最高的是波蘭,119;最低的是格魯吉亞,34.3;中間的有捷克(95.8)、俄羅斯(52.0)、阿爾巴尼亞(79.1)等(毛增餘《斯蒂格利茨與轉軌經濟學--從“華盛頓共識”到“後華盛頓共識”再到“北京共識”》表4-1,資料來自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如果舉波蘭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會丟資本主義的面子,所以鮑莫爾、布林德很策略地舉了波蘭,而對其它24個國家一字不提。這種選擇性報道,是需要一點曲學阿世的精神的,--正像毛主席説的,人總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呀!由此可見,雖然這兩位經濟學家的意識形態立場比曼昆温和一些,但還是很堅定的。

波蘭的經濟增長率,在1995-1998年分別是7.0%、6.1%、6.9%和6.5%。光看這些數據,會覺得波蘭確實發展得不錯。然而 1990年和1991年是-11.6%和-7.0%,因此波蘭的“快速增長”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恢復性的,像中國在“三年自然災害”後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一樣。現在中國説高增長不好、尤其是以此為理由懷念毛澤東時期的人,如果穿越到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中國或者休克療法中的蘇聯東歐,不知會怎麼説?

另一個例子是亞洲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1990年代初四小虎發展得比中國快:1990年四國的經濟增長率分別是 11.6%、9%、7.2%、3%(菲律賓確實是四小虎中最差的),而中國只有3.8%(數據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 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的一個親戚當時是很羨慕四小虎的,認為中國沒前途。那時蘇聯東歐的“民主運動”正在如火如荼之中,中國共產黨如果不採取主動行動,恐怕用不了多久也要完蛋。形勢嚴峻,以至於鄧小平南巡的時候都打開天窗説亮話了:

“現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所以,能發展就不要阻擋,有條件的地方要儘可能搞快點,只要是講效益,講質量,搞外向型經濟,就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

鄧小平這是坦率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就建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上。不但不增長不行,增長慢不行,而且增長得不如最快的快都不行。“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點大概許多人都能想到,但以這麼直白的語言講出來(南巡講話裏像這樣露底的話還有不少,例如“不爭論”、“即使沒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變”、“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不可能總是那麼平平靜靜、穩穩當當”、“我讀的書並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就是小平同志的獨特之處了。

南巡之後,中國經濟驟熱,增長率從1992年起就超過了四小虎,連續5年達到雙位數,然後朱鎔基成功地實現了“軟着陸”。不過1992-1996 年四小虎的增長率也不低,不時達到8%以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一來,四小虎趴窩了,1998年增長率暴跌到-10.5%、-7.4%、- 13.1%、-0.6%。與此同時,中國猛吆喝人民幣不貶值掙足了面子,“保八”保在了7.8%。世界人民這才第一次發現,原來中國在經濟上也是個“負責任的大國”。

現在四小虎又起來了,--搭中國的車。我的一位同事的夫人,就在菲律賓參加中國國家電網的工程。陳經兄在《“全球競爭力報告”的全面解析》中曾經指出,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技術指標有一半來自“信息與通信技術次指數”,而滑稽的是:“這個指數算得全是人均數據,百萬人口‘手機、電腦、上網、電話’各分項數據加加總,還有什麼政府上網辦公指標。這相當於中國倖幸苦苦搞通信產業有成果了,從摩洛哥納米比亞等國換原油,便宜賣給他們手機電腦上網等電信設施,讓它們十分之一的人用上了手機電話等通信產品,於是中國的‘信息與通信技術’得分反而還不如這些買產品用的國家了!”所以我們可以期望菲律賓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將大幅度上升。説不定還會超過中國,又為唱衰派、民運人士提供了彈藥。至於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的親戚嘛,他再也不説四小虎比中國好了。

日本的經濟史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眾所周知,二戰後日本創造了經濟奇蹟。根據CIA的介紹,日本在1960年代的平均增長率是10%,1970年代是5%,1980年代是4%。1968年,日本超過西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第二大國。我上中國小的時候,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達到了歷史性的高峯。 1985年日本躍居世界最大債權國,同年美國淪為世界最大債務國。1987年,日本人均GNP超過美國,在主要發達國家中名列第一。1988年,日本匯率 GDP達到西德、英國和法國三國之和,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當時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世界人民大概都把日本人看成了神仙,覺得他們幹出什麼事來都不奇怪。日本人也開始對美國説“不”,彷彿洗雪戰敗的恥辱就在眼前了。美國人又想起了珍珠港,愛國熱情被激發了出來,用精英的語言説,就是美國人在搞“狹隘民族主義”,缺乏“大國心態”。《經濟學:原理與政策》全書的最後一幅漫畫是轉引自1992年的《紐約客》的,一個人對另兩人説:“但我們並不只是討論關於購買汽車的問題,--我們正在討論的是如何面對這個國家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問題。”

1990年何新在與日本經濟學教授S先生談話時提到,在西方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説:“如果中國的人均GNP達到日本的一半,甚至1/4,你們就會感到壓力沉重,就會擔心失去對亞太經濟的主導權。” 根據IMF的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當時日本的匯率GDP是3.031萬億美元,將近中國0.388萬億美元的8倍,人均更是中國的72倍!現在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人均GDP達到日本的1/4意味着總額超過日本的兩倍。在1990年看來,這話簡直跟白日做夢一樣。其實當時中日的差距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大,1990年日本的PPP GDP只是中國的1.44倍。考慮到這是在中國PPP GDP縮水40%前的數據,或許應該是2.40倍。不過大多數人並不知道PPP,只記得一個日本人的產出抵得上近百個中國人。

可是世界變得真快。19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日本就此陷入長期蕭條,整個十年平均增長率只有1.7%。現在日本匯率GDP佔美國的比例又跌回一半以下,也沒有人再吹“日本第一”了。考慮到40%的修正,20xx年中國的PPP GDP超過了日本:中日PPP GDP分別是5.933和3.383萬億美元,中國乘以60%後得到3.560萬億美元。有趣的是,當時並沒有多少人注意此事,而且中國崩潰論還是非常流行的,我20xx年剛到美國在書店注意到的第一本關於中國的書就是章家敦的《中國即將崩潰》。此書斷言:“中國現行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最多隻能維持5 年……中國的經濟正在衰退,並開始崩潰,時間會在20xx年北京奧運會之前,而不是之後!”真是人生如夢啊!

20xx年中國和日本的PPP GDP分別是7.043和4.417萬億美元,中國人均GDP仍然沒有達到日本的1/4。即便如此,日本的思潮也已經在轉向。著名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以前是很反華的,20xx年曾斷言:“‘一國兩制’在5年後將徹底失敗;聯合國若不承認中國台灣,只能反映出聯合國的不合時宜,而失去這個國際組織的成立意義。” 20xx年他卻“覺悟”了,提出瞭如下的對日本將來的定位:

“照此發展下去,20xx年以後,日本的GDP可能將是中國的10%左右。回顧過去20xx年的歷史,日本國力的規模大概也就是中國的10%的程度,有所不同的只是明治維新以後的140年時間。也就是説,從歷史角度而言,日本回到了正確的‘相對關係’上,因此絕無悲觀的必要。所謂‘10%國家’,正如美國與加拿大、德國和瑞士、以及德國和丹麥那樣的關係。加拿大、瑞士和丹麥並沒有任何低三下四的感覺,而是帶着自豪感與比鄰大國相處,並利用相鄰的大國。日本也必須以建立與中國的這種關係為前提,制訂今後的國家戰略。此外,企業也要努力活動,以求得在這一巨大市場的活躍地位,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考察整個世界,日本的生存之路別無它途。在這一世界上,日本沒有必要宣揚‘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虛名。不要再有無謂的受害者意識,陷入狹窄的國際視野,而是要建立客觀的世界觀,制訂能夠利用這一世界來實現繁榮的戰略,這正是今天的日本所需要的。”

對此我只能説:日本人民還真是從善如流啊!中日解開歷史心結,“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原來我覺得是不可能的,現在卻覺得有可能了:日本像這樣認輸之後就行了,只有歷史的勝利者才能寬宏大量、不為已甚。元朝和清朝時民族壓迫都非常嚴重,而漢族現在卻笑着對蒙古族和滿族説:“我們是兄弟。”

讓我們在這裏討論一下中國匯率GDP何時超越日本。20xx年中日匯率GDP分別是5.103和3.249萬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的1.57倍。日本經濟多年不振,20xx年增長1.9%,剛好是中國的零頭。假定中日實際增長率之差保持在10%,如果不考慮通脹和匯率變動因素,那麼中國趕上日本需要 5年。不過日本的通脹遠低於中國,匯率又高於PPP水平,日元長期而言有貶值的趨勢,這兩點都有利於縮短趕超時間。更有意思的是20xx年中國會進行第二次經濟普查,可望又搜出十幾個百分點來。把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我覺得20xx年是一箇中庸的估計。但是普查結果的公佈時間是20xx年,也就是説,只有在趕超發生之後我們才會知道。張愛玲説:“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不過,作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中國等得起。

增長率的起伏也會顯著地影響我們對美國的看法。1997年後中國經濟陷入低谷,在7-8%之間苦苦支撐。與此同時,美國在發達國家中一支獨秀,互聯網革命帶動經濟以4-5%的高速發展,許多人歡呼“新經濟”打破了傳統的經濟規律。中國只比美國快平均3個多百分點。1999年剛好是中國最慢(7.1%,第一次經濟普查後修正為7.6%)而美國最快(4.5%)的一年,差距小到只有2.6%(在當時看來)。按照“70法則”,3%的增長率差別意味着20xx年比例才能翻一番。而在當時看來連這樣慢的速度都不見得能保持,難怪唱衰的聲音甚囂塵上,許多人覺得120xx年都趕不上美國了,許憲春“美國增長一個百分點相當於我們增長9個百分點”這樣荒謬的論證方式都有人相信。所以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對於中美經濟比較是很沒興趣的。滑稽的是,後來我的興趣被提起來,還是因為美國房東多次告訴我,在美國媒體上對中國的報道越來越多。《紐約時報》幾乎是天天都有,例如Nicholas D. Kristof先生充滿歷史憂患意識的《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這時我才注意到,小布什上台後新經濟神話破滅,美國經濟回到了0-4%的增長水平;同時中國經濟迅猛提速,增長率差別再次拉大到7%以上,甚至直衝10%而去。趕超的預期時間一下子縮短了三倍,中國和世界的輿論沸騰了起來。房東的女兒曾帶來一位和她差不多同齡的玻利維亞女性朋友,她在喝了點酒後説:“I would like to see that China takes over the US, to show off!”我才忽然發現,天下發展中國家人民是一家啊!民氣可用,民氣可用!希望當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南美人民真能配合我們,建立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

經濟增長率還會影響我們向世界學習時的心態。如果近幾年中國的增長速度仍然在7-8%之間徘徊,那麼想必會有很多精英建議我們向俄羅斯學習:人家自從1998年金融危機以來保持了年均7%的增長率,而且還是“符合窮人利益的經濟增長”哪(《中國經濟為什麼被俄羅斯迅速超越?》)!如果中國真的再次 “以俄為師”,那可就不得了了,也要迅速私有化、搞“休克療法”,--不知精英們是作好了自己休克的準備,還是作好了趁別人休克的時候搶劫的準備。可是現在民運人士在推銷激進改革方面,就處於很尷尬的失語狀態。讓增長10%的去向7%的學?雖然精英們臉皮很厚,但是畢竟中國人不是那麼容易忽悠了。俄國人的生活水平比中國人高?你才知道啊,蘇聯時期高得更多呢!

還有造勢高手印度,在經濟實績和中國相去甚遠的情況下都能吸引到和中國差不多多的眼球。1980年代中國人經常反思,自我批評説不要老是縱比,不要一橫比就比增長率、非要比絕對值就和印度比,應該多和發達國家比絕對值。印度人民的心態卻好得驚人:既喜歡縱比,也喜歡和中國比增長率,如果增長率比不過就比增長率的增長率(我想大多數印度人應該沒學過微積分,不過這並不能阻止他們無師自通領悟求導的道理),如果還比不過就比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排名、吸引到的眼球數量等等。總之,“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肯定是最好的。評論家們為了“客觀公正”,還總要政治正確地説:“中印兩國應該互相學習。”對於一些更加註重政治正確的人來説,印度的9%是民主的勝利,中國的11%是專制的罪惡。我完全相信他們是真誠的,絕對沒有搞雙重標準,--因為他們只有反共這一重標準。真要是印度增長率超過中國了,解放軍還不立馬倒戈啊?可是現在中國人民在罵政府之餘,從來沒有把印度作為光輝榜樣,反而經常對印度冷嘲熱諷的,幾位著名的哈印人士為廣大羣眾帶來了許多歡樂。老實説這樣也不厚道,中國和印度都是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要和諧,要和諧。

以前見過這樣一個説法:當代的中國人在一生之中生活水平提高了上百倍。我當時以為是比喻,後來才發現可能是事實。2的七次方是128,人均GDP翻七番就達到了一百倍。改革開放前1952-1978年GDP平均增長率是6.0%(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表3.1)。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xx》中1952年的GDP和人均GDP推算出1952年的人口是5.71億。又根據《中國統計年鑑 20xx》中從1978年開始的人口數據1978年是9.63億,比1952年增加了68.6%,年均增長2.0%。由此可見1952-1978年人均GDP平均增長率是4.0%,按照這樣的速度,翻一番需要20xx年。改革開放後,1978-20xx年中國GDP年均增長9.7%。20xx年人口13.21億,比1978年增加37.2%,人口年均增長1.1%。人均GDP年均增長8.6%,翻一番只需8年,大大快於毛澤東時代。如果繼續保持這個速度,那麼對於一個出生於1962年的人來説,改革前翻一番20xx年,加上改革後翻六番48年,總共66年,確實是人的一生!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們立刻會問了:怎麼能簡單外推呢,這樣的發展速度可持續嗎?

對此,我以前的回答是明確的:不可持續。原因就是我在1999年12月31日寫的:“中國的速度高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是起點低,另一個是以前的體制太差,體制改革即可釋放生產力。但是以後這兩點因素的作用會越來越小,象改革之初那種高速度難以再出現了。”當時我不懂什麼經濟學,這些其實都是聽汪丁丁這樣的學者們説的。當然這兩點完全符合常識,象我這樣的精英型憤青(尤其是象薩哈羅夫一樣沒學過經濟學的),沒有理由不信啊。當時看朱鎔基搞得簡直是遍地乾柴烈火,會不會內戰還不好説呢,只顧琢磨政治轉型了,哪還有心情注意經濟?

誰知乾柴烈火一直沒着起來,中國經濟反而象火車一樣提速了。似乎還是輛灑水車,把乾柴都澆濕了。現在我相信:不是我瘋了,而是半吊子的經濟學家們瘋了。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學習高鴻業的這本《西方經濟學 》,讓我深深的感覺到,它不是簡單地介紹西方經濟學,也不是簡單地介紹微觀經濟學的,而是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經濟直覺,使學生通過本書的訓練,逐漸形成經濟通或者如書中所提到的經濟自然主義者的思考方式,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件都能從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或能夠看出這些事件的經濟含

義,經濟學只有真正的運用與生活中,才能稱得上是經濟學。

就如前一陣我們國內出現的搶鹽風波,核輻射説法的大肆散播,弄的人心惶惶,太可怕了,一夜之間,這個小市場的食鹽一售而空,不僅僅是浙江、江蘇、北京、上海,很多大城市也出現搶購食鹽,食鹽短缺的現象。用經濟學來分析,原因有兩點。第一,人們對於市場上的食鹽的需求量增加,食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導致均衡數量和均衡價格都有所上升。第二,由於核泄漏導致食鹽生產的影響,導致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導致均衡價格的上升和均衡數量的減少。這都是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的產物,但是完全依靠市場的調節機制不一定得到社會福利最大化。政府的宏觀調控也是必不可少。食鹽作為必須品。如果政府不出面調節,那麼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如此看來,由於外部環境的影響,導致市場供給和需求的變動,在市場經濟的自發調節和政府管制之間產生矛盾,導致供求不平衡,所以政府應該負起責任來,採取相應的經濟措施來緩解搶鹽風波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當然,我舉得這個例子只是經濟學中最淺顯的最基本的例子和理論。根據我自己的學習情況來説,我覺得至今我學的這本書所要求掌握的重點知識點就打個比方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大概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剩餘,無差異曲線,邊際替代率,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預算約束線,補償預算線,三個曲線,生產函數(包括柯布-道格拉斯函數),tp,mp,ap,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邊際技術替代率,等生產曲線,等成本線等等等等,只有好好的掌握和理解了這

些知識點,課後再找些相關的習題相應的鞏固一下,在面對考試的時候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總而言之,但就我所學的電子商務專業來看,本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具備現代方面的知識與能力,電子商務的專業課,語言程序設計等一系列的專業知識。而我們也主要學習經濟、計算機、微積分等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經濟學成了我們學習科目中的一大重點。只有學習好經濟學知識,包括今天我所學習的微觀經濟學,懂得用經濟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才算得上一個合格的管理學學生,因此,微觀經濟學實際上就是一個基礎,一個基石,一個讓我走得更遠,看得更遠的鋪墊。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在未接觸經濟學之前,我對經濟學充滿好奇。我詫異克魯格曼總能夠準確預測經濟危機的到來;我崇拜那白手起家,在華爾街翻雲覆雨的股神巴菲特;我驚歎索羅斯隻手掀起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讓十幾個國家陷入經濟動盪。同時我也對當今的經濟制度充滿好奇,在這個經濟動盪的時代,到底誰會是當代凱恩斯,到底哪種經濟體才是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中國經濟能否在驚濤駭浪之中繼續全速前進,這一切讓我對經濟充滿渴望。

西方經濟學的第一節課,老師就用我們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引出了這一門深奧的課程。這一堂課老師為我們介紹了經濟學的產生及發展,由古希臘的色落芬首次提出“經濟”,經亞當斯密,大衞·李嘉圖,卡爾·馬克思,保羅·薩謬爾森,凱恩斯等一系列經濟學家的貢獻,發展到現在多個經濟學派。第一節課我聽的極為認真,也是因為好奇,也是因為對這些經濟學家很感興趣。

在接下來的經濟學的學習中我已沒有了第一週的熱情,但也並沒有失去興趣。這是因為經濟學既深奧又淺顯,淺顯的是經濟學反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買賣問題,深奧的是它把生活中的問題用深奧的理論表達出來。雖然一開始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去學經濟危機的案例和各種經濟制度,但是我也明白我們現在的知識儲備很不足,還沒有能力去分析那些問題。

隨着課程的進行,我們所學的知識越來越深,難度也越來越大,有很多很抽象的概念及經濟規律。我也真正瞭解到要想學好經濟學並不是很簡單的事,必須要紮實的掌握各項基礎知識,熟悉經濟術語及其概念,理解經濟規律及現象。有時候也會覺得他很枯燥,有着太多煩人的知識還要我們去反覆咀嚼、消化,但是當你真正投入進去的時候,你會覺得它很有意思,用經濟的知識可以科學的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理所當然的經濟現象。例如,為什麼有些商品價格越高銷售量越多?為什麼有些壟斷商品還要投入大量資金做廣告?為什麼可有可無的鑽石要比必不可少的生命之水還要貴的多?為什麼有些不盈的利企業還要繼續經營?你也許心裏明白所以然,但是你能科學而條理的解釋嗎?如果你沒接觸過經濟學,那麼你就無法準確回答。

西方經濟學課程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對市場經濟進行考察,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其中,微觀經濟學主要考察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經濟行為,闡述成本既定條件下的最大化問題,包括第一章導言,第二章需求、供給、價格,第三章彈性理論,第四章消費者行為理論,第五章生產理論,第六章成本與收益,第七章廠商均衡理論,第八章分配理論,第九章市場失靈與政府幹預;宏觀經濟學在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基礎上,分析蕭條、通貨膨脹兩大經濟難題,闡述經濟週期、經濟增長理論和開放經濟下的國民收入均衡問題,包括第十章宏觀經濟學概論,第十一章長期中的宏觀經濟,第十四章貨幣和經濟,第十五章失業、通貨膨脹與經濟週期,第十六章宏觀經濟政策,第十七章開放經濟中的宏觀經濟。現在我們快要學完了微觀經濟學了,其中重要的理論有需求、供給理論,均衡價格理論,彈性理論,消費者與生產者行為以及廠商均衡理論。這裏面有很多難點,像無差異曲線與邊際效應分析法,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以及各種市場上的廠商均衡等等。另外,我們還要利用高等數學的知識來計算經濟問題和證明經濟關係,掌握理解幾何曲線的意義。這些都是對我們的巨大挑戰,不過好在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非常耐心,在我們不懂的地方他會多講幾遍,並且結合着許多實例,為我們生動的全面闡釋其中的知識。

老師的耐心而生動授課方法以及他的教學態度對我們學好這一門課有着很大的幫助,他不允許我們隨意缺課,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分神,嚴格要求我們的課後作業並會隨時抽查我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就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並激勵我們在課下及時複習並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在授課的時候有時會結合關係到我們的經濟實例,有時會為我們分析現在的經濟形勢,這就會大大提高我們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我們的學習。“嚴師出高徒”,的確,老師對我們很嚴格,而我們也在不斷地進步,雖然現在倡導自主學習,嚴師也越來越少,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嚴格一點的老師,這樣對自己的學業幫助會更大。正如只有惡劣的環境才能塑造出堅韌的脊樑,而我感覺身在昆明這樣四季如春的氣候條件下自己也已經退化了許多。

經濟學是一門很實用的學科,從小的方面來講它可以指導我們日常的經濟行為,進行科學的消費和投資。我們可以運用經濟學知識科學分析股市行情,確定應該拋售哪隻股,應該購進哪隻股:也可以預測市場行情,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從而為我們獲取最大利潤。從大的方面講經濟學能幫助我們理解許多公司企業的經濟行為,瞭解國家的各種經濟政策以及清楚經濟危機的原因。20xx年由於美國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已經席捲全球,這對中國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這一把雙刃劍,許多公司積極的做出投資決策,然而並不是所有決策都是明智的,去年中投公司對黑石的30億投資就已經虧損過半,中石化、中航油也出現較大虧損,當然在這金融亂世虧損是很難避免的。面對着金融亂世,國內企業大都躍躍欲試想進軍國外市場,收購國外企業,或許他們都想再來一次聯想收購IBM的神話。可是,在這亂世之中國內形勢要比國際市場好得多,為什們非要舍西瓜而撿芝麻呢。

經濟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我很喜歡這一學科,因為我對它充滿好奇和嚮往,我無法相信經濟學家神奇的預言,我羨慕成功投資者在股市和期貨市場上的神來之筆,我驚歎國際遊資片刻之間能將某個金融市場攪得混亂不堪。我渴望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決策者,我夢想實現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奇蹟,我期盼自己就是能夠預測未來經濟走勢的經濟學家。當然這都是夢,除非你將經濟學熟練掌握,然後結合豐厚的投資經驗。在這個經濟起決定作用的時代,我們應努力學好經濟學,然後儘可能將其應用於實踐,提高自己的能力。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一門新的學科----微觀經濟學。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知道了什麼是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滿足;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説。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準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穫,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穫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係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

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 行之後,這種着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系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總的來説經濟學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前者代表馬歇爾,後者瓦爾拉斯,另外還有一種非均衡狀態,即考慮了失業和通脹的均衡;按小生的理解均衡即帕累托最優,只有達到了均衡狀態,才能使總體得到最大的效益即社會福利最大化;供給和需求相等時市場均衡,此時的價格為均衡價格,即買賣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消費者均衡是指在物價和收入一定的前提下,消費者購買何種商品組合可以達到最大效用,結論是消費者預算線和效用無差異曲線的切點,更具體的説是商品的邊際效用之比等於它們的價格之比;廠商均衡簡單的説就是資源一定如何使廠商利潤最大化,結論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

第二部分為邊際:具體包括邊際產量,邊際效用,邊際收益,邊際成本.我們必須正確理解邊際的含義,邊際產量即增加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邊際產量先升後降,引起平均產量先升後降且與平均產量的交點為平均產量的最大值,邊際產量只要大於為增加的生產要素的價值,廠商追加生產就有利可圖;邊際效用最早由馬歇爾提出,它是基於基數效用論的一種分析方法,邊際效用遞減導致平均效用遞減,總效用在邊際效用為零時達到最大;邊際收益小於平均收益,導致平均收益遞減,總收益在邊際收益為零時達到最大;邊際成本是增加生產單位產品所增加的邊際成本先降然後直線上升,當邊際大於平均時,平均成本上升,交點為平均成本最低;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企業利潤最大;跨國公司對外投資建廠的臨界點是在國內生產的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抑制了其在國內擴大生產規模,因此進行資本輸出降低成本,推遲臨界點,總之企業基於不同的經營目的選擇不同的模型.

第三部分為分配:簡單的説,分配就是市場按照一定的標準,資本,土地,勞動,企業家才能,得到相應的利息,地租,工資,利潤.這個理論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期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代表法國的薩伊,他提出以生產費用論取代勞動價值論,生產費用包括勞動土地資本.分配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帕累托最優,社會整體福利最大化。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首先,感謝教育部提供這次學習機會,短短的三天的學習,不僅聆聽到了葉航老師深入淺出的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同時豐富了一些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歷史,和宏觀經濟學理論發展的前沿。現將主要收穫總結如下:

一、宏觀經濟學的課程教學。

宏觀經濟學課程與微觀經濟學最大的區別就是微觀經濟學體系比較嚴謹和完整,而宏觀經濟學觀點龐雜,學派林立,爭論較大。如何準確把握這些觀點的分歧,向學生們呈現學派之間的差異很是關鍵。葉航老師主要介紹了索羅模型和哈羅德-多瑪模型關於經濟收斂性問題的分歧,在分歧點介紹和明晰的過程中,不僅促使自己深入思考這些模型的出發點和假設前提,而且還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比較,培養學生們求異思維。

此外,宏觀經濟學與現實經濟現實聯繫比較密切,如何運用這些理論來剖析現實經濟運行,也是課堂教學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平時我們學校經濟系教研室老師也很注重這一點,關注現實發生的事情,講述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從書本知識走出來,將書讀薄,將書讀活。以葉航老師在串講《我國宏觀調控30年》為例,葉航老師以前後20xx年來對比分析了我國30年宏觀調控的歷史演進,堅信了宏觀經濟學必須有微觀基礎,不同的微觀基礎—--居民偏好和企業約束---將成為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和抓手。

關於教學課件方面,葉航老師也給了很好的啟示。以介紹菲利普斯曲線為例,結合弗裏德曼的鉛筆商的故事,配合課件動畫效果,絕妙的展示了貨幣主義學派的通脹現象歸根結底就是貨幣發行的這一觀點。

二、宏觀經濟方面的研究體會

在課堂上,葉航老師在串講《我國宏觀調控30年》過程中,體會到葉老師對經濟運行把握的獨到之處。將GDP和CPI波動曲線放在一起,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第一是GDP和CPI高度相關,還沒有出現西方國家的滯漲現象,並根據GDP波動將趨於收斂而CPI波動趨於發散的現象,大膽提出了滯漲是一國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的假設。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實證研究的命題。

其次,葉航老師還指出了“利用計算仿真方法來研究宏觀經濟”將是未來研究的方向,並且展示了自己研究的成果,深有啟發。

三、同行討論

在本次學習過程中,很榮幸結識來自不同學校的同行老師,並在課餘飯後與之探討相關問題,不僅收穫了友誼,還收穫了知識。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一、學習現代經濟學的心得體會

答:通過幾個月的學習經濟學,我初步的瞭解到了現在經濟學的一些概念和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應該注意問題。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分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

從微觀方面説,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為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量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説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 在理解概念的同時我們必須注意:

①、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這個行為所研究的是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於各種物品的消費,以實現滿足程度最大化,以及企業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於各種物品的生產,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②、微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微觀經濟學是從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最大化行為入手,來解決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的。 ③、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價格像一隻看不見的手,調節着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通過價格調節,社會資源的配置實現了最優化。

④、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定量分析。

微觀經濟學的一些內容: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產要素價格理論等。

從宏觀方面説,宏觀經濟學以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經

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説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理解概念的同時我們必須注意:

①、宏觀經濟研究的對象是整個經濟,從總體分析經濟問題。 ②、宏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

③、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④、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一些內容: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週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

為進一步的瞭解經濟學,我認為我們要正確的理解它們,並且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得以昇華。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要正確的樹立消費觀,要從感性的消費觀念上升到理性的消費觀念;不要總是盲目的去消費,並且總是在消費後又後悔當初。

二、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學習經濟學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2、我們為什麼要研究供給與需求的關係?

答:1、學習經濟學可以讓我們瞭解現代社會所需、所缺的一些東西,並且可以讓我們更進一步的去改變自己的消費觀念,不要總是消費之

後才抱怨;它也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瞭解當今市場上那些物品實惠、那些商品是市場上緊缺的,以至於讓我們從事那方面的一些工作,從而促使我們更快的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工作。學習經濟學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並且也可以增強每一個人消費意識。

2、因為研究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可以促使我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並且研究它們也可以讓每一個人更容易的去了解現在社會所缺的一些東西。當供過於求時,我們常常會多買一些東西,因為此時的商品都比較廉價;但是對生產者來説他會減少這些商品的生產,從而穩定市場價格。當通貨緊缺時,我們總會不捨得花錢去買東西,畢竟此時的商品價格比較昂貴;但是對於生產者,他會加快生產這些商品,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研究它們兩者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有好處的,畢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它們,並且我們也時常與它們接觸。因此我們要研究它們兩者的關係。篇二: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心得體會

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學習電子商務專業的大一學生,我學習到了由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説實話我真的覺的這本書對於我來説學習起來有點吃力,但是我還是以我自身學習的經驗和心得以及我至今學到和掌握到的西方經濟學的程度來説説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學習。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推理性極強的科學,在學習它的時候不僅僅要牢記它的基本原理,還要掌握她的推導證明方法等,這樣的話我才能又知道其然,還知道其所以然。

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一部分,但是它卻佔着重要的位置。首先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滿足;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課本中介紹了三個逐步深入的層次:1.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它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進行最優的消費決策以獲得最大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進行最優的生產決策以獲得最大利潤。2.單個市場的均衡價格決定,它是作為單個市場中所有消費者和所有生產者最優經濟行為的相互作用結果而出現的。3.所有單個市場均衡價格的同時決定,它是作為由經濟社會中全部市場上的全部消費者和全部生

產者的最優經濟行為的相互作用結果而出現的。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條件:理性人(經濟人):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

微觀可概括為供求理論、效用理論、生產理論、市場(廠商)理論、分配理論和福利理論。微觀經濟學的出發點應該是產品、勞務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平衡,一般的規律是產品價格提高,則對產品需求量減少,而產品供給量增加;(貴了人就不買了,那麼就會使供給的數量增加)產品價格下降,則對產品需求量增加,而產品供給量減少。但供求量的變化對價格變化的反映程度如何?這就是價格彈性問題。為什麼對不同商品需求彈性不同,這就要研究消費行為理論,一般稱為效用理論,(效用不是越多越好,吃一個饅頭覺得很舒服,吃十個就難受了)這也是需求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不同商品供給彈性不同,這就要研究生產要素組合和成本分析,這就是生產理論和成本理論。如果考慮到不同市場類型條件下的廠商最佳產量,就是廠商均衡,亦稱市場理論。分配理論是指生產要素價格問題,因為生產要素價格——工資、地租、利息和利潤的確定就是分配問題。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經濟學一直是我感興趣的學科,大體是因為經濟學可以讓我清楚地看到一些社會現象的本質。經典的經濟學入門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國富論》,斯蒂格利茨《經濟學》等,但我想向大家推薦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一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曾創造了兩次吉尼斯世界記錄:一是書還未完稿時,出版商就出價140萬美元買下版權,從而創下經濟學著作賣價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二是書一出版便很快風行美國,出版僅3個月就被300多所大學採用作為教材,其英文版發行量在1998年出版當年就高達20萬冊,成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經濟學教材,其暢銷速度與暢銷數量又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本書特點鮮明,簡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邏輯嚴謹,是一本絕對值得去細細品讀的書!我是在20xx年夏天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讀後有種醍醐灌頂的新鮮感。

通常認為,經濟學是一門艱深的學科,常常需要運用大量深奧的數學知識,令人望而卻步,但在讀完本書後,卻有了另一番感受。這主要因為曼昆從容易理解的經濟學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漸進,旁徵博引,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向讀者展示經濟學的無窮魅力。限於本人的專業知識與文字駕馭能力,就書中前三條基本原理淺顯地談談我的一些讀後體會。

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書中告訴我們,由於資源的稀缺性,我們面臨權衡取捨,這才會在生活中面臨着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相信大多數人對於其中的道理並不陌生,但能夠時時做出正確取捨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這充分説明了取捨的痛苦,如何取捨,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維模式了。曼昆在提到這個原理時寫到:“也許一個人一生中沒有一種取捨比工作和閒暇之間的權衡取捨更明顯和更重要。”我完全贊同這句話。尤其對於個人來説,時間是最大的稀缺性資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要是把時間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棄了學會改變境遇的奮鬥和追求。

其實,我們自己也在被取捨中生活着。無論我們在找工作時,還是與他人合作時,甚至找女朋友時,如果想脱穎而出,就必須擁有稀缺性資源,如高學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這樣才可以發送有效的信號,才可以讓他人權衡取捨時更多的考慮我們。當然,其信號的成本是昂貴的。

個人行為的取捨或許是簡單的,當個人組成社會時,將會面臨更多、更難的權衡取捨。對於社會,效率與公平永遠是“魚與熊掌”的關係。效率決定整個經濟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則是指如何分割這塊蛋糕。當政府想要把經濟蛋糕切得更均勻時,就減少了人們做大蛋糕的熱情,從而這塊蛋糕本身也就變小了。這就要求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取捨。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讀研,對於一個沒接觸過經濟學的人來説,他認為的成本是:“學費+住宿費+生活費+考試費用”,時間是一個不會計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卻認為:住宿費和生活費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會明白,因為這些開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會更貴。這樣説來,那不如接着讀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實際的成本卻正是我們所忽略了“機會成本”。如果六年的時間用來工作,我們能賺多少?你想過嗎?最重要的是六年寶貴的工作經驗,提前建立起來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讀書的成本。當然,對於更多繼續讀書深造的人以後所創造的收益會大於所有付出的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最高層:“自我實現”。

引用這樣一個例子是為了更好説明“機會成本”。經常用這種想法你會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談到,工作是閒暇的機會成本,正是因為如此,經濟條件不充裕的人很願意選擇加班,甚至有人會選擇幹副業。同樣曼昆也認為閒暇是工作的機會成本,這也就是為什麼旅遊業得以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剛讀書時好好學習是為了爭當“三好學生”,讀到中學挑燈夜戰是為了“會考”“大學聯考”,在大學博覽眾書是為了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崗位上還得為了職稱拼死拼活……也許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奮鬥,從一個頂點向另一個頂點攀登,不知疲憊。而這一切完全是符合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原理: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這常常可以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作為一個職業人,能夠儘可能考慮你的同事、下屬和領導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諧。

往大的方面説,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需要準確把握民眾的利益所在。曼昆在書中舉了一個關於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對房屋實行最高限價,長期中會導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為此時政府限制了潛在房東的激勵,誰也不願做不賺錢的生意,此時房子的質量環境都會大打折扣,反而未達到政策制定的初衷,這也説明政府的任何一個政策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艱難的事。現實生活中我們接觸太多由於引進激勵機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為什麼國有企業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我想應該有一個因素是因為國有企業的激勵機制不高吧。這值得我們深思。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我很喜歡經濟。這並不是一句空話,對於一個想掙大錢的人來説!沒有什麼途徑能比這掙錢更快的了!所以我一開始還是很喜歡關於經濟之類的學科的!

在這個學科中,我起碼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的相關術語,比如説:“GDP”,“GNP”,“NI”等術語!明白了在宏觀經濟中投資和儲蓄的關係!也知曉了什麼叫“節儉悖論”知道了“奧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線”等。同時也知曉了什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它們有怎麼樣的作用!雖説知道了這些,但在自己去解釋相關的經濟學原理時,還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所以然!總是覺得自己學得用處不是很大!記得自己大一學習網頁製作時,老師告訴我們有用,可是在我們結業時,老師卻告訴我們説:“你們學的還是最基礎的東西,真的要有使用價值,還是要在大二學習更深的理論才有用處!”當時,真的感到無語!頓時心情低落萬丈!明白最後也只是自己的一個學分罷了!並沒有讓我真的學到實用的!因為都是皮毛!就像我們數據庫老師告訴我們的一樣,我的教學任務只是讓你們知道這門課是怎麼回事,帶你們入門,至於以後怎麼辦,那就是你們的“F1”了!雖説,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應該主動的學習,但真的這樣,中國的大學還有什麼

用!?我想我們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課玩手機就是這種心理:不知道自己學得到底可以幹什麼!對自己有沒有用!老師您可能認為您上課給我們強調怎麼怎麼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統的角度來講的!對於我們學習宏觀或者微觀,我們卻不是那麼系統,我們只是知道我們有這門課,而且這門課也不是我們自己選的,而且我們學完之後,如果非這門專業,我們也不會接受過多的系統教育,就會出現我之前出現的那種情況!讓我們不由自主的失去學習的激情,知道學了也沒有什麼用處,還不如靜下心來,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們只有一貫的知識,我們才能夠真的明曉我們學得意義!當然,這也不是老師您所左右的!這在可以解釋為何每年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失業大學生,因為他們的大學真的沒有給予他們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間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溝!

還有的就是我們的現在宏觀經濟的考試模式,它給我的啟發特別大。我先説一下,我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學的不好,我是真的有點懷疑,這份題組合時是否真的有人在規定的時間可以在沒有草稿紙的情況下做的玩,而且還可以得到滿意的成績,其實我覺得這個試卷出的題有點多!就拿計算題來講吧!雖説都是您給的類型題,但密密麻麻的試卷上翻一頁,做一下題,我並不覺得真的是給我們考試的!也更不是考察我們知識點的掌握的!我之所以這樣説,因為我們在這種情況下,真的不能對後面的討論分析可以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的解答!也只是一筆劃過!這種情況下,我們任何人都會成為成績的階下囚,我們沒考好,就是我們沒學好,不然怎麼會有高的成績呢!我想

老師您若是這麼想:我也只能很心塞的悄悄的告訴您!或許您也已經知道的祕密!畢竟現在的考試製度和批改制度以及後期的處理因素您是知道了的!其實這考試真的讓我們真的想學的人墜入了無底的深淵,我可能説的有點言過其實了,但大體情況還是符合我的實際情況的!於是想學者沒有了學習的鼓勵,無心學者倒是把這份鼓勵的愛心給拿來參加天天酷跑了。所以考試成為了應試者的盛宴,卻成為了實用者無底的深淵!

我對於宏觀的感想就是最後的考試了!我們下學期還會學老師您的產業經濟學!我猶豫了很長時間才決心重新寫一份給您,因為我們還有合作。我也不再説空洞的感想!我最後希望給老師一點建議,讓我們以後的合作變得更能對我們雙方變得有利的建議!

(1) 能給我們提前公佈您的講課課件,能讓我們今早的掌握和百度一些新的名詞!

(2) 能讓我們課堂變得更具有真實性,我們在體會中學到些東西!

(3) 更多的給予我們例子的講解,我們對於許多事物不是不會做,就是沒有一個可以去參照的例子!一旦我們會了例子,一切都只是照葫蘆畫瓢了!

(4) 我想這是我最後一個建議,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建議了。就是革新我們的考試模式,不是您出題考我們,而是通過我們每次課下的上交的查漏中通過多模式網上的投票進行選擇,並對在規定時間積極參與在查漏者投票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額外分數獎勵!

我的建議也不是十分明確,但起碼我説出我們學生和現行的教育體制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我想這些問題通過我們老師和學生的建議都是可以解決的!最後希望老師我們下學期合作愉快!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這幾天通過觀看錄製的華泰聯合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陸磊(擁有10來年央行政策研究室工作經歷)給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們的講座,受益匪淺,覺得在陸磊老師6個小時的講座學到的宏觀經濟學知識比在復旦上半年宏觀經濟學課程學的東西還多。總結歸納起來學到的心得有如下幾點:

第一,學校中學的宏觀經濟學理論背後都有隱含的假設條件,而課堂講授知識時過分地注重教條式經濟理論和經濟學公式的背誦和記憶,忽視了這些經濟理論所隱含的假設條件以及邏輯推理過程,結果是運用這些理論分析並預測中國經濟宏觀經濟運行時會產生很大的偏差和錯誤。如,在宏觀經濟學理論中投資需求與利率成反比關係,也就是説當利率上升時,投資需求減少,反之則相反。這個關係成立的前提條件是投資部門主要是私有部門,他們做出的投資決策是理性的,它會權衡投資項目的收益率與貸款利率之間的大小,如果貸款利率提高,那麼那些收益率較低的項目由於無利可圖而終止。但在中國國有企業佔據了中國的大半江山,它們存在着道德風險,即這些國企的管理層做出投資決策的出發點考慮的是自己通過做項目可以撈多少灰色收入,項目做下來能為地方政府貢獻多少GDP,而不是考慮做這個項目企業可以賺多少錢,風險有多大。這樣的結果是國有部門的投資需求與貸款利率的關係並不大,即使投資項目收益率低,甚至連銀行貸款也還不了,國企仍舊有強烈的投資需求,因為只要有投資,國企官員就可以撈更多灰色收入,可以為自己升職提供更多的政治資本,至於這個項目能掙多少錢並不是考慮的主要因素,即使項目不掙錢,國企短期內也沒有破產風險,銀行和地方政府都會為國企掏腰包。這樣,在中國這種經濟環境下,由於國企在投資中占主導地位,利率上升,投資需求並不會下降。總之,在應用經濟理論分析各種經濟政策的效應時,一定要注意這些理論的前提假設和邏輯推理與中國的經濟環境是否相符,否則將導致錯誤的結論。

第二,短期經濟預測所涉及的因素太多,很難去把握,而中長期因素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確定,今後投資中對那些宏觀經濟分析師對中國經濟的短期波動的預測不用太當回事,而把眼光放在確定性的中長期經濟前景上。陸磊的中國短期經濟波動預測的分析框架主要包含了三個主要因素:

(1)宏觀經濟變量的微觀基礎,也就是構成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投資需求以及淨出口(國外需求)的微觀基礎,如淨出口方面對美國的出口為主要決定因素,那麼美國消費的復甦對中國淨出口影響較大,投資需求中國有企業對GDP的影響較大,那麼在投資需求的分析中應分析國有企業對相關經濟變量的反應函數;

(2)經濟和政治制度基礎,主要指經濟是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如中國、日本等出口導向型經濟政府主導為主,而美國等西方國家是市場主導型經濟,分析寬鬆貨幣政策對不同國家經濟影響時要考慮不同的經濟制度下貨幣政策的效應;第(3)政策偏好和政策取向,指的是政府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下是以保經濟增長為主、還是以調節收入分配為主等哪個政治目標為主。不同階段,經濟波動中的主導因素完全不同,如當下經濟狀況,市場普遍認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是政府調節經濟結構(即收入分配)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受到打壓,而民營經濟通過創業板等融資渠道得到發展,在這種實體經濟情況下,股市也出現了主板市場估值偏低,而創業板等公司估值偏高。

沒有對中國經濟的長時間觀察以及深厚的政府關係資源,很難判斷短期經濟波動哪個因素起主導作用;即使有以上資源預測短期波動正確性的概率也比較低。對於投資而言,投資應該是做正確概率大的事情,做相對確定的事,所以中國經濟短期波動方面花費精力要少一點。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分析框架主要是分析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因素的收益能否持續提高,同時要看中國製度改革能否使這些要素充分利用。從勞動力要素來看,自1999年以來大學擴招的大學生(20xx年畢業大學生將近600萬)是為今後20xx年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只要這部分大學生能夠實現充分就業今後20xx年的經濟發展問題不大;資本要素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積累中國是不缺的,技術要素要取決於全球創新活動的成果。制度方面而言,看過《改革開放30年》的就知道經過1990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政治階層的共識(CommonSense),我對中國高層為經濟發展而做出的制度改革有信心總之,中國未來20xx年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前景我認為是比較確定的,至於短期的經濟波動,我認為比較難把握,因而今後的投資中這種把握性不大的判斷花的精力要少一點。

最後,通過學習瞭解了中國央行和政府的決策機制,對中國經濟決策體系有了更深的認識。央行的首要目標是控制通貨膨脹,對於GDP是否增長則是次要目標,當發生了通貨膨脹,那麼央行要承擔責任,而如果經濟上行,發改委等部門受到獎勵,與央行無關;同樣,經濟下行,發改委等部委受到懲罰,也與央行無關。對於加息,央行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決策權在國務院,加息既是調節通脹的工具,也是調節收入(政治)的手段,所以央行不能決定加息,而由國務院負責是否加息。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這一階段的宏觀經濟學課程結束了,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獲得了一種把經濟學理論和實際經濟問題相結合的思維,逐步嘗試把平時看到的新聞中的經濟問題與所學過的理論結合起來。

一,理論基礎仍是重點

當然宏觀經濟理論的學習仍然是基礎,凱恩斯的理論仍然是學習的重點。隨着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的時期產生了一些凱恩斯主義無法解決的問題,凱恩斯主義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趨勢是凱恩斯主義將重新受到重視,實際經濟週期理論相信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靠攏,新增長理論將繼續是一個研究熱點,不遠的將來宏觀經濟學將出現新的綜合。

二,宏觀經濟問題的關注和理論的應用

在本課的學習中着重講到了宏觀經濟學關注的問題:首先,經濟的增長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我國的經濟增長現狀為例。現階段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可是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感覺到財富的相應迅速增加,甚至感覺在縮水。到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能持續多久?這個問題從樂觀和悲觀兩方面來分析,並從兩種觀點中分析中國的經濟增長的現狀。中國近幾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很快,增長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們一直對現在反應經濟增長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應經濟的實際增長存在懷疑,所以在學習中我們引入了綠色GDP的核算。

除了對經濟增長的關注,我們還對經濟週期、失業和通貨膨脹等問題都進行了學習,分別以中國的數據作為實例進行了詳細的( 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隨着經濟的高速增長在1998年至現在國家一直採用穩健的經濟政策。

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可以用研究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IS-LM曲線來分析,並且對IS-LM模型進行了進一步的學習。隨着經濟的全球化每一個國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閉的,所以IS-LM模型進一步擴展為IS-LM-BP模型。這樣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國的經濟。從IS-LM模型中還可以推出AD-AS曲線,這時價格不再作為一個常量而是作為一個變量來考慮,並且把總供給和總需求結合了起來。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國90年代後的新經濟,從而研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啟示的因素。

三,結論

在宏觀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門論戰激烈,不斷變動發展的學科。除了在有關影響經濟增長的基本因素方面經濟學家能達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領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業週期,失業,通貨膨脹中宏觀經濟學各流派爭論不休。而且各個流派的理論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設條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每個流派在研究時都是尋找能夠支持自己觀點的依據,而對反方面的實際問題則不予考慮,這樣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很多侷限性。所以我個人認為宏觀經濟學對經濟的運行有着指導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侷限。

本文《宏觀經濟學學習總結》來自本站,查看更多與 學習經濟學這麼些年,最大的體會是經濟學的分析始終圍繞着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個是均衡分析,第二個是最優化。而這兩個分析的前提就是人士理性的,是必須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在擁有完全信息的情況下也能夠對未來準確做出預測。由此導致了一大批宏觀經濟學的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如李嘉圖-巴羅等價命題。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就是人的理性假定,包括價格粘性模型,曼昆的菜單成本模型。

在中級宏觀經濟學裏面如果能夠理解了IS-LM模型以及索羅模型,中級宏觀經濟學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剩下的就是怎麼樣擴展模型的基本假定。加入不同的假定會延伸出不同的有趣故事來。

高級宏觀經濟學基本上不考慮IS-LM模型。too na-iv-e, too si-mp-le.高級宏觀最終要的是動態最優化。通過動態規劃或者最有控制方法討論代表性消費者的一生最有決策。

中級微觀經濟學和高級微觀經濟學差別沒有中級宏觀和高宏那麼大的差別。內容基本就是廠商理論和消費者理論。現在主流的微觀經濟學都把重點放在了博弈論以及信息經濟學上,尤其是博弈論。現在的在西方非常重要一個經濟學分支學科——勞動經濟學的研究一個趨勢是用博弈論來改寫勞動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博弈論越來越成為微觀經濟學的一個最重要的領域之一。當然博弈論的基本理論基礎還是消費者最優選擇理論和廠商理論。

高微與中級微觀的不同在於高微更深入更模型化地討論問題。所以所有的討論會更嚴謹。消費者理論主要就是個人在既定約束下的最佳消費選擇。無非就是討論一下收入效應以及價格效應這些非常基本的問題。由此會延伸出希克斯需求曲線和馬歇爾需求曲線。一般消費者的最優選擇主要由其無差異曲線決定(預算約束只是決定其消費水平),即消費函數。消費者最優決策理論其實也是高宏的微觀基矗廠商理論説白了就是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與消費者理論一樣,在不同的成本函數形式假定下會有不同選擇。其實廠商理論和消費者理論是相通的,很多時候只是換個不同的表述而已。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知道了什麼是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對稱,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構成部分。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經濟變量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準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穫,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穫的條件。對於微觀經濟學的對象,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個體,如

單個消費者、單個廠商、單個行業等,所以它是以個量分析為主。在微觀經濟學中,通過老師講解知道,這種分析方法有兩個重要的假設條件:第一個假設條件是理性人的假設條件。這種理性人的假設,有時也被稱為“經濟人假設”,即在經濟活動中每個經濟個體總是以利己為動力,企圖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第二個假設條件是完全知識或完全信息的假設條件。

微觀經濟學牽涉到多種研究理論方法。微觀經濟學的內容包括一

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結構理論、要素市場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以及微觀經濟政策等。微觀經濟學在分析方法上,既採用實證分析方法,又採用規範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邊際分析方法等。

微觀經濟學中涉及眾多專業的概念供我來學習。比如: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引起另一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邊際替代率——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洛倫茨曲線——用縱軸表示社會財富百分比,橫軸上將所有人口按照從低收入到高收入從左向右排列,將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擁有的社會財富的百分比積累起來,相應的點連成的曲線。

學習西方經濟學到底有什麼意義可言呢?按曼昆的觀點,學習微觀經濟學可以幫助你瞭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價為什麼這麼高?飛機票為什麼可以根據預定時間打折?明星的報酬為什麼那麼高?許多非洲地區為什麼如此落後?人民幣為什麼會貶值?等等其次可以讓你更精明地參與經濟。尤其當你參加工作後,你的工資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資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參與掌管一個公司,你如何決定你公司的服務或產品的價格?等等。所以微觀經濟學幫助你瞭解經濟世界的微觀層面,讓你深入到經濟發動機的內部仔細觀察內部運轉。微觀經濟學是講的廠商理論和消費者行為理論。學習微觀經濟學的好處就是,能夠用廠商理論和消費這行為理論去判斷在微觀的市場結構中,各個主體應該怎樣進行經濟決策。微觀經濟學分析了價格和需求量的關係,和價格彈性的犯下,指導你進行科學的定價,來獲得最大的利潤。微觀經濟學還分析了市場結構中的各種主體的價格行為,廠商的成本決策。價格對市場的資源的配置等等。學習它的意義在於可以用它來知道自己的經濟實踐。起碼指導自己的思考,啟發自己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做出利於自己的判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習它是很有好處的。從理論的意義看,為你學習市場營銷等應用課程打下了一個紮實的良好的基礎。

我們應該秉承一下要求來研究西方經濟學的微觀

1、應認真研究西方經濟學,借鑑其中對我們有用的東西,但同時又必須看到,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立場和價值觀,是與馬克思主義根本對立的,決不能簡單地照搬。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應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出發,既要反對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即空談馬克思主義,把經典作家針對當時具體情況作出的具體結論,當作固定不變的教條,照搬到條件已經發生變化的今天;又要反對迷信西方發達國家反映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思想理論,把西方某些資產階級學派的理論以及西方國家的政策全盤照搬。要對西方經濟學進行認真的鑑別,在學習和借鑑其中對我們有用的東西的同時,認清其為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服務的本質。

2、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以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科學地對待西方經濟學和西方國家的經驗。一方面,我們堅持學習和借鑑西方國家在市場經濟運行方面積累起來的一般理論和經驗,作為我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制定相關政策的參考;另一方面,我們始終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的,必須堅決反對照搬照抄西方國家的理論和政策,特別是要摒棄以私有化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思想。

3、發揮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作用,市場有利於是解決很多問題。整個西方經濟學其實就是對市場經濟發展歷程的一個真實寫照。其中包含一些資本主義的糟粕,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要把宏觀調控與市場作用緊密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以上就是我學習這門課程的一些收穫和感想,希望以後可以得到更深入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