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助理掛職學習體會

xx年x月份,經組織安排,我們來到xx市xx區xx鎮掛任鎮長助理。一個月來,我們十分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在兩地縣區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與xx人的友好交往中,端正態度,虛心請教,廣泛接觸交流,經過查資料、訪幹部、走機關、下基層、跑企業、到工地,時刻目睹着這裏隨處可見的發展場景,時刻感受着這裏熱情而敬業的精神狀態,時刻沐浴着這裏開明、開放、開發的濃厚發展氛圍,確實不虛其行,學有所獲,學有所悟。

鎮長助理掛職學習體會

初步的認識

xx鎮位於xx區東南,xx市北郊。經1992年並鎮、xx年並村,現轄村11個、居委會1個,總人口3.86萬人,面積38.62平方公里。為省百強鄉鎮、市重點鄉鎮、區工業強鎮之一。

這裏有獨特的區位優勢。xx鎮所處的“xx”,春秋時已見諸史籍,上溯遠古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就有先民居住,又是距今四五千年前、被後人譽為“中華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發祥地。南宋時期,為全國經濟社會最發達的地區。xx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歷史發展中孕育了xx,又依託xx發展了自身。作為xx中心區域的xx,自古水陸交通便捷,資源物產豐富,手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起步較早。加之,數千年的文化積澱,藴育了這裏“崇商逐利,務實爭先”的精神。

這裏有強勁的工業支撐。xx的經濟看工業。工業發展大體經歷了80年代大辦鄉鎮企業、90年代發展民營經濟“兩次飛躍”,呈加速膨脹之勢。全鎮工業產值,1985年成為xx第1個、浙江第7個億元鄉,l 995年達10億元,xx年超20億元,xx年為42.57億元,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5家,超千萬元企業47家,超500萬元企業61家,當年完成項目投入3.8億元,有15家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湧現了崇鋼實業、崇杭機械、中強化纖、鵬盛紡織、遠峯製造、疊進服裝、眾望布藝等一批知名企業,初步形成了紡織印染、鋼鐵機械、建材五金、印刷包裝、食品加工等工業體系,已成為工業主導型城鎮。

這裏有完善的基礎設施。xx憑藉着瀕臨錢塘江、xx城的獨特區位,水陸交通體系日趨發達,以京杭大運河、xx外環線、320國道為主幹,連接滬杭、杭寧高速和若干條省、區、鎮道,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完成了電網改造,年用電量近2億度;實施了投資600多萬元的“自來水入户”工程,90%以上農户用上自來水;有線電視網、現代通訊網全面鋪開。“西氣東輸”、港口建設、燃氣發電等重點工程正在實施。這都將為經濟重鎮的發展搭建優越的平台。

這裏有健全的社會事業。教育辦學形式多樣,撤併整合力度大,總投資3千萬元的“兩校一園”工程竣工投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合作醫療保險、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已全面推行。xx還是省體育先進鎮、市計劃生育先進鎮、文化明珠鎮、綜治先進鎮、首批小康鎮。xx人正在建設工業繁榮與各項事業興旺交相輝映的明珠之鎮。

切身的感受

xx自21世紀以來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xx的每一天,我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這裏在發展、在變化,到處都充滿着生機和活力。究其發展的內在軌跡,我們認為:一靠思路,二靠政策,三靠以人為本。

他們始終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主旋律,一切圍繞中心抓服務,突出中心抓落實。緊緊圍繞建設工業主導型現代化都市城鎮的目標,不斷推進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城鎮都市化和農民小區化,現階段呈現“三熱”現象。一是“工業熱”。xx是個工業大鎮,具有工業發展早、企業精英多、民間資本厚、投資慾望強的特點。自xx年以來,為實現“三年翻番,五年超百億”的目標,進一步加大了工業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今年,該鎮提出了衝刺的口號是:工業產值淨增15—18億元,完成項目投入4億元,實現億元企業7家,出口交貨值4億元。從一季度看,規模企業中較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超20%的43家、超50%的27家、超l 00%的15家;引資5億元的10萬kw燃氣發電項目可望年底併網發電;家紡布藝印染業集羣化規模已提升到70%。二是“土地熱”。xx作為xx郊區,承接大都市經濟幅射,工業項目擴建、房地產開發、農居點興建、重點工程建設等都使這片土地熾熱起來。為解決日益突出的用地矛盾,本着集約、統籌、盤活的原則,正在編制城鄉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對小區和項目工程力求做到20年內先進、30年內不徵遷。在近年來的各類新徵土地中,工業園區約3000畝,港口xx畝,物流中心1500畝,農居點1000畝,房地產l 000畝(其中,今年500畝掛牌價約每畝100萬元)。三是“交通熱”。隨着經濟的強勁擴張,xx人對“改善交通、縮短時空”的慾望更加迫切。他們抓住xx港口北遷的機遇,引資12億元正在興建融倉儲、房地產、服務於一體的大運河xx新港區;爭取到宣杭鐵路工程的改線穿境;實施了境內南北大道改造、10條村道硬化和數十條小區路的建設。現在的xx,正以繞城線為中軸,北沿南北大道建設萬畝工業園區,南沿繞城線開發現代化城鎮,西沿大運河發展港口經濟,東沿320國道培育物流中心,工業化、城市化突飛猛進。

他們始終堅持政策創新是催化劑,一切圍繞發展出政策,用足用活促發展。在認真執行上級政策的同時,區鎮村各級善於因地、因時、因事制宜,創造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強、含金量高的優惠政策。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刺激工業發展。近年來,相繼出台了實施工業興區若干政策、工業園區管理辦法及細則、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和獎勵辦法、實施品牌經濟若干意見、工業生產項目財政資助和獎勵細則、培育強企大企實施細則、企業“再造工程”獎勵意見、扶持家紡等塊狀經濟若干政策、企業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鈎辦法等;對銷售收入和税收前l0位的企業及其法人代表,在物質和精神上予以獎勵;對企業一律實行輕税賦,鼓勵企業擴大出口和合理避税,沒有欠税掛帳。二是解決“瓶頸”問題。為解決用地、用電和企業資金供求矛盾問題,近年來,先後出台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若干政策、封閉貸款實施細則、工業園區按揭貸款細則、建設用地出讓金使用辦法、工業企業自備發電機的財政資助辦法等;優先保證工業用地,確保畝均投入不低於l00萬元,獎勵少佔或不佔新增土地的技改項目;對地方電廠的上網電價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多用低谷電;充分發揮財政性存款的調節作用,刺激金融貸款,實行以基準利率提供擔保貸款,將擔保放貸比率由1:5擴大到1:10。三是搞好社會保障。在全面實行農村低保、醫保和企業社保的基礎上,針對失地農民的出路問題,政府從農民建房、就業、養老保險三個方面予以保障。按照“30年不後悔、50年不改造”的要求,政府統一規劃建設新農居點,積極培育租房市場,增加農民穩定收入;積極為失地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除提供技能培訓外,引導企業優先招收當地農民工;並利用土地徵用款中的勞力安置費,區鎮村按比例貼補,用於失地農民購買養老保險,切實解決其後顧之憂。

他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是生命線,一切圍繞實踐抓培養,突出貢獻抓激勵。一方面,大力實施“3030”、“750”和“139”人才培養計劃,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着力建設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一是加強對黨政人才的開發和能力建設,積極舉辦黨政幹部適應依法行政、提高執政水平和辦事效率需要的電子政務、法律知識和管理業務的培訓,創造條件輸送黨政人才到著名高校或國外進修,以提高其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二是實施經理人素質提升工程,組織規模企業經營者到北太短訓或進修,開設經理人高層論壇,邀請國內著名學者和企業家講課,開辦工商企業管理本科班或emba課程,建立企業傢俱樂部,加強培訓、交流,全面提高企業家隊伍素質;三是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實施“139”中青年優秀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動態管理,有重點地增加科研項目資金補助,組織好各項培訓工作。另一方面,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從幹部學習、目標管理、制度建設、績效考核、誡勉監督五個方面看手,提高機關管理水平和幹部隊伍素質,促進勤政、廉政、優政。為加強幹部經常性學習,xx區每年組織一次全區幹部職工統考,不及格者不予調資;堅持層層下達年度主要發展指標和各項工作任務,並落實到機關每個人頭上,作為年度考核的依據;實行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ab崗工作制和限時辦結制,削減文山會海,公開辦事制度,各級領導和部門的同志不搞務虛的下基層或參加節會、慶典等活動;對機關幹部職工實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績效考核制度(即:級別係數x全員評分系數x基準資金=個人獎);對效率低下、作風飄浮、失職瀆職者,依照有關規定予以相應的處理。同時,對村和居委會也實行嚴格的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合理拉開村與村、人與人的收入差距;普遍推行了村幹部的養老保險(以上一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區鎮補13%,村繳8%,個人繳7%),最大限度調動村幹部的積極性,使“村為主”機制得到真正落實。

有益的啟示

xx人,崇尚以人為本,賢能為民造福。在這裏的所見所聞和接觸到的人與事,對我們感觸很大,環境和氣氛也逼迫着我們有所思、有所悟。

這裏的人“做事不做秀,淡泊名利,忠於職守”。在品德上,他們從不計較崗位差異和個人得失,對上理解領導,對下體察羣眾,不知累,不埋怨,永不滿足的是謀事和幹事;他們的發展意識、政策觀念和團隊精神強,上下級對工作的認識基本一致,心齊力齊,分工協作,樂觀共事;他們雖然待遇高,但是任務重,壓力大,危機感強,從不擺花架子,不搞奢侈浪費,不搞低級趣味,堅持在幹中學、學中幹,追求自我充實、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使自身的價值不斷地體現在工作中、貢獻在事業上。在觀念上,他們雖然發展很快,但是永不知足,能夠正視自己的差距和不足,還響亮地提出“招商引資學蘇州,民營經濟學温州,外向型經濟學廣東”的口號,自我加壓,不斷地追求更高的目標,唱響發展的“大合唱”。

這裏的人“善抓主要矛盾,依法辦事,講究方法”。針對全局發展,他們有所為、有所不為,當前突出抓了工業項目落實、土地盤活升值和重點工程建設三件大事,着力解決徵地拆遷安置這個關鍵性問題,對上大力爭取政策和項目扶持,對下維護羣眾利益,力求利民惠民。工業上千方百計藏富於企,注重協調企業外部關係,引導企業發展“三高”(高投入、高科技、高回報),落實項目優惠政策,實行有門檻的項目審批或招商引進;企業自豪不自滿,重利不守財,項目建設推陳出新,社會贊助頻頻出手。針對具體工作,他們嚴格按法律法規政策辦事,不便操作的勇於完善,沒有觸及的敢於創新。他們不畏徵地拆遷的巨大阻力和矛盾,以房地產開發為突破口,實現了土地盤活與升值,並以其帶動了新農居點的政府統建,反哺了教育等社會公共事業和公益設施的建設。針對羣眾工作,他們講究工作方法,注重教育引導與村民自治相結合,堅持按章辦事與羣眾認可相統一,方法靈活,不留後遺症。

這裏的人“思維超前,思路清晰,勇於創新”。他們崇尚:思想政治工作是靈魂,發展是硬道理,廣大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始終堅持實事實做,虛實結合,急功近利的事不做,違背羣眾利益的事不做,既着眼當前又兼顧長遠。現階段,他們正着力做好“五篇文章”。針對民營經濟的新走勢,他們提出了要善於打破企業產權結構單一和家族制的格局,注重建立多元開放的產權結構,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科學的決策機制。為進一步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他們對照蘇州,在意識、理念、定位、氛圍、氣魂、力度等更深層次上尋找差距,並將此作為“一號工程”實施,通過產業招商、股權招商、資源招商、平台招商,以民引外,民外合壁,推進“四化一提高”(規模化、集聚化、科技化、國際化,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實現民營經濟“二次創業”、“三年倍增”。

通過掛職學習,我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洗禮,觀念得到了一次更新,視野進一步得到了拓展。結合實際,積極借鑑,更加堅定了我們:要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務,不斷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把營造軟環境、形成“大合唱”作為重中之重,使“引商、親商、便商、惠商、安商”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要把城鎮、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不懈地抓好,解決瓶頸,建好平台;要把機關效能建設擺上位置,加快培養一支懂經濟、會管理、精業務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實踐“三個代表”,堅持“三個導向”,把“xx尚實”的氛圍營造得更濃,把開拓奮進的力量凝聚得更多,把經濟發展的步伐邁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