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

為準確界定河南省不同國有企業功能,有針對性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河南省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下面是意見的詳細內容。

《河南省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

《河南省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

省政府國資委 省財政廳 省發展改革委

(20xx年6月10日)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國資發研究〔20xx〕170號)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豫發〔20xx〕25號)精神,為準確界定我省不同國有企業功能,有針對性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現就我省國有企業(包括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國有資本控股公司,下同)功能界定與分類提出以下意見。

一、基本原則

——誰出資誰分類。按照國家所有、分級代表的原則,分級推進出資企業的功能界定和分類工作。各地由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負責制定所出資企業的功能界定和分類方案,報本級政府批准後實施。

——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在遵循國家基本分類思路、確保企業分類相對統一的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科學分類,突出重點,試點先行,不搞一刀切。根據佈局結構調整和企業發展戰略需要,動態調整企業功能定位和分類。企業較少的地方,可以一企一策。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性標準主要考量企業承擔的任務、運營模式、行業特點和參與市場競爭程度。定量標準主要分析企業資產、營業收入、實現利潤和從業人員等核心指標占企業總額的比例。當定性標準與定量標準不一致時,優先考慮定性標準。

——堅持企業基本屬性。各類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和分類雖然不同,但基本屬性都是企業,均應遵循市場和企業發展規律,努力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要自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表率作用,模範履行社會責任。

二、基本類別

將全省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其中,商業類細分為商業一類和商業二類。

(一)商業類國有企業。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依法獨立自主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實現優勝劣汰、有序進退。

商業一類國有企業,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滿足一般性市場需求,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兼顧社會效益,注重經營績效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主要包括工業和商貿類企業。

商業二類國有企業,主業處於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滿足特定功能需求,以保障國民經濟運行為主要目標,重點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主要包括政府投融資公司。

(二)公益類國有企業。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兼顧經濟效益,必要的產品和服務價格可以由政府調控,主要包括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和公共交通等企業。

三、分類方法

(一)企業分類的主要依據。

1.根據政府出資組建企業時,明確的企業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設定企業類別。

2.根據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滿足的需求設定類別。滿足一般性市場需求的是商業一類企業,滿足特定功能需求的是商業二類企業,滿足城鄉公共需求的是公益類企業。

3.根據核心指標占比設定企業類別。結合企業戰略定位和主業,選取相關業務的資產(資本或投資)、營業收入、實現利潤和從業人員四項指標作為核心指標,分別計算相關業務的四項指標占企業對應指標總額的比例,相關業務三個以上核心指標占對應指標總額的比例超過51%,則企業劃入相應類別。

(二)企業跨類業務的認定。

1.跨類業務是指企業在主業以外承擔或從事的其他類別的業務,跨類業務包括項目、投資和下屬企業等。

2.企業承擔或從事的其他類別業務的資產、營業收入等指標占企業對應指標總額的比例在10%以上,可以認定為跨類業務;未達到10%但對企業經營業績確實有較大影響的,也可認定為跨類業務。

3.跨類業務認定範圍原則上涵蓋到三級企業。

(三)建立企業功能界定和分類的定期評估、動態調整機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要對企業的功能定位和分類進行定期評估和調整,原則上每3年進行一次評估,並根據評估情況對企業分類作適當調整,特殊情況下可實時調整。

四、分類施策

(一)分類推進改革。商業類國有企業要按照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要求,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成為充滿生機活力的市場主體。其中,商業一類國有企業要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以提高經濟效益和創新商業模式為導向,積極引入其他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國有資本可以絕對控股、相對控股,也可以參股;加大改制上市力度,着力推進整體上市。商業二類國有企業要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股。公益類國有企業可以採取國有獨資形式,具備條件的也可以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還可以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委託代理等方式,鼓勵非國有企業參與經營。

(二)分類促進發展。各類企業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轉型升級,優化產品佈局,提升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商業類國有企業要優化資源配置,加大重組整合力度和研發投入,加快科技和管理創新步伐,持續推動轉型升級,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國有骨幹企業。其中,商業一類國有企業要支持和鼓勵發展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優化國有資本投向,推動國有產權流轉,及時處置低效、無效及不良資產,淘汰落後過剩產能,多渠道分流安置人員,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商業二類國有企業要合理確定主業範圍,重點投資發展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戰略性前瞻性產業。公益類國有企業要根據承擔的任務和社會發展要求,加大國有資本投入,嚴格限定主業範圍,加強主業管理,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

(三)分類實施監管。對商業類國有企業,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重點管好國有資本佈局、提高國有資本回報、規範國有資本運作、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建立健全監督體制機制,依法依規實施信息公開,嚴格責任追究,在改革發展中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其中,對商業一類國有企業,重點加強對集團公司層面的監管,落實和維護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決策、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權利,保障經理層經營自主權,積極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對商業二類國有企業,重點加強對國有資本佈局的監管,引導企業突出主業,更好地服務重大戰略和重大任務。對公益類國有企業,把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作為重要監管內容,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接受社會監督。

(四)分類定責考核。對商業類國有企業,要根據企業功能定位、發展目標和責任使命,兼顧行業特點和企業經營性質,明確不同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指標要求,制定差異化考核標準,建立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評價相統一、考核結果與獎懲措施相掛鈎的考核制度。其中,對商業一類國有企業,重點考核經營業績指標、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和市場競爭能力,考核中引入行業對標機制。對商業二類國有企業,合理確定經營業績指標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的考核權重,加強對服務全省發展戰略、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完成重大專項任務情況的考核,考核中引入政府主管部門評價機制。對公益類國有企業,重點考核成本控制、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營運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據企業不同特點有區別地考核經營業績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考核中引入社會評價機制。

科學考核企業跨類業務。對商業類國有企業承擔公益性任務的,考核時剔除公益性任務對財務性考核指標的影響;對公益類國有企業從事商業性業務的,將商業性業務的效益增長情況作為增加一定比例績效薪的依據,並視情況納入考核。

五、組織實施

(一)明確責任分工。按照誰出資誰分類的原則,省政府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省政府國資委負責分類工作,形成方案後報省政府批准;其他由政府有關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或進行日常管理的企業,由主管部門會同省政府國資委、省財政廳共同做好分類工作,形成方案後報省政府批准。集團公司或一級企業根據需要,對所出資企業進行功能界定和分類。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是本地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工作的責任主體,要立足當地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實際,學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積極有序推進,確保分類科學、務實管用。

(二)完善配套措施。有關部門要制定完善與企業功能界定和分類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提高改革的針對性、監管的有效性、考核評價的科學性。

(三)加強指導服務。省政府國資委、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各地企業分類工作的指導和幫助,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確保分類工作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