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滲透幼兒心靈

讓愛滲透幼兒心靈

讓愛滲透幼兒心靈

泰興市第一實驗幼兒園 劉燕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樹立健康的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如今的幼兒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視為“小皇帝”被捧着,凡事以他們為中心,對其物質生活百依百順,對知識技能的學習不惜自己的財力、精力,但如何維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則極少關注,從而導致幼兒出現自我意識過強、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不能與人合作等心理不健康的現象。隨着對《綱要》的學習和貫徹實施,一些幼兒園及教育工作者開始逐漸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我們深知未來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存競爭的加劇,要求未來人才除具備良好的智力、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而用愛心與耐心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跨越心理鴻溝,真正用愛去探索幼兒,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從而促進他們健康發展,這正是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有效途徑。

創造愛的氣氛,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要,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

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積極營造充滿愛心的健康心理氛圍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境因素,環境對幼兒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年齡越小的幼兒對心理環境要求比物質環境的要求更為重要。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首先是教師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觸。”“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在於

教師如何愛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沒有不愛的教育,沒有不需要愛的孩子,教師與幼兒心靈的溝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把愛心獻給孩子,孩子才能積極接受教師的教育。如果一位教師身體離幼兒很近,而心卻離得很遠,整天陰沉着臉,動不動就對幼兒大聲呵斥,那幼兒一定會被籠罩在壓抑的氣氛之中,就會感到恐懼、緊張,其心理隨之被扭曲。

實踐證明,充分受到成人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長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不會有自信的。比如平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對他們付出的愛和關心太少。他想利用“搗亂”、“打架”來引起教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

因此,教師要多站在幼兒的角度,體察他們童心的需要。為此,我們在活動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增設了“説出你的心裏話”、“親子區”等,給予幼兒充分抒發情感,增進交往空間。使幼兒感到在充滿愛心的氛圍中生活有利於幼兒健康心理的發展。

二、提高自身心理素質,以積極、穩定的情緒參與幼兒

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説,除了在家,其餘大多時間都在幼兒園度過,一直是與老師一起生活和活動,於是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情緒狀態便顯得十分重要,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他們。

教師的情緒與幼兒心理健康始終成正比發展,兩者間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要使孩子們保持積極、健康的情緒,教師首先要學會隨時調整自身的情緒,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幼兒,以積極的熱情和興趣去參與幼兒各項活動。展現在孩子們面前的永遠是微笑和愛意。事實也説明了這點。例如:今天由於心中有些不高興的事,情緒難免會顯得低落,這時你帶孩子們一起活動,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活動,甚至會忽略對某些幼兒關愛,孩子們能以高漲、愉快的情緒參與其中嗎?自己也會感到開展的活動索然無味,更不用説是幼兒。孩子們與老師相處的時間很多,在很大程度上,你的許多情緒會影響到孩子。不難發現,在各項教育活動中,一些教師所帶的班級總是很沉悶,而另一些教師所帶的班級很活躍,這正是與教師的情緒有密切聯繫。

的確,如果教師缺乏愛心,便會使幼兒討厭集體生活,性格孤僻;如果教師整日忙着處理各種繁瑣的事情,從而產生厭煩、喜怒無常的情緒,後果又是怎樣呢?某班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從小班下學期開始,喜歡隨意下位,自控能力較差。一次,老師在課堂正繪聲繪色講課,孩子都很投入地聽着,突然,她發現了這個一貫調皮的小男孩這次竟趴到桌子下面,從後爬到前摸小朋友們的腳。於是,這位老師非常氣憤,開始嚴厲訓斥這個小男孩,情緒馬上激動起來,聲音馬上高了八度,臉也氣紅了,孩子的注意全部轉移到那個小男孩身上了,此時的他們驚慌失措。幾分鐘的“狂風暴雨”後,你又開始講課,可想孩子們還能好先前那樣投入,關注了嗎?回答是肯定的:不能,他們會害怕下一個“暴風雨”的到來。有的老師也許認為這是教育有方,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殊不知,長期如此,會使幼兒產生畏懼﹑不安心理,增加了焦慮感,對其心理健康發展不利。所以,教師本身要擁有一個健康

的心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在老師與幼兒相互交往過程中,我們要用愉快讓孩子跟着一起快樂起來!

三﹑用愛束縛自身的態度行為,與幼兒建立一種平等關係

要讓幼兒在心理上真正接納我們,就要讓他們懂得我們的愛。為此我們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兒表露師愛的技巧。好關切地説上一句,或輕輕地撫摸一下頭,也是愛的表示。

這些看似簡單﹑平常的言行,可以讓孩子快樂一天甚至幾天。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通過自身的態度﹑行為,向每個幼兒表示愛意,讓孩子在愛的氛圍裏健康成長起來,如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將會讓幼兒心理抹上一層灰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課上總喜歡搗亂,吃飯那時又喜歡嚷嚷,等到遊戲活動時總是亂竄亂跳,欺負別的小朋友。對於這些行為,我們總是進行及時教育,可效果不明顯。後來我們用自己的態度﹑行為改變了他,當他課上坐不住時,總是及時趕到這位小朋友面前,豎起大拇指,投來讚許的目光,説:“瞧,**小朋友今天坐課多棒呀!”等到吃飯﹑遊戲時,我們及時參與到他的行列中去,和他一起吃飯﹑遊戲,漸漸的地,這位小朋友走近了我們,變為了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孩子,如果當初作為老師的我們説:“你這小孩真煩!”這樣子就會在他的心理造成傷害,而且也使其他的孩子從小就形成了不平等的觀念以及有缺陷人的偏見心理,並且從中也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個性。可見,教師的言行態度是否端正對幼兒心理髮展產生深刻影響。

我們在與幼兒交往的時候,不僅僅是注意我們自身的態度﹑言行,而且,還要與孩子們保持平等的關係。我們總會在孩子們發生“矛盾”的時候,認真傾聽孩子們的爭論。學會傾聽幼兒,通過討論,讓他們認清自己錯在哪裏,今後應該如何改正,引導幼兒在爭論中明辨是非,學會友好交往和團結友愛,不斷培養孩子們優秀的性格。有一次中午,在盛湯給孩子們的時候,我的手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孩子的頭,我連忙摸摸這個孩子的頭説:“對不起,老師不是有意的,弄疼你了嗎?”一句“對不起”,讓這孩子高興了一整天,到處跟夥伴們説,老師還跟我説對不起呢!等到晚上媽媽來接她時,她又興奮地把這事告訴了媽媽。老師的一句“對不起”,就讓孩子有了這麼愉快的情緒,足以證明教師要給予幼兒足夠的人權,建立相互平等關係。

四﹑以遊戲為載體,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

遊戲是

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始終貫穿與一日活動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學習的最佳途徑。其倡導的就是要給幼兒一些自主的機會,與同伴之間有一種愛的交流,培養他們合作﹑謙讓的精神。

遊戲中,總有個別膽小﹑害羞﹑懦弱的幼兒,他們往往不敢與同伴交往,更不會主動投入遊戲中去。為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困惑,教師應鼓勵他們大膽地加入同伴的遊戲中,可以用關心的語氣詢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不去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老師跟你一起玩,好嗎?”並在遊戲過程中不斷地對他們進行鼓勵和表揚,施以愛的教育,使他們與教師融為一體,慢慢消除幼兒的心理陰影。如在遊戲剛開始時,有的幼兒不知道玩什麼,教師可通過扮演角色,參與幼兒中,用遊戲口吻激發幼兒和老師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讓幼兒逐漸克服膽怯的心理。在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願望,投入到遊戲中以後,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他們加入到同伴的集體中,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會自制蛋糕為娃娃過生日,並邀請客人到家裏一起開生日會,邊唱生日歌,在遊戲中他們充分感受了分享的快樂情感,體驗到集體祝賀生日活動的情趣,使遊戲過程充滿和諧,在和諧中培養幼兒健康,向上的心理。同時,要善於抓住契機進行情感教育,如班上有個小朋友生病兩天沒來幼兒園,第二天來園時,我便抓住機會進行隨機教育,鼓勵幼兒主動上前詢問他為什麼兩天沒入園,並與他交談,然後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要怎樣關心別人,在生活中誰關心你?你關心誰?怎樣關心的?這樣既滿足了

幼兒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孩子關愛別人的感情,使幼兒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朋友間應該互相關愛﹑互相愛護的意義。所以,在這種自主﹑開放的教育中,幼兒交往機會多,更有利於健康心理的形成。

除此以外,教師應注重家園合作,增強教育合力。《綱要》同時也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家園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是促進幼兒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證。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健康人格發展同時也有着巨大影響,但目前大多數家長只注重了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強化孩子愛的教育行為。於是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孩子在幼兒園愛老師﹑關心同伴;到了家卻對父母﹑長輩亂髮脾氣。

所以,我們應及時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機會,與家長做簡短交流溝通,糾正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總之,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兒的整體心理素質,既要注重物質環境的創設﹑又要關注人文環境的建設;既要注重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又要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少數幼兒;既要幼兒園高度重視,又要家庭社會的關注參與,但這些的先導前提就出於我們教師的愛,只有愛才能索入幼兒的心理,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從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