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在教師大會上的講話

眾人划槳行大船

新學期在教師大會上的講話

開發區的教育形式:

開發區管委會領導提出,要打造開發區教育新高地,開展名師、名校、名校長三名工程。在開發區已經有德開和長河兩處名校,緊接着在太陽湖一帶又興建xx國小,聘請xx師範教育集團的骨幹來學校擔任校長,可以看出領導對開發區教育的重視。

我們的教育與xx區的教育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如何縮短差距,讓農村的孩子能夠享受城區孩子的教育,關於硬件條件,我們是無法實現的。可是讓孩子們接受新的教育模式和推行素質教育卻是我們努力還是可以做到的。我一開始的時候將學校的校徽設計成帆船的樣子,就是希望段莊國小這個落後的學校一定要揚帆啟航,不能每日躲在避風港,止步不前。只要行走在路上,就會有成功的一天。

如何讓我們的學校真正擺脱以往落後的名聲,讓學校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單靠某一個年級的某一次考試是不夠的,他需要老師們從根本上改變觀念才行。通過上一學期的考試結果,可以看出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很低,我覺得我們是到了該改革的時候了。

談改變

1. 學生變沒有激情,沒有動力,沒有人生方向的學習為每天樂於學習,即使學習到深夜也感覺很快樂。

2. 學生變不講衞生、不懂禮貌的孩子為謙謙君子形象。

3. 學生從我的才藝是背古詩到人人擁有一門藝術才藝。

4. 讓每一個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讓每一個孩子愛上學習。

5. 讓每一個學生喜歡上讀書和寫作。

教師的改變:

1. 首先從思想觀念上得到轉變,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着想,變老師講授為主的課堂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要將每一堂課都要做到省時高效。

2. 每個老師都要有一種敢於創新和敢為人先的精神。

3. 老師們應該樹立學校是大家的,為學校的發展獻言獻策。

4. 改變以往做事應付的想法,俯下身子幹好自己的工作

5. 改變以往靠體罰和大聲呵斥為主的教學管理為以關愛和評比的形式為主的科學管理

6. 改變以往培訓和經驗交流無用論為將培訓當成提升自己的一個機會。

7. 老教師要作為年青老師的榜樣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年輕老師要作為學校發展的主力軍時時提高自己。

8. 讓自己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

9. 一個處處為大家着想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10. 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讓學生喜歡、尊敬的老師。

讓每個師生一看就是文化人,事事以君子行為規範自己。明禮誠信、寬容待人、愛崗敬業、讓學校實現素質教育和優秀成績得以統一實現。

談學校的辦學理念

學校以“書香啟智、幸福人生”作為辦學理念,以“書香校園、人文課堂、涵養教師、儒雅學生”作為辦學宗旨,以“書香校園 悦讀人生”作為辦學特色。將學生學會寫漂亮字、學會説標準普通話、學會打乒乓球、學會下圍棋、學會吹豎笛五項技能作為學生的發展目標。

學校本學期的工作目標

1. 打造高效課堂。要將高效課堂改革堅持下去,將聽評課作為常規開展,通過全員講過關課,開研討課、理論培訓三管齊下,要將所用年級的教學成績在開發區排名佔據前5名。

2. 書香校園建設開展大閲讀活動,師生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實施新教育六大行動。

3. 快樂大課間。落實好每天全校師生運動30分鐘,讀書30分鐘,日行一善

4. 翰墨飄香。將學生的朗誦演講能力以及學生書寫水平一定要達到一定的高度。讓校園成為“悠悠書香,翰墨飄香”的文雅之所,讓全校師生成為文雅之人。

5. 科研興校。走科研興校之路,讓老師們都走上研究的道路,

6. 建設平安校園。所用老師一定要將安全教育長記心間。

7. 加強家校聯繫。通過成立各級家委會,家長義工隊,讓家長參與進學校的管理當中。

談教師幸福

李xx、李xx、朱xx、陶xx包括好多名家,當談到教師的幸福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答案,那就是讀書,每天靜下心來讀書,遠離生活中的瑣事,讀書30分鐘即可。年輕老師更應該“讀寫結合”每天將自己的心靈感悟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幾年之後,將成為一筆財富,還有你意想不到的榮譽而至。

李xx老師有一篇文章曾談到,現在的老師缺失的最多的是讀書,老師們都以各種理由來推委,我們沒有時間,其實每天睡覺前讀一會書是一種非常享受的事情.不信,老師們就來試一試.

李鎮西談幸福,幸福源於心態;不幸福,也源於心態。我曾給年輕的老師們評論過網上流傳的一些段子,比如:“一等教師是領導,吃喝玩樂到處跑。二等教師管後勤,輕輕鬆鬆維持人。三等教師體音美,上班還能喝茶水。四等教師史地生,週末還能去踏青。五等教師語數外,比比看誰死的快。六等教師班主任,累死講台無人問。”我説,這些段子七年級看覺得很解氣很痛快,“終於有人為我們鳴不平了”。但實際上這些段子大多似是而非,誇大其詞,不但不能減輕自己的鬱悶,反而會增加自己的痛苦。而且段子中的“教師”也完全可以置換成“醫生”“警察”等 。不要老覺得自己最不幸,不要老覺得自己遇到的最不公平。放眼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更多的人比我們更苦更累。 我經常對老師們説:“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職業不滿意,其實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改變職業,要麼改變職業心態!”

我不是主張面對不公不平要逆來順受,不,如果可能我們完全可以也應該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與權益。問題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時候事情並不那麼簡單,種種不公也不可能在一個早晨徹底消失。那怎麼辦呢?還是得調節心態,從容應對。何況,很多時候纏繞我們的不過是一些瑣碎的煩惱,完全可以一拂了之。李白有一句詩:“空長滅徵鳥,水闊無還舟。”不是天空沒有飛鳥,而是晴空萬里,遼闊無邊,一兩隻鳥簡直微不足道;不是水面沒有船隻,而是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一兩隻船也就微乎其微了。這是胸襟,也是心態。某種意義上説,擁有了好心態,便擁有了幸福。

談師德。區教育局上學期期末發文,要求各學校至少用三天時間集中學習師德。我想,即使用三個月時間學習,未必就能解決師德問題。師德首先是行動,不是表態。因此,我們大大縮短了師德學習的時間。我想在這裏強調“三講”,就是講底線,講踐諾,講信任。

對工作應該“講底線”,底線就是遵守規則,堅守良知。或者説,規則和良知就是我們的底線。規則是外在的約束,良知是內在的自律。規則指國家法律和學校各種制度,比如教學規範,作息制度等等。遵守規則就是遵守底線。有些東西是不能講價錢的,比如遵守學校制度,比如服從大局,服從工作安排,當個人利益與學校利益發生衝突時,無條件服從學校安排,這都是規則。否則任何學校任何單位都無法辦下去。我們每次安排工作,過去出現的有人講價錢或不服從安排的現象幾乎沒有,這就是“講底線”。

講底線,還包括遵從內心的良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們還要問問自己的良心。比如,體罰學生,就算沒有制度約束,我們自己也會告訴自己,不應該那樣。再説遠一些,我們一生的教育,都要遵從自己的良知。我們不是為別人在做教育,是為自己做教育,是為自己的良知做教育。有些違規的事,就算沒有對自己應該講踐諾,就是説到做到,言而有信。有的人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當面説的天花亂綴,背後卻是應付了事,當然我們的老師沒有這樣的人。其實,每個人在剛剛踏上講台的時候,都有一種能要幹一番事業的承諾。我們都應該問問自己,我是否保持着第一天走進校園踏上講台時的純真?那份理想,那份熱情,那份憧憬,那份對教育也是對自己的承諾……這就是踐諾。怕就怕三年五年過去了,心麻木了,什麼都“就那樣”,忘記了自己當初的承諾,説話不算數。而踐諾,就是對自己的誠實。

對別人應該講信任,就是與人為善,以人為善。與人為善,是和別人打交道用善良之心待之;以人為善,是把別人都視作善良的人。不要老把別人想得那麼壞,對同事對的朋友,不要搞有罪推理,彼此之間相處簡單些。就是説,人與人之間要互相信任。

談課堂

轉載的一篇“好課堂,好教育的文章”

先説什麼是“好課堂”。

關於“好課堂”的標準或特徵,已經有許多老師和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概括——這個“原則”那個“維度”,還有各種“性”(比如“生成性”“互動性”之類)等等。這些概括豐富了我們對好課堂的理解。

但我想根據我的課堂實踐,為“好課堂”的標準提供一個樸素的理解:所謂“好課堂”,就是“有趣”加“有效”。

有趣,就是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風,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下課後盼着第二天再聽這位老師的課。有效,就是教師完成了教學任務, 而學生們有成果——無論知識的,能力的,情感的,思想的,總之有收穫。

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如果只是有趣而沒有效,課堂就成了看小瀋陽,搞笑而已。但如果課堂沒趣,只追求所謂的有效,一味地灌輸,這樣的課學生不愛聽,也很難達到真正的有效。

如何才能達到“有趣”?方式可以有很多:語言的詼諧風趣,讓課堂妙趣橫生;將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繫,讓學生覺得學知識其實就是學生活;引導課堂討論甚至爭鳴,讓學生的思想碰撞;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這些都能讓學生感到課堂有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

如何才能達到“有效”?方法和途徑有很多很多,但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把教師“教”的過程變成學生“學”的過程,而所謂“學生‘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彼此互相講解知識的過程。因為最好的學習,就是給別人講,這是個常識。多年來我們把這個常識給忘記了,不停地給學生講,卻不讓學生講。於是,知識在我們教師頭腦裏記得越來越深刻,學生卻什麼都沒記住。而近年來不少學校的老師遵循了這個常識,並利用了這個常識,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停地給別人講,成績當然就提升了。“有效”當然不只是指成績提升,但這是一個最重要也最直觀的指標。

再説什麼是“好教育”?

順着“好課堂”的標準,我認為,所謂“好教育”,就是“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教育。

“有意義”,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説的:我們的責任、使命、理想,我們的教育目的,我們所要傳遞給學生的真善美品質,還有要培養的公民意識與創造精神,以及要點燃的思想火花和要拓寬的海洋般開闊的胸襟與視野……

“有意思”,是站在孩子們的角度説的:情趣,浪漫,好玩兒,妙趣橫生,其樂融融,心花怒放,歡呼雀躍,心靈激盪,淚流滿面——或是教室裏老師講的一個跌宕起伏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或是師生之間在田野上的追逐以及讓風箏在藍天寫詩……

我這當然是形象的説法,其實我要表達的觀點並不新鮮,無非就是“寓教於樂”。我這裏要強調的是,如果我們的教育只有“意義”,那教育便成了空洞乏味的説教;如果我們的教育只有“意思”,那教育便成了淺薄低俗的娛樂。而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教育,才是完整而完美的教育。

但今天提起這個話題,並非想“既要……又要……”地全面重視“意義”和“意思”。不,在任何一個時代,我們所強調的,總是我們所忽視的。比如,今天的教育主要是“意義”過度而“意思”不足。從總體上説,我們的教育還是説教比較多,而符合兒童心理的趣味不夠。所以,我今天要呼籲:請給教育多一些“意思”!

讓教育“有意思”,其實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讓教育的痕跡儘可能淡化:“在自然而然的氣氛中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是這種影響產生高度效果的條件之一。換句話説,學生不必在每個具體情況下知道教師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圖要隱蔽在友好和無拘無束的相互關係氣氛中。”

無數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已經證明,教育的意圖隱蔽得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不動聲色,不知不覺,了無痕跡,天衣無縫、潤物無聲,潛移默化……這些都是教育的藝術,也是教育的境界。

談堅持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

非洲草原上的毛尖草,是非洲大地上長的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稱。但它的生長過程卻十分怪異。在最初的半年裏,它幾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們甚至看不見它生長。在那段時間,草原上的任何一種野草,長得都要比它旺盛,沒有人能看出毛尖草是今後的“草地之王”。

但半年過後,在雨水到來之際,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瘋長,三五天的時間,它就會長到一米六至兩米的高度。大片的毛尖草就像一堵突然豎起的牆,讓人感到無比的震撼。

這一自然現象,曾引起許多人的好奇。科學家們來到非洲草地,專門研究尖毛草這一現象。研究表明,尖毛草其實一直在生長,但它不是長身體,而是在長根部。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裏,尖毛草的根部長的超過了28米,無聲的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一棵草,竟然有28米以上的根莖,這是多麼罕見的現象。當蓄積了足夠的營養和能量後,尖毛草便一發而不可收,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裏,長成了草地之王。

世上許多所謂奇蹟,很像是在一夜間爆發的,來的迅猛,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但如果追根溯源,你就會發現,無論是奇人,還是奇事,在奇蹟問世之前,背後都已經有了很深很深的根基,為此所付出的代價,早已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人無論做什麼,打好根基才是根本。世上本沒有魔法,刨開泥土,看那些超羣植物的根,你就會發現奇蹟的所在!

老老實實地下功夫,默默地去積攢能量,在不聲不響中養精蓄鋭,當你的根基遠遠超過別人時,奇蹟同樣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談團結

上兩天,我剛剛聽到一首歌,

眾人劃將行大船

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

眾人划槳開動大帆船

一棵小樹弱不禁風雨

百里森林並肩耐歲寒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

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同舟共濟海讓路

號子一喊,浪靠邊

百舸爭流,千帆進

波濤在後,岸在前

這首歌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學校要發展,作為學校的第一負責人,有再好的規劃,僅靠單槍匹馬,事事皆枉然,我們大家只有攜起手來,共同划動手中的槳,才能讓我們的船向着正確的方向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