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穎演講稿(通用3篇)

高中新穎演講稿 篇1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高中新穎演講稿(通用3篇)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愛國,我的責任!

我們都知道“天下興亡”的下一句,是“匹夫有責”,而中國台灣的一位校長,卻給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答案。

他説,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這一句話告訴我們,責任,不當推給匹夫;愛國,不應只是口號。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把愛國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並以這種強烈的責任感來履行這種義務。

很多人,特別是我們青少年,覺得愛國很遙遠,總認為它應該發生在建功立業時,應是一番驚天動地的行為,應是在抵禦敵寇戰死疆場的視死如歸,應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雄圖偉業……。但其實愛國並不遙遠,也並不抽象,身邊的小事就是他的具象化。

身為人子,當你為父母捧上一杯熱茶消解他們一天工作的辛勞;當你用有力的手掌緊緊握住父母的手帶他們穿過車流不息的馬路;當你退去年少無知的驕躁,用穩重的肩擔起家庭的希望時,你便成就了百善之首——孝,這便是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便是愛國。

身為學生,當你對迎面走來的老師微笑着説一聲“老師好“,當你學會聆聽老師的教誨開始反思自我的不足,當你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學習生活中,為理想而奮鬥時,你便承襲了“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便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付諸於實踐,這,亦是愛國。

身為社會一員,當你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當你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主動親近社會、接觸社會時,你便加深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強化了自己的公民意識,這,就是愛國。

……

正象高樓大廈是由一塊一塊的磚堆砌而成,離開了小事的積累,愛國主義也就成了一句空談。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對身邊的小事不屑一顧,只等着有朝一日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那麼,我們將一事無成。如果我們一邊悲歎世態炎涼,一邊又表現得圓滑世故,那世界是永遠改變不了的。

我們既然已經將“天下興亡”作為“我的責任”,就應該高瞻遠矚,認識到自己揹負着使中國擺脱落後、走向富強的歷史使命,並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地維護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這就是愛國!

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天下興亡,從“我”做起!

謝謝大家!

高中新穎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標題是《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報答父母》。

宋慶齡説:“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無一不是這樣。貝多芬的刻苦練琴,使《命運交響曲》聞名於世;曹雪芹的刻苦寫作,使《紅樓夢》成為經典;巴爾扎克的刻苦書寫,使《人間喜劇》成為文學遺產;愛迪生刻苦鑽研,使鎢絲成為光明的使者。由此可見,所有的成才都來源於刻苦學習,而刻苦學習的源泉在於堅定而遠大的志向,正如大文豪蘇軾所説“古之成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遠大的志向是明燈,讓我們在黑暗中依然能看見光明;遠大的志向是航標,指引着我們朝着既定的方向前進。擁有明確的目標,讓人更容易成才。

陳勝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豪情,才不願在田間當一輩子農夫;周恩來懷抱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最終成為一代偉人;少年毛澤東曾留下“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豪言壯語,才使得他發奮讀書,最終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讓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理想是人生成才的動力,讓我們馬不停蹄的向着既定的目標而奮鬥着,不知疲憊,直到實現。

有人會問,我們刻苦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聽老師的講課時;當我們坐在飯桌前吃着可口的飯菜時,我們可曾想到從嗷嗷待哺的嬰兒成為今天的青年,父母要付出多少血汗?我們是否想過有一天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回報他們,有首歌寫得好“是誰供兒女上學,是誰教兒女做人,是父母的辛勤操勞支撐起兒女温馨的家,父母是天,父母是地,父母是兒女永遠的恩人。”

同學們“三更燈火五更鳴,正是男兒讀書時。”讓我們努力學習,用學問把自己武裝起來,因為,給自己的禮物是學習,給父母的禮物是成才!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高中新穎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裏,英國聖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着這樣一段話: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侷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改變的,於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着最後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最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現在我在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適應環境。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託在改變環境上,這實在是徒勞無益。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一切環境。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