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通用18篇)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通用18篇)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爭當有志青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悠久的歲月,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藴;漫長的歷史,凝成了經久不蓑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練了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每當我們徜徉其中,感受國學的博大與精深,品味中華文化的優美時,我們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有岳飛的《滿江紅》,有曹操的《觀滄海》,還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瞧,那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看哪,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還有那亂世漂泊的李清照,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了遙遠的絕響!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青年教師,我肩負着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啟迪祖國未來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國學經典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來到教室,面對天真的孩子們,我帶着他們背一段三字經,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講一段歷史故事,讓自己和孩子們伴隨着清新的晨風在古書的海洋裏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讓國學經典拉近我們與古人的距離,啟迪我們的心靈,充實我們的思想。

老師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拂去歷史的塵埃,共同打開一本經典國學,用心去細細品味那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不陌生、高雅卻不脱俗的經典國學吧!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2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國學像一陣春風吹進我們的校園,吹進我們的課堂,吹進我們的心靈,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神州大地,國家傳承千年,何為國學?那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歷史長河中中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深沉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從中受益的精神財富,文化深沉。

《弟子規》教導我們人們生活的規範,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句雖短,意深刻。孔子關於學習和交友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三人行,必我有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一句意為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第二句告訴我們要勤奮努力學習,多向別人請教,第三句告訴我們要真誠對待朋友,這些話雖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義深刻,正所謂:“海納百川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雄偉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點滴。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國學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我慶幸洪小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刻感到濃濃傳統文化的薰陶,我明白學習國學經典,就是要以史為鑑,以古為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實現人生夢,實現中國夢!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我是12號參賽選手,我演講的題目是《誦讀經典,愛我中華》

朋友們,當你翻開經典的文學著作,指尖從一個個靈動的字符上掠過時;當你伴着幽幽的墨香,在書海中徜徉,追尋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精髓時,是否捕捉到那令人刻骨銘心的觸動呢?

翻開《詩經》,攀登這座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巔峯,是那樣的令人心馳神往。看吧,“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對心上人執著的思慕;翻開《離騷》,徜徉在這片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瀚海中,是那樣的令人驚心動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的精神;翻開唐詩宋詞,展現的是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的勃勃生命力。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高昂明朗;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雄渾壯闊。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豪邁豁達,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慷慨激昂。深藴的內涵,優雅的格調,細膩的筆觸,無不讓人感慨,感慨其精神,感慨其文采,感慨中華文化的瑰麗神奇。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時間如白駒過隙,不變的是中華幾千年沉積的文化底藴;更加不變的是我對經典美文的熱忱與享受,國學經典,能賦予我們精神的力量,汲取豐富的營養,更能讓我們從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和準則,《弟子規》,《論語》《老子》,無一不教人為人處事,感悟做人的道理,養成優秀的品質。如今的我,早已從一個徜徉在文

學殿堂中的青澀少年成長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經典,在學生和經典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已成為我的一份責任。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誦讀是多麼的重要。在誦讀中,中華民族的精神必將激勵學生們成長,學生們也必將從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中受益——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的胸懷;孔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準則;老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潔這一切,都將成為孩子們道德的根基。

最後,我想説的是:朋友們,讓我們誦讀經典吧,在誦讀中愛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誦讀中愛我們中華兒女的璀璨智慧。更愛我們中華民族堅毅剛強的風骨!一起來誦讀吧!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4

《國學經典》這部經典國學教育教材,內容介紹從春秋戰國諸子並起,然後是中國歷史上雖然朝代興替,世事滄桑,在這時間的長河中,這《國學經典》甄選中華文明精髓,給大家帶來國學教育中的最經典知識。

青春山大,古風流韻。傳統文化就像一陣春風,吹過這個青春而富有內涵的校園。一個有魅力的校園同樣需要充滿魅力的傳統文化的滋養。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大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一百年來一直在討論國學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討論?人們為什麼會這樣關注?當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落後了,人們認為是傳統文化作怪;當政治獨立、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開始文化反思;當經濟全球化開始、強勢文化藉着現代技術迅速傳播的時候,人們也出現了反思和尋根。百年來的討論説明了什麼呢?

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認為,所有的國學討論,歸根到底都是東西文化的交流,是在現代化的進程當中思考如何正確對待本國已有的文化傳統,如何建設具有本國、本民族特色的現代化國家。

我們發揚傳統精髓,發掘我校青年學生的青春活力,向山大“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進軍。當然,更重要的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為中華文化的復興略進綿薄之力,並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使國學隨青春飛揚!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春風中招展的豔幟為我們帶來的不僅是蓬勃的朝氣,更是新世代青年學子對祖國千年文明的敬重與對傳統精髓的承接。“苟日新,日日新”,踏着青春的步伐,呼吸朝露的清爽,讓我們共聚一堂,為我們的文化放歌!

縱橫五千年,琅琅晨讀聲。侃侃把古談,風清雲高淡。

身負天下志,晨興吟沐澤。執手問古今,無畏青年人!

我們是年輕的鬥士,是世代的弄潮兒,風尖浪口磨不掉我們的鬥志,起起伏伏摔不掉我們的勇氣。以史為鑑,以古為鏡,國學,今天我們誦讀,明天我們傳揚!在晨光中沐浴古典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偉人聖哲的教誨中提升個人素質。小至修身,大至治天下,在這裏既有經世致用又有達觀練達,既有平凡人的生活又有聖哲的狡黠思辨,讓你不由得陷入其中欲罷不能。

我們的進步代表和宣揚的文化卻是千年積澱的精髓,凝結着睿智的光芒。有生動活潑的生活場景,有慷慨激昂的政治觀點。在晨光熹微中漫步在古人的思維之中,你會發現原來這裏別有一番洞天:經世治國之道,至理名言正以一種俯瞰的態度讓你感悟到生命的意義。是放浪形骸之外,還是鬱結在冥想中?收穫一種感悟,收穫一種心態。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爭當有志青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悠久的歲月,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藴;漫長的歷史,凝成了經久不蓑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練了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每當我們徜徉其中,感受國學的博大與精深,品味中華文化的優美時,我們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有岳飛的《滿江紅》,有曹操的《觀滄海》,還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瞧,那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看哪,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還有那亂世漂泊的李清照,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了遙遠的絕響!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青年教師,我肩負着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啟迪祖國未來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國學經典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來到教室,面對天真的孩子們,我帶着他們背一段三字經,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講一段歷史故事,讓自己和孩子們伴隨着清新的晨風在古書的海洋裏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讓國學經典拉近我們與古人的距離,啟迪我們的心靈,充實我們的思想。

老師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拂去歷史的塵埃,共同打開一本國學經典,用心去細細品味那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不陌生、高雅卻不脱俗的國學經典吧!

謝謝大家!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

國學經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弟子規》《三字經》《史記》猶如一汪清泉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而這其中,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便是——《論語》。讓我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仁禮之風。 《論語》中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與之類似,《論語》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其實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隨着自己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當回過頭在看到以前的學過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為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中的僅兩句話,我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國學經典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如若我們一味讀書而不勤于思辨,就會被書本牽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見,學習的過程亦是味同嚼蠟,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張網捕風,一無所得。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想相結合的重要性。

《論語》不但詮釋了學習過程中温習與思想的重要性,還提醒我們要重禮儀。“不學禮,無以立。” 只有簡單的六個字,卻含義深刻。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不學禮,不懂義的人;只有言教,沒有身教的人,最終也無法以德服人,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被淘汰的。兩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這樣教書育人,而我們,作為全國文明衞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提高

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國小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復禮;躬行仁義,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於道,建中建極。兩千五百年的荏苒時光,沒有讓《論語》湮滅在汩汩的歲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時間的打磨而顯出璀璨之華。

朋友們,用仁愛之心,為自己尋覓一個擁有文明和諧之美的桃花源吧。願你播下精選的種子,收穫精美的花朵,閲讀經典之書,享受精緻生活。然後躺在清風送爽的綠色大地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屏障,聆聽那動人心絃的國學經典傳唱,它會讓你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仁愛的和諧社會。

讓經典的種子在我們的校園裏開出璀璨之花!

謝謝大家!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7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照進心靈的一縷陽光》。

走進我們惠廠國小,你抬頭看一看,就會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鐫刻着鎏金的大字,它們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讓我們惠小的校園變得熠熠生輝。“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這十五個字道出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如一縷縷陽光把我們稚嫩的童心照亮。

側耳聽一聽,你會聽到每班琅琅的誦讀國學經典的聲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讀《三字經》,讓我們學會了用榜樣的行為規範自己的舉手投足夠;“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讀《弟子規》,讓我們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孝”文化對人性深處的撞擊與激發;“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讀《增廣賢文》,讓我們學會了取捨得當,人格光亮。正如我們可敬的`朱校長在國學經典這套校本課程裏所寫的那樣:“國學經典讓我們熱愛春花秋月,熱愛人間喜悦,能喚醒我們生活中的優美與飛揚,享受人生中的快樂與柔軟!”這一席話,如一縷陽光讓我們孩童的心變得温暖無比。

升入五年級後我們每週都要誦讀《增廣賢文》,它就像我的良師益友,循循善誘;又如春雨點點,滋潤着我的心田,讓我沐浴在經典的芬芳中。“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恩”、“千經萬典,孝弟為先”讓我牢記要孝順自己的父母親。爸爸媽媽對我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為了讓我健康幸福地成長,他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我也要為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飯;要懂得感恩,記住他們的生日;要好好學習,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這些不都是《增廣賢文》帶給我的啟示嗎?它就像一縷陽光照亮了我的心靈。

記得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七點半,我們照例舉行升旗儀式。我看到藍藍的天空飄着幾朵雲,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着,我聽到了校領導説:“今天我們要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的頒獎儀式,請獲獎的同學上來領獎……”“我會獲獎嗎?那次誦讀,我背得應該是100分吧,為了能夠誦讀好,我一回家就拿出《增廣賢文》這本書,開始給媽媽讀,給弟弟讀。聽媽媽説,我晚上睡覺做夢時,還揹着”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簡直是走火入魔了。我好想聽到我的名字,心嘣嘣直跳,忐忑不安,終於唸到我們五年級的名單了,當我聽到”劉新萌“時,我懸着的心才放下了,我真是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着一朵幸福的雲。我高興地跑到升旗台前,從陳麗芳老師的手裏接過獎品,此時我的心裏像抹了蜜一樣甜,腦海裏想到了那句”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的名言,讀書確實讓我收穫了很多很多,而讀國學經典更是如一縷陽光一樣,成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燦若雲霞,輝耀千秋。願我們的校園從此書聲琅琅,翰墨飄香;願我們的同學從此文思泉湧,談吐高雅;願我們都以經典為伴,將國學精粹繼承和發揚光大,讓國學這一經典成為照亮我們每個人心靈的一縷陽光!

謝謝大家!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8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0xx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着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繫,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並爛熟於心中。儘管此時他還不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先記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時機再反芻一樣,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也在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醖釀發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如果在孩子在記憶、記憶力強的時候,不給他一些經典的東西儲存到腦子裏,沒有“厚積”,怎麼能“薄發”呢?怎麼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呢?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9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台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來説,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為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裏,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着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x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為底藴形成的。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於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裏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裏,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牀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羣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藴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後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仍陶冶着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悽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鑽,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豔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才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

馬致遠是我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秀的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且“不着一字,盡顯風流。”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10

青春山大,古風流韻。傳統文化就像一陣春風,吹過這個青春而富有內涵的校園。一個有魅力的校園同樣需要充滿魅力的傳統文化的滋養。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大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一百年來一直在討論國學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討論?人們為什麼會這樣關注?當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落後了,人們認為是傳統文化作怪;當政治獨立、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開始文化反思;當經濟全球化開始、強勢文化藉着現代技術迅速傳播的時候,人們也出現了反思和尋根。百年來的討論説明了什麼呢?

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認為,所有的國學討論,歸根到底都是東西文化的交流,是在現代化的進程當中思考如何正確對待本國已有的文化傳統,如何建設具有本國、本民族特色的現代化國家。

我們發揚傳統精髓,發掘我校青年學生的青春活力,向山大“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進軍。當然,更重要的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為中華文化的復興略進綿薄之力,並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使國學隨青春飛揚!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春風中招展的豔幟為我們帶來的不僅是蓬勃的朝氣,更是新世代青年學子對祖國千年文明的敬重與對傳統精髓的承接。“苟日新,日日新”,踏着青春的步伐,呼吸朝露的清爽,讓我們共聚一堂,為我們的文化放歌!

縱橫五千年,琅琅晨讀聲。侃侃把古談,風清雲高淡。

身負天下志,晨興吟沐澤。執手問古今,無畏青年人!

我們是年輕的鬥士,是世代的弄潮兒,風尖浪口磨不掉我們的鬥志,起起伏伏摔不掉我們的勇氣。以史為鑑,以古為鏡,國學,今天我們誦讀,明天我們傳揚!在晨光中沐浴古典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偉人聖哲的教誨中提升個人素質。小至修身,大至治天下,在這裏既有經世致用又有達觀練達,既有平凡人的生活又有聖哲的狡黠思辨,讓你不由得陷入其中欲罷不能。

我們的進步代表和宣揚的文化卻是千年積澱的精髓,凝結着睿智的光芒。有生動活潑的生活場景,有慷慨激昂的政治觀點。在晨光熹微中漫步在古人的思維之中,你會發現原來這裏別有一番洞天:經世治國之道,至理名言正以一種俯瞰的態度讓你感悟到生命的意義。是放浪形骸之外,還是鬱結在冥想中?收穫一種感悟,收穫一種心態。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11

所謂“國學”,即中國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學術與文化,它的內容涵蓋文學、醫學、音樂、戲劇、繪畫、書法等很多方面,藴藏着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血脈。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學習、傳承、發展國學經典?在教育實踐中,我校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一、國學經典進教材,物人交互使國學經典更顯生機

中國思想和文化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國人對國學經典的繼承和發揚。作為炎黃子孫,批判地繼承中國古文化,辯證地學習外來文化,兩者的有機結合,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使國學經典得到不斷豐富和延伸,從而使中華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縱觀中國小教材,內容無不滲透着國學經典的精髓。孔孟之道、國學精粹在每個學科中都不斷呈現。在學習的過程中,現實與歷史的`交匯,學生與國學的交融,讓國學經典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得以延伸和發揚而顯得生機勃勃。

二、經典誦讀進課堂,師生互動使國學經典流光溢彩

現階段的學校教育中,除了教材中滲透着國學經典外,我校積極探索“經典誦讀進課堂”。我們的做法是:

在經典誦讀內容上,採取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的分配原則,分學段進行古詩文的誦讀。低年級的以語文課本、唐詩、《三字經》為主,重點是誦讀,意在培養興趣和習慣;中高年級擴展到《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片段等,其中對《弟子規》的學習納入每學期考試考核的範疇,重點是理解,意在引導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經典誦讀方式上,創造“三條途徑”,即“聽”“抄”“賽”。聽,即聽廣播。學校開設有“校園之聲詩文小廣播”,其內容有詩文朗誦、賞析以及有關古詩文的趣聞軼事等。抄,讓學生做詩文卡、辦手抄報、制詩文集。賽,即按班級、年級、學校逐層舉辦誦詩會活動,全校師生參加。

在經典誦讀過程呈現上,力求靈活、多樣、有特色。我們通過“古詩角”“古詩配畫”“詩詞表演”、伴奏誦讀、改編詩文劇表演、書寫古詩文等形式,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學生在精彩的學習過程中,興趣更濃,參與度更高,創新意識更強,達到“拋磚引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三、國學思想進家庭,家校共營使國學經典發揚光大

通過“小手牽大手”“家校聯手”等方式,使學校與家庭因教育聯繫得更緊密。我們學習國學,我們誦讀經典,目的就是要讓國學思想得到繼承和發揚,能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影響社會形成健康的輿論、習俗。國學思想通過學生帶到家庭、帶到社區,我們欣慰地看到通過孩子,國學經典在影響家庭、影響社會。

家校聯手“國學思想進家庭”,我們的做法有:發放或推薦國學書籍資料、影視製品給學生;動員廣大學生家長陪孩子一起學國學、誦經典,探討國學倫理道德精神和哲學內涵;利用寒暑假舉辦“國學進家庭”主題實踐活動;舉辦親子誦讀活動等。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家長樂於利用國學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家長的言行舉止必然受到國學影響,國學思想警示家長,勸誡家長,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樣,國學的作用發揮到最佳境界。

國學經典傳承文明,接續未來,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盈優雅。學習國學經典,有利於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養,能促進學校、家庭的和諧,是培育優秀子女的法寶,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武器。在中國小大力開展國學經典誦讀,不但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是社會和諧、國家繁榮、民族復興的重要法寶。讓國學走進教材,走進課堂,走進家庭,讓國學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12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七年級五班學生謝正茂,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國學,品經典》。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養育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帶着一種神聖的朝拜,我翻開了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國學經典》這本書。正如本書作者説:“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的政治思想作用。”

讀了這本書之後,更讓我覺得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

李毓秀的《弟子規》,使我們生活的典範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他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規範一言一行,要虛心學習他人的優點,用寬容之心對待他人缺點。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向我們展示了三國鼎立時的戰亂紛爭,有着呼風喚雨和神機妙算奇異本領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剛正不阿的張飛;和漢代皇帝的後裔劉備守蜀國;還讓我們領略到一代梟雄曹操,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謂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代偉人毛澤東爺爺一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寫出了他所思所想,情感真摯、寓意深遠。毛爺爺的思想是當代的國學經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華,影響着我們,他將激勵着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講到這裏,不光是我,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心裏有個大問號,何為國學,何為經典?其實很簡單,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精髓嗎?

國學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引以為傲,他是我們中國人的國粹,我們應該一起傳承國學經典,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教育面向現代化,堅持科學發展觀,堅信中國夢,讓中國這條巨龍,永遠騰飛在世界的東方!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13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五年級的郭,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國學經典,揚民族文化》。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帶着一種神聖的朝拜,我翻開了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國學經典》這本書。正如本書作者説:“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影響較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作用”。讀了這本書之後,更讓我覺得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李毓秀的《弟子覎》,使我們生活的典範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覎範,他gap是·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言慎行,看見別人有了迚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對待,這時儒家的基礎,更是我們人行的基礎。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向我們展示了三國鼎立時的戰亂紛爭,有着呼風喚雨和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剛正不阿的張飛;和漢代皇帝的後裔劉備守蜀國;還讓我們領略到一代梟雄曹操,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謂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矣!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道出了毛澤東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進、哲理之精闢令人拍案叫絕,毛澤東思想是當代的國學經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華,將會影響流傳幾代、幾十代以致久進......

回想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心裏有個大問號,何為國學,何為經典?其實很簡單,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國學源進流長,千年沉澱已形成“經史子集”四部,可謂恢弘壯闊,蔚為大觀,國學不僅是中華文史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推動者。中華國運日漸昌隆。國學的價值正走向迴歸!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引以為傲,他是我們中國人的國粹,我們應該一起傳承國學經典,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讓中國這條巨龍,永進騰飛在世界的東方!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14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繫,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15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國學像一陣春風吹進我們的校園,吹進我們的課堂,吹進我們的心靈,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神州大地,國家傳承千年,何為國學?那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歷史長河中中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深沉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從中受益的.精神財富,文化深沉。

《弟子規》教導我們人們生活的規範,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句雖短,意深刻。孔子關於學習和交友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三人行,必我有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一句意為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第二句告訴我們要勤奮努力學習,多向別人請教,第三句告訴我們要真誠對待朋友,這些話雖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義深刻,正所謂:“海納百川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雄偉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點滴。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國學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我慶幸洪小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刻感到濃濃傳統文化的薰陶,我明白學習國學經典,就是要以史為鑑,以古為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實現人生夢,實現中國夢!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16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台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來説,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為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裏,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着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為底藴形成的。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 "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 " 而但忘了 "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

對於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17

尊敬的: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0xx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着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繫,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並爛熟於心中。儘管此時他還不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先記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時機再反芻一樣,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也在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醖釀發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如果在孩子在記憶、記憶力強的時候,不給他一些經典的東西儲存到腦子裏,沒有“厚積”,怎麼能“薄發”呢?怎麼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呢?《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謝謝大家!

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模板 篇1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叫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國學像一陣春風吹進我們的校園,吹進我們的課堂,吹進我們的心靈,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神州大地,國家傳承千年,何為國學?那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歷史長河中中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深沉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從中受益的精神財富,文化深沉。

《弟子規》教導我們人們生活的規範,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句雖短,意深刻。孔子關於學習和交友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三人行,必我有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一句意為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第二句告訴我們要勤奮努力學習,多向別人請教,第三句告訴我們要真誠對待朋友,這些話雖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義深刻,正所謂:“海納百川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雄偉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點滴。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國學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我慶幸洪小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刻感到濃濃傳統文化的薰陶,我明白學習國學經典,就是要以史為鑑,以古為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實現人生夢,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