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經典語句_趕緊來學習吧(精選3篇)

溝通的經典語句_趕緊來學習吧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溝通的經典語句_趕緊來學習吧(精選3篇)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和諧醫患關係,從溝通開始>>。

目前醫患關係比較緊張,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對全國270家醫院的調查結果顯示:三級甲等醫院每年平均發生醫療糾紛在30起左右,73.33%的醫院出現過病人及家屬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現象;59.63%的醫院發生過因病人對治療結果不滿意,糾集多人在醫院圍攻、威脅醫務人員的情況;76.67%的醫院出現過患者在診療結束後拒絕出院,且不交住院費用現象;61.48%的醫院發生過因病人去世,病人家屬在醫院擺設花圈、設置靈堂等現象。醫患關係從總體上看,是構建和諧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諧因素。醫患關係成因複雜,有醫療資源不足,羣眾“看病難”、“看病貴”,患者有意見;有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羣眾不滿意;也有更復雜的社會因素。醫療糾紛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問題,已經演變為一個社會問題。另據北京大學醫學部 對三家綜合醫院的醫療糾紛投訴 分析表明:80%的醫療糾紛與醫患溝通不到位有關,只有不到20%的案例與醫療技術有關;表現為72%的醫生在傾聽患者敍述23秒後就打斷患者説話,患者能不間斷的陳述説話的時間只有6秒鐘;忽視患者的心理感受,醫生只注重身體疾病。研究表明缺乏與患者溝通的醫生更容易成為被告。

可見,醫患之間的溝通不暢是導致雙方關係不和諧的關鍵因素,相互間缺乏尊重、理解和信任。良好的醫患溝通是實現“以病人為中心”,減輕病人心身痛苦,創造最佳心身狀態的需要;是促進醫患之間相互尊重、信任、理解與支持,提高診療效果的需要。良好的醫患溝通,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是主導方面,加強心靈與情感的溝通尤為重要。

醫務人員首先要具備精湛的醫療技術和規範的職業道德,這是建立和諧醫患關係的前提。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患者。再次,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技巧。因為患者求醫的過程比較艱難,患者承受着病痛帶來的精神折磨和巨大的經濟壓力,這時候他更需要醫護人員的理解和關懷,作為醫護人員,我們首當其衝,需要設身處地的為患者着想,如果我們能夠把患者當朋友,滿腔熱情,主動服務,在就診過程中能夠把病人所擔心的事情講清楚、説明白,那麼,病人還有什麼理由會不滿意呢?

就我現在在急診的工作來説,經常會遇到急性腹痛的病人,當病人抱着肚子,忍着劇痛説,“大夫,肚子快疼死了,趕快給點止痛藥吧!”,這個時候,我們都知道不能輕易給病人止痛藥,以免掩蓋了病情。但當病人拿到B超、拍片的檢查單時卻很不理解,甚至會懷疑或質問醫務人員。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要理解疼痛給患者帶來的急切與不安?耐心的向患者解釋 “您先不要着急,經過查體,您腹部的情況還不明確,現在給您止痛藥,可能會掩蓋某些病情,這樣會耽誤你的,您先趕緊做完檢查,我們就幫你處理!”也許這樣,病人的情緒就會穩定,就會理解且信任你。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相向六月寒。” 醫患之間的溝通應該是心靈的溝通和感情的溝通。如果醫務人員設身處地為患者着想,把病人擔心的事情講清楚、説明白,幫助患者選擇既保證醫療質量,又能夠減少費用支出的診療方法,患者必然會理解醫務人員。

換言之,假如我是病人,我需要什麼?我希望醫院有着條理清晰、方便快捷的就醫程序;我希望得到醫術精湛的醫務人員以一絲不苟的精神來為我診治;我更希望有一個暢順的醫患溝通渠道,能和醫務人員平等相處,當需要幫助的時候,不再茫然不知所措!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感情、傳遞信息的工具。在醫療實踐中,我們要避免説話生、冷、硬、頂;對不熟悉、不明確、不專業的問題不能主觀臆斷;不能不顧及患者的感受和情緒,不分時間、地點,有意無意間説出帶有刺激患者的話,使患者感受到不愉快或受到傷害,或在患者不理智、不冷靜時出言不遜,厲言回擊,以泄私憤等行為;這樣都可能為醫患矛盾和糾紛埋下伏筆。而我們要:尊重對方,做到禮貌、客氣、稱呼準確,必須使用“請”、“您”、“對不起”、“謝謝配合”等文明用語。語言力求在保證專業化,職業化的前提下通俗易懂。事關診斷、治療、手術、預後等醫療問題,説話留有餘地,要經得起推敲,還必須説明白,交代清楚。對患者交代病情要知道哪些話不能説,哪些話要婉轉地説,如有的患者到了病情晚期,已經沒有好的治療辦法,就不能跟患者説:“你這病上了北京也治不了,沒有好辦法!”以免引起患者的不滿及產生悲觀厭世的心理。如果手術前,醫生與患者溝通時只是説:“這個手術有風險,出了問題你自己要承擔風險,要不就別動手術。”這樣的溝通肯定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我們的醫務人員要耐心地開導患者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給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和不穩定情緒;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隱私,對晚期病人,能做到臨終關懷;始終顧及到患者的內心感受,使之產生親切感、信任感。

正如20xx年度感動中國獲獎人物王萬青在頒獎盛典上説:“醫患之間感情交流,互相信任,互相親切,很多問題可以解決,很多藥物不能解決的都可以解決。”他以藏鄉為故鄉,視牧民為親人,全心全意為牧民解除病痛,温暖了草原民族的心。

溝通,從心開始。 患者在就診期間特別渴望得到醫護人員温馨、體貼的關愛和幫助,我院在醫護人員中開展醫德醫風學習活動,要求醫護人員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中要能體現出愛心、耐心和細心。首先,作為醫務人員,要使病人真正放心,最主要的是醫務人員要有一顆愛心;如果能換位思考,體恤患者的病痛,同情患者的困難,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顧慮,努力讓患者獲得最佳的身心狀態,就能讓患者安心、放心的接受治療,解決很多藥物都不能解決的問題。一個對病人缺乏愛心的醫生,即使他醫術再高明,也會給病人帶來擔心和憂慮。其次,要有耐心,作為醫生,有時病人提出在你看來十分簡單的問題,也必須耐心地進行解答,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不具備醫學知識,作為病人或家屬懷着焦急的心情想對病情和治療措施探個究竟的時候,醫生不能當成雞毛蒜皮的小事 不予理睬或敷衍了事,在耐心的背後是愛心在支撐;另外,醫療工作是一個涉及到多個環節的複雜過程,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哪怕是一句不經意的言辭或動作失誤,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有效的情感溝通,能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消除醫患之間的情感障礙,贏得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尊重和認可,提高診療效果。

總之,醫患雙方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只有通過醫患之間的心靈與情感的溝通才能達到共同的目標。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只要我們善待患者,加強溝通,設身處地地為患者着想,為患者提供温馨、細心、愛心和耐心的服務,做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推動者,就會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我們相信,經過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我院必定會構建起更加“和諧”的醫患關係,把我院創建為一所“百姓放心”醫院。祝我院未來燦爛美好!

謝謝大家!

溝通的經典語句_趕緊來學習吧 篇2

一、關於學習資源使用

當今網上教學資源很多,從國家到省、市,還有個人,都有豐富的資源。那麼,是以這些教學資源替代自己的教學,還是把他們作為自己教學的組成部分,還或者棄之不用、另起爐灶,很顯然,這些資源如何使用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大多數教師採取的是“雙師模式”,既播放教學視頻,也有自己的直播教學。在此特殊期間,把它們當作教學資源來使用也無可非議,但要學會取捨。省教育廳文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小校網上教學工作的補充通知》中也提出,“依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合理利用國家和省市提供的網絡教學資源及電視教學資源, 靈活確定學習時間,防止以居家學習完全代替學校課堂教學。”換個角度思考,倘若我們把這些教學資源變成學生的學習資源呢?這些資源多是可回放的,使用靈活,若錯峯使用,有些資源也可以讓學生課前看。當然,教師要提前甄別和選擇資源,還要設置關鍵問題讓學生思考乃至形成文字。當然,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也可提供給學生或讓學生自己去搜集。

值得提醒的是,讓學生關注時事,不僅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需要,更是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的需要。《補充通知》中也提到,“要組織學生認真學習防疫阻擊戰中湧現的先進事蹟,弘揚社會美德, 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此次疫情防控作為社會熱點,期末考試自然會涉及(温州二中吳積興老師命制的會考語文試卷可以看看),與其考前突擊不如現在讓學生關注。另外,家國情懷的培養我們語文學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語文老師也責無旁貸!“家國情懷”不是個概念不是個口號,是要“厚植”在每個中學生靈魂深處的東西。此次疫情防控中出現的真善美和假惡醜,要讓學生去切身感動、去審慎思考,在感受時代脈搏中真正成長起來。社會生活是一本很厚的課本,老師要帶領學生去讀懂它。

二、學生學習效果評估

線上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估主要有兩個方面:課堂聽講和課後作業。在“一對多”的居家網絡學習環境下,提問互動的可操作性都比較差,提升學生居家學習的效果,則需要依靠教師的有序組織、課堂講解的精彩度以及老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等途徑來實現,而這些都指向的是學習自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如有的老師就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筆記並上傳檢查,也是一種督促方法;有的學校很重視與家長的聯繫,把居家網絡學習的要求、建議等發給家長,邀請家長參與學生學習的監督,形成家校合力,也不失為一種管理策略。

課後作業的批改與反饋,雖然網絡有便捷之處,但依靠傳統的作業批改方式依然效率不高。所以,作業的多樣性、個性化、層次性都需要老師去思考,傳統的千篇一律的作業是否有很好的效果。語文學科本就是一門強調語言實踐活動的學科,多設計一些學生運用所學語文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作業,效果可能會更好些。另外,可以利用居家學習的便利來佈置作業,如有的老師就注重拓展練習和增加課外的積累,這對於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當是有益的。當然,還要精選精練,教師精選作業練習,不增加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

三、關於線上教研效果

線上教研依然離不開有序的組織和策劃,除了定時間、定主題、定主講人等常規要求外,還需加強教研流程的設計。如有的學校就要求個人備、集體備、個人反思的流程,來確保網上教研的效果。微信羣教研便於討論交流,所以,可以提前佈置教研主題和內容,讓老師形成文字並且曬出來,教研時再各抒己見、思維碰撞;或以問題、任務來驅動大家思考交流,頭腦風暴,形成共識。當然,網上教研不同於常規教研,不講究形式主義,要注重實效。不必追求教研時間的宂長,時間可長可短,旨在解決問題;教研的次數也不必固化,可以更靈活地組織,某一課上完也進行可研討,某一類問題也可專題研討。

鼓勵共同體內部各學校互相交流,互通有無,鼓勵自主組織期中聯考的學校溝通交流、統一進度,鼓勵就近區域的學校集體研討、互幫互助。總之,空間距離或許很遠,但在線上距離就不是問題;大家遇到的問題都是類似的,但每個人思考和解決問題卻不盡相同。

四、關於古詩文的教學

本學期高一高二都涉及古詩文教學,而從上學期的高一高二期末考試情況來看,有兩大突出問題:一是課內部分學生掌握得不好,二是古詩文得分率不高。比如,高一的古詩文閲讀得分率47%,其中文化常識題(關於天干地支)33%、內容概括題(《蘭亭集序》與《金谷詩序》比較閲讀)41%、句子翻譯題(第1題為課內句子)39%、古詩鑑賞題(與《短歌行》比較閲讀)54%以及背默題48%;高二的古詩文閲讀得分率不足49%,其中其中文化常識題(關於就第)40%、內容概括題(關於“闕朝會禮”的理解)41%、句子翻譯題(第1題55%第二題40%)48%、古詩鑑賞題(賞析詩句寫法的精妙)28%以及背默題53%。可見,學生古詩文學得並不好,而這很多內容和方法都是課內教授的,其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這充分説明,我們的日常古詩文教學是存在很大問題的,需要我們去認真反思,從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入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古詩文教學的癥結何在?時間、精力與效果為何不成正比?不理解的講授和記憶是不是很常見?學生自主理解和思考的時間有多少?是否嘗試從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方面去改進?特選出兩篇關於古詩和文言文教學的論文(《古典詩詞意藴豐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專題學習設計》和《文“言”教學五環節》),供大家切磋學習,希望能觸發大家的思考並進行教學改進。

以上是我的幾點不成熟思考,不當之處請多指正!

溝通的經典語句_趕緊來學習吧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叫某某某,是我校二年級某班的一名學生。今天能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快樂,我感到非常高興。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

在日常生活中,我能從許多事物中體會到各種樂趣。例如:畫畫、唱歌、跳舞。在寬敞的操場上與同學們追逐嬉鬧;假期裏與爸爸媽媽外出旅遊,體味各地民族風情。這些既能讓我心情舒暢,又能強健我的體魄。然而,最最讓我天天樂此不彼的一件事,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對,那就是——讀書。

我從小受到爸媽的影響,愛看書、讀書。記得幼兒時,媽媽經常在我面前捧着一些方方正正,色彩豔麗的東西。只要媽媽一捧着它,我就可以聽到許多悦耳動聽的兒歌和故事。那時我就想這東西可真神奇,真有趣。再長大些時,我知道了那是書,也知道了書能讓我汲取許多我所需要的各種知識。裏面有許多動人的故事,有神奇大自然的奧祕,有生活中的繽紛趣事,有幽默、笑話、腦筋急轉彎等等。還可以從中學到如何與同學們和睦相處,如何做人的道理。

每當我得到一本新書時,我會抱着新書愛不釋手,然後看得忘乎所以。吃飯了,媽媽喊了七、八遍,我都充耳不聞,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書,結果可想而知,頭上一定會留下爸爸的“小錘子”。但我仍然樂於在書的海洋裏自由的暢遊。每天睡覺前,我總習慣看一會兒書,不看就睡不着。可爸媽老催我快點睡覺。於是我就躲到被子裏,拿着一個小電筒偷偷看,常常也因此被“河東獅吼”一番,屁股也得為此留下些記號。我知道,那都是爸媽為我好,怕我把眼睛看壞了。可書的魅力不知為何就是那麼大,讓我總是“明知故犯”。

因為我喜歡讀書,媽媽每外出一次總會給我帶回來許多書。有《十萬個為什麼》、《環遊世界八十天》、《昆蟲記》、《中國神話故事》、《中國小生百科知識大全》......等等。從這些書籍裏我學到了許多課外知識。有時我知道的爸媽都不一定知道,這時我可就成為“小老師”了,我感到真自豪。

因為我喜歡讀書,所以學習新知識時會覺得輕鬆些,成績在班裏也一直保持前幾名。老師愛我,同學們喜歡我。我知道這都是讀書帶給我的幸福與快樂。很多同學都害怕寫作文,可我不怕,而且時常會主動寫些自己的感想或趣事。前不久,我寫了一篇題為《我的暑假一樂事》,經過媽媽指導修改後投到網上,並且獲得了發表,我都為此興奮了好幾天。媽媽誇我很棒,看到媽媽臉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我好開心,好快樂呀。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愛上讀書吧。當有一天你愛上它時,你也會像我一樣體會到它所帶給你的快樂與幸福。

讀書,將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