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朗誦

走進故事世界,讓我們感受寓言故事藴含的真理。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寓言故事篇一:松鼠和松雞

見松鼠忙忙碌碌地採集核桃、鬆籽、蘑菇,松雞忍不住説道:“朋友,你爸爸、媽媽留給你那麼多好吃的,你還費這麼大的勁,瞎忙乎啥?”

“父母留下的,總有一天會吃完。”松鼠説,“我還得靠自己貯備食糧,不敢有半點兒偷懶。”

松雞“格格”發笑,笑松鼠有福不會享,説自己的生活過得瀟灑又自在。松雞在吃食方面從來都是挑挑揀揀的,非常講究,再好的果子,它也是這兒叮幾口,那裏啄幾下,就丟在一邊不再理會;許多果實被它糟蹋了。松雞不但不心疼,還得意地宣稱:“這是我的福分;松鼠那窮命,甭想沾邊兒。”

不久,下了幾場暴雨,樹林裏的野果被沖洗一空,很難尋到充飢的食物。

這天黃昏,松鼠冒雨採蘑菇歸來,見自己樹洞貯藏室外,吊着一隻鳥兒。趕近一瞧,竟是松雞!

原來,松雞肚餓難捱,趁松鼠不在家,便把腦袋伸進洞裏偷吃,一時啄得太猛,嘴裏叼的食物太多,吞不下喉嚨,頭又抽不出來,便活活卡死在小洞口了。

寓言故事篇二:施家和孟家

魯國有一户姓施的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愛學儒家的仁義之術,小兒子愛學軍事。大兒子用他所學的儒家仁義思想去遊説齊王,得到齊王的賞識,聘請他為太子的老師。二兒子到楚國去,用他所學的法家軍事思想遊説楚王,在向楚王講述自己的思想、觀點時講道理、舉例子,有條有理,楚王聽了很高興,覺得他是個軍事人才,就封他為楚國的軍事長官。這樣,兄弟兩人一個在齊國任職,一個在楚國作官,他們賺的錢多,使家裏很快富裕了起來。兄弟兩人都有顯赫的爵位,讓他們家的親戚朋友也感覺到非常榮耀。

施家鄰居中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家庭情況與施家以前相仿:家境並不富裕,也是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與施家大兒子一樣,好學儒家仁義之術;二兒子也是愛學兵法之術;兩家的兒子還曾經在一道討論學問,研究兵法。孟家為貧窮所困擾,生活很艱難。孟家看到施家這兩年很快富裕起來,門口的馬呀、車呀經常有來的,來的人員中有當兵的,也有當官的,真夠榮耀,很有點羨慕施家。由於這兩家一直都很友好,孟家就向施家請教如何讓兒子取得官職的方法。施家的兩個兒子就把自己怎樣去齊國,怎樣向齊王遊説及如何到楚國,又如何對楚王遊説和當官的經過如實地告訴了他們。

孟家兩個兒子聽到後,覺得這是個門路,於是大兒子準備到秦國去,二兒子準備到衞國去。

孟家大兒子到秦國去後用儒家學説遊説秦王。他向秦王講得頭頭是道,真是口若懸河,口才不錯。秦王説:“當前啦,各國諸侯都要靠實力進行鬥爭,要使國家富強的,無非是兵力、糧食。如果光靠仁義治理國家,就只有死路一條。”秦王心想:這個人固然有才能,他要我用仁義之術治國就是想要我國不練兵打仗,不積糧食不富裕,這能行嗎?於是,命令軍士對他施行了最殘酷的宮刑,然後又將他趕出了秦國。孟家的二兒子到了衞國以後,用主張發展軍事的學説遊説衞王。他為了能讓衞王採納他的意見,能在衞國授爵當官,向衞王進言時有條不紊他講述自己用兵的道理。衞王聽後説:“我們衞國是弱小國家,又夾在大國之問。對於比我們強的大國,我們的政策是要恭敬地侍奉他;對於同我們一樣或比我們還要弱的小國,我們的方針是要好好地安撫他們,只有這樣才是我們求得安全的好方法。你提的軍事治國固然不錯,但如果我依靠兵力和權謀,周圍的大國就會聯手攻打我國,我們的國家很快就要滅亡。假若我好生生地放你回去,你必定會到別國去宣傳你的主張,別的國家發展了軍事力量再對外擴張起來,會對我國造成很大的威脅。”衞王感到這個人既放不得,又留不得,於是派人砍斷了他的雙腳,然後把他押送問魯國。

孟家的兩個兒子回到家裏,已是殘廢人了,全家人感到又悲又恨,他家父子三人找到姓施的人家裏,悲痛地拍着胸脯責備施家。施家的人回答説:“不論辦什麼事,凡是適應時勢的就會成功、昌盛,違背時勢的就會失敗、滅亡。你們學的東西與我們相同,但是取得的效果卻完全不同,為什麼呢?這是由於你們選擇的對象不同,同時又違背了時勢啊。我們的做法和行為又有什麼錯誤呢?”

這篇故事告訴人們:不論辦任何事情,都必須考慮條件是否適合,對象選擇得是否正確,要適應形勢。對別人的經驗不能死搬硬套,不然的話,必定會把事情辦糟。

寓言故事篇三:苛政猛於虎

春秋時期,朝廷政令殘酷,苛捐雜税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極其貧困,有些人沒有辦法,只好舉家逃離,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澤去住,那裏雖同樣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遠”,官府管不着,興許還能活下來。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腳下,一家三代從早到晚,四處勞碌奔波,總算能勉強生活下來。

這泰山周圍,經常有野獸出沒,這家人總是提心吊膽。一天,這家裏的爺爺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沒有回來了。這家人十分悲傷,可是又無可奈何。過了一年,這家裏的父親上山採藥,又一次命喪虎口。這家人的命運真是悲慘,剩下兒子和母親相依為命。母子倆商量着是不是搬個地方呢?可是思來想去,實在是走投無路,天下烏鴉一般黑,沒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樣沒有活路,這裏雖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還能僥倖活下來。於是母子倆依舊只有在這裏艱難度日。

又過了一年,兒子進山打獵,又被老虎吃掉,剩下這個母親一天到晚坐在墳墓邊痛哭。

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經過泰山腳下,看到正在墳墓邊痛哭的這個母親,哭聲是那樣的悽慘。孔子在車上坐不住了,他關切地站起來,讓學生子路上前去打聽,他在一旁仔細傾聽。

子路問:“聽您哭得這樣的悲傷,您一定有十分傷心的事,能説給我們聽聽嗎?”

這個母親邊哭邊回答説:“我們是從別處逃到這裏來的,住在這裏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裏,如今,我兒子又被老虎吃了,還有什麼比這更痛心的事呢?”説完又大哭起來。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問道:“那你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

這個母親忍住哭聲説:“我們無路可走啊。這裏雖有老虎,可是沒有殘暴的政令呀,這裏有很多人家都和我們一樣是躲避暴政才來的。”

孔子聽後,十分感慨。他對弟子們説:“學生們,你們可要記住:殘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兇猛啊!”

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與壓迫,使窮苦人走投無路,他們寧可生活在猛虎威脅的環境中,也不願生活在暴政的統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