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自強的個人演講稿(精選7篇)

班級自強的個人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班級自強的個人演講稿(精選7篇)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青少年要自立》。

今天看到這樣一個電視廣告:一個活潑的木偶在操作者的幫助下,表演得非常精彩。突然,一把剪刀把操縱者手中的木偶全部剪下,活潑可愛的木偶癱倒在地,再也站不起來了。看了這個廣告,突然意識到,這不就是真實社會的一個反映嗎?巨大的剪刀代表社會現實,操縱者和聯繫代表學校和家庭給我們的“優越”條件,活潑的木偶代表我們這一代中學生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個故事:有一隻美麗的鸚鵡,在主人多年的精心餵養下長大,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有一天,它在秋天被放回山林,但它只在自己的世界裏生活了幾天就死了。這是為什麼?人們疑惑地解剖他的身體,發現他的胃是空的,胃裏沒有食物。為什麼他在主人的呵護下長大,卻帶着許多秋果慘死在樹林裏?

原因很簡單。這些年來,它過着寄生的生活。久而久之,它就失去了捕獵的能力,也就是生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長期生活在優越的條件下,我們會失去鬥志和自立的能力。

如果把木偶和鸚鵡的悲劇強加在他們身上,情有可原,那麼有思想的人最後這樣不是更可悲嗎?

有一個同學,開學第一天媽媽給他帶了兩個雞蛋,但是到了晚上,他把雞蛋原封不動的帶回來了。他的理由很可笑:“雞蛋不縫怎麼剝?”這是未來肩負祖國重任的一代人嗎?他們有這樣的能力嗎?

有很多很多慘痛的教訓。現在我們的“小皇帝”“小公主”大部分還是被父母照顧着,怕嘴化,怕手斷。我們已經失去了自立的能力,一個個變成或者正在變成“木偶”、“鸚鵡”。在這裏,我要大聲呼喊,親愛的爸爸、媽媽、老師,請鬆開你們的手,打開金色的鳥籠,還我們強健的翅膀。讓我們在藍天上飛翔,與風浪搏鬥,那是我們健康成長的土壤!同時,我也想奉勸親愛的同齡人,儘快掙脱綁在腰上的繩子,衝出舒適的牢籠,用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大腦,為祖國創造美好的明天。

“年輕就是強大,國家就是強大”,讓我們以自力更生、氣宇軒昂的姿態迎接21世紀的挑戰!

班級自強的個人演講稿 篇2

親愛的劉:

您好!

聽説你因為兒子小劉玩智能手機上癮近視,給全校捐了40萬。我對你做這件事的方式感到驚訝。我很驚訝父愛能有這麼強大的力量推動你做決定;我想知道你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表達你父親的愛。長此以往,你會讓人類倒退。

科學技術帶來人類進步,這是科學技術的事實。隨着科技的進步,人類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只有隨着科技的進步,國家才會變得強大和繁榮。

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未來的願望就像沙灘上的沙粒,無數卻堅不可摧。願望一旦實現,任何困難都無法改變。然而現實的屏障就像海浪一樣,無情地衝擊着沙粒,賦予它們頑強的毅力。科技的發展就像催化劑,讓這種美好的願望從幻想變成了現實。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保障,科學技術滿足了人們的享受慾望。

所以,我不同意你捐贈傳統手機,但我被你偉大的父愛深深打動了。

父親對孩子的愛是一種獨特的愛,但父親的愛並不意味着以強大的方式得到它。我認為只有真心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健康,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多和孩子聊天,讓孩子不要玩智能手機遊戲,帶孩子出去玩,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是捐40萬元捐手機來表達對孩子的愛。

再者,用傳統手機代替智能手機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憤慨。父愛是好事,但不代表阻止學生帶智能手機上學。學生不把手機帶到學校玩遊戲。許多學生旨在與父母保持聯繫。很多學生住在校園裏,有智能手機帶來的便利。他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觀看相關的新聞廣播,及時瞭解當前的政治熱點,在線獲取信息,豐富自己的生活,拓展自己的視野。

另外,如果給傳統手機捐40萬,也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也許他不會明白你在做什麼,也許認識他的人會用驚訝的眼神看着他,説些不負責任的話。也許老師會把你的孩子當成其他學生的榜樣,讓你的孩子與其他學生疏遠,不能有真誠的友誼。

所以,在我看來,你不應該為了自己孩子的近視把40萬捐給傳統手機。父母對你的近視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父母應該立即想出如何更好地管理孩子,比如沒收孩子的手機,告訴他們保護眼睛,讓他們適當休息。

最後,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展望更美好的未來,而不是停止自己的發展,為人民謀福利,發展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班級自強的個人演講稿 篇3

尊敬各位的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蘇__,是體育人文社科系新聞採編與製作的學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勵志自強感恩誠信——讓花盛開不敗。

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是一個學着長大的過程,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失敗、快樂、憂傷,或深或淺都記錄着我們成長的深度。面對這些我們更多的是,要感恩誠信更要勵志。感謝那些讓我們成功或者失敗的事情,感謝那些讓你快樂過,憂傷過的人們,因為感恩,我們才會有温暖的親情因為誠信,我們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勵志,我們才會要奮鬥的精神,頑強的意志,才會有我們自己的“中國夢”。

感恩陪我同行總有許多關懷讓我無法釋懷,總有許多感動讓我無語言表,總有許多往事讓我用感恩回報感恩。一顆感恩的心,讓我能感受、感知一切事物、思想、人羣和生命。感恩,不需要豪言壯語,重要的是在於行動。當我們跌倒時,有人扶我們一把,有人幫我們一把,當我們在網上的呼籲被人閲讀、被人評論的時候,我們要感謝讀者,讓我們有了一種成就感。韓國前總統李明博説過:“我捐款不是給那些貧窮中需要解決柴米油鹽的人,而是貧窮生活中活得有希望、有決心擺脱困境、有力量的人!”現在國家對於教育的投入非常大,當你在學校獲得各項獎助學金時,你是否想過感恩?我們現在是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學業,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多學技能,積極參加社會實

踐活動,在實際行動中不斷的鍛鍊自己。我們不能拿着國家的獎助學金不思進取,讓生活消磨了我們的意志與激情,更不能僅僅依靠國家的獎助學金去生存。國家的獎助學金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跳板,讓我們可以藉此跳得更高。在我們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也就接受了他們的認可,對此,我們要心存感恩,感恩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感恩父母,因為他們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温暖的家和一個心靈的寄所;感恩社會,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和諧穩定的生存環境;感恩老師,因為他們教會了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感恩朋友,因為他們讓我們不再感到孤獨與無助。或許我們現在沒有能力去為他們做些什麼,只要我們對得起自己,不讓自己的意志消沉,這就是對幫助過我們的人的最好的感恩了。這樣我們才會為了自己的中國夢去努力奮鬥,社會的感恩之花也會盛開不敗。

班級自強的個人演講稿 篇4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青春當自強》。青春的經歷,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我們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去面對絢爛多彩的青春。

青春,如詩般婉轉悠揚。青春,如花般絢麗綻放。青春,如樂般旋律優美。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人的青春拼搏自強,有些人的青春頹廢自棄。但我想,青春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當下,創造不平凡的青春。

在我們這個年紀,每個孩子心中都會有煩惱,有這樣一類人,成長中的挫折成為了路上的墊腳石。挫折在他們眼中,是有價值的,是促進步的。但在另一類孩子心裏,挫折就像遊戲中的大boss,怎麼也不能通關。但他們沒有堅持,沒有自強面對。因此,便摔得鼻青臉腫,怎麼也爬不起來了。

我想,青春是要有自強的精神。日本花樣滑冰運動員羽生結弦,在奧運會上獲得冠冕,成為六十六年來第一個蟬聯冬奧會的花滑運動員,年僅24歲的他為何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答案是努力加自強。在少年時,羽生結弦被查出患有哮喘,這意味着,他在滑冰與運動方面有很大弱勢。體力也不如他人。但他沒有因此而放棄滑冰,反之是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為追夢付出巨大努力,支撐他的是自強。終於,也在眾多人之中脱穎而出,走到了大家的視線內。正如他的名字“結弦”。他有着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堅強勇敢的意志力。在未來的路途上,他會創造更多驚喜。

青春,不僅僅要自強,還要接納自己,面對自己。像動畫《瑪麗》中有一句台詞“我們要面對自己,也要面對不一樣的自己,要像鏡子般看清自己。”是的,面對自己,我們要一分為二,既接納自己的優點,也要正視不足,並以樂觀向上的態度去面對它,改正它。這樣,我們的青春才會更加絢麗豐富。

青春當自強,不僅要以自強的姿態去迎接挑戰與挫折,還要接納自己,正視自己。

願我們的青春如花般絢爛多彩,如星子般璀璨奪目。願我們,擁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青春。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班級自強的個人演講稿 篇5

“雜”這個詞,往往與“純”對應,地位一向被忽視,誠如搞“純文學”的見着“通俗小説家”,往往是昂着頭走路;搞“純藝術”的見着拍商業片的,更是把“藝術”兩字大談特談,當然,“藝”是自己追求的,“術”是屬於搞商業片的,不是別的,只不過賺錢有“術”罷了,殊不知,正是這些追求“雜”的人引領時代開拓了一個又一個新紀元。

“雜”就是對各方面知識的孜孜以求,希望在各領域有所建樹。希羅多得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便是踏過千山萬水,收集各方史料,編纂而成,既有帝王將相,名吏異士,也不排除饕餮之輩,覬覦之徒。正是他們兼容幷蓄,才誕生了中西方史學雙璧。蘇軾博才廣識,詩、書、畫無一不精,如果專擅一長,對另外兩門學問來説,都將是一大損失。正是對“雜”的不懈追求,中國的藝術寶庫中才又多出了許多瑰寶。

取彼之長以自強,“雜”學正是鼓勵人們追求多層次、多方面的先進成果,來完善和改造自身,學習別人今天的成果,是為了自己明天的輝煌。美利堅民族融匯多文明的先進元素,所以才會崛起;楊振寧既是著名數學家,文章也很拿手,兩者互相促進,既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又加強了文字表達能力。“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不是我們拒絕外界先進事物的藉口,只有吸收多文明的新技術、新思潮,才能讓“中華牌”更加出色,創造出的新元素,一定會比虹更絢麗,比酒更甘醇。

“雜”學決不是膚淺的摹仿,而是深層次的追求超越。沒有滴水涓涓,哪來飛瀑千丈!沒有細沙碎石,哪來萬仞秀峯!打好基礎,博採眾長,吸收他民族先進元素,絕非只是學習西方現有文明,更非追求“黃頭髮”、“藍眼睛”的表面風光。

學得雜了,不免引來糟粕、廢料,對此,我們更應嚴肅對待,中華明天需要輝煌,而非沉湎於聲色犬馬,陶醉於花紅酒綠。花蔻待發,雛鷹試翼,我們更應持身正,慎輕狂,免得讓“雜學”中的垃圾毀了大好前途。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積累,社會中一分一分的耕耘實踐,又何嘗不是“雜學”的一種途徑,不限於書本,學習處世,學習為人,學習各種實踐能力,是“雜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雜學”並非意味着拋棄本民族原有的精粹,民樂、民歌、民族服飾,是值得我們珍惜的,學習外來文明,是為了完善自我。正因為是中國人,才會為了祖國的昌盛、社會的繁榮,去學習,去奮鬥,這是“雜學”的根本目的。

“雜學”好比煉劍,把收集到的各種精美材質放入熔爐裏煉一煉,鍛造一把有中國特色的“中華劍”,去開拓祖國的明天―――我們的未來。

班級自強的個人演講稿 篇6

山是一道坎,它高,它威嚴,它綿延着一股凌人之氣,阻擋着人們的腳步。然而再巍峨的山也能被征服,我不禁問:世上還會有跨不過的坎嗎?有個聲音告訴我:別忘了,你心中橫亙着的才是永恆的阻礙!呵,是啊,我們不就時常在心裏那道坎前退縮嗎?

這叫人想起凱文卡特和它那張獲得普利策獎的照片:一位蘇丹女孩在前往救濟站的路上被禿鷹襲擊着,她無力反抗,眼裏飽含淚水與恐懼。卡特用這照片紀錄了非洲大地的蒼涼悲情,卻被更多人指責缺乏道義與人生。其實他在按下快門後馬上擲出了石子將女孩抱進救濟站,然而眾人的尖鋭還是將這位攝影師的心刺傷了。“生命的痛苦遠比快樂更讓人難以承受”,這是他留給世界的最後自白之一。

一顆明星的隕落猶如落水的石子般不再奪目,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這雙善於捕捉世間之真、人性之美的眼睛,竟是卡特給自己壘起的一道坎!惋惜之餘,是否還應喚起那心靈的堅強與無畏呢?倘若總是在流言裏逃進陰影,這道心坎將永遠成為負擔。所以勇敢的人,你必須握緊拳頭跨過去!

這道坎,無形,這道坎,攔住了太多人。當柳三變忘情於戲樓霓虹青衫紅袖間,當王國維頂着前清遺老的舊帽對想象中的王朝難以釋懷時,他們的光芒淡了,他們的精氣散了。柳永終究只吟那兒女情長的歌,王國維終究只屬於皇城那一泓湖水。

心坎,竟如此難以跨過。但是,我們必須跨過!誰説面對心理的煎熬我們從未獲勝?

猶記得黃永玉先生説過,文革下放時,他與表叔沈從文擦肩而過。正是在那條鄉間小道上,從文先生説了三個字“要從容”。我感動了,為那平淡的三個字裏傳出的力道。仍是那段艱苦卓絕的時期,童第周被從中科院系主任的位置上拉下馬,他被批鬥,被叫去掃了整整五年廁所。然而這位瘦小的知識分子沒有驚慌失措亂了方寸。他每天堅持在八點前完成工作,因為這是表示他“對八點後工作時間的尊敬”。

這些人,也是平凡的人,他們也曾面臨世間最難熬最殘酷的一道坎,但他們挺過來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必須跨過這道坎!

心裏的坎,捉摸不定,可以叫人在平靜中懷有深深的絕望,然而跨過去了,我們就都是勝者,所以我記住了,必須跨過這道坎,才能迎來人生的另一頁精彩篇章!

班級自強的個人演講稿 篇7

“名山大川,小橋流水,可悦人目;蟬吟蟲唱,風聲雨聲,可愉人耳;濤走雲散,潮湧星移,可啟人思;珍器古玩,詩文書畫,可怡人情。”這斑斕絢麗的事物,給了我們最直觀的認知。

高山流水,天涯毗鄰,給了我們知己的感動;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給了我們愛人的感動;閤家歡樂,天倫之樂,給了我們家的温馨。這何嘗不是感情的體會?

英國當代詩人西格里夫曾寫過一行不朽的絕唱“我心裏有猛虎在細嗅薔薇。”這説明人擁有兩面性:感性和理性。感情親疏是感性的,對事物的認知是理性的。從歷史的源頭漫步到現代,我們人類便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演繹着動人的人生哲學。

我們往往因過分親近或疏遠某個人,而使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蒙上了一層稠密的感性雲霧。子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事物的認知,因個體差異而不同,這是必然的,但如果因此而悖駁事物價值的唯一性,這是荒謬的。楚國國君不就是因為聽取愛妃讒言而使屈原因直諫而放逐嗎?夫差因此而喪國。歷史中有太多太多這樣的昏君,有太多太多這樣的歷史鬧劇。

當然,也有看穿迷霧而感悟覺醒的人。鄒忌説:“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人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他運用這瑣事中的感悟,成功地説服了齊王廣開言路。

其實,對事物的感知也需要感情的柔化。正如稜角突兀的堅石需要柔水圓潤,奇偉雄麗的火山需熾熱融化為巖漿,這樣才能在逆境中“柳暗花明又一村”。親情留予我們關懷,給予我們安慰,當我們對事物越發親近,我們的認知就越發深刻。紂王曾問雲中子:“先生何處而來?”答曰:“公似白雲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紂王發難,“雲散水枯,君歸何處?”答曰:“雲散皓月當空,水枯明珠出現!”正是這種對於自然的無限親切,才孕育了博大的曠達的人生哲學。

然而真正的大智慧,是兼容二者的。莊子便是這棵享有陽光同時設下樹陰的哲人之樹。他妻子死後,他大哭須臾,後又會心的笑了起來。正是這種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的完美結合,成就了他物我合一,無所依賴的無我哲學。

用感性賦予理性以靈性,用理性鑄造感性的肌骨。山高月小,落花流水,當我們寄以情思,這種認知也富有哲理。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這種認知也可勾起我們奮鬥的衝動。

在感情親疏面前,我願做一株薔薇;在事物的認知上,我願是一隻猛虎,用理性的心細嗅感性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