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公德演講稿範文

做一個有社會公德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我們應該把講社會公德,講禮貌作為我們生活中的基本行為準則,並將其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下面本站小編分享了一篇社會公德演講稿,快來看看吧。

關於社會公德演講稿範文

社會公德演講稿:遵守社會公德,從小事做起

也許大家都看過中央台的一則公益廣告:“舒服不過倒着,你舒服了,別人呢?”畫面上一位年輕男子躺在公共場所的座椅上睡着了。一位老奶奶走過來,想坐下來休息,看了看,無奈的走開了。一位老爺爺拄着枴杖蹣跚地走過來,也看了看,在椅子邊上湊合着坐下來,剛坐下,被躺着的年輕男子一腳踹倒在地。

看到這兒,讓我想起前幾天在《平頂山晚報》上看到的一篇報道:一輛30路公交車上,一位瘦弱的年輕母親抱着發燒的兒子,身旁還有兩個空位。小男孩幾次將腳放在空着的座位上,也許這樣會讓身體不舒服的他好受些。但每一次,母親都把兒子的腳搬下,耷拉在空中。乘客看不過去,勸説這位母親“反正座位空着,不如讓孩子好受些”,但她執意不肯,擔心弄髒了座椅。

兩件事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躺在公共座椅上,弄得別人無法坐下來休息;一個是不讓兒子的腳放在空座位上,為的是不弄髒座位。

也許在許多人看來,這些都是小事,但就在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當中折射出人們的美與不美。年輕媽媽的美德,感動着我們。美德,其實是如此容易表現,以至於我們在平時不屑於表現,甚至在剎那間選擇了放縱。如果我們每個人在平時生活中都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不隨手扔垃圾;下雨了不把濕傘放在座位上;不讓孩子站在座椅上亂蹦......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社會公德演講稿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社會的公共道德。

社會公共道德的主要內容包括:文明禮貌、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等。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説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們學校師生對廣西隆安縣古潭鄉中學的對口扶貧行動,資助貧困的同齡人完成學業,這不正是良好的社會公德的體現麼?

再看一個外國的例子。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着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社會公德的體現麼?

我這裏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道德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道德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道德,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清朝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公德的歷史教訓。

公共道德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嗎?不會!個人道德修養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養。人的道德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道德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道德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説,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道德。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地衝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説,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要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也是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社會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社會公德。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公共道德,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麪包裏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麪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尊敬的老師和同學們:

社會公德演講稿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社會道德心。

有人説:“如果你今天失敗了,你並不是一個失敗者,因為明天還會再來;如果你輸了錢,你也不是一個失敗者,因為生命的價值不是用錢考量的;但是如果你失去了社會公德,你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因為你已經失去了生活的真正意義。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怎麼做一個有社會公德的人。

有人可能會問,什麼是社會公德?簡單點説,社會公德是所有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可以體現在一些小事上,比如在等公共汽車的時候,你排隊吃食物,然後把塑料袋扔進路邊的垃圾桶裏。教室裏靜靜地上課,你是不是發出了聲響,影響了別人?學習桌椅是否從不雕刻塗鴉?這一切都反映出一個人是否有公共精神。

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説一句簡單的謝謝,等於一種情感的交流;一句對不起,可以化解緊張的衝突。這些看似很簡單的話語,如果是發自內心的真摯感情,能夠讓人感到熱情和温暖。

我們孩子的性格都很棒,但是近年來,有一些不講公德的現象在校園裏隨處可見:校園宣傳畫報被撕得面目全非,課堂評價分數數據經常被抹去小數點等等,在校園裏引起了許多負面影響。

也許做這些事情的學生並沒有惡意,只是出於心理上的惡作劇,覺得好笑。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行為已經違背了社會公德,違背了生活的基本原則,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此,我真誠地希望那些有以上不良行為或類似行為的學生在意識到他們的錯誤之前,不要讓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在我們的校園裏出現。

學生,做一個有社會公德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我們應該把講社會公德,講禮貌作為我們生活中的基本行為準則,並將其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同學們,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從身邊開始,用實際行動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告別那些粗魯的行為吧!我相信,只要我們所有的同學一起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創造一個更加乾淨、有序、健康、奮進的校園。

社會公德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弘揚社會公德 做合格公民

社會公德,古人將其歸結為忠、孝、仁、義、禮、智、信等。這種公德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進程中不斷延續發展,始終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倫理。它不曾被歷史長河的滾滾巨浪所淹滅,正證明了社會公德是維繫社會和和-諧的基本保障。

請大家設想一下,當傳統意義上的社會公德進一步發展,使“路不拾遺”、“夜不閉户”成為現實;全體公民積極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發展人道主義精神,助人為樂、救死扶傷、見義勇為這樣的社會將會是多麼和-諧多麼安定啊!

今天,我們所要重建的社會公德,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同時,時代發展的進程又賦予了它新的內涵。這個新的內涵就是要求每個公民都必須承擔起與公民權利相對應的公民責任和義務。

每個公民都是家庭的一員,企業的一員、社會的一員,一方面責罵社會公德世風日下,一方面又自我侵蝕社會公德,社會怎能和-諧?社會公德何日能重建?每個公民只有從自身做起,承擔起家庭、職業和社會的責任,家庭氛圍、職業環境和社會秩序才會好轉,我們才能算是合格的公民。

老師們、同學們,現在,一座座現代化大廈拔地而起,祖國的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社會公德這座大廈也要長高長大,成為支撐現代文明道德的基礎。我們只有弘揚社會公德,做合格的公民,才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

社會公德演講稿:弘揚社會公德,做文明學生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温文儒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代代相傳的美德。講社會公德,樹文明新風,更是我們新世紀國小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那麼,什麼是社會公德呢?社會公德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羣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澱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也是維護我們日常生活正常運轉的約定俗成的規範要求。它包含着非常廣泛而豐富的內容,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尊重民俗、拾金不昧、見義勇為、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説髒話、互諒互讓、和睦相處等一切有益於社會公益事業的行為都是社會公德的表現。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着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的人,將被人們所不齒。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名講公德的小公民呢?

首先,要樂於助人。就是將心比心,善於為他人着想,幫助他人解決實際困難。面對遭遇不幸,身處逆境的弱者,能夠給予他們熱切的關懷,遞給他們温暖的雙手,把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支持無償地獻給他們。

第二,禮貌待人、團結友愛。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言談舉止要表現出平等尊重,真誠温雅,互助互諒等。一個微笑,把“你好、謝謝、對不起、再見”輕輕説出口。用一顆真誠的心,誠摯的熱情,消除彼此間的距離和隔閡。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舉手投足的細微之處做起。在學習和生活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誠摯友好,和眭相處,形成學校大家庭中熱情、友愛、和-諧、熱烈的氣氛。

第三點,要愛護公物。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校的集體財務,正確地使用校內及校外的IC卡電話等各項公用設施,堅決反對損壞公物的不良行為。

第四,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我國有句古話:"成由節儉敗由奢",因此,要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校園風尚。

第五,要誠實守信,不説謊話。誠實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守信指格守信用,履行諾言而有信。

第六,要注意保護環境。在校園內,要保持地面上不再有廢紙、包裝袋等“垃圾”出現;甬道上、樓道內不再有難以祛除的口香糖;收集和保存好電池、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的污染物品,以便於集中銷燬。在校外,我們更應該維護公共衞生,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同學們,社會公德如一簇簇美麗的鮮花,默默地裝點着我們學習的樂土。讓我們高唱“弘揚社會公德”的凱歌,樹立做文明國小生的

新風尚,攜手共創中華民族新世紀的輝煌。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共同營造文明而祥和的晴空。永遠記住——行動比言語更重要!

耒陽市振興學校

國小六年級 劉科

20xx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