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轉化會議發言稿:讓愛走進心靈  用心點燃夢想

學困生轉化會議發言稿:讓愛走進心靈 用心點燃夢想

學困生轉化會議發言稿:讓愛走進心靈  用心點燃夢想

有這樣三個孩子:

一個孩子4歲才會説話,7歲才會寫字,老師對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思維不合邏輯,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經還遭遇到退學的命運。

一個孩子曾被父親抱怨是白痴,在眾人的眼中,他是毫無前途的學生,藝術學校考了三次還考不進去。他叔叔絕望地説:“孺子不可教也!”

一個孩子經常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着正經事不幹,整天只管打獵,捉耗子,將來怎麼辦?”所有教師和長輩都認為他資質平庸,與聰明沾不上邊。

這三個孩子分別是愛因斯坦、羅丹和達爾文。

這個答案你會感到意外嗎?每當我想起這三個孩子,總會問自己,我身邊是不是也有“愛因斯坦”、“羅丹”、“達爾文”?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怎樣才能把那些不愛學習、不願學習的孩子扶上學習的軌道,怎樣才能讓他們重新燃起學習的慾望呢?三中人希望能用班主任的愛心,用教師的關心,用學校的責任心,點燃學生心中的夢想,喚醒麻木的心靈。下面我就從班主任、教師、學校三個方面介紹德州三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和老師的批評指正。

一、 讓愛走進心靈。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最基層的工作,也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工作,但要走進孩子們的心靈,班主任老師還真得不斷“修煉”自己才行。

1、走進心靈首先要學會傾聽

我班曾經有一名男生經常和別人打架,有時候是他主動去打別人,我也做過很多次“教育”,收效都不明顯。一次他被政教主任領到我辦公室:“看看吧,你班學生又惹事了。”還把他如何在操場上欺負別的同學,告訴了我。最後,政教主任丟下了一句話“你來教育吧。”走了。因為我以前的多次“教育”,這個男生已經對我有了明顯的牴觸情緒,這次如果還是那樣的説教,可能效果更糟,所以,我先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問:“你有什麼要説的?”聽了這句話,他看了我一眼,氣沖沖的説了一句:“我有什麼好説的!”然後竟然不屑地把頭偏向一邊。看來,他把我的問話當成了質問,認為我要開始批評他了。於是,我儘量讓自己的聲音平靜一點,追問道:“也許你打人是有原因的,説不定你還有道理,不妨説出來,讓我瞭解一下。”聽了這句話,他把頭轉過來,似乎有些吃驚地看着我。我繼續説:“是的,我真心想聽聽你的解釋。”火山爆發一般,他開始發泄了。我説他是“發泄”,一點不誇張。當時他的語速很快,情緒激動,説了很多很多。有對事件經過的敍述,有對自己的辯解(當然有合理的因素),更有對老師(包括我這個班主任)的抱怨……他很明顯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問題,很偏激,很片面,但是很真誠,而且有的話説得很對,包括對我的抱怨,比如:“我欺負過一次同學,結果以後凡是我和其他同學打架就都成了我的不對,都是我在欺負別人。你們老師就是這樣對我有偏見!”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想:我這個班主任因為學生確實操了很多心,甚至受了很多委屈,可是我有沒有反過來考慮一下學生的感受呢?他在老師這裏又受了多少委屈呢?那次談心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談心,我真誠的接受了他的批評,他也心悦誠服的接受了我的教育,改正了好動手的壞習慣,我認為,這些都歸功於對學生心靈的傾聽。因為通過傾聽,我們才開始瞭解學生,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記得還有一個男孩,晚上回家就是哭,爸爸媽媽問他怎麼了,他也不説話,直到第二天早晨,孩子説什麼也不願意來上學,媽媽打來電話求助。我就騎車到他家裏,把他帶到了學校。辦公室裏,我們的談話開始了:看到她的表情我猜道:“你是不是遇到了一件非常為難的事情,自己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呀?”他的眼淚流得更多了,看來我猜對了。於是我接着問:“是不是你今天早晨不上學,你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他搖頭。“是不是你不需要老師和家長,你自己就可以解決那些討厭的問題?”他又搖頭。我不説話了,等着他平靜下來,慢慢把事情説清楚。原來是與好朋友鬧矛盾,害怕失去朋友,不知道該怎麼做。學生竟然有這麼一顆脆弱而敏感的心!

成長的煩惱,也許在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看來,卻是天大的事情,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從成人的角度,而應該從孩子的心靈出發。正如陶行知所説:“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學會傾聽,幫助老師瞭解孩子,幫助老師擁有一顆孩子的心靈,幫助老師學會用孩子的大腦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用孩子的情感體驗,這樣的先生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2、走進心靈要化批評為表揚

曾經有一名女生張某,英語學習很糟糕,不認真學,而且有一段時間和英語老師的關係不太好,但他數學成績有進步,還比較關心集體,團結同學。有一天我把她叫到辦公室,準備和她談心,孩子一看班主任老師叫她,很緊張,嘴裏説着:“我最近沒犯什麼事兒呀。”我笑着對她説:“今天老師是專門表揚你的。”她抬起頭,很吃驚地看着我。我説:“上學期你有很多缺點,這個學期都改正了,是不是呀?”她挺直了腰桿,還有了一點自豪的微笑。這時我準備轉變話題,談她現在存在的缺點。本來想説:“有了進步很好,但你還可以做得更好,你現在還有一些缺點,比如……”可是,話到了嘴邊,我忽然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四塊糖果》的故事,下面的話就變成了這樣的:“你的進步讓老師很高興,其實你還可以做得更好,是不是?”她點了點頭,於是我追問:“在那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呀?”她説:“我的英語成績不太好……”我問她想沒想過造成英語成績不好的原因呢,她進行了分析。但她似乎在有意迴避和英語老師的關係。我就開始談我國中時英語成績也不好,後來是怎麼追上同學們的,向她介紹了一些英語的學習方法。最後我強調:“英語只要努力,沒有學不好的。當然要好好和英語老師配合。”我故意似乎是不經意的問:“你現在和老師配合得怎麼樣?”這次她不好意思地説:“不好,有時還頂撞老師。”我説:“這正是你英語成績不好的原因。以後可不要牴觸英語老師了,要多和老師接觸,多請教英語老師,這樣你一定能夠把英語學好。”她點了點頭。我接着説:“本來今天我是要表揚你的,還給你準備了禮物,但現在不忙送給你,等你有了更大的進步,我再把這份禮物送給你吧,好嗎?”經過這一次,張某學習英語的勁頭足了,和英語老師的關係也得到了緩和,當然,我也如約把自己的禮物送給了她。

您看,表揚的力量夠大吧。喜歡聽表揚是人的天性,只要表揚是真誠而符合實際的。在表揚中,學生可以感到一種尊嚴和尊重,這種尊嚴和尊重感會激勵着學生朝着人們所期待的方向不斷進步。在我們的教育中,過多地運用了批評,不許做這個,做那個也不對,我們為什麼不換一種思路,直接告訴學生該做什麼呢?所以對學生我們該多提建議,避免訓斥。

3、走進心靈要學會利用集體的力量

班內有3個調皮學生,他們已經成為一個小團體,教育起來收效甚微,所以,我決定改變策略,運用集體表揚方式激勵他們改正錯誤。新學期第一天,我把他們幾個人找來商量:“這個學期,你們幾個同學展開比賽,怎麼樣?”聽説要比賽,孩子們來了興趣,“老師,比什麼?”“怎麼比?”我説:“你們三個比一比,看誰各方面進步最大,裁判不是我,而是全班同學。期會考試的時候,請全班同學投票,看誰的進步最大,選票就是一篇作文,題目是《某某同學進步大》,要寫明這位同學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步。”隨即,我把這個決定通知了全班同學,要求同學們認真對待這件事,平常認真觀察這幾個同學的表現。

同學們的作文收起來以後,我把每個同學得到的選票——就是寫他的作文都發給他,給他提出三個要求:第一,回家後把這些文章讀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享受你成功的喜悦;第二,把每篇作文中最能打動你的句子勾出來;第三,選一篇你認為寫得最好的作文,讀給全班同學聽。

老師可以利用很多方式創設出集體的輿論,把自己對某一個學生的關心、表揚、批評,轉化為班集體對這個學生的關心、表揚、批評,那麼學生會真切地感到集體的存在,感到自己與集體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聯繫,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集體,同時也受着集體的關注:有了進步,他會贏得全班同學的鼓勵;犯了錯誤,他會感到全班同學譴責的目光。所以,通過集體來影響和教育學生,常能收穫事半功倍的效果。

4、走進心靈老師要等一等。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兒童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經常表現為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不同的個性而已。教師應該關注到每個學生的成長,在課堂上,學生的個性不同,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同,這時的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等一等這些走得慢的學生們,尊重他們現有的知識水平,尊重他們的思考和對課堂的參與。

記得有一次,在數學複習課上,按照座位的順序來回答問題,輪到趙某的時候,正好是一個有點難度的問題。教室裏一片寂靜,很多同學都在沉默着、思考着。根據我對趙某的瞭解,他很可能答不出這個問題。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貫的做法是揮一揮手,示意她坐下,然後把問題拋給其他同學,然後按照預定的方案“順利”完成課堂教學。這次站着的趙某卻舉起了手,小聲説:“老師等會兒,等會兒,讓我想一想……”聽到這些話,我真的非常感動,微笑着説:“我們再等一會兒,希望你今天能有精彩的表現。”真的,他回答出了那個問題,全班同學用熱烈的掌聲,對他表示祝賀。

這件事讓我明白,老師要學會等一等:教師的問題提出後要等一等,給學生屬於他們的思考時間;有學生舉手後要等一等,讓舉手的同學思維更加深刻,給還沒有舉手的同學更多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問題要等一等,等學生把話講完;完成了教學任務後也要等一等,等學生對一堂課的內容做一個梳理和反思;下課之後等一等,等學生來問問題;和學生談完心後等一等,等學生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只有教師願意等,才能等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育者:“請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關懷備至説的是細心,深思熟慮説的是慧心,小心翼翼説的是耐心。只有能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師,他的教育才是有效的,他的工作才是出色的,他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

二、培養習慣,鍛鍊意志。

教育要形成合力,所有的教師統一要求,勁兒往一處使,相互支撐,共同堅持,會得到學生良好習慣和堅強意志的雙豐收。

1、良好習慣,讓每個學生學會學習。

近年來,我們做了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其中失誤最大的就是淡化了孩子們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可能每位老師都遇到過上課鈴已經打響了,學生還缺幾個;遇到過課堂中,要求學生看書,幾分鐘後,學生什麼也沒有看會;遇到過課堂中,要求學生做題,學生趕緊翻書包,找練習本;遇到過作業錯誤連篇,學生卻一個也沒有改正;遇到過學生書寫太亂,不按照課本上例題的格式解題,作業應付,自習課效率低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我校是通過全體教師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完成的。

各科教師在學校的統一要求下,對學生的讀書、書寫、課前準備、課上發言、學生板演、作業、課堂檢測等習慣都有嚴格的規定,每位任課教師的每節課都不斷的提醒還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學生,規範自己的行為。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個月,都是學校的習慣養成月,學校要求所有學生複習學校要求,對照自己的行為,找出不足,及時訂正,這個月也是任課教師們最忙碌的一個月,課堂上,很多教師習慣於不斷用動作或語言糾正着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

每節課上課前,學校有一個2分鐘的小預備,當小預備鈴聲響起的時候,我一定已經站在了教室裏,可是我卻不着急上課,而是不斷在教室內巡視,看同學們是否把上課時需要的工具準備好,是否有必要的文具,學生是否已經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開始了對新課的預習,總之,學生是否已經準備好進入高效、緊張的課堂。就是這些細微的習慣,讓每個學生學會學習。

2、“三清”工作幫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一次數學測試結束後,我發現了幾個孩子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分數也和其他孩子有了一定差距。於是,放學後我將這些學生留下,盯着這些孩子改錯。就這樣,最後剩下了的是不會的題目較多的3個孩子。尤其是一個男孩王某,這次是真的把全部精力都用來對付那個不好做的計算題了,孩子的試卷已經改得原題都看不清楚了,我就讓他把題目抄在了黑板上,讓其他同學幫他尋找錯誤原因,錯了再擦、再改、再糾錯、再改。不知道改了多少遍,孩子終於做對了,我聽到孩子長長出了一口氣:“終於做對了!”剛剛緊張的氣氛隨着他的一句話馬上緩和了下來,孩子們圍着我有説不出的興奮。這種快樂是老師和同學的堅持不懈等來的,像這樣耐心等待的工作,我們天天在做。這種一次次的耐心等待,等來的是學生的開竅,等來的是不斷的驚喜,等來的是學生形成的良好意志品質。所以,我們樂此不疲,累並快樂着。

三、打造美妙課堂,點燃學生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是在這樣或那樣壓力的作用下,有些孩子的夢想破滅了,他們再也不願意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了,這才是孩子的悲哀,是老師的悲哀,也是這個社會的悲哀。所以,學校遵從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努力打造尊重學生的美妙課堂,點燃每個學生心中的夢想,讓他們成為快樂的追夢人。

1、美妙課堂,引起興趣。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今年九月份,德州三中全體師生在校長的帶領下,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推廣到所有年級的所有學科,由此而產生了學校及具特色的美妙課堂。相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是這種課堂的指導思想;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是這種課堂操作的基本原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是這種課堂的教學模式。在美妙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代替了教師的滿堂灌;學生先學的情況成為教師後教的依據;學生課堂板演的問題成為師生借鑑和討論的材料;一些學生也由一開始的不得不參與,變成後來的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糾錯;學生由原來課堂中最微不足道的配角變成了主角;教師由課堂的主演變成了導演;教師用對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來評價學生,用表揚代替了批評;用對學生的信任代替了保姆式管理;用希望代替了要求;用對學生自學的幫助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用對生命的尊重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美妙課堂中童真顯示出從未有過的魅力,在美妙課堂中,老師多了一份悠閒,學生多了一份滿足;在美妙課堂中,學生常常有“頓悟”,老師不時有“驚喜”。

一位學生曾經這樣評價美妙課堂,他説:原來老師採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一上課就開始講,同學們的任務就是聽老師講,被動地跟着老師的思路走,即使我們已經會了也要一動不動地坐好,耐心聽老師講。現在的課堂,是我們自己的課堂,誰課堂上自學的效果好,誰就能夠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得到老師的表揚;誰課堂上自學的效果不好,誰就會在課堂檢測中出錯,得到全體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在這種課堂中,我們都願意發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在這種課堂中,每個人都主動地去學習;在這種課堂中,該學什麼我們最清楚,學得怎樣我們自己也清楚。

為了讓課堂更加高效,學校組織了多輪賽課,老師們一起聽課、相互學習、討論做法、積累經驗;教研活動中,老師們精心選取當堂檢測試題,希望學生能夠暴露更多的問題;當堂測試為老師提供了堂堂清的依據;每節課的課後反思,讓老師們在思考中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學並快樂着,老師累並快樂着。這樣的課堂增加了學生的活動,啟發了學生思考問題,指導學生學會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能夠面向全體,提高學習質量的高效課堂。

2、激勵工程,點燃夢想。

在課堂改革的同時,學校開展了“激勵工程”,其宗旨是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與快樂,主要針對那些思想上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們,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膽怯和自卑,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促進身心和諧發展,使他們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激勵他們的成功感。因此教師必須幫助這些孩子們積累成功的經驗,從而形成“成功——精神愉悦——自我激勵——增強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環的模式。

學校統籌兼顧,把各年級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們集中起來,對他們開設校園激勵課,老師們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鼓勵:有的老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有的老師幫助學生尋找思想和行為上的差距,有的老師鼓勵學生直面困難,有的老師講良好習慣的養成,有的老師甚至和學生一起喊出:別説不可能,只要不放棄、不拋棄的宣言。

通過課堂的改革和“激勵工程”的開設,那些沒有或很少感受過表揚與欣賞的孩子們正逐漸地找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端正了學習態度,明白了堅持的意義,也開始享受學習的快樂,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正成長為生活的強者!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 在教師賞識、尊重的眼神裏,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而是一種精神力量,是學習知識的渴求,是挑戰問題的勇氣,是邁開人生步伐的動力。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棄、不拋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用美妙課堂激發興趣,用激勵工程點燃夢想,用良好習慣提高效率,用“三清”工作培養意志,用班主任的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快樂幸福地學習、生活,就一定能創造教育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