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精選15篇)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精選15篇)

大家好!

你們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傳統節日嘛?對,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後,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謝謝大家!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2

各位同學:

我是來自高x班的_。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憶端午濃情飄香,承中華傳統文化]。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等。其最初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期的祭龍。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之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後又有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跳汨羅江自盡,人們也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藴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也是南北方文化雜糅的產物。

陸游詩[乙卯重五詩]有云: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其中寫到了端午之兩大習俗——食粽以及掛艾葉菖蒲。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呈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明清,粽子又有了其他的寓意,比如在秀才參加科舉考試前,家中都會為其打算“筆粽”,模樣細而長形似毛筆,又諧音“必中”也討了個口彩。

艾,又名艾蒿,其莖葉散發出的神奇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同時也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掛艾葉菖蒲是將艾葉於端午時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有驅魔法鬼之神效。期望全家能夠身體健康,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

而如今,紀念端午文化的方式也隨着時代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是不變的是中華民族兒女對於傳統文化的崇敬。粽子的取材變得多樣,也隨着地域的不同而向着不同的方向發展,呈現出不同的花樣,但是不變的是對於屈原的紀念。在醫學技術發達的當下,也許不再需要艾葉菖蒲來為家中淨化空氣,吸煙滯塵,但此舉依舊承載着人們對家裏人平安無病的期許。賽龍舟在現如今顯然不可能是為了驅散魚羣,保護屈原的身體,龍舟的樣式也有所改變,但不變的是中華兒女心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快,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傳統節日的價值和意義。對於我們而言,要由外而內的汲取端午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中。詩歌是文化最好的載體,誦一曲[離騷]重拾一段不該忘卻的文化記憶,塑造屬於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責任在每一中華兒女。

謝謝大家。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同學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謝謝。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裏、濕濕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的雨中,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着,伴着我們舒緩閒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我固然不會忘記關於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着牛毛細雨,而小小我總是倚在祖母的懷裏看着祖母嫻熟的包粽子,認真的幫我做着香袋。

如今打開我的`衣櫃,還能看見一隻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彩線繫着,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是的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為我縫製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十餘個春秋。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等等。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必不可少的活動,門上插上艾草、吃粽子、佩帶香囊、賽龍舟等。今年x月x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們即將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説,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關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他投江自盡後,楚國人民紛紛趕到汨羅江邊,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划着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這就產生了賽龍舟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是人們把包着楝樹葉和彩絲的飯糰扔到河裏,以表達對屈原的祭奠。所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掛上艾草,佩帶香囊,賽龍舟,舉行詩會,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曾經熱鬧的節日已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們似乎不再關心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西方節日,如“聖誕節”和“愚人節”。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__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了這些,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可以加強中國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現在,這個我們度過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卻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是多麼的尷尬和無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該感激和敬畏祖先創造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共同傳承,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的土地上鑄造輝煌!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戰國時期,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倍受楚懷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張卻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使得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0xx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

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7

親愛的同學和老師:

今天在國旗下我演講的內容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傳説,其中以紀念屈原的説法最為廣泛。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由於他主張反抗秦國的侵略,所以遭到了別人的打擊,並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後來,秦軍佔領了楚國首都。楚國失地千里,屍體遍地。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想看到國破家亡的景象,於是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他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他當時62歲。

老百姓非常愛戴屈原,聽到他自殺的消息,他們划船到河中央搶救屈原的遺體,卻找不到。他們擔心河裏的魚蝦會咬屈原的遺體,於是把米裝進竹筒,然後扔進水裏,以此來保護屈原的遺體。

從那時起,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也會把船劃入洶湧的波濤中,象徵着人們爭相搶救屈原的遺體,表達對屈原的思念。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南方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已成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20xx年以後,談到屈原的愛國主義,我們提倡什麼?我們提倡的是屈原對自由與和平的熱愛,提倡的是對於祖國的高度責任感,提倡的是面對強權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要深切感受對屈原對國家人民的深切情感。我看到了屈原對這片土地的深情,那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闊的土地。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的苦難而受到人們的喜愛。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看龍舟比賽時,別忘了兩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互相鼓勵,為中國的崛起而讀書,成為一個努力為祖國建設獻計獻策的人,為自己的未來鋪平道路,回報照顧我們的父母和教師,做一個無愧於祖國的人。

假期期間,請同學們注意安全,特別是最近流感比較嚴重,儘量少去公共場所。最後,祝同學們端午節快樂。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8

同學們:

今年的xx月xx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吃粽子、嘗鹹蛋、賽龍舟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在楚國擔任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隊攻佔了楚國都城。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心如刀割,他懷着滿腔悲憤,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謝謝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9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0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 五月五日 ,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節。

端午節,門查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當我們還沉寖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以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xx多年的歷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毋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你不想吃,農耕社會時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術,我國造紙工業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和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手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文化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又民族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落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報酬與代價。用靈魂之歌來譜寫生命之歌。也許我們一生都不會遇到這種大事大非的事。但你是否考慮過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其實又時刻都體現着忠,不計報酬與代價的忠與你自己,忠於你所愛的人,忠於愛你的人。平凡,樸實沒什麼不好,就看你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放出那屬於自己的光芒。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為了紀念中國著名詩人、愛國主義的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生活在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楚國雖然被強國包圍的情況下,卻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面對連年戰敗、割讓土地換取和平的局面,統治階級不顧國家的存亡,仍然過着紙迷金醉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對當時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因此他主張對國內進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這冒犯了一些老貴族,受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上。

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提倡屈原熱愛自由與和平的精神,提倡他在危機面前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責任感,在權力面前不屈不饒的精神。

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生活在一個繁榮的中國。國家富強,人民和睦。在這個繁榮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面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寬敞明亮的教室、學習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住行。

這些是我們父母那一代,甚至是我們祖父母那一代懷持愛國的理念。他們嚮往幸福安寧的生活,驅散了鴉片戰爭籠罩在中國人民心頭的陰霾,為我們獻出了自己的鮮血。

最後,借用屈原的一句話送給所有的同學們:“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互相鼓勵,為中國的崛起而學習,努力工作,為祖國的建設作出貢獻,為自己的未來奠定基礎,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的傳統節日,在五月初五日——端午節,這一天要吃粽子,送粽子,賽龍舟。

一大早,媽媽就叫我起來,帶着爸爸早早的就去了外婆家,我本以為外婆沒起來,沒想到外婆已經在家裏面開始包粽子了,我帶着疑惑問外婆:“外婆,街上就買有粽子,為啥就不去街上買呢,為啥在家裏自己包粽子呢?”外婆説:“街上賣的不如家裏自己包的好吃。”我和媽媽就去幫外婆包了,而爸爸在悠閒的看着電視。

粽子包了二十幾個,我就一把手上去捉了幾個準備打開吃,外婆説,還不能吃,你先去給鄰居送幾個。説完,外婆就拿着幾個粽子遞給我讓我去送,我只好垂頭喪氣的提着幾個粽子去送了。

送完,我興奮地跑回家,這回終於順利的吃上了粽子,哈哈,真好吃。

按照習俗,我們應該去賽龍舟,可是我們這裏沒有龍舟,只好在電視上看他們賽龍舟,為他們加油鼓起。

我愛這個端午節!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一星期前,奶奶就炸了菜餃,面片兒等東西。金燦燦的顏色,好聞的香味,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但是菜餃等東西現在可不能吃。我們裝了一籃子菜餃和炸面片,去給姑姑家送端午了。

過端午,家家户户門前都要插艾或菖蒲。奶奶割了很多自己種的艾,送給親戚朋友們。我家插了好多艾,艾的清香包圍着我家。過端午,要吃粽子。我們買了30個粽子帶回奶奶家。不過,粽子不要多吃,一次,我吃了很多粽子,結果肚子疼了一晚上。

過端午,許多地方都有賽龍舟的習慣。可是,偏偏我們這裏沒有。不是這裏沒有河,恰恰相反,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流經這裏。黃河水流很不穩定,河道又彎彎曲曲,所以不能賽龍舟。不信,你可以去賽賽看。我只能看電視播出的賽龍舟了。

過端午,小孩都要戴五色線,也要佩戴用香草、丁香、彩色布等材料做成的香囊。五色線是用黑、紅、綠、黃、白五種顏色的繩子搓成的。端午要喝雄黃酒,兒童的耳朵、手心、腳心要抹上雄黃酒,據説可以防蟲害。

我喜歡過端午。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202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曾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吃着姥姥送給我們的粽子,心裏愜意極了。可是,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下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據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民,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是卻遭到壞人的陷害,去除官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他鄉。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絞,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是,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他的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江。

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非常難過,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等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20xx年端午祭被韓國公佈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對我國是一次深刻的教訓,所以從20xx年開始我國也開始把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讓大家過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也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的家鄉,就有端午節吃粽子、菜餃、糖糕、麻葉和雞蛋的習俗,還有大人會做香囊和五色彩線給孩子佩戴在身上,説是辟邪;家家户户的門上也會插一些艾草。

怎麼樣,我的家鄉就是這樣,你們的家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