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精選20篇)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

課文中的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動物們的擁戴。體會課文中藴含的情趣和道理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精選20篇)

本課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複習生字,包括讀字和讀句子兩部分,目的是複習鞏固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第二個環節是學習新課,在情境中理解童話中藴含的道理;第三個環節是學寫生字。針對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總結反思如下:

一 、強基固本 重視生字教學

雖然本節課以閲讀教學為主要內容,但生字教學也不能丟,而且在形式上要符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複習生字的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讀生字卡片,對生字有個回憶的過程,然後將剛剛認讀過的生字放入句子中,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生字有更深刻的印象,繼而掌握生字。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還是很樂於這樣去複習生字的,不僅可以認識字,還可以通過讀句子的形式來培養語感,增強對生字的感悟。

在寫字的環節中,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讓學生觀察四個左右結構的字,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在寫結構相同的字時還要注意的問題,使他們在寫字的同時鍛鍊了分析字形的能力;另一種形式是範寫,本節課我範寫的字是“第”字,因為這個字下半部分的筆順較複雜,學生不易掌握。通過這種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形式,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到了方法。

二、創設情境 增強情感體驗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怎樣讓學生體會文中藴含的情趣和道理,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我用一段歡快的音樂來導入故事,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創設森林裏動物聚會的情境,為了與學生們融在一起,我也扮演了一個小動物,與學生們一起去體驗。通過各種輔助手段,我將學生帶入了文中童話的境界。課堂上,學生們真的把自己當成林中的小動物,他們各抒己見,用自己的體驗去感悟文中藴含的道理。

當然,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指導閲讀方面不夠到位,沒有達到教案預設的效果。課堂上,幾個動物的話讀得並不好,脱離了文本,如果在學生沒有讀好的情況下,通過範讀、齊讀等形式來幫助學生體驗角色的語氣,效果一定會更好。因為只有把文本讀熟、讀透,學生才能真切地進入文中的情境,才能製造出符合文本的課堂氣氛,文中的道理也才會自然顯現。

總之,經過對這節課的認真準備和教學實踐,我加深了對新課標的理解,瞭解了更多教學手段,鍛鍊了自身素質,受益匪淺。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2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對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在課堂上體現課標精神,我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巧設情境,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和適當的探究學習。

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發學生學習資源,注重閲讀個性化感悟,設計自主、合作的閲讀過程。以朗讀為主線,以實踐為活動為輔助,引導學生聯繫教材,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讀讀、想想、説説、議議、演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閲讀實踐,通過朗讀、想象、思考,力求對文本有所感悟。

一、朗讀個性化

朗讀是閲讀教學中最經常用、最重要的手段,要把他用“活”,用“巧”,以達到促使學生理解、積累、發展語言、激發情感的作用。在這課中,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個別讀、齊讀、表演讀,把這些方式有機地融合起來,相互滲透。除此外,我還注重朗讀的評價,尊重學生意見,讀評結合,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所藴含的內容。

二、注重體驗與感悟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且這篇文章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體驗”一詞前後共出現了15次,運用頻率之高,次數之多,確為罕見,由此足見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積極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和時空,讓學生在自主參與閲讀實踐活動中,深入課文與閲讀材料形成“對話”,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議論紛紛”“叫苦連天”這兩個詞時,我並沒有讓學生以詞解詞,而是注重讓學生先想想:聽了貓頭鷹的命令後你們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接着讓他們在小組裏説一説,讓學生在想、説、議中感悟到這就是“議論紛紛”和“叫苦連天”。顯然,在我們的引導下,學生與文本進行了心靈對話,走入了課文情境,與動物同命運共呼吸,急動物之所急,想動物之所想。最後有感於心、化而言之,實現了自我超越。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3

從現在開始》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讀着《從現在開始》,除了忍俊不禁之外,還感受到濃郁的現代氣息。現代社會的人們,在享受着高度的現代文明的同時,也受到自然和人為的各種限制。人們總在爭取自身的解放,追求自由的空間。在兒童幼小的心理,他們活潑好玩,無拘無束的成長,是他們追求的生活理想,然而面臨社會的壓力以及教師和家長的束縛,他們失去童年的樂趣,以及自我的個性。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這是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

教學這篇課文,我們在把握語文基本訓練的同時,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通過“教”的方式引到學生“學”的方式,尊重學生個性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情景的創設、朗讀的體驗,對話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熱愛生活,尊重他人。教學的難點在於,以學論教,順學而教,根據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緊緊的把握好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1.重視朗讀形式多樣化,強調在朗讀中感悟

課堂上,“讀”佔鰲頭,學生採用不同方式進行朗讀:個別讀,齊讀,自由讀,引讀,表演讀,充分顧及學生朗讀的主動性,多樣性,獨特性。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發學生學習資源,讓文本的意義和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自行發現,自發建構起來。讀完之後説説為什麼這樣讀,這樣讀有什麼好處?説出朗讀後的個性化感悟、體驗和感受。以朗讀為主線,以實踐活動為輔助,引導學生聯繫教材,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讀活動物,以聲傳情,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出人物個性,初步培養學生的語感。如獅子大王的王者風範,貓頭鷹大王的神氣,袋鼠大王的激動,小猴大王的和氣、乾脆、機靈等等。但也有讀得不夠好的地方,有但今後加強、改進。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4

雖然,這節課有設計合理之處,但綜觀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有很多考慮不周全和組織不完善的地方,值得認真地反思。

首先,應該在創設課堂氛圍上做得更細緻一些。在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應當配以恰到好處的音樂,在學生寫作祝福短信時也應當如此,這樣,更有助於學生的情感體驗。

其次,應儘可能地調動大多數學生參與。在描繪圖畫的口語交際練習中,由於時間關係只請了兩位同學,讓學生們留下了遺憾。在討論發言時,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再有就是課堂上及時的點評還有待加強。在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祝福短信後,除了帶領其他學生鼓掌之外,一般就只説了“真好”、“很好”等簡單的話,很少去針對那些好的句子和詞語加以及時的品析,這還需要我在以後的課堂上多多改進,在學習中多多積累。

總之,這堂課對我自身來説是一種鍛鍊,也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檢驗。希望在不斷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礎上,自己的實踐經驗會越來越豐富,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5

《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好幾年前上過。當時總覺得學生學這篇課文時沒有激情。怎樣給學生一堂充滿“激情”的課一直讓我深思!今年又教三年級,我又一次研讀教材,想借助文本的情感渲染、薰陶學生。

課堂上,我也試着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提出:“你們讀讀課文,覺得文中的小熊是一隻怎樣的玩具,你從哪裏感受到的,你能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嗎?”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我竟然要拿曾經給過我快樂的小熊來練拳時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我就創設了一個語境,學生真正領悟了作者的自責、內疚、慚愧,那種情很自然的溢於言表。

學生不只是課堂上可憐的傾聽者,更應該是一個“交流”的演講者。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上,我逐步引導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你曾經和你的玩具有什麼形影不離的情景,學生的想象竟超出了老師想象的空間,“當我乘涼時,我把小熊抱在懷裏,和我一起欣賞月亮裏的嫦娥”。當我踢足球時我也讓他坐在旁邊,他舉着雙手好似在為我鼓勁加油……只有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踩會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6

在教學時,我先從“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問題設疑,要求學生通過閲讀、分組討論,在文中尋找答案。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按文章的敍事線索來品讀課文。在閲讀作者“小時候與父親在羅馬的一座教堂塔頂上看底下的道路”這件事時,先讓學生想象“登高望遠”的情景與感受,再聯繫課文中父親的教導談認識,再結合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聽到的一些現象發表看法。這樣,學生對文章所要闡述的道理進一步加深了理解。課文中寫作者長大後的兩件遭遇挫折,但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最終取得成功的事例,通過事實進一步證實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道理。

當作者另劈蹊徑取得訂貨商的信賴時,卻發現自己無法完成加工時裝的任務。她突然發現“那幸福的雲消失了”,這時作者應該怎麼辦?學生通過閲讀發現出她具有迎難而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最終她渴望成為時裝設計師的夢想得以實現。後來,因為另家時裝店老闆的挑撥,作者又遭遇了工人集體跳槽的沉重打擊,由於她積極面對困境,最後終於舉辦標新立異的不是成衣的時裝布樣展。在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在閲讀中思考:作者現在的這種豁達樂觀心態與父親在她小時侯對她的教育薰陶有沒有巨大的影響?學生通過品味,感悟出:人只要有頑強的意志,就可以不斷戰勝困難。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7

今天,我成功的進行了這一課的教學,內心也隨着故事的情節,顯得尤為激動。我為祖國的成功而激動,更是為自己教學的成功而驕傲。

這節課,不同於普通的一節語文課,因為這篇文章的選材與我們今天的事實有些小的脱節,原因是20__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在我國首都北京成功的舉辦完了,而這篇文章的內容是讓孩子們感受20__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辦奧運成功時的情景,這為教學鋪下了難度。要想帶領孩子們跨越時空隧道,回到申辦成功那一刻,需要在教學環節上下功夫,既能讓孩子們進行時間的大轉移,還得讓他們體會到當時的熱鬧場景,在教學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是巧妙的課堂導入,請同學説一説:“自己做什麼事情成功了,成功以後的感覺如何?”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孩子們的話題打開了,有的説:“我自己做個小風車成功了,我很高興”。有的説:“經過我自己的努力,期末考了100分我很激動。”還有的説:“我得到獎狀時,我很開心。”緊接着我就出示了一張申辦奧運會的圖片,讓學生説一説:“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些什麼?”讓學生暢談,就這樣在無拘無束的談話中,學生不由自主地被我的導語吸引到課堂中,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8

首先説説開課。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讓學生較快的進入課堂學習,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開課很重要。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採用故事激趣導入,一方面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為學習課文打下鋪墊。在教學中,我採用和學生比賽講故事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初步知道什麼叫做評價,並用老師教會的方法來展開下面的學習。

接着説説課文學習。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通過和老師講故事比賽,不僅訓練了語言表述能力,同時也把課文通讀了一遍,並加上了自己的理解。通過回憶課文主人公,對這些人物進行正確的評價,朗讀評價這些人物品質的語句,這樣做目的有:讓學生學會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習能力。對人物進行評價的時候,既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用“老師引路”教會學生怎樣進行評價,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謂是一舉多得。

再説説“收課”。為了讓學生知道《九色鹿》相關的知識,我在課文講解結束的時候,告訴學生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的來源,並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情感。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9

這篇課文記敍了1984年2月16日,小作者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的事,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小作者對鄧爺爺的崇敬之情和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有關鄧爺爺的事,從而引出了課題《難忘的一天》。接着,提出問題:難忘的一天是哪一天?這一天的什麼事讓他難忘?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思考回答以上兩個問題。解決了生字詞,回答了問題後,引導學生找出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為什麼緊張?又為什麼激動?到心情平靜下來,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情為什麼一下子會平靜下來?通過體會“我”心情的變化,鄧爺爺的慈祥、和藹可親的樣子漸漸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裏;從“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鄧爺爺的遠見卓識也深深的刻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0

毛澤東同志曾説:"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多次反覆才能完成。"國小生學習語言,接受思想教育,要讓他們在親自體驗下,得出他們的認識,再由這個認識去指導他們的實踐。

在本課的教學中,筆者設境讓學生親身實踐,在思想上牢固樹立"辦什麼事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觀念。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寫我怎樣畫楊桃時,筆者就在講桌上放一個楊桃,讓學生下位從正面、側面去觀察,知道觀察的角度不同,所看物體的形狀也完全不一樣。再讓學生坐在相應位置演演我畫楊桃時的樣子,體會我認真的態度。從而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能想當然,要眼見為實,實事求是。

再如,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同學因為"想當然"而最終懊悔的心情變化,課中安排了一個環節帶領學生進入角色,反覆練讀三次對話,從較輕的嘲笑到程度很重的嘲笑,最後到自知錯了,異常懊悔。練讀中明白我把楊桃畫得"像五角星"符合實事求是的思想,而同學們的發笑,是對楊桃的"很熟悉 ",就會"想當然",以為別人看到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樣,這樣就違背了"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精神,從文中同學的教訓中受到了啟迪。

當今社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至關重要,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責無旁貸。以上正是筆者憑藉課例進行教學的一點嘗試。由於課中容量太大,課尾學生結合自己暢談感想,聯繫自身實際寫片段材料來深化"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科學態度這一認識還未能完成,需要對課中時間加以調控,力求圓滿,讓"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科學態度真正成為學生的行為準則。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1

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一層一層,循序漸進在讀書的“讀”上面做文章,讀的不空洞,不單調,讀出質量,讀出韻味總體來説是比較成功的。整節課是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了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讀書的過程中,比較注重語言感悟和運用,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還有最後這部分聽音樂寫話,事先我準備了那首《苗嶺的早晨》,我認為這首曲子比較容易聽得懂容易想象,原本我想給學生限制一下想象的範圍,介紹一下這首曲子的背景,但後來我想既然要聽音樂聯想就讓學生天馬行空,自由發揮,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可是可能是缺乏引導,學生的想象還是比較侷限於森林動物的聯歡上了。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2

前不久,我到南寧觀摩了“名師大課堂”暨校本教研研討活動。回來後,在本校利用遠教教學光盤借班上了一節公開課——《清澈的湖水》。

我教學這篇課文的思路是:按照光盤教學過程組織課堂教學;出發點是使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因此,在教學中,我按照光盤中的步驟實施教學,學生思維活躍,學得輕鬆,訓練也紮實,較好的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這節課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是按照光盤的教學步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能力是得到了較好的訓練,但光盤中的每節課都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我們在播放的時候,還必須同時組織本班的學生按照光盤中的每個教學環節來進行教學,這樣就有了播放光盤的教學活動和我們自己的教學活動兩個活動過程,教學時間比一般的課堂教學多了三分之一以上,教學任務不能與光盤同步完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課後的評課中,同事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光盤中教學活動的過程和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的相同部分可以省略播放,這樣就可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同事們的意見很好,以後我要借鑑同事們的做法努力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二是課堂中不能隨機應變。表現在課前導入沒有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原來的教學設計,致使導入效果不好,不能體現預定意圖。開始,我首先提問:“你喜歡我們的校園嗎?”學生回答:“喜歡。”我接着問:“為什麼喜歡?”本意是讓學生説出喜歡自己的校園的原因,或者是“我們的校園景色優美”,或者是“校園四周風景也美”之類,進而引入課題:“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裏的遊人又有怎樣的行為?”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是:“我喜歡掃地。”——我們這兒每天早讀之前,各班都先打掃清潔區——課堂教學出現了與課前的設計不一樣的情況。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沒有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教學思路,而是依然按照原來的設計進行教學,生拉硬扯地“引導”學生往自己的思路上“走”,結果這個環節花了不少時間,導入效果很不理想。這篇課文所要表現的是“優美的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景美,人的行為也要美:保護環境衞生”的主題,如果我根據課堂中出現的這一新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變成:“很好,我們每天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本班清潔區,説明我們同學保護校園環境衞生的意識很強。校園是大家的,優美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愛護,你們説是嗎?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裏的遊人又有怎樣的行為?”這樣的導入,比原來的切題,效果自然也更好。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上課、評課、反思,既解決了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又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改進的方向——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力求縮小自己與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差距,可以説獲益匪淺。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3

ɑ、o、e是漢語拼音的第一課,作為剛入一年級學生所接觸的第一堂漢語拼音課,如何在課堂實踐中體現創新與發展的理念,是每位實驗操作者值得思索的新命題。

學 好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保證,針對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學會單韻母ɑ、o、e(會讀、會認);把三個單韻母與學過的熟字相聯 系,體會字母在音節中的發音;讓學生觀察、瞭解字母在四線格中的位置。其中,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發音方法,這無疑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 點。

本課力求做到:

一、使整節課充滿童趣

興趣是兒童感知事物、發展思維的內動力,針對這一心理特徵,我創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帶學生進入"拼音王國")及採用多種活潑生動的形式(如開火車、開小船、醫生為小朋友檢查喉嚨、記者採訪、"猜一猜"遊戲、送字母回家等)激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使本課真正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這 一節課,我力求打破以往教學拼音時老師教,學生學,老師領讀,學生跟讀的舊模式,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發現字母的發音要領,字形教學既重視 和生活實際相聯繫,又採用了學生喜歡的編兒歌的方法,使學生準確地掌握了字母。兒童學習漢語拼音,

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 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建立起新的聯繫的過程,對於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來説,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口語中經常出現的。因此,教學中,只要 善於藉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化難為易,大大提高漢語拼音的學習效率。如,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讓 學生學公雞叫,學白鵝唱歌,背古詩《詠鵝》,叫阿姨好使學生初次感受到拼音字母所標識的語音就在生活語言中,繼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單韻母a的發音方法及字 母的形狀,最後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剩下的兩個字母,真正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4

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畫風》一課,這節課是在新課標、新理念的指導下完成的。是比較成功的一節好課。通過實踐,本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1、突出語文教學特點,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

語文就是研究語言文字的,語文姓語,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感受並通過朗讀將對課文的理解表現出來。例如在教學課文4~8自然段時,以學生的讀為主,在多樣式、多次的閲讀活動中,學生理解了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會畫風的過程,認識到了風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了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造。在這一環節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朗讀,提高孩子們的閲讀積極性,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同時通過説一説等環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本課突出了“體驗性學習”的特點:

《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很難畫。”這對於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説是很難的。於是我讓學生進行體驗,利用電風扇這一直觀的形式,學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風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突出了重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讓遊戲貫穿教學的始終。開始就用孩子們喜歡的歌曲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識記生字時,採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記住“宋、濤、陳、丹、趙、藝”。又採用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一猜的方法記住了“顯”。之後又進行了擴展延伸,組織學生練句,讀兒歌唱歌曲。抓住學生都想爭當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的特點,讓學生進行朗讀,引進競爭機制,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語文教學上得生動有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僅使學生學習起來“樂學”,而且教師教起來也“樂教”。從這節課不難看出看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實踐證明,這種融洽的氛圍,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向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樂於交流的好習慣。

短短的四十分鐘雖然過去了,但這節課給了我許多的啟示,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是功夫篇,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去積累,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請教其他老師、看些優質課和教學書籍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5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藍色的樹葉》,結束時,我問:大家學這篇課文有什?感受呀?他們都揚起一張張笑臉,大聲的説:“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對呀,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個人心中都裝着自己和他人這兩樣東西,在許多情況下,這兩樣東西都在進行着鬥爭,鬥爭的結果,要?是自私,要?是無私。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從課文內容看,李麗從頭到β都非常有禮ò,林園園則表現得比較自私,不肯借綠鉛筆又不好明説,找了一個又一個的藉口推託,林園園的行為明顯不對,但生活中這樣的事是很多的。課文結β寫着: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着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説: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從這些話中我感受到了這篇文章的帶給他們心靈的觸動這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我一直將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作為指導重點,通過朗讀對話中人物的語氣、神態、動作讓學生自主體會,並努力讓學生走進故事中,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溝通和交流,組織學生對三次對話進行分析,讓學生走進語言,加深對語言的感悟,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6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這篇文章,我只是被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打動,如同沐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當我再深入地去讀,去了解琦君時,我卻在那迷人的香氣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鄉之情。但是這種鄉情難忘、童年難忘的情懷,卻不是簡簡單單、大大略略地就可以感受到的,需要仔細地從字裏行間細品方見。那麼在我的課堂中,我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體會呢?反覆參考了很多名師的教學設計,結合着本班學生實際,我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

“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圈畫出你認為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並在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旁邊做一些適當的批註。接着在學生交流課文中表現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這一句我主要讓學生自己交流體會,在交流中啟發學生感受到這一年一度的搖桂花對琦君來説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樂事。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琦君對搖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情,我創設情境進行了“三讀”琦君的話。(2)“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讓學生嘗試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個動態的畫面,描述畫面中出現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女孩。學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3)“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運用了創設情境——撒桂花,讓學生感受桂花雨的飄落,在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中感受到搖桂花的快樂。而提示語的填寫則更加讓學生領悟到了作者三句短短語言中透露出來的感情。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7

閲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台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麼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並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着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並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麼?”(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為什麼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麼?”(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説明了什麼?”“説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麼多的橋,為什麼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麼是否因為這是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為其它什麼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二個詞説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麼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為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後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8

《玩出了名堂》這篇文章講得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並在工作之餘消遣磨鏡片,做成放大鏡,突發奇想發明了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這個有趣的故事,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他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在玩中完成的,也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官場,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啟發學生在玩中也要細心留心觀察。

我講這節課時,是由學生對於玩有什麼看法討論入手,引出作者的看法,進而引出列文虎克的玩的例子,讓學生進入列文虎克玩的情鏡中,模仿他的玩,邊玩邊體會在玩的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學習列文虎克什麼。最後體會列文虎克的發明是多麼了不起,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也應該怎麼樣。在寫作時要注意引號的使用。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19

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由於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組圖片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讀”為主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正是由於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這一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進入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最佳狀態。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我緊接着提出要求:“這麼好的地方,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請大家打開書,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課文中,孩子們開始興趣高昂地讀起課文來,有的同學讀完一遍,還情不自禁地讀第二遍。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重點展現西沙羣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説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着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從現在開始》課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20

回眸整節課,我還有很多遺憾:

1,時間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雖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感情的激發上了,卻又沒把握好語文的工具性,以至於沒有見好就收,耽誤了時間.這其實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學藝術缺乏"自然",缺乏堅實的思想支撐.

2,沒有領悟語文"工具性"的含義.在對課文的理解過程中,只重視情感,卻完全忽略了對重點"字","詞","句"的提煉.應該換個角度,從重點字,詞,句中去抓情感,而不是脱離工具空談感情.

3,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有的問題都是我拋出來的,而不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這是與新課程理念相違背的,對此,我感覺是我最失敗的地方.糾其原因是:

(1)對文本的理解不夠透徹,沒有明白文本自身的作用.

(2)也是第一次接觸高年級的教材,心裏沒底,對學生的把握不準,對學生不敢大膽地放手.

(3)還是自身的素質問題,語文素養實在是太低了.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對課堂的應變能力還是不夠.有的時候,學生的回答不能到點子上,我就可是亂了陣腳,不能冷靜地進行引導.就把自己當成了主體,自演自導.

總的來説,這一次的教研課給了我很多啟發,讓我更成熟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