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企業管理思想與小說

企業管理髮展至今已經有百年歷史了,經歷了無數的滄桑和鉅變。管理學家們的經典講義與教科書不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管理人”,而且也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企業帝國。但遺憾的是,管理理論的更新速度與創新速度卻怎麼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求知者的渴望。特別是在各位“管理之父”相繼成為歷史之後,管理學的海洋便更顯得乾涸了。

簡論企業管理思想與小說

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一股新的管理學浪潮卻席捲了神州大地。管理理論界出現了一批又一批以小說為研究物件的“寓意式”管理教材,此風一起,成了時代與管理界的主流。隨後相繼有學者把《水滸》、《西遊記》、《紅樓夢》等歷史名著統統搬上了管理的舞臺。借古喻今,借事喻人便成了新世紀管理學教材的典範和標準模式。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種形式的改變,確實使管理學少了些許枯燥乏味,變得更易接受,甚至琅琅上口,難怪有人把它稱之為“快意管理學”。

追溯根源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這種“快意管理學”也難逃世間之法。但在評價之前,我們還是應該深入的探討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然後再論斷是非。

一、市場的需求在營銷界中有這樣一句話,市場需求決定了商品和它的發展方向。書籍也是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才能給出版社和圖書發行商帶來利潤。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出版社已經很難兼顧書籍的教育目的和經濟目的了,天平早已經無奈地傾向了後者。由於缺乏相應的管理理論基礎,這種相對易懂、好讀的“快意管理學”必然成為這類人群的首選。而且,要求管理學教材簡單易學也早有呼聲。同時看慣了教科書的管理新銳們也渴望從這類書籍中補充自己在閱歷與人情世故上的不足。這些現象的出現,便給這類書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所以說市場決定商品和其發展方向。

二、理論發展的瓶頸管理學經過百年的發展,其羽翼已經日漸豐滿。提出新的管理理論已經越來越難,而且往往需要多年的驗證與實踐考察。但面對圖書市場的高額利潤,作者與出版社又豈能等閒視之。理論創新已經不可能,老話常談又沒有市場。“歪說”、“水煮”、“大話”便跟風而來,即風趣幽默,又立意新穎,頗得閱讀者的喜愛。所以才你方唱罷我登場,豈只小說,連佛教、道教、儒家的經典也搬上了管理的課堂,好不熱鬧。但卻也填補了由於理論發展緩慢和日漸完善所造成的市場空白。

三、流行與經濟效益凡是流行的東西必然有人效仿。當然作家們可不是盲目的追星族,這種大量的模仿來源於市場利益的驅動。水煮與大話成就了數名百萬富翁。也難怪大批作家、學者的蜂擁而上。當然出版社的選題方向也是造成此類現象產生的必然原因之一。既然讀者喜歡愛看,作家有錢賺,大家又何樂而不為呢?

評頭論足

小說裡面滲透的大多數思想往往是作者個人的思想或者是由於推動情節發展的需要而假想的思想。而從他們的思想中尋找管理理論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可實施性呢?這也是很多人都有疑問的問題。

從借古喻今,借事喻人的角度來看,這類書籍的出現還是很有其實際意義的。作者把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與企業管理結合到了一起,即生動,又簡單易學。雖然小說是創作品,但他畢竟來源於生活和對生活的想象,擷取其有意義的部分對為人、處事也是很有實際幫助的。

當然,讀者也不應該一味的、盲從式的學習。時空的差距是一定會產生變化的,讀讀古人的書,也要想想今天的人和事,古今結合才能解決今天企業所遇到的問題。而且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的思想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遠古不變的定律未必適合今天,但也未必完全不適合,畢竟我們還是繼承了大部分的傳統文化,這也是我們思想的起源。

今天有小說與管理,明天就會有戲劇與管理,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不能完全脫離傳統,多少都會有過去的影子。我們需要承認亙古不變的真理,也要接受《易經》中變化的道理。但你必須要做的就是在過去與現在之間,尋找適合你的“故事”,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姚力楠)

來源: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