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企業未來的10大管理理念之供應鏈

影響中國企業未來的10大管理理念之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

與歐洲和美國的供應鏈相比,亞洲的供應鏈系統效率較低,而且更加零散。在亞洲,企業間的買賣通常要經過3-4箇中間商,而在歐洲只有1-2個。據Prowess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在成品庫存、原材料庫存、缺貨與應收賬款等反映供應鏈效率的其它指標上,亞洲企業的效率同樣不及歐洲的一半。

由於存在這樣的低效率,企業要制定精確的銷售預測、保證適量的庫存面臨著巨大的困難。然而,管理思想家C. K. Prahalad認為,企業的這些做法完全不得要領。真正的問題不是要精確預測銷售情況,也不是庫存管理,而是提高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速度。他說:“與增強應變能力相比,預測與庫存管理都不過是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要增強企業應變能力,關鍵就是企業的供應鏈要穩定、通暢與高效率。

如何提高供應鏈效率

有個笑話在全球廣為流傳:中國的B2B實際上是B2B2B2B2B,因為供應鏈的中間環節太多。縮短供應鏈或簡化其中一些中間環節將大大提高供應鏈效率。

麥肯錫公司也建議,有兩種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供應鏈效率:即加強供應鏈中各環節間的溝通;取消不必要的環節。要加強溝通,市場中樞必須利用與各種不同的資訊技術系統相容的技術將供應鏈中的每一個買家和賣家聯絡在一起。

中國企業問題專家的意見

Jeffrey MacCorkle: 要想在中國發展具有行業領導地位並能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型聯合企業,必須加強供應鏈管理。況且,供應鏈管理的改善將使中國成為領先的製造業大國,生產出越來越多日趨成熟的產品,在國際上保持競爭力。我認為,肯德基(KFC)、必勝客(Pizza Hut)和Taco Bell的供應商Tricon就是成功的典型。

謝祖墀:中國企業發展全球競爭力,除了開拓海外市場、尋找新的利潤來源之外,還要在費用支出與供應環節方面下工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全球供應鏈,就可以提高企業的系統效率,從而在企業的後端運作管理方面更上層樓。

Jaume Ribera: 企業的成功僅憑優質的產品和低廉的價格是不夠的。企業還必須能夠把產品迅速可靠地投放到最有需求的市場上。就後一點來說,中國還需要在未來10年做很大的變革。

在中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與歐洲IESE商學院最近一份尚未釋出的調查報告中,我們不僅調查了許多物流服務公司,也訪問了中國和歐洲許多在中國國內或與中國有業務的企業。它們普遍認為,中國在3個方面急需加強:即物流意識、立法和基礎設施。在第1方面,中國很多企業並沒有設立供應鏈管理這一職能,有些甚至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概念。它們對供應鏈管理認識粗淺、不成系統。這使企業難以通過職能整合和整體流程管理來實現利潤。在大多數企業,採購、規劃、運輸、倉管等不同子流程都各自為政,各自處理自己的問題。每個子流程都致力於自己的區域性優化,如轉包給價格最低廉的運輸商或自己內部完成,完全沒有考慮集合所有可以找到的擴充套件式物流服務。這種“區域性節約”從長遠來看勢必造成整體支出的上升和企業業績的下降。

接受調查的企業普遍反映,有關物流服務的立法問題讓人頭痛。等所有立法問題都理順之後,中國一定會有更多的物流公司出現,在適度競爭中提供各種擴充套件式物流服務。

最後,中國儘管在發展物流基礎結構方面下了大力氣,但還遠遠不夠。中國需要進一步完善東部省份的港口、鐵路、儲運和高速公路網路,同時也需要在西部建立基礎設施網路以促進西部省份的發展。

一旦這些立法與基礎設施到位,見識過擴充套件式物流管理的企業將受益於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公司提供的全新服務,從而實現更大的效益和更可靠的交付期。大多數企業都將重新評估其現有戰略是否能夠充分適應這一新的運營環境。這時,它們就會發現自己現有的外包能力極其低下。不過,這倒不完全是供應鏈管理的問題,而是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中國企業把自給自足看成一項資產。

確保供應鏈實現價值

在不同企業組織間(不管它是供應商還是客戶)橫向整合你的供應鏈。由於牽涉到多方企業,因此整合是一大挑戰,因為供應鏈中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標。你必須與合作伙伴重新協調一致各項運作流程和技術,並讓它們自己承擔風險。在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這一設計思路使客戶能很快聯絡進來,並把資訊迅速傳遞到思科的供應商。思科資訊系統中的供應商使用者完全跟思科員工一樣對待。而且,所有思科的供應商都在思科的應用軟體上進行包括質量控制在內的各種運作。

千萬不要忽視客戶價值。說到底,供應鏈就是為了給客戶提供更高的價值。這是評價一個企業能否成功滿足客戶需求的終極標準。

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供應鏈

根據eCompany雜誌的報道,美國企業界建設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供應鏈計劃是自10年前斥巨資建立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以來規模最大的技術改造專案。儘管現在企業的技術支出大幅削減,AMR Research調研公司估計去年企業用於購買安裝供應鏈管理軟體的總支出仍高達78億美元,比2000年激增了45%。據AMR預測,到2004年,企業的這項支出將達到與企業ERP支出相同的水平。

斯坦福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教授Warren Hausman認為,要想打敗競爭對手,歸根結底就是要較量誰能與供應商合作更默契,高效率地把產品投放市場。他說:“競爭其實不是企業與企業的較量,而是供應鏈效率之間的競爭。”

不過,與ERP一樣,安裝高檔次供應鏈管理系統花費不菲,且實施難度很大。任何失誤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其實,供應鏈系統的最終目標就是,實時提供網路中所有企業的銷售資料、庫存量、生產計劃和運輸時間表,並且利用一些輔助工具對這些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做出某種可靠預測。

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供應鏈包括很多組成部分。雖然許多公司都聲稱自己生產的軟體能涵括所有內容,但實際上,企業還是需要綜合多家公司的產品才能建立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系統。

來源: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