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精選17篇)

1.快速瀏覽課文,藉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並感受文章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

3.培養學生對資訊進行快速篩選、區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對重要資訊進行確認提煉及重組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祖國、航天事業、親友的熱愛,樹立為祖國民族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運用瀏覽的方法,快速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本文的結構特點。

2.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並感受文章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並感受文章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點撥法。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查詢作者楊利偉、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資料,結合“思考探究”自學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人們時刻想著遨遊太空,也因此產生了如“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20__年10月15日,中國人實現了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飛船環繞地球14圈後在預定地區著陸。

這次載人太空飛行,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許多人都羨慕航天員成功的那一刻的榮耀,卻不知道航天員背後的驚險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太空一日》。21教育網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展示自我,夯實基礎

1.讀準下面重點詞語的字音

負荷(hè)  載人(zài)  屏息凝神(bǐng)  無虞(yú)

熾熱(chì)  弧度(hú)  輪廓(kuò)   俯瞰(kàn)

模擬(mó)  遨遊(áo)  稠密(chóu)  燒灼(zhuó)

千鈞重負(jūn)(fù)  舷窗(xián) 赫茲(hè zī)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無虞:不用憂慮。

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地看,連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熾熱:①溫度極高,極熱;②感情和情緒熱烈。

俯瞰:從高處往下看。

千鈞重負: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耐人尋味:形容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味。

驚心動魄:使人神魂震驚。

四、課堂活動過程

活動一:學會瀏覽,把握主要內容

同學們,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易讀好懂,瀏覽後即可把握主要內容,本文每個小節都有小標題,提示了本節的內容,可以根據小標題的提示,抓住每一節的重點。然後回答下面的問題:

1.快速瀏覽全文,藉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點撥:

“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第一部分:起飛時的生死考驗。

我看到了什麼——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實所見。

神祕的敲擊聲——第三部分:飛船上的聲音探究。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驚險際遇。

2.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點撥:本文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達閱讀這篇文章後的感受。

示例: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嚴謹的科學態度。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堅定的意志。

展開全文閱讀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獻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對祖國、對人民、對戰友、對親人的無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對我國航天事業的熱愛之情。

我感受到祖國的富強與偉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緊張和驚險。

活動二:理解意外情況,感受英雄形象·n·j·y

1.太空一日,充滿緊張和意外。閱讀課文找找看,楊利偉遇到了哪些意外情況?他相應地又有怎樣的心理活動或舉動?填寫下面表格。

意外情況 心理活動或舉動

第一次意外 共振疊加,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非常痛苦,以為要犧牲了,頑強忍受。

第二次意外 產生本末倒置的錯覺,倒著飛很難受,容易誘發空間運動病。 靠意志克服,眼睛閉著猛想,最終得以適應。

第三次意外 出現神祕的敲擊聲。 很緊張,邊聽邊看,冷靜觀察。

第四次意外 返程時舷窗出現裂紋。 緊張、擔心,通過觀察判斷應該沒事。

第五次意外 拋傘開傘時飛船晃動很大,折磨人。 讓人不知道怎麼回事,感到緊張,重視這個過程。

2.通過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候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優秀品質?

點撥:我們可以看到楊利偉沉著、穩重、堅韌,一絲不苟,心理素質好,不怕犧牲、敢於犧牲的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21·世紀教育網

3.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的表現,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點撥:正是這種精神和勇氣,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堅毅果敢。在楊利偉身上凸顯出來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將是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有這種為國家民族的利益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氣和決心。

活動三:品析語句,體會嚴謹科學態度

同學們,楊利偉在文中說“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試著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體會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點撥:

(1)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後,慢慢減輕。——用準確的數字記錄自己感受不適的時間,體現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來源:】

(2)從載人飛船上看到的地球,並非呈現球狀,而只是一段弧。——體現了航天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客觀的描述,是科學態度的體現。【出處:】

(4)我幾次努力尋找長城,但沒有結果。“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我曾囑咐航天員們仔細看看,但他們也沒看到長城。在太空,實際上看不到任何單體的人工建築,我詢問過國際上的很多航天員,沒有誰能拿出確鑿的證據說看到了什麼。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時也只是淡淡的紅色。——表現了作者客觀的科學態度。

(5)在太空中,我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聽不到什麼聲音,也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任何撞擊。——細緻的觀察,詳盡的描述。

(6)回到地面後,人們對這個神祕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裡,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覆聽,斷斷續續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祕的聲音也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過。——實事求是、嚴謹、科學的態度。

(7)6時4分,飛船飛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進入稠密的大氣層。——準確地記錄時間、高度,體現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版權所有:21教育】

總結: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科學的態度,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這樣。

活動四:賞析關鍵語句,理解表達的情感

同學們,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祖國、航天事業、親友的熱愛,請大家結合課文賞析下面語句,體會下列語句蘊含的情感。原創作品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點撥:楊利偉熬過了艱難的26秒共振階段,讓人鬆了一口氣,發射現場緊張的氣氛得以緩解,因此才會有人“大聲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歡呼。從語言描寫中讓人感受到指揮大廳中緊張的氣氛以及對航天員楊利偉的關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裡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點撥:這句話飽含深情,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的愛,對親人、戰友的愛。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地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邊來人了!

點撥: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國,喜不自禁,懸在心上的大石頭終於落地。寫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實而又激動的心情。

活動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楊利偉為什麼被稱為“航天英雄”嗎?

點撥:楊利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首飛航天員,圓滿完成了中國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在充滿不可預料的各種危險和意外情況之下,楊利偉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犧牲、敢於犧牲的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所以被稱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為國捐軀者才能成為英雄?

點撥:不是的。楊利偉在中國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中,遇到許多突發事件,危難考驗不時出現,如果沒有大無畏的精神,沒有為國家民族做貢獻的意識,是不可能臨危不懼、堅持到底的。所以凡是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顧個人安危,併為此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們都應該把他們當作英雄。

3.假如楊利偉到我們學校和大家交流,你會向他提什麼問題?

點撥: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認為要上太空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在登上太空後有什麼感想?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還想不想再次進入太空?

……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可以讀到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太空飛船時奇妙的身體感受。他在太空飛行14圈,看見了許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險,經歷了很多驚心動魄的時刻。我們可以瞭解到,在科學探索的漫漫長路上,人類每前進一小步,都有無數科學家、航天員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對科學的熱愛,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航天奇蹟。希望我們向他們學習,將來為祖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而建功立業。

六、佈置作業

1.品讀課文,摘抄並賞析令人感動的句子。

2.課下閱讀《天地九重》整本書,班上組織一次讀書報告會。

【板書設計】

太空一日

楊利偉

起飛時的生死考驗

太空中的真實所見

飛船上的聲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驚險際遇

英雄氣概 科學態度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2

【導學目標】

1.學習人物心理、動作描寫方法。

2.領悟楊利偉嚴謹、科學的態度。

3.激發愛國熱情,探索宇宙奧祕的求知慾望。

【學習重點】

1.品味文中富有詩意和飽含激情的語言。

2.學習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精神和敢說敢做、表裡如一的人格,做一個高尚的人。

【課時計劃】2課時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儘量獨立完成步驟二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於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後,再點撥引導,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情景匯入 生成問題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__年10月15日9時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20__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這個飛船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生難字詞

(1)字音

熾熱(chì) 輪廓(kuò) 模擬(mó nǐ) 遨遊(áo)

嚴謹(jǐn) 稠密(chóu) 瞬間(shùn) 概率(lǜ)

(2)詞義

概率:又稱或然率、機會率、機率(機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論的基本概念。

燒灼:是指高溫炙燙。

瞬間:形容剎那間、須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數量多密度大。

嚴謹:形容態度謹慎、細緻、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遨遊:漫遊,遊歷。

千鈞重負: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耐人尋味:意味深長,值得人仔細體會琢磨。

驚心動魄: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2.作者名片

楊利偉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漢族,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 350小時之久。20__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3.背景連結

20__年10月15日09時整發射升空,20__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地面,搭載物品: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__年奧運會會徽、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農作物種子等。這次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字

1.指導朗讀

(1)老師領讀重點段落: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讓學生聽讀;

(2)請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讀“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部分,讓其他學生模仿。

2.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思考:

1.文章有哪幾個小標題?

【交流點撥】(1)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2)我看到了什麼

(3)神祕的敲擊聲

(4)歸途如此驚心動魄

2.太空一日,充滿緊張與意外。閱讀課文,找找看楊利偉遇到哪些意外?相應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動或舉止?

【交流點撥】(1)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

(2)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

(3)它急劇減速,產生了近4G的過載。我的前胸和後背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4)隨後發生的情況讓我非常緊張——右邊的舷窗開始出現裂紋。

(5)接著飛船“嗵”的一下落地了。我感覺落地很重,飛船彈了起來。

3.畫出文中體現航天員嚴謹科學態度的句子。

【交流點撥】(1)在它第二次落地時,我迅速按下了切傘開關。

(2)如釋千斤重負,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覺得這個過程很耐人尋味。

(3)飛行回來後我詳細描述了這種難受的過程。

(4)經過分析研究,工作人員認為,飛船的共振主要來自火箭的振動。

(5)隨後他們改進技術工藝,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神舟六號”飛行時,情況有了很大改善。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層探究

1.近地時,飛船靠什麼擺正的?

【交流點撥】主傘變成雙吊擺正飛船。

2.描寫飛船落地時,哪三個短語準確寫出了落地順序?

【交流點撥】(1)離地面5公里;

(2)飛船離地面1.2米;

(3)飛船停住了。

3.“那一刻四周寂靜無聲,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這句話用了哪一種寫作手法?有何作用?

【交流點撥】環境描寫,寫出了我經歷生死攸關後內心的平靜、沉著。

4.歷盡艱難的飛船成功返回,少不了“我”的操作。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交流點撥】我是一個冷靜、沉著、勇敢、有毅力的中國優秀航天員。

步驟四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

通過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與返回,表現了航天員楊利偉不僅沉著、冷靜、勇敢、有毅力,而且嚴謹。讚揚了我國航天技術的飛躍發展。

2.拓展延伸

(1)結合課文內容,請你向楊利偉寫一段頒獎詞

【交流點撥】向楊利偉勇敢的行為敬禮,他用自己的行動讓我們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用自己的腳步帶領我國航天載人技術攀向了更高的山峰,是他們這些勇敢的航天員,讓我們明白,生命也許真的需要冒險,是去征服自然,也是為了挑戰自我。

(2)寫一句勵志語句送給自己、勉勵自己。

【交流點撥】①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②每個人註定都要經歷一番失敗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③只要經歷,即使是失敗,也從不會是無益的。

④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打倒

(3)查閱我國載人航天發展史:

【交流點撥】20__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20__年10月12日,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

20__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隨著“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將依次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

“神舟十一號”飛船已於20__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板書設計

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我看到了什麼

神祕的敲擊聲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沉著冷靜

勇敢有毅力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3

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文傳神的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過程與方法

學習快速瀏覽課文,藉助小標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學精神 ,激發民族自豪感。

重點

學習快速瀏覽課文,藉助小標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難點

學習本文內容的科學性與語言的通俗化相結合的特點。

方法:速讀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體課件。

1課時

匯入:

大漠長空,天高地闊,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秋色斑斕。待發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靜默在發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過海穿山越嶺,投注在中國西北部這片大漠深處,聚焦在廣袤曠野中這巍峨聳立的塔架上。接著,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來為我們講述我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情況。

作者簡介:

楊利偉,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中共xx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楊利偉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350小時之久。20__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__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協會第27屆年會在北京閉幕,楊利偉被授予“列昂諾夫獎”。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簡稱“神五”,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五艘飛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於北京時間20__年10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次日返回,降落於四子王旗著陸場。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1.快速瀏覽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展現了我國宇航員首次太空飛行的經歷。

2.根據課文的小標題,梳理宇航員的飛行 歷程。

(1)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起飛階段

(2)我看到了什麼--太空飛行過程中所見

(3)神祕的敲擊聲--太空飛行過程中所聞

(4)歸途如此驚心動魄--返回階段

1.太空一日,充滿緊張和意外,閱讀課文,找找看,楊利偉遇到了哪些意外情況?他當時有怎樣的反應?

(1)起飛階段:飛船共振帶來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共振。

--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現了。共振以曲線的形式變化著,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幾乎無法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飛行階段:失重、神祕的敲擊聲

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處於失重狀態時,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這種錯覺令人難受,明明朝上坐的,卻感覺腦袋衝下。

--靠意志克服。

時不時出現敲擊聲

--自己很緊張。

(3)返回階段:歸途險象環生

右邊的舷窗開始出現裂紋。

--說不恐懼那是假話……我的汗出來了……

左邊的舷窗也開始出現裂紋

--我反而放心一點了。

隨著一聲巨響,你會感到突然減速;引導傘一開,使勁一提,會把人嚇一跳;減速傘一開,又往那邊一拽;主傘開時又把你 拉向另一邊。每次力量都相當重,飛船晃盪得很厲害,讓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對身體的衝擊非常厲害。

2.楊利偉最終克服了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飛行的任務,從中你看到了楊利偉怎樣的精神品質,你有什麼感想?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楊利偉堅韌,一絲不苟,心理素質好、不怕犧牲、敢於犧牲的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正是這種精神和勇氣,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堅毅果敢。在楊利偉身上凸顯出來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3.楊利偉在文中說“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試著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體會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1)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後,慢慢減輕。

--用準確的數字記錄自己感受不適的時間,體現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2)從載人飛船上看到的地球,並非呈現球狀,而只是一段弧。

--體現了航天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

--客觀的描述,是科學態度的體現。

(4)但是,我沒有看到長城。

--表現了作者客觀的科學態度。

(5)在太空中,我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聽不到什麼聲音,也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任何撞擊。

--細緻的觀察,詳盡的描述。

(6)回到地面後,人們對這個神祕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裡,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

--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學、嚴謹之外,也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舉例說明。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從語言描寫中讓人感受到指揮大廳中緊張的氣 氛以及對航天員楊利偉的關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裡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這句話飽含深情,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的愛,對親人戰友的愛。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地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邊來人了!

--寫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實而又激動的心情。

第一部分(1~17),在飛船升空過程中,共振帶來的痛苦感受使“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飛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寫“本末倒置” 的錯覺和神祕的敲擊聲。

第四部分(40~47),驚心動魄的返航。

1.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驚險迭出。

全文運用四個小標題,按照時間順序安排,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驚險與意外交替出現,扣人心絃。

2.語言準確,生動嚴謹。

本文語言準確,科學性與人文性巧妙結合,生動嚴謹。作者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歷所感,讀來如身臨其境;敘事的同時,又用準確嚴謹的語言向讀者普及了航天知識。

太空一日

起飛階段: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太空所見:我看到了什麼太空所聞:神祕的敲擊聲返回階段:歸途如此驚心動魄航天精神:堅韌仔細、不怕犧牲、敢於拼搏

教後反思:  對於學生而言,太空是未知的神祕世界。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樂於探索細節,把握課文內容比較容易。同學們表現得都非常好。通過快速閱讀,篩選主要資訊,瞭解了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梳理了文章的脈絡,學習瞭如何解讀標題。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通過閱讀課文,瞭解太空生活,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體會航天人的奉獻精神。學生也瞭解了楊利偉的基本情況,感受到了他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的偉大。第一次載人航天的成功,讓學生感受到民族英雄楊利偉的可貴的品質,並希望今後好好學習,多關注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有朝一日也可遨遊太空,為祖國爭光。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仔細體會記敘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閱讀法。

過程與方法

認真體會並掌握直接寫人和間接寫人的技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以梨花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優秀品質,弘揚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

重點 文章的記敘順序和寫人技法。

難點 對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春天一到,萬物復甦,百花競放。不必說鮮豔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說粉紅似霞的杏花,單是那潔白勝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們的無邊遐思。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傾其筆力,大繪春花,曾留下許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當代著名作家彭荊風的--《驛路梨花》。

作者簡介

作者彭荊風,江西萍鄉人。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鹿銜草》《斷腸草》《綠月亮》等,長篇傳記文學《秦基偉將軍》,長篇紀實文學《滇緬鐵路祭》《揮戈落日》,短篇小說集《當蘆笙吹響的時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綠色的網》《紅指甲》等,中篇小說集《蠻帥部落的後代》《愛與恨的邊界》《霧茫茫》等,散文集《瀘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學評論集《彭荊風談文學》,電影文學劇本《邊寨烽火》(合作)、《蘆笙戀歌》(合作)、《綠色的網》等。本文發表於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說,寫的是發生在哀牢山中的一個助人為樂的故事。

教學過程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本文的線索。

本文以“梨花”為線索。

2.劃出文章中描寫梨花的句子。

第一處:4-6自然段(文章的開頭)

第二處:27自然段(文章的中間)

第三處:37自然段(文章結尾)

3.這幾處的描寫哪些是實寫的,哪些是虛寫的?

第一處:實寫;第二處:虛寫;第三處:望梨花(實寫),想梨花詩句(虛寫)。

一、一寫梨花。

1.小說是怎樣開頭的?這樣開頭有什麼好處?

寫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幾個動詞描寫山勢,由近及遠,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襯托出我們的焦急心情,為下面小屋的出現給我們帶來的驚喜作鋪墊。接著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樹林著意渲染山的險峻。

2.文章開頭交代了什麼?

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3.“我們”是怎樣發現小屋的?

正當我們處於前不挨村,後不著店,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時,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並發現了小屋。

4.朗讀描寫梨花美景的語句。品味寫景的語言,體會寫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不僅給人以驚喜,更多的是給人以希望和安慰。我們焦急的心頓時平靜下來了。

5.那座小茅屋是怎樣的呢?

一座草頂、竹篾泥牆的小屋。屋裡黑漆漆的沒有燈也沒有人聲。

門是從外扣著的。

白木門板上有黑炭寫的兩個字:“請進!”

火塘裡的灰是冷的,一張簡陋的大竹床鋪著厚厚的稻草;倚在牆邊的大竹筒裡裝滿了水。

牆上寫著幾行粗大的字:“屋後邊有乾柴,樑上竹筒裡有米,有鹽巴,有辣子。”

--在這所沒人的房子裡,我們卻受到了許多優待:①邀請的方式是熱情的:“請進!”②準備的物質是豐厚的。③安排是細心的。④感受是溫馨的。

6.小茅屋的主人是誰呢?

--從瑤族老人嘴裡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

二、二寫梨花

1.齊讀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寫梨花有什麼作用?

--本段寫夢中的梨花與梨花姑娘,將人與景結合起來,贊花,更是贊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質。

2.作者為什麼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裡去寫?

寫香氣四溢的梨花林是為了讚美梨花姑娘純潔美好的心靈,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3.我們為什麼要修葺小屋?

--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們也要化感激為行動,為小茅屋做些什麼。

小結:文中兩次寫梨花,一實一虛,既寫環境之美,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質。

瑤族老人為我們講小屋的故事,是什麼記敘順序?有什麼作用?

--插敘;解開懸念,同時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

一、三寫梨花

1.文中寫遇見哈尼小姑娘有什麼作用?

--哈尼小姑娘向我們講述了房子的來歷,解開了文中的懸念。

2.究竟誰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軍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瑤族老人受益之後,送來米,同樣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餘(修葺)小茅屋,我們都為小茅屋做出了貢獻,因此,我們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們這些人嗎?

--凡照料過小茅屋的,具有助人為樂的精神的後來人,都屬於小茅屋的主人。

4.用書上的哪句話可以概括上一點,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驛路梨花處處開

處處開的不僅僅是梨花,而是助人為樂的梨花精神,即雷鋒精神,“處處開”就是雷鋒精神處處得到了發揚光大,加深了主題。

5.文章結尾以詩句作結有什麼作用?

--引用陸游詩句作結,既點題又點人,把梨花的自然美與人物的心靈美交織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強,昇華了中心思想。

6.怎樣理解課文題目“驛路梨花”?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②梨花姑娘;③梨花精神,即雷鋒精神。

二、歸納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數民族地區軍民之間,各族人民之間團結互助的情誼和助人為樂的精神面貌,歌頌了雷鋒精神,表現出社會主義新風尚在祖國處處都閃耀著燦爛的光輝。

三、小結:

文章以梨花為線索,採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尋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節中,再現了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的純樸民風,謳歌了以梨花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優秀品質。

第一部分(1~8):寫我和老餘正在焦急地趕路之時發現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9~36):主要寫小茅屋主人的熱情周到,引發我們對小茅屋主人的猜想。

第三部分(37):讚美西南少數民族人民學習雷鋒、助人為樂的精神就像潔白的梨花,開遍神州大地。

1.記敘中有抒情。

本文是以梨花來象徵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鋒精神的,所以文中對自然界中梨花、梨樹林的讚美,都傾注著作者對一代新人的讚美、熱愛、崇敬之情。文中或通過夢境,或描寫梨花、梨樹林,或引用詩句,都是把對一代新人的情寄寓在這景中。

2.直接寫人和間接寫人相結合。

本文中直接寫的人物是“我”、老餘、瑤族老人、一群哈尼族小姑娘;間接寫的是梨花和解放軍。直接寫的人物都在現在出現,間接寫的都是出現在以前的人。這樣寫使文章結構緊湊,容量增大。

驛路梨花

“我”和老餘[修葺]瑤族老人[照管]哈尼小姑娘[照管]梨花姑娘[照料]解放軍叔叔[建造]小屋(主人)(懸念迭起)

--驛路梨花處處開(雷鋒精神處處傳)

教學反思

語文新課標對語文課程性質的界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對《驛路梨花》這篇文章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後,我在如何扣住文字,設計課堂問題上下了一番功夫,並且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了一點粗略的認識:一、所設問題要激發興趣,這篇文章是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展開的,是要表現雷鋒精神在少數民族地區生根開花,不斷傳遞的動人情景,熱情歌頌人民群眾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從這個認識出發,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學生自讀--提問--精讀--回答問題,師生共同探討”的課型進行教學。二、所設問題要由淺入深。如果學生在剛剛弄清“課文是怎樣描寫小茅屋”這個問題時,就提問“本文為何以‘驛路梨花’為題,有何好處”,學生就會不知從何入手,因此在教學中我這樣提出了幾個問題:

1.小屋的主人是誰?

2.文章為何用“驛路梨花”為題?這樣問題就有了坡度,學生不至於茫然無措。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改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

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瞭解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教學重點

父親的形象特點及其意義。

通過故事情節展示人物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預習:

識記字詞:凹(ao)凼(dang) 門檻

(kan) 涎(xioan)水 揩(kai) 嘎

(ga)籌(chou)劃黏(nian)尷尬

(gan ga)撬(qiao) 微不足道大庭廣眾

閱讀課文,複述故事情節。

教學設計

■匯入

同學們,我們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九億農民。關心國事大事就不能不瞭解一下

中國廣大的農村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下面我們來學習一篇小說《臺階》,《臺階》

一文為我們刻畫了一箇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瞭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自讀課文。

瞭解故事情節。要求學生在書上圈點勾畫。

複述課文。

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改用第三人稱,抓住能表現人物主要特點的情節複述。在複述的過程中注意刻

畫人物的心理活動。要口齒清楚,內容連貫,並富於感情。複述之後組織學生進行適當

的評價,對遺漏的內容進行補充。

思考、討論、理解、瞭解人物形象。

思考題:

a.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b.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將自己的理解和疑難問題,通過四人小組討論,與同學交流。

然後進行課堂發言。

提示:

a.“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

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巨集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

法形容。

c.父親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價: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研讀與賞析

教師導學: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的。下面我們思考討論一下,父親這一形象是怎樣塑造出來的。

引導學生找出感動和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情節,讀一讀,議一議。

思考題:

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麼特點?

“父親坐在綠陰裡,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裡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

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段描寫表現了父親怎樣的心理?

為什麼失去了一部分勞動能力的父親“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

理解?

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為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提示:

教師可指導學生重點研讀課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親這一形象的特點。

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引發想像,答案不求統一,但要合乎情理。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5題,理解突出重點,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拓展延伸

思考題:

本文的“文眼”是什麼?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都是以此為出發點的。

“父親”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是什麼?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說塑造了發展中的中國農村一個農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裡有我們民族拼命

硬幹、堅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質代表了新舊交替時期中國農民的突出

特徵。同時,這一形象還告訴我們,農民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困苦,根源在於經濟落後。

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

日子。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

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教師小結

這篇小說,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

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進步。但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力還相對落後。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域性。要全面實現小康,重點是農村,難點是農業,關鍵是農民。我們有責任關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業

寫成“研討與練習”

調查附近農村的經濟現狀。從農民家庭收入的角度,與改革開放之前比較,看有了哪些

發展。寫一份500字的調查報告。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欣賞課文,體會小桃樹的形象所寄託的感情理想並從文字中感悟生活。

2、學習本文借所寫之物來抒寫自己的理想、情志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體會作品情感,感悟生活內涵。

教學過程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一、相遇

1、課前欣賞音樂

2、許多花草樹木中,哪一種你最喜愛?哪一種牽動過你的憂愁與歡樂?

3、引出課題《一棵小桃樹》

二、淘金

1、自由朗讀《一棵小桃樹》,從文中劃出描寫這棵小桃樹的文字,體會作者筆下的小桃樹有著怎樣的外形特徵?

2、討論:作者這樣寫的理由是什麼?

3、小結:是啊,看到了這一點,我們再回過頭去看作者對小桃樹外形的描寫,原來那是作者是用描寫小桃樹外形的瘦弱來突出它生命力的頑強。這是一個讓我們為之感動,為之震撼的生命。作者同樣被他感動著。更從小桃樹身上汲取了力量,有了生活的信心。

4、從文中找句子探討:作者與小桃樹有哪些關聯?作者受到什麼挫折?

5、請學生用“這一棵小桃樹,讓我明白了……”小結感悟。

三、創造

學以致用:具體描繪記敘所寫物的經歷,並在記敘描寫中抒發自己對所寫物的感情(喜愛、厭惡、憐惜……)

四、享受 推薦與本文類似作品:《醜石》《文竹》。

學生思考

學生朗讀課文並從中找相關語句體會把握。

學生把握“反襯”手法。

學生討論,明確:小桃樹是我的“化身”。

學生明確主題,暢談感悟。

學生課後練筆。

板書設計:

託物寓意 小桃樹 “我”“化身” 飽受冷落、經受風雨 生活受挫 依然堅強重拾信心與希望

教後反思:

這堂課以探討文字主題為要旨,通過課堂預設的: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桃樹?讓學生帶著問題小組共同閱讀文字,從文字的描述中把握文字的內涵,從文字的描述中感受作者思想情感的流淌,並由此及彼從作者的文字中體驗人生、感悟人生。從課堂伊始,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自己與花草樹木的情感聯絡,從而引出課題學生較容易接受,探討文字時也能切中要旨,及至感悟時學生的體悟更是水到渠成。然而課堂中對於“反襯”與“對比”手法的理解太過於執著,以致於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的混沌,還需斟酌。因為本身這兩者沒有絕對的界限分割,若要細細區分,對於學生而言有難度。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熟讀,疏通文意。

2、積累重點實詞。

3、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分析其性格特徵。

4、探究內容,總結學法。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故事所闡明的道理。

2、揣摩人物的語言特點

3、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學法指導與適當點撥相結合。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治學要刻苦,提高修養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重點實詞的積累。

難點:揣摩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程序:

學習目標:

1、 熟讀,疏通文意。

2、積累重點實詞。

3、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分析其性格特徵。

4、探究內容,總結學法。

一、匯入

談話匯入:回憶學習古文的方法。

二、新課:

1、板書課題:孫權勸學

2、介紹作者,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分角色朗讀,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2)自主學習,積累重點詞語。(方法:檢視法)

4、再讀課文,合作學習。

合作翻譯,疏通文意。(方法:加字法,推斷法。形式:兩兩合作,全班展示。)

5、 熟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孫權怎樣勸學的?

(2)當呂蒙推辭了,孫權又怎樣辦呢?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3)沒有達到勸學的目的,接下來,孫權怎麼辦呢?

(4)從上面的勸說可以看出孫權勸學的什麼特點?

(5)呂蒙學習以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看看魯肅有什麼反應?

進一步挖掘,深入文字:

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本文沒有直接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等。 但由於人物語言個性鮮明,因而讀者從人物的對話中就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點

結合對文中人物語言的揣摩,你看出文中人物的什麼性格特點?

6、 拓展延伸: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作者運用什麼手法來突出人物的?

2、呂蒙由不學到學有所成的變化給你哪些啟示?

三、學習方法總結:

讀-------積累-----遷移

推薦文章:“悟”讀古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調動學生的閱讀經驗,揣摩細節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

2.感悟細節,鼓勵學生交流,評析細節描寫。

3.讓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留心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細節之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會熱愛生活。

重難點

1.調動學生的閱讀經驗,揣摩細節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

2.感悟細節,鼓勵學生交流,評析細節描寫。

教學方法

寫作--修改--點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們讀文學作品時,有時會被其中的一個情節所吸引,讀來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比如《紅樓夢》中對鳳姐出場的描寫,為什麼會收到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因為作者往往運用了細節描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細節描寫。

寫作指導

如何寫好細節

1.選用典型細節。細節描寫要能抓住典型細節,應選擇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題的事。這樣才更具有廣泛性,有利於突出文章中心,從而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2.細緻觀察事物。要使得描寫生動形象,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我們要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對事物作非常細緻的觀察。

3.細節描寫要服從表現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細節具有深刻意義。

4.細節描寫必須真實。所謂真實,是指細節描寫能夠精確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徵。

5.精心錘鍊詞語。在細節描寫中,我們要選擇恰當的詞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

6.巧妙運用修辭。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格,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為有形。

7.善用標點符號。

作文一、修改作文

修改上一單元的作文。寫作提示:

1.修改時,注意寫一些能表現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或心理特點的細節。

2.帶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讚賞或厭煩某個人,可以在用詞或者語氣上有所體現,也可以直接寫自己的評價。

3.將修改後的作文和原文對比著讀一下,體會修改後的優點。

作文二、________的那一刻

寫作提示:

1.首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如“衝過終點線”“走上領獎臺”等。

2.回憶那一刻的細節或場面,再現當時的情景,要儘量寫得具體,還要寫出當時的感覺。

例文欣賞:

接過試卷的那一刻

滴答,滴答……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的思緒彷彿在那一刻永恆地靜止了。

一張試卷,一張觸目驚心的試卷。它彷彿一塊千斤重的石頭壓在我的心頭,周圍一切融為一片寂靜的白。

那一刻,我看到試卷,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種苦澀至難以接受的味道在我身體中穿行。我手顫抖著接過試卷,一陣冷風吹過,使我忍不住打了個擺子。我恍若雷擊,呆呆地看著試卷,眼中沒有焦距,腦中更無所想。愛哭如我,都留不下一滴眼淚,似乎淚水也躲避著不願見到這試卷。臉上的肌肉似乎也在那一刻罷工了,不喜亦不懼,我頂著一張面無表情的臉就這樣靜靜地看著……

而在那一刻,同學們的臉上有的掛著爛漫笑容,似乎考得很棒;有的嘴角微微上揚形成優美的弧線,似乎考得也不錯。我的心又再一次墜入冰窖,一陣寒風吹過,似乎比之前更涼了一些。那一刻,好冷。

那一刻,我想抬起頭,卻著實不敢。與其說不敢,倒不如說心虛。我怕抬頭撞上老師的目光,怕抬頭看見同學們的笑臉。我雙手緊握,指甲在掌心留下一道道白痕,冰涼的身體又似乎在出汗,每改變一下動作都要用盡全力。

那一刻,我聽見窗外的鳥兒在歡呼雀躍,心中的淒涼又莫名地多了一分;湛藍的天空不知何時又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灰紗;樹葉在秋風中不那麼綠了;花兒也收起了燦爛的笑容。萬物歸於沉寂。

一陣秋風吹過,把我的思緒帶回。再看了眼分數,便把試卷摺疊了一下,剛好可以握住那刺眼的分數,心思回到課堂,神色平靜地聽老師上課。

未來的路還長,那片刻被我銘記於心,在我每一次想放棄的時候,那一刻又浮現在眼前,或許那一刻的痛並非一個悲劇吧。

【點評】本文回憶了接到試卷的那一刻的複雜感受。通過細緻的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極力表現“我”在那一刻的痛苦、難受。環境也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結尾點明主旨:那一刻給“我”鞭策,讓“我”奮發。

作文三、照片裡的故事

寫作提示:

1.可以回顧一下七年級上冊學過的《學會記事》,敘述故事時應條理清楚。

2.注意聯絡照片拍攝的時間、地點、背景,對拍照時的細節做出生動具體的描寫。

例文欣賞:

照片裡的故事

從居者憂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優其屋。住宅正以建築符號的形式,闡釋著一個鄉村的變遷。它折射出來的,不只是農民居住觀念的更新、消費的升級,更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題記

閒暇時整理家中那一本本塵封已久的厚厚的相簿,儘管那上面粘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我還是懷著十分好奇的心情翻開了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已經泛黃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站著的是年輕時的爺爺和奶奶。照片上的爺爺穿著一件破舊的軍大衣,褲腳上還打著幾個補丁,腳上蹬著的一雙棉布鞋也笑破了臉,奶奶穿著一身紅色的棉襖,烏黑的秀髮上彆著一朵大紅花。這是他們的結婚照。然而最吸引我的是他們身後的那一棟岌岌可危的房子。它是用土磚建築成的,房頂是用廉價的布瓦蓋的,門前的房樑上還懸著些幹玉米,據說那時常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時時都為生計發愁。每到遇上颳風下雨的時候,爺爺和奶奶都要拿著瓢盆去接漏雨。聽爺爺說那時候家裡還經常會跑進來一些蛇、老鼠之類的小動物呢!撫著照片上的爺爺皺緊的眉頭,我似乎感觸到了爺爺那代人生活的辛酸。

輕輕翻開第二張照片,十幾年前父母的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這張照片是爸爸媽媽剛結婚時照的,背景是剛建好的新房,房子已是紅磚瓦房,牆壁粉得雪白雪白,看上去十分柔和,堅固。爸爸站在旁邊一臉的自豪。儘管沒有裝修,但那時的爸爸和媽媽卻已感到很滿足了。一旁的爺爺和奶奶坐在椅子上,在新建的安樂窩前安詳而幸福地微笑著。這已經是一張彩色照片了,因此我也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媽媽手上戴著金戒指。

懷著驚喜的心情,我又翻開了第三張照片,眼前頓時一亮,原來是一張全家福,照片的背景是一棟漂亮的小洋樓了,這才是一棟真正的房子啊!三層,寬敞的陽臺,全新的設計風格,美麗的彩磚。房子裡現代化的家用電器、舒適的沙發、空調、冰箱一應俱全。今年爸爸還想給我買一臺膝上型電腦呢!照片上爺爺和奶奶精神矍鑠,爸爸媽媽一臉滿足幸福的笑容,我,天真爛漫笑得多開心,彷彿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看完這三張對比鮮明的照片,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家庭的進步史。三十年時光彈指一揮間,巨大的變化讓我感慨良多,這三張照片只是三十年經濟發展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合上相簿,我莊嚴地把它們重新封起來。生命的痕跡就在我的回望中悄然劃過,生活的影子也在這照片永恆的記載和折射中,漸行漸遠……我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我們的全家越來越幸福,而記載生活的照片越來越美麗,照片背後的故事越來越精彩。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9

【導學目標】

1.體會文字伏筆手法運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偉大。

3.找出文中的伏筆和照應之處。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質,進而體會人性之偉大。

【課時計劃】1課時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儘量獨立完成步驟二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於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後,再點撥引導,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情景匯入生成問題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管如何,時刻讓你的眼睛探索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才是選擇,我們就應該時刻帶好自己的眼睛用它們去捕捉每一個美的瞬間。不要讓它們消沉下去,失去對美好世界的探索。回眸20__,中國科幻小說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這部《三體》,說到《三體》,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劉慈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有關“眼睛”的文章。

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生難字詞

(1)字音

點綴(zhuì)漫步(màn)遲鈍(dùn)閒暇(xiá)

凸現(tū)拍攝(shè)蔚藍(wèi)合攏(lǒnɡ)

(2)詞義

遲鈍:指反應遲緩;腦子不靈敏。

閒暇:泛指閒空沒有事的時候。

不期而遇:沒有約定而遇見。指意外碰見。

心有靈犀:現多比喻雙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

天涯海角:形容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

2.作者名片

劉慈欣,大陸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表科幻作品,曾於1999年至20__年連續五年獲得科幻小說銀河獎,至今發表中短篇科幻小說20餘部,他的作品因巨集偉大氣、想象絢麗而獲得廣泛讚譽。

3.文體知識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字

1.指導朗讀

聽範讀錄音,小組互讀精彩片段。

2.整體感知

(1)請看標題--《帶上她的眼睛》,你能設計幾個怎樣的問題來考考同學們?

帶上她的眼睛去幹嘛?(帶上她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

【交流點撥】①為什麼要帶上她的眼睛?(帶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後一次領略地球表面的風光。)

②為什麼是最後一次呢?(因為小女孩被困在地心裡面再也無法出來了。)

③為什麼出不來了呢?(因為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飛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

(2)將剛才同學們的回答連貫起來,寫成一段話,來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交流點撥】我覺得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落日六號”地航飛船失事了,領航員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無法看見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讓我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步驟三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1.本文曾獲得1999年第11屆銀河獎一等獎,其能夠獲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構思的巧妙。

【交流點撥】第2段:“是一個好像剛畢業的小姑娘”。

第43段:“飛船上的生命迴圈系統還可以執行50年至80年,她將在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裡度過自己的餘生。”

寫出了剛剛畢業的小姑娘,花季才剛剛開始啊,就被終身囚禁,太慘了!開頭的那句“是一個好像剛畢業的小姑娘”是為後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這樣的表現手法叫伏筆。

2.巧妙地運用伏筆與照應,可以收到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這樣的伏筆還有不少,它們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運用旁批法來體會其作用。課文中原有一些旁批,找出文中其他地方的伏筆和照應之處,通過旁批的方式,說說這裡的伏筆和照應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每個同學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處旁批,寫出自己獨特的體會或疑惑。寫完之後交換看,精選最棒的一則旁批交流。鄰座的同學互相觀摩,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組長負責組織。

(1)“熱,熱得像--地獄。”小女孩說的這句話非常奇怪,為什麼會熱呢,因為太空中是很寒冷的,這不合常理。而且還說熱得像地獄,這就更加難以理解了。這幾處就是埋下的伏筆。

因為“飛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質中”,“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鐘內變成金剛石的液態鐵鎳!”當然會熱得像地獄。

(2)小女孩為什麼不想讓大家知道她現在的處境呢?不想讓文中的“我”知道她是一個被囚禁在地心裡再也出不來的人呢?

【交流點撥】小姑娘是想一個人承擔這些生命中巨大的苦難,不想朋友們為她擔心,這是一個懂事的小姑娘。從反面來說,這也說明這個小姑娘處境實在是太慘了,慘得連她自己都不願意向別人提起這個事情。

(3)“呀,真美,能聞聞它嗎?不,別拔下它。”這是一處伏筆,照應後文的“生命算什麼,僅僅能用脆弱來描述它嗎”?

【交流點撥】因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沒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對這些小花產生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她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小花--那麼脆弱,卻又那麼頑強。

3.同樣的脆弱,同樣的悲慘。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樣是脆弱的。所以說,文中這麼多的伏筆和照應,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表現出小姑娘的處境。小姑娘的處境怎麼樣?請你設想一下。

【交流點撥】同它對接,在艙門開啟的一瞬間,我看到了“落日六號”內整潔的陳設。我走了進去,那個小姑娘同二十年前相比,長高了,這是在失重環境中長期生活的人的通病。她對著我微微一笑,說:“你來了。”這二十年的光陰,就在她的微微一笑中煙消雲散。我帶著她回到了地面,她留下的資料果然起了大作用,人類對地心世界的認識更為充分,一個嶄新的紀元開始了。

步驟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

文中的伏筆與照應,構思巧妙,引人入勝,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無窮魅力。希望本文的學習能夠為大家開啟一扇閱讀科幻作品的大門,領略科幻的神奇。

【交流點撥】今天通過對科幻小說伏筆的旁批與品味,我們不僅讀出了構思的精妙,也讀出了科學及獻身的精神。願同學們課外讀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學上一招。

2.拓展延伸

平時我們接觸過不少科幻小說,請展示一下這些科幻小說。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朗讀感知課文

2.品味欣賞語言

3.領悟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欣賞精彩的語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愛國之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情景匯入:

1.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並課件展示美麗豐饒的東北景物圖片。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2. 作者簡介

端木蕻良(1912-1996),現代作家。遼寧省昌圖縣人,原名曹漢文、曹京平。中國的30年代,是動盪不安的年代,曹京平為避免國民黨迫害,決定給自己起個既不被人猜疑,又讓人難以模仿的筆名。於是,用了“端木”這個複姓,又把他東北家鄉紅高粱的別稱--“紅粱”移作名字。這樣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紅粱”。可是,他當時身處白色恐怖之中,公開使用“紅”字,很容易招來嫌疑。於是改用諧音 “端木蕻良” 。

3.字詞檢測

二、朗讀品味:

1、 教師範讀,學生思考:這是一片__的土地?用筆劃出相應的語句。

學生自讀,交流展示(美麗、豐饒、神祕、偉大、曾經歡笑、飽含屈辱、)

2、學生跳讀,思考:作者懷著__的情感?用筆劃出相應的語句。

交流展示(懷念、讚美、憂傷、憤怒、)

3、學生默讀,思考:作者發出__的誓言?用筆劃出相應的語句。

交流展示(誓為解放家鄉而戰鬥到底)

4、學生朗讀,進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

5、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出的,這一標題應該理解“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

三、課堂小結

四、拓展延伸

賞析艾青的《我愛這土地》

五、作業佈置

1、透過重重的歷史帷幕,先烈們的目光默默地注視著我們,目光中充滿了憂傷、關切和期望。那我們該對先烈們說些什麼呢?

2、回顧歷史,面對現實,你想對同學們說些什麼呢?請寫下來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實詞“矜”、“頷”、“釋”、“忿”、“徐”、“遣”;虛詞:“爾”、“以”、“但”。

能力目標:培養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作品中的文學形象,體會“熟能生巧”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誦讀教學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1、課文的朗讀、背誦。

2、文言詞的積累。

3、把握人物形象,體會“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學難點:

1、自主閱讀文言文,自行提出並解決問題。

2、訓練學生的拓展思維。

3、由人及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篇短小精悍卻又耐人尋味的文言文故事--《賣油翁》。(為了使這節課的學習更為順利、高效,我把同學們分為男生、女生兩個組,在下面的學習活動中來一場較量和比賽。希望各位同學暢所欲言,幗國不讓鬚眉,好男兒也不怕與女鬥!)問:哪位同學能說出以“百”字開頭,形容人的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語?(生:“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師:為答出的組加分)

解說:“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種技能,是古人常說的六藝之一。這“六藝”指的是“禮、樂、御、射、書、數”六種學問的技能。這就難怪康肅公陳堯諮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賣油翁”卻不以為然,我們來學習這篇短文,看看這是為什麼。

二、整體感知:

1、用多媒體投影全文,教師範讀。(聽一聽)

2、男女生以搶答的形式給紅色標誌的字詞正音,清除讀音障礙。(比一比)

①矜(jīn) ②圃(pǔn) ③睨(nì) ④頷(hàn) ⑤矢(shǐ)

⑥忿(fèn) ⑦杓(sháo) ⑧酌(zhuó) ⑨瀝(lì) ⑩遣(qiǎn)

3、學生自由讀,整體感知課文。(讀一讀)

4、師生討論朗讀技巧。(議一議)

康肅:傲慢、輕篾稍快、偏高

敘述部分中速、平緩;對話部分

賣油翁:鎮定沉著較慢、較低

5、播放課文flash動畫,朗讀錄音,幫助學生把握朗讀語氣並理解課文大意。(學生可以小聲跟讀)

6、學生有感情地齊聲朗讀課文(要求整齊、響亮、準確、有感情、語速恰當)。(試一試)

三、精讀探究

1、學生分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習課文,小組解決不少的問題派代表寫在黑板上。(教師調動:巴爾扎克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會思考提問的人,將是學習的優勝者。教育家陶行知說:愚者問得笨,智者問得巧,我們快速議議,看看男、女同學哪方提的問題好,能難倒對方。)

2、全班一起先解決黑板上有關疏通文意的問題。

3、用多媒體投影重點詞語,學生掌握並積累。

矜:以此自矜--自誇

頷:但微頷之--點頭

但:但手熟爾(惟手熟爾)--只不過

忿:康肅忿然曰--氣憤

善射--射箭

射:

汝亦知射乎--射術、射技

以此自矜--憑藉

以:以我酌油知之--憑藉

以錢覆其口--憑藉

但手熟爾--語氣詞,通“耳”

爾:

爾安敢輕吾射--你

杓:以杓酌油--同“勺”,sháo

4、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檢查學生是否理解全文。(為複述者所在組加分)

5、小組再次探究,解決教師投影的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投影:

①你認為賣油翁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身懷絕技、謙虛穩重)

②你如何評價陳康肅這個人?(自我炫耀、趾高氣揚)

③這個故事可能蘊含哪些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④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戒驕傲,勿賣弄,智者超然物外,藝無止境,學無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四、背誦訓練

1、投影背誦方法:

①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②抓住人物神態、語言、動作的關鍵詞背。如:

康 肅 公 賣 油 翁

第一段開端:“善射”、“以此自矜”“睨之”、“但微頷之”

發展:“吾射不亦精乎?”“無他,但手熟爾”

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技高一籌):取、覆、酌

結局:笑而遣之“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2、教師按背誦方法帶學生一句一句背誦。

3、學生自由背誦。

4、集體背誦全文。

5、個別背誦全文(給背誦者所在組加分)

五、作者簡介:

投影:歐陽修,字永叔,溢號文忠,號醉翁,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歸田錄》。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六、相關連線

投影:想一想,議一議:

①說出與“熟能生巧”相近的名言警句:如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

②說出與“熟能生巧”相近的故事:如

達芬奇畫蛋

……

(不拘於此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加分)

七、拓展延伸(課外作業)

投影:

1、賣油翁走了之後,陳康肅會怎樣,寫一段你所想像的內容。

2、自由組成小組,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課後排練,在語文活動課上表演。

3、上網查閱《賣油翁》有關學習資料,瞭解唐宋八大家有關資料。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兩篇短文是古今傳頌的名篇,內容都具有典型意義,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陋室銘>輕鬆活潑,清新別緻,表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愛蓮說>描繪蓮花形神兼備,作者借蓮花自況,表現了高潔的節操。

教學設想

1、把握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對於瞭解古代社會的狀況和作者的思想傾向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於認識今天的社會,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2、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最好通過比較閱讀,找出兩篇短文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異同,從而突出特點,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積累語言。文學作品是通過語言表情達意的,而語言又是思維的外殼,因此指導學生感悟、理解和積累語言,是學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進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掌握學習規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善於和同學們切磋探究,質疑解惑,提高學習能力。

教學目的

1、背誦默寫,理解課文內容及其寓意。

2、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3、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提高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陋室銘>

教學設計

一、匯入課文

出示掛圖,提問:這是什麼花?大家喜歡不喜歡這種花?為什麼?(根據回答情況適當引導。)蓮花是一種姿態優美品性高潔的花,因此深得人們喜愛。它很早就出現在我國文人的筆下。在他們的作品中,蓮花或與天真純潔的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品格的象徵,或被贊為百美並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可以這樣說,對蓮的喜愛,已成為我國人民的一種文化心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朝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看他是怎樣讚美蓮花並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

解釋:說是古文的一種文體。

可以敘事,可以議論,但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分讀後集體朗讀。

三、研讀課文。

1.讓學生對照註釋,疏通課文。稍作準備後指名學生講述第1段意思。

教師講評,強調實詞蕃、染、植的意義,要求同樣以沾染為意,說出一個帶染字的成語。(答:一塵不染。)

提問:作者讚美蓮的這些句子包含了蓮的

哪幾方面的特點?

討論後歸納:不同流合汙,不妖豔媚俗,剛正不阿,傲然堅貞。

齊讀第1段,試將讚美蓮的句子背出來。

2.學生自讀第2段。

提問:這一段寫了幾層意思?

明確:兩層,第一層,是作者對三種花的評價;第二層,是作者的感慨。

提問:兩個層次的句式分別有什麼特點?

明確:第一層三個並列分句,句末都有一個也字,這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句末的也是幫助表示判斷的語氣詞。這種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呀的形式,也等於呀表示感嘆。

第二層,句式基本相同,但語氣各不相同:第一句陳述,第二句設問,第三句感嘆。想一想:這三個句子作者用不同語氣來表達,其中有什麼道理?

分析:第一句表明像陶淵明那樣愛菊花的人不多,語氣比較平穩,所以用陳述。第二句要突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用問句形式加強語氣。第三句是說愛牡丹的人很多,言下之意是說世上追求富貴的人多,這裡隱含著作者對當時不正世風的批判,感情強烈,所以要用感嘆語氣。

強調:鮮,這裡讀作xin,意思是少。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裡也有,如鮮為人知的鮮就是這種用法。

思考:這一段兩層意思之間有什麼聯絡?

明確:第一層以三個比喻來評價菊、牡丹和蓮三種花,這裡雖然沒有貶褒之詞,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三者之中,君子最為高尚。第二層作者發表感慨,突出自己對蓮的喜愛。前後聯絡,我們不難理解,作者愛蓮,是要以蓮自況,表明自己是一個像蓮那樣品格高潔的君子。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

齊讀第2段,試背誦。

四、總結課文。

1.教師歸納: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課文第1段主要用記敘句法描述了蓮花優美的姿態,突出它的高潔品格,表明自己對蓮花的喜愛。第2段先用議論對三種花進行評價;再抒發感慨,婉曲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不良世風。真正體現了言簡意豐、文筆多變。

2.提問:本文題為《愛蓮說》,主要是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可為什麼要把菊和牡丹跟蓮放在一起談論呢?

明確:這是一種映襯的寫法。如果不提菊和特丹,只是一味讚頌蓮是多麼美好,多麼高尚,自己對它是多麼喜愛,文章就顯得單調,意思不容易表達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蓮來比較著寫,就更能突出蓮花的可貴。這就是映襯手法的好處。另外,映襯還有正襯和反襯之分,這裡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它們有什麼不同,我們可在課後認真地加以揣摩。

3.評價:作者生活在封建社會裡,面對當時的不良世風,能做到不同流合汙,努力追求高潔的品格,這是難能可貴的。當然,他因為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種目空一切,自視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

五、佈置作業。

1.解釋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2)香遠益清,亭亭淨植(3)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4)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2.熟讀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愛蓮說>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解釋課題和作者

同學們學過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七言律詩,知道作者是誰呢?明確:劉禹錫。這首詩裡有一句富有哲理流傳至今的名言大家還記得嗎?明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詩再背一遍呢?(要求學生背齊,老師提示第一句,學生背完好老師給予稱讚)。

像這樣好的作品和好的詩人都是流芳千古的。劉禹錫不僅在詩歌領域大有作為,而且在散文方面也頗有成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陋室銘》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板書題目)

所謂陋室,顧名思義就是簡陋的房子。銘,古代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補充其特點:①篇幅短小②一般是押韻的。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人,自幼好學,21歲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劉禹錫是中唐時期政治上的激進派,主張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擠,一再被貶,因而作此銘文,自剖肝膽,表達了自己處陋居窮而不改人格與德操的信念。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檢查預習情況:

(1)給下列字注音。

禹yu錫xi馨xin鴻hóng 儒rú牘dú

(2)學生結合課文註釋試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再讀課文,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

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五、研讀課文

劉禹錫身居陋室,反說陋室不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間陋室有那些獨到之處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那些地方是寫陋室之美的,在找以前,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

1、明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學生翻譯,答案見書本。老師重複解釋,隨後提出疑問:這兩句詩著重在於哪兩個字呢?

2、明確:綠和青.

我們能不能想象一下這樣一個景況:遠看,一個小木屋隱藏在青山綠水之間,若隱若現;近觀,小木屋四周綠樹環繞,鬱鬱蔥蔥.再走近一點,可以看到碧綠的苔痕鋪滿石階,青蔥的草地撒滿陽光,草色映入眼簾,也使小屋充滿青綠之色。同學們想一想生活在這樣一種景色之中會有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呢?

明確:安靜,祥和,令人爽心悅目,心曠神怡。正如<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芳草鮮美,落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髮垂髻,並怡然自樂。這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樂土,是一個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作為一個情致高雅之人何不喜居於此呢?何不鍾情於這個小木屋呢?板書:景色清幽

但是同學們在想一想,作者喜愛陋室,說陋室不陋僅僅是因為景色優美嗎?明確:當然不是,還是陋室中的生活。

3.請一位同學讀出文中描寫陋室生活的語句,然後全班齊讀。

4.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都在和哪些人交往?

明確:鴻儒。鴻儒:博學之人。白丁;沒有學問的人,淺薄之人。

5.學生翻譯此句。

6.老師補充翻譯:只和博學之人來往,不結交那些世俗淺薄之人,可見作者志趣之高雅,品德之高尚。板書:友人博學。

7.那麼除了交友之外,作者還有那些生活情趣呢?

明確:彈琴,讀經。素琴:不加裝飾的琴。金經:佛經。

8.從素琴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

明確:聯絡生活中的琴,可見作者不喜奢華。

9.那麼該怎樣理解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呢?

明確: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裡指奏樂的聲音。案牘:書桌和木簡,這裡指官府的公文。

10、為什麼作者一方面調素琴,一方面又認為樂聲亂耳?

明確:劉禹錫是憎惡官僚權貴的。他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汙。生活在陋室之中,和博學之人談笑,彈彈素琴,讀讀經書,而不是聲色犬馬,活得怡然自得,高雅脫俗。能夠在紛擾世俗的社會中保持一份高潔傲岸的節操,在看似簡陋的屋子裡卻活得逍遙自在,安貧樂道。板書:情志高尚

11、由此可見,陋室雖然簡陋,但關鍵看是誰住了。同學們說一說什麼樣的人住進去才不感到簡陋呢?

明確:像劉禹錫那樣品德高尚之人。

12、這正是應驗了哪一句話呢?能不能在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主題?明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學生翻譯此句。

板書:惟吾德馨。並重譯此句,加強印象。

13、那麼文章到此已經告訴讀者,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那為何還要寫前面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呢?那不顯得多餘嗎?這兩句話和緊接在後面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找一位同學把這三句話連在一起翻譯一遍看一看,然後再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這三句話到底有何關聯。

明確:山不在於有多高,只要有仙就有名了。水不在有多深,只要有龍就成為靈異的水了。同樣,房子不在乎簡陋,只要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顯得簡陋了。我們可以發現,這三句話在表達上極其類似,由前兩句話可以很快的匯入到本文的主題。我們把這種形式稱之為類比引題。

14、與此相類似,我們還可以看一看後面還有一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有何作用呢?

明確:南陽諸葛亮的茅草屋,西蜀揚子云的亭子都很簡陋破舊,但因為住的人赫赫有名,所以同樣被人們景仰。

我們這一課是講劉禹錫的陋室,幹嘛又提到諸葛廬和子云亭呢?它們之間又有何聯絡呢?

明確:這兩句話是再一次證明了我們的主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前面開頭是用山和水來證明,後面結尾是用歷史人物來證明,中間是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因此劉禹錫在最後能夠水到渠成地引用大聖人孔子的話何陋之有來結束全文。抒發了一種追求高尚情趣,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志向。因此我們把這種寫法稱之為託物言志(板書)。

15、學生一齊大聲朗讀此文。

16、當堂背誦《陋室銘》。

六、佈置作業。

1、默寫這篇短文。

2、由劉禹錫我們可以想到很多,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有較好的物質生活和經濟條件,那麼我們該怎樣正確地對待生活學習條件呢?同學們能不能發表自己的觀點。

七、板書設計

景色清幽

陋室不陋

友人博學惟吾德馨

情志高尚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13

1.結合小說的文體特

徵,從情節入手,深入細節,欣賞人物形象。

2.深入體會文中“臺階”的含義,把握小說的主題。

3.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

一、匯入新課

播放《農村老父親》導學視訊。

同學們,看到畫面中那一張張刻有歲月印痕的滄桑面容,那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眸,我們彷彿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們堅強的身影,今天我們將學習李森祥的《臺階》,它將為我們生動展現父輩們的現實生活畫卷和深沉的艱苦創業精神。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自讀指導,根據文體特徵把握文章內容

1.請同學們迅速閱讀文字,分析本文與前兩篇課文的差異,明確本文文體。

明確:本文是一篇小說。前兩篇文章都是敘事寫人散文,圍繞中心事件敘述零散事件,詳略得當,表現文字的思想感情。本文乍然一看,以第一人稱敘事,語氣似散文一樣自然親和,極似敘事性散文,但仔細分析,文中所敘人事皆圍繞“臺階”這一主題有一個發展過程,主題寓於情節之中,因此本文是一篇小說。

2.請說說本文圍繞什麼展開故事情節,並根據小說文體特徵,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給課文劃分層次,把握文章內容。

明確:小說以浙東鄉村為背景,圍繞“父親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展開情節。

文章結構層次

開端

(1—9段)

第一層

父親年輕時造了三級青石臺階,青石臺階承載了普通農家的平凡生活。

第二層

父親立志造高臺階新屋,含蓄表達父親的樸實追求。

發展

(10—16段)

第一層

講述父親艱辛、漫長、執著的準備工作。

第二層

描述父親在酷暑嚴寒中的辛苦工作,表現其造屋的堅強意志。

高潮

(17—24段)

第一層

描述父親造新屋的過程。

第二層

描述父親在霜冷露重的深秋早晨為修臺階做準備。

第三層

描述父親在熱烈的鞭炮聲中既高興又尷尬的表現。

第四層

描述父親將老屋三塊青石板撬來,當作新臺階基石,修成九級臺階。

結尾

(25—32段)

第一層

講述搬進新屋後,父親坐在新臺階層,卻感覺不自在。

第二層

描述父親挑水上臺階閃了腰。

第三層

講述父親失去了往日生機,感慨自己的衰老。

3.請根據已分析的結構內容,用一段簡練的文字概述本文內容。

明確:父親總是覺得自家的臺階低,對別人家的高臺階總是羨慕不已。在他家鄉有這樣一種說法“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因此父親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巨集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吃苦耐勞,經過漫長的準備,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父親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喜上心頭,但是心願已了的父親卻覺得坐在新臺階上不自在,挑水又閃了腰,恍然覺得自己年歲已大,多了種莫名的失落感。

目標導學二:細讀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父親的形象始終貫穿於各個情節之中,請同學們細讀課文,找出文中體現“父親形象”的語句,並作適當分析。

(1)父親一下子背了三趟,還沒覺得花了太大的力氣。只是那一來一去的許多山路,磨破了他一雙麻筋草鞋,父親感到太可惜。

明確:從背石板的描寫中,可看到父親強健有力的形象,不關心自己的身體,反而可惜磨壞了草鞋,也凸顯出了一個勤儉的老實人形象。

(2)我想一步跳到門檻上,但摔了一大跤。父親拍拍我後腦勺說,這樣是會吃苦頭的!

明確:文章描寫“我”與父親關係的語句不多,但就此一句中便能體會到父親對“我”的愛,凸顯出一位慈父形象。

(3)父親的這雙腳是洗不乾淨的,他一般都去凼裡洗,拖著一雙溼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來。大概到了過年,父親才在家裡洗一次腳。

明確:父親由於長年從事勞作,腳上積了許多沙泥,表現出父親的創業艱苦,“唿嗒唿嗒地走回來”不僅是帶水草鞋的厚重,也是他腳步的厚重,這裡以細節描寫刻畫出一位踏實的勞動者形象。

(4)他今天從地裡撿回一塊磚,明天可能又撿進一片瓦,再就是往一個黑瓦罐裡塞角票。雖然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認真。

明確:雖然一無所有,但是知道積少成多的道理,兩個“撿”字與一個“塞”字,是無數個日月重複的動作,父親是一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創業的樸實者形象。

(5)父親坐在綠蔭裡,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裡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

明確:父親專注的目光,表達了他的決心。他有志氣,不甘人後,要自立於受人尊敬的行列,有長遠的目標,絲毫不會動搖。

(6)許多紙筒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明確:這一系列動作描寫,看似寫出了一個滑稽的形象,實際上是寫出了父親骨子中深藏的樸實與安分,他所追求的“形式地位”得到了,然而骨子中的低調樸實卻又讓他顯得侷促不安。

分析總結: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也是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辛勤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辛苦,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

目標導學三:揭示“臺階”意義,深刻理解主題

“臺階”既是本文的題目,也是本文的線索,父親的一生,也凝聚在小小的臺階上。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臺階”在文中的含義。

1.“三級臺階”意味著什麼?請結合文字分析。

“三級臺階”是父親從很遠的山上背下的三塊青石板,每塊三百來斤重,壘成三級青石臺階。父親為此感到十分自豪。平時,母親一邊坐在門檻上幹活,一邊看“我”在青石臺階上玩耍,父親累了,就在青石板上休息,因此,“三級臺階”承載著一家人的平靜和睦生活。

2.“高高的臺階”對父親來說意味著什麼?

“高高的臺階”對父親來說,是人生的目標,是贏得一定地位的象徵。正是如此,他才不惜一磚一瓦地積累材料,呆呆地望著別人的高臺階出神。“高高的臺階”也是血肉之軀的父親戰勝嚴寒酷暑、疲憊困苦的精神動力,更是父親終日勞碌、堅忍執著的力量源泉。

3.“九級臺階”建成之後,對於父親有著怎樣的意義?

一個普通農民,省吃儉用、辛苦勞碌半生,終於建起一棟中意的房屋,這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九級臺階”,是父親的人生傑作,他當天就坐在一級上抽菸,這看起來不經意的一坐,卻是半生的渴望。然而“九級臺階”的建成並沒有讓他真正感到了地位的提升,骨子中的樸實反而讓他覺得十分不自在,不止如此,當這的願望達成之後,他便不復人生目標,很快失落了,這個不服老的人,真的老了。

目標導學四:讀懂結局,昇華情感

父親經過了日積月累的努力,終於築起了“九級臺階”,倘若文章就此帶著父親的幸福戛然而止,那不過,但作者卻延續筆力,寫出了父親的失落,更以“怎麼了呢,父親老了”結尾,雖不是悲劇,但卻如同有悲劇一般的力量令人哀傷。對於作者如此結尾,請你談談自己的理解。

參考素材:在中國鄉村,一個父親的使命也就那麼多,或造一間屋,或為子女成家立業,然後他就迅速衰老,並且再也不被人關注,“我”只是為他們的最終命運而惋惜,這幾乎是鄉村農民最為真實的一個結尾。

明確:即便是在農村人心中,也同時藏著物質的夢想與精神的夢想,但是物質生活的改善與精神生活的改善並不是同步的,作者也許正是窺見了這一點,才安排如此結局。

拓展:在生活中去認識你的父親,去關懷和愛戴自己的父親。

三、板書設計

臺階——父親——

(線索)(勞動人民)執著吃苦耐勞

勤勞樸實

善良敦厚

有志氣有理想

謙卑堅韌不拔  寫作特色細節描寫

對比手法

詳略得當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文中出現的生詞、成語。

2、快速默讀課文,概括要點,理清故事情節。

3、品味文章中有著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

4、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勇於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表達的頌揚之情,通過默讀、重點朗讀,體味關鍵語句,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2、感悟南極探險隊員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極探險的悲劇意義。

教法學法:默讀法、朗讀法、複述法、競賽法、討論法、質疑法、問答法。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根據需要選有關資料。2、準備幻燈片。

學生準備:1、收集有關南極資料。2、預習課文,使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瞭解南極嗎?它一面向世人呈現著它那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一面又蒙上厚厚的面紗,使之充滿了神祕的色彩。因此,叩訪南極、第一個登上南極點是很多探險家們的夢想。在1911年12月14日、1912年1月18日這短短的、不足五個星期的時間裡,先後有兩支探險隊到達:一支以阿蒙森為首的挪威隊成功的讓國旗飄揚在南極點上凱旋而歸,一支以斯科特為首的英國隊在歸途中全軍覆滅。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卻飽含感情的為斯科特一行寫傳,並稱他們為偉大的悲劇,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傳記節選《偉大的悲劇》,去感受定格在歷史長河中的這一悲壯的一幕。(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幻燈】

1、作家作品介紹: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 。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代表作:傳記《羅曼&middot;羅蘭》 《三位大師》,唯一的長篇《焦躁的心》,特點:不拘於史實,著重表現人物個性。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①貯藏( ) ②儲存( ) ③憂心忡忡( ) ④凜冽( ) ⑤毋寧( )

⑥白雪皚皚( )⑦遺孀( ) ⑧告罄( ) ⑨怏怏不快( )

3、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拖zhu&agrave;i( ) ②戰l&igrave;( ) ③s&ugrave;( )米 ④gū( )負 ⑤吞sh&igrave;( )

⑥魯mǎng( ) ⑦雪qiāo( ) ⑧ &egrave;( )運 ⑨zhān( )鞋

4、請複述文章內容並用一句話概括

抓住文章內容的關鍵環節,不僅要明確作者的寫作線索(時間順序),還要弄清在作者敘述的這段時間內,發生了那些事情,從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階段的典型事例。

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熱情高漲地奔向極點--極點驚現挪威國旗--心情無比沮喪失望--履行冷酷無情的職責--歸途遇上暴風雪--遭遇疲憊、凍傷和飢餓--埃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來越少--奧茨英勇地走進暴風雪--3月29日三人靜候死神來臨--斯科特記日記直到生命最後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發現他們的屍體和遺物。

概括:本文講述了斯科特一行五人在從南極返回途中不幸遇難的故事。

5、請用一個詞來形容你讀完文章後的第一感受(震撼、欽佩、崇敬。)

三、研讀課文,體會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多角度與作品對話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文中那些最令你感動、難忘的細節和精彩的語句。再現英雄的形象,走入他們的心靈,感受作者的摯情。

2、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最打動你的細節,討論是什麼打動了你?闡述這一細節、語句給你帶來的體會與感受,代表發言(發言時選擇好朗讀方式),組員補充。

3、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點撥、歸納:

①斯科特接受為勝利者阿蒙森作證的任務。

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介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薰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績作證的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板書:正直、誠實、守信)(失敗之悲作證之悲)

②威爾遜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仍拖著十六公斤的珍貴岩石樣品。對待事業他表現出了執著和堅毅的品質。(板書:執著堅毅)

③奧茨獨自走向死亡。

但是誰也不敢說一句阻攔他的話,也沒有一個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別。他們大家只是懷著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這是一支團結的隊伍,特別是奧茨關鍵時刻為了保護團隊,就那麼平靜、鎮定地把生命交給了死神。(板書:獻身團結協作集體主義)

④斯科特極冷靜地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板書:愛忠誠)(死亡之悲)

(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討論過程中對重點的語段、句子,像奧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靜地死去等情節中的語句組織學生朗讀,對關鍵詞語反覆品讀,用以加深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共同解決。在談到斯科特的絕筆這一情節時引導學生想象斯科特給國家、民眾、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寫一些什麼。)

四、質疑研討,挖掘主旨【幻燈】

生分組交流、討論、回答,師歸納總結

1、思考偉大的悲劇課題的深刻含義。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雖然斯科特一行的肉體、生命遭到毀滅,但他們的精神是有價值的、偉大的。他們的悲劇中蘊藏著偉大。一個有價值的、美的毀滅難道不能稱之為偉大的悲劇嗎?這樣看來,茨威格給這些失敗者寫傳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2、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何在?

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作者描繪的五個探險者,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板書意義)

教師歸納、總結

斯科特他們在角逐中失敗了,在失敗的歸途中又全軍覆滅,他們的肉體倒下了,但他們在這過程中所折射的高尚的靈魂,震撼了所有得知悲劇的人們。英國國王跪下來悼念他們,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為他們作傳。

由此看來,事業的成功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事件背後所折射出來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讓我們深情地齊讀最後一段,來表達對英雄們的讚歎。

五、拓展遷移【幻燈】

1、斯科特沒能實現第一的目標,而且沒能成功地返回祖國,可以說他是一個失敗者,但他卻贏得了勝利者都沒有的尊重和讚譽。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我們該怎樣面對呢?

2、說說你對英雄的認識

3、美麗南極--探險隊員探險的意義及作用。

六、課堂總結

最後讓我們齊讀五位英雄的名字,將他們銘刻在我們的心中,激勵我們去探索未知的科學領域,去實現我們生命的價值。

【幻燈】(大聲齊讀)

斯科特 鮑爾斯 威爾遜 埃文斯 奧茨

七、佈置作業

學習本課後,以我看英雄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節,體味關鍵語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勇於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頌揚之情,通過默讀、重點朗讀,體味關鍵語句,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教學設計

板書課題並出示目標。

感知內容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學生默讀,複述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出示問題組:

1.本文寫了什麼內容?哪些細節最讓你激動難忘,說給大家聽

2.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然後四人小組互相複述故事

研讀課文

1. 教師導學

學生朗讀課文重點片段,在朗讀中深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

2. 合作探究

(1) 斯科特等探險隊們表現出人類怎樣的優秀品質?具體表現在那裡?

(2) 作者為什麼給失敗者斯科特作傳

(3) 斯科特一行人探險的意義是什麼?

3. 小結

作者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來寫了這個悲劇,頌揚一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從高精神。他們的精神讓所有人仰慕,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

體驗與反思

導學

斯科特等人為人類事業而獻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學習了這片文章對你有什麼啟發?聯絡生活實際討論。

作業

積累字詞句寫一篇讀書筆記。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16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瞭解作者。

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重點)

3、體悟作者偉大的智慧及苦樂觀,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什麼叫苦?什麼叫快樂?說說你對苦與樂的認識吧! 板書課題《最苦與最樂》。

二、展示自我

1、走近作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維新派代表人物,1895年隨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戊戌變法。著有《飲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鴻章傳》等。

2、讀準下面重點詞語的字音:

如釋(shì)重負 契(qì)約 悲天憫(mǐn)人

3、理解詞義。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如釋重負: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形容心情緊張後的輕鬆愉快。釋,放下。

三、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思考下面的問題:

1、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2、人生當___________ ,而不能____________。

3、用最精練的語言概括中心論點。

4、文章可以分為幾部分?請分別概括其主要內容

點撥:第一部分(第1-3段)論述“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論述“人生當勇於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四、研讀課文

(一)談苦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在作者筆下,貧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認為真正的痛苦源自( )。

2、為什麼“身上揹著一種未來的責任”最苦呢?

3、作者舉了哪些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呢?有何作用?

4、作者認為責任有種.種,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哪幾種責任嗎?

(二)論樂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語、俗語來形容盡責任之後的樂呢?請找出來,並講講它們的含義和作用。

2、作者認為這種樂的決定權在誰呢?結合文中語言談談你的理解。

(三)擔責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並想一想這些話的含義以及要證明什麼。

2、作者為什麼說“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諸聖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3、最後一段證明了什麼內容呢? “卸卻責任”和“解除責任”有什麼不同?

五、合作探究

1.文章的題目叫做《最苦與最樂》,最後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別呼應了“最苦”和“最樂”?

2.文中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論證方法?有什麼好處?

3.本文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六、拓展延伸

1、展示課前收集的關於責任心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孔子

天下興亡,匹夫有。 --顧炎武

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列夫托爾斯泰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梁啟超

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辦法。 --毛姆

自由的第一個意義就是擔負自己的責任。 --阿來

2、閱讀下面材料,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談對人生的看法,說說作為學生應盡到什麼責任。

材料:您雖不能左右天氣,但您可以改變心情。您雖不能改變容貌,但您可以展現笑容。

您雖不能逃避現實,但您可以勇敢面對。您雖不能樣樣如意,但您可以事事盡力。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理解了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樂。作者對責任與苦樂關係的辯證認識,體現了他的智慧和曠達,啟迪我們當責任向我們走來時,我們要勇擔責任、銘記責任,因為“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八、課堂作業

1.摘抄本文中你覺得富有哲理的語句,並銘記於心。

2.收集有關勇擔責任的小故事,與同桌分享。

3.試著談談自己對生活的苦與樂的認識,寫一篇小短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瀏覽課文,把握故事內容,理解本文構思的妙處。

2.瞭解科幻小說的特點,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過程與方法:1.瀏覽課文,把握故事內容

2.找出文中的懸念和伏筆之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從中汲取養分,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質,進而體會人性之偉大。

教學重點:1.瀏覽課文,把握故事內容,理解本文構思的妙處。

2.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險精神與犧牲精神,理解作者表達的主旨。

教學難點:小說善於設定懸念和伏筆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一、自主預習,完成自測

(一)預習步驟

1、默讀課題,揣摩本課內容;

2、認真閱讀課前提示及第一個註釋,瞭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3、大聲朗讀課文,同時畫出並查閱不會讀的字或不理解的詞;

4、通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精讀課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讀課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預習檢查題。

(二)預習檢測

1、給加線字注音。

點綴(zhuì) 漫(màn)步 遲鈍(dùn) 矇矓(lóng)

閒暇(xiá) 凸(tū)現 拍攝(shè) 蔚(wèi)藍

合攏(lǒng) 吟(yín)唱 孤零(líng)零 不期(qī)而至

心有靈犀(xī) 天涯(yá)海角

(二)據意寫成語。

(1)不期而至:事先沒有約定而意外到來。這裡要特別注意,該詞語不帶有主觀感情色彩。

(2)心有靈犀:指彼此心意相通,對於彼此的意蘊都心領神會。比喻戀愛著的雙方心心相印。現多比喻雙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靈犀:舊說犀牛是靈獸,它的角中有白紋如線,貫通兩端,感應靈異。

(3)天涯海角:形容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

二、趣味匯入、作者作品簡介

1、趣味匯入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管如何,時刻讓你的眼睛探索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才是最佳選擇,我們就應該時刻帶好自己的眼睛用它們去捕捉每一個美的瞬間。不要讓它們消沉下去,失去對美好世界的探索。回眸20__,中國科幻小說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榮獲“雨果獎”的《三體》,說到《三體》,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劉慈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有關“眼睛”的文章《帶上她的眼睛》。

2、劉慈欣作品

劉慈欣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摘下了最佳長篇小說獎的桂冠“雨果獎”,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

3、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四、師生互動,講解質疑

(一)整體把握

小說的視角獨特,講述了一個震撼心靈的故事。“我”帶上了一位因“落日六號”地航飛船失事而被困在地底深處無法返回地面的女宇航員的“感測眼鏡”——相當於用她的眼睛去四處遊玩。“我”帶著她的眼睛完成了她的最後一次地面探索。在結束任務的同時,女宇航員也永遠留在了地底下。

(二)結構內容

課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任讓“我”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我”來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我”發現了小姑娘的真實身份,並補敘地航船失事的情況。

第四部分,尾聲,“我”掛念小姑娘,帶有無限的傷感和詠歎。

(三)問題探究

1、“帶上她的眼睛”,題目設定了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看到標題你可能提出哪些問題?

• 眼睛怎麼能被帶走?

• 眼睛是指什麼?

• 帶上她的眼睛幹什麼?

• 她是誰?

• 為什麼帶上她的眼睛?

• 誰帶上她的眼睛?……

解讀標題,概括情節

(1)帶上她的眼睛去幹嘛?

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2)為什麼要帶上她的眼睛?

因為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飛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所以帶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後一次領略地球表面的風光。

3、環境

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鐘內變成金剛石的液態鐵鎳。

飛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處,那裡是地球的最深處。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個活動範圍不到10立方米的悶熱的控制艙。

飛船裡中微子通訊裝置的能量最後耗盡。

——與世隔絕,環境險惡;孤獨一人,度過餘生。

4、結構特色

小說善於設定懸念和伏筆,比如那一支飄浮在空中失重的鉛筆,小姑娘做出去“起航前去過的地方”決定的艱難,窄小的控制艙和隔熱系統異常發達的太空服,小姑娘對花草溪水微風的激動不已以及沒看到日出的遺憾,等等,這些都為下文謎底的揭開做了鋪墊。而在敘事上,則表現出張弛有度的風格,美麗的草原、浪漫的旅店月夜與地航船驚心動魄的危急事故構成了強烈的反差。當謎團揭開後,人們不禁會在恍然大悟之餘,陷入深深的回昧與反思。

伏筆。(指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裡為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與照應配合使用,即所謂前有伏筆,後有照應。)

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運用伏筆的地方,並找出文中照應的文字。

伏筆:“一個好像剛畢業的小姑娘”

照應:“飛船上的生命迴圈系統還可以執行50年至80年,她將在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裡度過自己的餘生。

伏筆:“熱,熱得像——地獄。”

照應:“飛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質中”,“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內變成金剛石的液態鐵鎳!”

伏筆:“呀,真美,能聞聞它嗎?不,別拔下它。”

照應:“生命算什麼,僅僅能用脆弱來描述它嗎?

5、文章主旨

文章記敘了一位地心領航員姑娘與“我”度假時的種.種表現及所受的不幸遭遇,讚美了科學工作者的獻身精神,讚美了那位地心領航員姑娘的勇敢、堅強、樂觀、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品質。

6、總結

文中的伏筆與照應,構思巧妙,引人入勝,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無窮魅力。希望本文的學習能夠為大家開啟一扇閱讀科幻作品的大門,領略科幻的神奇。

願同學們課外讀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學上一招。

五、拓展延伸,擴大外延

平時我們接觸過不少科幻小說,請展示一下這些科幻小說。

【交流點撥】推薦劉慈欣的《20__》。《20__》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包含了《20__》、《鯨歌》、《詩云》等很多優秀的作品。我最喜歡的就是《鯨歌》,講的是一個海盜訓練鯨魚來運送的故事,可是鯨魚在最後返航的時候卻被捕鯨船捕殺了。這部作品有很強的諷刺意味,抨擊了人類對動物、對同類犯下的累累罪行。雖是科幻作品,鋒芒指向的卻是社會現實。

七、課後作業

1、仿照《帶上她的眼睛》寫法,寫一篇科幻小說,要求做到想象合理,至少在一處運用伏筆,語言簡明。

2、課外可以閱讀一些科幻小說名作,比如劉慈欣的《三體》 《朝聞道》、阿瑟·克拉克的《星》、弗諾·文奇的《真名實姓》等。

補充短語

我們前邊學過結構助詞“得”,“得”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時,常常引出補充性成分,“得”就成為這類補充短語的標誌。例如:

乾得很好 跑得出汗了

熱得難受 密得不透氣

從上邊的例子可以看出,補充短語的前一部分常常是動詞或形容詞,後一部分起補充說明作用,主要是由動詞或形容詞性詞語充當。

有些補充短語沒有“得”字做標誌,閱讀時需要仔細辨別。例如:

嚇/跑了 升/起來了 放鬆/下來

熱/死了 溼/透了 漂亮/極了

教學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