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課文反思(精選3篇)

泉城課文反思 篇1

《泉城》是蘇教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國小課改最高年級的一篇課文。自課改以來,就嘗試著用新理念來講授課文,就是這樣,我每備一節課,就先在組內進行教研、備課,課授完後大家還要在一起研討,就是這樣,上完每一節課,我從中受益非淺。

泉城課文反思(精選3篇)

本節課從選課到兩次授課,在組內經歷了無數次的研討,對於在課堂上的備課和授課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大家在一起,共同研討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為了解決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掌握寫作方法而選了本課,在學生一邊欣賞祖國美景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寓教於樂。

起初在設計本節課時,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合作能力,而忽視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為此主任張老師、本組組長王軼群老師、屈鑫麗老師、王紅梅老師等,我們經常在一起進行教研、說課,積極的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希望通過在讀中去感悟課文內容、品味生字詞,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好景色的感情。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了教師在上課之前挖掘文字的重要性。老師悟到多少也就意味著能交給學生多少,所以需要我們首先以科學的態度正確認識教材這一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其次要充滿智慧地深度開發教材的教育資源,“用好”、“用活”、“活用”文字資源,最後在具體的教學中動態生成最適應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內容。

泉城課文反思 篇2

從文字自身出發,通過字詞的理解來理解文字;同時在課堂上還要體現寫作指導;另外還要有對文字自身的挖掘,比如在描寫泉水流動時所用的四個動詞,要給學生以引導,掌握描寫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去寫,而且要用詞準確。

本節課用的不是本班的學生,所以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不熟悉和學生對老師的不熟悉,造成了這節課氣氛上的“低落”這節課整個過程進行的非常的順利,層次清晰,合理的把握好了時間。課後我們展開了教研,認為這節課在對文字的處理上還欠佳,對重點詞語“湧”“匯注”“噴吐”“冒”的處理不當,雖然有圖片做參考,但是學生沒有真正的掌握這幾個詞語的用法。為此我們對本課的重難點,又展開了討論,通過什麼樣的途徑讓孩子們理解?讀中去感悟?他們達不到那樣的高度。老師直接講授?不符合新課改理念。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視訊,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來發現這四個詞語的準確性。

泉城課文反思 篇3

對第一次授課中,學生出現的對四個動詞得理解不到位,在第二次授課時,加強了學生通過讀和觀看視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問題。這個辦法在課堂上,取得了良好得成效,學生在老師出示這四個詞語,提出問題之後就展開了激烈得討論,此時課堂氣氛也達到了最高潮,每個同學說得都很有理,此時老師出示視訊,讓學生認真觀察泉水的特徵,最後大家取得了共識,四個詞語不能互相調換位置。

課後我們又進行了新一輪得教研,大家各抒己見,談論本節課的優點和不足。由於添加了視訊,老師在教學時間上沒有把握好,本節課延長了五分鐘,而且學生在對四個動詞討論時由於時間的不足,老師沒有讓學生完全的放開,效果不是很好。

通過本次校本教研,通過本次活動我已經深深的喜歡上了這項活動,我對它有了認識,從陌生突然間到了熟悉,我很喜歡這種教學氛圍,我認為在這樣的活動中會使人成長的更快,更成熟,所以我們要抓住這樣機會多上優質課,也為我校的教學質量有一個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