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心得體會十篇

懲戒心得體會 篇1

教育不能沒有懲戒,這幾乎已經是共識。但是,如何實施教育懲戒,國家有關部門或法律尚未有具體規定,因此,實施教育懲戒的教師便不免有如履薄冰之感。今天,各位老師在此暢談在教育懲戒方面積累的一些經驗教訓,以便相互借鑑。

懲戒心得體會十篇

“教育懲戒”是近年來不斷被大家小心翼翼地討論的話題,因為“該不該懲戒”被炒熱了,有些教師已經有點談“懲”色變了。顯然有些人對“懲戒”有點誤解,好像一提“懲戒”就是“打、罵、罰”之類的。其實,懲戒完全可以不是這個樣子的。學生總是不免要犯錯誤,有意無意、大大小小,你要真是跟他計較起來,他煩你更累。有些學生的確不好“改造”,批評教育,說了勸了,苦口婆心總不管用,甚至任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根本就不在乎。“打、罵、罰”只能是窮途末路,收效甚微,有時還可能起反作用,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做了十幾年班主任,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發現,讓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倒也是一個可以試試的辦法。誰毀壞了公物或別人的東西,他必須賠償;誰傷害了別人的尊嚴,他就必須公開當面道歉;誰作業不能及時完成,他當天就不能跟同學們一起參加課外活動;誰課堂上不遵守紀律,他就必須在課外為大家做點公益服務;誰值日不夠認真,就讓他再來一次,直到他學會認真值日;誰做了有損集體利益的事,他應該及時做一件好事來補償;無緣無故逃學、曠課、遲到,不讓他反省思過,那還能怎樣幫他改正?更嚴重的是有些學生逞強霸道欺負同學,甚至造成人身傷害,不讓他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豈不是對他的縱容?給他個處分理所應當……也就是說,讓學生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做錯了事,就應該及時彌補,儘可能把“壞事”變成好事。這樣做,也是以制度為根據的,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不用太多的大道理或說教,學生就在彌補錯誤的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自覺認識自己的錯誤行為並予以糾正。由此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對其他同學也是生動的警示。

讓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承擔他自己錯誤行為造成的後果,是懲戒,也是教育。寓教育於懲戒中,是在制度下的一種文明的懲罰,對當事人的壓力相對小得多,一般說也不至於對學生造成傷害。

總之,教育懲戒是無法迴避的,也是不能取消的。當然不能用暴力的野蠻的做法去達到教育懲戒的目的,因為我們是為教育而懲戒,不是為懲戒而懲戒。因此,我們只能按制度懲戒,教育學生通過文明的行為糾正錯誤,做一個負責的人。

懲戒心得體會 篇2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體罰學生的爭論也是一浪又一浪。《規則》將對教師懲戒權的使用原則、使用範圍、使用方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我們每一位老師要好好學習,慎用、敢用、會用教育懲戒,教育學生不讓位,家長也應該學習規則,理解、支援、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規則》讓學校、老師有了懲戒權,但我們教師一定要謹記,教育懲戒的初衷是"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懲戒不僅僅是賦予學校和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懲戒”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切不以教育為目的的懲戒都是一種流氓行為。

我們提倡有溫度的懲戒。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麼教育手段,保護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餘為“0”,有了“1”,“0”才有意義。因此我們的懲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懲,要尊重學生,不能侮辱到學生的人格。細看《規則》有明確的規定,不得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懲戒只能使用在學生不良行為上。學習上的後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還是要多多鼓勵,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補缺補差。調皮搗蛋,不願學習的孩子,老師在懲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社會很複雜,孩子很脆弱,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懲戒更多的要讓“愛”挽救的往往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個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鬧是一種病態,家長要理解並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識的學習學校教育大於家庭,但對孩子品行的影響,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為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來。《規則》中對懲戒權的適用範圍就是在學生的行為上,要讓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引導,長期督促。孩子受到適當的懲戒,家長也不必要心痛,成長的過程,不可能只有鮮花,你不可能為孩子擋住所以的風雨。教育只有寬嚴相濟,有獎有懲,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懲戒心得體會 篇3

近段時間,任課老師反映學生在上音樂、品德等副科時不能認真聽講,總在下面寫作業、聊天,批評一下,收斂兩分鐘後就又犯了,身為班主任的我,聽到學生這樣的表現覺得很沒面子,首先作為班主任,這是我的失職,為什麼學生在我的課上一個樣,在副科上又一個樣,是我沒樹立起他們重視每門功課的意識,長此以往他們會少學很多知識。於是我下決心要整頓一番。

早上第一節語文課,我先對同學們做了思想教育,分析每門課的意思,也把任課老師的意見說給他們,這算是打了下預防針。結果第三節科學課,就有人來告狀。說有人在科學課上又寫作業,結果一審,這個揭發那個,那個揭發這個,連帶一群人.主要是為李成龍寫同學錄,真是大肆無忌憚了。

下午課是體育,計算機課,既然他們不能認真對待這些功課,就讓他們體會一下不上的感覺。第一節課我來到教室,說:“同學們,把桌子上的東西全收起來,什麼也不留!”他們還有一臉迷茫說:老師,要幹嘛?“我不搭理他們,收拾好後我問:“今天科學課為承龍寫同學錄的起立,今天為他傳同學錄的起立,課上看課外書的起立,說了任何一句與課堂無關話語的起立。”結果令人歎為觀止,35個人,站起來30個人。我請他們坐下,說:“同學們既然不願意上這些課,覺得‘痛苦’。今天你們跟老師一起‘幸福’,在班上玩,書已經收起來了,現在你們可以盡情的玩,就一條,不準學習,幹什麼都行。”於是我不在說話,就坐在前面批改作業,完全無視他們,可想而知的是他們做在哪一動不敢動,就那樣乾坐著,一節課,兩節課,我就不搭理他們,看他們那無所事事的樣子,我相信一定痛苦極了,他們甚至開始偷偷看書,發現後我提醒他們不準做和學習有關的事。只能無奈的乾坐著。其實我也在想犧牲這兩節課值不值得,但是想想,以前每次都怕浪費他們學習時間,只是批評了事,結果上課越來越不認真。假如不認真的上課一學期,一學年……我相信少學的知識遠遠不止這兩節,然而改正態度後,相信是受益終身的。我以前總是長篇大論的批評,今天我一句也不指責,看他們的樣子我知道此時是“無聲勝有聲”。快要放學的時候,我說:“如果明天還想和我一起在這‘幸福’的,我繼續陪著你,不想跟著我幸福的,你的跟我寫份600字申請,申請你要上課。”

我本來還擔心他們一聽說寫東西,就打退堂鼓,結果第二天一進班,就交了20多份,寫的都很認真,並且是情真意切,反思道像這樣的“幸福”他們一定銘記在心,但希望永遠成為回憶,想好好上好每一節課。我不知道他們能堅持多久,但我相信,上好每節課,認真對待每節課的意識,已紮根他們心中。

週末聽劉良華教授講到懲戒教育,說最有效的教育就是懲戒教育,我是很同意這個觀點的。當然會運用好懲戒教育的老師只是一般水平老師,會賞識的老師才是教育高手,我更願意在大部分時候來賞識他們,希望在不斷的實踐中,自己能更上一層樓!

懲戒心得體會 篇4

懲戒的尺度

是什麼讓懲戒成為公眾非說不可的話題?是什麼讓責罰成為教育的隱痛?又是什麼讓懲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當教育被過度關注時,可能更多給予美好的期許,當然也可會成為眾矢之的,千夫所指。

教育不能沒有懲戒。教育本身應含有褒義,“傳道、授業、解惑”,傳什麼道?人文的精神、文明的開化之道;授什麼業?能夠自主立足社會發展自我,並且推動社會進步的基業;解什麼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明朗下的困惑。期許教育真、善、美的田園,在這個田園裡,教化成為一種時尚之風,薰陶潤澤心靈的幼稚。對於有損真、善、美的個體,採用懲戒,使其向善美好是必須的。孟子言:“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所以懲戒取乎正道而罰之,懲戒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自覺意識的增加,而不是進入一個惡性迴圈的怪圈中,欲罷不能,老師和學生成了敵對的雙方,這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懲戒是教育的方法、手段而已,一旦濫用就有可能改變教育的性質。可以說懲戒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進步的,我們管理學生也是為了不管,使其自覺的,而不是越管越多,當下教育負荷越來越重,就是管的太多的緣故。管的太多,管得太死,所以讓懲戒越來越顯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在教育裡,懲戒是沒有辦法時才考慮要不要用的辦法,而不是教育的常法,這是懲戒在教育中的尺度。這是教育的威嚴所在,而施教者把威嚴拿來經常用,則威嚴掃地,也便會激起學生的對抗。老子說“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教育的威嚴又怎能輕易使用?

好的教育“悅其神而忘其形。”不好的教育“勞其形而乏其神。”教育行駛在“悅神忘形”的王國裡,懲戒只是鏡花水月,其意境也是那樣的美好。教育行進在“勞形乏神”的籠子裡,懲戒將湯湯流淌,因為只有懲戒才能壓制學生取得暫時的投入與成績。

常言道:“有力吃力,有技吃技,有智吃智。”由“力”向“技”再向“智”,便是“人往高處走”的含義。作為教育應當定義在智的層面上,什麼是“智”的層面?《易經》有言:形而上學謂之道,形而下學謂之器。孔子也說“君子不器”。教育也一樣,不要在小的層面上糾結,要有大的眼界和胸懷,教育不是和個別暫時不上進的學生對著幹。孔子有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易經蒙卦》說:不是教育者主動的去苛求,受教育者學習的,是受教育者,主動向教育者學習的,教育者可以再3的告誡受教育者,但是如果受教育者不改的話,那就不要再跟他說了,這樣才是有利於貞正的。就是對待“頑固”受教育者的態度,這其中也不含有懲戒的意思。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是教育的原理。“既知教之有所興,又知教之有所廢”,可謂智慧之師。“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預”,教育要以預防為主,不是出現了問題,然後圍追堵截,濫用懲罰。“愚者畏果,智者畏因。”好的教育是我們的期許,更是我們從教者踐行的真諦。

懲戒是一把軟尺子,它的尺度在教育者那裡。一個自身素質不高,卻又希望得到“成績”與榮譽的老師,會找出千萬個理由來逼迫和懲戒學生,學生就是他利用的工具,而能讓懲戒披上“有益”的外衣,懲戒的尺度在這裡無端的放大,只要學生不惟命是從,那就肆意濫用。一個自身素質高的老師,總是和顏悅色,他做的是春風化雨的教育,對於懲戒很少用,而且能呵護幼小的心靈,收放自如。懲戒的尺度在他這裡才能真正的體現,這也是《大學》之中“為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的道理。

一個老師是正確的,他的懲戒之道就是正確的,一個老師不正確,他的懲戒道也不正確。

懲戒心得體會 篇5

《中國小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是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教師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學生的職責,維護師道尊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而制定的法規。於20xx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對於學校與教師在教育教學情境中何時應該進行何種懲戒進行了詳細的說明,那這些規定對教育領域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一、何為“教育懲戒”?

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

二、擁有“教育懲戒權”是否意味著教師可以隨意懲罰學生?

《中國小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第三條規定“學校、教師應當遵循教育規律,依法履行職責,通過積極管教和教育懲戒的實施,及時糾正學生錯誤言行,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第四條規定“實施教育懲戒應當符合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所以教師或學校實施教育懲戒時仍舊應該遵守法律法規,且應該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的過錯程度相適應,並不是隨意懲罰。

其次,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過程中,不能有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學生身體痛苦的體罰行為;不能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反覆抄寫,強制做不適的動作或者姿勢等間接傷害身體、心理的變相體罰;不能辱罵或者以帶有歧視、侮辱的言行貶損等侵犯學生人格尊嚴;不能因個人或少數人違規違紀行為而懲罰全體學生;不能因個人情緒或者好惡,恣意實施或者選擇性實施懲戒,或者其他侵害學生基本權利或者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所以綜上,這樣的`觀點是對教育懲戒的誤解。教師在何時何地都不可以對學生進行隨意的懲戒。

三、教育教學以及日常管理中又應該如何實施教育懲戒呢?

通過對《規則》內容的研究發現有些內容是同學們在備考中容易錯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根據《規則》第八條規定,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對違規違紀情節較為輕微的學生,可以當場實施教育懲戒,對學生進行點名批評、責令賠禮道歉等,並授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以實施懲戒。同學們在備考時應該與“體罰、變相體罰”進行區分。

(二)第十條規定,國小高年級、國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違規違紀情節嚴重或者影響惡劣的,學校在事先告知家長後,可以“給予不超過一週的停課或者停學,要求家長在家進行教育、管教”,對高中階段學生,還可以給予開除學籍的紀律處分。

綜上所述,允許“教育懲戒”雖然是給了教師和學校更多的管理學生的權利,但是並不是允許肆意妄為,都應該立足在為了促進學生髮展的基礎上,採取合適恰當的方式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懲戒。

懲戒心得體會 篇6

我國近代幼教專家陳鶴琴(1892--1982年,中國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教授、南京師範學院院長。)說過,“人類的動作十之_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19世紀心理學家李德認為:“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足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於對王鈺潔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我現在就自己的體會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在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方面:

主要包括飯前便後洗手、每天刷牙一到兩次、進門換鞋、睡前洗腳、每次吃東西前洗手等等。王鈺潔做得較好,同時我認為:一般的現代城市家庭在這一方面應該問題都不大。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相關的資料,能做到的家庭佔63%——67%的比例,其中家長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的佔98.5%。所以此項教育應該不是一個難題。

二、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方面:

主要包括穿脫衣服、吃飯、大小便、收拾自己的玩具、睡覺等內容。說實在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孩子表現不是很好,究其原因,責任主要在我。調查分析顯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與幼兒家庭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其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裡。三代同堂家庭中,爺爺、奶奶等祖輩家長視幼兒為掌上明珠,事事不捨得放手讓幼兒做,幼兒既得不到學習和鍛鍊,又養成了懶惰的壞習慣,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極差。

我們家因我們夫妻工作都比較忙,所以一直僱著保姆,她在我們家一呆就是五年。當孩子在父母這裡受了氣時,便會求助於“姐姐”,吃飯、睡覺、穿脫衣服更是這樣。一開始時,我還能硬下心來,後來,一想到自己一天疏於孩子,在家呆的有限的時間內,還一直訓斥孩子,這種內疚的心理一旦佔了上風,就使我有點聽之任之,把它作為疼愛孩子的彌補。當孩子的同類表現在同齡人中位列下等時,我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深切的體會便是:

“家長教育態度保持一致”,這句話大家都可以聽懂與理解,但要落實,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需要堅持,關鍵的時候,必須能硬下心來;工作比較繁忙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多睡一會,時間來不及就會代勞,其實不是家長忙,也是一種變相的溺愛;還有,過分的苛求(比如嫌孩子做的不好)也會使孩子畏手畏腳。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放開手腳、硬下心來,為了孩子的將來,把小愛化為大愛吧。

通過一週的實踐,王鈺潔在這些方面已有一定的進步。這些充分說明:不是孩子不聽話、也不是我們的孩子哪方面表現天生就差,責任在我們自己。孩子現在還想橡皮泥,完全在於我們的塑造。家長們,有問題先從我們成年人身上找原因吧。

三、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

包括上課的“坐功”養成教育、定時學習教育、孩子對學習的熱愛程度教育等等。王鈺潔在小班時,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一開始我並沒有把它列為一個壞習慣的範疇,因為這說明孩子對外界事物的好奇,我還為此高興。但是在後來再給孩子講故事時,我總是冷不丁的停下來,問孩子一些故事中的問題,如果她連著兩次回答不上來,我就停止講故事作為對她的懲罰。後來聽老師反映:孩子在這方面表現有所進步了,我很高興,當面表揚了孩子。還有,在電視上“故事大王”的比賽,我也下了一些其他的功夫,但是沒讓孩子知道。事實上,獲獎的事對孩子的影響是我始料未及的,使孩子從此愛上了演講。科學調查顯示:幼兒學習習慣的好壞與家長的學歷有很大的關係,但也不是絕對的。但我要說的是:如果這個家庭本身的學習氣氛比較濃,孩子一般也會熱愛學習,並能體味到學習帶給她的樂趣,我堅信這一點。

四、在安全行為習慣養成方面:

主要包括日常行為安全習慣,比如上下樓梯、不和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食物等等;遵守大型玩具遊戲規則,比如滑梯、鞦韆、蹺蹺板等;交通行為習慣,比如靠右行、走斑馬線、不在馬路上玩耍等;食品安全衛生習慣,比如少吃油炸食品、不吃過期食品、不吃垃圾食品等;突發事件安全習慣,比如如何應對陌生人來訪、如何應對突然失火、如何應對找不見大人的情況等。這些方面的教育幼兒園灌輸得比較多,家庭的教育是貫穿於日常生活中的、是潛移默化的。王鈺潔性格開朗,能和初次見面我們的朋友打得火熱。這使我們在高興的同時也有隱憂。我的做法是:讓她首先拒絕誘惑——不經我們同意,不準接受叔叔阿姨的禮物、食品,不準隨他們脫離開我們的視線,不準隨便告訴別人自己家的電話及家人的名字等。至於其他方面,我認為小孩接受還是挺快的,甚至還要比大人自覺。

五、在禮貌待人的習慣養成方面:

這體現一個人的素質,一個家庭的教育環境。在我們生活的大院裡,王鈺潔的人緣是非常好的,這主要源於她的“口甜”、“大方”,事實上,這些都是禮貌待人的方面。對於這個方面,我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首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人,包括我們與公婆、岳父母之間的關係,不起摩擦是不可能的,但即使是善意的爭吵,也要儘量迴避孩子;即使夫妻之間的爭辯,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我和老公之間每每有不統一的意見欲爭辯時,意看到孩子純真的眼睛,馬上就會像洩了氣的皮球。事實上:給孩子種下善良的種子,我們就會收穫善良;給孩子創造和諧的環境,我們就會培養出與環境和諧的孩子。其次,要讓孩子體味“禮貌”帶給她的快樂。當有人善意的摸摸孩子的腦袋、有人誇孩子很乖時、當孩子能與別人分享自己的食物或心愛的玩具時,我總是在第一時間告訴她:“因為你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對你好。”每每這時,孩子都非常快樂。說實話,我們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物質條件我們並不匱乏,所以,稍稍付出一些,培養一個不太自私的孩子,我認為還是非常值得的。

然而,如果我們對待老人的態度本身值得商榷,卻硬要要求孩子禮貌待人,孩子的心裡會非常矛盾。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首先從我們自己做起吧。

懲戒心得體會 篇7

馬上到了開學的日子,伴隨著開學,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也將實施。過去,老師們面對頑劣的學生簡直是束手無策,因為中國小生屬於未成年人,老師對他們只能說服教育,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他們,所以,有些孩子變得有恃無恐,對老師、對學校的規章制度不當一回事。因為對孩子的教育手段貧乏,或是一些家長或教育專家對孩子太理想化,所以搞得老師在教育學生時經常畏手畏腳,不知所措,學生也看出了老師的短板,所以造成一些孩子公然挑戰老師的底線,甚至課堂叫板老師。在家長、教育部門和教育專家的合圍之下,越來越多的老師變得佛系,尤其是班主任越來越沒人願意當,尤其是農村國中學校。

老師們總幻想有那麼一天,可以放開手腳的管理教育孩子,能夠痛痛快快地指出孩子的對錯,痛痛快快地把犯錯孩子教訓一頓,並且教訓了孩子之後,孩子家長還要向老師道謝,說聲對孩子教訓得好!在期盼中,老師終於等來了《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在這份規則中明確提出教師對違紀的學生可以適當懲戒,並且制定了具體的懲戒辦法和細則,讓老師操作起來更容易上手。當然本規則也給老師劃了紅線,有些是絕對不能碰觸的,否則可能會丟掉工作甚至觸犯刑法。

我作為一名農村一線老師,也把《中國小教師懲戒規則(試行)》學習了幾遍,總體對內容規定還是比較滿意的,最起碼以後在處理學生犯錯的時候有了依據標準,不是老師在孤軍奮戰了。尤其規則中明確提出教育部門在處理師生矛盾時一定要弄清楚原因,不能總把板子打到老師身上,老師無過錯的,不要枉加追責,學校、單位也要合理和家長協調好關係。這些規定讓老師看到了教育學生的希望,希望好的檔案能夠認真、合理的執行下來。

不過,也有老師表示擔憂,因為檔案規定有些地方仍然模糊,令老師不好把握,尤其是一些這樣的詞語,如“適度懲罰”,究竟什麼是適度,老師恐怕把握不準,萬一把握不準有可能招致災禍。也有老師表示,這些懲戒手段對於那些不經常違紀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震懾,但對於那些特別頑皮或思想有問題的學生來說,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因為有些學生就像磐石一樣,無論老師你們要求什麼、讓他做什麼,他就是不配合、也不去做、也不遵守,看你老師奈他何。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依然沒有管理他的辦法。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老師對他們不思想教育?我要說的是:但凡說服教育對這樣的孩子起作用,老師也就沒這麼難當了!在本懲戒規則中也有規定,特別頑劣、屢教不改的學生可以責令轉學或送入工讀學校,這對城裡學校來說還是可以操作的,城裡學校可以把這些調皮不知悔改的孩子送到農村學校去,但農村學校的經教育不改的孩子又送到哪裡讀書呢,城裡學校能接收他們嗎,若他們無學可上,控輟保學還要把他們勸返回學校的。至於把他們送到工讀學校可能短時間內無法實施,因為工讀學校數量實在太少,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的。

懲戒心得體會 篇8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裡,由於片面強調賞識教育,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處於不能管、不敢管,動輒得咎的尷尬境地。由於缺乏保護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為學生管理問題發生了糾紛,學校和老師幾乎都是處於弱勢地位,屢屢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學生家長無理取鬧,學校和老師也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讓步。很多教師感到非常無助,甚至“談管色變”。《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出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撐了腰、壯了膽,使大家揚眉吐氣。

作為一名家長我是全力支援的!不過個人認為,教師對教育懲戒權,不要有那麼高的期望,教育懲戒權,並不是什麼尚方寶劍,也不是靈丹妙藥,教師即使有了教育懲戒權,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1條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託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教育懲戒權有其特定的含義,不含體罰、打罵、辱罵,對其理解要準確。可見,沒有具體實施細則的懲戒權,教師如何去用好是個難題,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因為懲戒失當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家長們而言,首先是要信任、支援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現在是科技時代,孩子們的認知都比較成熟,平時的小懲小戒對於他們來說無關痛癢,本身就是懵懂無知的時候,教師再不嚴厲起來,真沒救了。家長們忙於工作生活有幾人能真正教育引導好自已的孩子,只能把希望寄託於學校,因此我個人認為《中國小生教育懲戒規則》的制定是有必要的。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出自於“愛”那麼首先教師教育也從“愛”入手,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於“愛”的目的,並且事後要讓學生知道。如果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護,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長們的支援,家長要理解: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自己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最好的。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杆樹立在哪裡,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於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麼,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並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懲戒心得體會 篇9

怡菲是性格有點像男孩子的小女孩。凡是教過她的老師沒有不頭疼的。

她個頭不高,在班裡眾多高大的孩子中並不怎麼起眼,但是卻特別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鑽桌子、上椅子是常事。尤其是午睡時,她不但自己不睡,還會抓抓這個,捏捏那個,弄的其他下朋友無法入睡。沒辦法,為了能讓她安靜入睡,每天我都會抓著她的'小手,輕拍著她,看著她入睡,慢慢地她改掉了一些不良的壞習慣。

漸漸地我發現怡菲雖然有些調皮,但卻很聰明也很有愛心。常常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一些事情,因此我常常表揚她。每每聽到我的表揚,他會更加努力地去表現自己,我很欣慰。漸漸的將目光轉向其他幼兒。

一天,班裡的鞠欣諾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小裙子。我將她叫到眼前,誇了她幾句,順便幫她梳理了一下亂糟糟的頭髮並和她聊了幾句。誰知這時怡菲大哭了起來,我一愣,忙走到她身邊問她怎麼了?她抽泣著說我不喜歡她、喜歡鞠欣諾了。我笑了,一把將她摟在懷裡對她說:“怎麼會不喜歡呢?你們都是老師的寶貝呀。”聽我這麼一說,怡菲破涕而笑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被關愛,做老師的寶貝。由於怡菲的進步,漸漸淡出了我的視線,讓她誤以為老師不在喜歡她了。而我想對他們說的是:“老師永遠愛你們。”

懲戒心得體會 篇10

因教師管教、懲罰學生而釀成悲劇,近年來可謂頻頻發生。每次事件發生後,輿論都會質疑教師的懲罰方式不當,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要求嚴懲教師,加強師德教育;而教師群體卻感慨,今後再也不要管教學生了,誰知道批評、懲罰之後會引出什麼麻煩?但是,如果學校老師都不再管違紀違規的學生,學校教學秩序何以得到保障,而校園的欺凌問題、問題少年問題只會更加嚴重。

針對這類事件,在嚴肅調查追究責任的同時,必須反思怎樣才能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又維護學校教學秩序,要給教師批評、懲戒學生以正當權利。只是概念化地強調要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或者概念化地說賦予教師適當的懲戒權,都無法走出當前的困境。

當務之急是,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要出臺學生違規違法處理的細則,要針對十分具體的校園違規違紀(課堂教學違規、宿舍管理違規、校園公共場合違規)行為做出處理規定,即具體違規情節應受到怎樣的懲罰?誰來執行懲罰?比如,學生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和其他同學說話,教師在口頭批評後無效,教師該怎麼處理?

在發達國家,對這類行為是可以罰站以及請出教室的。但我國現在只有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原則性意見,而對於以罰站方式處理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通常會被質疑為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結果是老師乾脆就不管,隨便學生怎麼做。在制定處罰細則後,學校要把具體處罰規定告知家長和學生,並和學生、家長簽訂協議,讓學生、家長知道,如果學生違反了校規,將受到哪些處罰。不像現在,學生和家長會說不知道這類行為會受到什麼處罰,教師也不知道處罰的尺度是什麼,隨意性比較大。

另外,要明確具體處罰的程式。對於課堂教學,應給予教師處罰不遵守課堂秩序學生的權利,並明確處罰的方式。而對於學生違反校園公共秩序,則應該組建學生事務中心(由校領導、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專業人士代表共同組成),負責調查學生的違規行為,舉行聽證會,根據調查結果進行處理。在新加坡,對於未成年的男生也有鞭刑的處罰,但執行鞭刑不是當事教師拿起鞭子就打,而是要經過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以及事先明確的處罰規定,決定打多少下、打哪個部位,並在執行時有其他教師、家長監督。這就是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法制教育——讓學生懂得規則、懂得違規之後受什麼處罰以及怎樣被處罰。

具體到上述事件,就不應該由當事教師直接處罰,而應該交給學生事務中心進行調查、處罰。比如,在校內多次違規,根據有關規定應該給學生什麼處罰,就給學生什麼處罰(處罰規定事先告知學生、家長,違規之後嚴格按規定執行,學生、家長也很難有反對意見)。

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對,放任不管也不對。怎樣適當批評懲戒學生,關係到我國中國小的教學秩序,也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對此,不能再模糊處理,必須明確體罰、變相體罰與適當批評懲戒的邊界,以及適當批評教育的具體細節、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