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精選8篇)

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各位同學:

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精選8篇)

大家下午好!我是謝邦鵬,1999年從四川考入我們電機系,20xx年直博畢業後到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生產一線工作至今,歷任公司繼保班班員、現場工程師、班長,現任公司運檢部副主任。很榮幸能夠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看到各位師弟師妹們意氣風發、朝氣蓬勃,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動。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在電力生產一線也已工作十年,下面就結合我的工作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工作感悟。

一是要堅定信念,堅守初心。清華人,都是有夢想、有追求的,我們渴望能夠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記得國小時老師曾問我長大後想要做什麼,我的回答是做“工程師”,清華九年電氣專業的學習,更是讓我立志於成為我國電力生產的專家和電力技術應用的先行官。博士畢業後,我毅然選擇了進入國家電網公司。剛進單位的頭兩年是最困難的。生活上,孤身一人在上海,實習期收入很低,房租就佔掉近一半;工作上的打擊是最大的,不但工作中搭不上手,甚至根本不知道師傅在講啥,因為我是四川人,根本聽不懂上海話。記得20xx年教師節,我在出租屋裏給梅生偉老師打電話問候時,梅老師問我過得怎麼樣,我説“過得挺好的”,其實眼淚都差點掉下來……支撐我堅持下來的,就是清華人自強不息的信念,就是我一直的追求和夢想。

二是要精益求精,傳承匠心。產業工人隊伍從來不缺匠人,像我們單位有一位邱永椿師傅,80歲了,還一筆一筆的工工整整的寫了90萬字的電氣試驗教材手稿,嚴謹精細的精神着實讓人震撼與佩服。清華人也從來不缺匠心,記得曾嶸老師就曾經在給我們上課時説過:“清華人,掃地也要掃得最乾淨”。所以剛到一線,工作中碰到困難時,我也對我自己説: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一線工人!到班組前三年,我是班組裏擰螺絲、接線頭、看圖紙、做筆記最多的人,加班更是常事。精益求精的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完成班組派給我的每一項任務,讓我很快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技術技能也有了質的飛躍,我還被評為了國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20xx年我被委任為繼保班班長,我就下定決心打造一個“標杆”班組。對內加強培訓,推行量化積分考核,對外提升標準化作業水平,應用創新思維提升班組管理水平和現場工作效率。幾年中,我們班組先後獲得了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上海市“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榮譽,這讓我倍感自豪。

三是要開拓創新,發揮慧心。生產一線是創新發明的沃土,實際應用是檢驗創新成色的試金石。將理論知識應用於生產實踐,應用創新思維解決生產中發現的問題,得到的成果最有價值。20xx年初,我帶大夥兒做主變回路檢修,需要調換20多個老式電磁型繼電器,擰下擰上400多顆螺絲。3個多小時幹下來,大夥兒手都酸得抬不起來了。“現在連汽車換輪胎都用電動工具了,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設計出一套專用工具?”帶着這個想法,我設計了我們的專利產品——專用組合式電動套筒。有了這套工具,工作時間可以輕鬆縮短一半。還有一次,我在做繼保大電流試驗時,發現開關櫃電纜倉的短接工具很不好用。冥思苦想後,設計了一套“大電流試驗萬用組合短接工具”。如今,這項專利成果已獲發明專利授權,並獲得了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這幾年,我和我的同事們已結合我們的工作實際,完成了二十多個創新課題的研究,獲得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四十多項,我也獲得了“上海工匠”、“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等稱號。

四是要放平心態,求得安心。我們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身上都烙着“清華”二字。這是榮耀,殊環,也是壓力。從進單位大夥兒叫我“清華博士”,到後來的“博士班長”、“勞模工匠”,大夥兒對我的期許不一樣,我對自己的要求也一直不一樣。但是,生活中必然會有許多不如意,工作中會有許多起起落落,同事間也會有許多風言風語。遇到挫折後同事評價“清華的也不過如此”時,取得成績後同事説“他是清華的做得好是應該的”時,心態很重要。我一直以日晷上刻的四個字“行勝於言”為座右銘,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竭盡全力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決不辜負“清華”二字。

其實,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我相信,只要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超越自己,就可以讓自己的知識更有價值,就可以逐漸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的博士導師盧強院士曾經評價我的工作,他説:立足於生產一線,使所學理論知識應用於生產實際,這不僅不是輕用人才,反而是鍛鍊和造就能擔當未來大任的精英之正道,有利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並可以促進學術界和產業界的溝通與交匯。這句話,也與大家共勉!

最後,感謝系裏給了我這個發言和跟大家交流的機會,感謝領導老師們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和幫助!祝各位師弟師妹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順利!謝謝!

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 篇2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今天註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3400多名同學順利完成本科學業,即將踏上新的人生之路。作為校長,我和大家一樣無比激動,在此,向你們和你們的家人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過去四年,清華見證了你們的風采。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中,清華男籃首次打入決賽並奪得冠軍,隊長就是你們當中的康鴻超同學。今年6月,清華法學院代表隊作為東亞地區冠軍,參加了“WTO模擬法庭”全球總決賽,其中就有剛剛發言的蔡澤洲同學。去年,以計算機系20xx級同學為主力的清華超算團隊,包攬了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冠軍。有40多位在座同學參演了話劇《馬蘭花開》,其中有一位更是全部47場演出一場不落,他就是熱能系的陳志昊同學。20xx年,你們當中的不少人加入了APEC志願者行列,用優異的表現把清華人的風貌展示在世界面前。你們激揚的青春已經永遠印刻在清華園的記憶中。

過去四年,你們也見證了清華新百年的發展。亞洲青年交流中心、李兆基科技大樓、圖書館北館、藝術博物館等相繼落成,師生的學習、生活和科研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人文清華”講壇的啟動、水木書榜的發佈、深度閲讀計劃的實施,營造了更加濃厚的校園人文氛圍。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和全球創新學院的創立,以及蘇世民學者項目的啟動,標誌着清華國際合作辦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新百年邁出的嶄新步伐,昭示着清華更加廣闊的前景、更加美好的未來。

同學們,也許你們還沒有注意到,校園裏最近增加了一批長椅。這些長椅是由校友們捐贈的,校友們希望為學弟學妹們創造一個更好的讀書環境。老圖書館前還有一把特別的長椅,是由20xx年獲得“好讀書”獎的94位同學捐贈的。楊絳先生用她和錢鍾書先生的稿酬設立了“好讀書”獎。她曾説,“我在許多學校上過學,但最愛的是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裏,最愛清華圖書館。”與清華同齡的她,在120xx年的人生旅程中,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始終不改初心,始終保持內心的平靜,超然物外,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愛的事,從容地追求自己讀書與寫作的理想。她的生活簡樸至極,但她的精神無比充實。楊先生的豁達睿智與純真優雅,心靈的豐富與生命力的強大,還有她不老的美麗容顏,讓無數人羨慕和佩服。如果你們問我清華校友誰最美?在我心目中,楊絳先生就是“最美清華校友”!

確實,楊絳先生的美好人生源於她內心篤定的追求。在你們當中,也有一位內心堅定的同學,他就是來自雲南玉溪的矣曉沅。曉沅6歲時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10歲後就再也無法站立,但他從未放棄求知好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的初心。四年來,曉沅一次次帶給我們驚喜,他不僅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更在20xx年獲得了特等獎學金,這是清華學生的最高榮譽。他還組隊赴雲南邊境考察中國遠征軍遺址,參加“清鋒明辯”辯論賽並獲得最佳辯手稱號。曉沅如願度過了四年精彩的大學生活,他始終洋溢的笑容感染了許多人。輪椅上的曉沅,就是清華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今天曉沅也來到了畢業典禮現場,讓我們用掌聲祝福他擁有更加精彩的未來!

我相信,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究竟什麼樣的人生是美好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同學們,美好的人生由你們自己定義,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創造。

希望你們堅守初心。初心就是本心,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不忘初心、抵制誘惑,你們將收穫一生的平安和精神的富足。今天,你們即將踏上新的人生道路,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地問一問自己,什麼是自己真正的理想?什麼才真正值得去追求?未來的路很長,只有聽從內心的召喚,才能真正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美好人生。

希望你們自強不息。追求理想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唯有自強才能前行。“勝人者力,自勝者強”,要做到自強,最重要的是始終有一種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不息,就是永不放棄、永不停息。無論面對工作還是生活,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保持進取的心態,用剛毅堅卓的品格不斷成就人生新的輝煌。自強不息不僅寫在校訓裏,也應該是你們一生的座右銘。

希望你們懂得感恩。越有成就的人越要懂得感恩。感恩是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給予的感激與回饋,是一個人的道德涵養,也是一種人生哲學。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説,“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會賦予你們健康的心態,發現自己得到的總比失去的多,始終充滿對未來的希望。感恩也會讓你們對他人多一分寬容與理解,對社會多一分責任與擔當,對自然多一分尊重與敬畏。帶着感恩的心去生活,你們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從今天起,你們就成為了最年輕的清華校友。1934年,錢鍾書先生在給楊絳先生的臨別贈詩中寫道:明朝即長路,惜取此時心。今天我也把這兩句詩送給你們,希望各位同學在未來的日子裏不忘荷塘月色,不忘學堂書聲,更不忘對自己和母校的承諾,堅守初心,創造美好人生!

同學們,今天是一個讓人眷念的日子。我希望你們記住,清華永遠是你們温暖的家。歡迎你們隨時回家!

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來賓,親愛的親友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化學工程系的博士畢業生唐城,非常榮幸今天能夠站在這裏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言。數載光陰如白駒過隙,我們總覺得畢業好像還很遠,但一早起來,突然發現還沒來得及吃遍每一個食堂、看盡每一處風景、話別每一位摯友,就要匆匆打包行囊,奔赴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了。時光在不經意間來了又去,被修剪過的主幹道行道樹又冒出新生的枝丫,變得鬱鬱葱葱;剛剛被刷白的二校門據説用了黑科技,從此不再擔心變髒;在一年又一年“校強我弱”的感慨中,清華的QS排名已經進入世界前二十。伴着清華越來越好,我們也在不斷成長,臨別之際,內心充滿激動和感恩。

此時此刻,請允許我代表20xx屆全體研究生畢業生們向學校和師長們表達最真摯的謝意。感謝芳華正茂、人文日新的清華園,為我們不斷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與生活環境;感謝身正學高、春風化雨的師長們,在我們人生前進的道路上指點迷津、引領方向;感謝志向高遠、攜手共進的同窗們,有你們一路同行奮鬥的青春才更有激情;感謝默默奉獻、堅定支持的家人們,是你們給予了我們無畏前行的力量。而我,還要特別感謝在學生時代尾巴上邂逅的一段美好的校園愛情,使我今天能夠在妻子的陪伴下參加畢業典禮,還能夠實現抱娃參加博士答辯的小夢想。

我相信每一位同學在清華短短的幾年,都有太多值得回憶的美好時刻,無論數往還是將來,是清華園這個小世界裏的愛和温暖孕育了我們無盡的夢想和希望。回想五年前,我選擇留在清華讀博的原因,是想多去探索些未知的東西,趁年輕,多闖蕩。那個時候我告訴自己,博士不能白讀,一定要對周遭的一切始終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是好奇心,讓我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充滿未知和驚喜的人生大門。愛因斯坦説:“我沒有特殊的天賦,我只是極度的好奇。”新的知識領域和思維方式常常讓我感到新鮮有趣,我也就在一路愛看熱鬧的跌跌撞撞中走進了石墨烯的世界。大家都知道石墨,如果把石墨比喻成一本字典,石墨烯就是字典中的一頁紙,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有着非常優異的基礎性質和應用前景。隨着研究逐漸深入,我不禁思考,石墨烯能不能像吹糖人一樣地無縫地構成一個立體的三維結構呢?如果可以,是不是能夠更加充分發揮三維石墨烯材料的特殊優勢?就在這樣的好奇和摸索中,我逐漸確定了自己的博士課題,也有幸取得過一些微小的成果。現在的我非常享受每天在好奇心驅使下去發現新的有意義的方向,我相信好奇心可以帶給我們驚喜。

是好奇心,讓我們擁有了不懈追逐夢想的專注力和意志力。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裏,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種核心競爭力和寶貴的財富,它驅使我們去做一些選擇,同時也給了我們改變和創造的機會。因為對宇宙的強烈好奇,和對探究太空的渴望,南仁東學長傾注了生命最後20xx年的全部精力、智慧與熱情,只為建成世界第一大、水平第一高的射電望遠鏡。這座相當於30個足球場接收面積的“大鍋”,能夠接收到來自137億光年以外的宇宙邊緣的電磁信號,為中國開啟了一道仰望蒼穹的“天眼”,也把中國天文學帶到世界第一梯隊。在這些優秀校友的激勵下,我也堅定了自己在學術的世界中不斷好奇、不斷探究的人生理想,這也促使我畢業後選擇出國做博後,在能源材料領域繼續修煉內功。

是好奇心,讓我們對一生的事業永葆熱忱和初心。人們常説,好奇心是年輕的標誌。20xx年,在意大利的石墨烯大會上,我發現了一位很特殊的老人,她全程坐在會場的前排,專注地聽每一個報告、認真地做筆記、熱情地提問,比研究生還認真。直到她上台做了一個小時的精彩報告我才知道,她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Mildred Dresselhaus教授,當時她已85歲高齡了,她非常自豪地跟大家説“I came here for science”。在敬佩之餘讓人不得不感歎,歲月絲毫沒有影響她年輕的心和敏鋭的思維。我所在課題組的創始人、清華大學20xx年突出貢獻獎獲得者金湧院士已在化學化工領域工作58年了,從流態化工程到生態工業工程,再到化學化工科普,金院士耄耋之年仍在奮鬥的路上,用對事業的熱忱與初心扛起對國家的擔當,是我們人生路上的榜樣。

饒宗頤先生在《書法六問》裏講到“學書先求平直,復追險絕,最後人書俱老,再歸平正”。在清華,我們學會了為學為人橫平豎直的基本功;從明天起,我們就應當去大膽地追其險絕了。我們將帶着過去這幾年裏塑造的優良品格、鍛煉出的過硬本領、收穫到的寶貴學識,踏上新的人生征程;我們向母校保證,我們將會用一生去詮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用行動和奮鬥書寫無愧於新時代、無愧於清華人的華彩篇章。

最後,我想以梁啟超先生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 篇4

尊敬的各位經管學院老師、同學以及親友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經83班的向迪雅。四年前,追隨着自己的理想,我來到了清華經管學院。懷抱着對大學生活美好的憧憬,卻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清華食堂和紫荊公寓的校外軍訓,難度僅次於基科的數學分析和線性代數,還有後無來者的金工實習。但正是在清華經管的這四年,讓我從一個無知的少年變成一個有知識、有責任心的青年。在這裏,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在大學生活中的三個“第一次”。

第一次挫折:大學的第一門考試是經濟學原理的期中。在自認為複習得不錯的情況下,卻只考了73分。作為一名北京人大附中實驗班的畢業生,高中時我從未考過這麼低的成績。巨大的失敗感油然而生,究竟是否是我習慣了高中式的教學反而在大學教育的自由度中迷失了自己?還是我根本沒有理解經濟學的知識?挫折讓我清醒,促我反思。在接下來的學期中,我改變了學習方式,找到了感覺,恢復了自信,學好了經濟學原理這門課。

第一次接觸社會:大一的暑假,我帶隊前往內蒙古海拉爾市調研牧民的經濟和生活狀況,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觸到真正的農村。當車駛向周邊的草原時,滿目所見與我的設想完全不同:破舊的蒙古包散落在日漸沙化的草原中,稀稀落落的牧民趕着牲畜爭取在休牧之前再放一把牧。我們走進牧民家庭,看到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很拮据。在實施了退牧還草政策後,由於政府補貼還未到位,牧民的生活仍然清貧。內蒙古之行讓我感觸頗多,從小生活在城市,不知農村生活的艱辛和農民的的疾苦。而這次實踐,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懷天下,心繫民生,正是我們每個清華經管人的責任。

第一次走出國門:大三的上學期,我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交換。這是我第一次遠離祖國,第一次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與各種膚色的同學共同學習。在課堂上,我驚訝的發現,外國學生思維非常活躍,就連英語沒有我流利的同學,都能經常提出各種問題。而我,習慣於上課安靜地坐在下面聽講。這種衝擊激勵我改變,努力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我與各國同學一起討論案例,積極參加教授的答疑,解決自己的疑惑。雖然交換的時間很短,但這一份思維上的鍛鍊讓我在日後學習上的表現更加優異。

其實,清華經管帶給我的“第一次”遠遠不只是這三個。我也知道,8字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在清華經管經歷的眾多改變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只是他們不能都站在這裏來訴説。每個人經歷的“第一次”各不相同,但卻都伴隨着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正是這無數的“第一次”構成了我們在經管度過的豐富多彩的、難忘的大學生活。在這裏,我代表經管學院8字班的全體本科生,感謝經管學院所有的老師,正是你們搭建的平台,給了我們各種機會,讓我們得以自由地成長。我們向你們保證,我們會帶着堅持和勇敢,追求理想,迎接人生美好的未來!

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 篇5

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我們為在座的一千多名同學隆重舉行20xx年春季研究生畢業典禮。幾年的清華學習,讓大家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開闊了視野、增強了信心。值此各位同學即將告別清華之際,請允許我首先代表學校,向同學們順利完成學業、踏上人生新的旅程,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時,也向為你們的成長付出辛勞的各位老師,向關心清華建設發展、支持大家勤奮讀書的家長和親屬們,表示由衷的敬意!

回顧過去的幾年,你們曾經為了一個實驗而連續工作甚至徹夜不眠,曾經為了一篇論文而幾易其稿直至面目全非,曾經為了一個觀點而激烈爭論以至面紅耳赤;你們曾經與仰慕已久的學者在校園裏不期而遇,曾經與導師一起並肩進行科研攻關,或者,還曾經跟同學朋友一起熬夜“三國殺”……在多姿多彩的研究生學習生活中,你們提升了自身的素質,也為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大批同學在學期間擔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研究生髮表的論文佔全校SCI論文的60%,70%的博士生參研兩項以上的國家重要科研項目。最近,我校兩項成果同時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兩項成果同時入選全國高校科技十大進展,這當中也有研究生們的寶貴貢獻。藉此機會,我也代表學校,向同學們為清華髮展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這次畢業的同學,與暑期的畢業生有所不同,專業學位的學生佔了很大的比例,很多同學在進入清華前,已經有過相當的工作經驗和社會閲歷。雖然大家的成長路徑不盡相同,但這幾年的清華時光都將是你們終生難忘的。在同學們畢業之際,有幾點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是弘揚清華精神。一所大學之所以屹立不倒、之所以人才輩出,不僅是因為它有傑出的教師、優秀的學生以及舉世矚目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她具有優良而獨特的精神傳統。近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以及“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追求,成為清華的寶貴財富。希望大家離開清華園步入社會之後,繼續發揚百年清華的優良傳統,讓“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在同學們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在大家一生的不懈追求中發揚光大。

二是堅持終身學習。告別學校,絕不意味着學習的終止,而是進入了終身學習的新階段。希望大家始終保持追求新知的興趣與熱情,一方面堅持理論學習,在繁忙的實際工作中繼續好讀書、讀好書,善於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從書本中不斷汲取人類智慧的豐富營養;另一方面更要讀好“無字之書”,向實踐學習、向基層學習、向羣眾學習,在學習中注重思考和創新,使自己的能力與素質在理論與實際的密切結合中不斷提高。

三是勇擔社會責任。今天畢業的同學是清華第一個百年的最後一批畢業生。在百年風雨歷程中,清華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人類的發展密切相關,清華人始終將個人的前途與祖國的命運、社會的進步緊密相聯,有着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希望大家在未來的征程中,更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這種“承擔”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要體現在自己所從事的實際工作中。不久前我參加我校經管學院的顧問委員會,在談到金融危機的教訓時,多位世界知名的企業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對一名商業精英來講,具有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是何等的重要!所以,無論從事任何工作,在追求自身價值和經濟利益的同時,都絕不能忘記自己對社會所負有的責任。

談到以上的三點希望,我又想起十天前訪問重慶時與選調生們座談的情景。當時有位同學講,要紮根當地工作,須做到“兩去”:一是去清華意識,二是去書生意氣。我想,這兩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但又都是不完整的。去清華意識,是要去清華的“光環”意識,但絕不能失去清華的“責任”意識;去書生意氣,是要去孤寡清高、不務實事的書生之氣,卻絕不能失去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書生本色!

再過不到一百天,就是清華百年華誕,那是全球清華人的共同節日。在百年校慶前夕,大家告別母校,我們依依不捨。一段清華路,一生清華情。念,或者不念,母校就在那裏,不來不去;見,或者不見,我們的心永在一起,不分不離。相信大家一定能不負母校的期望與重託,衷心祝願每一位同學健康、快樂、成功!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 篇6

尊敬的母校領導;

我最想念的恩師們;

各位即將踏上征途的師弟師妹們:

你們好嗎?

今天,我非常榮幸的站在這裏,和你們一起見證這個重要時刻!我的名字叫李章,木子李,文章的章。20xx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畢業,20xx級數學學科教學論方向研究生。“湖南師大人”!這個名字,印在我的身上已整整20xx年。“仁愛精勤”這四字校訓,是我這20xx年的指明燈。每當我在生活和理想的十字路口徘徊時,在青春前進的路上明媚而憂傷時,我會情不自禁地夢迴嶽麓,流連於木蘭路上,駐足在桃子湖邊,尋找恩師們的足跡,聆聽師弟師妹們的歡笑。所以,同學們,我們是不是在哪見過?

這些年裏,我做過政治輔導員,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支教過一年,還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做過幾年編輯,20xx年5月,我辭職下海,在一個12平米的小單間裏給8名學生做家教,再後來呢,我一不小心創辦了思齊培訓學校,又一不小心呢,陸續創辦了幾個公司。回顧大學時代,我最引以為豪壯的事有兩件,一是用了6年時間,把美麗智慧又大方的團支書變成了孩子他媽,確認過眼神,遇見對的人,這是我人生中最完美的屌絲逆襲;二是擔任過三年學生會主席,想不到,直到今天,這個職位依然是我擔任過的最大的“官”!每每想到這些,想到那些重修的課堂、師長們的批評、同學欠我的早飯錢,所有曾經的不愉快都被慢慢的幸福感驅散。湖南師大,讓我不捨而難忘!讓我光榮而驕傲!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呢?

今天,大家即將從母校出發,去和社會各界的師兄師姐們匯合,我代表他們來迎接你們。作為過來人,我必須提醒你們,從明天開始,從明天開始,你們會陷入比大一更深刻的迷茫,會遭遇比失戀更悲催的坎坷,會承受比掛科更無助的失落,你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再自帶光環,不再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更不再擁有驕傲。迎接你們的可能是平淡,是平凡,還有可能是失望、失落、失掉方向......這條人生的平凡之路,你們準備好了麼?

別怕!同學們,在這條平凡之路上,有兩個指路牌。第一個指路牌叫“理想”。關於理想,我相信大家已經聽了無數遍,但是呢,還是有很多人“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用《聞香識女人》裏最經典的台詞來回答:“我走在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但我從來不走,為什麼?因為這條路太苦了”。沒錯,太苦了。所以很多人徒有理想的鎧甲,最後卻敗給了“怕苦”這個致命的軟肋。最後呢,心中空有一片自由的原野,但是長滿荒草,理想無處安放、青春潦草離散。同學們,在離校的最後一天,請你們看看曾經的自習室,走走打過瞌睡的教室,用一種平靜緬懷的儀式,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忘記,當初來到象牙塔時的憧憬和榮光。第二個指路牌叫“感恩”。我始終認為:最高的情商,就是滿懷感恩去工作和生活。感恩苛刻的老闆,嚴師才能出高徒;感恩冷漠的同事,讓你學會獨立思考和寬以待人;感恩難纏的客户,讓你學會了靈活變通;感恩你的競爭對手,挖掘了你不服輸的潛力……更要感恩生命中所有的“小確幸”。你知道嗎?外面的世界,有你想看到的一切,還能創造你看不到的一切,偶爾無奈,永恆精彩!

同學們,看到今天的你們,我不由得想起當年的自己。20xx年,我從學生代表席走到了校友代表席。如果忍不住有幾句不接地氣的説教,請依然用掌聲替我刷刷存在感。人生的每個節點,都是一個新的起點。願你們以此為起點走得更遠,不忘初心,感恩前行。願你們向陽而生,逆風翻盤!站上自己人生的C位!

最後,請大家和我一起,用八個字對母校做最後的告白,重要的事情説三遍——青春永恆,母校再見!

同學們,我們江湖見!

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 篇7

尊敬的郝書記,林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

首先感謝母校給我這次機會,讓我從祖國的最西部重回燕園,見證20xx畢業典禮,在這裏向各位師弟師妹表示真誠的祝福,祝賀你們順利完成學業,即將踏上充滿挑戰又夢幻盈途的旅程。

能站在母校北京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和大家交流,是一份莫大的榮耀和信任。

但是正如一位前輩所説,這不是一個人的成績,而是新時代無數北大人心繫家國、紮根基層、忠誠奉獻的集體榮譽,各行各業的北大人默默無聞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我相信師弟師妹們未來也一定能夠書寫更加精彩的人生。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三句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句話,選擇很難,但經歷風雨之後彩虹會更美麗。

畢業就意味着選擇,選擇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説,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

四年前的那個夏天,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經歷着選擇的彷徨:是回老家,還是選擇一個不一樣的環境?進企業,還是當公務員?亦或是繼續留校深造?

20xx年5月,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談會召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經過認真思考,我決定把遠離首都的作為我人生的新起點。

之後,先後又作了三次選擇。

我先是到烏魯木齊市,後又到克州黨委機關,最後再次向領導表達了希望到最基層的想法,去了阿圖什市阿扎克鄉任副鄉長。幾經輾轉,最後終於到了基層一線,內心十分興奮和激動。年少有一顆不羈的心,於是我決定仗劍走天涯。這種對基層近乎執念的追求,根植於北大五四以來的家國情懷,是北大人永不消退的底色。

第二句話,基層很苦,但腳底踩泥之後心裏會更踏實。

四年彈指一瞬,從流光溢彩、燈光璀璨的繁華首都,到天際高遠、策馬奔騰的萬山之州,再到條件艱苦的基層一線,每走一步都充滿了艱辛,但也都收穫滿滿。

在擔任阿扎克工作期間,我兼任鐵提爾村第一書記,經常跑村入户瞭解情況,聚焦脱貧攻堅,圍繞地少人多難題,爭取江蘇援疆資金支持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土地託管+勞務輸出”發展模式。

在團委期間,發揮青年人熟悉“雙語”和電腦的優勢,成立了全州第一個農村青年電子商務平台。

在吉根期間,把邊防建設作為首要任務,順利完成了一百多公里邊境線的邊防建設任務,代表和克州成功迎接了全國邊境管控現場會;把脱貧作為重要責任,利用“西陲第一鄉”的優勢,打造“東嶽觀日出,西極看日落”的特色旅遊品牌;每天顛簸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域高原上,氣候變幻,山地坡度近乎直角,還有數不盡的沼澤深淵與常年積雪,每前進一步都感覺異常的艱難,但是每每想到自已在履行着為國戍邊的神聖使命,內心澎湃激動。

去年九月,我轉任到阿克陶縣皮拉勒鄉任黨委書記。這是一個有着5萬人口的大鄉,維護社會穩定和脱貧攻堅任務繁重。到任後我迅速熟悉鄉情村情,全力推進社會穩定、脱貧攻堅、羣眾工作、基層組織建設等各項工作。

今年五月,我有幸作為全國唯一畢業生代表,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上作了發言。

我覺得,這既是對我個人的鼓勵,也是對所有服務基層的北大畢業生的鼓勵,同時更是對母校北大的點贊。

第三句話,邊疆很遠,但讀懂祖國之後人生會更精彩。

克州地處祖國最西部、帕米爾高原上,羣山聚首、眾水分流,是天山與崑崙山交匯地、“一帶一路”西南通道關鍵地帶。站在我曾經工作過的吉根鄉的斯姆哈納哨所,凝視每天中吉通關貨運的車水馬龍,回望巍巍雪山與不息的克孜勒蘇河,內心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激動。

在這裏我近距離接觸了感動中國人物吳登雲、優秀護邊員代表布茹瑪汗·毛勒朵大媽,零距離感受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在這裏我深切感受到祖國的力量,克州的自然條件雖然非常艱苦,但在黨中央及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持和克州人民的努力奮鬥下,克州的發展日新月異。

在這裏,有無數紮根奉獻祖國邊疆的同志,他們用心呵護着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

我們有一個北大校友,自己沒機會到,但是把自己的女兒送到了邊疆,並且組建了家庭,有了可愛的疆二代。這就是北大情懷!

我越來越慶幸當初自己的選擇,越來越強烈感覺到:遠在邊疆更能讀懂祖國,融入羣眾才能汲取力量,紮根基層方能行穩致遠。

四年的風風雨雨讓我鍛鍊了筋骨、磨練了意志、增長了才幹、錘鍊了靈魂。我深知,我的每一點滴成長進步,都離不開父母親人的理解支持,離不開各級組織的培養厚愛,也離不開母校的關心關注。初次進疆時,就業指導中心老師受學校委託,親自送我到克州,讓我無比感動。

四年來,北大校友會經常來南疆開展慰問活動,提供各種幫助,表達着母校的關愛。

現在,母校依然通過各種渠道與我們保持聯繫。所以邊疆雖遠,但是我始終感覺離北大很近,母校是我們永遠的堅強後盾和温暖的家。

今年5月2日,到母校考察時指出,青年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20xx年,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校友鄭明鳳師弟志願選擇到南疆,我們的隊伍在不斷壯大,代表着北大精神傳承和家國情懷的代代相傳。讓我們攜起手來,希望有更多的北大人投身到脱貧一線、基層一線、邊疆一線,讓北大的精神與情懷永遠綻放在祖國大地上。

同時,從今年開始,克州的“內招”政策開始對口北京高校。克州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內招生工作,求賢若渴,誠摯歡迎各位師弟師妹們到帕米爾高原上去施展才華、建功立業、放飛夢想!

四年前,王緝思老師在我赴疆前告訴我:“年輕人就應該乾點年輕人該乾的事。”今天我也把這句話送給大家,與大家共勉!我們跋山涉水,抵達的不是遠方,而是內心最初出發的地方。願大家初心不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來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工程物理系的博士畢業生李延武,非常榮幸能夠作為畢業生代表,在這裏發言。

十年前,我參加了本科生的開學典禮,那時候還在主樓前的廣場舉行。轉眼間十年過去了,我們也即將畢業離去。我想,此時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表示感謝。

感謝盡心培養我們的各位老師。我們經歷過選題時的反覆糾結、彙報前的惶恐不安;體驗了好不容易有了想法,別人卻早已發表的苦惱;遇到過馬上就要有了結果,實驗設備卻莫名抽搐的辛酸。感謝老師們在我們幾度接近放棄,又勸我們堅持;允許我們試錯,又一次次指導我們走出泥潭。這個一言難盡的讀博歷程,將成為我們每一個人最珍貴的記憶。

感謝陪伴我們成長的所有兄弟姐妹。感謝一步步教我們操作儀器的師兄,感謝自己還單身卻在幫我們介紹對象的師姐;感謝室友,你睡覺時的呼嚕聲促進了我對於人生的思考;感謝一起辦活動清理會場到半夜的小夥伴;感謝在場上給我傳球的兄弟,希望你能忘了我的“坑”。我們會永遠珍惜在園子裏獲得的所有友情、愛情以及親情。

感謝我們偉大的母校,以及默默付出的所有工作人員。我們在藝術博物館領略了達·芬奇的腦洞,在綜體“一二·九”第一次打上了腮紅,在老館為楊絳先生摺疊了紙鶴。我們會永遠懷念清芬的香鍋、聽濤的油潑、紫荊的川菜、萬人的豬蹄,我們會永遠懷念園子裏的每一棟建築,每一條道路和每一次日落。

最近,我向很多前輩請教人生和工作的經驗。他們和我談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守於“選擇”。我們剛剛選擇完自己做什麼樣的工作,但是未來我們依然會面臨很多選擇,大到人生方向,小到日常瑣事。每一個選擇,都有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

回想起來,關於選擇,於我而言,有兩句話印象最為深刻。

第一句話,發生在20xx年。當時我的實驗已經做了一年多,卻毫無進展,心急如焚。導師建議,把之前4米的管道加長到10米,於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搭好了一個上噸重的實驗台架。一通電,實驗結果異常地好。我欣喜若狂,一邊歌頌導師的“英明神武”,一邊繼續做實驗。隨着實驗次數的增多,我發現了一個規律,特別好的實驗結果是隨機出現的,10次裏面出現了3次,跟鬧鬼一樣。但是如果只把這3次的結果拿出來,發文章也駛了的。我把這個情況跟導師做了彙報。我到今天還記得導師當時説的話,他説:“必須把所有的結果都考慮進去,即使做不出來也沒關係。因為,我們要對真理負責”。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突然發現,原來是因為管道中有一根金屬線沒有固定,它的隨機脱落造成了之前看起來極好的結果。當把這個問題排除之後,我們的實驗才逐漸上了正軌。“對真理負責”,成為了我做科研的第一準則。

後來我發現,“真理”並不僅僅存在於科研之中,每一件小事、每一個選擇,都有真理的影子。也許我們窮盡一生所做的,不過是在紛紛擾擾的萬事萬物中尋找真理、辨明真理,進而堅守真理。“對真理負責”,還將繼續提醒和約束着我。

第二句話,來自於我們的校友,林炎志學長的一本書。上面有一篇文章,講到1966年的時候,他受“”的影響,中途輟學去農村勞動。當時二十幾個人睡一鋪大炕,白天累得腰痠腿疼,晚上收工回來,很多人來不及洗腳倒頭就睡,他當時只能堅持每天讀書,這是他生存下去唯一的精神生活方式。那個時候沒什麼條件,他逮到什麼就讀什麼。他拿着一本《赤腳醫生手冊》,把上千種中草藥的名稱背的滾瓜爛熟。就這樣過了20xx年,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因為這20xx年沒有停止過學習,他順利考上清華。那個時候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不知道結束後還能大學聯考、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得上,卻還在堅持讀書。他把那段20xx年的狀態取了一個詞形容,叫“沒有個人功利的追求”。

我發現,這種追求,是許多清華人的共有追求。我想起了徐銤院士,一輩子只做“快堆”這一件事情;我想起了創業的童之磊,像打井一樣,即使打不出水也要“打出巖漿”來;我想起了無數在、在,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前輩。一週之後,我就要去陝北的基層政府工作。也許當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能抱着“沒有個人功利的追求”畢業、離去、投入工作,我們就能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和這個世界帶來一種方向和希望。

從20xx年起,每年我都會參加在清華英烈紀念碑前的活動,那上面鐫刻着43位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犧牲了的清華英烈。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視頻一直在朋友圈刷屏,平均年齡72.3歲的清華校友合唱團合唱了一首《我愛你中國》。他們中間有因抗日情懷選擇航空的總設計師,有在核試驗基地隱姓埋名的將軍。

如果説,英烈紀念碑上,代表着的是20世紀上半葉,挽救了民族危亡的清華人。

如果説,清華上海校友合唱團,代表的是20世紀下半葉,奠定了國家基石的清華人。

那麼即將畢業的我們,將要決定21世紀上半葉,清華人的篇章。

面對選擇,我想,懷着“沒有個人功利的追求”,對真理負責!

也許五十年之後,當我們已經白髮蒼蒼,帶着子輩孫輩回到母校,我們也能向前輩們一樣,昂首走過東操的看台,大聲向母校報告,“我們已經為祖國,健康工作了五十年”!

見了敬愛的各位老師,再見了親愛的各位同學。

再見清華,且看我們,楊帆遠航!

與大家共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