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與主持藝考生必看:四大步驟教你正確打開口腔!

播音主持學生應該怎麼打開口腔?打開口腔不等於張大嘴,按照要求口腔的前後部都應打開,上齶上抬,下頦放鬆,呈“前後”型。這是通過“提顴肌、打牙關、挺軟齶、松下巴”四個方面的配合來實現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一起來看看吧!

播音與主持藝考生必看:四大步驟教你正確打開口腔!

一、提顴肌

提顴肌是抬起上齶的前部動作。有人稱為“提嚼肌”或“提笑肌”,這兩種説法有不當之處,這裏稱為提顴肌。顴肌用力向上提起時,口腔前上部有展寬感覺,鼻孔也隨之有少許張大,同時使脣,尤其是上脣貼緊牙齒。脣齒相依使脣的運動有了依託,較之於鬆顴撅脣、脣齒分離更容易把握咬字的力度。提顴肌對提高聲音的亮度和字音的清晰度都有明顯作用。

二、打牙關

上下頜之間的關節俗稱牙關,打開牙關是抬起上齶的中部動作。打牙關就是要使上下槽牙在咬字時有一定的距離,尤其雙側上後槽牙應始終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覺。雖然日常口語時很少有人咬緊牙關,但這裏要作為一個要領提醒大家特別注意到打開牙關的問題。因為它不僅可以豐富口腔共鳴,還可以使咬字位置適中、力量穩健,其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三、挺軟齶

軟齶在上齶後部,用舌尖抵硬齶向後舔會感覺到它的具體位置。不説話時,軟齶鬆軟下垂,日常口語時也很少有人有意識將它挺起。挺軟齶是抬起上齶的後部動作,它可以起到兩方面的作用,第一,加大口腔後部空間,改善音色;第二,縮小鼻咽入口,避免聲音大量灌入鼻腔而造成鼻音。

結合咬字,軟齶挺起時口腔後部應呈倒置的桃形,並非抬得越高越好。此外,如以小舌頭(齶垂)為中點的話,軟齶挺起時兩側力量應向小舌頭集中。如果力量相反,軟齶兜下來,就會造成字“扁”、鼻音等問題。所以用力了並不等於挺起了,要特別注意到力的方向。

可以用誇張吸氣和“半打哈欠”來體會,一般在這種時候軟齶是挺起的狀態,適度保持這種狀態去發音,你就可能會聽到不同平時的聲音效果。此外,有些字音(如“好hao”)發音時可以明顯感覺到口腔後部的開度較大,用它去帶發其它音節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挺”是一個基本狀態,但應注意到,音節的結構成分是各不相同的,再加上表達需要,播講時不能一“挺”到底,還應有程度上的變化,否則又會帶來“音包字”的問題。

四、松下巴

由於生理構造的原因,松下巴在打開口腔方面比抬上顎更具有實質性效果。

有的人平時説話就表現出下巴用力、主動“幫忙”的問題,播講時更為明顯,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咬字有力,字音清晰。其實這是一種錯誤,它會使舌根緊張,咽管變窄,口腔變扁,把字咬“橫”、咬“死”。

咬的力量主要在口腔上半部,下巴則應處於放鬆、“從動”的狀態。發音時,只有下巴自然內收才能放鬆。日常牙痛時説話,下巴一般是比較鬆弛的,不妨可以模仿一下。

好了今天小編的介紹就到這裏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喜歡記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