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師教學月記:教學這活兒,越鑽研越有趣

本站:音樂教師是每個學校都必須有的崗位,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一個月的教學工作後會有哪些感悟呢?讓我們一起來閲讀以下這篇文章吧!

音樂教師教學月記:教學這活兒,越鑽研越有趣

經歷了上一學期不太成功的教學,我現在對戲劇課有點點害怕,也有些擔憂,因為我怕看到學生暗淡的眼神,那隨眼神而來的壓力比被領導狠批一頓還難受。當然,我很明白,即使上學期的課有些糟糕,部分學生並沒有因此討厭音樂課,我還有挽救的機會。新學期新氣象,我也需要打起精神重新拾起自信備好課,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寒假回來的第一週學生沒有狀態,剛好前部分班級還未像後面班級一樣看過歷屆學生的作品,於是第一節課我花半節課回顧內容,介紹本學期課程安排和考試要求,利用剩餘時間給他們看了兩個視頻。弱弱感歎一句,果然還是視頻最能吸引學生目光。

3月份正式開始上課,第一次課我準備的很糾結。寒假期間我曾無數次構想新學期的課程內容,想要把各種各樣與戲劇有關的內容介紹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這個學期能得到大的提升,各種想法想充斥着大腦,躍躍欲試。可我又害怕重蹈覆轍,萬一又落入上學期的窘境我該怎麼辦?回想學生觀看視頻的反應,或許可以從這裏着手。於是我開始查找近些年的奧斯卡的信息,從獲獎電影到優秀原創配樂進行篩選,挑出口碑比較好的三部電影《愛樂之城》《卧虎藏龍》和《星際穿越》,這三部影片都曾在奧斯卡獲得過最佳原創配樂獎項。《愛樂之城》和《卧虎藏龍》學生應該都不陌生,一個去年風靡一時,一個是中國電影裏年久不衰的經典,《星際穿越》對他們而言可能稍微陌生一些,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對片段配樂的分析。以目前情形來看,從音樂角度去欣賞電影的學生極少,我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帶着學生欣賞電影中的一些音樂片段,探討音樂與故事的聯繫。

《愛樂之城》是一部類似音樂劇形式的電影,講述爵士鋼琴師和女演員的愛情故事,電影裏有大量的原創音樂。記得電影上映後,它的主題曲幾乎火遍大街小巷,我也經常在校園裏聽到學生哼唱“City Of Star”。這堂課我先簡單導入後,從配樂分類着手開始講解。由於電影理論界對電影音樂的分類有很多種,因此我選擇畫面與音樂關係的角度——有源音樂和無源音樂進行探討。有源音樂和無源音樂最大的區別體現在時空性和性質區別上。介紹過兩者的特點後,接着便帶領學生欣賞《愛樂之城》的一箇中間片段,也是其經典宣傳片段,那一段音樂和舞蹈的轉變暗示着男女主角之間感情的改變。在觀看視頻時我要求學生留意劇中音樂節奏速度情緒的轉變,思考是屬於有源音樂還是無源音樂,放在此處配合劇情有何作用。接着再對比欣賞《星際穿越》的兩個片段,每個片段我都只節選了一分多鐘,一是女兒與父親離別部分,二是父親在五維空間通過摩斯密碼給女兒傳遞信息的片段。兩段背景音樂有相似之處,這也是好的電影配樂優秀的地方,整部電影配樂風格一致又略有不同,不僅讓劇情的情感更豐厚,還契合電影主題。

我依舊讓學生根據有源音樂與無源音樂分析音樂的變化,探討兩段音樂有何共同之處。隨後我開始播放《卧虎藏龍》的主題曲,這段音樂主要由大提琴演奏,約在第十七秒時有一陣強烈的鼓聲,旋律哀怨婉轉又夾着剛勁,很有畫面感。放音樂前我會要求學生邊聽邊想象,根據聽到的音樂片段想象安排約一分鐘的戲劇場景。星期二那天我連着上了三個班,許多學生在這一環節聽到音樂的第一反應畫面為戰場殺戮,鼓聲對應着死亡場景,也許是大提琴的作用讓他們感受到了悲涼。當然,也有學生想象為兩個警察的對決,還有學生認為是比較荒涼的風景等等。學生聊完各自看法後,我開始播放《卧虎藏龍》電影片段,看李安導演究竟是怎麼安排畫面與音樂的。片段一是開頭部分,未見畫面先聞主題曲起,十七秒鼓聲想起恰好電影標題出現。聽到這裏,學生們都笑了,原來大家想的畫面在這裏竟然只是為了烘托題目。片段二是玉嬌龍夜盜寶劍,此時主題音樂再次想起,而鼓聲對應着守夜人感應到刺客的那一下,隨後的打鬥音樂才轉換成了鼓點聲,學生再次笑出聲來。學生對這樣的音樂搭配和轉換感到興趣十足,原來看電影從未這麼細緻的留意過背景音樂,沒想到竟暗藏如此多玄機。

這次課結束後,我建議學生週末可以找一部自己喜歡的評價較高的電影,用類似上課聆聽的思維方式去欣賞。第三週上課時,有幾位學生特地跑來告訴我,説:“老師老師,週末我去看了《黑豹》,用你説的方式去看了一下,好像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音樂隨着劇情的改變真的好有意思啊。”看到學生興奮的臉,我也很開心,畢竟第一次嘗試這種內容,講的不是很專業。回過頭來思考,四十分鐘時間裏選三部電影的片段講解,節選都很短,內容還是有些過多。若下一批班級還講這個內容,我想我應該會換成主講其中一部電影,學生則討論分析另一部影片,這樣或許他們的即時收穫會更大些。

依照上個學期的考試情況,好的故事少,表演整體水平也不高,就像是還沒怎麼學就被老師逼着表演上了舞台。所以後面幾周分別安排上一節故事練習,一節無實物模仿練習,一節有劇本的短劇練習。本打算再上節戲劇欣賞課,無奈時間緊迫,下個月第九週期會考,第七八週就該考試換班級了,我更希望學生們能多實踐一些,畢竟上去學期摸索途中給前一批班級的實踐練習相對較少。

故事練習上一學期也做過,效果一般般,課堂上學生表現很積極,考試的狀況卻不理想。這次我將內容減少,先示範,再模仿。例如以“吃飯”為主題開講,我們每天都會吃飯,可如何把與吃飯有關的故事,變得充滿戲劇感才是這次練習的目的(這次課有點像語文課)。首先,先定一個場景,吃飯可以分很多場合,可以是幾位文藝學者的陋居小聚,也可以是大排檔上的豪爽自在,還可以是很講輩分的名門家族裏傳統的會餐,不過故事並不一定講這頓吃什麼菜,可以更多的説一説發生的與吃飯有關的故事。然後定下時間人物等,設定好情景,接下來才是故事的重點。通常有吸引力的故事往往會鋪墊、誤會、轉折、假解除、逆轉、真相大白等幾個過程,誤會越深最後的反轉越有力故事則越有戲劇性。那麼關於吃飯我可能會即興説一個故事,如:某週日“我”對父母撒謊説約了朋友去學習,實質去了一家網紅西餐廳吃飯,坐下沒多久時間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從門口走了進來,發現正好是“我”的父親,並坐在了離“我”不遠處,“我”趕緊拿起餐牌擋住臉,接着父親坐下後朝“我”的方向揮起手,“我”以為被父親看到了,正內心顫抖以為穿幫了要遭一頓罵時,一個苗條的身姿走過,父親是在和她打招呼,“我”瞬間鬆了口氣。可定睛一看,走過的正巧是“我”母親,“我”的心立馬提到了嗓子眼,正當“我”緊張不知該怎麼辦時,服務員接二連三地端來好幾盤菜我們並未點的菜,並説是那邊的先生給您點的,已經付款了,您請慢用。“我”愣楞的看向父親那邊,他和母親正聊得開心,並未看向我。原來,父親早已看到“我”,只是為了不打擾假裝沒看到而已。我原以為一直對我不聞不問的冷漠父親竟有這樣體貼的一面,一時讓我竟感到羞愧不已.....

當然,故事是編出來的,隨後我會請同學們討論在這個劇情中哪些地方加入什麼類型音樂讓戲劇感更強。學生對這種問題的討論很積極,各個想法都有,課堂上一時好不熱鬧。緊接着我開始佈置課堂任務,讓學生根據誤會法編創故事並以小組表演。前幾個班的狀況不太理想,給的條件太少,學生一時腦洞大開,五分鐘過去還沒個開頭,於是後面幾個班我讓學生以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為基準,進行誤會改編,結局可以改動。這下學生的反應開始熱烈起來,十五分鐘的時間裏積極的討論排練,出來的效果還可以,有的班很有創意,有的一般般。

第四周主要讓學生做一個無實物模仿練習,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和注意力,並保持真實感和信念及動作的組織能力,不能過分的強求動作和對行為進行解釋。往往學生經常會犯這倆毛病,做一個動作時總喜歡用旁白解釋,不像是表演更像是解説。

無實物模仿練習一共六條,一個小組一條,約10-15分鐘排練準備,再一個個組進行表演,要求將給出的動作編進完整的故事,內容要連貫邏輯通順。具體如下:

(1)衣服破了補衣服。釦子掉了縫釦子。

(2)捉蝴蝶、逮蜻蜓、捉小鳥、抓蟲子。

(3)搓繩、割草、砍柴、打草鞋。

(4)看書或寫作業,電燈滅了,摸黑找火柴、蠟燭,點燈繼續看書。

(5)刷牙、刮鬍子、洗臉。

(6)釣魚,上魚餌,釣到魚摘魚。

這個練習主要磨練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細節表現力,幾個班表演下來,只有6班、2班和5班的學生想象力稍強一些。有的學生表演後説,平時很少留意這些細節,比如補衣服,釣魚,抓蝴蝶、抓蟲子等等,做不出真實的動作,演的時候只能根據想象依葫蘆畫瓢畫個大概。我會建議他們日常多留意身邊人的行為,看電影或者電視時多模仿學習。這種練習在細節問題之外還暴露出學生的貧乏想象力,也是讓我最着急的一個方面。通常那些想象力豐富的班級的學生思維也相應活躍許多,他們不太走常規路。如做第五組動作刷牙、刮鬍子、洗臉這一條,有的班的學生想象是一個富家人晨起的情景,有的是個人早起的場景(利用鏡像動作讓這個晨起顯得很有活力),剩餘大部分就基本是宿舍早起的情況還原,動作一致毫無層次感。或許這就是人與人差別,我們的大部分學生總是活在自己的生活裏,對其他事留意少,也不太思考課本之外的東西,以至於想象力貧乏,要麼內容空洞無厘頭。

説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教學這活兒,越鑽研越有趣,為此,這個月我過的非常充實。最近上課好像又逐漸找回了之前的快樂,不僅是因為課堂上的反饋增多,愛搗亂的一些學生逐一被收服,還有課後跟學生的關係也增進了不少,重要的我是感受到更多學生的信任。不少學生私底下會找我討論劇本,討論音樂,討論表演,討論他們最近喜歡的某些音樂,我很樂意分享他們的收穫。當然,最讓有些學生真的很有心,有一天我因胃部不適,上課時臉色很差,有位學生看我狀態不佳,課後特地遞張紙條叫我好好休息,注意身體。還有另外好幾次也是,每當課堂上特別吵,沒有麥的我束手無策時總有學生會替我讓其他同學安靜下來,感謝這些可愛的小幫手。蔣勛在他的書中曾説道“教育不是在教書,事實上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我不知道還有多少教師在從事着這份救人的職責,但是我知道,很多時候我反而被學生拯救着,別看他們還小,他們不只是需要老師的關懷,他們也會回饋你給的關懷。因此我也下定決心,儘管有時有些壓力,也要在教書之餘盡最大的努力關愛更多的學生。

劉莎

公眾號:音為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