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禮儀(精選20篇)

餐桌禮儀 篇1

1.西餐點菜及上菜順序

餐桌禮儀(精選20篇)

西餐菜單上有四或五大分類,其分別是開胃菜、湯、沙拉、海鮮、肉類、點心等。

應先決定主菜。

主菜如果是魚,開胃菜就選擇肉類,在口味上就比較富有變化。

除了食量特別大的外,其實不必從菜單上的單品菜內配出全餐,只要開胃菜和主菜各一道,再加一份甜點就夠了。

可以不要湯,或者省去開胃菜,這也是很理想的組合(但在意大利菜中,意大利麪被看成是湯,所以原則上這兩道菜不一起點)。

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

1)頭盤。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也稱為開胃品。

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和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薰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焗蝸牛等。

因為是要開胃,所以開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風味,味道以咸和酸為主,而且數量少,質量較高。

2)湯。

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

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為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

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焗葱頭湯。

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3)副菜。

魚類菜餚一般作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副菜。

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

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麪包類、酥盒菜餚品都稱為副菜。

因為魚類等菜餚的肉質鮮嫩,比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類菜餚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類菜餚主菜有區別。

西餐吃魚菜餚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主菜。

肉、禽類菜餚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為主菜。

肉類菜餚的原料取自牛、羊、豬、小牛仔等各個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

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為沙朗牛排(也稱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

其烹調方法常用烤、煎、鐵扒等。

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蘑菇汁、白尼斯汁等。

禽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通常將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歸入禽類菜餚。

禽類菜餚品種最多的是雞,有山雞、火雞、竹雞,可煮、炸、烤、燜,主要的調味汁有黃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餚。

蔬菜類菜餚可以安排在肉類菜餚之後,也可以和肉類菜餚同時上桌,所以可以算為一道菜,或稱為一種配菜。

蔬菜類菜餚在西餐中稱為沙拉。

和主菜同時服務的沙拉,稱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紅柿、黃瓜、蘆筍等製作。

沙拉的主要調味汁有醋油汁、法國汁、幹島汁、奶酪沙拉汁等。

沙拉除了蔬菜之外,還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製作的,這類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進餐順序上可以作為頭盤。

還有一些蔬菜是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條。

熟食的蔬菜通常和主菜的肉食類菜餚一同擺放在餐盤中上桌,稱為配菜。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

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後的食物,如布丁、煎餅、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7)咖啡、茶。

西餐的最後一道是上飲料,咖啡或茶。

喝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

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餐桌禮儀 篇2

1、刀叉

手握叉子時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樣,或像握麥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樣。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飛來舞去用以強調説話的某一點,也不要將刀叉的一頭搭在盤子上,一頭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處。刀子放在盤子上時,刀刃朝裏,頭在盤子裏,刀把放在盤子邊緣上。

2、餐巾

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臉的下部,要輕輕地沾擦。不要抖開餐巾再去摺疊,不要在空中像揮動旗子那樣揮動餐巾。餐巾應放在大腿上,如果離開餐桌,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並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動作要輕。用餐結束時不要摺疊餐巾;否則,不瞭解情況的服務生可能會再給別的客人使用。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3、咀嚼

嚼東西時嘴要閉緊,無論你有什麼驚人的妙語,時機多麼恰到好處,只要嘴裏有食物,絕不能開口説話。不能為了着急説話而馬食物吞下,要保持細嚼慢嚥的姿勢,將食物嚥下後會意地露出笑容,以轉達你內心的活動:剛才完全可以有妙語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

坐立要直,不要將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麪包

麪包上抹黃油尤其要注意,將麪包掰成可以一口吃下的小塊,臨吃前在小塊上抹黃油,不要圖方便將整個麪包上都抹上黃油。

6、速度

切忌速度過快,無論你是場合,大口吞嚥食物不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觀,尤其是和他人共同進餐時,這麼做會顯得失禮。共同進餐時大家的量應該一樣,並保持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的速度,別人都開始品味甜食了而你還在喝湯是不可取的。

7、剔牙

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確忍受不住,找個藉口去洗手間,你可以在那裏剔個夠。

8、口紅

將口紅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沒有隨身攜帶紙手帕,進酒店時可以順便到洗手間去一趟,或到吧枱去取塊紙餐巾。

9、吸煙

即使在吸煙區用餐,用餐期間吸煙也不可取,吸煙會影響他人的食慾,而且和整個氣氛也不和諧,應該等到用餐結束後再吸煙,還應記住:不要用盤子當煙灰缸。

10、物品

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這類東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鑰匙、帽子、手套、眼鏡、眼鏡盒、香煙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總之,凡是和用餐無關的東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餐桌禮儀 篇3

飲食文化、餐具、進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禮儀等則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樣式和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 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經驗。下面是範文網小編為大家蒐集的餐桌禮儀常識大全,供大家參考。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讚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中國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為,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飲規則的知識便顯得特別重要了,無論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圓形餐桌頗受歡迎。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並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才可坐下。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必須等到所有人到齊才可以開始任何形式的進餐活動即使有人遲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隻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驚訝的是,米飯不是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於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嚐,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嚐。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個別盤中。不乾淨的盤子必須經常用清潔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會提供刀*,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進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裏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了去取一塊食物時,儘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吃完飯或取完食物後,將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為此,儘可能貯存不同品種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確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顧到。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座位最近茶壺的人應該負責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歲,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後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用餐對於家居生活是頭等大事,體現個人素質和品味。

餐桌禮儀 篇4

摘要: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也正是這些禮儀困擾着我們很多人,餐桌禮儀文化是最重要的非語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經驗。我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要採用一個客觀、寬容、尊重的心態對待異國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際中能恰當地、得體地進行交際。

關鍵詞:中西方;餐桌禮儀;比較;差異

中西文化歷來是世界文化的兩大派系。而飲食文化在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禮儀文化又是構成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的人民都在飲食中自覺不自覺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當我們進入21世紀,就要不可避免的參與跨國文化交際,飲食文化正是國際文化交流中非語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風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們通過分析中西方餐桌禮儀文化的差異,能提高外語學習者對西方文化、語言的瞭解,以便交際。

1、餐桌禮儀方面的差異

座位安排、餐具、進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當地人的社會生產模式與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種社交經驗。而中西方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同時瞭解中西方餐桌禮儀能有效避免失禮於人。

1.1就餐氣氛的差異

西方人的飲食講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西方人一上餐桌就會靜靜的享受自己的盤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會用小盤分好,各自食用。進餐時與客人交談的音量保持對方能聽見的程度即可。咀嚼食物時不要説話,即使有人與你講話也要等嚥下食物之後再回答。而中國人則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會滔滔不絕,互相夾菜,互相勸酒,以顯出彼此的熱情與關心。這種鬧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人們內心的愉悦,温馨和睦,一團和氣。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就從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異。

1.2座位排序的差異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會上都講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圓桌,一般情況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對門廳的座位為上座,兩邊為偏座。通常是讓年長者、位高權重者或主賓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與上座相對,其餘客人則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國,長期佔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與思想,所以長幼有序,男尊女卑作為了排座的標準。總之,在中國,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為尊,左為次。西方餐桌常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別坐兩端,客人位於兩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為上,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將尊重女性、女士優先作為排座標準。

1.3餐具的差異

西方人用餐習慣使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這兩種不同的餐具不僅帶來了進食習慣的差異,還影響了東西方人的生活觀念。西方國家由於受狩獵文化的影響,喜歡爭強好勝,樂於冒險。在他們看來,食物是人們暴力之下的產物,金屬的刀叉代表着一種進攻,一種強硬。同時,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獨立,強調個性的尊重與平等。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用餐時只有把兩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運用自如,準確無誤,這體現了中國文化和諧統一的精神。筷子帶來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國人牢固的家庭觀念。在使用餐具時中西都有不同的規範。比如中餐進餐時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飯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時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進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置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還要繼續用餐。用餐結束後,將叉子背面向上,刀刃與叉子併攏,平行放置於餐盤中。

1.4進餐禮儀的差異

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是一種對‘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進餐的過程。不但要衣着整齊,坐姿端正,還應輕言細語,耳邊通常還伴隨着柔美的音樂。在進餐過程中,人們不允許在喝湯時發出聲響,不允許吸煙和勸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將盤子裏的食物全部切好後再用,不能將骨頭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台布上,應該放在盤子的一角。中餐的進餐禮儀體現一個‘讓’的精神,入席後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開始動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給主賓夾菜,請其先用。新菜上來的時候,客人們也會相互夾菜,以示關心。

1.5餐桌上離席的禮儀

西方人用餐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開手機,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機鈴聲都會很小聲,有電話來你要先跟大家説“對不起”然後起身離席出去聽電話。用餐結束時,人們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再放回餐桌的左側,然後起身離座。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客人才能離開,告別時還要向主人致謝,更為正式的,回家後還可再以電話或致謝卡致謝。吃中餐時,接聽電話雖然也是不禮貌的表現,但是中國人對此細節並不太在意,手機響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結束後會等主人來宣佈結束,感謝賓客們前來用餐。在主人和主賓離開座位後,其它客人才慢慢離開。

2、結論

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異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經濟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禮儀文化將在碰撞中不斷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補充。我們只有多瞭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異,將二者合理有機的融合,才能真正適應我國當代社會的禮儀文化體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際中由於文化障礙而產生的誤解,這對我國文化的傳播、文明的發展已經國際地位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瑪格麗特·維薩.餐桌禮儀:文明舉止的起源、發展與含義[M].劉曉媛,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xx.

[2]馮玉珠.宴之道:職場宴請細節攻略[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xx.

[3]陳弘美.中式、西式、日式餐桌禮儀實用知識[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xx.

餐桌禮儀 篇5

1、食不言寢不語

切記不要在飯菜還含在嘴裏未下嚥的時候就同別人講話,這一點是非常忌諱且不禮貌的。如過對方很着急得到答案,你一定要用手捂住正在咀嚼的嘴巴,反過來講,如果你看到別人正在咀嚼食物,也不要去跟別人講話,看到別人在夾菜的時候也不要去敬酒。

2、學會禮讓和安靜

很多小孩子總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會把喜歡吃的東西順其自然地拖到自己面前,大人也任由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孩子們在餐桌旁跑來跑去大聲喧譁,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中餐禮儀,是教會孩子“懂禮貌”重要的一步。

3、坐有坐相

顧薇薇導師給大家分享了一個她保持好身材的祕訣——吃飯時小口小口地吃,吃一會兒就停下來。這樣吃得比較慢也會比較少,吃飯時候細嚼慢嚥不僅僅提升自己的氣質,也是對身體比較健康的方式。

4、夾菜

在有玻璃轉盤的中餐餐桌上,夾菜的時候應順時針轉。這一方面寓意着順意順利,另一方面也是根據人體的運動方向習慣規定的。當每個人都順時針轉動轉盤的時候,如果你逆時針轉動就會顯得很突兀,並且要注意的是在上菜品時應先轉到主賓或尊長面前。

在講究老規矩的人家吃飯,還有主坐、次坐等很多區別。雖然現代人普遍不在乎這些了,但我們研究的時尚禮儀是非常科學化的禮儀。不管是那種禮儀,它都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只有能考慮到別人,注意到別人的不便時,你才能從內心裏成為一個真正講禮貌懂禮儀的人。

5、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個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到過的人,包括吃到過的美食,都是足以撐起Ta與眾不同氣質的東西。地貌的不同、餐飲文化的不同、祖國各地種族的不同,都是導致我們生活性格特點迥異的原因。一個人想要變得在禮儀上更自信,一定要多學習,並且多出去走一走讓自己的視野變得寬闊。

如何保持優雅和自信、所有在外人展露出的細節美,都是平時鍛煉出來的。在此,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將時尚禮儀傳播出去,讓時尚禮儀文明之花開遍大江南北,讓所有人都成為知禮懂儀的一份子。

餐桌禮儀 篇6

入座的禮儀

在西方人的概念中,穿着得體是進餐的前提。所以,去高檔餐廳之前一定要穿着地正式得體:男士要穿整潔的服裝 和皮鞋,女士要穿正裝和有跟的鞋子,絕不能穿休閒服到餐廳用餐。

在座次安排上——西方人請客一般使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再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在坐席安排上也會表現出對女士的尊重。一般以女主人的座位為準,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方,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方,然後依次排序。

請記住:西方以右側為尊,左側為次。所以,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入座後,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也不能蹺二郎腿。要保持姿勢端正,背挺直,腹部和桌子保持一個拳頭的距離。這個姿勢在進餐時也要保持,千萬不要彎下腰去用餐。

用餐的禮儀

西餐的餐具比較多,有餐具、餐巾,刀叉也分成很多種。怎樣才能分清這些餐具並正確的使用它們呢?

請記住以下幾點:

1餐巾要在用餐前打開

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把餐巾打開,向內摺三分之一,然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2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

如果有兩把以上餐具,由最外面一把開始,依次向內取用。握刀叉時,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從左向右切割食物。

3持湯匙的手法和握筆一樣

如果覺得不方便,也可以換成右手拿叉,但不要頻繁更換左右手。湯匙用完以後,不要留在湯碗或湯盤裏,要放在盤子或託碟上。

4餐巾布是用來擦嘴和手的,不建議擦臉等

一般餐巾上印有logo的是正面,擦拭嘴巴時,要用反折的內側來擦,這樣擦完不會露出污漬。

5崇尚安靜享受美食

西方用餐文化和中餐不同,不提倡過分熱鬧和喧譁。因此在用餐時使用餐具儘量不要發出響聲,咀嚼時不要説話,不要張嘴大嚼。您可以和左右側的客人安靜的交談,但不要只和熟人交流。

食用麪包的禮儀

放置麪包的位置一定是置於主菜的左側。

如果一開始就有面包,要知道在餐具左側的麪包是屬於你的。

塗抹奶油時,要使用個人的奶油刀,如果沒有附上奶油刀,則可使用料理用刀。

必須注意不可獨佔共用的奶油刀。

如果選擇的如法國麪包一般的麪包時:

食用時可用左手拿麪包,再用右手把麪包撕成小塊,然後用左手拿着小麪包,而用右手塗抹奶油。要注意的是把麪包撕成小塊後再塗奶油。

離席的禮儀

在用餐的過程中,如果您需要暫時離開,那麼請注意餐具餐巾的擺放方式,以免引起服務生的誤會。在中途離開時,要把刀叉放在餐盤內,呈八字形擺放,刀口向內;把餐巾疊放在座位上。

如果您已經用完餐了,您可以按照刀右叉左的順序,將刀叉並排縱放在餐盤裏,或者按照刀上叉下的順序,將刀叉並排橫放在餐盤裏,刀口向內,叉齒向下;然後把餐巾疊好放在桌上。

餐桌禮儀 篇7

1:在西方,去飯店吃飯一般都需要事先預約,在預約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説清楚,首先要説明人數和時間,其次要表明是否吸煙區或視線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它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的時間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2:餐廳吃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上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整潔,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進入餐廳時,男士應該先開門,請女士進入。應該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點端來時,都應讓女士優先。特別是團體活動,更別忘了讓女士們走在前面

3: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越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4: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酪⑥甜點和咖啡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5: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6: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7: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籤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8: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9:喝湯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10:麪包的吃法。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吃的原則。吃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吃。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時可用手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11: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吃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12:略事休息時,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説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成四點鐘方向即可

餐桌禮儀 篇8

不要將手伸到飯桌對面夾菜

don't reach to get the food on the opposite side

餐桌禮儀 篇9

a.預約的竅門。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説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煙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b.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餐廳。

c.吃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d.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e.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f.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g.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h.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i.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j.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籤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k.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l.喝湯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度。

餐桌禮儀 篇10

一、評一評,議一議:這些小朋友做的對嗎?

(1) 不等別人入座自己先吃。(2) 讓長輩先吃。(3) 搶菜、亂翻菜。

(4) 面向餐桌打噴嚏。(5) 當眾惹人倒胃口。(6) 主動擺碗筷。 正確的做法:

1 主動幫助家長擦桌子、擺碗筷、端菜,等人到齊才能用餐。

2 請長輩先夾菜。

3 不搶菜,不在菜盆中亂翻,不碰翻桌上的盤子、杯子。

4 打噴嚏、咳嗽應面朝餐桌後面,拿手帕或餐巾遮住口鼻。

5 在餐桌上不要當眾提到“好難吃”、“上廁所”之類的詞,以免別人倒胃口。

二、練一練: 分小組練一練餐桌上應注意的禮儀。

餐桌禮儀 篇11

讓客人和長輩先吃每一道菜

let the elder people and the customer eat first

餐桌禮儀 篇12

中餐禮儀進餐時應做到:

一、1適度的修飾,保持個人形象整潔,會給人舒適的感覺,2準時到達,無特殊原因,切勿早退,3禮讓就坐,遵從主人的安排就坐。4入坐後坐姿端正

二、1文明使用筷子,如果暫不使用筷子,應整齊的放在筷架或飯碗旁邊,不可放上飯碗上,2進餐時注意吃相,應閉口咀嚼,喝湯時不要吸。3濕毛巾只能用來擦手,水盂是在龍蝦、雞、水果等時用來洗手指的,4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5喝酒時適可而止

三、1進餐時尊者未動筷,其他人不能動筷2及時為尊者服務3上新菜時可將菜轉到尊者面前,4與尊者碰杯時,可將對方的杯身輕輕托起,杯子比尊者低

四,1使用餐具儘量不要發出聲音2不要在餐桌上表現的過於懶散,3不能在菜裏挑來挑去

四、1吞嚥湯時不能發出聲音,吃動西時不能説話,2有人在夾菜時不能轉動轉盤,3不能只盯着一個菜夾

六、1骨刺不能亂吐2尊重為你服務的人3在用餐過程中不能玩手機,打電話,上廁所,4不要夾很多菜在碗裏,沒有吃完不要再夾

餐桌禮儀 篇13

一、它們源自於西方國家。

二、它們必須以刀、叉取食。久而久之,凡符合以上的兩個特點者,在中國皆可以以西餐相稱。

(一)西餐的菜序

品嚐西餐,少不了首先要弄明白西餐的菜序問題。西餐的菜序,在此是指西餐用餐的先後順序問題。

1、正餐的菜序

在大多數情況下,西餐正餐的菜序由下列八道菜餚依次構成。一頓完整的正餐,一般要吃上一兩個小時。

(1)開胃菜

所謂開胃菜,即用來打開胃口之物,它亦稱西餐的頭盆。在西餐裏,它往往不被例入正式的菜序。

一般由蔬菜、水果、海鮮、肉食所組成的拼盤,多以各種調味汁涼拌而成,其色彩悦目、口味宜人。

(2)麪包

在西餐正餐裏吃的麪包,一般都是切片面包,或是需要當時從整個大面包上切片而食。通常可根據個人嗜好,塗上各種果醬、黃油或奶酪。

(3)湯

西餐之中的湯,大都是口感芬芳濃郁,具有很好的開胃作用。按照傳統説法,湯是西餐的“開路先鋒”,開始喝湯時,才算正式開始吃西餐了。常見的湯類有白湯、紅湯、清湯等等。

(4)主菜

西餐裏的主菜有冷有熱,但應以熱餐為主角。在比較正規的正餐上,通常要上一個冷菜、兩個熱菜。在兩個熱菜之中,還應有一個是魚類,另一個則是肉菜。有時,還會再上一個海味菜。其中的肉菜必不可少,而且往往代表着此次用餐的檔次和水平。

(5)點心

吃過主菜後,一般要上一些諸如蛋糕、餅乾、吐司、三明治之類的小點心,供沒有吃飽的人藉以填飽肚子。

(6)甜點

吃畢點心,接着上甜品。最常見的甜品有補丁、冰淇淋,等等。

(7)果品

接下來用餐者還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酌情享用幹、鮮果品。常用的乾果有核桃、腰果、杏仁、開心果,等等。草莓、菠蘿、蘋果、香蕉、橙子等等,則是西餐桌上最常見的鮮果。

(8)熱飲

在用餐結束之前,應為用餐者提供熱飲,以此作為“壓軸戲”。最正規的熱飲是紅茶或什麼都不添加的黑咖啡。其作用主要是幫助消化。西餐的熱飲,可以在餐桌上,也可以換個地方喝。

(二)西餐的座次

在西餐用餐時,人們對於座次的問題十分關注。

座次排列的規則

1、女士優先

在西餐禮儀裏,女士處處受尊重。在排定用餐為次時,尤其是安排家宴時,主位往往請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則須退居第二主位。

2、恭敬主賓

在西餐之中,主賓極受尊重。即使用餐的來賓之中有人在地位、身份、年級方面高於主賓,但主賓仍是主人關注的中心。在排定位次時,應請男、女主賓分別緊挨着女主人和男主人就座,以便進一步受到照顧。

3、以右為尊

在排定位次時,以右為尊依舊是基本原則。例如,應安排男主賓坐在女主人右側,安排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側。

4、距離定位

一般來説,西餐餐桌上位次的尊卑,往往與其距離主位的遠近密切相關。

5、面門為上

面門為上,有時又叫迎門為上。它所指的是,面對餐廳正門的位子,通常在序列上要高於背對餐廳正門的位子。

6、交叉排列

在正式一些的西餐宴會上,男女應當交叉排列,生人與熟人也應當交叉排列。因此,一位用餐者的對面和兩側,往往是異性,而且還很有可能與其不熟悉。不過這也要求用餐人數最好是雙數,並且男女人數應當各半。

座次排列的詳情

在西餐用餐時,人們所用的餐桌有圓桌、方桌和長桌。

1、長桌

以長桌排位,一般有以下兩個主要辦法:

第一,男女主人在長桌中央對面而坐。餐桌兩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

第二,男女主人分別就座於長桌兩端。某些時候,如用餐者較多,還可以參照以上辦法,以長桌拼成其他圖案,以便安排大家一道用餐。

2、圓桌

在西餐裏,使用圓桌排位具體情況並不多見。在隆重而正式的宴會裏,則尤為罕見。

3、方桌

以方桌排列位次時,就座於餐桌四面的人數應當相等。在一般情況下,一桌可共做八人,每側各做兩個人的情況比較多見。在進行排列時,應使男、女主人與男、女主賓對面而坐,所有人均各自與自己的戀人或配偶坐成斜對角。

餐桌禮儀 篇14

教學目標:讓學生情境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學會就餐的基本禮儀,培養學生文明就餐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怎樣是文明用餐

教學難點:把學到的用餐禮儀運用到生活中去。

教師:課件,餐盤,筷子

學生:收集文明用餐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我們每天都在吃飯,但是你真的會吃飯嗎,老師在課下做了一個調查,瞭解到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會吃,老師把一些同學的吃相拍了下來,那請孩子們和老師一起來分析他有哪些不文明的舉止。我們一定要仔細看喲! 看錄像。

師生逐一分析照片中不文明的舉止。從而引出本課

(二)講授

師:那剛才我們共同分析了這些同學在餐桌上的不文明的舉止,同學們表現得非常棒,老師以你們為驕傲。我們國小生正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階段,文明就餐也是體現我們文明素養的一個方面,今天,這節課就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學習餐桌禮儀(板書課題),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用餐禮儀呢?

學生舉手回答,教師做總結歸納: 生活中用餐禮儀

(1)吃飯之前,先把手洗乾淨。

(2)入座時應請長輩先坐,自己才可入座。

(3)入座後姿勢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

(保持上身挺直,雙手自然擺放在桌面邊緣,整個用餐過程都不能趴在桌上,腳踏在本人座位下。用胳膊肘支在桌面上和用手託下巴都是不好的做法。)

模擬練習的用餐姿勢。先請一、二位同學到台前用餐盤練習用餐的姿勢,一人練習,大家評議,全員練習。

(4)就餐要文雅,要細嚼慢嚥。

(5)不要挑食,不要剩“碗底”,更不要獨食,父母給自己做好吃的,也要讓父母先嚐或給他們留部分。

(6)正確使用筷子,不要敲筷、扔筷、插筷、舞筷。

筷子是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我們握筷姿勢應規範,吃飯時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我們就先把筷子放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裏,或用舌頭舔筷子上粘的東西,這些都是很不文明的喲!用筷子敲打碗盤桌面,用筷子指點別人,這也不應該。

正確使用筷子(禁忌)(幻燈片播放)

迷筷不能拿着筷子猶豫不決夾哪些菜;

架筷不能高抬手越過別人正在夾菜的筷子去夾遠處的菜;

探筷不能用筷子在碗盤裏翻找;

滴筷不能在夾湯汁多的菜餚時用筷子拉抖掉湯汁;

插筷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上面;

敲筷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的邊緣;

塞筷不能夾着多種菜餚一次性塞進口中;

空筷不能夾起了食物,不吃又放回去;

舔筷不能用舌頭去舔筷子;

指筷不能一邊説話,一邊像指揮棒似的舞着筷子,或指着別人。

(7)切不可口對着熱湯吹氣;喝湯不能發出響聲。

(8)口含食物不要與別人交談。

問學生口含食物有什麼危害?

(9)吃飯時要精神集中。

在學校就餐禮儀

師:大家想一想在學校我們就餐時應該怎樣做才是文明就餐呢?學生舉手回答,教師做總結歸納:

(1)、吃飯前要先洗好手和飯盒,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進行排隊打飯。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兩腳自然併攏,雙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靜、文明進餐。

(4)、飯、菜、湯要吃淨;不偏食、不挑食。

(5)、吃完後,要輕聲慢步地到洗碗台排隊洗碗,洗淨後在放回自己的座位上,碗、碟輕拿輕放,擺放整齊 文明就餐禮儀辨析

師:同學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我們已是文明就餐的小天使了。現在我要請我班的“智慧星”出題考考同學們。

智慧星(1)放學啦,張宏高高興興地回到家,一進門就嚷嚷着:“媽媽,我餓啦!”此時,媽媽正在廚房忙活着,爸爸在書房看書。張宏見餐桌上已經擺放了好幾樣他最喜歡的菜,有紅燒排骨,還有烤雞,於是張宏就自顧自地大吃起來。等媽媽招呼着全家人坐下一起吃飯的時候,張宏卻説:“我吃飽啦!”邊説邊離開了餐桌。請同學們想一想:張宏的行為文明嗎?

智慧星(2)今天,舅舅請李君去吃自助餐。哇,菜可真多呀!這可把第一次去吃自助餐的李君忙壞了,他飛快地跑去拿了餐盤,便迫不及待地裝起菜來。每樣菜看起來都那麼好吃,李君不一會就把餐盤裝滿了,可他還不滿足,一個勁地往餐盤裏加菜。餐盤裏的菜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當盤子裏再也堆不下菜時,李

君這才艱難地端着餐盤迴到座位。請同學們想一想:李君的行為文明嗎?

智慧星(3)今天是王鵬奶奶的壽宴,長壽麪當然是少不了的,那麼,王鵬在吃麪條的時候又該注意哪些禮儀呢?

智慧星(4)小明到阿姨家做客,小明見到了很久沒見的表弟,表弟一直和他大聲講話,可小明卻讓表弟吃好了飯再聊天。表弟不樂意了,責怪小明假正經,生氣地不理睬小明瞭。小明這樣做文明嗎?為什麼? 出示餐桌禮儀兒歌:

文明就餐好

飯菜已擺上,用餐講禮貌。

先請長輩坐,自己再坐好。

不要高聲語,碗筷別亂敲。

細嚼又慢嚥,偏食可不好。

飯菜不浪費,文明就餐好。

(指名學生讀,同桌互讀,再拍手齊讀兒歌。)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在吃飯的時候,如果我們講文明懂禮貌,那麼人人都會喜歡我們,誇獎我們的。 文明用餐禮儀展示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了餐桌禮儀,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小觀眾,我們班有三位同學想把他們懂得的餐桌禮儀給大家展示一下,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上台,下邊的觀眾一定要仔細看,認真聽啊!

讓學生評價表演,表演中有哪些文明用餐的好習慣。

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做總結。

(三)小結

出示教師寄語:

同學們,細微之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涵。就餐事小,但是可以以小見大。人的最基本的素質就體現在此。文明就餐,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一個舒心的笑容,一個謙讓的動作,一句真誠的道歉都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舉手之勞就能給他人帶來無限的幫助和温暖。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一個温馨,祥和的就餐環境吧!

餐桌禮儀 篇15

吃不僅是人的生理需要,還是一種文化行為。因此,深刻理解吃的心理性、社會性,對於塑造完美的餐飲接待禮儀,提高接待部門的餐飲接待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餐飲接待禮儀,不僅體現在來賓席次、座次的安排上,整個餐飲接待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禮儀要求。尤其是宴請,更加重視禮儀。中國在先秦時期即將各種宴會通稱為“禮”。在《儀禮》中就記載有士冠禮、士昏禮、士相見禮、鄉飲酒禮、鄉射禮、宴禮、大射禮、聘禮、公食大夫禮等。這些不同的“禮”對宴會的儀式和內容都各有詳細的規定。例如,一次“鄉飲酒禮”,從謀賓、戒賓、陳設、速賓到迎賓、拜賜等就有24項程序,筵席的規格、檔次,飲食品種,乃至饌餚在筵席上的陳列方式等,也有一定的禮數,參與者必須熟知和踐行方能無過。今天的宴會禮儀,自然不像古代那樣複雜煩瑣,但宴會仍然是各種交際接待活動中普遍為人們所重視的正式、隆重的形式之一。

在接待工作中,要堅持正確健康導向,堅持熱情、節儉、務實接待,反對鋪張浪費,弘揚文明、健康、科學的飲食方式,並以此涵蓋和貫通餐飲接待禮儀的各個方面和環節。

1.注重食品安全、衞生

食品安全、衞生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禮儀要求。所有食品、菜餚、飲粥、麪點、小吃、飲料等,都必須符合安全、衞生的要求,營養搭配合理。重要接待任務應有公安、衞生防疫等部門參加,對工作人員要進行安全保密教育並提出服務要求,對食品進行檢驗檢疫。同時注重菜餚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狀,以味為本。

2.尊重客人的食好、食法和飲食禁忌

“禮者,敬人也。”待人的敬意,應當怎樣表現,不應當怎樣表現,關鍵是要以客人為中心。在餐飲接待中,尤其要注意尊重客人的食好、食法和飲食禁忌。

3.突出地方特色

突出地方風味、飲食民俗,對於增加客人之於餐飲接待的新穎、快樂體驗,使客人留下美好、難忘的印象,以及節約餐飲成本,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突出地方特色,必須恰到好處。切忌想當然、自我中心,因為,有時你認為最有地方特色、最好吃的菜餚,客人未必喜歡吃。在菜餚的配比上,要注意特色菜餚、中性菜餚的合理比例。

4、整潔的就餐環境

就餐環境尤其是宴請環境,應寬敞整潔、空氣流通、莊重大方、佈局合理。中餐宴會通常用圓桌設席,西餐宴會則多用長方桌。需在宴會廳內懸掛歡迎橫幅時,一般掛在主桌(主位)後方的牆上。可以少量點綴鮮花、刻花等。現在人們愈來愈注重宴會主題設計。通過就餐環境和廳台的藝術設計和美化,突出宴會主題,營造強烈的視覺印象餐飲接待禮儀餐飲接待禮儀。如安排有樂隊演奏席間樂,不要離得太近,樂聲宜輕。宴會休息廳通常放小茶几或小圓桌,與酒會佈置類同,如人數少,也可按客廳佈置。

5.敬酒不勸(逼)酒

“無酒不成宴”。敬酒,既要體現主人的熱情好客,又要堅決反對在公務接待中強行勸酒和逼酒。在接待用餐使用酒水時,原則上應使用當地生產的酒水。

6.分餐與合餐的選擇

工作餐和宴會,是接待用餐的兩大類型。工作餐以吃飽吃好為準,一般不備酒水。宴會是一種禮遇形式。宴會除了中式宴會,還有20世紀初由歐美國家傳入的冷餐酒會、雞尾酒會等西餐宴會形式。冷餐酒會,又稱冷餐會、自助餐等。

傳統用餐形式是合餐制,大家圍成一桌,採用合餐應實行分菜。中式自助餐,既有西式自助餐自在隨意、不受拘束、適宜廣泛交際等特點,在菜點設置上則多選用中式菜點,因此深得人們的喜愛。

7.注意接待服務禮儀

工作人員既要表現出熱情、真誠,又要掌握好一定的尺度。做到熱情周到、文明規範。

領導吃飯接待席位、桌次安排和場地佈置

1.席位的安排

正式宴會一般均排席位,也可只排部分客人的席位,其他人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禮賓次序是排席位的主要依據。客人席位的禮遇高低,根據我國的習慣,由相距主人席位遠近而定,以右為上。第一主人和第二主人對面而坐,分別以兩位主人為中心。第一主賓坐在第一主人的右側,第二主賓(或主賓夫人)坐在第二主人的右側。其他來賓的席位,可依其身份高低,按離主人席位的遠近和方位安排。譯員的席位通常安排在主賓的右側。我方主要全陪的席位一般安排在第二主賓的左側。在安排席位的時候,要注意我方與外方儘量間隔而坐,以避免“一邊倒”的情況出現。

遇特殊情況,可靈活處理。如遇主賓身份高於主人,為表示對他的尊重,可以把主賓安排在主人的位置上,而主人則坐在主賓位置上,第二主人坐在主賓的左側。

在排席位之前,要把經落實出席的主、客雙方出席名單分別按禮賓次序開列出來。排席位時除了按禮賓順序外,應適當照顧各種實際情況。

2.桌次的安排

如果出席宴會的人數較多,則需分席設坐。桌次的禮遇高低,則以離主桌遠近和方位而定,遵循 “突出主台、高近低遠,右高左低”的原則。台型佈置要根據餐廳形狀、實用面積、主辦人要求以及用餐桌數進行。

多桌宴會各餐桌之間的距離應不少於1.5M,主賓桌四周和主通道的距離應不少於2M,餐桌距四周牆壁應不少於1.2M。重大宴會的主通道要適當地寬敞一些,同時鋪上紅地毯,突出主通道。主桌可設於宴會廳正中位置或者顯著的位置,如果難以用方位設置的辦法來突出主台,也可利用主台與其他餐枱的枱布色彩不同、餐具的不同、餐巾折花的不同以及台花的不同來突出主台。

兩桌以上的宴會,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可以與主桌主人位置同向,也可以以面對主桌的位置為主位。

在席位席次確定後,要書寫或印製席位卡。當宴請超過兩桌時,還要書寫或印製桌次牌。為避免敏感的“次序高低”問題,在桌次安排上通常不使用數字,而是通過花卉名稱不同加以區別。

領導餐飲接待要求

1.做好餐前準備和現場工作。接待人員應掌握用餐(宴請)對象、規格,就餐的時間、地點、方式,菜單,以及來賓席次桌次安排等。

接待工作人員在宴會開始前1小時到現場檢查準備工作,檢查的主要內容是席位安排和現場佈置。

對席位卡、菜單的擺放進行核對確認,席位卡置於酒杯或平擺於餐具上方,勿置於餐盤內,菜單一般放在餐具右側。

對住宿的客人,接待人員應到所下榻的房間請至餐廳。

迎接參加宴請的領導,安排領導會見,向領導介紹客人。

安排好其他陪同人員、祕書、司機、工作人員就餐。

宴會開始後(主人陪同主賓進入宴會廳,全體客人就座,宴會即開始)接待人員應主動退出宴會廳,並和工作人員一起用工作餐,不要隨便到主桌敬酒餐飲接待禮儀默認。

注意應嚴格按擬定宴會菜單上菜、上酒水等,特殊情況按主陪領導意圖辦理。準確把握上菜節奏,不宜過快或過慢。

在宴會結束前(吃完水果,主人與主賓起立,宴會即告結束),接待人員應在宴會門口做好送行準備。

餐桌禮儀 篇16

舉辦中餐宴會一般用圓桌,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有主次之分。宴會的主人應坐在主桌上,面對正門就座;同一張桌上位次的尊卑,根據距離主人的遠近而定,已近為上,已遠為下;同一張桌上距離主人相同的次位,排列順序講究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在舉行宴會時,各桌之上均應有一位主桌主人代表,作為各桌的主人,其位置一般應以主桌主人同向就座,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人就座。每張桌上,安排就餐人數一般在10人以內,並且為雙數,人數過多,過於擁擠,也會照顧不過來。

在每張餐桌上位次的具體安排上,還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1、每張桌上一個主位的排列方法。每張餐桌上只有一個主人,主賓在其右手就座,形成一個談話中心。

2、每張餐桌上有兩個主賓位的排列方法。如主人夫婦就座於同一桌,以男主人為第一主人,女主人為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坐在男女主人右側,桌上形成兩個談話中心。

如果遇到主賓身份高於主人時,為表示尊重,可安排主賓在主人位次上就座,而主人則坐在主賓位子上,第二主人坐在主賓左側。

如果本單位出席人員中有身份高於主人者,可請其在主人位就座,主人坐在身份高者左側。

以上兩種情況也可以不做變動,按常規予以安排。

中餐座次禮儀中餐就餐禮儀常識

餐桌禮儀 篇17

西餐宴會幾乎每道菜都要跟一種酒。對於吃什麼菜跟什麼酒,喝什麼酒用什麼杯,都有規定。例如:冷盤或海味配烈性酒,用立口杯,喝湯時配淡味雪利酒,用雪利杯;吃魚時喝白葡萄酒,用白酒杯;食烤肉牛 排以及其他肉類時,飲紅葡萄酒,用紅酒杯;食野味時,飲紅葡萄酒、白葡萄酒;食甜品時,飲白葡萄酒、香檳酒或甜味白酒;食水果時,飲啤酒、白葡萄酒;食任何菜時,都可飲香檳酒。在佐以多種酒時,應注意:度數低的酒,比度數高的酒先飲用;不甜的酒,比甜的、濃的酒先飲用;不甜的白葡萄酒,應比紅葡萄酒先用。要避免在吃完甜食或有甜味的食品時,再喝不甜的酒;飯前飲用不甜的雪利酒和雞尾酒,是比較合適的。

葡萄酒是一種普遍受歡迎的低度酒,酒精含量通常在14—21%之間。按飲用的時間來分,有餐前酒、餐酒和餐後酒之分。按顏色可分為白、玫瑰紅、紅色三種。白色和玫瑰紅配魚類,用酒類冷凝器冷凍到5—10°C左右喝;紅色配肉類,不必冷凍,在17—18°C左右時喝。

葡萄酒杯為高腳杯,喝時用手拿住下面杯腳部分,不要用手包圍上壁。要求注酒時,把杯子放在桌上;不想再喝時,只需將右手掌按在杯子上,而不必説“我不再要酒了”之類的話,這不僅限於葡萄酒,對其他的飲料也適用。香檳酒是發泡性葡萄酒的一種,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被稱為酒中之王。它能夠增添宴會的氣氛,適宜在餐前喝,適宜配合每一道菜喝,也適宜在餐後喝。飲用香檳酒時,一般要冰凍,適宜温度是2—7°C。

香檳酒的酒杯有兩種,一種是高腳開口淺杯,另一種是狀似切頭的鬱金香外形杯。

雞尾酒源自西方,傳説外國人喜歡鬥雞,每當鬥雞得勝時,總喜歡拿一支公雞的尾巴毛到酒館飲酒,以表示自己是鬥雞的勝利者。人們便把這種酒稱作“雞尾酒”。現在,雞尾酒已成為人們所喜愛的飲料。由於它色香俱全,光彩奪目,在歐美各國受到歡迎,本世紀初傳入我國。

喝雞尾酒時,需用雞尾酒杯,通常是呈倒三角形的高腳玻璃杯,不帶任何花紋。因雞尾酒要保持其冰冷度,所以手應接觸其高腳部位,不能直接觸摸杯壁,使其變暖而影響酒味。

甜酒一般叫“力喬”,英語叫甘露酒。它是一種含有酒精的飲料,是在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葡萄酒、朗姆、金酒中加入一定的“加味材料”,如果皮、砂糖、香料等,經蒸餾、浸泡、熬煮而成。它是傳統的餐後酒,有助於消化。

啤酒是種清熱、消食的流行飲料,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飲用啤酒時一般要加以冷凍,以5—10°C為宜。不能太冷,也不能加冰塊,這會加速氣泡的消失,沖淡香味。同樣不加冷凍或温度過高,都將破壞其風味。

餐桌禮儀 篇18

餐桌上有許多應注意的禮儀,而這些禮儀常被忽視。

(一)就座和離席

1、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 呼女士。

3、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枱入座。

6、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是為防止弄髒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2、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後,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應攤開後,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帶,或掛在西裝領口。

4、用餐巾擦拭餐具是有失禮儀的行為。

(三)餐桌一般禮儀

1、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邊, 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3、嘴裏有食物,避免張嘴説話。

4、自用餐具不入公用餐盤夾取菜餚。

5、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塞。

6、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7、吃進嘴的食物,不能吐出來。對於滾燙的食物,可以喝水或果汁沖涼。

8、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9、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嚼食物時,都要避免跟對方説話或敬酒。

10、女士儘量避免在餐桌上剔牙。

11、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打嗝。

12、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3、餐具墜地時,示意服務員幫忙換。

14、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5、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6、如吃到不潔或異味,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盤中。發現異物時,不要大驚小怪,而是示意服務人員更換。

17、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摺好,放在桌上。

18、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徵得鄰座的同意。

19、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0、餐桌上不應談悲傷以及讓人倒胃口的事,不然就容易破壞用餐的氛圍。

21、在餐廳進餐,不宜推拉爭相付賬。被請的客人,不應悄悄地去付賬。

餐桌禮儀 篇19

一、接待客人要熱情

説到熱情,也許有人會講,這是老生常談,一些祕書工作的教科書上早已寫明:接待客人要熱情,要做到起立迎接,笑臉相待,問聲您好,送上茶水,親切交談,圓滿答覆。不錯,這些程序是從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完全可行,非常必要的。而且,這些每個人都會做,每個人都做了,但是,這些固定的程序,很容易使我們接待時不假思索地,機械地為完成這些程序做一系列動作。(如大的酒店賓館的禮儀服務員,那種歡迎光臨,請慢走等禮儀是必要的,也是很機械的)。我認為,作為一名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特別是負責接待的人員除了上述的接待程序,接待禮儀外,還必須用一顆誠摯的心,很熱情,很和諧地接待客人。要把這些從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程序與接待工作人員的素質、效率、文明禮儀、服務技巧結合,很自然地完成。使來訪者絲毫不感到做作,不感到有接待程序在,使客人感到家庭的温暖,有種賓至如歸的親切感。(客人風塵僕僕可先洗臉)。(第一印象)

二、接待客人要周到

做好接待工作,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必須精心安排,為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務。所謂精心安排,就是要事先制訂出詳細的接待計劃,而服務周到則是以滿腔的熱忱,高效的工作將接待計劃付諸實施。

1、在制訂接待計劃時,要做到情況清楚。

首先要了解客人來訪的目的和要求,如學習、座談的內容,參觀、拜訪的具體地點和人物。

二是要掌握來訪客人的基本情況。(如來訪的人數、職務、性別、年齡、民族、逗留的時間以及來訪的客人與本部門的人員有無聯繫。對於這些情況都要做到心中有底,這是制訂好接待計劃的基礎)。

2、在制訂接待計劃時,要做到精心安排。

一是要安排好迎送人員。要按照對等的原則進行,可根據對方主要領導的職務及來訪的人數,安排本單位1-2位對等或略高於對方級別的領導同志及具體負責此項接待工作的同志迎送,也可由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辦公室負責人作為全權代表參加迎送。

二是要安排好迎送車輛,要考慮到來訪客人的職務,人數及所攜物品的情況,適當安排車輛,要注意留有餘地。

三是要安排好學習,參觀的活動。這是接待計劃的主要部份。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學習座談活動。二是參觀、考察活動。

關於學習座談活動的安排,可從以下因素考慮:

a、確定座談會的次數,主要內容,如需準備材料,要事先通知有關部門準備好。

b、根據座談會的主要內容及對方參加的人員,確定本單位參加人員,並事先協調好。

c、安排出每次座談會的確切時間,並根據參加的人數,確定每次座談會的地點。

關於參觀、考察活動,可從五個方面考慮:

a、確定參觀、考察點和陪同人員,並要事先予以協調好。

b、參觀、考察一般安排為:介紹情況、簡要座談、實地參觀、考察。

c、參觀、考察活動的安排要緊湊,要有詳細日程,對重要的參觀考察活動或點上的情況不瞭解時,均要事先去一次,即常説的“踩點”,以便安排的參觀考察日程準確,可行。

四是要做好食宿安排。食宿安排不僅僅是為客人提供生活條件和服務保障的活動,而且是一種文化交流活動,是來賓瞭解、認識接待地的文化歷史和地方特色的重要途徑,是接待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關鍵部分。

住宿的安排。接待賓館招待所的選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有利公務、方便公務活動。包括賓館環境的選擇。

②符合和體現接待標準。③賓館的設施、設備和服務要安全、衞生、舒適,可信賴的公務接待氛圍。④賓館的形象和品牌是當地物資、政治、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一個縮影。

餐飲的安排。餐飲安排,尤其是宴席安排,既要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宴請的標準,又要保證飲食衞生、營養,並且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遊南洞庭時在撂刀口可安排魚席系列,野菜綠色飲食系列等)滿足來賓通過“吃”瞭解當地的經濟、風俗、飲食文化特色,讓客人感到接待的特與新。在餐飲的安排上要立足於本土資源,“土”出精品,出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三、接待客人要嚴謹。

關於嚴謹,要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政策性。對一些政策性較強或敏感問題,不要冒然答覆,更不要依據自己的想法,看法信口開河,誇誇其談。對這些問題,要嚴格按政策辦事,按規定的統一口徑答覆。對一些不成熟或有不同看法的經驗,試點單位要將情況如實告訴對方,不要只談一面之詞。

二是保密性。要樹立嚴格的保密觀念,對一些需要保密的問題,要做到守口如瓶,如客人提及這方面的問題,要婉言回絕。

餐桌禮儀 篇20

1、中餐上菜順序

標準的中餐,不論何種風味,其上菜順序大體相同。通常是首先上冷盤,接着是熱炒,隨後是主菜,然後上點心喝湯,最後上水果拼盤。當冷盤吃剩三分之一時,開始上第一道菜,一般每桌要安排十個熱菜,宴會上桌數再多,各桌也要同時上菜。

上菜時如果由服務員給每個人上菜,要按照先主賓侯主人,先女士後男士或按順時針方向依次進行。如果有個人取菜,每道菜應放在主賓面前,有主賓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取菜。卻不可迫不及待地越位取菜。

2、用餐時如何使用毛巾和餐巾

正式宴會前,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條濕毛巾,它是用來擦手的,不能用來擦臉、擦嘴、擦汗。宴會結束時,再上一塊濕毛巾,它是用來擦嘴的,不能用來擦臉、擦汗。正式宴會上,還為每位用餐者準備一條餐巾。它應當鋪放在併攏之後的大腿上,而不能把它圍在脖子上,或掖在衣領裏、腰帶上。餐巾可用於輕抹嘴部和手,但不能用於擦餐具或擦汗。

3、用中餐的禮儀要求

由於中餐的特點和食用習慣,參見中餐宴會時,要注意一下幾點:

(1)上菜後,不要先拿筷,應等主人邀請,主賓拿筷時再拿筷。取菜時要相互禮讓,依次進行,不要爭搶。取菜時要適量,不要把對自己口味的好菜一人包乾。

(2)為表示友好、熱情,彼此之間可以讓菜,勸對方品嚐,但不要為他人佈菜,不要擅自做主,不論對方是否喜歡,不要主動為其夾菜、添飯,以免讓人家為難。

(3)不要挑菜,不要在共用的菜盤裏挑挑揀揀、翻來翻去、挑肥揀瘦。取菜時,要看準後夾住立即取走。不能夾起來又放下,或取回來又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