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江蘇大學聯考作文

大學聯考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的重要方式,應表現學生的個性,解放學生的心靈,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xx江蘇大學聯考作文,歡迎大家參考閲讀。

關於江蘇大學聯考作文
關於20xx江蘇大學聯考作文篇1

他嘬了最後一口煙,長長地抒了口氣,刺鼻的煙味混雜着胸中的鬱氣從肺管中噴湧而出,向空氣中逃散開去。大腳狠狠碾滅了煙頭,他翻身跨上那輛老式的二八槓自行車,用力一蹬。

劇團到家的路不算短,他可以好好想想今天發生的事情。最近一個星期,幾乎每天排練結束時都是這樣的狀態。他知道《茶館》這個戲是經典中的經典,也知道王利發這個人物分量有多重,所以人物的每一句台詞他都細細琢磨了。台詞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他都去請教了團裏的老演員,廢寢忘食地跟他們一起精心設計、反覆錘鍊。這樣的下苦功夫,出來的台詞效果應該是非常精彩的啊,導演怎麼就不滿意呢。他想不通,簡直是一團亂麻,只有導演那擰巴的眉頭和沒完沒了的煙圈在他腦海中一遍遍閃現,揮之不去。

對了,還有那句“沒有台詞的部分才是這場戲的亮點”。王利發跟小孫女告別的那場戲,王利髮根本就沒什麼台詞嘛!演員的嘴是拿來幫角色説話的,連台詞都沒有,叫我怎麼演!

有這一腔怨氣作動力,腳下的車輪被他蹬得飛快,到家了。

遠遠就望見女兒倚在門口,穿着鮮紅的小裙子,分外招人疼。可他今天實在沒心思哄女兒,丟下自行車就徑直往書房裏去了。女兒怯怯地跟過來,拿烏黑的大眼睛望着他。都三歲了,話還是不太會説,想要什麼東西就拿大眼珠子看着人,他對這個女兒既寵愛又有些無奈。妻跟過來:“她想買隔壁超市的糖想了一天了,我説等爸爸回來。你帶她去一下吧。”他實在是累了:“你帶她去吧,我累得很,不想動。”一直軟糯糯的小手攀到自己的手上,狡猾地溜到了自己寬大的掌心。女兒紅潤潤的小嘴不知什麼時候撅了起來,圓溜溜的大眼睛一動不動盯着自己,那眸子裏分明閃着狡黠的光。

不知怎麼他的心突然就柔軟了,好想把全世界的糖果都捧到這個小丫頭面前。他寵溺地捏着女兒軟乎的小手,温柔又無奈地説了聲“好”。這隻小狐狸啊,一個字都不用説就征服了他。

然後他又不禁有點沮喪,如果自己在舞台上也有這般輕易打動人心的魅力,也就不會這麼苦惱了。

可這魅力從何而來!他恍然大悟。如果女兒聒噪不已,自己大概連看她一眼的耐性都無。正是她的出奇的沉默,才引來了自己的注意,才有了“創作”的空間,將自己的眼神和情感默默傳遞。王利發那段沒有台詞的戲,不是情感不足,恰恰是與孫女生離死別的悲傷太深切太痛苦而無法言説,是劇作者精心設計的留白。這角色的無言之處,正是演員盡情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能,用純粹的表演、用眼神和表情發聲的絕佳契機啊!

他拿起了劇本,翻到告別那場戲,思索起來……

一個月後,《茶館》首演獲得巨大成功,報紙上刊登出來的劇評標題赫然寫着“新王利發大放異彩,無言處最是動人”。

關於20xx江蘇大學聯考作文篇2

俗話説:“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所謂“長”與“短”,實際上並無一個絕對的衡量標準,是相對於內容而言的。對前人講過的內容“炒冷飯”,雖百字猶覺其長;對尚未涉獵的新領域進行闡述,縱萬字也覺其不足。所以,“長”與“短”,在於是否彰顯了個性,是否追求了創新。

我這裏可以給大家舉兩個例子。中國人開會,向來喜歡請一羣代表,在會議進程中代表一個接着一個發言,長篇大論,幾小時沒完。所以,當話一結束,大家就趕緊鼓掌,而這鼓掌,不是因為內容講得多麼精彩,而是終於講完了。究其原因,在於所有人都講大話、套話,毫無個性,毫無創新。恰好前幾天看到了北京大學本科20xx年畢業典禮的教師致辭,號稱“最短畢業致辭”,535字,3分56秒,卻贏得了9次掌聲。究其原因,也在於教師講出了自己的個性。

創新離不開個性的彰顯。北島的一字詩《生活》,只有一個字“網”,簡單的一個字,卻概括了芸芸眾生的一生,揭示了世界的錯綜複雜,道盡了人生的真諦。何其簡潔,何其凝練,讓人驚詫:詩竟然也能這樣寫。

離開了個性,不僅談不上創新,還會使人生厭。

語文老師都深有體會。為什麼批改作文會越來越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一種精神上的刑罰?是因為我們孩子的作文筆下只剩下了母親倒水、倒牛奶、倒咖啡,以及下雨天送傘,而且當孩子筆下的母親在將水、牛奶、咖啡放到桌上的時候,孩子一定會發現:發現頭上長白髮了;當下雨天母子(母女)共打一把傘,所有孩子都寫道:母親將傘偏向了我這一邊;要不然就走近屈原、李白、杜甫、陶淵明……這樣的習作缺乏個性,已經離創新越來越遠,離生活越來越遠。雖然僅僅是600字,800字,卻也讓人讀起來苦不堪言。

但是,追求個性也並不必然意味着創新。林語堂先生打過一個有趣的比方:“紳士的演講應該像女性的裙子,越短越迷人。”鑑於此,有的人一味講求迷人,一味追求個性,明明是一個“長篇”,非要壓縮成“中篇”或“短篇”,連起碼的、必要的論證和闡述都“節約”掉了,本來想追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結果卻只剩下了一個骨架,讓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與之相對,有的人明明是兩千字就可以説清楚的問題,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洋洋灑灑,東拉西扯,動輒上萬字,最後弄得人云裏霧裏,摸不着頭腦。

關於20xx江蘇大學聯考作文篇3

一直很喜歡《項脊軒志》這篇課文,不是為了那句令很多人動容的“今已亭亭如蓋矣”,而是南閣子典雅別緻的環境:僅容一人居住的小房間卻門窗俱全,院子裏隨意地種上蘭、桂、竹,偶爾會有幾隻小鳥停留啄食,而到了十五月圓夜,桂花樹的影子投在牆上,隨着微風輕輕舞動。不用擔心隔壁家的夫妻吵架讓自己難以安寢,不用頭疼晚飯後外出散步被浩浩蕩蕩的廣場舞大軍阻斷去路……細細想來,自己也許嚮往的就是那一份難得的安靜。

我們被拋入到一個聲音爆炸的世界,消除聲音符號似乎都是不被允許的:從讀書起我們都會被鼓勵要積極發言,工作後無論是在什麼類型什麼級別的崗位,“與人溝通”都是一項隱形卻基本的要求——我們被要求張開嘴“説話”,要多説話;也被教了許許多多應當去説的話,卻從未有人教我們如何“不説話”。

所以經常會有人語出傷人卻渾然不自知,會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如入無人之境——沒有體會過安靜又如何會有適應維持安靜的意識和能力?一個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大多數人是沒法適應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旅行的,倒真不是多一個人就能提升活動品質,只不過多一個人就多了一張嘴,可以打破那種尷尬的安靜。久而久之,我們再難適應偶爾來臨的安靜,想方設法地逃離安靜。可是安靜真的有那麼可怕麼?

史鐵生曾經不加掩飾地表達他對安靜的嚮往:“想念地壇,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靜。坐在那園子裏,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我們會以為地壇是一個天然的隔音器,隔絕一切聲音,裏面一片死寂,不過我們很快就發現史鐵生耳中的地壇“並非無聲”:暮鴉吵鬧着歸來,雨燕盤桓吟唱,風過檐鈴,雨落空林,蜂飛蝶舞草動蟲鳴……自然的呼吸聲此起彼伏地在他耳邊迴響,生命的脈搏就有力地走在他的心上,他可以放心地卸下包袱,用慢鏡頭回放腦中的記憶,撫摸生命的每一道痕跡。自然的力量永遠神祕而不可忽視,他在地壇裏想明白了為何上天會安排他殘廢了雙腿,面對必然會降臨的死亡應該如何生活,自己的母親為何會早早離開自己……地壇的安靜卻給他注入了力量的源泉,所以我們才能在他的字裏行間觸摸到難以潛藏的韌勁——一個活到最狂妄的年紀卻殘廢了雙腿的人,他認真而努力地活着,還想着帶給別人最懇切的期冀。

而這一切,就來自地壇那豐富的安靜。

初讀《紅樓夢》時非常不喜歡寶釵,總覺得她是一個虛偽世故的女子。過了幾年再拿來細細品讀時,卻發現曾經我忽視了她身上許多東西。賈母帶着劉姥姥逛大觀園時第一次對寶釵的蘅蕪苑有了直接而細緻的描繪——奇草仙藤,冷絕蒼翠;屋子裏則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牀幔也是極其素淨的。就像前文薛姨媽提到寶釵“不愛花兒粉兒”的,她的居所、她的寢室,在她自己能夠做主(因為大多數面對外人時,她所做的是一個別人所要求的她應該有的樣子)的小小地界裏,她安靜而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追求,不再做那個大家所期望的小姐(也許其他年輕的未出嫁的貴族小姐,閨房裏應該精緻美麗,院子裏則是各色花草),直到賈母帶着眾人遊覽大觀園才為我們揭開神祕的面紗。比起許多刻意追求特立獨行以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之人,寶釵並未將自己與其他貴族小姐的不同作為自己的身份牌,卻也沒有像我們在書中大多數時候見到的那樣順從得像戴上了面具般沒有自我,而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裏安安靜靜地保持本初的自我。而讀者則有幸沾劉姥姥的光見識到了寶釵的另一面(又或者説是她心底裏的自己),才明白那個一貫的安靜下卻也有着一股可愛可歎的固執和叛逆。

所以何須懼怕安靜?只不過我們固守舊地,忘記或是拒絕尋求安靜下的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也許當我們學會正視安靜,在緘口沉默時耳邊卻會傳來紛繁的自然之音,告訴我們,安靜,也可以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