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師的教改教研活動紀實文章

編者按:教研活動是老師交流教學管理經驗的一個活動,下面我們來看看《半坡店鄉中心校聯片教改教研活動》這篇紀實文章吧!

學校教師的教改教研活動紀實文章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3月30日上午,半坡店鄉第三學區的各國小校長及業務骨幹在中心校馬玉周主任的帶領下齊聚在半坡店鄉第五中心國小,開展半坡店鄉教學研討活動。

本次活動分二項內容校園參觀、聽課、評課議課。

第一節課,由四年級王小敏老師執教,展示的是《鄉下人家》這節語文課,在教學中王老師圍繞“鄉下人家,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句中心句為主線展開教學,描繪出一個個自然、和諧的畫面,展示出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下生活。王老師教學目標明確,採用以讀為主的主策略,讓學生帶着幾個問題讀課本,並想象每幅畫面的意境,有利於學生感受美的實現。長藤綠葉瓜架,春雨竹筍鮮花,雄雞悠閒自在,小橋流水戲鴨,夕陽鳥兒如畫,紡織娘唱歌入夢,最美鄉下人家。用這首優美的小詩作為本節課的結尾,使本來就非常美的散文更增添了幾分韻律美。

第二節是由年輕張真鑫老師執教,講授的是三年級《小數的認識》這節課,張老師這節課目標定位合理,通過逛超市利用購買後的票據去認識小數,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的知識,促進了知識經驗的遷移,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新課導入到新授無不結合生活實際,真正做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兩節課都有其自己的優點,也有其共同之處,兩位老師的課堂都在向高效課堂靠攏,雖然還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發現老師們都在思考高效課堂,都在試着改變自己。聽課完畢,所有的聽課老師來到了第五中心國小教研室,開始了本次的教學研討會。馬主任安排了本次活動的程序,第一項由執教者進行3分鐘的説課,第二項聽課教師進行3-5分鐘的點評,第三項由所在學校的校長及本校業務主任做5分鐘的發言,第四項由中心校副校長做總結髮言。兩位説課教師對這節課進行教學反思闡述了各自的對文本理解、教學目標設定的想法,也深刻體會到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及以後努力的方向。

趙校長針對兩節課上存在的細節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看法,如王老師在教學語言缺乏魅力,談話方式有點生硬,小組建設有點形式化。張老師在教課過程中語速過快等等。接着,趙校長高度肯定這次活動開展的目的,並對中心校領導表示深深的感謝,趙校長説這次活動對我校這一批年經教師專業化的成長幫助太大了。繼而,到會的兩位劉校長等也就這兩節課讚譽有加並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接着,中心校邵利朝老師進行了發言。邵老師從教學目標的制定的合理化、基本功方面進行了評價。

最後做總結髮言的是中心校的馬主任。他先肯定了兩節課的優點,又針對這次聽課中的一點小細節,對我校提出了一個改進的小建議,聽課教師課本以及聽課材料的準備不到位,導學案的使用及小組展示提出

了改進措施。針對王老師的課,馬主任指出課堂目標明確,教具圖片準備充分,教態自然。接着又從教法學法指導:學什麼,怎麼學、昇華,小組運用上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針對張老師的課,馬主任很認可張老師説的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觀點,肯定了張老師教學中引入大量常見的例子,在關注學生學習情感的同時,適當的滲透數學文化這一教學設計。馬主任覺得美中不足的就是數學課上應該在課堂結束時加上一個限時練環節,限時練起到課堂評價的作用,既能及時診斷出學生這節課知識掌握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提出對於低、中段的數學課,馬主任作為資深數學專家還為我們的數學課堂支招,提出了兩個關鍵詞:模仿和練習。這是國小生這一年齡段特有的能力,比如小數的讀法,老師示範性的多讀幾遍,學生進行模仿,更有利於學生的掌握。馬主任言辭犀利,一針見血,不得不讓人欽佩他在教育教學方面專業而又獨到的見解。

馬主任也簡單提到在制定導學案時要做到:目標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梯度化,讓我們在以後導學案的編寫上找到了明確的方向。提及課堂教學,馬主任不愧為滑縣名師、滑縣評課界首屈一指的專家,接着,馬主任闡述了課堂教學中的“三講”、三不講”,小組展示中的“三展、三不展”。結束時,激情飽滿的馬主任再次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強調了參加這次教學研討會的目的:觀課議課,展示精彩;督促管理,診斷學校。

伴隨着馬主任一個個鏗鏘有力的字眼,一句句一針見血的評語,這次研討會結束了,結束時每位求知若渴的老師們精神飽滿如獲珍寶,回到辦公室又進行了一場思維的碰撞。大家決心 一定要多學習,多思考,努力做一位學習型和研究型的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作者|半坡店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