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心理要素:大學之道何所道

心理學從誕生之始,就是為了應用,就是為了硫解決問題,就是為了去解決我們的生命問題、生活問題與人生問題。當心理學的應用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的時候,當它真的能夠為我們所用,而不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時候,我們才能知道心理學不在廟堂之高,不是陽春白雪,它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同時我們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命狀態,更好地去適應生活環境,也才能擁有一個更加幸福的人生。

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心理要素:大學之道何所道

舉例來説,一個大學生,當他剛剛進入大學生活的時候,他可能就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那就是我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同時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未來可以更好地發展。我曾經做過一個《大學之道何所道》的講座,其中就説一個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其實應該分內在和外在兩個部分的內容,它們之間有這樣一種邏輯關係,內在決定外在,我們內在需要學會去思維(Think)、去感受(Feel)、去面對(Deal)。其實這就是腦、心、身,或者説對自己腦心身的覺察,明白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行為模式,瞭解我們的思維體系、感受體系、問題解決方式或者叫做應對方式。這在心理學中就是覺察。在泊愛文化體系中,有所謂“內在氣象報告”的方式,其實就是這樣一種覺察方式。通過呼吸、放鬆、覺察,看到我們的:

腦——頭腦中的想法觀念邏輯

心——心裏面的情緒感受情感

身——身體上的感覺行為需求

當我們通過這樣一次次的覺察之後,瞭解自己的內在狀態,對自己的生命狀態、周圍環境的變化,還有我們所面對的不同人的生命狀態都非常敏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如何在既滿足別人、又不委屈自己,同時又適應環境的要求,做到三者之間的協調統一,化不可能為可能,走出“第三條路”。

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就可以很輕鬆地做到如何去生存,如何在生存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如何去溝通,如何在溝通中確定自己的社會角色並面對各種關係;如何去調整自己的生命狀態,讓自己慢慢靠近自己的理想狀態,給自己勾畫一個生命的藍圖和不一樣的未來。

這其實就是給自己做一個素質才能規劃和職業生涯設計。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定位,我是誰,我現在在哪裏,我想要到哪裏去,我怎麼可以到達那裏,內在和外在的支持都有什麼?綜合起來,就是下面五個要素:從自我定位開始到人生目標為止,中間貫通它們的是到達的途徑與方法,而想要到達那裏的兩個條件,一個是內在的信念,二是外在的資源。在這樣一個總的原則指導之下,我們對自己做一個SWOT(內在的優點與缺點、外在的機遇與挑戰)的分析,就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怎麼樣,並且我們如何將它抓在手中!